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评课 >

八上语文21课题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9-24    阅读:

八上语文21课题(一)
初二上册语文21课

桃花源记 [东晋] 陶渊明(1)

【原文】

晋太元(2)中,武陵(3)人捕鱼为业,缘(4)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5)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6)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7)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8),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9)。阡陌交通(10),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11)如外人。黄发(12)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13)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14)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15),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16)。问今是何世,乃(17)不知有汉,无论(18)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19)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20)向路,处处志之(21)。及郡下(22),诣(24)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23),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25),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26)往,未果(27),寻病终。后遂无问津(29)者。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紧靠着溪流两岸生长,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艳美丽,坠落的花瓣繁多交杂。渔人很惊异这种美景。再往前走,想走完那片桃林。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看见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好像有光亮。渔人就丢下小船,从洞口进去。开始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的景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

桃源中人看见渔人,于是很惊奇,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

他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菜。村子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前代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候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再出去过,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绝了。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这渔人一件件为他们详细说出自己知道的情况,那些人听罢都感叹惊讶。其他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和饭菜来招待。渔人住了几天,告辞离去。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说啊。”

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作了标记。回到郡里,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前去,寻找先前做的标记,竟然迷失了方向,没有找到原来的路。

南阳刘子骥,是个高尚的名士,听到这件事,高高兴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病死了。后来就没有探访的人了。

【注释】

(1)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的诗人。

(2)太元:晋孝武帝年号。

(3)武陵:晋郡名,治所在今湖南常德。

(4)缘:循,沿着。

(5)落英:落花,一指刚开放的花。

(6)尽:尽头。

(7)才:仅。

(8)俨然:整齐的样子。

(9)属:类。

(10)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南北小路叫阡,东西小路叫陌。

(11)悉:尽,全。

(12)黄发:指老人。垂髫(tiáo):指儿童。髫,古代小孩的垂发。

(13)要:通“邀”。

(14)咸:都。讯:消息。

(15)邑人:老乡。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16)间隔:隔离。

(17)乃:竟然。

(18)无论:不要说。

(19)延:邀请。

(20)扶:沿着。向:原先。

(21)处处志之,志:名词作动词,做标记。

(22)郡下:指武陵郡城下。

(23)寻向所志,志:标记

(24)诣:拜访。

(25)刘子骥:晋代有名的隐士。

(26)规:计划。

(27)未果:没有成为事实。

(28)寻:不久。

(29)问津:问路,访求。津,渡口。

出自本文成语:怡然自乐、豁然开朗、无人问津、世外桃源

【古今异义】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鲜美(古义:鲜嫩美丽;今义:滋味好)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0

不足(古义:不值得、不必;今义:不够)

仿佛(古义:隐隐约约;今义:好像)

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

【赏析】

文章开端,先以美好闲静、“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的化外世界。在那儿,一切都是那么单纯,那么美好。没有税赋,没有战乱,没有沽名钓誉,没有勾心斗角。甚至连一点吵吵嚷嚷的声音都听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那么平和,那么诚恳。造成这一切的原因,作者没有明说,但从“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句中已隐约透露了消息:原来归根结蒂,是因为没有一个高踞人民头上为私利互相攻伐的统治集团。这个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对生活在虚伪黑暗、战乱频繁、流血不断的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令人神往的。作者的简净笔触,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桃花源的气氛,使文

章更富有感染力。当然,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的不满黑暗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

文章的结构也颇有巧妙之处。作者借用小说笔法,以一个捕鱼人的经历为线索展开故事。开头的交代,时代、渔人的籍贯,都写得十分肯定,似乎真有其事。这就缩短了读者与作品的心理距离,把读者从现实世界引入到迷离惝恍的桃花源。相反,如果一开头就是“山在虚无缥缈间”,读者就会感到隔远,作品的感染力也就会大打折扣。“不足为外人道也”及渔人返寻所志,迷不得路,使读者从这朦胧飘忽的化外世界退回到现实世界,心中依旧充满了对它的依恋。文末南阳刘子骥规往不果一笔,又使全文有余意不穷之趣。

八上语文21课题(二)
八上21课《桃花源记》导学案(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科(上)导学案

课题:第21课《桃花源记》

课时安排: 2 课时 主备人: 复备人:________________

教研组长审核:________ 教务处审批:____________

班 级:________ 小 组:________ 姓名: ________授课教师:________

【学习目标】 1.掌握课文中“交通”、“无论”等古今异义词和“咸”、“具”等文言副词的意义。

2.了解文言文中省略句的用法。 3.正确、 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并背诵全文。

4. 体会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走进陶渊明的精神世界。

【学习重点】目标1、3

【学习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走进陶渊明的精神世界。

【导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2分钟)

二、自学感悟:(5分钟)

1.走近作者

陶渊明(约365——427),又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文学家,诗人,田园诗派的创始人。他出生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他有志不得伸,做过几任小官,由于不满官场丑恶,41对时弃官回乡,归隐田园。他所作的诗文,多描写农村生活情趣,表现优美的田园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但也包含了消极遁世的因素。代表作《归去来兮》《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等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豁(huî )然 俨(yǎn)然 阡(qiān)陌(mî ) 垂髫(tiáo ) 邑(yì)人 .

语(yù )云 落英缤纷(bīn) (fēn ) ...

3. 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字词。

缘溪行(沿着、顺着) 渔人甚异之(对„„感到诧异) 落英缤纷( 繁多而错杂的样子)

才通人(仅容一个人通过)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 俨然( 整齐的样子 )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 ) 悉如外人( 全、都 ) 妻子

(妻子和子女 ) 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境地) 无论魏晋(不要说,更不必说) 便扶向路( 沿、顺着 )处处至之(做标记 ) 诣太守(到 ) 未果( 没有实现 )

4.熟读全文,结合注释翻译全文。

三、合作探究(10分钟)

【八上语文21课题】

1.小组合作,找出本文的通假字、古今异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2.根据注释翻译全文,重点翻译下列句子。

⑴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一类的东西。 ⑵黄发垂髫,并怡然自得。

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⑶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他们)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⑷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问他们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

⑸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都感叹起来。

4.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

渔人的行踪。遇桃林、访桃林、寻桃林

四、小组展评:(10分钟)

1.第1题,各小组之间竞赛,看谁找得多,快、准。2.第2题,老师抽查,各小组抢答。

3.第3题,老师适时点拨。

五、检测小结:(8分钟)

1.用人称词补充下列省略句

①( 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②( 村人 )便要( 渔人 )还家

2.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D )

A.俨然(yǎn ) 语云(yù ) 皆叹惋(wǎn ) 豁然开朗( huî) ....

B.垂髫(tiáo ) 邑人(yì ) 及郡下(jùn ) 便要还家(yào ) ....

C.阡陌(mî ) 屋舍(shě ) 诣太守(yì ) 无论魏晋(jìn ) ....【八上语文21课题】

D.平旷(kuàng ) 怡然(yí ) 刘子骥( jì ) 男女衣着(zhuï ) ....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武陵人/捕鱼为业 B.问/今是何世

C.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后遂无/问津者 六:拓展提高:(2分钟)

《桃花源记》令如今的武陵桃源名声大振,想想看当游客离开时,桃源人还会想过去一样叮嘱“不足为外人道也”吗?假如你是桃花源人,你会张贴一条怎样的标语迎接天下游客? 他们会说:“欢迎下次再来!”

标语:让民众走进桃源,让桃源走向世界!/ 世界桃源,心灵驿站!

《桃花源记》(第2课时)

二、激情导入:(2分钟)

二、自学感悟:(5分钟)

复习重点句子翻译,背诵第1-3段。

三、合作探究(10分钟)

1.阅读第2、3段,用文中句子回答下列问题。

⑴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⑵描写桃花源里环境安宁、和平的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⑶体现桃花源人幸福快乐的句子: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体现桃花源人淳朴、热情的特点的句子: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八上语文21课题】

2.桃花源风景真是美不胜收,你头脑中浮现了什么画面?,请你用“这里的美,你看(听) ”句式任选一个景点来描绘。

(1)桃林美。你看:长达二三里,中间没有一颗别的树,一眼望去,就想是一片粉色的彩霞。地上花草鲜艳美丽,在阳光下闪烁摇曳,像眼睛,像星星。树上花瓣纷纷落下,像是一只只飞舞的彩蝶。

(2)土地美。你看:平坦如砥,一望无际,就像是一块偌大的毡子。田野里,牛羊在安闲地吃草,溪水在静静地流淌,清风将柳树轻轻飘扬。

(3)田池美。你看:田地肥美,庄家茁壮成长,池水清澈,鱼儿悠然自乐,莲花舒展着宽大的荷叶,蜻蜓静静地停在荷叶边上。

(4)民风淳朴(人美)。你看,男耕女织,和谐亲密,老人、小孩都怡然自乐。对素不相识的渔人热情相邀,盛情款待。

3.渔人离开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便扶向路” “处处志之”,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感,令人信服。而后又说“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则使人觉得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作者以此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

4. .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他描写这一世外桃源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本文演绎出的一个成语是什么?

追求一种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动,生活宁静、和乐、富足,自由平等的生活环境。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

成语:世外桃源

四、小组展评:(10分钟)

1.第1题各小组抢答。

2.第2题,教师任点4个小组的代表进行发言,其他小组点评或补充。

3.第3、4题老师点拨。

五、检测小结:(8分钟)

1.阅读课文第2-3段,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村人发现渔人后非常吃惊,是因为在此之前从来没有“外人”来过。

B.村人纷纷前来问讯,是因为他们与世隔绝多年,对外界的情况一无所知。

C.村人皆“皆叹惋”,是因为他们听渔人叙述了来此的经过。

D.村人要求渔人不要对“外人”说起这里的情况,是因为他们不愿意“外人”来打破桃花源中宁静安乐的生活。

2.分析全文,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C )

A.《桃花源记》的作者是唐朝诗人陶渊明。

B.文章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以时间先后为顺序,平铺直叙。

C.作者在文中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但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是不可能存在的。

D.文章结尾写南阳刘子骥探访桃花源未果,终是为了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

六、拓展提高:(2分钟)

文章结尾说刘子骥计划寻找桃花源,却未能实现,假如刘子骥不“病终”,他会找到桃花源吗?请简述理由。

不会。因为桃花源诗作者虚构的美好社会景象,他借此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现实中时根本没有的。

八上语文21课题(三)
八年级语文课题(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课题(人教版)

1、我的母亲

2、再塑生命

3、雪

4、海燕

5、敬畏自然

6、旅鼠之谜

7、春酒

8、与朱元思书

9、马说

、满井游记

八年级数学课题(下册)

(均为第一课时)

1、16.2.1分式的乘除

2、16.2.2分式的加减

3、16.3分式方程

4、17.1.1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5、17.1.2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6、18.1勾股定理 人教版 10

7、19.1.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8、19.2.1矩形

9、19.3梯形

10、20.1.1平均数

科学出版社(非零起点)信息技术

八年级下册(均为第一课时)

1、制作海报背景

2、制作海报主体

3、规划艺术节动画

4、展示艺术节成果

5、网站蓝图早规划

6、网页版面先设计

7、制作网站首页

8、制作栏目网页

9、超链接组织网页

10、发布班级网站

八年级地理课题 (人教版)

1、第五课 第一节四大地理区的划分

2、第五课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3、第五课 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4、第六课 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5、第六课 第二节特别行政区—香港

6、第六课 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岛

7、第六课 第四节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8、第七课 第一节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9、第七课 第二节西南边疆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

10、第八课 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八年级历史课题(下册) 中华市局版

1、课巩固新改权的措施

2、3课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3、第4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4、第6课“文化大革命”

5、第7课伟大的转折

6、第9课民主与法制建设

7、第10课邓小平理论上现代化建设的指针

8、第12课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9、第14课外交成就

10、第15课科学技术的成就

八年级思想品德课题(下册) 人教版

1、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第一课第二框〉

2、公民的义务 〈第二课第一框〉

3、生命和健康的权利 〈第三课第一框〉

4、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第四课第二框〉

5、隐私和隐私权 〈第五课第一框〉

6、知识助我成长 〈第六课第一框〉

7、财产留给谁 〈第七课第二框〉

8、维护消费者权益 〈第八课第二框〉

9、公平是社会给稳定的“天平” 〈第九课第一框〉

10、自觉维护正义 〈第十课第二框〉

初中体育

1 快速跑(100米)

2 跨越式跳高

3 蹲踞式跳远

4 支撑跳跃(分腿腾越)

5 单杠(单脚蹬地翻身上成支撑) 6 双杠(杠端跳上成分腿坐) 7 足球(脚背正面踢球)

8 篮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 9 排球(正面下手发球)

10 武术(健身拳)

八年级音乐课题

1、第一单元 绿色家园

2、第二单元 西南情韵

3、第三单元 瑰丽的电声

4、第四单元 歌剧世界

5、第五单元 化蝶

6、第六单元 婆娑舞姿

7、第七单元 美在巢湖

八上语文21课题(四)
八年级语文课题(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课题(人教版)

1、我的母亲

2、再塑生命

3、雪

4、海燕

5、敬畏自然

6、旅鼠之谜

7、春酒

8、与朱元思书

9、马说

、满井游记

八年级数学课题(下册)

(均为第一课时)

1、16.2.1分式的乘除

2、16.2.2分式的加减

3、16.3分式方程

4、17.1.1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5、17.1.2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人教版 10

【八上语文21课题】

6、18.1勾股定理

7、19.1.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8、19.2.1矩形

9、19.3梯形

10、20.1.1平均数

科学出版社(非零起点)信息技术

八年级下册(均为第一课时)

1、制作海报背景

2、制作海报主体

3、规划艺术节动画

4、展示艺术节成果

5、网站蓝图早规划

6、网页版面先设计

7、制作网站首页

8、制作栏目网页

9、超链接组织网页

10、发布班级网站

八年级地理课题 (人教版)

1、第五课 第一节四大地理区的划分

2、第五课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3、第五课 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4、第六课 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5、第六课 第二节特别行政区—香港

6、第六课 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岛

7、第六课 第四节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8、第七课 第一节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9、第七课 第二节西南边疆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

10、第八课 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八年级历史课题(下册) 中华市局版

1、课巩固新改权的措施

2、3课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3、第4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4、第6课“文化大革命”

5、第7课伟大的转折

6、第9课民主与法制建设

7、第10课邓小平理论上现代化建设的指针

8、第12课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9、第14课外交成就

10、第15课科学技术的成就

八年级思想品德课题(下册) 人教版

1、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第一课第二框〉

2、公民的义务 〈第二课第一框〉

3、生命和健康的权利 〈第三课第一框〉

4、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第四课第二框〉

5、隐私和隐私权 〈第五课第一框〉

6、知识助我成长 〈第六课第一框〉

7、财产留给谁 〈第七课第二框〉

8、维护消费者权益 〈第八课第二框〉

9、公平是社会给稳定的“天平” 〈第九课第一框〉

10、自觉维护正义 〈第十课第二框〉

初中体育

1 快速跑(100米)

2 跨越式跳高

3 蹲踞式跳远

4 支撑跳跃(分腿腾越)

5 单杠(单脚蹬地翻身上成支撑) 6 双杠(杠端跳上成分腿坐) 7 足球(脚背正面踢球)

8 篮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 9 排球(正面下手发球) 10 武术(健身拳)

八年级音乐课题

1、第一单元 绿色家园

2、第二单元 西南情韵

3、第三单元 瑰丽的电声

4、第四单元 歌剧世界

5、第五单元 化蝶

6、第六单元 婆娑舞姿

7、第七单元 美在巢湖

八上语文21课题(五)
八年级语文课题(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课题(人教版)

1、我的母亲 2、再塑生命 3、雪 4、海燕 5、敬畏自然 6、旅鼠之谜 7、春酒 8、与朱元思书 9、马说 10、满井游记

八年级数学课题(下册) 人教版

(均为第一课时)

1、16.2.1分式的乘除 2、16.2.2分式的加减 3、16.3分式方程

4、17.1.1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5、17.1.2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6、18.1勾股定理

7、19.1.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8、19.2.1矩形 9、19.3梯形 10、20.1.1平均数

科学出版社(非零起点)信息技术

八年级下册(均为第一课时)【八上语文21课题】

1、制作海报背景

2、制作海报主体 3、规划艺术节动画 4、展示艺术节成果 5、网站蓝图早规划 6、网页版面先设计 7、制作网站首页 8、制作栏目网页 9、超链接组织网页 10、发布班级网站

八年级地理课题 (人教版)

1、第五课 第一节四大地理区的划分 2、第五课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3、第五课 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4、第六课 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5、第六课 第二节特别行政区—香港 6、第六课 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岛

7、第六课 第四节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8、第七课 第一节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9、第七课 第二节西南边疆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 10、第八课 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八年级历史课题(下册) 中华市局版

1、课巩固新改权的措施

2、3课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3、第4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4、第6课“文化大革命” 5、第7课伟大的转折 6、第9课民主与法制建设

7、第10课邓小平理论上现代化建设的指针 8、第12课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9、第14课外交成就 10、第15课科学技术的成就

八年级思想品德课题(下册) 人教版

1、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第一课第二框〉 2、公民的义务 〈第二课第一框〉 3、生命和健康的权利 〈第三课第一框〉 4、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第四课第二框〉 5、隐私和隐私权 〈第五课第一框〉 6、知识助我成长 〈第六课第一框〉 7、财产留给谁 〈第七课第二框〉 8、维护消费者权益 〈第八课第二框〉

9、公平是社会给稳定的“天平” 〈第九课第一框〉 10、自觉维护正义 〈第十课第二框〉

初中体育

1 快速跑(100米) 2 跨越式跳高 3 蹲踞式跳远

4 支撑跳跃(分腿腾越)

5 单杠(单脚蹬地翻身上成支撑) 6 双杠(杠端跳上成分腿坐) 7 足球(脚背正面踢球) 8 篮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 9 排球(正面下手发球) 10 武术(健身拳)

八年级音乐课题

1、第一单元 绿色家园 2、第二单元 西南情韵 3、第三单元 瑰丽的电声 4、第四单元 歌剧世界 5、第五单元 化蝶 6、第六单元 婆娑舞姿 7、第七单元 美在巢湖

初中英语课题 (仁爱版 八年级下册)

1、Unit 5 Topic 2 Section A 2、Unit 5 Topic 3 Section B 3、Unit 6 Topic 1 Section C 4、Unit 6 Topic 2 Section A 5、Unit 6 Topic 3 Section B 6、Unit 7 Topic 1 Section A 7、Unit 7 Topic 2 Section B 8、Unit 7 Topic 3 Section C 9、Unit 8 Topic 1 Section B 10、Unit 8 Topic 2 Section A

小学英语课题

(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

1、Unit 1 B Let’s learn Let’s chant

2、Unit 2 A Let’s try Let’s talk Make a survey 3、Unit 2 B Read and write Let’s find out 4、Unit 3 A Let’s try Let’s talk Let’s find out 5、Unit 3 B Read and write Let’s play 6、Unit 4 A Let’s learn Let’s play

7、Unit 4 B Let’s try Let’s talk Let’s play 8、Unit 5 B Read and write Let’s find out 9、Unit 6 A Let’s learn Let’s play

10、Unit 6 B Let’s try Let’s talk Pair work

小学数学学科课题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1、分数乘法(二) 2、分数乘法(三)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4、长方体的表面积 5、分数除法(一) 6、分数除法(三) 7、长方体的体积 8、分数混合运算(一) 9、蛋白质含量 10、包装的学问

小学语文课题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1、忆读书 12面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政治素质考察自评材料(通用14篇)
  • 政治画像个人自评材料八篇
  • 政治素质自评材料范文(通用14篇)
  • 高中期末自我评价
  • 期末自我评价600字大全
  • 期末自我评价600字
  • 高一学生自我评价大全
  • 小班听课记录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