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揠苗助长文言文阅读答案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12-28    阅读:

揠苗助长文言文阅读答案篇一
《文言文揠苗助长》

文言文: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①,芒芒然②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③!予助苗长矣④!”其子趋而往视之⑤,苗则槁矣⑥。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

1.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长(zhǎng)——生长,成长,揠(yà)——拔。

2.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3.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

4.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5.趋:快走。往……去,到……去。

6.槁(gǎo):草木干枯。

译文:

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的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天下不助苗生长的人实在很少啊。以为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就像拔苗助长的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危害了它。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符合事物发展规律,万万不能单凭自己的意愿,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揠苗助长文言文阅读答案篇二
《初一古文翻译练习揠苗助长+画蛇添足》

原文

宋人有闵(mǐn)其苗之不长(zhǎng)而揠(y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

“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gǎo)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见《孟子·公孙丑上》)

译文:

注释

1、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 2、长(zhǎng):生长,成长。[1] 3、揠(yà):拔。

4、茫茫然:疲惫不堪但十分满足的样子。 5、谓:对……说,告诉。 6、其人:他家里的人。

7、病:疲劳,困苦,精疲力尽,文中是引申义 8、予(余):我,第一人称代词。 9、趋:快步走。 10、往:去,到..去。

11、槁(gǎo):草木干枯,枯萎。

12、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不译。13、寡:少。 14、耘苗:给苗锄草。 15、非徒:非但。徒,只是。 16、益:好处。

17、孟子:战国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有“亚圣”之称。

(一)原文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译文:

注释:

1.舍人:门客,手下办事的人 2.卮:古代饮酒用器具

3. 赐其舍人卮酒,夺其卮曰:一壶酒。 4.相谓:互相商议。

5.请画地为蛇: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画地:在地面上画(画的过程)。为蛇:画蛇。

6.引酒且饮之: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引:拿,举。且:准备

7.蛇固无足:蛇本来就没有脚。固:本来,原来。

8.子:对人的尊称,您;你。 9.安能:怎能;哪能。 11.遂:于是;就。

12.赐:赏给,古代上给下,长辈给晚辈送东西叫赐。

14.终:最终、最后。 15.引:拿起。 16.成:完成。 17.余:剩余。 18.足:(画)脚。 19.亡:丢失,失去。 20.为:给,替。 21.乃左手持卮:然后

22.夺其卮曰:他的,指代先成蛇者 23.遂饮其酒:他的,指示代词 24.终亡其酒:那,指示代词 25.谓:对......说。

26.祠:祭祀。周代贵族一年四季都要祭祀祖宗,每个季度祭祀都有专门的称呼,春天祭祀叫“祠”。

13.为之足:给它画上脚。足:画脚。 27.终亡其酒:亡,失去 1.选出加点词的正确解释。

引酒且饮之(A.并且 B.将要 C.而且) ( ) 终亡其酒 (A.同“无” B.丢失 C.逃跑) ( ) 2.写出下列句子的大意。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译: 3.请用一个成语给本文命题。 题目:

揠苗助长文言文阅读答案篇三
《小学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及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括号里的词。(1)众皆弃去( )(2)破之..(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请举一例。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选自刘向《烈女传》)

1.解释下列词语。

A.嬉: B.贾人: 2.这段文字源自历史典故: 。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注释]

①曾子:孔子的弟子;②女:通“汝”;③顾:回来;④彘:猪;⑤特:只不过。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曾子之妻之市②听父母之教 B.①其子随之而泣②今子欺之 C.①汝还②顾反为汝杀彘 2.解释加点的词。

(1)妻止之 止( )(2)遂烹彘也 遂 ....( )

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为什么?请举一个你生活中的实例作简答。

1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列文句中加点词的词义。

①兔走触株 走 ( ) ..

②因释其耒而守株 释 ( ) ..③而身为宋国笑 身 ( ) ..④冀复得兔 冀 ( ) ..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示?从某一角度简要谈谈。

答: 。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余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①以至于斯也 斯 ②从而谢焉 ..谢 .

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不超过10个字)。 3.这则故事给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答: 。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ǒu,窗),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1.“弃而还走”中“还”的意思是: 。 2.翻译文中画线句

子: 。

3.这个故事讲的是 成语。 4.这个成语的含义

是: 。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鼎,衡小名也。邑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

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 。从短文中你得到什么启

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衡能说《诗》,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邻舍有烛而不逮 不逮:不给他 B.衡乃与其佣作 佣作:雇佣劳作 C.而不求偿 偿:报偿 D.邑人畏服之如是 邑人:同乡

2.文中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是: 3.本文记述了有关匡衡的几个故事?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八、尹翁归传

尹翁归字子兄,河东平阳人也,徙杜陵,翁归少孤,与季父居。为狱小吏,晓习文法,喜击剑,人莫能当。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诸霍在平阳,奴客持刀兵入市斗变,吏不能禁,及翁归为市吏,莫敢犯者。公廉不受馈,百贾畏之。 后去吏居家。会田延年为河东太守,行县至平阳,悉召故吏五六十人,延年亲临见,令有文者东,有武者西。阅数十人,次到翁归,独伏不肯起,对曰:“翁归文武兼备,唯所施设。”功曹以为此吏倨傲不逊,延年曰:“何伤?”遂召上辞问,甚奇其对,除补卒吏,便从归府。案事发奸,穷竟事情,延年大重之,自以能不及翁归,徙署督邮。河东二十八县,分为两部,闳孺部汾北,翁归部汾南。所举应法,得其罪辜,属县长吏虽中伤,莫有怨者。举廉为缑氏尉,历守郡中,所居治理,迁补都内令,举廉为弘农都尉。 征拜东海太守,过辞廷尉于定国。定国家在东海,欲属托邑子两人,令后堂待见。定国与翁归语终日,不敢见其邑子。既去,定国乃谓邑子曰:“此贤将,汝不任事也,又不可干以私。”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奴客持刀兵入市斗变 斗变:斗殴闹事。 B.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 秉:执掌。 C.延年曰:“何伤?”伤:伤害。 D.汝不任事也 任:胜任。

2、对下列句子中的“其”和“乃”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甚奇其对 ②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 ③定国乃谓邑子曰 ④今君乃亡赵走燕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3、从句意关系看,下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汝不任事也,/又不可干以私②案事发奸,穷竟事情,/延年大重之

③属县长吏虽中伤/莫有怨者④公廉不受馈,/百贾畏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③

4、以下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尹翁归不畏权贵、秉公执法的一组是( )

①及翁归为市吏,莫敢犯者②次到翁归,独伏不肯起

2

③案事发奸,穷竟事情④属县长吏虽中伤,莫有怨者 ⑤征拜东海太守,过辞廷尉于定国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④

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尹翁归通晓法令条文,精于击剑,且不畏权贵,不受贿赂,B.得到太守田延年的赏识器重之后,尹翁归表现出很强的办案能力,按罪量刑,依法办案。

C.尹翁归第二次为官后,仕途通达,由卒史而督邮,而都内令,又升迁为弘农都尉,最终官拜东海太守。

D.尹翁归能取得优异的政绩而青史留名,田延年功不可没。因为尹翁归虽然倨傲狂妄,但田延年不但没有计较他、苛求他,反而采取了宽容态度,并放手重用他。 6、结合上下文翻译文中两个画线句子。 ①属县长吏虽中伤。 ②又不可干以私。

小学生文言文阅读

1.夸父追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逐走】竞跑,赛跑。逐,追赶。 【入日】追赶到太阳落山的地方。 【足】够。 【北】向北。 【大泽】大湖。 【道】中途,半路 【弃】遗弃。 【邓林】桃林。 【夸父追日(成语)】比喻决心大或不自量力。 译文: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2.狐假虎威

虎求百兽而食之①,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②!天帝使我长百兽③,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④。子以我为不信⑤,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⑥?”虎以为然⑦,故遂与之行⑧。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⑨,以为畏狐也。——《战国策》

所以他官职虽小,商人们都很怕他。

译文:

译文:

[ 注释 ] ①求——搜求,寻找。 ②无敢——不敢。 ③长(zhǎng)—首领。这里用作动词,当首领。 ④逆—违反。命—命令,志。 ⑤不信——不老实,说话。 ⑥走——跑,逃走。 ⑦然——对的。 ⑧遂——于是,就。 ⑨畏——害怕。

[ 译文 ] 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狐狸说:“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 寓意 ] 人们用它来比喻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译文:有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用刻舟求剑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胡涂吗?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

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翻译句子。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 ②先子度其足: ③而置之其坐:

3.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文中的 之 字解释。 ①而置之其坐( ) ②至之市( ) ③而忘操之( ) ④反归取之( ) ⑤何不试之以足( )

译文:郑国有一个人想去买一双鞋,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画了一个底样的尺码放在座位上。他匆忙走到走到集市上去买鞋子时,忘记把量好的尺码带在自己身上。他拿起鞋子,才想起,说:“我忘了拿量好的尺码来了。”于是,赶紧跑回去拿底样。等他赶回来时,集市已经散了,鞋子也就没有买成。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鞋子呢?”他说:“我宁可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 “ 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1.解释加点字

①窃入学舍 窃:( )②辄默记 辄 ( )③儿痴如此 痴( )

④恬若不见 恬 ⑤父怒挞之 挞( ) ⑥曷不听其所为 曷( ) 2.翻译句子

①王冕者,诸暨人( ) ②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 3.王冕能成为画家的原因?

( )

揠苗助长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译文:有个宋国人嫌自己的庄稼长得慢,就将禾苗一棵棵拔高。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庄稼长高啦!”他儿子赶忙到地里去看,禾苗都已枯萎了。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解释加点字。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自( )是吾剑之所从坠 是( ) 2.翻译句子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 从表达方式上看,选问中前两句的是( ),最后一句是( )。

5.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突出了他什么特点?( )

6.这寓言叫什么?他说明了什么道理?

注释: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 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 契--音气,动词,用刀子雕刻。 坠--落。 惑--音或,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

3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而啖菱,并角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1.解释加点字

①席而啖菱 啖( ) ②欲以去热也 去( ) 2.翻译句字。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

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也。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之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译文: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的时候,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

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

原文:东安①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②,献之邑令③。令初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叫他写诗,已经不能与从前听不知爱,漫④悬于壁。旦⑤而过之,轴必坠地⑥,屡悬屡坠。说的相称了.再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方仲令怪之⑦,黎明物色⑧,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⑨举轴,猫永的情况,舅舅说:"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样了." 则踉跄⑩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⑾着,于是始知其画为⑿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逼真。 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 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注释: 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 ① 东安:县名,现在湖南省衡阳一带。 善,精通,擅长。 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教育,想 ② 一轴:画用轴装,一轴就是一幅的意思。 轴:画卷 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③ 邑令:县令。 ④ 漫:漫不经心,随便。 两小儿辩日 ⑤ 旦:早晨。 ⑥ 必坠地:总是落在地上。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1),问其故(2)。 ⑦ 怪之:对这种情况感到奇怪。怪,认为••••••奇怪,感觉一儿曰:“我以(3)日始出时去(4)人近,而日中(5)时奇怪,此处形容词做动词,意动用法。 远也。” ⑧ 物色:察看;观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 ⑨ 逮:等到,及。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6),及(7)日中则(8)如盘 ⑩ 踉锵:形容猫跳跃捕捉的样子。 盂(9),此不为(10)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 ⑾ 然:这样。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11),及其日中如探汤(12), ⑿ 为:是。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13)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4)!” 译文:东安有一个读书人擅长做画,作了一幅题材为老鼠的注释:(1)辩斗:辩论,争论。 画,献给县令。县令开始不知道爱惜它,很随意地把这幅画(2)故:原因,缘故。 挂在墙壁上。每天早晨走过挂画的地方,那幅鼠画总是落在(3)以:认为。 地上,多次挂上去多次落下地。县令对这种情况感到很奇怪。(4)去:离。 一天黎明时候县令起来察看,发现画落在地上,而有一只猫(5)日中:正午。 蹲在画的旁边。等到县令把画拿起来,猫就跟着跳起来追赶(6)车盖:如今雨伞,顶篷呈穹隆状,称为车盖 那幅鼠画。县令就用这幅画来试其他的猫,结果没有一只不(7)及:到了。 是这样的。到这时候,才知道这幅鼠画是画得很逼真的,值(8)则:就。 得爱惜 (9)盂:圆者为盘,方者为盂。盂是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10)为:是。 (11)沧沧凉凉:阴阴冷冷,天气凉爽的样子。 方仲永 (12)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汤:热水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13)决:裁决,判断。 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14)孰为汝知乎:谁说你智慧多呢?孰:谁。为,同“谓”,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说。汝,你。知,同“智”,智慧。 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正音: 盘盂:pan yu 茹ru 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译文:1孔子到东方演讲,见到两个小孩在辩论,(就过去)

问他们在辩论什么。

4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人近,而到中午的时候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远,而到中午的时候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马车的车顶那么大。等到中午,就像盘子一样大,这不就是远的(看起来) 小而近的(看起来)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很凉爽,等到了中午的时候(感觉)就像手伸入了热水,这不就是越近 (感觉)越热越远(感觉)越凉吗?”

孔子也无法决断(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懂的多呢?”

译文.:

孔子到东方去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参考答案

(一)

1.去:离开(2)破:击破

2.从此以后手不离书,以至到了不知饥渴寒暑的地步 3.如:曹冲称象;瓦特留心观察水沸腾发明蒸汽机 (二)

(1)A.嬉:游戏,玩耍B.贾:商人 (2)孟母三迁 (三) 1.C

2.(1)止:阻止(2)遂:于是„„就„„

3.婴儿还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有待向父母学习,听从父母的教导

4.(略)言之成理即可 (四)

1.①走:跑②释:放下③身:自己④冀:希望

2.议论句: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翻译:兔是不可能再得到的,而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 3.守株待兔(略) (五)

1.①斯:这样②谢:道歉 2.有志者不食嗟来之食 3.(略) (六) 1.转身

5

2.叶公并非真正喜欢龙,而是喜欢那些像龙而又不是龙的东西。 3.叶公好龙

4.有的人表面喜欢某样事物,却不是发自内心的喜欢 (七) 1.A 2.凿壁偷光

3.三个故事:凿壁偷光、佣作求书、说《诗》感受:(略) 八、

1、C(这里的“伤”是妨碍的意思)

2、C(①中的“其”,代词,他的;②中的“其,代词”,指“我”;③中的“乃”,副词,就;④中的“乃”副词,竟然,

3、B(①句并列关系,②句④句是因果关系,③句是转折关系)

4、D(②反映尹翁归直爽的性格和书生气,⑤写尹翁归官拜太守去向廷尉于定国辞行,与表现他的不畏权贵、秉公执法无关)

5、D(“独伏不肯起”这一细节表现了尹翁归的直爽性格和书生气,而不是倨傲狂妄)(6)①所属各县的官吏被人检举而受到查办。②(我)又不能以私情来求他。

四、1 ①自:从。 ②是:这。

2 船已经前进了,而剑不能前进。像这样寻找剑,不也太愚蠢了吗?

3 记述; 议论。5 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更加具体地楚国人的死板、愚昧。

6 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考虑情况的变化,按照事物的发展来办事。

一、1 ①郑国有一个想要买鞋的人。②先自己测量自己的脚。③然后把尺子放在他的座位上。3 不要墨守陈规,按教条办事,要知道变通,摆脱腐朽思想的束缚。

4 ①代词,指尺子; ②到……去; ③代词,指尺子; ④代词,指尺子; ⑤代词,指鞋

二、1 ①窃:偷偷地; ②辄:就; ③痴:形容极度迷恋某种事物; ④恬:坦然; ⑤挞:用鞭子打。 ⑥曷:同“何”,怎么,为什么。

2 ①王冕是诸暨县人。

②一到夜里,王冕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读书。 3 吃苦耐劳,勤奋学习。

三、1 ①啖:吃。 ②出:驱除。

2 菱是在水中生长,而他说是在土中生产,这是本来不知道的事情却硬说自己知道。

3 自己不懂的事物,不虚心求教,反而自吹自己知道,结果闹出笑话,充分反映出这个北方人的愚昧。(其它答案合理均可)

揠苗助长文言文阅读答案篇四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答案

1.★鲁人徙越

1.①自己②有人③凭④长处3.要根据需要来确定行动,否则只能碰钉子。

2.★农夫殴宦

1.(1)给 (2)眼泪 (3)通“值”价值 (4)就3.揭露了“宫市”对劳动人民的剥削、迫害。

3.★教学相长

1.(1)味美 (2)即使 (3)困惑 (4)增进,促进

3.教 学 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4. ★樊重树木

1.(1)但是 (2)从前 (3)都 3.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造作准备,有长远打算。 启示:学习也是如此。

5. ★颜回好学

1.(1)早 (2)极度悲哀 (3)更加

3.颜回年轻轻就死了,现在没有像他那样好学的人了。

6. ★王充博览

1.(1)赞扬 (2)以……为师 (3)就 (4)就

3.指诸子百家的著作,如《老子》、《孟子》、《庄子》、《韩非子》、《荀子》等。

7. ★不记人过

1.(1)过失、过错 (2)假装 (3)责问 (4)制止 2.略

3.吕蒙正为人正直,襟怀坦白,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寻机报复。有胸怀,更有智慧。

8.★欲食半饼喻

1.(1)原因、缘故 (2)停止 (3)假如 2.略

3.讽刺了那种不究因果而钻牛角尖、徒生苦恼的糊涂虫(愚蠢的人)。

9. ★反裘负刍

1.(1)背 (2)为什么 (3)你 2.略

3.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10. ★管庄子刺虎

1.(1)制止 (2)代词,指老虎 (3)举动 (4)却 2.略

3.做事应善于分析矛盾,把握时机,以逸待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1. ★齐人有好猎者

1.(1)回家 (2)妻子孩子 (3)应该 (4)努力耕田

3.人在遇到困难时,不可勉为其难,有时暂时后退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做任何事情不能一味蛮干,当失败时,应该注重考虑成功的策略。)

12. ★何梅谷之妻

1.(1)将(2)黄昏 (3)指何梅谷妻每天念千遍“观音菩萨”这件事。(4)留下。

3.何梅谷妻每天念佛千遍,何梅谷阻止她她不听,不阻止她呢,又恐怕会让读书人见笑。

13. ★邴原泣学

1.(1)能够 (2)假如,如果 (3)白白地 (4)钱,学费

3.发现邴原无学而泣,躬身垂问。得知邴原身世后,甘愿舍弃自己的收入,免收邴原学费。这位老师“关心贫幼”、“帮助有志者成才”的品质值得每一个人敬佩。

4.贫不丧志,立志求学,并在学习中刻苦勤奋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14. ★晋人好利

1.(1)离开 (2)求取 (3)给 (4)比……严重

3.虽然强抢不是什么值得表扬的,但晋人的辩解却也令人深思。好利是人类普遍的本性,最好的做法当然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但表面君子风范,说起廉洁慷慨激昂,而暗地里却贪得无厌,为自己利益费尽心机者,实在比这晋人还要差!因为他们多了一条更卑劣的品行——虚伪!

15.★范仲淹罢官

1.(1)急忙,赶快 (2)具备,齐备 (3)失意的样子 (4)结束,完毕

3.亟令询之、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

4.表现了范仲淹体恤民生艰难、心系百姓疾苦的道德风范与人格魅力。

16.★一知半解

1.(1)却 (2)圣贤 (3)因此 (4)用在主语和介词结构之间,无义

3.读死书而不善于运用,变得非常迂腐,甚至连基本的人世常识和人情伦理都忘却了。

17.★非所言勿言

1.(1)祸害,灾难 (2)糊涂、愚昧的样子(3)谋划(4)防备,戒备

2.聪明的人,还没有一点声响时就预计到了;会思考的人还没有成功时就做好防备。

3.非所言勿言,以避其患;非所为勿为,以避其危;非所取勿取,以避其诡;非所争勿争,以避其声。

18.★武王问治国之道

1.(1)方法 (2)罢了 (3)怎么样 (4)利益,好处

3.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

19.★君子之言

1.(1)少 (2)不及,比不上 (3)考虑 (4)灾难,祸害

3.前者寡而实,后者多而虚。

4.寡——多、实——虚、有——无

20.★刘备纳贤

1.(1)后代 (2)回头看 (3)依附,依靠 (4)把……作为 (5)拜见 (6)以……为奇

3.要有一番作为,就要善于海纳百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1.★绝妙好辞

1.经过 (2)同“否” (3)走 (4)女儿的儿子 (5)记录 2.略

3.才高八斗,绝顶聪明

22.★牧童捉小狼

1.距离 (2)特意 (3)快速跑 (4)样子 2.略

3.要善于用智慧战胜比自己强大的敌人。

23.★林逋论学问

1.(1)只 (2)方法、技能 (3)探讨、分辨 (4)“之于” (5)实在的事情

3.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24.★一轴鼠画

1.(1)随便 (2)察看 (3)及、等到 (4)跌跌撞撞

25.★勉谕儿辈

1.(1)用来做成 (2)不要

3.节俭是长期养成的良好习惯。

26.★★刘庆问饮

1.(1)到 (2)先前 (3)只是 (4)无辜服罪

3.自己拿着房间钥匙,房间紧闭如常而金钱却丢失了。

4.柳庆商人:“你的钥匙常放在什么地方?”商人回答说:“经常自己带着。”柳庆又问:“你可曾和别人一同住宿过吗?”商回答说:“没有。”柳庆接着又问道:“与别人一同喝过酒吗?”商人回答说:“先前曾和一个僧人畅饮过两次,酒醉得大白天就睡着了。”柳庆据此判断房间主人只是因为刑讯痛苦才被迫认罪的,并不是真正的盗窃犯,那个僧人才是真正的盗窃犯。

27.★★勾践困于会稽

1.(1)已经 (2)同“返”,回 (3)抬头看 (4)穿

3.卧薪尝胆 忍辱负重,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28.★★孔子过而不式

1.(1)讨伐;攻打 (2)就 (3)拿着缰绳 (4)扶着车前横木敬礼

3.国亡而弗知,不智也;知而不争,非忠也;争而不死,非勇也。

29.★★汗不敢出

1.(1)皇帝下诏书接见 (2)恐惧 4.钟毓是个诚实的人。

30.★★吴郡陈遗

1.(1)极,非常 (2)常常 (3)口袋 (4)收藏 (5)送给 (6)正值、遇到

3.要孝敬父母,善待老人。

31.★★仲尼相鲁

1.(1)忧患 (2)你 (3)认为……骄傲 (4)接纳

3.足智多谋

32.★★饶州神童

1.(1)爱慕、羡慕 (2)断、切断、断绝 (3)终了、完毕、结束(4)指考中做官

3.文中培养儿童的做法是揠苗助长,扼杀了儿童的天性,实在是危害极大。

33.★★烛邹亡鸟

1.(1)爱好、喜欢 (2)掌管 (3)代“烛邹的罪状” (4)接受、听从

2.D

4.揭露了统治者奢侈玩乐,为了一只鸟而要轻易杀人的残忍,赞扬了晏子巧言善谏的睿智。

34.★★东野稷败马

1.(1)驾车(的技艺) (2)转动、转弯 (3)一会儿 (4)用尽

3.任何事物都有一个极限,超过了这个极限必然会失败。(凡事都有一个度。)

35.★★多言何益

1.(1)说话 (2)持久 (3)啼叫 (4)好处

3.举例 对比 说话应切合时机

36.★★校人欺子产

1.(1)赠送 (2)叫,命 (3)一会儿 (4)我

3.校人明明把鱼煮了,却编了“刚开始放入池中,那些鱼显得疲弱而游得不太灵活的样子,过了一会儿就灵活自在了,迅速地游动看不见了”的谎话来欺骗子产。

4.把校人因骗过子产而颇为得意的语气极为逼真地写了出来。

37.★★陈述古辨盗

1.(1)主管 (2)极其 (3)暗中,暗地里 (4)小偷

3.做贼心虚

38.★★更渡一遭

1.(1)抓到 (2)吃 (3)名声

3.它尚未识破主人言而无信、又装腔作势的真面目。

39.★★害群之马

1.(1)要,打算 (2)是的 (3)只,仅仅 (4)除去,除掉

3.对有损国家、集体、人民利益的团体或个人,要及早发现、及早处理。

40.★★李陵答苏武书

1.(1)投降 (2)防御,抵御 (3)抬起 (4)和 (5)妻子和儿子 (6)辜负

3.子归受荣,我留受辱 坚韧不屈、至死不渝

41.★★鲁国之法

1.(1)在 (2)兴起 (3)改变 (4)给予 (5)适合 (6)少

2.子贡在诸侯国中赎出鲁国人,却不愿依鲁国法律领取应得的赎金。

3.孔子不赞同子贡的这一做法。孔子从小事情便能看到教化的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孔子认为圣人的行为可影响百姓,子贡不取赎金,便不能引导不富裕的百姓效法她去赎回更多为奴的鲁人。

42.★★王旦与寇准

1.(1)屡次 (2)原本 (3)更加 (4)因此

3.宽厚,以国事为重 忠诚正直,不徇私情

43.★★寇准读书

1.(1)听说,听到 (2)对……说 (3)恰好 (4)明白

3.宽容大度,谦虚谨慎,不耻下问,具有自知之明。

44.★★★金壶丹书

1.(1)打开 (2)同“返” (3)劣马 (4)你 (5)讨厌 (6)治国的道理

3.有法不实行,便像无法一样。一个人如果只是将修身的格言置于座右,却并不打算实行,他就不可能获得长进;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将治国良策付诸实践,那么再好的国策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45.★★欧阳修“三上”作文

1.(1)只 (2)好学 (3)欧阳修自称 (4)同“耳”,罢了

3.珍惜时间,勤于读书

46.★★呕心沥血

1.(1)快速 (2)使动用法,使……跟从 (3)一概,都 (4)醒悟

3.穷思苦索,费尽心机 认真教育、苦心钻研技术、刻苦探讨技艺

47.★★工之侨为琴

1.(1)砍削(2)用作动词,装上琴弦 (3)用作名词,美器,美琴 (4)用作动词,装进匣子里 (5)往,到 (6)同“稀” (7)打算 (8)表推测的语气助词

3.居高位者没有见识,只重虚名;世道不辨真伪

48.★★曾子不受邑

1.(1)接受 (2)同“返”返回 (3)向 (4)保全

3.要保持自己的气节,不能接受别人的施舍。

49.★★★吕僧珍无私

1.(1)偏私 (2)承受 (3)都 (4)扩大

3.严以律己,不谋私利

50.★★刘行本进谏

1.(1)鞭打 (2)稍微 (3)放 (4)怎么可能

3.D

51.★★★李生论善学者

1.(1)同“识”,记 (2)劝说 (3)超过 (4)何不 (5)等到

3.阐明勤学苦练出人才的道理,勉励人们刻苦努力,提高道德修养。

4.要点提示:学贵善思;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

52.★★★子产论政宽猛

1.(1)使……服从 (2)很少 (3)于此,这里指“在火里” (4)所以

(5)这个地步 (6)稍稍

3.说明为政者要宽严相辅而行,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53.★★★刘崇龟换刀

1.(1)极不,一点儿也不 (2)以为 (3)大绳子 (4)跟踪 5)等候

(6)急,赶快 (7)处死

3.盗贼认为女人是来抓自己,怕被抓住,所以逃走。

富商子“践其血,污而仆”怕受牵连,所以逃走。

4.(1)做任何事情都要全面深入调查,不能被表象所迷惑。

(2)刘崇龟用换刀的方法,以假乱真迷惑对方抓到真正的凶手,这是智慧的表现。

54.★★★苻融验走

1.(1)做,担任 (2)谁,哪一个 (3)就,于是 (4)过了一会儿 (5)用严肃或严厉的神色

3.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擒,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4.只有见闻广博,观察深刻,才能辨析明了,不被迷惑,查清事实。

55.★★★申包胥如秦乞师

1.(1)到 (2)请求出兵 (3)国家 (4)趁 (5)叩头

3.(1)出逃 (2)灭亡

4.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

56.★★★臣闻地广者粟多

1.(1)辞,拒 (2)成就 (3)拒绝,抛弃 (4)帮助 (5)使……成霸业

3.古今对比和敌我对比 君王不抛弃民众有很多好处,抛弃百姓危害极大。

57.★★★悬赏纳谏

揠苗助长文言文阅读答案篇五
《贾黄中 文言阅读答案》

揠苗助长文言文阅读答案篇六
《带答案 小学生文言文阅读测试》

小古文阅读测试

班级 姓名

一、《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

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写出下列带点的汉字的读音,并填空。

孔君平诣其父( ), “诣”的意思是 ;为设果( ),是 为 设果;儿应( )声答曰( )。

2、“惠”通假字是( ),“甚聪惠 ”是说杨氏子 从文中 这一句话可以看出。

3、杨氏子的回答非常巧妙,妙在

二、《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

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

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成语 出自这个故事。这个故事中 是 的知音,

从 这两句可以看出。

2、人们常用“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感叹

3、高山流水比喻

人们把知音比作 的人。

4、你是怎样理解伯牙绝弦的:

三、《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

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

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理解词语意思

诲: 惟: 援: 俱:

“之”在古文中有不同的意思,在本文中出现多次,我知道在“之” 通国

之善弈者也意思是 ,惟弈秋之为听是指 :

思援弓缴而射之是指 ;是虽与之俱学是指 。

2、理解句子的意思。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3、回答问题

那你知道后者为什么学不好吗?从他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四、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去人近 及日中 孰 为汝 多知 乎

“为”是多音字,文中的“为”如:此不为读( )孰为读( )。

2、联系课文,把下面句子的意思写出来

孔子不能决也。

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孩辩斗的原因是一儿认为原因是一儿认为原因是

3、科学知识。我知道早晨和中午的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是

早晨的太阳之所以看起来比中午的大这是视觉的

造成的中午的气温比早晨高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 射大地中午太阳 射

大地

五、精卫填海

《山海经》

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

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1、填空。“精卫”的样子是

它是

2、精卫填海这个故事象征了中华民族 的精神。

六、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楚人刻舟求剑的结果 原因是(文中原话)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七、夸父追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

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1、理解词句意思。

夸父与日逐走,

渴,欲得饮, 邓林是指

2、夸父追日象征着

八、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

“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

“宁信度,无自信也。”

1、理解词句意思。

履: 度: 遂:

何不试之以足?

宁信度,无自信也。

2、这是一则 故事,告诫我们做事

九、晏子使楚(原文)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

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

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

“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

楚矣!”

1、理解词句意思。

短: 更读音( ): 不肖读音( ):

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齐无人耶,使子为使?

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这三个成语运用了 修辞手法,我知道

成语( )的意思是

这三个成语运用了 修辞手法来表现齐国人多。

2、这两个短小的故事,告诉我们晏子(用三个以上成语或四字词) 的人。

十、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 , 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 吾

矛之利, 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 以子之矛 ,陷子之盾 , 何如 ?” 其人

弗能应也。

1、填空,理解词句意思。

鬻( ): 誉: 其矛:

其人:

其人弗能应也。

2、这个寓言告诉我们

十一、揠苗助长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注释:1.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长(zhǎng)——生长,成长, 揠(yà)——拔。 2.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3.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

4.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5.趋:快走。往——去,到„„去。

6.槁(gǎo):草木干枯。

1、根据注释把全文写成白话文。

2、“予”在文中指“我”读音( )。这个寓言故事教育我们做事要

十二、《为学》 彭端淑(1699—1779),清代四川人。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理解词句意思。

本文第一段使用了 、 修辞手法。“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句子的意思是

2、作者讲述了 的故事,告诉人们做事、求学问只要

揠苗助长文言文阅读答案篇七
《小学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一、《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写出下列带点的汉字的读音,并填空。

孔君平诣其父( ), “诣”的意思是 ;为设果( ),是 为 设果;儿应( )声答曰( )。

2、“惠”通假字是( ),“甚聪惠 ”是说杨氏子 从文

中 这一句话可以看出。

3、杨氏子的回答非常巧妙,妙在

二、《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成语 出自这个故事。这个故事中 是 是知音,从 这两句可以看出。

2、人们常用“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感叹

3、高山流水比喻

人们把知音比作 的人。

4、你是怎样理解伯牙绝弦的:

三、《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理解词语意思

诲: 惟: 援: 俱:

“之”在古文中有不同的意思,在本文中出现多次,我知道在“之” 通国之善弈者也意思是 ,惟弈秋之为听是指 :

思援弓缴而射之是指 ;是虽与之俱学是指 。

2、理解句子的意思。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3、回答问题

那你知道后者为什么学不好吗?从他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四、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去人近 及日中 孰 为汝 多知 乎

“为”是多音字,文中的“为”如:此不为读( )孰为读( )。

2、联系课文,把下面句子的意思写出来

孔子不能决也。

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孩辩斗的原因是一儿认为原因是一儿认为原因是

3、科学知识。我知道早晨和中午的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是

早晨的太阳之所以看起来比中午的大这是视觉的

造成的中午的气温比早晨高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 射大地中午太阳 射大地

五、精卫填海

《山海经》

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1、填空。“精卫”的样子是

它是

2、精卫填海这个故事象征了中华民族 的精神。

六、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楚人刻舟求剑的结果 原因是(文中原话)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七、夸父追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1、理解词句意思。

夸父与日逐走,

渴,欲得饮, 邓林是指

2、夸父追日象征着

八、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理解词句意思。

履: 度: 遂:

何不试之以足?

宁信度,无自信也。

2、这是一则 故事,告诫我们做事

九、晏子使楚(原文)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1、理解词句意思。

短: 更读音( ): 不肖读音( ):

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齐无人耶,使子为使?

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这三个成语运用了 修辞手法,我知道成语( )的意思是

这三个成语运用了 修辞手法来表现齐国人多。

2、这两个短小的故事,告诉我们晏子(用三个以上成语或四字词) 的人。

十、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 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 以子之矛 ,陷子之盾 , 何如 ?” 其人弗能应也。

1、填空,理解词句意思。

鬻( ): 誉: 其矛:

其人:

其人弗能应也。

2、这个寓言告诉我们

十一、揠苗助长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注释:1.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长(zhǎng)——生长,成长,

揠(yà)——拔。 2.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3.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

4.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5.趋:快走。往——去,到„„去。

6.槁(gǎo):草木干枯。

1、根据注释把全文写成白话文。

2、“予”在文中指“我”读音( )。这个寓言故事教育我们做事

十二、《为学》彭端淑(1699—1779),清代四川人。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理解词句意思。

本文第一段使用了 、 修辞手法。“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句子的意思是

2、作者讲述了 的故事,告诉人们做事、求学问只

要 就 的道理。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括号里的词。(1)众皆弃去( )(2)破之(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请举一例。

二、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选自刘向《烈女传》)

1.解释下列词语。

A.嬉:

B.贾人:

2.这段文字源自历史典故: 。

三、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注释]

①曾子:孔子的弟子;②女:通“汝”;③顾:回来;④彘:猪;⑤特:只不过。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曾子之妻之市②听父母之教

B.①其子随之而泣②今子欺之

C.①汝还②顾反为汝杀彘

2.解释加点的词。

(1)妻止之 止( )(2)遂烹彘也 遂 ( )

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为什么?请举一个你生活中的实例作简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列文句中加点词的词义。

①兔走触株 走 ( ) ..

②因释其耒而守株 释 ( ) ..

③而身为宋国笑 身 ( ) ..

④冀复得兔 冀 ( ) ..

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 。从短文中你得到什么启示?从某一角度简要谈谈。

答: 。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余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①以至于斯也 斯 ②从而谢焉 谢 ...

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不超过10个字)。

3.这则故事给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答: 。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ǒu,窗),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1.“弃而还走”中“还”的意思是: 。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

3.这个故事讲的是 成语。

4.这个成语的含义是: 。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鼎,衡小名也。邑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邻舍有烛而不逮 不逮:不给他

B.衡乃与其佣作 佣作:雇佣劳作

C.而不求偿 偿:报偿

D.邑人畏服之如是 邑人:同乡

2.文中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是:

3.本文记述了有关匡衡的几个故事?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参考答案

揠苗助长文言文阅读答案篇八
《文言文阅读》

揠苗助长文言文阅读答案篇九
《小学生文言文阅读》

小学生文言文阅读

1.夸父追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逐走】竞跑,赛跑。逐,追赶。 【入日】追赶到太阳落山的地方。【足】够。

【北】向北。 【大泽】大湖。 【道】中途,半路 【弃】遗弃。

【邓林】桃林。 【夸父追日(成语)】比喻决心大或不自量力。 译文: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2.狐假虎威

虎求百兽而食之①,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②!天帝使我长百兽③,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④。子以我为不信⑤,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⑥?”虎以为然⑦,故遂与之行⑧。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⑨,以为畏狐也。——《战国策》

[ 注释 ] ①求——搜求,寻找。 ②无敢——不敢。

③长(zhǎng)—首领。这里用作动词,当首领。 ④逆—违反。命—命令,志。 ⑤不信——不老实,说话。 ⑥走——跑,逃走。 ⑦然——对的。 ⑧遂——于是,就。 ⑨畏——害怕。

[ 译文 ] 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狐狸说:“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

是害怕狐狸。

[ 寓意 ] 人们用它来比喻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揠苗助长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译文:有个宋国人嫌自己的庄稼长得慢,就将禾苗一棵棵拔高。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庄稼长高啦!”他儿子赶忙到地里去看,禾苗都已枯萎了。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解释加点字。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自( )是吾剑之所从坠 是( )

2.翻译句子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

从表达方式上看,选问中前两句的是( ),最后一句是( )。

5.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突出了他什么特点?( )

6.这寓言叫什么?他说明了什么道理?

注释: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

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

契--音气,动词,用刀子雕刻。 坠--落。

惑--音或,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

译文:有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船靠岸后,这个人顺

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用刻舟求剑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胡涂吗?

四、1 ①自:从。 ②是:这。 2 船已经前进了,而剑不能前进。像这样寻找剑,不也太愚蠢了吗?

3 记述; 议论。5 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更加具体地楚国人的死板、愚昧。 6 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考虑情况的变化,按照事物的发展来办事。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翻译句子。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

②先子度其足:

③而置之其坐:

3.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文中的 之 字解释。

①而置之其坐( ) ②至之市( ) ③而忘操之( ) ④反归取之( ) ⑤何不试之以足( )

译文:郑国有一个人想去买一双鞋,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画了一个底样的尺码放在座位上。他匆忙走到走到集市上去买鞋子时,忘记把量好的尺码带在自己身上。他拿起鞋子,才想起,说:“我忘了拿量好的尺码来了。”于是,赶紧跑回去拿底样。等他赶回来时,集市已经散了,鞋子也就没有买成。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鞋子呢?”他说:“我宁可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一、1 ①郑国有一个想要买鞋的人。②先自己测量自己的脚。③然后把尺子放在他的座位上。3 不要墨守陈规,按教条办事,要知道变通,摆脱腐朽思想的束缚。 4 ①代词,指尺子; ②到……去; ③代词,指尺子; ④代词,指尺子; ⑤代词,指鞋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 “ 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1.解释加点字

①窃入学舍 窃:( )②辄默记 辄 ( )③儿痴如此 痴( ) ④恬若不见 恬 ⑤父怒挞之 挞( ) ⑥曷不听其所为 曷( )

2.翻译句子

①王冕者,诸暨人( )

②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

3.王冕能成为画家的原因?( )

二、1 ①窃:偷偷地; ②辄:就; ③痴:形容极度迷恋某种事物; ④恬:坦然; ⑤挞:用鞭子打。 ⑥曷:同“何”,怎么,为什么。

2 ①王冕是诸暨县人。

②一到夜里,王冕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读书。 3 吃苦耐劳,勤奋学习。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而啖菱,并角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1.解释加点字

①席而啖菱 啖( ) ②欲以去热也 去( )

2.翻译句字。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 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

三、1 ①啖:吃。 ②出:驱除。

2 菱是在水中生长,而他说是在土中生产,这是本来不知道的事情却硬说自己知道。

3 自己不懂的事物,不虚心求教,反而自吹自己知道,结果闹出笑话,充分反映出这个北方人的愚昧。(其它答案合理均可)

鼠画逼真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原文:东安①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②,献之邑令③。令初不知爱,漫④悬于壁。旦⑤而过之,轴必坠地⑥,屡悬屡坠。令怪之⑦,黎明物色⑧,轴在地而

猫蹲其旁。逮⑨举轴,猫则踉跄⑩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⑾着,于是始知其画为⑿逼真。

注释:

① 东安:县名,现在湖南省衡阳一带。 善,精通,擅长。

② 一轴:画用轴装,一轴就是一幅的意思。 轴:画卷

③ 邑令:县令。

④ 漫:漫不经心,随便。

⑤ 旦:早晨。

⑥ 必坠地:总是落在地上。

⑦ 怪之:对这种情况感到奇怪。怪,认为••••••奇怪,感觉奇怪,此处形容词做动词,意动用法。

⑧ 物色:察看;观察

⑨ 逮:等到,及。

⑩ 踉锵:形容猫跳跃捕捉的样子。

⑾ 然:这样。

⑿ 为:是。

译文:东安有一个读书人擅长做画,作了一幅题材为老鼠的画,献给县令。县令开始不知道爱惜它,很随意地把这幅画挂在墙壁上。每天早晨走过挂画的地方,那幅鼠画总是落在地上,多次挂上去多次落下地。县令对这种情况感到很奇怪。一天黎明时候县令起来察看,发现画落在地上,而有一只猫蹲在画的旁边。等到县令把画拿起来,猫就跟着跳起来追赶那幅鼠画。县令就用这幅画来试其他的猫,结果没有一只不是这样的。到这时候,才知道这幅鼠画是画得很逼真的,值得爱惜

方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也。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之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译文: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的时候,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揠苗助长文言文阅读答案篇十
《(译文答案)课外文言文200练(181-190)》

(译文答案)课外文言文200练(181-190)

181.★★饶州神童

【原文】

饶州自元丰①末朱天锡以神童得官,俚俗②争慕之。小儿不问如何,粗③能念书,自五、六岁,即以次教之五经④,以竹篮坐之木杪⑤,绝其视听。教者预为价,终一经,偿钱若干,昼夜苦之。中间此科⑥久废,政和后稍复,于是亦有偶中者。流俗因言饶州出神童。然儿非其质,苦之以至死者,盖多于中也。

(选自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上)

【注释】

①元丰:宋神宗年号。②俚俗:民间。③粗:大概。④五经:指儒家推崇的五本经典著作。⑤杪(miǎo):树梢。⑥此科:指专考幼童背诵经书的“神童科”。

【译文】

饶州从元丰末年时,有个叫朱天锡的小孩儿凭借神童得到了一个官位,民间的百姓都很羡慕他。小孩不论怎么样,大概能念书时,从五、六岁,就分次教他们读《五经》,把竹篮吊在树梢上让他们坐在里面,断绝他们与外界的交流(让他们专心读书)。教书的人预先就商量好价钱,教完一种经书,就给他们一些钱,白天黑夜(让这些小孩)苦读。在这期间,神童科被废除了好长时间,政治和谐后又重新逐渐恢复,因此也有偶然考中的小孩。民间就流传饶州出神童。然而许多小孩不是读书的料,苦读到死的孩子,比起考中的孩子要多得多。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慕 (2)绝 (3)终 (4)中

2.翻译

(1)昼夜苦之。

(2)然儿非其质,苦之以至死者,盖多于中也。

3.对于文中提到的培养神童的做法,你如何看待?

【参考答案】

1.(1)爱慕、羡慕 (2)断、切断、断绝 (3)终了、完毕、结束(4)指考中做官

3.文中培养儿童的做法是揠苗助长,扼杀了儿童的天性,实在是危害极大。

182.★★烛邹亡鸟

景公好弋①,使烛邹②主鸟而亡之。公怒,召吏杀之。晏子日: “烛邹有罪三,请数③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选自《晏子春秋·外篇》)

【注释】

①弋:用带着绳子的箭射鸟。②烛邹:齐国大夫。③数:列举。

【译文】

齐景公喜欢射鸟,派烛邹管养鸟却让鸟飞跑了。景公非常生气,命令官吏要杀掉烛邹。晏子说:“烛邹有三条罪状,请让我列举出他的罪状之后再杀掉他。”景公说:“可以。”于是把烛邹叫来在景公面前列举他的罪过,晏子说:“烛邹,你替我们的君主掌管养鸟却让鸟飞跑了,这是第一条罪状;让我们国君因为鸟的缘故杀人,这是第二条罪状;让诸侯听到了这件事,认为我们的国君重视鸟却轻视人才,这是第三条罪状。我已经列举完了烛邹的罪状,请景公杀掉他。”景公说:“不杀了,我已经接受你的教育了。”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好 (2)主 (3)之 (4)闻

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使烛邹主鸟而亡之(死亡) B.于是召而数之公前(上前)

C.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为了) D.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因为)

3.翻译

(1)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2)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 ,是罪三也。

4.简述这篇文章的主旨。

【参考答案】

1.(1)爱好、喜欢 (2)掌管 (3)代“烛邹的罪状” (4)接受、听从

2.D

4.揭露了统治者奢侈玩乐,为了一只鸟而要轻易杀人的残忍,赞扬了晏子巧言善谏的睿智。

183.★★东野稷败马

东野稷以御见庄公,进退中绳①,左右旋中规②。庄公以为文③弗过也,使之钩百而反。颜阖(hé)遇之,入见曰:“稷之马将败。”公密④而不应。少焉,果败而反。公曰:“子何以知之?”曰:“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

(选自《庄子·外篇·达生》)

【注释】

①中(zhîng)绳:符合笔直得墨绳。中:符合。②规:圆规。③文:“父”字之误,前脱“造”字。造父,周穆王时御手。④密:同“默”,沉默。

【译文】

东野稷凭驾驶马车的技术向庄公自荐,(他驾驶马车)前进、后退时(车轮压出的痕迹)都符合笔直的墨绳,左右拐弯(的车痕)都符合圆规划出来的圆。庄公觉得造父都不会超过他的技艺,就让他驾车连续转一百圈再返回原地。颜阖碰见东野稷正在驾驶,就进见庄公说道:“东野稷的马将会翻倒的。”庄公沉默,没有回答。不久,东野稷果然翻车了。庄公问颜阖说:“您怎么知道他会失败?”(颜阖)说:“他的马力气用尽了,却还强迫它奔跑,所以说会翻车的。”

【阅读训练】

1.解释

(1)御 (2)旋 (3)少 (4)竭

2.翻译:

(1)公密而不应。

(2)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

3.这篇文章的寓意是什么?

【参考答案】

1.(1)驾车(的技艺) (2)转动、转弯 (3)一会儿 (4)用尽

3.任何事物都有一个极限,超过了这个极限必然会失败。(凡事都有一个度。)

184.★★多言何益

【原文】

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黾①,日夜恒鸣,口干舌擗②,然而不听。今观晨鸡,时夜③而鸣,天下振动。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选自《墨子·墨子后语》)

①蛙黾(méng):蛙。黾,蛙的一种。②擗:同“敝”,困,疲劳。③时夜:按时在黑夜结束的时候。

【译文】

子禽问老师:“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答道:“蛤蟆、青蛙,白天黑夜叫个不停,叫得口干舌疲,可是没有人去听它的。今晨看到那雄鸡,在黎明按时啼叫,天下振动,(人们早早起身。)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只有在切合时机的情况下说话才有用”

【阅读训练】

1.解释

(1)言 (2)恒 (3)鸣 (4)益

2.翻译

唯其言之时也。

3.选文运用了_____和___说理方法,告诉我们________的道理。

【参考答案】

1.(1)说话 (2)持久 (3)啼叫 (4)好处

3.举例 对比 说话应切合时机

185.★★校人欺子产

【原文】

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①,子产使校人②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yǔ)③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④以非其道。

(选自《孟子·万章上》)

【注释】

①子产,春秋时期郑国著名的政治家。②校人,管理池沼的小吏。③圉圉(yǔ),鱼在水中疲弱而游不太灵活的样子。 ④罔,欺骗。

【译文】

从前有人送活鱼给郑国的子产,子产命管理池沼的小吏把鱼养在池中。可是管理池沼的小吏把鱼做熟了,回来说:“刚开始放入池中,那些鱼显得疲弱而游得不太灵活的样子,过

了一会儿就灵活自在了,迅速地游动看不见了。”子产说:“算是找到了应该到的地方,找到了应该到的地方啊!”

管理池沼的小吏出来就说:“谁说子产有智慧?我已经把鱼做熟了吃掉,他还说:“找到了应该去的地方,找到了应该去的地方”

所以对正人君子可以用合乎情理的方法来欺骗他,但很难用不合情理的事情来欺骗他。

【阅读训练】

1.解释:

(1)馈 (2)使 (3)少 (4)予

2.翻译:

(1)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

(2)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

3.校人是怎样欺骗子产的?用一句话概括。

4.校人把子产的话“得其所哉”重述了两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1)赠送 (2)叫,命 (3)一会儿 (4)我

3.校人明明把鱼煮了,却编了“刚开始放入池中,那些鱼显得疲弱而游得不太灵活的样子,过了一会儿就灵活自在了,迅速地游动看不见了”的谎话来欺骗子产。

4.把校人因骗过子产而颇为得意的语气极为逼真地写了出来。

186.★★陈述古辨盗

【原文】

陈述古密直,知建州浦城县。富民失物,捕得数人,莫知的为①盗者。述古绐②曰:“某寺有一钟,至灵,能辨盗。”使人迎置后阁祠之③。引囚立钟前,谕曰:“不为盗者摸之无声,为盗者则有声。”述古自率同职④祷钟甚肃,祭讫以帷⑤围之。乃阴使人以墨涂钟。良久,引囚逐一以手入帷摸之。出而验其手,皆有墨,一囚独无墨,乃见真盗——恐钟有声,不敢摸者。讯之即服。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三》)

【注释】

①的:确实,真正。②绐(dài):欺骗。③后阁:我国古代一组建筑中位于最后的楼房,常作游息、远眺、供神佛或藏书藏物等用。祠:供奉。④同职:同事。旧社会指同在一部门作官的人。⑤帷(wéi):布幕。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下一篇: 成语中含吊的

最新成考报名

  • 学校的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优秀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学校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老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幼儿园大班教学工作计划
  • 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教学质量先进个人评选教师事迹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