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课本 >

八年级上册语文16课大自然的语言的导学案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09    阅读:

八年级上册语文16课大自然的语言的导学案篇一: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新人教版

16、《大自然的语言》

学习目标: 1、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

2、快速阅读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

3、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揣摩说明语言。 4、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学习过程:

前置作业

课堂探究

1、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取文中的某个段落或者某个角度提出2-3个问题,考考其他小组;

指导说明:请各小组快速讨论提出问题,然后小组互换问题,快速讨论找到最佳答案!然后各小组选取1-2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展示,后者不要重复问题,但可以补充或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

重点积累:

2、在生活中,你知道还有哪些独特的大自然语言吗?为人类敲响了哪些警钟?我们应该怎么去做?

3、除了农谚,古代的诗歌也有不少反映物候知识。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就是一例。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对这首诗的理解。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1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当堂检测

(二)阅读,然后回答问题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1)(A清醒;B苏醒;C醒悟;D复苏)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2)(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3)(A纷纷;B刷刷;C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在语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 ○

(1)( ) (2)( ) (3)( )

2.解释下列词语。 ○

销声匿迹:

翩然:

3.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 ○

A.物候现象 B.气候变化

C.物候规律 D.四季景色变化

4.这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

主要的说明方法是:

5.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 ○

6.作者为什么说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

2

答案: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20世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教育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1910年赴美国留学,1918年获哈佛大学地学系博士学位。回国后先任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教员、东南大学地学系主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成为我国近代气象学和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1936 年起,出任浙江大学校长, 1949年10月,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

(-)填空略

(二)阅读,然后回答问题

1、B A C

2、略 3、A 4、时间顺序、举例子

5、不行,以上只局限于“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

6、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等各种自然现象和气候有密切关系,它们好像在提醒农民适时安排农事,起到了语言的作用,所以作者说它们是大自然的语言。

3

八年级上册语文16课大自然的语言的导学案篇二: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上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十六 大自然的语言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2、了解本文说明方法,赏析说明文语言的生动优美。

3、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热情和兴趣,激起探索自然奥秘的志趣。

【学习重点】

1.理清说明顺序,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学习难点】

1

2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工具,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我们读了文章才会恍然大悟。原来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

荣枯、候鸟去来等,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

息的“大自然的语言”。

2.走近作者

竺可桢(他是我国现代物候观测网的倡导者和组织者。撰写

物候: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侯的反应。如:植物

的开花结实,动物的繁育,始霜解冻等。

农谚:有关农业生产经验的谚语。是农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得经验的概括。

物候学:也称“生物气候学”是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动现象与季节变化关系的科学。

【自主学习】X k b 1 . c o m

1、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衰( )( )( )( )翘( )( )( )( )

观( )( )( )( )落( )( )( )( )

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草木荣枯 .周而复始 .风雪载途 .形影不离 .

A.光荣 又 充满 形态

B.茂盛 又 充满 形体

C.光荣 复习 载重 形状

3、填入下文横线处适当的一组词语是( )。

物候___________________得多。

为了便于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_________是

A.观测 灵验 观察 必需 B.观测 灵敏 观测C.观察 灵活 观望 必然

4、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5

6

7

8

(提示:阅读有困难的大概是第7题。教师可提示学生注意一些标志性词语,如“首先

是为了„„”“此外还有„„”“对于„„”“还可以„„”“也可以„„”“为了„„”。

这些标志性词语对信息的筛选、概括很有参考价值。)

【精读精练】

(一) 精读课文6~10段,探究局部的说明顺序

9、提问: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或互换)?这样安排有

什么好处?

(二)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从沉睡中 (A.清醒B.苏醒;C.醒悟;D.复苏)

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 (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

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

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 (A.纷

纷;B.刷刷;C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寒冬。年年如

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据以安排农

#者来,花香鸟

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0、在语段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11.

12翩然

13 )

B.气候变化;C.物候规律;D.四季景色变化。

14、这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主要的说明方法是:

15、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

【主题阅读】

(一)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湿地是地球上有着多功能的、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

一。湿地的类型多种多样,通常分为自然和人工两大类。自然湿地包括沼泽地、泥炭地、湖泊、河流、海滩和盐沼等,人工湿地主要有水稻田、水库、池塘等。据资料统计,全世界共有自然湿地855.8万平方公里,占陆地面积的6.4%。

湿地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它可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补充地下水,又能有效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还能滞留沉积物、有毒物、营养物质,从而改善环境污染;它能以有机质的形式储蓄碳元素,减小温室效应,保护海岸不受风浪侵蚀,提供清洁方便的运输方式„„它因有如此众多而有益的功能而被人们( )“自然之肾”。湿地还是众多植物、动物特别是水禽生长的乐园,同时又向人类提供食物(水产品、禽畜产品、谷物)、的重要基础。

湿地最富有生物的多样性。仅我国有记载的湿地植物就有2植物156科、437属、1,380多种。沼生、湿生三类;___________看,有的是细弱小草,有的是粗大草木,有的是矮小灌木,湿地动物的种类也异常丰富,我国已记录到的湿地动物有1,500种左右(不含昆虫、无脊椎支力气、真菌和微生物缩小),其中水禽大约250种,鱼类约1,500种左右,占世界上淡水鱼总数的80%高的生态系统。

1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请你用表格的形式把湿地的类型表示出来。(参看第1段中画线部分)

19、请从“誉为”、“称为”、“喻为”、“视为”四个词中选择一个填入第二段的括号里,使之符合语言环境。

20、人们说湿地是“自然之肾”而不说它是“自然之肺”,这是有道理的。第二段文字

中有个句子能基本上表现这种道理。请把这个句子找出来。

21、要理解第三段文字中“分说”部分的层次与内容,应抓住的两个关键语句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在第三段文字的横线上应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二) 水的语言

郭 治

子水倒出来,听!它在告诉你:“我出来啦!”用墨水瓶、暖水瓶做这个实验,空气要从瓶口挤过去,那一个个气泡钻出水面

当水壶发出叫声的时候,水还没有开。等水真正沸腾的时候,叫声“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壶里的声音为什么能报告壶里的情况呢?

坐在火炉上的水壶,壶底的水最先热起来,于是那里就产生了气泡。这些气泡很热,也很轻,便在浮力的作用下,升到了上边的冷水层。热气泡在冷水层放出了大量的热,它的温度降了下来,好像泄了气的皮球,抵挡不住水的压力,就被水给压破了。气泡破裂时会发出响声,水壶便“鸣”叫了起来。水在沸腾的时候,气泡一个接一个地钻出水面冲到空气里,很少有在水里破裂的,这时水的声音就变成“哗啦”“哗啦”了。

人被烫着会喊叫,水挨烫时也要“尖叫”呢!把几滴冷水滴在火红的炉盖上,听!它咝

八年级上册语文16课大自然的语言的导学案篇三: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范体兵

深圳市龙华新区万安学校导学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16课大自然的语言的导学案篇四: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上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1

十六 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2、了解本文说明方法,赏析说明文语言的生动优美。

3、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热情和兴趣,激起探索自然奥秘的志趣。

【教学重点】

1.理清说明顺序,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教学难点】

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第一课时)

【知识链接】

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他是我国现代物候观测网的倡导者和组织者。撰写物候专著,普及物候知识。《物候学》是竺可桢多年研究物候的结晶。

3.相关资料

名词解释:

物候: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侯的反应。如:植物的开花结实,动物的繁育,始霜解冻等。

农谚:有关农业生产经验的谚语。是农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得经验的概括。

物候学:也称“生物气候学”是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动现象与季节变化关系的科学。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衰( )( )( )( )翘( )( )( )( ) 观( )( )( )( )落( )( )( )( )

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草木荣枯 周而复始 风雪载途 形影不离 ....

A.光荣 又 充满 形态

B.茂盛 又 充满 形体

C.光荣 复习 载重 形状

3、填入下文横线处适当的一组词语是( )。

物候________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___________得多。

为了便于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_________是_________的。

A.观测 灵验 观察 必需 B.观测 灵敏 观测 必要

C.观察 灵活 观望 必然 4

5

(第二课时)

【合作探究】

8、本文采用什么说明顺序?有什么好处?

(提示:阅读有困难的大概是第7题。教师可提示学生注意一些标志性词语,如“首先是为了„„”“此外还有„„”“对于„„”“还可以„„”“也可以„„”“为了„„”。这些标志性词语对信息的筛选、概括很有参考价值。)

【精读精练】

(一) 精读课文6~10段,探究局部的说明顺序

9、提问: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或互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二)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从沉睡中 (A.清醒B.苏醒;C.醒悟;D.复苏)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 (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 (A.纷纷;B.刷刷;C.簌簌)的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去播禾。”这#者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5、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

(第三课时 )

【主题阅读】

(一)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湿地是地球上有着多功能的、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湿地的类型多种多样,通常分为自然和人工两大类。自然湿地包括沼泽地、泥炭地、湖泊、河流、海滩和盐沼等,人工湿地主要有水稻田、水库、池塘等。据资料统计,全世界共有自然湿地855.8万平方公里,占陆地面积的6.4%。

湿地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它可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补充地下水,又能有

效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还能滞留沉积物、有毒物、营养物质,从而改善环境污染;它能以有机质的形式储蓄碳元素,减小温室效应,保护海岸不受风浪侵蚀,提供清洁方便的运输方式„„它因有如此众多而有益的功能而被人们( )“自然之肾”。湿地还是众多植物、动物特别是水禽生长的乐园,同时又向人类提供食物(水产品、禽畜产品、谷物)、能源(水能、泥炭、薪柴)、原材料(芦苇、木材、药用植物)和旅游场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继发展的重要基础。

湿地最富有生物的多样性。仅我国有记载的湿地植物就有2,760余种,其中湿地高等植物156科、437属、1,380多种。湿地植物从生长环境看,可分为水生、沼生、湿生三类;从植物生活类型看,有挺水型、浮叶型、沉水型和漂浮型等;从___________看,有的是细弱小草,有的是粗大草木,有的是矮小灌木,有的是高大乔木。湿地动物的种类也异常丰富,我国已记录到的湿地动物有1,500种左右(不含昆虫、无脊椎支力气、真菌和微生物缩小),其中水禽大约1,04050080%

、 。

18、 请你用表格的形式把湿地的类型表示出来。(参看第1段中画线部分)

19、请从“誉为”、“称为”、“喻为”、“视为”四个词中选择一个填入第二段的括号里,使之符合语言环境。

20、人们说湿地是“自然之肾”而不说它是“自然之肺”,这是有道理的。

第二段文字中有个句子能基本上表现这种道理。请把这个句子找出来。

21、要理解第三段文字中“分说”部分的层次与内容,应抓住的两个关键语句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在第三段文字的横线上应填的内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第三段文字在数字运用上有什么特点?试举两例说明。

(二) 水的语言

郭 治

水是会“说话”的。听听水的声音,可以判断水的状况。你不妨试一试:

坐在火炉上的水壶,壶底的水最先热起来,于是那里就产生了气泡。这些气泡很热,也很轻,便在浮力的作用下,升到了上边的冷水层。热气泡在冷水层放出了大量的热,它的温度降了下来,好像泄了气的皮球,抵挡不住水的压力,就被水给压破了。气泡破裂时会发出响声,水壶便“鸣”叫了起来。水在沸腾的时候,气泡一个接一个地钻出水面冲到空气里,很少有在水里破裂的,这时水的声音就变成“哗啦”“哗啦”了。

人被烫着会喊叫,水挨烫时也要“尖叫”呢!把几滴冷水滴在火红的炉盖上,听!它咝咝地尖叫了。烧水做饭时,我们常常会听到这种声音。

水当然没有知觉,它挨烫时的“尖叫”是由于它在急速地变成汽。炉盖或红煤球的温度都很高,水滴到上面马上就变成了水蒸气,一滴水要变为汽,体积大约要膨胀1500倍,这一涨,就像小炸弹爆炸,发出了声音。

你会判断壶里的水开不开吗?

提一壶冷水,向地面上倒一点,你听到的是清脆的噼啪声;提一壶开水,

八年级上册语文16课大自然的语言的导学案篇五: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第1课时导学稿_教师用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16课大自然的语言的导学案篇六: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教学案 新人教版

1

2

八年级上册语文16课大自然的语言的导学案篇七:八年级语文上册16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十六课《大自然的语言》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2、了解本文说明方法,赏析说明文语言的生动优美。

3、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热情和兴趣,激起探索自然奥秘的志趣。

学习重点:

1、理清说明顺序,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学习难点:

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课前预习

第一课时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了解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2、认真完成预习自测,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记出来,并填写到后面“课后反思

“处。

3、利用10分钟高效完成。

教材助读

1、题目解读

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

工具,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我们读了文章才会恍然大悟。原来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

荣枯、候鸟去来等,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

息的“大自然的语言”。

2、走近作者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我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

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他是我国现代物候观测网的倡导者和组织者。撰写

物候专著,普及物候知识。《物候学》是竺可桢多年研究物候的结晶。

3、相关资料

名词解释:

物候: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侯的反应。如:植物

的开花结实,动物的繁育,始霜解冻等。

农谚:有关农业生产经验的谚语。是农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得经验的概括。

物候学:也称“生物气候学”是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动现象与季节变化关系的科学。

预习自测

1、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衰( )( )( )( )翘( )( )( )( )

观( )( )( )( )落( )( )( )( )

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草木荣枯 周而复始 风雪载途 形影不离 ....

A、光荣 又 充满 形态

B、茂盛 又 充满 形体

C、光荣 复习 载重 形状

3、填入下文横线处适当的一组词语是( )。

物候________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

___________得多。

为了便于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_________是_________的。

A、观测 灵验 观察 必需 B、观测 灵敏 观测 必要

C、观察 灵活 观望 必然

我的疑问

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课内探究

学始于疑

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质疑探究

1、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2、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3、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当堂检测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从沉睡中 (A、清醒B、苏醒;C、醒悟;D、复苏)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 (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

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 (A、纷纷;B、

刷刷;C、簌簌)的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

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

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

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去播禾。”这#者来,花香鸟语,

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在语段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2、本段语言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哪些词语用得好?

3、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

A、物候现象;B、气候变化;C、物候规律;D、四季景色变化。

4、这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主要的说明方法是:

5、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

课后反思

课后训练 课后研讨与练习一、二、题。

第二课时

预习自测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2、解释词语:

销声匿迹:

翩然:

3、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我的疑问

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课内探究

学始于疑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或互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质疑探究

1、本文采用什么说明顺序?有什么好处?

2、精读课文6~10段,探究局部的说明顺序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或互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3、第10段中,“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可否删除?为什么?

当堂检测

水的语言

郭 治

水是会“说话”的。听听水的声音,可以判断水的状况。你不妨试一试:把满满的一瓶子水倒出来,听!水在噗噗作响,它在告诉你:“我出来啦!”用墨水瓶、暖水瓶做这个实验,它们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这个原理很简单,因为水流出来的时候,空气要从瓶口挤过去,那一个个气泡钻出水面时,会因为压力变小而猛一下子膨胀,发出冲击,水就这样“说话”了。

把水壶坐在火炉上,当水壶发出叫声的时候,水还没有开。等水真正沸腾的时候,叫声不是那样响了。“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壶里的声音为什么能报告壶里的情况呢?

坐在火炉上的水壶,壶底的水最先热起来,于是那里就产生了气泡。这些气泡很热,也很轻,便在浮力的作用下,升到了上边的冷水层。热气泡在冷水层放出了大量的热,它的温度降了下来,好像泄了气的皮球,抵挡不住水的压力,就被水给压破了。气泡破裂时会发出响声,水壶便“鸣”叫了起来。水在沸腾的时候,气泡一个接一个地钻出水面冲到空气里,很少有在水里破裂的,这时水的声音就变成“哗啦”“哗啦”了。

人被烫着会喊叫,水挨烫时也要“尖叫”呢!把几滴冷水滴在火红的炉盖上,听!它咝咝地尖叫了。烧水做饭时,我们常常会听到这种声音。

水当然没有知觉,它挨烫时的“尖叫”是由于它在急速地变成汽。炉盖或红煤球的温度都很高,水滴到上面马上就变成了水蒸气,一滴水要变为汽,体积大约要膨胀1500倍,这一涨,就像小炸弹爆炸,发出了声音。 你会判断壶里的水开不开吗? 提一壶冷水,向地面上倒一点,你听到的是清脆的噼啪声;提一壶开水,同样向地面上倒一点,听!它发出了低沉的波波声。为什么冷水和开水声调不同呢?这跟水的温度有关系,当水温在100℃左右时,水不断地变成汽,开水四周包围着这层汽,好像裹着一层线毯,落到地上声调也就低沉多了,冷水落到地面上,没有气垫的缓冲作用,声音也就变得清脆 了。这正像掉在地面上的钢球能发出清脆的声音,掉在棉被上的钢球只会发出一点儿声响一样。

水的奇言妙语可多啦,你能自己做些实验,研究一下吗?

1、一篇 说明文,其说明顺序是 顺序,语言 。

2、生动地说明水有各式各样的语言,很多地方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

3、画线句是为了解释 (用原文回答)。

4、说明水在三种情况下的语言:① ② ③ 。

5、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怎样才能判断出壶里的水是否是开的?

课后反思

课后训练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丰富的物候知识。你还知道哪些农谚? ①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 ②瓦片云,晒死人。 ③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④早蚯闻蝉叫,晚蚯迎雨场。

⑤麻雀屯食要落雪。

八年级上册语文16课大自然的语言的导学案篇八:2014-201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学案: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人教版)

语文八年级上人教新课标16《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第一课时

一、目标呈现

1.积累词语,了解物候知识,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2、理解文中“文字”的比喻含义;了解全文的说明结构,准确清楚地把握大自然中有哪些种类的“文字”。

3.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知识链接:说明文的知识回顾

1.说明文的顺序:

2.说明文的方法有:

二、预习热身

1.给加粗字注音

(7)萌发 (8)孕育 (9)销声匿迹

(10)连翘 (11)载途 (12)草长莺飞

2.解释词语。

(1)翩然: (2)孕育:

(3)次第: (4)载途:

(5)销声匿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周而复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风雪载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草木荣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年年如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词填空。

①于是转入夏季,这是植物________(A.发育 B.培育 C.酝酿 D.孕育)果实的季节。 ②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________(A.灵验 B.灵敏 C.灵活 D.灵便)得多。

三、活动探究

活动一 整体感知

1、读课文两遍,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2、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1)选两位同学划分段落层次,理清全文思路,并板示,其余同学评价。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选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话概括介绍本文的说明顺序。如有不同见解,其余同学可自由质疑或说出自己的理解。)

3、讨论明确:

(1) 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你能再举一些身边具体的事例吗?

(2)什么是物候与物候学?

(3)第1至3自然段:

第4至5自然段:

第6至10自然段:

第11、12自然段:

(4)本文说明顺序是 ,文章结构呈 。

活动二 课文研读: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沉睡中_______(A.清醒B.苏醒;C.醒悟;D.复苏)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_________(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在秋风中_________(A.纷纷;B.刷刷;C.簌簌)的落下来。……

几千年来,……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在语段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2.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

A.物候现象;B.气候变化;C.物候规律;D.四季景色变化。

3.这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的说明方法是:

4.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

5.解释“据以安排农事”这句话的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找出两组反义词语写在下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将第二段文字分为三层。

8第二段文字中有三处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将表示拟人的三个词语写在下面横线上。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

9.是否能将“赶快种谷子”后边的句号改为分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A.能,因为这三句都是拟人句式,内容上没有什么区别。( )B.不能。因为杏花、桃花是植物,而布谷鸟是动物,两种不同类型的物候现象不宜合在一个句子里说。( )

C.不能。因为前者说的是春天的物候现象,后者说的是夏季的物候现象。( )D.能。因为三句都是在说明物候现象与农事的关系,杏花、桃花和布谷鸟又是同一类事物。

10.第二段说明的对象是( )

A.大自然的语言是指杏花开了,桃花开了,布谷鸟唱歌了这类自然现象。B.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C.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决定农事的安排。D.要注意观察气候与自然现象的关系。

11.第二段扣住“草木荣枯、候鸟去来”举了哪三个例子说明自然现象与气候的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第二段的说明顺序是( )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第二课时

一、目标呈现

知识目标:

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能力目标:

1.掌握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德育目标:

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二、温故知新:

1.《大自然的语言》一文中,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的原因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大自然的语言”就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说法,课文介绍了物候知识,说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

B.新颖别致,引人入胜。“大自然的语言”用来比喻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把大自然中种种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形象地说明了认识它、研究它的重要性。

C.本文是改写,不能改掉文题。

D.语言是人们交际交流的工具,自然界一些物候现象也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这种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

E.课文把原来的标题改为“大自然的语言”,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生动而有情趣,又很新颖,比直接说“物候学”更容易吸引读者;也更合乎“科学小品”这类文章的特点

2.“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这段文字运用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是( )

A.说明拟人 比喻 B.叙述拟人 比喻

C.描写对偶 拟人 D.抒情比喻 拟人

三、活动探究

活动一 研读课文,自读思考:

(1)、用自己的话概括第4、5、7、8、9、10、11、12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文中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了哪些例子?各用来说明什么问题? (3)、第7、8、9、10段分别说明了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这四个因素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能否打乱顺序?为什么?

(4)、研究物候学有何意义?

活动二 合作探究:

A.第二部分:

(1)、文章第四段为什么说利用物候于农事活动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2)、文章第五段举北京的物候记录的例子说明了什么?

B.第三部分:

(1)、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

(2)、这四个因素按什么顺序说明?

(3)、“首先是纬度”这一段,举出桃花和刺槐的例子说明了什么?

(4)、“经度的差异”这一段,举了哪些例子,说明了什么?

(5)、“高下的差异”这一段讲到“逆温层”。什么叫逆温层,逆温层是怎么形成的?

C.第四部分:

(1)、研究物候学有哪些意义?

八年级上册语文16课大自然的语言的导学案篇九: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版)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色,增强学生的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2.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积累丰富科学知识,开阔认知视野。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并养成注重观察、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能准确简洁地概括文章要点,明确本文写作的条理性。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本文说明的生动性。

【课题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设情境,激发兴趣

燕子呢喃,春风拂面,告诉我们春天来了;蝉声聒噪,烈日炎炎,告诉了我们夏天来了;田野金黄,落叶纷飞,告诉我们秋天来了;白雪皑皑,粉妆玉砌,漫天的雪花说着冬天的故事。鱼鳞上的圆圈告诉了我们它的年龄,三叶虫的化石嵌在喜玛拉雅山巅,告诉我们这里曾是浩瀚的海洋。其实人有语,物有声,大自然也会说话。今天,让我们一起聆听《大自然的语言》吧。

二、读课文,解释词语

1.融化:(冰、雪等)变成水。

2.萌发:种子、草木发芽。萌、发同义。

3.次第:一个挨一个地。

4.呈现:显出、露出。

5.周而复始:形容不断地循环往复。

6.花香鸟语:形容大自然的美好景象,多指春天的风光。

7.物候:生物的周期性现象与气候的关系。

8.观测:本课指观察并测验。

9.悬殊:相差很远。

三、理清思路,整体感知

1.自由快读全文——扫清字词障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自由朗读全文——揣摩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行文思路。

3.圈点勾画法——画出文章传递的主要信息,整合出每一段的主要意思。

(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让学生自由选择其中一项进行讨论,并推选中心发言人在全班发言,老师按回答的先后、概括的准确度。在黑板上方进行评价记分,并对学生回答进行即时评价,明晰正误,使学生对文章内容做到条理化,并能熟练掌握一种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从而在阅读中能准确地、迅速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学生的回答可能是:

文章主要内容:这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科普文章。

第1段:描写了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的情况。

第2段:以具体的现象为例告诉读者,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第3段:介绍了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等问题。

第4、5段:以具体事例说明了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第6、7、8、10段:说明了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

第11、12段:说明了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四、小结本课

本文从具体、生动的物候现象说起,条理分明地说明了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释题),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条理十分清楚。此外,生动形象的描写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趣味性。

第二课时

一、设置情境,走进交流

1.教师与学生对话。

(1)大自然的语言指什么?这样拟题对于揭示文章内容有何帮助?

明确:“大自然的语言”指丰富的物候现象。

标题采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浅显易懂。

(2)文章在第1段中,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年四季的物候变化,里面涉及到的“大自然语言”有哪些?

明确:涉及到的“大自然的语言”有:冰雪融化,草木萌发,花开,候鸟归来,植物孕

育果实,果实成熟,植物种子变黄并凋零,北雁南飞,昆虫消失,衰草连天,风雪载途等。

(3)决定物候现象的来临有四个因素,它们的位置可以调换吗?

明确:不行,这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不等,由大到小,依次排列,条理分明。此环节意在进一步熟悉课文,做到由外至内的理解课文,为进一步品析课文作好准备。

2.学生与文本对话。

话题:文章的主要目的是介绍物候学知识科学文章。物候学不是一门容易懂得的科学,你认为作者采用哪些策略,使文章叙述知识时深入浅出?

明确:

(1)将抽象的事物尽量形象化。

(2)在行文中尽量少用专门术语,用人们易理解的词句来表达,并在阐述每一个问题时都有举例,把物候学知识介绍得一清二楚。

(3)大量运用优美词语,描写性语句,修辞手法,使枯燥的事物变得形象生动。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理清分析文章内容,就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教师也应该是一个参与者。

二、研读品味,咀嚼精妙

1.找出你欣赏的句子、段落,谈谈你认识到的大自然的语言。

明确:主要针对1、2段,研读文章语言生动、用词典雅的特色。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典雅、简练、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词的好处。

个人欣赏是针对前面的小组讨论合作而言,教学中也有学生单个的阅读见解,更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欣赏句子和段落时,还要针对学生水平的不同做出不同的要求。

2.与竺可桢原文《一门生产的科学——物候学》比较,谈谈你的认识。

明确:找出与原文不同之处,可以从整体,也可以从某一点谈体会。应围绕改后文章更准确、内容更有概括性谈起。

三、拓展延伸,实践明理

在浩瀚的宇宙,在无际的星空,每个人仅是一滴水、一粒沙,只有融入自然,才有价值;只有浪淘水洗,才能展现自己的光辉。本文告诉我们,人类不仅有了新的时间起点,而且还应该有新的空间。希望人类能够听懂大自然的语言。

链接一:除了本文讲述的语言之外,你还懂得哪些“大自然的语言”?请模仿本文1、2段的文字,写一段话来介绍它。

链接二:引导学生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多媒体显示:

燕子是益鸟,一对燕子一天可捕捉八千多只虫。

燕子善飞,其飞行速度每小时可达120公里。

燕子善于辨识方向,欧洲的燕子在向南方越冬地飞行时,能够发现穿越阿尔卑斯山的隧道,向目的地前进。

教师要求学生参考以上资料,结合自己对燕子的观察了解,写一段文字介绍燕子的某一特点,尽量体现说明文的科学性和生动性。

链接三:你了解竺可桢吗?课后以“走进竺可桢”为主题开一个故事会,更好地了解竺可桢,从而获取科学的正确的观察态度和治学方法。

链接四:现在我们还在研究物候学,这对我们的生产、生活和未来有什么意义呢?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将学生的思维由课堂走向课外,不但关注书本还联系现实生活,这需要老师充分地引导学生在自然与社会这个大课堂里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不断地感悟语文和学习语文。

四、课堂小结,再品文本 。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饶有趣味。全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思路清晰明了:描述物候现象——做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这种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方法和行文思路值得我们学习。本文语言严谨而生动,兼具说明的科学性和生动性。如在第1、2段。这两段都以时间为序。

运用拟人手法把物候现象写得有情有感,这种寓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之中的写法,增强了说明文的生动性、趣味性。本文是一篇极有价值的科普文。文章同时告诉我们:科学就在身边,科学距离我们并不遥远。让我们零距离接触科学,从而热爱科学。

【资料宝藏】

1.《大自然的语言》写作特色

(1)文笔活泼、语言生动,逻辑严密、条理分明,说理通晓、举例恰切。(此三点既是优秀的科学小品文的共性,在本文中又体现出其个性特征。)

(2)寓科学现象的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中。文笔活泼、语言生动,是本文写作上的第一个特点。特别是文章的开头两段,以散文式的语言描写四季风光,寓科学现象的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中,状物传神,很有诗情画意。拟人的手法用得自然巧妙。写大自然“从沉睡中苏醒”,借杏花、桃花来“传语”、“暗示”,写布谷鸟“唱歌”,把大自然人格化,不仅生动活泼,而且紧扣课题,自然巧妙。

(3)按认识的一般规律组织说明的顺序。逻辑严密、条理分明,是本文写作上的又一特点。从全文看,作者介绍物候学的知识,是按照人们认识的一般规律,由浅入深、由具体到一般的顺序逐层展开的:先说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然后说明物候学的作用。进而再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最后点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提倡加强物候观测和研究。从局部看,如文章的第三部分,又是按照由主到次的顺序逐条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北寒南热的纬度影响,是北半球的普遍现象,是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最主要因素,自然要首先提出来。经度影响,是决定同纬度内临海和内陆地区物候现象来临先后的因素,所以放在第二位。高下差异只适用于山区,所以放在第三位。而古今差异的影响,不如前三个因素显著,所以放在最后。另外,四个因素的安排,又体现了由空间到时间的顺序。前三个因素──纬度、经度、高下,是空间因素;后一个──古今,是时间因素。不仅如此,在具体说明中,作者还注意了特殊和一般的关系,按由一般到特殊的顺序加以说明。如在说明高下差异时,作者不仅说明了一般的情况,而且进一步说明了“逆温层”这一特殊的现象。由于说明逻辑严密、合理,全文清楚,结构分明。

(4)恰当举例说明的方法。为了把比较抽象的道理说明得具体生动,使读者易于接受和理解,本文充分地运用了举例说明的方法。首先是选择一般人常见的事例为例,如桃花开、燕子来。选例既通俗又典型,力求精当,一般只用一例就能说明一个问题。当问题复杂、不易一下子理解──如在说明纬度的差异时,文章增加一例,但仍以典型、精当为度。其次,为了准确地说明问题,本文将举例子和作比较、列数字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在说明物候现象的差异时,所举的例子多是包含对照、比较的成份,一看就是差异明显。在所举的例子中,还包含一些数字,无论是用确数还是约数,都增强了文章的科学性,使所举的例子更为人信服。

2.《大自然的语言》解读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科学小品文。文章以清新的笔法,生动的语言,向读者介绍了一门方兴未艾的新兴的科学──物候学。“物候学”对许多青少年读者来说,该是陌生而神秘的;要用很短小的篇幅讲清这门科学的内容、意义、规律和发展前景,又是多么的不容易!而《大自然的语言》在这方面却有其独到之处,它言简意赅地、饶有趣味地把物候学介绍给青少年读者,使他们不但对这门新兴科学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热爱科学的兴趣,同时也可使之在学习语言方面受到启示,吸取营养。从这个意义上看,《大自然的语言》作为语文教材,也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1)新颖别致、引人入胜的标题。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论语十则高中
  • 壶口瀑布课文
  • 劝学原文高中
  • 施氏食狮史原文
  • 再别康桥原文朗诵
  • 关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三峡 三峡文言文
  • 书戴嵩画牛 书戴嵩画牛文言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