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试题 >

初二上册语文第十八课课后习题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12    阅读:

初二上册语文第十八课课后习题篇一:泰安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被压扁的沙子》同步达标练习及答案ABC卷

《阿莫西夫短文两篇》之《被压扁的沙子》达标测评A卷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劫难( ) 陨石( ) 追溯( ) 驮( )

二、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劫难:

追溯:

三、阅读

1961年,一位名叫S.M.斯季绍夫的原苏联科学家发现,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

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现相互排斥的趋势,最后又变为普通沙子。然而,由于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所以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从而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

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紧密,它们同样存在一个向外扩散并且恢复为普通碳的趋势。在通常条件下,这也需要数百万年。 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可使这种变化加快。增温可以增加原子的能量,使它们之间能够相互分离,返回到原始状态。因此,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1.对第一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斯石英是原苏联科学家斯季绍夫在1961年发现的。

B.斯石英和沙子是二氧化硅。

C.斯石英和沙是由两种不同的原子构成的。

D.斯石英要比沙子重得多。

2.第二段中说“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的依据是( )

A.斯石英是沙子组成的。

B.斯石英的原子之间靠得太近。

C.斯石英的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D.斯石英原子的相互排斥进行得非常缓慢。

3.第三段中“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中的“此”指的是什么?

4.第四段第一句中“如果”能不能换成“只要”?为什么?

5.第四段括号中的话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阿莫西夫短文两篇》之《被压扁的沙子》达标测评(B卷)

一、根据拼音给多音字组词。

qiào (壳ké(

dàn(弹tán(

二、阅读、 ))))báo薄bóyīng应yìng(((())))

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

1980年,曾经有报道说,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毫无疑问,6500万年前地球上曾有过一次“大灭绝”,发生过一次“大劫难”。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希望将来一旦面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潮汐( ) 大劫难( ) ..

2.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什么?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3.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① ② ③ ④ ⑤

4.②③④段文字说明了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有两条:① ; ② ,

其依据分别是什么?

5.第④段文字中引号的作用是 ,第⑤段文字中括号的作用是什么?

6.第②段文字中加点的“可能”“也许”能否删去?为什么?

7.第③段文字运用了 说明方法,主要是说明 。[来源:Zxxk.Com]

《阿莫西夫短文两篇》之《被压扁的沙子》达标测评(C卷)

一、下列带点词语的拼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褶(zhě)皱 劫(jié)难 B.遗骸(hái) 蟾蜍(yú) ....

C.两栖(qī) 深渊(yuān) ..D.追溯(suó) 衍(yǎn)射 ..

二、被压扁的沙子

1961年,一位名叫S.M.斯季绍夫的前苏联科学家发现,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

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现相互排斥的趋势,最后又变为普通沙子。然而,由于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所以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从而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

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紧密,它们同样存在一个向外扩散并且恢复为普通碳的趋势。在通常条件下,这也需要数百万年。

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可使这种变化加快。增温可以增加原子的能量,使它们之间能够相互分离,返回到原始状态。因此,如果在850 ℃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1.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粹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 )

(2)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 )

2.选段中所说的“普通沙子”和“斯石英”都是由____________构成的。

3.“斯石英”与“金刚石”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4.“斯石英”变为“普通沙子”的速度可以加快,但必须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其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A卷

一、(略)二、(略)三、1.B2.B3.斯石英的原子之间靠得太近。4.能换。因为“增温可以增加原子的能量,加速分离”,这是事实5.补充说明增温可以加速斯石英返回原始状态。

B卷

一(略)二、1.xī jié

2.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 逻辑顺序

3.①‖②③④‖⑤ 层意略

4.①由于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的撞击 ②地球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大火山同时喷发造成恐龙灭绝 撞击说 火山说

5.特定称谓 解释说明

6.不能删去。这两个词表示推测,在没有确凿的事实进行科学的说明之前,只能用“可能”、“也许”。

7.举例子 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以为恐龙的灭绝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

C卷

一、(略)二、1.作诠释 列数字

2.二氧化硅

3.形成原因相同,即由于在超高压状态下,原子相距很近而变得极为致密。

4.因为增温可以增加原子的能量,使它们之间能够相互分离,返回原始状态。

初二上册语文第十八课课后习题篇二:八年级语文(上)课后训练-第18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课后训练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鸟臀( ) (2)褶皱( ) (3)潮汐( ) ...

(4)劫难( ) (5)追溯( ) (6)遗骸( ) ...

2.下列字形全对的一组是( )。

A.骨骼 蟾蜍 飘移 深渊

B.驮着 汇聚 分裂 爆发

C.措施 致蜜 趋势 膨胀

D.携带 悲残 舒适 流逝

3.阿西莫夫是______国______作家和______家。两篇短文均选自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7题。

太空“清洁工”

①浩瀚的太空,有许多人造航天器绕着地球运行。有的卫星帮助飞机和轮船确定方位,有的卫星观测着气象变化,有的卫星维持着四面八方的通讯联络。另外,太空望远镜、空间轨道站日夜探索着宇宙的奥秘,进行着科学实验。

②这些航天器从设计、制造到发射上天,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运行中哪怕出一点小问题也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可是偏有一些“捣蛋鬼”不时地威胁着它们的运行安全。这些“捣蛋鬼”就是讨厌的太空垃圾。

③太空垃圾是些什么呢?它们有的是完成了任务,已经到了预期寿命的报废卫星;有的是发射失败,没有进入预定轨道的航天器;还有的是发射卫星的火箭残骸。这些东西失去了地面控制,就像高速公路上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车辆,横冲直撞。正常运行的航天器一旦碰上它们,立刻就得遭殃。太空垃圾的飞行速度很快,破坏力极大;而且因为外太空空气稀薄,阻力很小,它们可能绕地球飞行好多年也不会坠入大气层烧毁。

④英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专门用来清除太空垃圾的人造卫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太空 “清洁工”,它可以帮助解决太空垃圾这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太空“清洁工”的质量只有6千克,制造和发射的全部费用不到100万美元。别看它个儿不大,本领可不小。它装有四台摄像机,能搜索上下、左右、前后的情况。一看到太空垃圾,它就立刻靠过去,然后紧紧抓住那个“捣蛋鬼”,接着迫使太空垃圾和自己一起减慢飞行速度,在重力的作用下降低高度。一旦进入稠密的大气层,与空气剧烈摩擦,温度骤然升高,它们将一同被烧掉。从地面上看,就像天空坠落的流星一样。假如垃圾的体积太大,来不及在大气层中完全烧毁,“清洁工”还能控制坠落时间,让它的残骸落到沙漠或海洋中,既不再威胁太空中的航天器,也不会给地上的人们带来麻烦。

⑤有了太空“清洁工”,外太空会干净许多,航天器的运行也安全多了。但现在的做法还是让“清洁工”和太空垃圾“同归于尽”,虽然造价不算太高,但是清除一件垃圾就得“牺牲”一个“清洁工”,还是不划算。科学家们下一步的目标是研制更高级的太空“清洁工”,使它们能够在消灭掉一个太空垃圾以后再去寻找别的太空垃圾,多完成一些清理工作。

4.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5.结合选文第③段内容,说明什么是“太空垃圾”。

6.选文第④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7.选文的语言生动、形象,请从文中举出一例,并作简要分析。

三、综合运用

8.在宣传周的启动仪式上,你要向同学们介绍世博会。请从下面的材料中提取两条主要信息,作为你介绍的要点。

材料:从早期的蒸汽机、火车、无线电,到现代的计算机、航天器、基因技术,以及在

建筑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水晶宫、埃菲尔铁塔等,这些标志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成果,都是借助世博会这个平台向公众展示和传播的。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被说成是“改变了美国”的一届世博会,美国从此走上了世界经济强国之路。日本主办世博会,世博会成为日本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据专家预计,上海世博会会对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生直接作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主要信息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信息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tún (2)zhě (3)xī (4)jié (5)sù (6)hái

2.B 提示:A项“飘移”应为“漂移”;C项“致蜜”应为“致密”;D项“悲残”应为“悲惨”。故选B。

3.美 科普 科学幻想小说 《新疆域》

4. 太空“清洁工”

提示:本题要求把握说明文的说明对象,说明对象是指作为目标进行说明的事物或事理,本文标题即说明对象。

5.示例一:“太空垃圾”是指残留在太空中的报废卫星、因发射失败而没有进入预定轨道的航天器以及发射卫星的火箭残骸。

示例二:“太空垃圾”是指遗留在太空中的失去地面控制的航天器以及火箭残骸。 提示:本题是对内容理解和概括能力的考查。抓住“报废卫星”“航天器”“火箭残骸”等关键词,就能得出答案,要求语句通顺、简洁。

6.太空“清洁工”的特点及其用途(功能、功用)。

提示:本段考查对一段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可采用分层次法,根据内容分成两层,再分别概括出每层含义,即可得到答案。

7.示例:“这些东西失去了地面控制,就像高速公路上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车辆,横冲直撞。正常运行的航天器一旦碰上它们,立刻就得遭殃。”这一句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太空垃圾”的危害。

提示: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特点。只要抓住文中运用修辞方法或运用描写的句子,从表达效果和说明内容上结合语境分析,就能够完整作答。

8.世博会是展示传播人类文明发展新成果的平台 世博会可以起到推动主办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提示:读材料可知,材料写了两方面内容,找出起止,抓住关键语句概括出两方面内容即可。

初二上册语文第十八课课后习题篇三: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被压扁的沙子》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初二上册语文第十八课课后习题篇四:鲁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18.《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学习目标:1 掌握预习提示里的词,了解“课下注释”中词的含义。2 结合写作背景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对文中一些句,段,进行深层理解。 3 了解作者批驳的“突破口”及逐层推进的论证方式。一 字词1字: 慨(kǎi)叹 省(xǐng)悟 诳(kuāng)骗诬(wū)蔑 脂(zhī)粉 脊( jǐ )梁抹(mǒ)杀 抹(mā)布 拐弯抹(mò)角前仆(pū)后继 状元宰(zǎi)相 搽(chá)2 词:玄虚:用使人迷惑的形势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渺茫:因遥远而模糊不清,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诳骗:说谎话骗人。诬蔑:捏造事实,毁坏别人名誉。生路:文中指维持生活或生存的途径。家谱:家族记载本族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迹的事。怀右伤今:怀念古代的社会,哀叹现实的社会,用以表示那种悲观厌世,到退还右的思想情绪。为民请命:替老百姓说话。埋头苦干:专心地下苦功夫做事。前仆后继:前面的人倒下来,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应用奋斗,不怕牺牲。 自欺欺人:用自己都难以置信的话,或手法来欺骗别人。舍身求法:原指佛教徒舍弃肉身去追求佛法,后来比喻为追求真理而不惜牺牲个人的生命。地大物博:文中指国家疆土辽阔,资源丰富。二 文学常识1. 本文选自《且介亭杂文》(《鲁迅全集》)第6卷2. 作者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树人,字豫力,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3. 驳论文:以反驳为主的议论文。4. 驳论:正确的观点揭露或驳斥错误的观点,从而进一步阐明和确立正确的观点。5. 一般结构和形式:(1) 指出错误论点,论据货论证。(树靶子)(2)批驳错误论点,论据货论证。(3)指明错误的实质或危害。(打倒靶子)6. 了解杂文:杂文就是用文艺性笔调,形象化手法来议论说理的文艺性议论文。其写作特征是“大中取小”。立意则“因小见大”。他往往把各种表达方式溶为一体。三 主题这片驳论文。作者针对当时有心人散布中国人对抗日前途失去的悲观论调进行了有理有据的批驳,明确提出了中国人的绝大部分没有失去自信力,极大鼓舞了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表现了作者一颗爱国的赤心。四 思路:┏不夸“地大物博”┓

初二上册语文第十八课课后习题篇五: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课后练习18-23

18课 颐 和 园

一、注音:

耸( )立 瞻( )望 倒( )垂 堤( )岸

几( )乎 栏( )杆 露( )出 画舫( )

二、组词:

堤( ) 栽( ) 柱( ) 朱( )

提( ) 裁( ) 住( ) 珠( )

题( ) 载( ) 注( ) 株( )

三、四字词:

神( )气( ) 金碧( )( ) 闪闪( )( )

( )( )不一 ( )( )约约 细细( )( )

四、填词:

( )的宫殿 ( )的垂柳 ( )的颐和园 ( )的长廊 ( )的宫墙 ( )的昆明湖 ( )的狮子 ( )的十七孔桥

五、句子:

1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缩句:

2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照样子写:

3颐和园的景色美。

感叹句

六、根据意思写词:

1、形容人脑清醒精神爽快。( )

2、形容姿态各式各样。( )

3、形容建筑物等鲜艳华丽、光彩夺目。( )

七、阅读:

登上万寿山,站在( )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

( ),( )的树丛,( )着( )的( )的琉璃瓦屋顶和( )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 ),绿得像( )。游船、画舫在湖面( ),几(ji ji)乎不留一点痕(hen hen)迹。向东( ),( )可以望见几座( )的城楼和城

里的( )。

1、填空。 2、选音。

3、用波浪线画出比喻句。用( )和( )来比喻( ),突出了昆明湖( )和( )的特点。

4、本段中体现作者观察顺序的词有( )→( )→( )→( )

5“慢慢的滑过”中的( )字既说明了游船行驶得( ),又衬托了昆明湖的( )。

6仿写:一排排杨树,挺立在路旁像( )。

八、填空:

1、《颐和园》这篇文章的作者移步换景,按( )顺序分别写了( )→( )→( )→( ),从中欣赏了( )的颐和园。

2、《颐和园》采用( )的写法,表达了( )。

3、“一眼望不到头”、“七百多米长”说明( )。

4、“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说明画( )。

5、“这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说明( )。

6、表现游人心情的词( )。

7、“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写出了狮子( )。

改为反问句:

19课 秦兵马俑

一、注音:

统率( ) ( )开 匀称( ) 鸟瞰( ) 享誉( ) 所向披靡( ) 惟妙惟肖( ) 战车千乘( ) 颔( )首低眉

身着( )短甲

二、四字词:

( )( )无双 ( )无( )有 ( )经( )场 跃跃( )( )( )有所( ) 南( )北( ) ( )态自( ) 昂首

( )( )( )模( )大 个性( )( ) ( )型( )多 目光( )( )

三、多音字:

( )( ) ( )( )

乘 冠

( )( ) ( )( )

四、句子:

1兵马俑规模宏大。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合成一句话:

2兵马俑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反问句:

3今天的会议你一定要出席。

双重否定:

4长城很长,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比喻句:

五、填空:

通过《秦兵马俑》认识了( )的兵马

俑。

20 古 诗 两 首

一、 填空: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写的是( )( )送别( )去( )。最能体现诗人送别之情的名句是( )。诗的前两句( ),后两句将( )和( )融合在一起。

2、《送元二使安西》是( )代( )写的,送别时间是( ),地点是( )。最能体现送友情深的名句是( )。

3、这两首诗都是( )诗,都表达了( ),这样的诗句还有( )写的《 》,诗句是( )。

21 搭 石

一、注音:

间隔( ) 俩( )人 相背( )而行 背( )老人 朝( )雨客舍( ) 更( )尽 涨( )水 挽( )裤 伏( )下

谴( )责 绰( )绰

二、 组词:

洪( ) 涨( ) 峪( ) 稳( ) 伏( ) 暴( )

哄( ) 胀( ) 俗( ) 隐( ) 扶( )瀑( )爆( )

三、 多音字:

( )( ) ( )( ) ( )( )

涨 处 间

( )( ) ( )( ) ( )( )

四、 四字词:

山( )( )发 人影( )( ) 溪水( )( ) ( )( )当然脱( )挽( ) 相( )而( ) 清波( )( ) ( )调有( )

五、 填空:

1、学习本文认识了( )的乡亲们,感受到乡亲们( )的精神。

21 搭 石

一、注音:

含苞( ) 骨髓( ) 绽( )放 暂( )停

步履( ) 袭( )击 凋( )零 辗( )转

二、 组词:

峡( ) 桂( ) 移( ) 彼( )

夹( ) 佳( ) 够( ) 破( )

怀( ) 旷( ) 胞( ) 苞( )

坏( ) 矿( ) 抱( ) 饱( )

三、 四字词:

( )( )无事 ( )( )辗转 ( )( )希望 谈何( )( ) ( )( )其来 步履( )( ) 骨肉( )( ) ( )( )亲情

四、 填空:

1、小钱“静静地”说明( )。

台湾青年“静静地”说明( )。

2、“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用( )手法,把( )比作( ),说明了( )。

3、“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指( )。

4、文中认识了( )的台湾青年和李博士。

23-24课

一、注音:

俯( )下 怜( )悯( ) 叮咛( ) 嘱( )咐( )给( )予 衣着( ) 转( )身 兜( )一圈( )

二、多音字:

( )( ) ( )( ) ( )( )

更 济 脉

( )( ) ( )( ) ( )( )

( )( ) ( )( ) ( )( )

待 没 骨

( )( ) ( )( ) ( )( )

三、四字词:

( )息( )神 千( )( )万( )( ) ( )目不( ) ( )( )大哭 ( )然大( ) ( )( )大笑 ( )有兴( )不( )自( ) ( )( )春满 誉满( )( )

四、填空:

1、《卡罗纳》选自《 》,是( )国家( )写的,从中认识了( )的教师和同学,明白了( )。

2、《给予是快乐的》让我明白了( )。

3、关于爱和奉献的名言( )。

4、《爱的教育》是一部( )儿童小说,原名《 》,书中以( )的口吻记述了发生在( )学生中( )个动人的故事,他们都具有( )的品质。

初二上册语文第十八课课后习题篇六:语文 第十八课

初二上册语文第十八课课后习题篇七: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重难点策略第十八课

18《慈母情深》

教学目标:

1、认识三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

体会母亲的善良、慈祥和我对母亲的感激和热爱。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环境和人物描写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策略:

在教学时,要让学生理清作者的思路,勾画出描写的语句,体会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情深的,并且交流体会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1、理解“我”家境的贫寒。

2、体会母亲挣钱的艰辛。

3、感受我对母亲的感情。

初二上册语文第十八课课后习题篇八:第十八课 当受到批评的时候

望留街办小学心理健康备课卡

望留街办小学 备课卡

初二上册语文第十八课课后习题篇九:八年级语文复习第一、二、五单元及模拟习题人教版知识精讲

八年级语文复习第一、二、五单元及模拟习题人教版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复习第一、二、五单元及模拟习题

二. 单元复习要点

第一单元

1. 掌握每课“预习提示”或“自读提示”中的字词。能读准,会书写,懂其意;能掌握和理解“书下注释”。

2. 了解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掌握重要作家(毛泽东、魏巍)及作品。

3. 知道消息、通讯、评论的各自特点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1)消息的基本特征;消息的六要素;消息结构的五部分。

(2)通讯的特点及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3)评论的特点。

4. 体会通讯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特点。

5. 了解新闻语言运用要准确、简明、扼要的原则。

每课复习重点如下:

第一课《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1)结构层次、概括层意。

(2)材料安排先后详略,考虑周密;衔接自然,过渡巧妙;遣词造句注意前后照应。

(3)语言特点:准确简洁,气势磅礴,传神抒情,富于感情色彩。

(4)消息中议论的作用。

第二课《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

(1)围绕中心选材,安排顺序和详略。

(2)语言的准确性。

第三课《“挑战者”号追思》(自读课)

(1)层层深入的说理方法

(2)理解文中主旨句

(3)文中的生字、词

第四课《谁是最可爱的人》

(1)理清结构、把握主题

(2)文中三个典型事例及其内在联系

(3)议论、抒情在文中的作用

(4)语言准确、形象、内涵丰富

第二单元

1. 掌握每篇课文前的“预习提示”或“自读提示”里的词,了解每篇课文的书下注释。

2. 体会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和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选材的,其中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弄清记叙的顺序。

4. 掌握真实、生动、传神的写人的方法。

5. 掌握记叙文的特点、提高记叙文的阅读能力。

每课复习重点:

第五课《阿长与山海经》

(1)认识阿长的形象,感悟作者的情感,理解先抑后扬的写法。

(2)围绕人物特点选材的方法及安排顺序和详略。

(3)重点理解关于《山海经》一节。

第六课《驿骆梨花》

(1)构思精巧,设置悬念,巧妙穿插。

(2)文章主题上的突破。

(3)梨花的双关意。

第七课《一面》

(1)重点理解“我”与鲁迅先生见面的部分,明白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2)理解本文肖像描写,比较三次肖像描写的异同。

感悟人物内在的气质与精神。

(3)注意重点词语、句子的揣摩和把握。

第五单元

1. 了解有关郦道元、苏轼、沈复、刘义庆、王维、李白、杜甫、王安石和赵翼等作家的文学常识。

2. 读准难字的字音,掌握文言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意思,区别一词多义,把握文中通假字及其解释。

3. 理解文中“明察秋毫”等成语的来历及内涵。

4. 品味、理解名句的思想内涵。

5. 在反复诵读中,体会理解古诗文的思想内容,理解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6. 学习古人写景叙事的方法。

7. 按要求背诵并默写《三峡》、《记承天寺夜游》、《诗五首》。

每课复习重点:

第十七课《短文两篇》

(1)领悟文章主旨

(2)写景抒情相结合的方法

(3)朴素自然、意味深长的语言

第十八课《闲情寄趣》

(1)童真童趣

(2)用联想、想像、比喻、夸张进行描写的方法

第十九课《周处》

(1)把握人物形象

(2)理解周处改过自新的原因及给我们的启示

第二十课《诗五首》

(1)体会诗的意境

(2)感悟诗情或哲理

【模拟试题

第一单元

1. 加点字注音有错的一项是( )

A. 惊诧急tuān 炽烈zhì 淳朴chún .chà 湍...

B. 迄今qì 军隅维xiān 要塞..yú 纤..sài

C. 罹难lí 坠毁zhuì 溃退kuì 督战dū ....

D. 火焰断bāi 启迪灭jiān .yàn 掰..dí 歼.

2.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一条新闻通常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部分。而标题、导语、背景是新闻不可缺少的三部分。( )

(2)新闻的特点是: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报道迅速及时;具体详尽生动。( )

(3)通讯的基本特征是准确、及时、它比新闻更具体、更详细、更完整。( )

3. 阅读语段,完成文后的习题。

⑴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⑵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⑶ 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⑷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⑸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⑹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⑺ 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句⑵与句⑴形成鲜明对比。能说明敌人麻痹轻敌、我军出奇制胜的关键词是“ ”;句中的“又”字照应了课文开头第三句写中路军战况时用过的“ ”一词和本语段中的两个“ ”字,行文很严谨。

(2)从句⑷的“所有”、“都”两词中,我们能感觉到作者发电时的感情是( )

A. 藐视敌人的豪情 B. 胜利的自豪感

C. 必胜的信念 D. 对敌人的嘲讽

(3)句⑸中的“至发电时止”体现了新闻的什么特点?

(4)前几句中与句⑹“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相应的内容应是什么?

(5)对加点词语理解确切的一项是( )

A. 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亲自上阵,也不难挽救失......

败的局面)

B.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战犯的“不料”,..

恰表明我军出敌不意,制胜千里)

C.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说明此处敌军实力很强,决心一战到底) ....

D. 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我军前锋很快把此处铁路毁了) ....

(6)第⑹ ⑺ 句中能表现我军英勇无畏、锐不可当的一系列动词是什么?

第二单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他......

带着奖励似的微笑,指着《铁流》对我说明:

“这书本来可以不要钱的,但是曹先生的书,现在只收你一块钱本钱;我那一本,是送你的。”

我费力地从里衫的袋里(公司为防止我们“揩油”,衣衫上一只袋都没有缝)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里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书塞进帆布袋,背起便走出书店的门。

1. 第一段文字对鲁迅先生有五种称呼,每种称呼都有一定的含义,请分别予以说明。

(1)同志:

(2)朋友:

(3)父亲:

(4)师傅:

(5)战士:

2.“战士”前面的修饰语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评价鲁迅先生的?

3. 第一段文字运用了四个感叹号,试指出每个感叹句表达的感情。

(1)

(2)

(3)

(4)

4. 第一段中加点的“差不多”与“已完全”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

5.“鼻子里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是因为( )

A. 店内的凄凉、冷清,“我”穿得单薄。

B.为自己的贫寒(只有一块钱来买书)而心酸。

C. 被内山老板的热情和鲁迅先生的无私所感动。

D. 被鲁迅先生的崇高品质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所深深感动。

6.“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是因为( )

A. 鲁迅先生送给了自己一本书。

B. 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由衷感谢和无限崇敬。

C. 作者代表进步青年表示对鲁迅先生的慷慨无私的谢意。

D. 鲁迅先生和内山老板在一起,作者就用日本礼节向他们表示谢意。

7. 所选文段对鲁迅先生进行了 描写,体现了他的 精神。

第五单元

一.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

回答下列问题

1. 注音:溯( )

( ) 属( )

2.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或王命急宣: (2)良多趣味: ..

(3)晴初霜旦: (4)故渔者歌曰: ..

3. 指出下列语句中“绝”字的不同意思

(1)沿溯阻绝: (2)绝

(3)哀转久绝: 多生怪柏:

4. 请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语句

5. 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方法

A.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B.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

6. 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1)描写三峡春冬景色时,俯视所见的景物是“ ”,仰视所见的景物是“ ”。

(2)描写三峡秋季景色时,用“ ”写其凄清,用“ ”写其悲凉。

7. 三峡夏、春、冬、秋四季的景色有什么特点?

答:

8. 上文出自课文《 》,作者是 , 人。

二.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对这首诗赏析不准确的两项是( )

A. 这是杜甫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前四句写目睹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想亲人愁苦,充溢离情。全诗抒发了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情怀。

B. 诗的前四句,都统在“望”中。诗人视野由远而近,由大而小,由整体到部分,由混沌到清晰,感情由隐到显,由弱而强。

C. 首联中“破”字写出了国都(长安)沦陷,城池残破,处处是断壁残垣、碎砖乱瓦的破败景象,使人触目惊心。“深”字是说尽管“国破”但山河依旧,草木茂盛,欣欣向荣。寄寓了作者对官军必将消灭叛军、收复都城的信心。

D. 这首诗只有颔联和颈联是对仗。

E. 尾联以诗人目睹春城败象后的情态作结,将前面的感时、恨别之情显示无遗,又给人以实感。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2023年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 2023年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十篇
  • 新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
  • 2022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集合4篇
  • 2022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范...
  • 新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
  • 新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
  • 2022党风廉政建设知识测试题及答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