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试题 >

2012年中考沈阳市语文试题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12    阅读:

2012年中考沈阳市语文试题篇一:辽宁省沈阳市2012年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辽宁省沈阳市2012年中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宇的宇音、字形完全正确的( )(2分)

A.畅想(chàng) 棱角(líng) 险俊(jùn) 销声匿迹(xāao) ....

B.倾倒(qīng) 烘托(hōng) 稀罕(hān) 容光涣发(huàn) ....

C.豁达(huî) 赐教(cì) 勾勒(lè) 老谋深算(mïu) ....

D.处理(chù) 宽敞(chǎng) 键谈(jiàn) 举世闻名(wén) ....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认知能力。A项“棱角”应读“léng”,“险俊”应为“峻”;B项“稀罕”应读“han”,“容光涣发”应为“焕”;D项“处理”应读“chǔ”,“键谈”应为“健”。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生活中,面对别人的困难,有的人总是一副____的姿态。殊不知,自私导致自伤,____没有一个人能够____到一生不会遇到任何困难.,如果大家都____别人的困难,那么 当自己遇到困难时,叉能指望谁来帮助呢?切记,助人即是自助。

A.事不关己 所以 幸福 无视

B.心安理得 因为 幸福 漠视

C.心安理得 所以 幸运 无视

D.事不关己 因为 幸运 漠视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词语的能力。根据具体的语境来选择相应的词语即可。事不关己指事情同自己没有关系。心安理得指自以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里很坦然。第一空是说“面对别人的困难”不关心,故用“事不关己”;第二空交待“自私导致自伤”的原因,故用“因为”;第三空“一生不会遇到任何困难”是一种“幸运”;漠视指冷淡地对待。无视指不放在眼里,有轻视之意。第四空和第一空照应,应是对“别人的困难”冷淡,故用“漠视”。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模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生命永远都是那么光鲜,它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变质,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这样才能感受到生命的无限魅力

②所以,我们不能任梦想流失

③也不会因人的成败得失而停滞

④而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身能力

A.②④③① B.③②④① C.③④①② D.②①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运用的连贯性以及考查语感水平和思维能力。在解答时要抓住关键词。】③“也不会因”和所给句子中“它不会因”衔接紧密,故应紧随其后,放在首位;②“所以”和前面两个“因”构成因果关系,故②放于③后;④和②构成明显转折关系,故④置于②后;①“这样“是对前面语句的总结,故置于最后。

4.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登飞来峰》的作者王安石,是宋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B.《毛泽东的少年时代》的作者埃德加·斯诺,是美国记者、作家。

C.叶圣陶是现代文学家、语文教育家,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桥梁远景图》。

D.《钦差大臣(节选)中众官员读了假钦差的信件后,极力为自己开脱。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解读能力。《桥梁远景图》的作者是茅以升。

5.走近名著。(3分)

(1)根据要求填空。(1分)

他经受了这初次的打击,正如他在学习拳击时经受了朱赫来初次的打击一样:当时他虽然倒下去,可是立刻就站了起来。

这段文字出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选段中的“他”是____。

【答案】保尔(保尔.柯察金)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要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2)下面关于名著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童年》中外祖母关心、疼爱阿廖沙,给予他无限的温情。

B.父亲给鲁迅买来渴求已久的《山海经》.使他充满了感激与尊敬。

C.在小人国里,格列佛犹如一只渺小的蚂蚁,可以任人踩踏。

D.孙悟空在无奈之下,请求观音菩萨帮助,擒住牛魔王,最终找回袈裟。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解读能力。B、《山海经》是长妈妈买的。C、在大人国里,格列佛可以任人踩踏。D、最终找回“芭蕉扇”。

6.诗文填空。(请规范书写)(12分)

(1)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留取丹心照汗青。

(3)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东风无力百花残。

(5)小时候/________________/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6) 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

(7)俄顷风定云墨色,________________。

(8) ________,锦鳞游泳。

(9)造化钟神秀,________________。

(10) ________________,皆若空游无所依。

(11)《次北固山下》中描写江水浩渺、视野开阔景色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草色遥看近却无(2)人生自古谁无死(3)千树万树梨花(4)相见时难别亦难(5)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6)无为在歧路(7)秋天漠漠向昏黑(8)沙鸥翔集(9)阴阳割昏晓(10)潭中鱼可百许头(1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背诵、默写的能力。1--10句注意“歧、漠、翔集”等字,11句抓住“江水浩渺、视野开阔景色”这个句子即可。

7.《渔家傲》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A.“四面边声连角起”写出边塞战马嘶呜、朔风狂吹树木的尖啸和军营号角的凄厉o

B.“长烟落日”本有塞外苍茫的意境,但与“孤城闭”连接之后又含有了肃杀之气。

C.“羌管悠悠霜满地”借悠悠的笛声和满地的秋霜渲染出“塞下¨悲凉而哀伤的气氛。

D.“将军白发征夫泪”是由于功业未建、故乡难返,与“风景异”的内容毫无关联。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鉴赏能力。D.“将军白发征夫泪”是由于功业未建、故乡难返,与“风景异”的内容有直接的关系。

8.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材料一】古往今来,人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崇拜龙凤,造就

了丰富的龙风文化。龙以腾云驾雾、邀游在天的形象和蓬勃向上的气势,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凤以展翅翘尾、五色备举的形象和高雅美善的气质,成为世间祥瑞的象征。

【材料二】闻一多先生在《龙凤》一文中写道:“龙与凤代表着我们古代民族中最基本的两个单元——夏民族和殷民族。„„因之,把龙凤当作我们民族发祥和文化肇(zhào,开始)端可说是再恰当没有了。”

【材料三】龙凤文化发展到现代,既是一种民俗文化的继续表达,也是每一位华夏儿女对祖国拳拳深沉的情感认知,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生动写照。

——《文史中国》

(1)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容,写出你的探究结果。(2分)

【答案】中华龙凤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概括材料内容的能力。根据三则材料所讲的内容来概括即可。

(2)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容,完成对联。(2分)

上联:①________炎黄千栽江山难老

下联:凤呈祥华夏万年②____________

【答案】①龙腾云②情意永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的能力。运用对联的知识以及材料的内容来完成对联即可。

二、阅读理解(60分)

(一)阅读选文,完成9~13题。(17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选自《三峡》)

【乙】六里,渡一溪,颇大。又南,有峰东环而下。又二里,盘峰冈之南,乃西向觅小径入峡c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峰当其后,有雪痕一派①,独高垂,如匹练界②青山,有溪从峡中东注,即清碧③之下流④也。„„从其后西二里,蹑⑤峻凌崖。其崖高穹⑥溪上,与对崖骈⑦突如门,上耸下削,溪破其中出。

(选自《游大理日记》)

【注释】①派:量词。②界:隔断。③清碧:溪水名。④下流:河流的下游。⑤蹑:踩、踏。⑥穹:隆起。⑦骈:并列。

9.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隐天蔽日:____(2)或王命急宣:____ (3)有峰东环而下:____ ...

【答案】(1)遮藏(2)宣布,传达(3)环绕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各个加点词的意思有的取其常用意,有的需要从从课文中迁移过来。

10.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渡一溪 而或长烟一空(《岳阳楼记》) ..

B.即清碧之下流也 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谚》) ..

C.与对崖骈突如门 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说) ..

D.上耸下削 上书谏寡人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加点词语意思的能力。A.渡一溪(整个) 而或长烟.

一空(《岳阳楼记》)(全部)B.即清碧之下流也 (的)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谚》)...

(的)

C.与对崖骈突如门(凸出) 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说)(突然)D.上耸下削(向上) 上....书谏寡人者(《邹忌讽齐王纳谏)(呈上)。

1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5分)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乃西向觅小径入峡。

【答案】(1)在三峡七百里(的沿途)中,峡谷的两岸都是山连着山,一点没有断缺的地

方。(2)(我)于是向西寻找小路走入峡谷。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

主语才行。翻译时注意“自、阙、乃、西、觅”几个关健字,同时注意到语句的通顺即可。

12.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峰当其后

【答案】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峰当其后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才能保证断句无误,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从峡中朝西望,重重山峰互相掩映,最高的一座山峰位于峡谷后方”。

13.请分别写出【甲】【乙】两文中表现水流湍急的句子。(用原文语句回答)(4分)

【答案】甲。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或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或全句。乙.

2012年中考沈阳市语文试题篇二:沈阳市2012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

沈阳市2012年中考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宇的宇音、字形完全正确的( )(2分)

A.畅想(chàng) 棱角(líng) 险俊(jùn) 销声匿迹(xāao) ....

B.倾倒(qīng) 烘托(hōng) 稀罕(hān) 容光涣发(huàn) ....

C.豁达(huî) 赐教(cì) 勾勒(lè) 老谋深算(mïu) ....

D.处理(chù) 宽敞(chǎng) 键谈(jiàn) 举世闻名(wén) ....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生活中,面对别人的困难,有的人总是一副____的姿态。殊不知,自私导致自伤,____没有一个人能够____到一生不会遇到任何困难.,如果大家都____别人的困难,那么 当自己遇到困难时,叉能指望谁来帮助呢?切记,助人即是自助。

A.事不关己 所以 幸福 无视

B.心安理得 因为 幸福 漠视

C.心安理得 所以 幸运 无视

D.事不关己 因为 幸运 漠视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模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生命永远都是那么光鲜,它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变质,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这样才能感受到生命的无限魅力

②所以,我们不能任梦想流失

③也不会因人的成败得失而停滞

④而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身能力

A.②④③① B.③②④① C.③④①② D.②①③④

4.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登飞来峰》的作者王安石,是宋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B.《毛泽东的少年时代》的作者埃德加·斯诺,是美国记者、作家。

C.叶圣陶是现代文学家、语文教育家,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桥梁远景图》。

D.《钦差大臣(节选)中众官员读了假钦差的信件后,极力为自己开脱。

5.走近名著。(3分)

(1)根据要求填空。(1分)

他经受了这初次的打击,正如他在学习拳击时经受了朱赫来初次的打击一样:当时他虽然倒下去,可是立刻就站了起来。

这段文字出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选段中的“他”是____。

(2)下面关于名著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童年》中外祖母关心、疼爱阿廖沙,给予他无限的温情。

B.父亲给鲁迅买来渴求已久的《山海经》.使他充满了感激与尊敬。

C.在小人国里,格列佛犹如一只渺小的蚂蚁,可以任人踩踏。

D.孙悟空在无奈之下,请求观音菩萨帮助,擒住牛魔王,最终找回袈裟。

6.诗文填空。(请规范书写)(12分)

(1)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留取丹心照汗青。

(3)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东风无力百花残。

(5)小时候/________________/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6) 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

(7)俄顷风定云墨色,________________。

(8) ________,锦鳞游泳。

(9)造化钟神秀,________________。

(10) ________________,皆若空游无所依。

(11)《次北固山下》中描写江水浩渺、视野开阔景色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7.《渔家傲》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A.“四面边声连角起”写出边塞战马嘶呜、朔风狂吹树木的尖啸和军营号角的凄厉o

B.“长烟落日”本有塞外苍茫的意境,但与“孤城闭”连接之后又含有了肃杀之气。

C.“羌管悠悠霜满地”借悠悠的笛声和满地的秋霜渲染出“塞下¨悲凉而哀伤的气氛。

D.“将军白发征夫泪”是由于功业未建、故乡难返,与“风景异”的内容毫无关联。

8.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材料一】古往今来,人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崇拜龙凤,造

就了丰富的龙风文化。龙以腾云驾雾、邀游在天的形象和蓬

勃向上的气势,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凤以展翅翘尾、五色

备举的形象和高雅美善的气质,成为世间祥瑞的象征。

【材料二】闻一多先生在《龙凤》一文中写道:“龙与凤代

表着我们古代民族中最基本的两个单元——夏民族和殷民

族。„„因之,把龙凤当作我们民族发祥和文化肇(zhào,开

始)端可说是再恰当没有了。”

【材料三】龙凤文化发展到现代,既是一种民俗文化的继续

表达,也是每一位华夏儿女对祖国拳拳深沉的情感认知,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生动写照。

——《文史中国》

(1)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容,写出你的探究结果。(2分)

(2)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容,完成对联。(2分)

上联:①________炎黄千栽江山难老

下联:凤呈祥华夏万年②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60分)

(一)阅读选文,完成9~13题。(17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选自《三峡》)

【乙】六里,渡一溪,颇大。又南,有峰东环而下。又二里,盘峰冈之南,乃西向觅小径入峡c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峰当其后,有雪痕一派①,独高垂,如匹练界②青山,有溪从峡中东注,即清碧③之下流④也。„„从其后西二里,蹑⑤峻凌崖。其崖高穹⑥溪上,与对崖骈⑦突如门,上耸下削,溪破其中出。

(选自《游大理日记》)

【注释】①派:量词。②界:隔断。③清碧:溪水名。④下流:河流的下游。⑤蹑:踩、踏。

⑥穹:隆起。⑦骈:并列。

9.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隐天蔽日:____(2)或王命急宣:____ (3)有峰东环而下:____ ...

10.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渡一溪 而或长烟一空(《岳阳楼记》) ..

B.即清碧之下流也 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谚》) ..

C.与对崖骈突如门 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说) ..

D.上耸下削 上书谏寡人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

1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5分)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乃西向觅小径入峡。

12.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峰当其后

13.请分别写出【甲】【乙】两文中表现水流湍急的句子。(用原文语句回答)(4分)

(二)阅读选文,完成14~20题。(23分)

泥泞中.要把母亲的头巾举起

①一直到我五岁,母亲才肯相信当初医生所说的话——我永远不能说话了!

②母亲没有任何表情地接受了这个事实。她觉得我除了不能说话之外,并没有其他任何缺陷。八岁那年,母亲听村里的人说,“冲喜”也许能让我说话,正好又凑上“八”这个吉利数,就打算办回酒席。为这事,本来生活就很艰苦的家里.爆发了一场大战。最后,母亲和父亲把财产分割了,两头猪,一人一头。母亲二话没说,叫人宰了那头养了将近一年半的大肥猪,摆了几十桌,请了很多人。看到人们碗里满满的都是肉,成心里忽然有些疼痛。我知道,那是母亲每天起早贪黑劳作的结果啊!那天,我使尽了全身力气,也没有叫出“妈妈”两个字。

③日子依旧平静地过着,我还是不能说话。但不知道为什么,母亲一直不愿把我带到田野里去。直到有一天,我再三“央求”,母亲才带我来到田野。

④田野一望无际,远处是一些树,近处是瓜地。瓜地里,那些繁密青绿的叶子组最一面面高大而严实的墙壁,阻挡了外面的世界。田埂上,一些不知名的小草繁茂地生长着,里面还星星点点地夹着开黄花的蒲公英。这场景真的叫人很爽快。

⑤}母亲把我安置在一块宽宽的田埂上,叉把头上那块血红的头巾摘下放到我手里,然后告诉我,待会儿要是听到她叫我,就举起头巾。这时,我才明白母亲不带我来田野是怕我走失。

⑥微凉的风中,母亲朝着深深的田野里走去,每隔一会儿,母亲就要大声地呼喊我几次,我马上就把那块头巾举起来。母亲站在阳光下努力搜寻,直到看见那块血红的头巾在汹涌的绿色中摇荡,她才迅速地弯下腰,继续劳作。 ..

⑦后来,我看到远处的水塘,想起村里小孩儿手里提着大鱼的情形,顿时心动不已。于是,我翻下田埂,朝着河塘走去。

⑧我蹲在河塘边,呆呆地看着手指般大小的鱼儿游来游去,多可爱啊!我学着记忆中那些小孩儿的动作,用双手去捧,结果一无所获。我有些无奈,又有些恼怒,心想,一定要找一个宽大的、能漏水的东西来。

⑨我揉捏着母亲的头巾,有些紧张,可一想,这么好的天气,反正是可以晾干的,就双手撑开头巾向水中放去。看着那些鱼儿在头巾里跳动,我的心里乐开了花,我暗自感谢这头巾,嘴角不自觉地浮现出笑意。

⑩正当我开心到忘乎所以的时候,母亲的呼喊声叉传来了。我不敢将沾满污泥的头巾举起来,心想,母亲呼喊几声后,应该就不会管我了吧。于是,我屏住呼吸,静静地耗着。哪知道,那几声呼喊一过,母亲见我仍没把头巾举起来,就立即停止劳作,奔上田埂,呼喊声也逐渐变得焦急而凄厉,一声接着一声

11我心里万分紧张,不知所措。我很想告诉母亲我在这里,不用担心,可我叫不出来。○

我想要把头巾举起来,可又怕母亲会责罚我。

12母亲的呼喊声在寂静的田野里越发悲切了,○明显地转向哭腔!我再也忍不住,猛地抓起头巾,一股脑儿地把小鱼倒进水里,拼命摇动那血红的头巾,同时“啊啊’’地大声叫着,我只想让母亲知道我在这里一切都好,只想让她听见后回去继续安心劳作。

13没想到脚步声、○藤草和人的刮碰声响了起来,急促而杂乱,母亲几乎是疯狂地朝着我的方向飞奔而来。

14突然,○“扑通”一声重重的闷响!

15我猛地站起身来,○迅速拨开草丛:跌倒在泥泞中的母亲,正吃力地向上爬著.暴露在外的双手和胳膊被划出一条条血痕,混和着汗水的头发凌乱她贴左脸上,母亲就这么真实地呈现在我眼前!

16我激动万分,○紧紧抱住母亲“啊啊”地大哭起来。母亲一边用沾满泥土的双手替我擦着泪水,一边安慰着我。

17从那以后,○我终于知道,生命里不管遇到何等诱惑与伤痛,都要在母亲的第一声呼喊后,迅速地举起那块血红的头巾。因为,这能让母亲少走些泥泞的路;因为,这是对母爱最简单的回应。

(选自《最阅读》,有删改)

15.选文第③段在结构方面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2分)

16.请简要回答选文第④段划线句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3分)

瓜地里,那些繁密青绿的叶子组成一面面高大而严实的墙壁,阻挡了外面的世界。

17.请简要分析选文第⑥段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分)

她才迅速地弯下腰,继续劳作。 ..

18.请简要回答选文第⑩段划线句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及其作用。(4分)

19.选文中母亲具有坚强、细心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写出依据。(4分)

20.“血红的头巾”在文中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回答。(3分)

(三)阅读选文,完成21~26题。(20分)

①在中国人眼里,获得四代、五代同堂的经历,才算是达到了人生最幸福的境界。从人类进化的历史上看,这不仅仅是中国人的幸福观,更是整个人类的幸福观。

②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别说是四代、五代同堂,就是三代同堂,也曾经是人类一个很遥远的梦。

③前不久,人类学家对原始人的牙齿化石进行了研究,发现在13万年前,没有一个人的寿命超过30岁,而这正是他们变成祖父母的年龄。在这个年龄之前,他们的孙辈们还没有出生,所以他们不可能实现三代同堂的美梦。但当人类学家着眼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欧洲人时,竟然发现老年人和年轻人的比例是2:1,这意味着此时有很多人已经可以见到他们的孙辈出生。换句话说,直到大约3万年前,多数人类祖先圆了三代同堂的美梦。 ..

④人类学家指出,人类能圆三代同堂的美梦,是一个很伟大的进步,它对促进人类飞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⑤早些时候,以色列研究人员利用遗传学技术,从非洲克瓦人、桑人等土著人身上采集了600多个完整的线粒体DNA基因组样本。通过样本对比,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约7万年前,人类一度濒临灭绝,只剩下2000来人。但为什么没有灭饱昵?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那时剩余的人类生存能力很强,因而平均寿命也比较长,超过30岁的人已经出现了,这说明三代同堂的现象已经出现了。这让祖父母们可以把传统狩猎技术等知识传授给后代。无疑,这些知识武装和保护了后代。正是凭借这些,人类才最终走出濒临灭绝的险境,又重新发展壮大起来。因此,我们可以说三代同堂的最大作用是增强了人类自身抵抗灭绝风险的能力。

⑥最新的研究表明,在现代人身上,也能看到三代同堂对人类发展的切实帮助。美国生物举家发现.与孙辈生活在一起的老人更加积极乐观,也愿意参加体育运动,他们得病的几率比那些不能与孙辈一起生活的人要低20%.而他们的孙辈则更活泼,更健康.反应也更快。这说明,三代同堂对促进人类自身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而这种作用在早期人类社会中,意义更重大,好处也更多。

⑦但由此也引发了一个新鲜有趣的问题:如果未来人类能够实现六代、七代同堂的美梦,那么它还会促进人类社会的迅猛发展吗?现在看来,我们还不能在人类寿命延长与人类社会迅猛发展之间简单划等号,因为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明显阻碍。但不管怎样,我们都必须承认,人类历史上的三代同堂确实对人类社会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促进作用。

(选自《大科技》,有删改)

21.选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请简要回答。(3分)

22.选文第③段中加点词“多数”为什么不能删去?请简要回答。(3分)

23.请简要说明④⑤⑥三个自然段的顺序不可以调换的原因。(4分)

25.请写出选文第⑥段划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3分)

26.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人类学家对原始人牙齿化石的研究表明,13万年前没有一个人寿命超过30岁。

B.以色列研究人员利用遗传学技术,从非洲土著人身上采集基因样本进行研究。

C.研究表明,与孙辈生活在一起的老人更加积极乐观,他们的孙辈更活泼健康。

2012年中考沈阳市语文试题篇三:2012年沈阳市中考语文试题

2012年中考语文试题

*试题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型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畅想(chàng) 棱角(líng) 险俊(jùn) 销声匿迹(xiāo) ....

B、倾倒(qīng) 烘托(hōng) 稀罕(hān) 容光涣发(huàn) ....

C、豁达(huî) 赐教(cì) 勾勒(lè) 老谋深算(mïu) ....

D、处理(chù) 宽敞(chǎng) 键谈(jiàn) 举世闻名(wén) ....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生活中,面对别人的困难,有的人总是一副__的姿态。殊不知,自私导致自伤,__没有一个人能够__到一生不会遇到任何困难时,又能指望谁来帮助呢?切记,助人即是自助。

A、事不关己 所以 幸福 无视 B、心安理得 因为 幸福 漠视

C、心安理得 所以 幸运 无视 D、事不关己 因为 幸运 漠视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命永远都是那么光鲜,它不因岁月的流逝而变质,___,___,___,___。

①这样才能感受到生命的无限魅力 ②所以,我们不能任梦想流失 ③也不会因人的成败得失而停滞④而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身能力

A、②④③① B、③②④① C、③④①② D、②①③④

4、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登飞来峰》的作者王安石,是宋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B、《毛泽东的少年时代》的作者埃德加·斯诺,是美国记者、作家。

C、叶圣陶是现代文学家、语文教育家,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桥梁远景图》。

D、《钦差大臣(节选)》中众官员读了假钦差的信件后,极力为自己开脱。

5、走近名著。(3分)

(1)根据要求填空。(1分)

他经受了这初次的打击,正如他在学习拳击时经受了朱赫来初次的打击一样:当时他虽然倒下去,可是立刻就站了起来。

这段文字出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选段中的“他”是______。

(2)下面关于名著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童年》中外祖母关心、疼爱阿廖沙,给予他无限的温情。

B、父亲给鲁迅买来渴求已久的《山海经》,使他充满了感激与尊敬。

C、在小人国里,格列佛犹如一只渺小的蚂蚁,可以任人踩踏。

D、孙悟空在无奈之下,请求观音菩萨帮助,擒住牛魔王,最终找回袈裟。

6、诗文填空。(请规范书写)(12分)

(1)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留取丹心照汗青。

(3)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东风无力百花残。

(5)小时候/______________/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6)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 (7)俄顷风定云墨色,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锦鳞游泳。 (9)造化钟神秀,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皆若空游无所依。 (11)《次北固山下》中描写江水浩渺、视野开阔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渔家傲》的赏析有误的一项 ( )(3分)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A、“四面边声连角起”写出边塞战马嘶鸣、朔风狂吹树木的尖啸和军营号角的凄厉。

B、“长烟落日”本有塞外苍茫的意境,但与“孤城闭”连接之后又含有了肃杀之气。

C、“羌管悠悠霜满地”借悠悠的笛声和满地的秋霜渲染出“塞下”悲凉而哀伤的气氛。

D、“将军白发征夫泪”是功业未建、故乡难返,与“风景异”的内容毫无关系。

8、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材料一】

古往今来,人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崇拜龙凤,造就了丰富的龙凤文化。龙

以腾云驾雾、遨游在天的形象和蓬勃向上的气势,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凤以

展翅翘尾、五色备举的形象和高雅美善的气质,成为世间的祥瑞的象征。

【材料二】

闻一多先生在《龙凤》一文中写道:“龙与凤代表着我们古代民族中最基本

的两个单元----夏民族和殷民族。……因之,把龙凤当作我们民族发祥和文化

肇()端可说是再恰当没有了。”

【材料三】

明·龙凤呈祥纹鎏金铜镜 龙凤文化发展到现代,既是一种民俗文化的继续表达,也是每一位华夏儿女对祖国拳拳深沉的情感认知,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生动写照。----《文史中国》

(1)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容,写出你的探究结果。(2分)

(2)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容,完成对联。(2分)

上联:______①_____炎黄千载江山难老

下联:凤呈祥华夏万年______②_______

二、阅读理解(60分)

(一)阅读选文,完成9~13题。(17分)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

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莫非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选自《三峡》)

【乙】

六里,渡一溪,颇大。又南,有峰东环而下。又二里,盘峰冈之南,乃西向觅小径入峡。.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峰当其后,有雪痕一派①,独高垂,如匹练界②青山,有溪从峡中东注,即清碧③之下流④也。……从其后西二里,蹑⑤峻凌崖。其崖高穹⑥溪上,与对崖骈⑦突如门,上耸下削,溪破其中出。

(选自《游大理日记》)

【注释】①派:量词。②界:隔断。③清碧:溪水名。④下流:河流的下游。⑤蹑:踩、踏。⑥穹:隆起。⑦骈:并列。

9、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隐天蔽日:_______________ (2)或王命急宣:________________ ..

(3)有峰东环而下:_______________ .

10、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渡一溪 而或长烟一空(《岳阳楼记》) ..

B、即青碧之下流也 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 ..

C、与对崖骈突如门 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说》) ..

D、上耸下削 上书谏寡人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

1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5分)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乃西向觅小径入峡。

12、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峡 中 西 望 重 峰 掩 映 最 高 一 峰 当 其 后

13、请分别写出【甲】【乙】两文中表现水流湍急的句子。(原文语句回答)(4分)

(二)阅读选文,完成14~20题。(23分)

泥泞中,要把母亲的头巾举起

①一直到我五,母亲才肯相信当初医生所说的话――我永远不能说话了!

②母亲没有任何表情地接受了这个事实。她觉得我除了不能说话之外,并没有其他任何缺陷。八岁那年,母亲听村里的人说,“冲喜”也许能让我说话,正好又凑上“八”这个吉利数,就打算办回酒席。为这事,本来生活就很艰苦的家里爆发了一场大战。最后,母亲和父亲把财产分割了,两头猪,一人一头。母亲二话没说,叫人宰了那头养了将近一年半的大肥猪,摆了几十桌,请了很多人。看到人们碗里满满地都是肉,我心里忽然有些疼痛。我知道,那是母亲每天起早贪黑劳作的结果啊!那天,我使尽了全身力气,也没有叫出“妈妈”两个字。

③日子依旧平静地过着,我还是不能说话。但不知道为什么,母亲一直不愿把我带到田野里去。直到有一天,我再三“央求”,母亲才带我来到田野。 ④田野一望无际,远处是一些树,近处是瓜地。瓜地里,那些繁密青绿的叶子组成一面面高大而严实的墙壁,阻挡了外面的世界。田埂上,一些不知名的小草繁茂地生长着,里面还星星点点地夹着开黄花的蒲公英。这场景真的叫人很爽快。

⑤母亲把我安置在一块宽宽的田埂上,又把头上那块血红的头巾摘下放到我手里,然后告诉我,待会儿要是听到她叫我,就举起头巾。这时,我才明白母亲不带我来田野是怕我走失。

⑥微凉的风中,母亲朝着深深的田野里走去。每隔一会儿,母亲就要大声地呼喊我几次,我马上就把那块头巾举起来。母亲站在阳光下努力搜寻,直到看见那块血红的头巾在汹涌的绿色中摇荡,她才迅速地..弯下腰,继续劳作。

⑦后来,我看到远处的水塘,想起村里小孩儿手里提着大鱼的情形,顿时心动不已。于是,我翻下田埂,朝着河塘走去。

⑧我蹲在河塘边,呆呆地看着手指般大小的鱼儿游来游去,多可爱啊!我学着记忆中那些小孩儿的动作,用双手去捧,结果一无所获。我有些无奈,又有些恼怒,心想,一定要找一个宽大的、能漏水的东西来。

⑨我揉捏着母亲的头巾,有些紧张,可一想,这么好的天气,反正是可以晾干的,就双手撑开头巾向水中放去。看着那些鱼儿在头巾里跳动,我的心里乐开了花,我暗自感谢这头巾,嘴角不自觉地浮现出笑意。

⑩正当我开心到忘乎所以的时候,母亲的呼喊声又传来了。我不敢将沾满污泥的头巾举起来,心想,母亲呼喊几声后,应该就不会管我了吧。于是,我屏住呼吸,静静地耗着。哪知道,那几声呼喊一过,母亲见我仍没把头巾举起来,就立即停止劳作,奔上田埂,呼喊声也逐渐变得焦急而凄厉,一声接着一声……

⑪我心里万分紧张,不知所措。我很想告诉母亲我在这里,不用担心,可我叫不出来。我想要把头巾举起来,可又怕母亲会责罚我。

⑫母亲的呼喊声在寂静的田野里越发悲切了,明显地转向哭腔!我再也忍不住,猛地抓起头巾,一股脑儿地把小鱼倒进水里,拼命摇动那血红的头巾,同时“啊啊”地大声叫着,我只想让母亲知道我在这里一切都好,只想让她听见后回去继续安心劳作。

⑬没想到脚步声、藤草和人的刮碰声响了起来,急促而杂乱,母亲几乎是疯狂地朝着我的方向飞奔而来。

⑭突然,“扑通”一声重重的闷响!

⑮我猛地站起身来,迅速拨开草丛:跌倒在泥泞中的母亲,正吃力地向上爬着,暴露在外的双手和胳膊被划出一条条血痕,混和着汗水的头发凌乱地贴在脸上。母亲就这么起初地呈现在眼前!

⑯我激动万分,紧紧抱住母亲“啊啊”地大哭起来。母亲一边用沾满泥土的双手替我擦着泪水,一边安慰着我。

⑰从那以后,我终于知道,生命里不管遇到何等诱惑与伤痛,都要在母亲的第一声呼喊后,迅速地举起那块血红的头巾。因为,这能让母亲少走些泥泞的路;因为,这是对母爱最简单的回应。

(选自《最阅读》,有删改)

14、请阅读选文③~⑯段,完成下面表格。(4分)

15、选文第③段在结构方面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2分)

16、请简要回答选文第④段划线句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3分)

瓜地里,那些繁密青绿的叶子组成一面面高大而严实的墙壁,阻挡了外面的世界。

17、请简要分析选文第⑥段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分)

她才迅速地弯下腰,继续劳作。 ..

18、请简要回答选文第⑮段划线句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及其作用。(4分)

19、选文中母亲具有坚强、细心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写出依据。(4分)

20、“血红的头巾”在文中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回答。(3分)

(三)阅读选文,完成21~26题。(20分)

①在中国人眼里,获得四代、五代同堂的经历,才算是达到了人生最幸福的境界。从人类进化的历史上看,这不仅仅是中国人的幸福观,更是整个人类的幸福观。

②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别说是四代、五代同堂,就是三代同堂,也曾经是人类一个很遥远的梦。 ③前不久,人类学家对原始人的牙齿化石进行了研究,发现在13万年前,没有一个人的寿命超过30岁,而这正是他们变成祖父母的年龄。在这个年龄之前,他们的孙辈们还没有出生,所以他们不可能实现三代同堂的美梦。但当人类学家着眼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欧洲人时,竟然发现老年人和年轻人的比例是2:1,这意味着此时有很多人已经可以见到他们的孙辈出生。换句话说,直到大约3万年前,多数人类祖先..圆了三代同堂的美梦。

④人类学家指出,人类能圆三代同堂的美梦,是一个很伟大的进步,它对促进人类飞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⑤早些时候,以色列研究人员利用遗传学技术,从非洲克瓦人、桑人等土著人身上采集了600多个完整的线粒体DNA基因样本。通过样本对比,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约7万年前,人类一度濒临灭绝,只剩下2000来人。但为什么没有灭绝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那时剩余的人类生存能力很强,因而平均寿命也比较长,超过30岁的人已经出现了,这说明三代同堂的现象已经出现了。这让祖父母们可以把传统狩猎技术等知识传授给后代。无疑,这些知识武装和保护了后代。正是凭借这些,人类才最终走出濒临灭绝的险境,又重新发展壮大起来。因此,我们可以说三代同堂的最大作用是增强了人类自身抵抗灭绝风险的能力。

⑥最新研究表明,在现代人身上,也能看到三代同堂对人类发展的切实帮助。美国生物学家发现,与

孙辈生活在一起的老人更加积极乐观,也愿意参加体育活动,他们得病的几率比那些不能孙辈一起生活的人要低20%,而他们的孙辈则更活泼,更健康,反应也更快。这说明,三代同堂对促进人类自身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而这种作用在早期人类社会中,意义更重大,好处也更多。

⑦但由此也引发了一个新鲜有趣的问题:如果未来人类能够实现六代、七代同堂的美梦,那么它还会促进人类社会的迅猛发展吗?现在看来,我们还不能在人类寿命延长与人类社会迅猛发展之间简单划等号,因为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明显障碍。但不管怎样,我们都必须承认,人类历史上的三代同堂确实对人类社会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促进作用。

(选自《大科技》,有删改)

21、选文的中心内容是什么?请简要回答。(3分)

22、选文第③段加点词“多数”为什么不能删去?请简要回答。(3分)

23、请简要说明④⑤⑥三个自然段的顺序不可以调换的原因。(4分)

分)

→ →→25、请写出选文第⑥段划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3分)

26、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人类学家对原始人的牙齿化石的研究表明,13万年前没有一个人寿命超过30岁。

B、以色列研究人员利用遗传学技术,从非洲土著人身上采集基本样本进行研究。

C、研究表明,与孙辈生活在一起的老人更加积极乐观,他们的孙辈更活泼健康。

D、人类寿命不断延长,对人类未来社会的迅猛发展将完全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写作(60分)

27、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在时间的列车上,爱从不缺席,有父母深沉的爱,有朋友真挚的爱,有陌生人无私的爱…… 请以“爱与时间同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现见解等。

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800字;

③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④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2)请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古希腊有一个叫卡里亚斯的人,酷爱学习。他通晓音乐、演讲、军事、科学等各种知识。

有一天,他到山上的神庙去祈祷,不小心掉进了山谷。丛生的草木接住了他,他才得以保全性命。绝壁悬崖使他与世隔绝,他每日只能以野果、野菜为食。虽然生活极其艰苦,但他却能在研究山谷的动植物与地形的过程中找到极大的快乐。后来,他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燃火生烟,终为外界所救。

要求:①请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现见解等。

③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④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⑤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800字;

2012年中考沈阳市语文试题篇四:2012沈阳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2沈阳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2年中考沈阳市语文试题篇五:2012年沈阳市中考语文试题分析

2012年中考沈阳市语文试题篇六:2012年辽宁沈阳中考语文真题

2012年中考沈阳市语文试题篇七:2011年沈阳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1年沈阳市中考语文试题

*试题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悬念(xuán) 笨拙(zuō) 沉淀(diàn) 阴悔(huì) ....

B、拂动(fó) 管束(shù) 侵蚀(qīn) 清撤(châ) ....

C、主宰(zǎi) 拯救(zhěng) 疏忽(shū) 纽带(niǔ) ....

D、酷爱(kù) 参差(cān) 融恰(qià) 启蒙(mãng) ....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散文犹如中国文学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留下了许多__的经典名作,__着一代代炎黄子孙,每一篇佳作都是历史的折射,记录着历史的__。我们从中不仅能__文学的精髓,还能了解时代的变迁。

A、不言而喻 滋润 苦痛 获取 B、脍炙人口 滋养 沧桑 汲取

C、不可名状 养育 磨难 吸取 D、家喻户晓 培养 苦难 吸收

3、下面画线句有一个有语病,请找出并将改正后的句子写下来(2分) 在人生的赛场上,信心就是力量。是它,让我们相信自己,超越自己;是它,让我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① 是它,让我们鼓起战胜困难的决心。

第__句;改为_______________。

4、下列名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战国策》是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西汉末刘向统计编订。

B、《钦差大臣(节选)》中市长主官员们得知上了假钦差的当,个个丑态毕露。

C.、爱莲说》的作者是刘禹锡,唐代著名诗人,字梦得。

D、 毕淑敏,当代女作家,我们学过她的作品《一厘米》。

5.走近名著。(3分)

(1)根据要求填空。(1分)

他向我和蔼地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这段文字出自《朝花夕拾》,选段中的“他”是____。

(2)下面关于名著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名人传》中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创作出伟大的音乐。

B.《鲁滨逊漂流记》主要叙述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经历。

C.祥子拼命攒下的钱被侦探敲诈一空,买车的梦想再次化为泡影。

D.唐僧师徒取经路上降妖伏魔的故事有智擒红孩儿、智取生辰纲等。

6、诗文填空。(请规范书写)(12分)

(1)足蒸暑土气,_______。 (2)一曲新词酒一杯,_______。

(3)与君离别意,_______。 (4)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

(5)_____?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6)学而不思则罔,______。

(7)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___。 (8)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

(9)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0)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_______!

(11)《行路难》中表明诗人想要施展政治抱负,相信自己必有远大前程的句子是:“___,___。”

7、对《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A.“千骑卷平冈”形象地写出出猎的人很多,气势很大。

B.“亲射虎,看孙郎”表明词人已功成名就,对孙权有蔑视之意。

C.“酒酣胸胆尚开张”是说词人饮酒到尽兴之时,更觉心胸开阔、壮志满怀。

D.这首词表面写的是一次出猎,实则表达了词人报效国家的志向和豪迈气概。

8、综合探究。(4分)

某班开展了一次“中国月文化”主题探究活动,下面是同学搜集的资料。阅读后,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上古期时就有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古人更有“秋暮夕(祭)月”的习俗。唐代赏月十分盛行,并将中秋节定为固定节日;两宋时期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取“人月共圆”之意。这一风俗延续至今。

材料二:

(1)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写出你的探究结果。(2分)

(2)请为“中国月文化”主题探究活动拟一则宣传语。(要求至少用一种修辞方法)(2分)

二、阅读理解(60分)

(一)阅读选文,完成9~13题。(17分)

【甲】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

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选自《出师表》) .

【乙】

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汉、魏以来,诸葛亮为丞相,亦甚平直,尝表①废廖立、

李严②於南中,立闻亮卒,泣曰:‘吾其左衽③矣!’严闻亮卒,发病而死。故陈寿④称‘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卿等岂可不企慕及之?

【注释】①表:指上表建议。②廖立、李严:蜀汉之臣。③左衽:古代少数民族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而亡国。④陈寿:西晋人,著有《三国志》。⑤卿:古代君对臣的称谓。

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志虑忠纯:____ (2)悉以咨之:______ ..

(3)严闻亮卒:______ .

10.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太宗谓房玄龄等曰 太守谓谁(《醉翁亭记》) ..

B.尝表废廖立、李严于南中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

C.立闻亮卒 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

D.发病而死 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1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诸葛亮为丞相,甚平直。

12.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亮 之 为 政 开 诚 心 布 公 道

13.【乙】文中哪句话最能诠释诸葛亮提出的“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的主张?(请和原文回答)(3分)

(二)阅读选文,完成14~20题。(23分)

光明行

杨轻抒

母亲不知出去干什么了,我一个人独自扶墙出了家门,门外下着雨,雨打在芭蕉上面,嘀嘀嗒嗒地响。我已经没有心思听雨打芭蕉的美妙音乐了,因为我再也看不见那丛我亲手种植的芭蕉了。

以前我从没有想过什么叫做黑暗,没有,我抱怨过城市是那样的拥挤,天空有好多的灰尘,抱怨过房间是那样的窄小,人群中有那么多丑陋的面孔,然而当我终于看不见这一切的时候,我才突然发觉这一切是多么的珍贵!

我从没想过我也许会在黑暗中度过我的大半生,从没!而今,我无论如何不能接受这一切,我独自走进了雨中。我不想提到那个叫死字的汉字,但我绝不认为这样活着有任何意义。如果这时有一辆车向我撞来,如果身边的建筑物突然倒下,如果我一脚踏进了深渊,我会坦然接受的,我会!

但这一切都没有发生。

我只听到了汽车紧急的刹车声和司机的惊呼声,听到前面迅速移动重物的声音,听到人群急急走过的声音——我竟然畅通无阻地在城市的雨中行走,雨中的城市第一次变得这样宽广。

然后,我听到了一声狗叫,一种友善的,我能想象出的一种乖乖巧巧的狗的叫声。头顶的雨突然停了。

“走开!”我咆哮,“我不需要同情,我不需要可怜!”

我使劲挥动手臂,要甩开身边的一切,但我无论怎样努力,始终甩不掉那把罩在我头顶⑤

上的雨伞。我终于失声痛哭起来。

“能陪我走一程吗?”一个声音说。是一个女孩子的声音,软软的,柔柔的。我不做声。 女孩把手伸过来,拉住我的手。“阿明——”女孩叫一声,我听见小狗汪汪地叫着跑过来,围着我转圈,然后伸出舌头舔我的脚。我们在雨中走,雨声在伞外淅淅沥沥地响。女孩的手热乎乎的,天地间很静,只有雨,沙沙的雨落在身前身后。不知走了多久,我的心渐渐平静下来。

女孩问:“你的眼睛是谁治的?”我说出了医生的名字。“原来你就是我叔叔的那个病人!”女孩有些惊喜地说,“你的眼睛能治好,他还说,治好你的眼睛将是他一生中最得意的手术之一。”

“真的?”我还是有些怀疑,因为母亲说过,我的眼睛治愈率只有百分之二十五,也就是说,失败率高达百分之七十五。

“真的,不骗你!”女孩说,语气是那么肯定。

“你喜欢音乐吗?我拉二胡给你听吧。” 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我听见女孩试了一下弓,顿一下,一种激越的欢快的的音符突然跳跃而出,是刘天华的著名二胡曲《光明行》!

女孩拉得真好!我曾经多次听过二胡曲《光明行》,但我从来没像今天这样感到过有一大片的光明水一样猛然落满我的头上、肩上,沐浴着我的全部身心。

“看到阳光了吗?”女孩轻声说,“你一定会看到光明的!到那里你采枙子花送给我吧,我最喜欢枙子花了。小时候院子里有好多的栀子花,洁白的,像阳光一样的灿烂光明。”

手术非常的成功,百分之二十五的奇迹实现了!医生感慨地说:“这个坚强自信的病人不多见啊!”我没有时间去理会医生的感慨,拆线那天,我跑到城外的农家院里,折了一大捧栀子花,我要去找那个喜欢栀子花的女孩!

然而,当我认定我已经走到了我曾经和女孩呆过的地方时,我才发现在我面前的,哪有什么房子,有的只的一片满是砖头瓦块长了青草的废墟。我想是不是我走错了地方?于是我重新回到起点,闭了眼,凭着感觉,走到了,睁眼,仍是那片废墟!

我见人就问:“这曾有人会拉二胡带条叫阿明的小狗的女孩吗?”

有人想了半天说:“你是问那个卖艺的瞎女孩吗?她早走了,不知上哪儿了。是牵条小狗背把二胡——她曾经在这里搭了一个临时的棚。”

我说:“她叔叔是眼科医生呢!”

那人说:“哪有这事!她只是一个卖艺的女孩,胸前常戴朵栀子花。”

是这样!我发疯似的跑遍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见人就问,看见一个胸前戴栀子花会拉二胡的女孩了吗?所有的人都冲我摇头。

我跑遍了城市的大街小巷,那么多的人呢,那么多的人中没有那个长头发的牵着一条叫阿明的小狗的女孩,有的只是大块大块的阳光在那个清晨猛然倾泄下来,厚厚的阳光把一座城市,把所有的人都淹没了。

我把手中的栀子花抛起来,城市的天空中顿时飘满了洁白的栀子花,那一瓣瓣洁白的花像一个个梦,像一瓣瓣梦一样的阳光,像一瓣瓣阳光一样的音符随时风飘荡„„

阳光,真香!所有的人抬起头,他们在寻找那些很香很香的光明呢!

我泪流满面。

(选自《中国当代微型小说名篇赏析》,有改动)

14.在“我”与女孩的偶遇中,她为“我”做了哪些事?(4分)

15.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始终甩不掉那把罩在我头顶上的雨伞。 ...

16.选文第9段画线句有什么作用?(3分)

天地间很静,只有雨,沙沙的雨落在身前身后。

17、请赏析下面的句子。(3分)

小时候院子里有好多的栀子花,洁白的,像阳光一样的灿烂光明!

18.阅读选文,请简要概括女孩的性格特点。(2分)

19.选文第26段(结尾段)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4分)

20.选文的标题有什么含义?(4分)

(三)阅读选文,完成21~26题。(20分)

学会转身

董建昌

①一个木匠丢了一块手表,几个热心的邻居一起帮他找,他们将地上的刨花、工具箱,以及木匠身上的每一个口袋都翻烂了也没有找到,结果却让一个孩子找到了。木匠很惊讶,问那孩子是怎么找到的。孩子说,很简单啊!你知道,手表是有声音的,我只是在你们都安静下来的时候坐到刨花旁听,然后沿着声音的方向走过去,就找到了。

②事实上,在遇到困难时只要稍稍转个身,我们看到的就会是一个崭新的天空,就像丢失在刨花里的那块表,大人们翻烂了刨花,找遍了工具箱,甚至木匠的口袋,都没能找到,而那个孩子只是换了一个寻找的角度,即凭借手表指针“嘀嗒、嘀嗒”的走动声就轻易地找到了。

③换个角度看问题,往往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卡耐基说:“一个人要想让自己的生活愉快、自在,在事业上取得重大的成就,学会变通是很重要的。”一次,爱迪生让助手帮助自己测量一下一个梨形灯泡的容积。助手接过后,立即开始了工作,他一会儿拿游标卡尺测量,一会儿在稿纸上计算,后来甚至还动用了一些复杂的数学公式。可几个小时过去了,他忙得满头大汗,还是没有算出结果。就在助手搬出大学里学过的知识,准备再一次计算灯泡的容积时,爱迪生进来了。爱迪生看到助手面前摆满了各种工具书和身旁的那一堆稿纸,立刻就明白了怎么回事。于是,他拿起灯泡,朝里面倒满水,递给助手说:“你去把灯泡里的水倒进量杯里,就会得出我们所需要的答案。”这时,忙得满头大汗的助手才恍然大悟:自己想的太复杂了。看来,学会变通,善于让自己的思维转身是很重要的。

④是的,我们很多人就像爱迪生的助手一样,做事不知道变通,结果是花费了很多力气,到头来却一事无成。遇到看似难解的问题,学会换一种思维,从不同角度看,这样,“无法解决”的问题就变得简单化了,而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⑤1916年,美国犹他州的小镇准备修建一座银行。镇长买好了地,备好了建筑图纸,可最后在砖头上出现了问题。因为,从盐湖城用火车运砖过来,每磅要2.5美元。这个价格远远超出了镇里的预算。后来,大家又想了许多种货运方式,甚至包括空运都不行。就在人们束手无策的时候,不知谁说了句,邮寄砖啊!结果是,包裹每磅邮费是1.05美元,比火车便宜了一半多。

⑥这样,小镇的居民很骄傲地拥有了他们的第一家银行。更为有趣的是,这个故事后来....

还被西点军校作为案例选入了教材,用来诠释一条校训:要保持“头脑简单”,敢于去干所谓“办不到”的事情。

⑦通过邮局邮寄货物,这无疑是最常见的运输方式,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常见、简单而

2012年中考沈阳市语文试题篇八:辽宁省沈阳市2012年中考语文试题

辽宁省沈阳市2012年中考语文试题

辽宁省沈阳市2012年中考

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宇的宇音、字形完全正确的(

)(2分)

A.畅想(chng) 棱角(lng)

险俊(jn)

销声匿迹(xao)

B.倾倒(qng)

烘托(hng)

稀罕(hn)

容光涣发(hun)

C.豁达(hu)

赐教(c)

勾勒(l)

老谋深算(mu)

D.处理(ch)

宽敞(chng)

键谈(jin) 举世闻名(wn)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生活中,面对别人的困难,有的人总是一副____的姿态。殊不知,自私导致自伤,____没有一个人能够____到一生不会遇到任何困难.,如果大家都____别人的困难,那么 当自己遇到困难时,叉能指望谁来帮助呢?切记,助人即是自助。

A.事不关己 所以 幸福 无视

B.心安理得 因为 幸福 漠视

C.心安理得 所以 幸运 无视

D.事不关己 因为 幸运 漠视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模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生命永远都是那么光鲜,它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变质,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才能感受到生命的无限魅力

所以,我们不能任梦想流失

也不会因人的成败得失而停滞

而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身能力

A. B. C. D.

4.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登飞来峰》的王安石,是宋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B.《毛泽东的少年时代》的埃德加·斯诺,是美国记者、作家。

C.叶圣陶是现代文学家、语文教育家,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桥梁远景图》。

D.《钦差大臣(节选)中众官员读了假钦差的信件后 ,极力为自己开脱。

5.走近名著。(3分)

(1)根据要求填空。(1分)

他经受了这初次的打击,正如他在学习拳击时经受了朱赫来初次的打击一样:当时他虽然倒下去,可是立刻就站了起来。

这段文字出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选段中的“他”是____。

(2)下面关于名著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童年》中外祖母关心、疼爱阿廖沙,给予他无限的温情。

B.父亲给鲁迅买来渴求已久的《山海经》.使他充满了感激与尊敬。

C.在小人国里,格列佛犹如一只渺小的蚂蚁,可以任人踩踏。

D.孙悟空在无奈之下,请求观音菩萨帮 助,擒住牛魔王,最终找回袈裟。

6.诗文填空。(请规范书写)(12分)

(1)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留取丹心照汗青。

(3)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东风无力百花残。

(5)小时候/________________/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6) 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

(7)俄顷风定云墨色,________________。

(8) ________,锦鳞游泳。

(9)造化钟神秀,________________。

(10) ________________,皆若空游无所依。

(11)《次北固山下》中描写江水浩渺、视野开阔景色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7.《渔家傲》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 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A.“四面边声连角起”写出边塞战马嘶呜、朔风狂吹树木的尖啸和军营号角的凄厉o

B.“长烟落日”本有塞外苍茫的意境,但与“孤城闭”连接之后又含有了肃杀之气。

C.“羌管悠悠霜满地”借悠悠的笛声和满地的秋霜渲染出“塞下悲凉而哀伤的气氛。

D.“将军白发征夫泪”是由于功业未建、故乡难返,与“风景异”的内容毫无关联。

8.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材料一】古往今来,人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崇拜龙凤,造就了丰富的龙风文化。龙以腾云驾雾、邀游在天的形象和蓬勃向上的气势,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凤以展翅翘尾、五色备举的形象和高雅美善的气质,成为世间祥瑞的象征。

【材料二】闻一多先生在《龙凤》一文中写道:“龙与凤代表着我们古代民族中最基本的两个单元——夏民族和殷民族。„„因之,把龙凤当作我们民族发祥和文化肇(zho,开始)端可说是再恰当没有了。”

【材料三】龙凤文化发展到现代,既是一种民俗文化的继续表达,也是每一位华夏儿女对祖国拳拳深沉的情感认知,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生动写照。

——《文史中国》

(1)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容,写出你的探究结果。(2分)

(2)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容,完成对联。(2分)

上联:________炎黄千栽江山难老

下联:凤呈祥华夏万年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60分)

(一)阅读选文,完成9~13题。(17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选自《三峡》)

【乙】六里,渡一溪,颇大。又南,有峰东环而下。又二里,盘峰冈之南,乃西向觅小径入峡c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峰当其后,有雪痕一派,独高垂,如匹练界青山,有溪从峡中东注,即清碧之下流也。„„从其后西二里,蹑峻凌崖。其崖高穹溪上,与对崖骈突如门,上耸下削,溪破其中出。

(选自《游大理日记》)

【注释】派:量词。界:隔断。清碧:溪水名。下流:河流的下游。蹑:踩、踏。穹:隆起。骈:并列。

9.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隐天蔽日:____(2)或王命急宣:____

(3)有峰东环而下:____

10.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渡一溪 而或长烟一空(《岳阳楼记》)

B.即清碧之下流也 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谚》)

C.与对崖骈突如门 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说)

D.上耸下削 上书谏寡人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1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5分)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乃西向觅小径入峡。

12.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峰当其后

13.请分别写出【甲】【乙】两文中表现水流湍急的句子。(用原文语句回答)(4分)

(二)阅读选文,完成14~20题。(23分)

泥泞中.要把母亲的头巾举起

一直到我五岁,母亲才肯相信当初医生所说的话——我永远不能说话了!

母亲没有任何表情地接受了这个事实。她觉得我除了不能说话之外,并没有其他任何缺陷。八岁那年,母亲听村里的人说,“冲喜”也许能让我说话,正好又凑上“八”这个吉利数,就打算办回酒席。为这事,本来生活就很艰苦的家里.爆发了一场大战。最后,母亲和父亲把财产分割了,两头猪,一人一头。母亲二话没说,叫人宰了那头养了将近一年半的大肥猪,摆了几十桌,请了很多人。看到人们碗里满满的都是肉,成心里忽然有些疼痛。我知道,那是母亲每天起早贪黑劳作的结果啊!那天,我使尽了全身力气,也没有叫出“妈妈”两个字。

日子依旧平静地过着,我还是不能说话。但不知道为什么,母亲一直不愿把我带到田野里去。直到有一天,我再三“央求”,母亲才带我来到田野。

田野一望无际,远处是一些树,近处是瓜地。瓜地里,那些繁密青绿的叶子组最一面面高大而严实的墙壁,阻挡了外面的世界。田埂上,一些不知名的小草繁茂地生长着,里面还星星点点地夹着开黄花的蒲公英。这场景真的叫人很爽快。

}母亲把我安置在一块宽宽的田埂上,叉把头上那块血红的头巾摘下放到我手里,然后告诉我,待会儿要是听到她叫我,就举起头巾。这时,我才明白母亲不带我来田野是怕我走

失。

微凉的风中,母亲朝着深深的田野里走去,每隔一会儿,母亲就要大声地呼喊我几次,我马上就把那块头巾举起来。母亲站在阳光下努力搜寻,直到看见那块血红的头巾在汹涌的绿色中摇荡,她才迅速地弯下腰,继续劳作。

后来,我看到远处的水塘,想起村里小孩儿手里提着大鱼的情形,顿时心动不已。于是,我翻下田埂,朝着河塘走去。

我蹲在河塘边,呆呆地看着手指般大小的鱼儿游来游去,多可爱啊!我学着记忆中那些小孩儿的动作,用双手去捧,结果一无所获。我有些无奈,又有些恼怒,心想,一定要找一个宽大的、能漏水的东西来。

我揉捏着母亲的头巾,有些紧张,可一想,这么好的天气,反正是可以晾干的,就双手撑开头巾向水中放去。看着那些鱼儿在头巾里跳动,我的心里乐开了花,我暗自感谢这头巾,嘴角不自觉地浮现出笑意。

正当我开心到忘乎所以的时候,母亲的呼喊声叉传来了。我不敢将沾满污泥的头巾举起来,心想,母亲呼喊几声后,应该就不会管我了吧。于是,我屏住呼吸,静静地耗着。哪知道,那几声呼喊一过,母亲见我仍没把头巾举起来,就立即停止劳作,奔上田埂,呼喊声也逐渐变得焦急而凄厉,一声接着一声

11我心里万分紧张,不知所措。我很想告诉母亲我在这里,不用担心,可我叫不出来。我想要把头巾举起来,可又怕母亲会责罚我。

12母亲的呼喊声在寂静的田野里越发悲切了,明显地向哭腔!我再也忍不住,猛地抓起头巾,一股脑儿地把小鱼倒进水里,拼命摇动那血红的头巾,同时“啊啊’’地大声叫着,我只想让母亲知道我在这里一切都好,只想让她听见后回去继续安心劳作。

13没想到脚步声、藤草和人的刮碰声响了起来,急促而杂乱,母亲几乎是疯狂地朝着我的方向飞奔而来。

14突然,“扑通”一声重重的闷响!

15我猛地站起身来,迅速拨开草丛:跌倒在泥泞中的母亲,正吃力地向上爬著.暴露在外的双手和胳膊被划出一条条血痕,混和着汗水的头发凌乱她贴左脸上,母亲就这么真实地呈现在我眼前!

16我激动万分,紧紧抱住母亲“啊啊”地大哭起来。母亲一边用沾满泥土的双手替我擦着泪水,一边安慰着我。

17从那以后,我终于知道,生命里不管遇到何等诱惑与伤痛,都要在母亲的第一声呼喊后,迅速地举起那块血红的头巾。因为,这能让母亲少走些泥泞的路;因为,这是对母爱最简单的回应。

(选自《最阅读》,有删改)

14.请阅读选文一段,完成下面表格o(4分)

段落

~[

~12

13~16

母亲带我到田野

母亲怕我走失呼喊我,我用头巾回应

A

母亲呼喊、寻找我,我终于回应

B

15.选文第段在结构方面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2分)

16.请简要回答选文第段划线句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3分)

瓜地里,那些繁密青绿的叶子组成一面面高大而严实的墙壁,阻挡了外面的世界。

17.请简要分析选文第段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分)

她才迅速地弯下腰,继续劳作。

18.请简要回答选文第段划线句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及其作用。(4分)

19.选文中母亲具有坚强、细心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写出依据。(4分)

20.“血红的头巾”在文中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回答。(3分)

(三)阅读选文,完成21~26题。(20分)

在中国人眼里,获得四代、五代同堂的经历,才算是达到了人生最幸福的境界。从人类进化的历史上看,这不仅仅是中国人的幸福观,更是整个人类的幸福观。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别说是四代、五代同堂,就是三代同堂,也曾经是人类一个很遥远的梦。

前不久,人类学家对原始人的牙齿化石进行了研究,发现在13万年前,没有一个人的寿命超过30

岁,而这正是他们变成祖父母的年龄。在这个年龄之前,他们的孙辈们还没有出生,所以他们不可能实现三代同堂的美梦。但当人类学家着眼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欧洲人时,竟然发现老年人和年轻人的比例是2:1,这意味着此时有很多人已经可以见到他们的孙辈出生。换句话说,直到大约3万年前,多数人类祖先圆了三代同堂的美梦。

人类学家指出,人类能圆三代同堂的美梦,是一个很伟大的进步,它对促进人类飞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早些时候,以色列研究人员利用遗传学技术,从非洲克瓦人、桑人等土著人身上采集了600多个完整的线粒体DNA基因组样本。通过样本对比,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约7万年前,人类一度濒临灭绝,只剩下2000来人。但为什么没有灭饱昵?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那时剩余的人类生存能力很强,因而平均寿命也比较长,超过30岁的人已经出现了,这说明三代同堂的现象已经出现了。这让祖父母们可以把传统狩猎技术等知识传授给后代。无疑,这些知识武装和保护了后代。正是凭借这些,人类才最终走出濒临灭绝的险境,又重新发展壮大起来。因此,我们可以说三代同堂的最大作用是增强了人类自身抵抗灭绝风险的能力。 最新的研究表明,在现代人身上,也能看到三代同堂对人类发展的切实帮助。美国生物举家发现.与孙辈生活在一起的老人更加积极乐观,也愿意参加体育运动,他们得病的几率比那些不能与孙辈一起生活的人要低20%.而他们的孙辈则更活泼,更健康.反应也更快。这说明,三代同堂对促进人类自身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而这种作用在早期人类社会中,意义更重大,好处也更多。

但由此也引发了一个新鲜有趣的问题:如果未来人类能够实现六代、七代同堂的美梦,那么它还会促进人类社会的迅猛发展吗?现在看来,我们还不能在人类寿命延长与人类社会迅猛发展之间简单划等号,因为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明显阻碍。但不管怎样,我们都必须承认,人类历史上的三代同堂确实对人类社会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促进作用。

(选自《大科技》,有删改)

21.选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请简要回答。(3分)

22.选文第段中加点词“多数”为什么不能删去?请简要回答。(3分)

23.请简要说明三个自然段的顺序不可以调换的原因。(4分)

2012年中考沈阳市语文试题篇九:2007-2011年沈阳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1年沈阳市中考语文试题

*试题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悬念(xuán) 笨拙(zuō) 沉淀(diàn) 阴悔(huì) ....

B、拂动(fó) 管束(shù) 侵蚀(qīn) 清撤(châ) ....

C、主宰(zǎi) 拯救(zhěng) 疏忽(shū) 纽带(niǔ) ....

D、酷爱(kù) 参差(cān) 融恰(qià) 启蒙(mãng) ....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散文犹如中国文学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留下了许多__的经典名作,__着一代代炎黄子孙,每一篇佳作都是历史的折射,记录着历史的__。我们从中不仅能__文学的精髓,还能了解时代的变迁。

A、不言而喻 滋润 苦痛 获取 B、脍炙人口 滋养 沧桑 汲取

C、不可名状 养育 磨难 吸取 D、家喻户晓 培养 苦难 吸收

3、下面画线句有一个有语病,请找出并将改正后的句子写下来(2分) 在人生的赛场上,信心就是力量。是它,让我们相信自己,超越自己;是它,让我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① 是它,让我们鼓起战胜困难的决心。

第__句;改为_______________。

4、下列名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战国策》是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西汉末刘向统计编订。

B、《钦差大臣(节选)》中市长主官员们得知上了假钦差的当,个个丑态毕露。

C.、爱莲说》的作者是刘禹锡,唐代著名诗人,字梦得。

D、 毕淑敏,当代女作家,我们学过她的作品《一厘米》。

5.走近名著。(3分)

(1)根据要求填空。(1分)

他向我和蔼地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这段文字出自《朝花夕拾》,选段中的“他”是____。

(2)下面关于名著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名人传》中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创作出伟大的音乐。

B.《鲁滨逊漂流记》主要叙述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经历。

C.祥子拼命攒下的钱被侦探敲诈一空,买车的梦想再次化为泡影。

D.唐僧师徒取经路上降妖伏魔的故事有智擒红孩儿、智取生辰纲等。

6、诗文填空。(请规范书写)(12分)

(1)足蒸暑土气,_______。 (2)一曲新词酒一杯,_______。

(3)与君离别意,_______。 (4)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

(5)_____?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6)学而不思则罔,______。

(7)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___。 (8)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

(9)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0)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_______!

(11)《行路难》中表明诗人想要施展政治抱负,相信自己必有远大前程的句子是:“___,___。”

7、对《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A.“千骑卷平冈”形象地写出出猎的人很多,气势很大。

B.“亲射虎,看孙郎”表明词人已功成名就,对孙权有蔑视之意。

C.“酒酣胸胆尚开张”是说词人饮酒到尽兴之时,更觉心胸开阔、壮志满怀。

D.这首词表面写的是一次出猎,实则表达了词人报效国家的志向和豪迈气概。

8、综合探究。(4分)

某班开展了一次“中国月文化”主题探究活动,下面是同学搜集的资料。阅读后,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上古期时就有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古人更有“秋暮夕(祭)月”的习俗。唐代赏月十分盛行,并将中秋节定为固定节日;两宋时期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取“人月共圆”之意。这一风俗延续至今。

材料二:

(1)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写出你的探究结果。(2分)

(2)请为“中国月文化”主题探究活动拟一则宣传语。(要求至少用一种修辞方法)(2分)

二、阅读理解(60分)

(一)阅读选文,完成9~13题。(17分)

【甲】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

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选自《出师表》) .

【乙】

①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汉、魏以来,诸葛亮为丞相,亦甚平直,尝表废廖立、

李严於南中,立闻亮卒,泣曰:‘吾其左衽矣!’严闻亮卒,发病而死。故陈寿称‘亮

⑤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卿等岂可不企

慕及之?

【注释】①表:指上表建议。②廖立、李严:蜀汉之臣。③左衽:古代少数民族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而亡国。④陈寿:西晋人,著有《三国志》。⑤卿:古代君对臣的称谓。

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志虑忠纯:____ (2)悉以咨之:______ ..

(3)严闻亮卒:______ .

10.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太宗谓房玄龄等曰 太守谓谁(《醉翁亭记》) ..

B.尝表废廖立、李严于南中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

C.立闻亮卒 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

D.发病而死 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1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诸葛亮为丞相,甚平直。

12.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亮 之 为 政 开 诚 心 布 公 道

13.【乙】文中哪句话最能诠释诸葛亮提出的“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的主张?(请和原文回答)(3分)

(二)阅读选文,完成14~20题。(23分)

光明行

杨轻抒

母亲不知出去干什么了,我一个人独自扶墙出了家门,门外下着雨,雨打在芭蕉上面,嘀嘀嗒嗒地响。我已经没有心思听雨打芭蕉的美妙音乐了,因为我再也看不见那丛我亲手种植的芭蕉了。

以前我从没有想过什么叫做黑暗,没有,我抱怨过城市是那样的拥挤,天空有好多的灰尘,抱怨过房间是那样的窄小,人群中有那么多丑陋的面孔,然而当我终于看不见这一切的时候,我才突然发觉这一切是多么的珍贵!

我从没想过我也许会在黑暗中度过我的大半生,从没!而今,我无论如何不能接受这一切,我独自走进了雨中。我不想提到那个叫死字的汉字,但我绝不认为这样活着有任何意义。如果这时有一辆车向我撞来,如果身边的建筑物突然倒下,如果我一脚踏进了深渊,我会坦然接受的,我会!

但这一切都没有发生。

我只听到了汽车紧急的刹车声和司机的惊呼声,听到前面迅速移动重物的声音,听到人群急急走过的声音——我竟然畅通无阻地在城市的雨中行走,雨中的城市第一次变得这样宽广。

然后,我听到了一声狗叫,一种友善的,我能想象出的一种乖乖巧巧的狗的叫声。头顶的雨突然停了。

“走开!”我咆哮,“我不需要同情,我不需要可怜!”

我使劲挥动手臂,要甩开身边的一切,但我无论怎样努力,始终甩不掉那把罩在我头顶②③④

上的雨伞。我终于失声痛哭起来。

“能陪我走一程吗?”一个声音说。是一个女孩子的声音,软软的,柔柔的。我不做声。 女孩把手伸过来,拉住我的手。“阿明——”女孩叫一声,我听见小狗汪汪地叫着跑过来,围着我转圈,然后伸出舌头舔我的脚。我们在雨中走,雨声在伞外淅淅沥沥地响。女孩的手热乎乎的,天地间很静,只有雨,沙沙的雨落在身前身后。不知走了多久,我的心渐渐平静下来。

女孩问:“你的眼睛是谁治的?”我说出了医生的名字。“原来你就是我叔叔的那个病人!”女孩有些惊喜地说,“你的眼睛能治好,他还说,治好你的眼睛将是他一生中最得意的手术之一。”

“真的?”我还是有些怀疑,因为母亲说过,我的眼睛治愈率只有百分之二十五,也就是说,失败率高达百分之七十五。

“真的,不骗你!”女孩说,语气是那么肯定。

“你喜欢音乐吗?我拉二胡给你听吧。” 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我听见女孩试了一下弓,顿一下,一种激越的欢快的的音符突然跳跃而出,是刘天华的著名二胡曲《光明行》!

女孩拉得真好!我曾经多次听过二胡曲《光明行》,但我从来没像今天这样感到过有一大片的光明水一样猛然落满我的头上、肩上,沐浴着我的全部身心。

“看到阳光了吗?”女孩轻声说,“你一定会看到光明的!到那里你采枙子花送给我吧,我最喜欢枙子花了。小时候院子里有好多的栀子花,洁白的,像阳光一样的灿烂光明。”

手术非常的成功,百分之二十五的奇迹实现了!医生感慨地说:“这个坚强自信的病人不多见啊!”我没有时间去理会医生的感慨,拆线那天,我跑到城外的农家院里,折了一大捧栀子花,我要去找那个喜欢栀子花的女孩!

然而,当我认定我已经走到了我曾经和女孩呆过的地方时,我才发现在我面前的,哪有什么房子,有的只的一片满是砖头瓦块长了青草的废墟。我想是不是我走错了地方?于是我重新回到起点,闭了眼,凭着感觉,走到了,睁眼,仍是那片废墟!

我见人就问:“这曾有人会拉二胡带条叫阿明的小狗的女孩吗?”

有人想了半天说:“你是问那个卖艺的瞎女孩吗?她早走了,不知上哪儿了。是牵条小狗背把二胡——她曾经在这里搭了一个临时的棚。”

我说:“她叔叔是眼科医生呢!”

那人说:“哪有这事!她只是一个卖艺的女孩,胸前常戴朵栀子花。”

是这样!我发疯似的跑遍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见人就问,看见一个胸前戴栀子花会拉二胡的女孩了吗?所有的人都冲我摇头。

我跑遍了城市的大街小巷,那么多的人呢,那么多的人中没有那个长头发的牵着一条叫阿明的小狗的女孩,有的只是大块大块的阳光在那个清晨猛然倾泄下来,厚厚的阳光把一座城市,把所有的人都淹没了。

我把手中的栀子花抛起来,城市的天空中顿时飘满了洁白的栀子花,那一瓣瓣洁白的花像一个个梦,像一瓣瓣梦一样的阳光,像一瓣瓣阳光一样的音符随时风飘荡„„

阳光,真香!所有的人抬起头,他们在寻找那些很香很香的光明呢!

我泪流满面。

(选自《中国当代微型小说名篇赏析》,有改动)

14.在“我”与女孩的偶遇中,她为“我”做了哪些事?(4分)

15.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始终甩不掉那把罩在我头顶上的雨伞。 ...

16.选文第9段画线句有什么作用?(3分)

天地间很静,只有雨,沙沙的雨落在身前身后。

17、请赏析下面的句子。(3分)

小时候院子里有好多的栀子花,洁白的,像阳光一样的灿烂光明!

18.阅读选文,请简要概括女孩的性格特点。(2分)

19.选文第26段(结尾段)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4分)

20.选文的标题有什么含义?(4分)

(三)阅读选文,完成21~26题。(20分)

学会转身

董建昌

①一个木匠丢了一块手表,几个热心的邻居一起帮他找,他们将地上的刨花、工具箱,以及木匠身上的每一个口袋都翻烂了也没有找到,结果却让一个孩子找到了。木匠很惊讶,问那孩子是怎么找到的。孩子说,很简单啊!你知道,手表是有声音的,我只是在你们都安静下来的时候坐到刨花旁听,然后沿着声音的方向走过去,就找到了。

②事实上,在遇到困难时只要稍稍转个身,我们看到的就会是一个崭新的天空,就像丢失在刨花里的那块表,大人们翻烂了刨花,找遍了工具箱,甚至木匠的口袋,都没能找到,而那个孩子只是换了一个寻找的角度,即凭借手表指针“嘀嗒、嘀嗒”的走动声就轻易地找到了。

③换个角度看问题,往往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卡耐基说:“一个人要想让自己的生活愉快、自在,在事业上取得重大的成就,学会变通是很重要的。”一次,爱迪生让助手帮助自己测量一下一个梨形灯泡的容积。助手接过后,立即开始了工作,他一会儿拿游标卡尺测量,一会儿在稿纸上计算,后来甚至还动用了一些复杂的数学公式。可几个小时过去了,他忙得满头大汗,还是没有算出结果。就在助手搬出大学里学过的知识,准备再一次计算灯泡的容积时,爱迪生进来了。爱迪生看到助手面前摆满了各种工具书和身旁的那一堆稿纸,立刻就明白了怎么回事。于是,他拿起灯泡,朝里面倒满水,递给助手说:“你去把灯泡里的水倒进量杯里,就会得出我们所需要的答案。”这时,忙得满头大汗的助手才恍然大悟:自己想的太复杂了。看来,学会变通,善于让自己的思维转身是很重要的。

④是的,我们很多人就像爱迪生的助手一样,做事不知道变通,结果是花费了很多力气,到头来却一事无成。遇到看似难解的问题,学会换一种思维,从不同角度看,这样,“无法解决”的问题就变得简单化了,而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⑤1916年,美国犹他州的小镇准备修建一座银行。镇长买好了地,备好了建筑图纸,可最后在砖头上出现了问题。因为,从盐湖城用火车运砖过来,每磅要2.5美元。这个价格远远超出了镇里的预算。后来,大家又想了许多种货运方式,甚至包括空运都不行。就在人们束手无策的时候,不知谁说了句,邮寄砖啊!结果是,包裹每磅邮费是1.05美元,比火车便宜了一半多。

⑥这样,小镇的居民很骄傲地拥有了他们的第一家银行。更为有趣的是,这个故事后来....还被西点军校作为案例选入了教材,用来诠释一条校训:要保持“头脑简单”,敢于去干所谓“办不到”的事情。

⑦通过邮局邮寄货物,这无疑是最常见的运输方式,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常见、简单而

2012年中考沈阳市语文试题篇十:2012年沈阳市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与参考答案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2023年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 2023年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十篇
  • 新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
  • 2022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集合4篇
  • 2022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范...
  • 新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
  • 新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
  • 2022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