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关于偷的成语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12-27    阅读:

关于偷的成语篇一
《包含-"偷"-字的成语》

1▲苟且偷安 △gǒuqiětōuān △典故:苟且:得过且过;偷安:只图眼前的安逸。只顾眼前的安逸,不顾将来。 △出处:清·张春帆《宦海》第二十回:“做大员的这样苟且偷安,做属吏的又是那般逢迎得意。” △例子:南宋覆灭,显然是统治者~、自取灭亡的结果。 2▲苟且偷生 △gǒuqiětōushēng △典故:苟且:得过且过;偷生:苟且地活着。得过且过,勉强活着。 △出处:《荀子·荣辱》:“今夫偷生浅知之属,曾比而不知也。” △例子:但他知道,那种高官厚禄、那种的~,是比死还要可怕。(郭沫若《屈原》第一幕) 3▲忙里偷闲 △mánglǐtōuxián △典故:在忙碌中抽出一点时间来做别的不关重要的事,或者消遣。 △出处:宋·陈造《同陈宰黄簿游灵山八首》自注:“宰云:‘吾辈可谓忙里偷闲,苦中作乐。以八字为韵。’” △例子:原来阿妹去看瀑布,可谓“~”了。(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十九回) 4▲密约偷期 △mìyuētōuqī △典故:指相爱的男女秘密相会。 5▲窃玉偷香 △qièyùtōuxiāng △典故:比喻引诱妇女。 △出处:《晋书·贾充传》:“时西域有贡奇香,一著人则经月不歇,帝甚贵之,惟以赐充

及大司马陈骞。其女密盗以遗寿,充僚属与寿燕处,闻其芬馥,称之于充。……” △例子:则这~的急心性,冷落了那画屏。(元·张寿卿《红梨花》第二折) 6▲忍辱偷生 △rěnrǔtōushēng △典故:偷:苟且。忍受屈辱,苟且活命。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回:“止因未与将军一诀,故且忍辱偷生。” 7▲鼠窃狗偷 △shǔqiègǒutōu △典故:象老鼠少量窃取,象狗钻油偷盗。指小偷小摸。 △出处:《史记·刘敬书孙通列传》:“此特群盗鼠窃狗盗尔,何足置之齿牙间。” △例子:~之徒,何足虑哉。(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七十五回) 8▲偷安旦夕 △tōuāndànxī △典故:偷安:苟且求安;旦夕:早晚,形容时间短。只图眼前的一时安逸。 △出处:三国魏·钟会《移蜀将吏士檄》:“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发,玉石俱碎。” 9▲偷工减料 △tōugōngjiǎnliào △典故:原指商人为了牟取暴利而暗中降低产品质量,削减工料。现也指做事图省事,马虎敷衍。 △例子:做工作要认真负责,决不能~,马马虎虎。 10▲偷狗戏鸡 △tōugǒuxìjī

△典故:比喻不务正业。 11▲偷寒送暖 △tōuhánsòngnuǎn △典故:暗里照顾寒暖。比喻奉承拍马。也比喻对人关切。 △出处: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二折:“枉骂他偷寒送暖小奴才,要这般当面抢白。” 12▲偷合苟容 △tōuhégǒuróng △典故:偷:苟且。奉承迎合别人,使自己能苟且地生活下去。 △出处:《荀子·臣道》:“不恤君之荣辱,不恤国之藏否,偷合苟容,以持禄养交而已耳,谓之国贼。” △例子:尔曹昔为相国,位极人臣,贪欲无厌,求利不止,~。(明·赵弼《丹景报应录》) 13▲偷鸡不着蚀把米 △tōujībùzheshíbǎmǐ △典故:俗语。鸡没有偷到,反而损失了一把米。比喻本想占便宜反而吃了亏。 14▲偷鸡摸狗 △tōujīmōgǒu △典故:指偷窃的行为。也指不正经的勾当。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六回:“小人如今在此,只做得些偷鸡盗狗的勾当,几时是了;跟随的二位哥哥上山去,却不好?” △例子:成日家~,腥的臭的,都拉了你屋里去!(清·曹

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四回) 15▲偷梁换柱 △tōuliánghuànzhù △典故: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以劣代优。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七回:“偏偏凤姐想出一条偷梁换柱之计,自己也不好过潇湘馆来,竟未能少尽姊妹之情,真真可怜可叹。” △例子:他采取~的手法,将别人的科研成果据为己有。 16▲偷天换日 △tōutiānhuànrì △典故:比喻暗中改变事物的真相,以达到蒙混欺骗的目的。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三回:“且说尹子崇自从做了这一番偷天换日的大事业,等到银子到手,便把原有的股东一齐写信去招呼。” △例子:他所玩弄的~的鬼把戏,早被大家识破了。 17▲偷偷摸摸 △tōutōumōmō △典故:形容瞒着别人做事,不敢让别人知道。 18▲偷闲躲静 △tōuxiánduǒjìng △典故:指偷懒。 19▲偷香窃玉 △tōuxiāngqièyù △典故:比喻引诱妇女。 △出处:《晋书·贾充传》:“时西域有贡奇香,一著人则经月不歇,帝甚贵

之,惟以赐充及大司马陈骞。其女密盗以遗寿,充僚属与寿燕处,闻其芬馥,称之于充。……” △例子:稳坐了七香车,高揭了三檐伞,请受了金花诰,再不赴~期。(元·石子章《竹坞听琴》第四折) 20▲凿壁偷光 △záobìtōuguāng △典故: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出处:《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例子:一个说要用功,古时候曾有“囊萤照读”“~”的志士。(鲁迅《且介亭杂文·难行和不信》)

关于偷的成语篇二
《包含-"盗"-字的成语》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成语不饮盗泉穿窬之盗盗名暗世盗名欺世盗亦有道盗憎主人盗跖之物盗钟掩耳诲盗诲淫诲淫诲盗鸡鸣狗盗监守自盗江洋大盗开门揖盗慢藏诲盗男盗女娼欺世盗名鼠窃狗盗掩耳盗铃拼音成语典故成语出处举例子bùyǐndàoquán比喻为人廉洁《尸子》:“(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chuānyúzhīdà穿:指穿壁;《论语·阳货》:“逾伤残犹剽掠之徒,贪鄙胜~。(清”,从墙上爬过去。从墙上爬过去。指钻洞和爬墙的盗贼。“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钱彩《说岳全传》第七十三回)”dàomíngànsh盗:窃取;名《荀子·不苟》:“是奸人将以盗名暗世者也。”dàomíngqīshì盗:窃取;名《宋史·郑丙传》:“近世士大夫有所谓道学者,欺世盗名,不宜信用。”dàoyìyǒudào道:道理。盗《庄子·胠箧》:尝举以告姚安公,谓~也。(清“盗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九)‟跖曰:„何适而无有道耶?dàozēngzhǔré主人:物主。《左传·成公十五年》:“盗憎主人,民恶其上。子好直言,必及于难。”dàozhízhīwù跖:人名,传这银子是我们江南这几个人的,并非盗跖之物,dàozhōngyǎn盗:盗窃;钟《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huìdàohuìyí原意是财物不n《周易·系辞上》:“慢藏诲盗,冶容诲淫。”huìyínhuìdà原意是财物不o《周易·系辞上》:“诲淫”“诲盗“慢藏诲盗,冶容诲淫。”只是代表统治者的利益的说话。(朱自清《论雅俗共赏”jīmínggǒudào鸣:叫;盗:《史记·孟尝君列传》载:齐孟尝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装狗钻入秦营报仇的这桩事,是桩光明磊落,见得天地鬼神的jiānshǒuzìdào窃取公务上自《汉书·刑法志》:总之少了谷石,却无案卷可凭,这就是~的匮空“守县官财物而即盗之。已论命复有笞罪者,皆弃市。”颜师jiāngyángdàd在江河湖海抢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九:“小妇人父及夫,俱为江洋大盗所杀。”kāiményīdào开门请强盗进《三国志·吴志失守城池,要按军法;况又有禀帖到杨太守差我·吴主传》:“况今奸宄竞逐,豺狼满道,乃欲哀亲戚,顾礼制,màncánghuì慢藏:收藏不d《易·系辞上》:古圣人所教的“慢藏诲盗,冶容诲淫。“~,冶容诲淫””,就是说子女玉帛的处理方法,是应nándàonǚchā男做盗贼,女口上仁义礼智,心里~。(鲁迅《坟·论“他妈的!”》)qīshìdàomíng欺骗世人,窃《荀子·不苟》:不知平日所讲何学,居然~。(清“夫富贵者则类傲之;夫贫贱者则求柔之。是非仁人之情也,·阮葵生《茶余客话》卷十)shǔqiègǒudào象老鼠少量窃《史记·刘敬书孙通列传》:“此特群盗鼠窃狗盗尔,何足置之齿牙间。”yǎněrdàolíng掩:遮蔽,遮《吕氏春秋硬把汉奸合法化了,只是~的笨拙的把戏。(闻·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

·钱彩《说岳全传》第七十三回)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九)

并非盗跖之物,先生如何不受?(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八回)

益的说话。(朱自清《论雅俗共赏》)

见得天地鬼神的事,何须这等~,遮遮掩掩。(《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

这就是~的匮空。(《歧路灯》第九十四回)

帖到杨太守差我保守,我是你徒弟,~,岂不是私通叛寇?(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三回)就是说子女玉帛的处理方法,是应该坚壁清野的。(鲁迅《坟·坚壁清野主义》)

《坟·论“他妈的!”》)

清·阮葵生《茶余客话》卷十)

拙的把戏。(闻一多《谨防汉奸合法化》)

关于偷的成语篇三
《包含-”盗”-字的成语》

包含-”盗”-字的成语.txt7温暖是飘飘洒洒的春雨;温暖是写在脸上的笑影;温暖是义无

反顾的响应;温暖是一丝不苟的配合。8尊重是一缕春风,一泓清泉,一颗给人温暖的舒心

丸,一剂催人奋进的强心剂 1▲不饮盗泉 △bùyǐndàoquán △典故:比喻为人廉洁。 △出处:《尸子》:“(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 2▲穿窬之盗 △chuānyúzhīdào △典故:穿:指穿壁;窬:通“逾”,从墙上爬过去。从墙上爬过去。指钻洞和爬墙的盗贼。 △出处:《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例子:伤残犹剽掠之徒,贪鄙胜~。(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七十三回) 3▲盗名暗世 △dàomíngànshì △典故:盗:窃取;名:名誉、名称;暗:黑暗。在黑暗时代窃取好的名誉。指奸佞之人在

乱世乘机骗取声誉。 △出处:《荀子·不苟》:“是奸人

将以盗名暗世者也。” 4▲盗名欺世 △dàomíngqīshì △典故:盗:窃取;名:名誉;欺:欺骗。窃取名誉,欺骗世人。 △出处:《宋史·郑丙传》:“近世士大夫有所谓道学者,欺世盗名,不宜信用。” 5▲盗亦有道 △dàoyìyǒudào △典故:道:道理。盗贼也有他们的那一套道理。 △出处:《庄子·胠箧》:“盗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耶?夫

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 △例子:尝举以告姚安公,谓~也。(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九) 6▲盗憎主人 △dàozēngzhǔrãn △典故:主人:物主。盗贼憎恨被他所盗窃的物主。比喻邪恶的人憎恨正直的人。 △出处:《左传·成公十五年》:“盗憎主人,民恶其上。子好直言,必及于难。” 7▲盗跖之物 △dàozhízhīwù △典故:跖:人名,传说是先秦时起义军领袖,封建社会称之为盗跖,代指坏人;物:物品。

指盗贼抢劫来的东西。 △例子:这银子是我们江南这几个人的,并非盗跖之物,先生如何不受?(清·吴敬梓《儒

林外史》第三十八回)

8▲盗钟掩耳 △dàozhōngyǎněr △典故:盗:盗窃;钟:古代一种乐器。偷钟时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欺欺人。 △出处:《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

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9▲诲盗诲淫 △huìdàohuìyín △典故:原意是财物不仔细保管,招致别人来偷盗;女子打扮得十分妖艳,也是引诱别人来

调戏。现指引诱人做奸淫盗窃的事。 △出处:《周易·系辞上》:“慢藏

诲盗,冶容诲淫。” 10▲诲淫诲盗 △huìyínhuìdào △典故:原意是财物不仔细保管,招致别人来偷盗;女子打扮得十分妖艳,也是引诱别人来

调戏。现指引诱人做奸淫盗窃的事。 △出处:《周易·系辞上》:“慢藏

诲盗,冶容诲淫。” △例子:“诲淫”“诲盗”只是代表统治者的利益的说话。(朱自清《论雅俗共赏》) 11▲鸡鸣狗盗 △jīmínggǒudào △典故:鸣:叫;盗:偷东西。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出处:《史记·孟尝君列传》载:齐孟尝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装狗钻入秦营偷出

狐白裘献给昭王妾以说情放孟。孟逃至函谷关时昭王又令追捕。另一食客装鸡叫引众鸡齐鸣

骗开城门,孟得以逃回齐。 △例子:报仇的这桩事,是桩光明磊落,见得天地鬼神的

事,何须这等~,遮遮掩掩。(《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

12▲监守自盗 △jiānshǒuzìdào △典故:窃取公务上自己看管的财物。 △出处:《汉书·刑法志》:“守县官财物而即盗之。已论命复有笞罪者,皆弃市。”颜师古注:

“即今律所谓主守自盗者也。” △例子:总之少了谷石,却无案卷可凭,这就是~的匮空。(《歧路灯》第九十四回) 13▲江洋大盗 △jiāngyángdàdào △典故:在江河湖海抢劫行凶的强盗。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九:“小妇人父及夫,俱为江洋大盗所杀。” 14▲开门揖盗 △kāimãnyīdào △典故:开门请强盗进来。比喻引进坏人,招来祸患。 △出处:《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况今奸宄竞逐,豺狼满道,乃欲哀亲戚,顾礼制,是犹

开门而揖盗,未可以为仁也。” △例子:失守城池,要按军法;况又有禀帖到杨太守差我保守,我是你徒弟,~,岂不是私

通叛寇?(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三回)

15▲慢藏诲盗 △màncánghuìdào △典故:慢藏:收藏不慎;诲:教导。收藏财物不慎,等于诱人偷窃。 △出处:《易·系辞上》:“慢藏诲盗,冶容诲淫。” △例子:古圣人所教的“~,冶容诲淫”,就是说子女玉帛的处理方法,是应该坚壁清野的。

(鲁迅《坟·坚壁清野主义》)

16▲男盗女娼 △nándàonǚchāng △典故:男做盗贼,女为娼妓。形容男女都做坏事或思想极其腐朽卑劣。 △例子:口上仁义礼智,心里~。(鲁迅《坟·论“他妈的!”》) 17▲欺世盗名 △qīshìdàomíng △典故:欺骗世人,窃取名誉。 △出处:《荀子·不苟》:“夫富贵者则类傲之;夫贫贱者则求柔之。是非仁人之情也,是奸人

将以盗名于暗世者也,险莫大焉。” △例子:不知平日所讲何学,居然~。(清·阮葵生《茶余客话》卷十) 18▲鼠窃狗盗 △shǔqiâgǒudào △典故:象老鼠少量窃取,象狗钻油偷盗。指小偷小摸。 △出处:《史记·刘敬书孙通列传》:“此特群盗鼠窃狗盗尔,何足置之齿牙间。” 19▲掩耳盗铃 △yǎněrdàolíng △典故:掩:遮蔽,遮盖;盗: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

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出处:《吕氏春秋·自知》:“百

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

其耳。” △

例子:硬把汉奸合法化了,只是~的笨拙的把戏。(闻一多《谨防汉奸合法化》)

关于偷的成语篇四
《疯狂猜成语警察小偷是什么成语 答案大全》

疯狂猜成语警察⼩偷是什么成语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学校的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优秀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学校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老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幼儿园大班教学工作计划
  • 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教学质量先进个人评选教师事迹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