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试题 >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期末试卷分析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11    阅读: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期末试卷分析篇一:2010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期末试卷分析

2010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期末试卷分析

实验中学 叶群挺

一、试卷基本情况:

1、试卷结构

本次试卷的出题范围是《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的内容,出题的原则为知识覆盖面大,侧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本次试卷选择题17题,共34分,绝大部分是基础题,难度适中,结构比较合理,侧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考查学生对常识性内容的识记能力与掌握。

非选择题有2大题,共26分,第35题是读图分析题,考察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和地形区的知识,并结合西部开发战略分析东西部的优势互补;第36题是材料分析题,以第16届亚运会为切入口贯穿全题,并做到了与书本知识的有效结合。

总体来看,题型全面,试卷比较灵活,内容与时事结合紧密,具有时代感,侧重考察学生的阅读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审题和解题的能力,非选择题大多是考察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运用,能够达到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各种能力的目的。

2、试卷特点

试题遵循课程改革的要求,注重基础知识,加强能力考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考查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

(1)注重基础,面向全体学生,突出能力。本次试卷重基础知识,面向全体学生,但突出能力。基础题约占绝大部分,基本上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这种能力是建立在学生熟练掌握书本知识的基础上。

(2)考查的内容主要是教材的主干知识,难易适中,重点突出。考察的是书本的重点知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从试题考查的知识来看,考查的知识面非常广,涉及了全书四个单元的内容,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过高。

(3)贴近生活,理论联系实际。试题大都联系现实生活实际,鲜明地反映了当前的时代特征 。 纵观全卷,无论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遵循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选取了很多富有教育意义的材料和符合时代气息的典型事例。例如选择题,第9题、第10题、第11题、第17题;非选择题,第36题。均考的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和分析能力。

(4)试题灵活,紧扣教材

本份试题命题很灵活,但考查的知识点都在课本。以情景材料为中心命制试题,例如第36题,问题的引出和解决紧扣住教材知识,着力引导学生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识记,并且试卷所考查的知识点中,不少是学生易错易混的。

总之,本份历史试题是一份比较成功的试题,既能考出学生的知识,又能考出学生的能力,不足之处是题量有点大,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时间有点仓促。总之,本次试卷面向大多数学生,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也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更为我们教师今后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

二、考生答卷情况数据分析:

1、选择题典型错误分析

选择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从选择题答题情况看,学生得分率普遍较高,说明基础知识的课堂落实比较好。选择题17小题,共34分,由于难度不大,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拿了满分,学生基本得分率是76﹪。其中第9、14、15题正确率在90%以上;第6、8、10、16、17题正确率在80%以上;第4、7题正确率在70%以上;第1、2、5、11、12、13题正确率在60%以上;还有第3题正确率最低,仅为54.7%。

其中错误率最高的是第3题,正确率仅为54.7%。第3题根据题干要求,让学生选择选项中比例尺最小的,正确答案是B,其中选A的人数占到24.9%,选D的占15%,选C的占4.3%。其中,选A、C的学生没有掌握比例尺的比值大小知识(即比例尺的分子为1,分母越大,比值越小,即比例尺越小),而A选项却是比例尺最大的,说明这部分学生对比例尺大小还是模糊不清的;选D的学生还是有点粗心,因为对于比例尺不同表示方法的大小比较,通常是统一化成数字式,而且要注意比例尺的单位是厘米(1千米=100000厘米),可见这部分学生化简出现了疏漏。此题是基础题,出现正确率低的原因还是教学时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特别是对于错误的学生没有及时发现、及时解疑答惑,问题的堆积是很可怕的,因此必须加强对学生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11题的错误率也比较高,正确率仅为60.3%,正确答案是D,12.4%的学生是错选了A,13%的学生是错选了B,13.4%的学生是错选了C。这道题其实是时事和行政区划知识的结合,要学生选出发射“嫦娥二号”成功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所在的省区轮廓,该题内容类似的在期中考试中曾出现过,但还是错误较多。究其原因:一是学生时事了解较少,关注度不够;二是对错题没有及时总结,导致做过的题目印象不深。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传授,指导学生能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也是教师的主要职责。

第13题的正确率也不高,仅为61%,正确答案是D,11.7%的学生选了A,19.7%选了B,6.6%选了C。错误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读懂题干要求,粗心、马虎、

想当然,即没有抓住题眼“从世界大洲和大洋的位置看”,这也告诉我们师生:审题是第一要义。本题只要审题仔细了,不应该错选的。

2、非选择题典型错误分析

从非选择题答题情况看,学生得分率不是很高,说明学生的分析能力、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其中满分26分的学生没有,24分-25分的学生有4%,22分-23分的有12.2%,20分-21分的有16.3%,15分-20分的有33.7%,10分-15分的有25%,10分以下的还有8.8%,平均分为14.6分。

其中第35题共3小题,得分率较低,平均分为6.4分。第(1)小题满分3分的学生有26.7%,2分的有33.3%,1分的有16.7%,0分的也有23.3%;第(2)小题满分7分,5-7分的学生有56.7%, 1-3分的有40.8%,0分的有2.5%;第(3)小题满分4分的学生几乎没有,0分的将近73.3%。主要失分情况如下:第(1)小题的前半题“在中国四大地理分区中”,好多学生审题不仔细,没有抓住题中的关键,1/3的学生写成了省区。第(2)小题得分3分以下的学生依然犯了第(1)小题审题马虎的毛病,没有发现所答的内容是“地形区”非“地形”,这部分学生没按要求作答直接想当然的变成了填图题,且对于A、B两地所发展的农业产业不会答;至于“告诉我们怎样的科学道理”,在平时上课、作业和复习时都提到过的,部分学生也没有拿到这应得的分数。第(3)小题觉得题目有点绕,既然是“西部开发战略”,而回答的却是东部B地的发展,但只要抓住“从A、B两地的角度”,得分应该不低的,而事实上将近73.3%的学生既没有这样去做,也没有答到要点。这些错误之处,时刻都在提醒着我们教师,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是需要平时一点一滴去积累的,只有让学生懂得“怎样做”才能放手学生去做。

第36题共3小题,得分率较35题高,平均分为8.2分。第(1)小题满分6分,3-6分的学生有78.8%,1-2分的有15%,0分的有6.2%;第(2)小题得分率较高,满分3分的学生有72.5%,0分的有22.5%;第(3)小题满分3分的学生有36.25%,2分的有21.25%,1分的有23.75%,0分的有18.75%。主要失分情况如下:第(1)小题有1/3的学生判断“从北京到广州的火车是向什么方向行驶的”为正南方向,正确答案是西南方向,究其原因是北京位于广州接近正南的方向,学生一不小心就易错;还有“京广线还经过哪些省区”,少数同学错答了山东、安徽、江西等,这在书本P15页或者P66页图中很清楚的都可以找到的。第(2)小题只要翻到书本P44页《中国的行政区划》图都可以找到。第(3)小题,少数同学没注意“亚运会”,把亚洲的发达国家—日本错答成了大洋洲的澳大利亚,而对于“它与中国的海陆位置有何不同?”这一问,必须做到两者区分开回答。

三、对今后教与学的建议:

1、考后反思

很多考生都认为《历史与社会》学科很好应对,因此“平时根本就不需要多花时间、考试前只需看看课本、考试时能多抄点内容”即可。然而这样的看法是绝对错误的。

《历史与社会》学科考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生的理解、判断、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进行综合归纳的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对考生能力上的要求很高而且试题灵活,有一定难度,涉及知识面又广。因此为了帮助学生能更好地全面地进行学习,提醒学生们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建议学生们必须走出这一认识上的误区。

还要进一步提高学生材料分析的能力,课堂教学当中更加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答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课后更应注重对个别学生的辅导,尤其是个别因不认真而不会的差生,可以经常性地进行不定的抽查和辅导,使他们起码能够通过查找书本尽量多地找到一些最基础的知识。

2、对教的建议

(1)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基础知识。由于开卷考试,基础知识往往容易被忽视,而事实上这是能力培养的前提。基础知识不扎实,学生概念不清,因而造成失分较多。因此要严把知识基础关。

(2)精讲多练,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学生对历史与社会学科放任自流,很少主动学习,除了教师指定的作业外,不想再看书,这是开卷考试考不出好成绩的根本原因。因此教师要上好每一节课,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有效性,精讲多练,把每一节课都当作提升成绩的重要机会和重要时间,努力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综合能力,不要寄希望于课外。

(3)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历史与社会的知识条理比较清晰,虽然开卷考试,学起来也不容易,需要老师帮助学生梳理:将知识点串成线,连线成面,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是系统的,而不是零散的。

(4)强化主干知识的教学。对重点知识,要讲清来笼去脉,浓墨重彩,同时要形成板书,让学生做下笔记。因为我们学生的耳朵不好使,听过就忘。

(5)加强技巧性训练

一是加强学生的审题能力训练,教会学生审清时间空间,审准关键词的意思,审准答题方向,选择题怎么做,材料题怎么做,问答题怎么做,从哪里入手,如何解剖,如何分解,如何表述,有计划地用相关试题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明确回答相关问题的要领,掌握有一定的答题技巧,从而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

应试能力。二是加强养成教育,平时教学中不要放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督促学生养成认真阅读、认真答题、认真写字的好习惯。

3、对学的建议

(1)提高听课效率,重视基础知识。有些学生认为历史与社会是开卷考试,平时上课不认真,考试前读读提纲或书本就可以了,实际不然,现在考试大多是考你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假如上课不听懂,基本概念不搞清楚,是很难考好的,因此功夫应化在课内。

(2)认真对待作业,尤其是非选择题。有些学生做作业极不认真,尤其是非选择题,平时不养成认真读材料和分析材料的习惯,乱做一通,考试时,一看要通过阅读材料回答的题目就束手无策了,所以平时就要养成多思,认真作业的好习惯。

(3)学会梳理知识,对教材的重点知识要熟悉。有些学生对书上的原句或重点句子往往考不好,说明对教材还不够熟悉,因此,平时在学习中,重点的句子务必记住,减少不必要的失分。

(4)启发引导学生懂得如何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问题,从而掌握把所学的各种知识重新组合解决问题的方法。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期末试卷分析篇二: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通道一中2014年七年级下期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王汉霞

期末考试是检验一个学期教学成果的最重要的手

段,其试卷质量的高低决定能否很好检验一学期的教学成绩很重要。下面对本学期的期末考试试卷进行分析。 一、试题分析

本试题满分为100分,实行闭卷考试,共六个大题。题型有选择题、对号入座、历史小诊断,填图题,材料分析题、综合探究分析题.可以说题型多样。

从题量上看共六个大题,覆盖的知识面比较广、全,能够检全面测出课标上中国学生所要求的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容易题约占50%,中档题占30%,稍难题占20%;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别是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适当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直接从教科书上选取,主要考的是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适当也涉及了对学生分析能力的考查。

二、试题解题情况

1、概念把握不准确。 概念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因素,无数个概念支撑了历史长河,历史概念区分了多个历史

史实与现象,如果基本的概念模糊,势必影响对历史脉

络的把握和对历史现象的理解。如第10小题:和南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哪些?该题得分率不高,这是由于

学生基础导致的。

2、历史思维能力、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能力、概括归纳能力差。 历史学科教学要教会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历史史实,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要教会学生擅于

从材料中获取提炼有效信息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

果学生概括归纳能力差,在答题时就会出现零乱、啰嗦

或不完整。如第38小题第2问,材料三,四反应清朝统治者怎样思想?学生表达不全面,此题得分率只有25%,这是学生缺乏归纳总结的能力而致。

4、审题能力不强。审题在考试答题中比较关键,

从某种程度上说,题审好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审题

出错,就会导致答案不完整或根本抓不到要领,胡乱作

答。如第38小题。有学生审题不仔细,唐太宗在位期间,采取了那些措施.....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此题就是学生审题出错,因此无从下手,导致失分。

三、对今后教学建议

1、要从思想上重视历史学科。历史作为中考学科

虽然只是第一年,但从重视的角度看还不够。生从思想

上不够重视,对知识的掌握也不到位,古代史是中考

查的重点,占中考分值的0.35,所以学校一定要给初二年级充足的课时,保证教师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对

于近代史的知识,教师一定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

要求学生基本知识点掌握准确无误。

2、要依据《课标》进行教学。《课标》是历史教

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和准绳,《课标》对学生学习历史

知识提出了具体的学习目标,学生学什么以及学到何种

程度,都一一作了具体的规定和说明,所以在历史教学

中一定要认真研读课标。

3、固本强基,狠抓基础知识落实。基本知识点的

落实:人物、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影响等是历史

最基本的知识点,必须牢固掌握,反复记忆是最重要的

方法。

4、加强训练,注重巩固。教师在抓好基础知识教学

的同时,还必须落实每一堂课后的作业练习,落实好练

习册的习题,反复落实基本知识点,注重巩固。

5、注意对所学知识的总结与归纳。对所学的历史

知识一定要及时的进行单元总结,小专题总结,用线把

所学的历史知识贯穿起来,便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

定的理解,条理清楚的掌握。

6、要重视读图、识图、填图和析图能力的培养。首

先要掌握好基本的课本图;以图读史,以图讲史,建立

紧密的图文联系,进而挖掘课本图的隐性知识。对于课

本的一些图片,一定要让学生识记、理解、掌握。

7、加强对材料题的训练。加强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解

读、分析、提取与处理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抓材料中的

关键字、词、句和前言、引文出处的信息,要求学生用

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2014年6月27日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期末试卷分析篇三: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今年七年级历史测试考试试卷正是在去年“能力立意”的基点上,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既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课程理念,又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积极进取,努力探索历史教育教学改革的新途径。

一、试卷评价

试题本着有利于基础教育为培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合格人才与劳动力的水平测试,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基本要求,在题型、题量、难度系数基本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知识考查内容,突出了能力考查要求,对指导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

从试卷中我们可以看出:

(1)全卷两种题型,即:选择、材料分析。两种题型的优化,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全卷主客观试题分配恰到好处,其中选择题占了60%,便于检测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而材料分析和论述题占40%,则侧重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两种题型的配置充分体现了水平测试的双重功能。充分反映了课改、教改与考改新思路,考查了学生正确处理历史材料以及综合分析与表达能力。

(2)全卷涉及的知识面广,且知识范围分配合理。试题全面覆盖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民族、等各个方面知识点,而且知识范围的分配也充分反映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要求。这就有利于全方位检测学生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侧面的历史知识。

(3)突出了对学科主体内容和历史知识内部联系的考查。今年试卷考查的内容全部都是学科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没有偏题、怪题,体现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普及性、基础性。同时材料分析题和论述题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现实性,特别是从历史事件本身的联系与影响方面着题。

(4)试题充分体现了课标与考标规定的知识与能力目标,灵活考查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理解、比较、分析、综合及迁移等多方面的能力,很明显地反映出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综合层次的知识内容达70%,侧重考查了学生多元历史

思维能力。

二、答卷评述

1、总得分偏低,及格率中等。原因有两点:一是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仍然只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与记忆,还没有真正转轨到能力的培养上来,而许多学生只知道死记书本;二是试题综合性较强,难度偏高。这表明我校的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正在迈出可喜的步伐,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改革正逐步升温,这对进一步启动和推进我校新的课程改革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

2、客观试题、基础知识试题得分率较高。

3、主观试题及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试题得分率较低。

总之,考生在答卷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系列表象,为指导我们今后的历史教学和考试提供可贵的一手资料,我们应深刻剖析。

三、关于教研教改的理性思考

2013七年级水平期末卷本身的特色和考生答卷反映的表象让我们清晰感觉到崭新的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脉搏在沸腾,我们只有全面更新全体师生教与学的理念,彻底转变师生教与学的方式,才能不断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因此借助这次期末测试,我们作出了如下理性的思考:

1、全面更新教学理念,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新的课改指导下的历史教师,应全面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指导学生全面地辨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学生应全面转变学习方式,倡导积极主动的探究式学习,勇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避免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从而把新的课程改革推向高潮。

2、熟练把握课标和考标,高度重视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面对教考改革的新形势,我们应以“两标”为基础,组织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注重中外历史知识的有机渗透,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概念;应反复运用归纳法、演绎法、联想法、比较法、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全方位,多层次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罚,让学生的思维在“发散--集中--发散”的多次循环往复中产和丰富的“历史智慧”,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和基本的历史素质。

3、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今后的

历史考试能力要求越高,学习难度越大。因此,培养兴趣是关键,我们的历史教师要想方设法,生动活泼地开启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自我探究,自主求知,尤其要重视后进生的转化与提高,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我们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课程改革,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让我校的历史教育教学改革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期末试卷分析篇四: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题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题分析

期末考试已经结束,为了今后更好地做好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对七年级历史试题和试卷进行以下分析:

一、试题分析:

1、总体分析:本次考试,历史试题共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材料分析题,总的说来,本次考试历史试题,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试题难易适度,面向全体学生,既有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考查,也有对学生能力运用的考查,做到了知识掌握与学生能力运用考查的统一,试题特点符合当前课改形势的需要,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导向作用。

2、具体分析:选择题部分,试题不再是单纯知识点的罗列,而是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要求学生动脑思考,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并且注重了历史研究的成果的运用和展示。在材料分析题中,所运用的材料,基本上不是课本上的历史知识,而是对课本知识的一种补充,而解答的问题,有的是立足于基础,也有的是考查了学生的能力。做到了基础知识和能力考查的统一。

二、试卷分析:

1、从学生的书写来看,学生的书写比较认真、规范。

2、从答卷来看,在选择题部分,学生对于考查基础知识的题目,答的较好,而对于那些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的问题,学生出错的较多,感觉到在做这样的题目时比较吃力,在材料分析题中,学生做得较好的题目是那些灵活性不强的问题,在课本上有明显的答案,学生记忆的比较扎实,

出错的较少。存在的问题:一是学生不注意去读材料,从材料中去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审题不清,从题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较差。二是开放性试题的应对能力较差,答题灵活性不强。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反映无从下手,感觉到非常的吃力。

三、今后的措施:

1、要注重基础知识落实,真正做到让学生掌握、理解并运用。

2、教学中应注重能力的培养,认真细致,深入贯彻课程标准,真正领会其实质。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如动手能力,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式学习的习惯,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从多种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3、教学中应注重历史与相关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应将历史地名和今天的地名作对比,应引入诗词、歌赋、对联、俗语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知识。

4、应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历史教学中应尽量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内容,因为现实中的每一件事都有其渊源,都不是空穴来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历史,再从历史回到现实中,把枯燥遥远的历史与身边的现象联系起来,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寓教于乐,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历史并不是一件难事。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期末试卷分析篇五: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磁县南城中学 赵军伟

一、试卷总体结构分析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采用的是闭卷的形式,共有两个大题28个小题,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第二大题非选择题,共3个小题50分。

二、试卷特点及问题

本次期末考试的试卷涉及的题型有选择、材料分析题,涉及的知识点广,难度适中,适合大部分学生。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选择题第7题图片出示错误,应出示孔子图但显示为屈原图;第20题是人教版内容,冀人版根本无此内容;第26题考文字发展史,不是太好;材料题题量小,分值不均,有关改革、民族关系、江南开发等内容没有考察。

三、学生的总体成绩

本次参加考试的学生共38人,最高92分,最低27分,及格14人,平均54.89分。

四、存在的问题

1、卷面字体不规范、不够整洁;

2、基础知识不扎实,常识没记住;

3、部分学生后面材料题一点没有做;

4、分析、比较能力有待提高。

五、今后教学的措施

1、加强基础知识的落实,并做好记录;

2、对于主干知识重点部分要反复强化,做到温故而知新;

3、深入学生,弄清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多和学生沟通,做朋友,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去学历史,必须杜绝课本上的知识点没解决;

4、强化好学法指导、规律总结、思路的引导;

5、必须有综合性的测试,而且多训练,让学生明白规范,规范卷面,规范答题;

2015年1月31日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期末试卷分析篇六:2014年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试卷分析

八宝镇中学 魏革锋

九年义务教育中学历史中国历史七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于2014年6月29日结束。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共6页。选择题25小题共计50分,非选择题四大题14小题共计50分。

一、考试目的:

历史期末考试是检测本学期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和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能力,也是对在教教师的一次考核。在考核中,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诸种问题,以便日后教学予以加强。在考核中,使教师了解到教学中不足之处,以及日后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及加强的问题,使日后的任教更加得当,为教师教学指明方向,为今后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依据。

二、试题分析:

1、试题结构分析:本次试题由客观题(选择)和主观题(材料分析)构成,其中客观题占50分,主观题占50分。试题侧重对第二单元的知识点的考察,第一单元知识占16%,、二单元知识占44%,第三单元占34%,七年级上册知识占6%,如27题的1小题“焚书坑儒”考查的是秦朝知识。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和新人教版版教材为命题依据。

2、突出学生综合分析归纳能力考查:本次考试,试题内容灵活,难度适中,“死”的东西少,“活”的东西多,基本脱离了“死读书,读死书”的状态,熟练的掌握了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才能考出好成绩,二者缺一不可,基础知识掌握了未必能答出题,如选择题开始四道题非常典型,第1小题隋炀帝开凿到运河,第,2小题武则天的功绩与无字碑,第3小题四大发明,第4小题景德镇瓷都。材料分析题的27题封建王朝加强思想控制几影响,28题中国资本主义生关系的萌芽等。要想答出题必须熟练的掌握基础知识,完完全全的考察了学生的能力。

3、难易搭配合理:侧重对基础知识考察的同时合理的搭配了有一定难度的提高题(书本基础知识占55%左右,需要分析思考的知识占45%左右),难易程度的把握和比例分配较为适当,既有利于知识的巩固,也考察和锻炼了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选择题5、6、7、8、9、10、11等,材料分析题的26题都属于基础性题,材料分析题27、28需要分析思考,难度提高。基础性知识题出题方式符合了现今历史试题命题紧密联系实际、答案开放性等趋势,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发挥空间,调动学生的思维。

4、题型更科学,符合新课改要求:本次考试中(一)选择题,直接考书中的基础知识点,但是个别题在拐点儿弯之后才能答出知识点,这考核了教学目标之一——知识目标,考核基础知识,这对教学来说有益无弊,须知万丈高楼平地起,首要重视的就是基础。但以往“死读书”就能出成绩的日子一去不返复了,更多的考题需要利用基

础知识和运用能力二者结合进行解答。像14小题这种对应列举题直观性题基本没有了。

(二)材料题从当中反映出的问题:学生不会看题,也不会答题,两个问题答案不全,答题不全面,漏题是主要丢分点。这需要以后多加强平时习题的练习。如26题“民族政策”和29题“经济重心南移”。

本次试题,有利于学生扩大视野,舒展个人才情,突出了学以致用,通过身边的事物,提出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暴露出的问题和教学建议:

通过本次测试,反映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

1、部分学生对于图画的识读能力不强,如第5小题“四川的交子”、 第9小题“唐朝的曲辕梨、筒车”,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历史书上直观画图知识的认识,点明与之相关的重要知识点。

2、材料分析题一直是学生回答的一个弱项,表明学生的分析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如27题的第3小问和26小题的第4小题。往往在答题时学生容易将史实过程作为理论分析的内容,建议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阅读分析训练,充分搜集相关素材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训练机会;同时提高学生对古文的理解能力,以便为后期难度的提高作好准备。26、27、28、29四个材料分析题基本都引用了文言文,如果文言文功底较差就很难理解题意和做答。

3、在课堂教学中的事例和例证尽量贴近生活,让学生感觉距离很近,这样容易接受和理解,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今后教学打算:

在期末复习中,按学校规定制定了复习计划,但在考试后,仍然发现问题,这说明教学中仍有不足需改进。考试的方向就是今后教学的方向,我决定以后教学中:

① 继续稳扎稳打,抓好基础知识教学;

② 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及其它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③ 学生不会答题,以后加强平时多做练习,训练答题思路。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期末试卷分析篇七: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2012学年度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期末测试卷

时间:80分钟 满分:100分

一、 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合计60分)

1、巴黎是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她是( )的首都。

A、瑞士 B、以色列 C、南非 D、法国

2、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 )

A、欧洲、北美洲、大洋洲 B、非洲、南美洲、北美洲

C、大洋洲、亚洲、南美洲 D、亚洲、非洲、欧洲

3、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主要要素有 ( )

A、风力和降水 B、气温和气压 C、气温和降水 D、风力和气压

4、美国中部平原的农业是商品性农业,体现在 ①产量高 ②剩余多 ③自给自

足 ④输出便利 ⑤贮存条件好(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5、位于意大利东北部沿海的水上城市是( )

A、罗马 B、米兰 C、威尼斯 D、柏林

6、波斯湾沿岸生产的石油,向东经马六甲海峡,主要运往( )

A、西欧 B、中国、日本 C、北美 D、澳大利亚

7、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绿色表示的地形是( )

A、高原 B、平原 C、山地 D、盆地

8、国家实行“休渔期”的主要目的是( )

A、为了保护有限的渔业资源 B、为了让渔民能够检查船只

C、为了让渔民能外出旅游 D、为了适当提高鱼的价格

9、在地图大小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图上表示的 ( )

A、范围越大,图上内容越详细 B、范围越小,图上内容越简略

C、范围越小,图上内容越详细 D、范围越大,图上内容越简略

10、威尼斯城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是( )

A、公共汽车 B、私人汽车 C、船 D、地铁

11、世界上海洋和陆地的比例是( )

A、各占1/2 B、陆地占2/3

C、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D、三分海洋七分陆地

12、世界上最大的洲是( )

A、非洲 B、亚洲 C、南美洲 D、北美洲

13、有一位外国小朋友,皮肤黝黑,头发乌黑卷曲,脸庞平,嘴唇厚。他可能来自( )

A、英国 B、日本 C、坦桑尼亚 D、俄罗斯

14、把地球划分为东西半球的两条线是( )

A、0°,180° B、20°E、160°W

C、20°W,160°E D、60°W,20°E

15、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 )

A、第一位 B、第二位 C、第三位 D第四位

16、如果地图上没有指向标、经纬线,那么通常右边表示的方向是( )

A、东 B、南 C、西 D、北

17、中国位于( )

A、亚洲东部 B、太平洋东岸 C、南半球 D、西半球

18、气候是指某地长年累月的平均天气情况,下列语句中描述气候的是( )

A、阳光灿烂 B、雨过天晴 C、风和日丽 D、四季如春

19、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叫做( )

A、海湾 B、海峡 C、领海 D、大洋

20、美国纽约地理坐标是40°N,75°W,关于纽约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北半球、西半球 B、南半球、东半球

C、北半球、东半球 D、南半球、西半球

21、经线和纬线的形状分别是( )

A、半圆;圆形 B、半圆;半圆 C、圆形;半圆 D、圆形;圆形

22、新加坡位于北纬1°18′,东经103°51′,是在赤道附近的一个国家。这里属于( )

A、高纬度 B、中纬度 C、低纬度 D、以上都不正确

23、某社区的业主们最近自发成立了治安巡逻队,来防止盗窃案件的发生,这属于社区的( )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管理功能 D、文化功能

24、我国目前人口总数已达近十四亿,因为地形、气候和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关系,人口分布并不均匀,大致来看有什么样的特点( )

A、东密西疏 B、东疏西密 C、南密北疏 D、南疏北密

25、世界上最长河流和水流量最大的河流分别是( )

A、亚马孙河;密西西比河 B、亚马孙河;长江

C、尼罗河;亚马孙河 D、尼罗河;密西西比河

26、巴西利亚是巴西的首都,城市规划堪称典范,然而她的历史其实不足一百年,是一座“被定为首都才兴建起来的城市”,而这一点和( )很像

A、巴黎 B、威尼斯 C、新德里 D、华盛顿

27、为维护国际社会稳定,各国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国家与国家之间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或公约( )

A、毛泽东思想 B、科学发展观

C、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8、美国中部平原上的小麦种植业和湄公河平原上的水稻种植业最大的区别在于( )

A、前者产量较高 B、前者机械化、商品化程度高

C、前者劳动力使用较多 D、前者水利条件和气候条件较好

29、瑞士是欧洲一个面积较小的国家,却是欧洲最令人向往的国家之一。当地可耕地面积小,但经济并不落后,这主要归功于( )

A、工业 B、农业 C、旅游业 D、信息产业

30、位于北京的中关村是中国的“硅谷”,是著名信息产业中心,而亚洲“硅谷”是在( )。

B、新德里 B、孟买 C、开普敦 D、班加罗尔

答题卷

21. 读下图,回答问题。(6分) ① 山顶A与山顶B相比,山顶_____高 ② C和D两地分别有两位同学要攀登山顶A,试问,从哪点上去容易?为什么? 答:从_____点上去容易,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读“世界地图”, 回答问题。(每空1分,共14分) ① 请写出各大洲 名称: A是________洲, B是________洲, C是________洲, D是________洲, E是________洲, F是________洲,G是________洲,H是 洋,K是 洋。 ② 图上纬度最高的和面积最大的洋分别是______洋和________洋。 ③波斯湾地区是世界石油储量最丰富的地区,一艘20吨位的运输船从波斯湾地区运载石油往东到美国,它的路线是:波斯湾—阿拉伯海— 洋— 海峡— 洋—美国。 23、巴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除了蓬皮杜艺术中心,还 有 、 等都是著名旅游胜地(任意选填两个巴黎的旅游景点即可)。(2分)

24、澳大利亚的羊只数量占世界总数量的六分之一,羊毛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人们形象地称它为“_______________”的国家。(2分)

25、画某一地区的平面图,应该在图上注明 、 、图例和注记以便使人一目了然。(2分)

26、材料一:

亚洲地形复杂多样,有“青藏高原”,有海拔近九千米的珠穆朗玛峰和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有大面积的平原和沙漠,也有深达万米的马里亚纳海沟。但总体来看,亚洲地形与盆地特点刚好相反。

材料二:

长江和黄河是我国最主要的两条河流,他们都翻山越岭,跨越上千公里,从中国西部向太平洋滚滚而去。

读上述材料并分析,亚洲地形有什么特点,这种特点对亚洲河流的流向有什么影响?(6分)

27、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是我国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北京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是明清两个朝代的都城。又是一个年轻的城市,她充满着生机与活力,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快速发展着。

“北京申奥成功了!”2008年国际奥林匹克夏季运动会将在北京举行,届时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将汇聚北京参加盛会。

(1)你认为一座吸引人的、适合人居住的现代都市,应具备哪些特征?(4分)

(2)请对照现代都市特征,你认为北京还需要作哪些方面的改进,使2008年奥运会成为最成功的盛会?(4分)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期末试卷分析篇八: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答案做在答卷上

一、 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表示 B

A、缓坡 B、陡坡 C、山谷 D、山脊

2、围绕人的不同社会活动形成的社区类型是

A、功能社区 B、自然社区 C、行政社区 D、虚拟社区

3、下列四幅图中,正确反映地球上海洋和陆地比例的是

A B C D

4、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主要要素有

A、风力和降水 B、气温和气压 C、气温和降水 D、风力和气压

5、下列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的是

A、澳大利亚 B、加拿大 C、意大利 D、巴西

6、美国纽约地理坐标是40°N、75°W,关于纽约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西半球 B、南半球、东半球

C、北半球、东半球 D、南半球、西半球

7、关于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华北地区

1

B、云南是我国著名的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省份之一

C、小杂居、大聚居是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D、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占全国面积的91%

8、下列世界性或地区性组织中,属于环境保护组织的是

A、欧洲联盟 B、亚太经合组织

C、绿色和平组织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9、 美国中部平原的农业是商品性农业,体现在 ①产量高 ②剩余多 ③自给自足 ④输出便利 ⑤贮存条件好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10、我国在地球上的位置,正确的表述是

A、西半球、北半球 B、东半球、北半球

C、西半球、南半球 D、东半球、南半球

11、北京位于北纬40°、东经116°,杭州位于北纬30°、东经120°;那么,杭州在北京有( )方向

A、东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东南方向

12、下列各组国家中,属于发达国家的是

A、中国、美国、加拿大 B、日本、德国、加拿大

C、法国、挪威、伊拉克 D、印度、新加坡、韩国

13、 长江和黄河都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有

A、青海和四川 B、青海和西藏

C、西藏和四川 D、河南和湖北

14、 我国亚热带季风和温带季风的分界线是

A、太行山——长江 B、大别山——淮河

C、秦岭——淮河 D、大别山——海河

15、下列气候类型中,对我国影响最大的

2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高山气候 D、季风气候

16、分布在我国地形第二级阶梯上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A、高原和平原 B、高原和盆地

C、平原和丘陵 D、山地和盆地

17、“梯田是小伙子的脸”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俗语

A、苗族 B、土家族 C、哈尼族 D、蒙古族

18、下列文物,按形成的年代划分,最早的是

A、《清明上河图》 B、西周太保方鼎

C、秦兵马俑 D、敦煌壁画

19、首次完成环球航行的是下列哪位航海家率领的船队

A、郑和 B、哥伦布 C、达·伽马 D、麦哲伦

20、下列人类文明中延续时间最长的是

A、玛雅文明 B、古希腊文明 C、中华文明 D、古罗马文

二、读图分析:

21、读东、西半球图, 完成相关题目。

⑪、写出数字代表的名称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⑫、写出A、B两个海峡的名称 A B

⑩ (11) 3

22、读下图“沿北纬32º线我国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字母表示的范围,分别代表我国地势的阶梯等级是:

4

⑪、图中字母A、B、C表示的范围,分别代表什么?

⑫、图中序号代表的是:

① 高原 ,② 山脉 ③ 盆地

④ 平原, ⑤ 海。

三、材料分析

23、材料一:黄河“地上河”示意图,黄河开封段河床高出开封铁塔处13米。

材料二:黄河流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面积为64万平方千米的黄河上中游水土流失面积达45.4平方千米,目前平均每立方米黄河水含沙量高达35千克。按1919到1954年水文系列年平均值计算,平均每年入黄泥沙达到16亿吨,平均每年抬高河床10厘米。

请回答:

(1)、黄河“地上河”河段主要分布在哪里,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期末试卷分析篇九:七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2011—2012学年度期末考试阅卷工作刚刚结束,通过试卷分析,我认为这次七年级历史的命题能够遵循课标精神,注意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加强了对学生能力和素质考查,较好地体现了水平测试的性质,并加大了试题的区分度,试题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对历史学科课程教育改革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具体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1、题型全面,符合中考,

从这次初一年级历史试题的题型来看,有选择题、识图题,材料分析题、综合探究题等,题型与中考试题相吻合。

2、考查面广,综合性强

从试题考查的知识来看,考查的知识面非常广,中国古代史的上册知识都涉及到了,且试题的综合性强。

3、难易适中,重点突出

本次历史试题从难易的程度来看设计的也比较合理,且对重点知识的考查很突出,能考出学生的层次和水平。

4、试题灵活,侧重双基

本份试题命题很灵活,但考查的知识点都在课本,侧重对课本基本知识点的考查。

二、测试中出现的情况

1、概念把握不准确

概念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因素,无数个概念支撑了历史长河,历史概念区分

了多个历史史学与现象,如果基本的概念模糊,势必影响对历史脉络的把握和对历史现象的理解。

2、相关学科知识掌握不牢

历史学科内容包罗万象,涉及了语、数、政、地等多领域、多门类、多学科知识,若相关学科知识缺乏,定会对学习历史带来一定困难。

3、历史思维能力、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能力、概括归纳能力差

历史学科教学要教会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历史史实,分析历史要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要教会学生擅于从材料中获取、提炼有效信息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学生概括归纳能力差,在答题时就会出现零乱、啰嗦或不完整。

4、审题能力不强

审题在考试答题中比较关键,从某种程度上说,审题好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审题出错,就会导致答案不完整或根本抓不到要领,胡乱作答。失分主要原因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准确识记辨析和比较的能力较差,反映出学生阅读理解知识、获取有效信息和隐性知识的能力差。

三、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1、强化基础知识教学

(1)突出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的教学

在教学中,我们要紧紧依据课标,以教材为载体,对在整个历史长河中起重要作用、地位很明显的内容,要重点突出,讲清来龙去脉,浓墨重彩;并整合教材,丰富内容,补充材料;采用多种方法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主

人翁地位。不要局限于记住几个零散知识点,如果意义不明确,完全机器记忆,很快就会遗忘,形成记忆残缺。知识学习不深入,容易造成学生急功近利,学习不踏实,心态浮躁情况。教学中我们一定要一环紧扣一环,吃不得夹生饭,一定要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到位。

(2)注重教学中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隋唐至宋之间的五代十国时期,战乱频繁,很零散。但书上涉及这段历史的知识并不多,应该是好掌握的,教师在教学这段历史时,要把有限的知识讲透讲明,不要存在为难情绪,讲清割据的相同之处,讲清割据的特点,在割据的承前启后中去把握。越是这类知识,越要仔细研读课标和教材,弄清课标的要求,理清教材的脉络,找到适当的教学方法手段,突破难点和重点。

2、注重能力培养

初中历史教学,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的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教材;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识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的评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逐步掌握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同时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从多层次、多方位去发掘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包括: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中国史和世界史之间的联系;历史演变与现实生活、时事之间的联系;历史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更好的认识历史。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期末试卷分析篇十: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分析报告

中坝镇中学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

期末检测试卷分析

一、试卷结构

本次考试采取闭卷形式进行,共五大题,由以下几个题型构成。第一题选择题,共计50分,第二题连线题,共计6分,第三题读图说史题,共计15分,第四题材料解析,共计17分,第五题简答题,共计12 分。本套试卷没有偏题、怪题,整个试卷难易适中。考试结果如下:

二、试卷的主要特点:

(1) 历史责任感、时代感强

这种时代感在选择题与问答题均有突出表现。这种把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的试卷风格,不论是对初中历史教学还是学生的历史学习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指导意义。它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绝不是过去的简单再现和复述,而是和现实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我们常说:“忘记历史就是背叛”。对这句话的体验在今年的历史试卷中得到最好的印证。这种强烈的时代色彩必将对中学历史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产生深远的良性影响。

(2)立足强调学生提高综合能力

概括性大,突出表现在选择题与材料分析题。结合问题谈感想,使学生立足本国国情,增强使命感。从这不难看出,对历史学科的能力要求,已提上初中历史教学的日程,这不能不引起中学历史教师的反思。

(3)注重学科渗透,着眼培养学生融会贯通

根据考纲精神,历史考试渗透时代精神,在答题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这是试卷的精彩之处。

(4)此外,试题灵活、新颖也是这份试卷的可贵之处。整套试题中能够从书上直接翻来,试题内容来源于课本,但设计上显得灵活。而问答题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个人见解,新课改的理念得到了很好的贯穿。

三、学生做题中出现的问题:

1、审题不清。有些不该错的题做错了,如一(2)(13)三(2)四(1)。

2、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较差。随着能力考查的不断加强,取自于课外的史料也不断增多,阅读理解史料是解题的关键。但在本次考试的材料分析题中发现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还是比较欠缺。

3、对历史史实联系和分析概括能力还很缺乏。例如材料分析题,很多学生知识掌握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知识迁移能力较弱,对时事热点不够关心。

四、关于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这次历史试卷所体现出的新特点、新思路、新创意,给历史教学以极大的启迪,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必须高度重视并大力加强历史教学,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通过这次考试我们不难发现,它不是让教师和学生在平时的历史学习中放松了要求,恰恰相反,它对初中历史教学的要求上升到了新的层次。它对历史思维和实际运用能力的要求,实际上是对素质教育的有力推动,尽管在具体把握上尚有欠缺之处,但这种思路和试卷内容本身已给了我们足够的暗示或指导。因此,从思想上重视历史教学,从模式上探索历史教学。

(2)、初中历史教学在注重历史基本知识的传授的同时,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概念。在这过程中,必须注意到并注重培养学生可贵的创新意识。但有一个误区必须要避免:即由开卷考试可能带来的轻视历史基本知识、片面重视能力的问题。必须明白这样一个事实:知识是能力之源。

(3)、还必须注意历史与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比如和地理、文学以及政治常识初步的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变成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历史内容本身的博大精深就注定了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好的园地。教师要认真学习《历史课程标准》,把握考试基本内容和要求。继续加强对《课程标准》考题的研究。《课程标准》是命题的范围和依据,是我们复习备考的重要依据。备课要重视对它们的研究,把握各部分教学内容的复习要求,用教师在研究考试,把握命题方向上的多投入,换取在指导学生复习过程中的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

(4)上课我们必须要从“细讲”过渡到“精讲”,讲要讲出新东西、新意境;从“演员”过渡到“导演”,充分发挥教师的“导”的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我们要教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要“授之以渔”,而不要“授之以鱼”,重点、难点问题要讲深讲透,把大量的剩余时间还给学生,提高

学生的自主性,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最大限度的提高自习效率,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总之,通过这次考试,我会吸取教训,弥补不足,争取在来年的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2023年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 2023年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十篇
  • 新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
  • 2022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集合4篇
  • 2022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范...
  • 新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
  • 新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
  • 2022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