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课本 >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分苹果教案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11    阅读: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分苹果教案篇一: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苹果教学设计

《分苹果》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中的第二课时《分苹果》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分苹果”的情境入手,安排了第二个“分一分”的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等分的含义。在分苹果过程中,两次分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进而引导学生体会两种分法的不同,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掌握表内除法计算(包括竖式计算和试商)的基础上,安排有余数的除法。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可以加深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知道什么是余数及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同时又可以巩固表内除法计算,还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分一分”在平时的生活中经常遇到,所以学生对之比较熟悉,也积累了一些的生活经验。通过上节课的分桃子,学生理解了“平均分”、“同样多”等含义,在知识上又做好了积累。因此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分一分,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充分感知和体验。

【教学目标】

1、 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学会两种方式进行平均分:

(1)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

(2)把一些东西每几个分一份,求分成了几份。

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应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面对数量较少的实物,勇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平均分。 难点:如何用恰当的语言描述自己平均分实物的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实物投影图片或挂图:(1)“分苹果”主题图;(2)“试一试”中的第1、2、3、4题。

学生:每人准备24个学具水果、6个小塑料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数学故事会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师:二年级2班要举行一次数学故事会,大家都准备了有趣的数学故事,邀请了老师,还买了水果。

出示“分苹果”主题图(只要出示12个水果,不出示盘子),引导学生观察,数出苹果数为12个。

师:这些苹果该怎样装盘呢?1、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的看法。个别说,其余听。

2、学生倾听与思考

1、以故事会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注意。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将注意力集中在“平均分”上。

2、在倾听与思考中明确学习主题——两种方式的平均分。

二、故事会准备——分苹果。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集体交流与筛选归纳

(1) 策略之一:先规定盘子数再分。

① 把12个苹果平均放到2个盘子里,每盘6个。

② 把12个苹果平均放到3个盘子里,每盘4个。

③ 把12个苹果平均放到4个盘子里,每盘3个。

④ 把12个苹果平均放到6个盘子里,每盘2个。

(2) 策略之二:先规定每盘的苹果数再分。

① 每个盘子里放2个,可以分成6盘。

② 每个盘子里放3个,可以分成4盘。

③ 每个盘子里放4个,可以分成3盘。

④ 每个盘子里放6个,可以分成2盘。1、每个学生拿出自己的学具水果,取出12个,在桌子上摆一摆,分一分

2、在小组内交流各自分苹果的过程。

以4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合作,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合作。

培养学生共同探究问题的能力。

学习如何在小组活动中倾听与表达;在合作中发表自己的意见,谈自己的看法。 通过问:“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的吗?”给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机会,以此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在活动中思考、提问,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故事会采风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1、数学故事之一——小熊装苹果。

(1) 出示“试一试”中的第1题的图片。(2) 互动活动:故事中的问题问答。 问题举例:

① 如果每2个装1袋,可以装几袋?

② 如果每3个装1袋,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

③ 如果有2个袋子,每袋装几个?

④ 如果有4个袋子,每袋要装几个,还剩几个?

……

2、数学故事之二——小松鼠装松果。

(1) 出示“试一试”中的第2题的图片。

(2) 互动活动:故事中的问题问答。

问题举例:

① 每个篮子装2个松果,需要几个篮子?

② 每个篮子装3个松果,需要几个篮子?

③ 有6个篮子,平均每个篮子装几个松果?

④ 有9个篮子,平均每个篮子装几个松果?

……

3、数学故事之三——小兔背萝卜

① 如果6只小兔都背萝卜,平均每只小兔背2根。

② 如果每只小兔背3根萝卜,需要4只小兔才能运走。

……

3、 数学故事之四——排队做操。

(1) 出示“试一试”中的第4题的图片。

(2) 提出问题:还可以怎样排?

① 可以采用的办法:用学具摆、用笔在纸上画、想乘法口诀等。

② 可能会产生以下不同的排法:

③ 每排4人,排6排;

④ 每排6人,排4排;

⑤ 每排3人,排8排;

每排2人,排12排;

每排12人,排2排。

1、学生观察后个别讲故事:小熊摘了10个红红绿绿的大苹果,它要装进口袋里背回去。

2、当一个学生提出问题后,全班其余学生通过用学具装、摆、或用铅笔圈、连,或请学过的乘法口诀帮忙等,尽快找到答案,然后举手抢答。

1、学生观察后讲故事:小松鼠真能干,它从松树上摘下了18个松果。它想把这些松果装到篮子里运回家去。

2、此次活动在小组内进行。各小组成员思考后抢提问题,再思考或操作探索后抢答问题。

四、故事会延伸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今天的故事会不仅是内容精彩,故事会上还处处充满着挑战,小朋友们表现都很棒,你愿意把观察到的生活中“平均分”的数学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小伙伴听吗?

让学生感到数学问题就在身边。

五、课堂总结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引导学生谈体会,从“平均分的两种典型方式”、“分实物的多种操作途径”等方面交流感想和收获 六、作业布置:

分一分,填一填:把18个圆形。(辅差)

1、平均分成3份,每份( )个。

2、平均分成6份,每份( )个。

3、每2个分一份,分成了( )份。

4、平均分成5份,还剩( )个。(培优)

5、每7个分一份,分成了( )份,还剩( )个。(培优)

板书设计:

分苹果

平均每个盘子放3个

每个盘子里放2个,可以放6个盘子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分苹果教案篇二:最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分苹果精品教案 (20)

分苹果 教学目标:

1、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过程,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分苹果的活动中,学会有竖式计算的方法,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重 点: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难 点: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小熊家里来客人了,好客的小熊拿出了20个苹果来招待小伙伴们,他想

把这些苹果放在盘子里你能帮帮他分一分吗?(板书分苹果)

师:如果把这些苹果平均放在这些盘子里,你准备怎样分?把你的想法和同桌

说一说。(孩子的说法不一,会说分2 个,3 个……)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 活动:每盘放5个苹果,20个可以放几盘?

(1)解决问题,抽象出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①学生独立思考

②小组内交流并实际操作摆一摆

③集中交流(说出结果并说一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学生可能说出这样几个答案

生1:通过乘法口诀“四五二十”得出结论,可以放4盘。

生2:5+5+5+5=20,可以放4盘。

生3:20-5-5-5-5=0,可以放4盘。

生4:20÷5=4,可以放4盘。

生5:除法还可以用另一种形式――竖式来计算。(能力强的孩子能说出)

(2)体会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正确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

①理解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说起竖式计算同学们已经会运用竖式进行加减法计算,那今天老师还要教给 你们除法的竖式。

A教师介绍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B学生尝试理解竖式的每一步含义。

C教师提示

D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及有疑问的地方。

(学生小结:20是被除数,表示有20个苹果;5是除数,表示每盘分5个苹

果;4是商,表示分4盘。)

②教学写法,学生试写

A学生介绍,师在黑板上边板书写法边讲解。

B学生观察,并说一说需要注意什么。

(注意:先写被除数20,然后写除式;4要与0对齐,然后写积20;最后写0,

0也要与20的0对齐。)

C学生用竖式计算,进行练习。

(三)巩固练习,拓展运用

1、从2页的试一试中选择你喜欢的一道进行计算,并说说你是怎么算的,让

同桌检查并做以评价。

2、找错

3、如果每盘放6个苹果,20个可以放几盘?

学生动手操作并列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孩子会说有余数)

那剩下的余数和除数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除法,感兴趣的同学不防下课后试着找一找答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分苹果教案篇三: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苹果教学设计

《分苹果》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中的第二课时《分苹果》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分苹果”的情境入手,安排了第二个“分一分”的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等分的含义。在分苹果过程中,两次分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进而引导学生体会两种分法的不同,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掌握表内除法计算(包括竖式计算和试商)的基础上,安排有余数的除法。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可以加深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知道什么是余数及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同时又可以巩固表内除法计算,还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分一分”在平时的生活中经常遇到,所以学生对之比较熟悉,也积累了一些的生活经验。通过上节课的分桃子,学生理解了“平均分”、“同样多”等含义,在知识上又做好了积累。因此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分一分,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充分感知和体验。

【教学目标】

1、 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学会两种方式进行平均分:

(1)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

(2)把一些东西每几个分一份,求分成了几份。

2、引导同学们在分一分的活动中,领会等分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面对数量较少的实物,勇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平均分。

难点:如何用恰当的语言描述自己平均分实物的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实物投影图片:(1)“分苹果”主题图;(2)“试一试”中的第1、2、3、4题。

学生:每人准备24个圆片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数学故事会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师:二年级2班要举行一次数学故事会,大家都准备了有趣的数学故事,邀请了老师,还买了水果。

出示“分苹果”主题图(只要出示12个水果,不出示盘子),引导学生观察,数出苹果数为12个。

师:这些苹果该怎样装盘呢?1、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的看法。个别说,其余听。

2、学生倾听与思考

1、以故事会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注意。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将注意力集中在“平均分”上。

2、在倾听与思考中明确学习主题——两种方式的平均分。

二、故事会准备——分苹果。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集体交流与筛选归纳

(1) 策略之一:先规定盘子数再分。

① 把12个苹果平均放到2个盘子里,每盘6个。

② 把12个苹果平均放到3个盘子里,每盘4个。

③ 把12个苹果平均放到4个盘子里,每盘3个。

④ 把12个苹果平均放到6个盘子里,每盘2个。

(2) 策略之二:先规定每盘的苹果数再分。

① 每个盘子里放2个,可以分成6盘。

② 每个盘子里放3个,可以分成4盘。

③ 每个盘子里放4个,可以分成3盘。

④ 每个盘子里放6个,可以分成2盘。1、每个学生拿出自己的学具水果,取出12个,在桌子上摆一摆,分一分

2、在小组内交流各自分苹果的过程。

以4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合作,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合作。

培养学生共同探究问题的能力。

学习如何在小组活动中倾听与表达;在合作中发表自己的意见,谈自己的看法。 通过问:“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的吗?”给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机会,以此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在活动中思考、提问,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故事会采风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1、数学故事之一——小熊装苹果。

(1) 出示“试一试”中的第1题的图片。(2) 互动活动:故事中的问题问答。 问题举例:

① 如果每2个装1袋,可以装几袋?

② 如果每3个装1袋,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

③ 如果有2个袋子,每袋装几个?

④ 如果有4个袋子,每袋要装几个,还剩几个?

……

2、数学故事之二——小松鼠装松果。

(1) 出示“试一试”中的第2题的图片。

(2) 互动活动:故事中的问题问答。

问题举例:

① 每个篮子装2个松果,需要几个篮子?

② 每个篮子装3个松果,需要几个篮子?

③ 有6个篮子,平均每个篮子装几个松果?

④ 有9个篮子,平均每个篮子装几个松果?

……

3、数学故事之三——小兔背萝卜

① 如果6只小兔都背萝卜,平均每只小兔背2根。

② 如果每只小兔背3根萝卜,需要4只小兔才能运走。

……

3、 数学故事之四——排队做操。

(1) 出示“试一试”中的第4题的图片。

(2) 提出问题:还可以怎样排?

① 可以采用的办法:用学具摆、用笔在纸上画、想乘法口诀等。

② 可能会产生以下不同的排法:

③ 每排4人,排6排;

④ 每排6人,排4排;

⑤ 每排3人,排8排;

每排2人,排12排;

每排12人,排2排。

1、学生观察后个别讲故事:小熊摘了10个红红绿绿的大苹果,它要装进口袋里背回去。

2、当一个学生提出问题后,全班其余学生通过用学具装、摆、或用铅笔圈、连,或请学过的乘法口诀帮忙等,尽快找到答案,然后举手抢答。

1、学生观察后讲故事:小松鼠真能干,它从松树上摘下了18个松果。它想把这些松果装到篮子里运回家去。

2、此次活动在小组内进行。各小组成员思考后抢提问题,再思考或操作探索后抢答问题。

四、故事会延伸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今天的故事会不仅是内容精彩,故事会上还处处充满着挑战,小朋友们表现都很棒,你愿意把观察到的生活中“平均分”的数学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小伙伴听吗?

让学生感到数学问题就在身边。

五、课堂总结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引导学生谈体会,从“平均分的两种典型方式”、“分实物的多种操作途径”等方面交流感想和收获

六、作业布置:

分一分,填一填:把18个圆形。(辅差)

1、平均分成3份,每份( )个。

2、平均分成6份,每份( )个。

3、每2个分一份,分成了( )份。

4、平均分成5份,还剩( )个。(培优)

5、每7个分一份,分成了( )份,还剩( )个。(培优)

板书设计:

分苹果

平均每个盘子放3个

每个盘子里放2个,可以放6个盘子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分苹果教案篇四:二年级数学上册 分苹果 3教案 北师大版

分苹果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的问题情景,体会平均分有两种不同的情形。

2. 通过独立操作与合作交流,发展平均分的数学活动经验。

3. 进一步感受平均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通过操作、表达、思考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体验分东西的方法的多样性。

教具:

圆片

教学过程:

(一)激活自主探索与解决问题的兴趣。

师:看,谁来了?

生:智慧老爷爷。

师:智慧老爷爷不但来看同学们,还给同学们带来了礼物(师把12个苹果卡片很整齐地贴在黑板上),智慧老爷爷要求:把这些苹果平均分给咱们班最爱吃苹果的四个同学。怎么分?

师:你怎么分得这么快?

生:我用“三四十二”的乘法口诀,知道每一个同学分得三个苹果。

师:用乘法口诀来帮助我们解决平均分的问题,这个办法好,值得大家学习。嘿,老师刚把话说完,机灵狗不服气了,他说:“这不就是昨天学过的平均分吗,我这里有一个难题,你们敢和我挑战吗?”师边讲边把机灵狗贴在智慧老爷爷的旁边,机灵狗的问题是:“每个盘子放2个,可以放几盘?” 这样一下子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生:可以分6 盘。用12小棒代替苹果,每次取走2根,取了6次就全部分完。

生:我是想到“二六十二这句乘法口诀,知道可以分6盘。”

师:(小结)机灵狗提出的新问题,实际上也是平均分,因为每盘放的苹果是同样多的。所以,平均分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平均每盘放几个”,一种是“平均可以放几盘。”

(二)提供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1. 小熊分苹果

师:小熊最佩服智慧老爷爷了,因此他向智慧老爷爷学习,把家中吃不完的10个苹果拿来了,他要分给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同学们愿意帮助他吗?[投影出示:(1)如果每2个装1袋,可以装几袋?

(2)如果每3个装1袋,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

学生独立思考或动手操作,教师指定一名学生把答案填写在投影卡片上,再展示,并请他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提倡并鼓励学生尝试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2. 小松鼠分松果

师:小熊回到动物王国后,夸同学们聪明,已经学会分东西了!可小松鼠听了,又不服气了,他给我们送来难题,你们能猜测到是什么难题吗?[出示小松鼠采松果的挂图,让学生猜一猜,说一说。然后投影出示:(1)每个篮子装2个松果,需要几个篮子?(2)有六个篮子,平均每个篮子装几个松果?让学生独立解答,把结果填写在书上的方框内。培养他们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汇报交流时,用乘法口诀计算松果共有18个的,给予表扬;进而还会用乘法口诀解决平均分问题的,给予肯定和鼓励。]

3. 小兔运萝卜

师:同学们,动物王国里的孩子们可佩服你们啦!开始向同学们学习,看看:这六只小兔子用课余时间,帮助农民伯伯在收萝卜呢!他们费了好大的劲,拔到12根萝卜。唉,他们怎么一个个愁眉苦脸的,好像遇到了什么难题,那是什么难题呀?同学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三)活动延伸,检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师: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 “平均分”的问题?在咱们学校生活中有吗?师:做操的方阵有3排,每排8个学生,一共有多少个学生?请在草稿本上列式计算。

生:共有24个学生(3×8=24,三八二十四)。

师:还可以排成什么样的队形?

生:排成3列,每列8个学生。

生:排成4排,每排6个学生。4×6=24,六四二十四。

生:排成4 列,每列6个学生。

生:排成2列,每列12个学生。(师追问:你是怎么想的?)把4列,每列6人,并成2列,每列就变成了12人。

师:真聪明,只要动脑筋,每个同学都会变得越来越聪明。

(四)赋予学生总结评价权利。

师:今天,咱们学习了什么?

(五)作业。

自己用18根小棒进行平均分。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分苹果教案篇五:二年级数学上册 分苹果 2教案 北师大版

分 苹 果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初步体验等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与数学思考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小熊家里来了四个客人,小熊非常高兴,拿出12个苹果热情招待客人,可是小熊不知道该怎样分好,我们大家一起来帮帮小熊吧。

(二)小组讨论怎样分公平合理(分的一样多)

(三)实践操作分的方法

1. 用12块小圆片表示苹果,想想怎样分一样多,动手摆一摆。

2. 小组交流各自分的步骤方法。

3. 交流汇报:分的方法。

一个一个地分,分完为止。

一盘一盘地分,每盘分两个,刚好分完。

4. 如果现在有15个梨子,想把这些梨子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怎么分?

5.用小棒分组分一分,摆一摆,互相说说是怎么分成的一样多。

(四)拓展性练习

第1题:用小棒操作,并把结果填在方格内。

第4题:让学生用学具具体摆一摆,探索不同的排法,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五)作业

我们班有24个人,如果一排4人,我们班的同学可以排成几排?

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学到了什么?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分苹果教案篇六: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苹果》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苹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分一分”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及“平均分”的过程,探讨“平均分”分法的多样化。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进一步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3、通过发散性、开放性练习,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建立起公正、公平、团结、合作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从分一分活动中体验“平均分”分法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多媒体、圆片、苹果图等。

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设置情境。 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天)对,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果子都成熟了。这天,正好是小猴子的生日。一大早,小猴子就起床了。它到自己家的果园里摘下了12个又大又红的桃子招待它的好朋友——小猫、小狗、小兔、小熊,可是怎样分他的伙伴们才不会有意见呢?(分得一样多、平均分)。

2、哪个小朋友来说说,什么叫做平均分?

3、下面的这些分法中,有哪些是平均分?

多媒体出示即时练习,指名回答,并说明理由。

二、动手操作,展开新授。

1、分一分(一)

(1)同学们回答得真好,看,为了奖励大家,老师给同学们送来了12个红通通的大苹果,(多媒体出示12个苹果)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把12个苹果平均分到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有几个?指名上来分。

(2)你能告诉大家,你是怎样分的吗?

(3)××同学按照要求分完了苹果,大家想不想也动手试一下?

(4)多媒体出示提问:有12个苹果,每2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请同学们用手上的苹果图片摆一摆、分一分,看谁分得又对又快,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5)指名学生汇报:你是怎样分的呢?教师随着学生回答进行演示。

2、分一分(二)

(1)小熊见同学们这么聪明,也想考考大家,还可以怎样平均分?请同学们用小棒来摆一摆、分一分,看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最多。

(2)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动手操作。教师注意巡视。

(3)指名学生汇报讨论情况,教师随机进行多媒体演示。并指名说出12里面有几个几。

(4)教师进行表扬鼓励:刚才同学们按照小熊的要求想出了4种分法,你们发现这4种分法都怎样?(每份分得同样多)那么这6种分法我们都把它叫做……(平均分)。

3、小朋友们棒极了!为了表扬你们,小熊打算带大家到新疆去看看,你们想去尝尝那里又大又甜的葡萄吗?播放歌曲《尝葡萄》。

三、练习巩固。

1、试一试第1题。

(1)小熊出的这个题目没有难到大家,它有点不服气,还想考考小朋友们,你们有信心吗?

(2)计算机出示小熊分苹果图。

(3)小朋友看看,小熊跟前有多少个苹果?(10个)

(4)请你动手分一分,填一填,教师巡视指导。

①如果每2个装1袋,可以装( )袋。

②如果每3个装1袋,可以装( )袋,还剩( )个。

(4)小朋友们真聪明!小熊对你们可是心服口服了。可是这时它的好朋友小松鼠也想考考大家。小朋友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2、试一试第2题。

(1)计算机出示装松果图。

(2)你能解决小松鼠提出的这两个问题吗?

①每个篮子装2个松果,需要( )个篮子。

②有6个篮子,平均每个篮子装( )个松果。

(3)师生交流,计算机出示正确答案。

(4)小朋友们真是太聪明了!小松鼠也佩服你们这么能干。

3、试一试第3题。

(1)这时,草地上的一群小兔子好像遇到了难题,我们一起过去看看,好不好?

(2)计算机出示图。它们要解决什么问题?

12根萝卜,每只小兔背4根,需要多少只小兔才能运完?

(3)得到了小朋友的帮助,小兔的难题很快就解决了,它很感谢大家。

4、试一试第4题。

(1)实践活动:12人排队,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让队伍排得整齐、美观。

(2)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帮助。

四、总结。

1、同学们,你今天学会了什么本领?(平均分)

2、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哪些地方能用到平均分呢?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分苹果教案篇七:二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分苹果北师大版

分苹果

主备人:

审核人:

复备人: 教学内容:

教材第60-61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能用具体操作或图示的方法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体验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图片

学具:圆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上节我们学习了《分物游戏》,同学们都表现得很好,认真思考,积极发言,为了奖励大家,老师今天带来了水果请大家吃,猜猜是什么呢?(苹果)好,在得到老师的奖励之前,先要通过老师的考验,你们有信心通过吗?(有)

(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问题一:分成3堆,每堆一样多,可以怎样分?

1、师:我们现在就把这些苹果分成3堆。,每堆分到的要一样多,每堆能分到多少个苹果呢?(板书:分苹果)

2、师:(出示课件)老师带了多少个苹果来呢?请同门们数一数。(12个苹果)

3、师:请同学们拿出12个小圆片代替12个苹果,动手分一分。

4、生独立思考,动手分一分。

5、小组交流:与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6、汇报学习结果。

生1:我是1个1个地分,分了4次分完,每堆分4个。

生2:我是2个2个地分,分了2次分完,每堆分4个。

生3:我是第1次每堆分3个,第二次每堆分1个,每堆也是分4个。 。。。。。。

问题二:每袋装4个,需要几个袋子?

1、师:恭喜你们,成功的通过了第一个考验,看看第二考验,哪个小组最快想出来。

2、(课件出示问题)生齐读一遍。

3、学生独立思考,想一想,利用圆片分一分。

4、集体汇报。

问题三:说一说,两次分苹果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师:通过同学们的积极思考,第二的问题也难不倒大家,我们看看第三关。请同学们想一想,想好后跟同桌说说你的想法。

同桌交流后,全班汇报结果。

师:现在老师想把12个苹果用盘子来装,可以怎样分?

小组合作交流,看哪个小组想出的方法最多。

小组派代表汇报结果。

(三)、巩固练习,进一步体验平均分的意义。

1、小兔分胡萝卜。

师:同学们都很棒,解决了老师一个又一个的问题。现在小兔遇到难题,你们愿意帮助它吗?

生齐读一遍问题。

生独立思考完成。

集体评讲。

2、小松鼠分松果。

师:小松鼠捡了一些松果回来,想用篮子分开装,可是它不知道要用多少个

篮子,每个篮子装几个?小松鼠听小兔子说同学们是很聪明,而且是非常的乐于助人,所以它也请大家帮帮忙?

出示图以及问题,生思考完成,,集体评讲。

3

、小朋友分西瓜。

生读题,完成后,集体评讲。

4

、排队做操。

学校要举行做操比赛,李老师要给同学们排队,你们能帮李老师出出主意吗?

生小组合作,交流想法。

全班交流,

(四)、小结。

师: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分苹果

平均每个盘子放3个,可以放4个盘子

平均每个盘子放2个,可以放6个盘子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分苹果教案篇八: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分苹果》教学设计

1、分苹果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除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二、重点难点

1.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2.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

三、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显示18个苹果画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每盘放6个苹果,18个可以放几盘?

(二)探索新知

1.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上述问题。

(2)接着进行全班集体交流。学生可能有很多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如:

a.通过乘法口诀“三六十八”得出结论:可以放3盘; b.用除法算式算:18÷6=3,所以可以放3盘。

(3)同桌同学合作用18个圆片摆一摆,验证推算结果是否正确,教师用实物投影仪显示学生摆放的圆片图,进一步进行验证、交流。

(4)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师指出:18÷6=3也可以用竖式计算。

讨论:结合刚才分苹果的情况,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竖式中的各个数表示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根据学生口答板书:

(5)练习:第2页 “练一练”的三道小题。

学生独立练习完毕,指名学生板书,进行集体订正。

四、总结

(格式规范,数位对齐。)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分苹果教案篇九:二年级数学上册 分苹果4教案 北师大版

分苹果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分苹果”的情境入手,安排了第二个“分一分”的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等分的含义。在分苹果过程中,两次分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进而引导学生体会两种分法的不同,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掌握表内除法计算(包括竖式计算和试商)的基础上,安排有余数的除法。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可以加深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知道什么是余数及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同时又可以巩固表内除法计算,还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教学(学习)目标与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领会平均分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看懂图意。

2、明确两次分苹果的不同要求。一是把几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 几个苹果;二是每个盘子里放2个苹果,可以放几盘。

3、通过动手分一分,使学生体会等分的不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经历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提高自己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应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面对数量较少的实物,勇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平均分

教学难点:如何用恰当的语言描述自己平均分实物的过程。

学习者分析

低年级学生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而这些学生活泼好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分一分”在平时的生活中经常遇到,所以学生对之比较熟悉,也积累了一些的生活经验。通过上节课的分桃子,学生理解了“平均分”、“同样多”等含义,在知识上又做好了积累。因此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分一分,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充分感知和体验。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我认为,教学方法不应以直接传授知识为主,而应以促进学生的智力、情感、意志等个性优秀品质发展为主。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是帮助学生学。因此选择的教法应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而服务,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目的,以学生的发展为方向。因此在本课中,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故事情境法;2、激励法;3、多媒体辅助法;4、开放式教学法

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师:制作实物投影图片或挂图:(1)“分苹果”主题图;(2)“试一试”中的第1、2、3、4题。

学生:每人准备24个学具水果、6个小塑料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出示情境图

师:淘气家里来客人啦,妈妈拿出了一些苹果招待客人,要淘气把苹果分一分.昨天帮淘气分桃子,两只小猴子很满意,今天再帮帮淘气分苹果,好不好?

出示“分苹果”主题图(只要出示12个水果,不出示盘子),引导学生观察,数出苹果数为12个。

师:那这些苹果该怎样装盘呢?。

二、问题探究,思考策略

多媒体展示步骤

策略之一:先规定盘子数再分。

① 把12个苹果平均放到2个盘子里,每盘6个。

② 把12个苹果平均放到3个盘子里,每盘4个。

③ 把12个苹果平均放到4个盘子里,每盘3个。

④ 把12个苹果平均放到6个盘子里,每盘2个。

策略之二:先规定每盘的苹果数再分。

① 每个盘子里放2个,可以分成6盘。

② 每个盘子里放3个,可以分成4盘。

③ 每个盘子里放4个,可以分成3盘。

④ 每个盘子里放6个,可以分成2盘。

通过问:“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的吗?”给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机会,以此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帮淘气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在活动中思考、提问,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操作探索,实践应用

试一试

1、小熊装苹果。

(1) 出示“试一试”中的第1题的图片。(2) 互动活动:图片中的问题问答。 问题举例:

① 如果每2个装1袋,可以装几袋?

② 如果每3个装1袋,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

③ 如果有2个袋子,每袋装几个?

④ 如果有4个袋子,每袋要装几个,还剩几个?

……

2、小松鼠装松果。

(1) 出示“试一试”中的第2题的图片。

(2) 互动活动:图片中的问题问答。

问题举例:

① 每个篮子装2个松果,需要几个篮子?

② 每个篮子装3个松果,需要几个篮子?

③ 有6个篮子,平均每个篮子装几个松果?

④ 有9个篮子,平均每个篮子装几个松果?

……

3、小兔背萝卜

(1) 出示“试一试”中的第3题的图片。 (2) 互动活动:图片中的问题问答。 ① 如果6只小兔都背萝卜,平均每只小兔背2根。

② 如果每只小兔背3根萝卜,需要4只小兔才能运走。

……

4、排队做操。

(1) 出示“试一试”中的第4题的图片。

(2) 提出问题:还可以怎样排?

① 可以采用的办法:用学具摆、用笔在纸上画、想乘法口诀等。

② 可能会产生以下不同的排法:

③ 每排4人,排6排;

④ 每排6人,排4排;

⑤ 每排3人,排8排;

⑥ 每排8人,排3排;

⑦ 每排2人,排12排;

⑧ 每排12人,排2排。

四、课堂延伸

今天小朋友们帮淘气解决了问题,还解决了其他问题,这些问题处处充满着挑战,小朋友们表现都很棒,你愿意把观察到的生活中“平均分”的数学问题,讲给爸爸妈妈或小伙伴听吗?

让学生感到数学问题就在身边。

五、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谈体会,从“平均分的两种典型方式”、“分实物的多种操作途径”等方面交流感想和收获

六、作业布置

分一分,填一填:把18个圆形。

1、平均分成3份,每份( )个。

2、平均分成6份,每份( )个。

3、每2个分一份,分成了( )份。

4、平均分成5份,还剩( )个。

5、每7个分一份,分成了( )份,还剩( )个。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分苹果教案篇十: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分苹果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论语十则高中
  • 壶口瀑布课文
  • 劝学原文高中
  • 施氏食狮史原文
  • 再别康桥原文朗诵
  • 关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三峡 三峡文言文
  • 书戴嵩画牛 书戴嵩画牛文言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