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用政治观点分析2016年的新闻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9-10    阅读:

篇一:用政治观点分析2016年的新闻
2016高考政治时事热点分析,含练习

16届高考政治备考时政热点

供给侧改革 一、【热点背景】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他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除供给约束,积极进行供给干预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一方面将发展方向锁定为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要求改革现行的一些抑制供给的体制或政策,比如缩紧的货币政策和繁琐的审批制度等。

之前中国侧重于需求端管理,要刺激经济,首先想到的是扩大需求,增加消费。但供给侧同样有很多改进的空间,高层密集提出供给侧改革,正是要让今后经济发展的着力点,从原本的重需求逐步转变为供给、需求共同发力。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次会议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2016年和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基本遵循,既是对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深刻把握,也是对未来发展路径的整体谋划。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搞新的“计划经济”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有明确的理念,也有清晰的思路,还有具体的任务。要坚定地干、大胆地干、扎实地干、精准地干、决不回头地干;不是实行需求紧缩,供给和需求两手都得抓,但主次要分明,当前要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

不是搞新的“计划经济”,而是为了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明确政府的权力边界。

从国情出发,我们不妨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样一个公式来理解,即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消除两种误解:一种误解是,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实行需求紧缩。

还有一种误解是,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搞新的“计划经济”。

下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盘大棋,也要更好发挥政府这只手的作用。当前最重要的是明确政府的权力边界,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在行政干预上多做“减法”,把“放手”当作最大的“抓手”。同时,“放手”不是“甩手”,政府也要切实履行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保护环境等基本职责。扩大开放是改革的题中之义,我们要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外资。

二、【热点试题】

1.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要放松管制、释放活力、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从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这就意味着政府要进一步:

①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②加强自身监督,打造阳光政府 ③加快政府职能市场化改革,建设有限政府 ④放宽市场准入限制,营造创新创业环境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用政治观点分析2016年的新闻】

2.近年来,“海淘”“海购”逐渐成为消费时尚,国人海外“扫货”热度不断上升,从美国苹果手机到法国皮包,从韩国美妆到日本马桶盖„„客观地讲,国外产品受追捧,并非简单的崇洋媚外的消费心理,它反映了生活水平提高后人们对消费产品质量的重视,折射出中国长期以来“供给侧”的不足。这给我们国内企业的警示是:

①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化解产能过剩 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形成竞争优势 ④扩大开放规模,提高开放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十二五”期间,针对需求不足矛盾,很多政策重点在需求侧发力,对于当时经济稳增长确实发挥了效果。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亟需供给体系跟进调整,这时候就轮到“供给侧改革”发挥功效。这表明:

①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矛盾双方的转化是必然的 ④意识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4.现在,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投资对经济的拉动效果在递减,而供给侧总体上呈现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状况;同时,不少消费品供给规模有余而品质不足。为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体现了:

①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②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认识事物要抓住主流 ④量变为质变创造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离不开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也需要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潜力。这是因为:

A.整体是平稳的,部分却是变化的 B.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C.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 D.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质变

6.产业政策要准。一个“准”字,点明了产业政策必须瞄准结构性改革的方向,引导资源流向薄弱环节与关键领域。产业政策要做到“准”,需要:

①把基层实践作为制定政策的唯一可靠依据

②把那些经过实践检验、已十分完善的政策付诸实践

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④在科学原理的指导下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2015年11月18日,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发表演讲时表示: “要解决世界经济深层次问题,单纯靠货币刺激政策是不够的,必须下决心在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方面做更大努力,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以下有关供给侧改革论述的选项中错误的是:

A.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

B.供给侧改革增长更多依靠劳动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

C.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动力在于企业。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际上是政府宏观调控,培育企业这一供给主体【用政治观点分析2016年的新闻】

D.供给侧改革”意味着我国改革总体思路的调整

8. 2015年I1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人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提出“供给侧改革”的经济依据是:

A.生产能为消费创造动力 B.消费对生产起导向作用

C.生产与消费互为动力源 D.消费拉动经济发展水平

9.2015 年 11 月 10 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

①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需要 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谋发展的需要

③调整生产关系和对外开放的客观要求④社会主义本质和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客观要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2016年经济工作的重点。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下列有利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措施有: ①转变外贸出口方式,刺激出口增速提升 ②促进产业优化重组,有效化解过剩产能 ③大力推进结构性减税,降低企业成本 ④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1.“十二五”期间,我国传统中低端的消费品供给严重过剩,国内消费增速拾级而下,但中国居民却疯狂“海外扫货”,抢购海外国际品牌商品。仅去年一年我国居民海外消费总额达到1.1万亿元。这说明:

①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增加供给

②我国国内供需结构性失衡,要加强供给方面的结构性改革

③要通过创新供给,着力提高我国商品与服务供给的质量

④要规范消费秩序,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以维护消费者权益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近年来,“海淘”“海购”逐渐成为消费时尚,国人海外“扫货”热度不断上升,从美国苹果手机到法国皮包,从韩国美妆到日本马桶盖„„客观地讲,国外产品受追捧,并非简单的崇洋媚外的消费心理,它反映了生活水平提高后人们对消费产品质量的重视,折射出中国长期以来“供给侧”的不足。这给我们国内企业的警示是:

①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化解产能过剩 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形成竞争优势 ④扩大开放规模,提高开放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3.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要放松管制、释放活力、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从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这就意味着政府要进一步:

①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②加强自身监督,打造阳光政府

③加快政府职能市场化改革,建设有限政府 ④放宽市场准入限制,营造创新创业环境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十二五”期间,针对需求不足矛盾,很多政策重点在需求侧发力,对于当时经济稳增长确实发挥了效果。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亟需供给体系跟进调整,这时候就轮到“供给侧改革”发挥功效。这表明:

①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矛盾双方的转化是必然的 ④意识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用政治观点分析2016年的新闻】

15.现在,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投资对经济的拉动效果在递减,而供给侧总体上呈现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状况;同时,不少消费品供给规模有余而品质不足。为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体现了:

①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②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认识事物要抓住主流 ④量变为质变创造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离不开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也需要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潜力。这是因为:

A.整体是平稳的,部分却是变化的 B.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C.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 D.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质变

17.产业政策要准。一个“准”字,点明了产业政策必须瞄准结构性改革的方向,引导资源流向薄弱环节与关键领域。产业政策要做到“准”,需要:

①把基层实践作为制定政策的唯一可靠依据

②把那些经过实践检验、已十分完善的政策付诸实践

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④在科学原理的指导下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最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热词。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旨在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回答18~19题。

18.现阶段,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味着:

①扩大内需的政策已失去其存在的合理性 ②消费者未来将获得更多的实惠和便利

③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④化解过剩产能成为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9.2015年12月21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由此可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①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②是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举措

③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立足整体,统筹全局

④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坚持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篇二:用政治观点分析2016年的新闻
2016高考政治时事热点分析_含练习

16届高考政治备考时政热点

供给侧改革 一、【热点背景】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他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除供给约束,积极进行供给干预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一方面将发展方向锁定为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要求改革现行的一些抑制供给的体制或政策,比如缩紧的货币政策和繁琐的审批制度等。

之前中国侧重于需求端管理,要刺激经济,首先想到的是扩大需求,增加消费。但供给侧同样有很多改进的空间,高层密集提出供给侧改革,正是要让今后经济发展的着力点,从原本的重需求逐步转变为供给、需求共同发力。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次会议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2016年和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基本遵循,既是对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深刻把握,也是对未来发展路径的整体谋划。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搞新的“计划经济”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有明确的理念,也有清晰的思路,还有具体的任务。要坚定地干、大胆地干、扎实地干、精准地干、决不回头地干;不是实行需求紧缩,供给和需求两手都得抓,但主次要分明,当前要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

不是搞新的“计划经济”,而是为了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明确政府的权力边界。【用政治观点分析2016年的新闻】

从国情出发,我们不妨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样一个公式来理解,即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消除两种误解:一种误解是,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实行需求紧缩。

还有一种误解是,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搞新的“计划经济”。

下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盘大棋,也要更好发挥政府这只手的作用。当前最重要的是明确政府的权力边界,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在行政干预上多做“减法”,把“放手”当作最大的“抓手”。同时,“放手”不是“甩手”,政府也要切实履行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保护环境等基本职责。扩大开放是改革的题中之义,我们要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外资。

二、【热点试题】

1.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要放松管制、释放活力、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从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这就意味着政府要进一步:

①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②加强自身监督,打造阳光政府 ③加快政府职能市场化改革,建设有限政府 ④放宽市场准入限制,营造创新创业环境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近年来,“海淘”“海购”逐渐成为消费时尚,国人海外“扫货”热度不断上升,从美国苹果手机到法国皮包,从韩国美妆到日本马桶盖„„客观地讲,国外产品受追捧,并非简单的崇洋媚外的消费心理,它反映了生活水平提高后人们对消费产品质量的重视,折射出中国长期以来“供给侧”的不足。这给我们国内企业的警示是:

①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化解产能过剩 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形成竞争优势 ④扩大开放规模,提高开放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十二五”期间,针对需求不足矛盾,很多政策重点在需求侧发力,对于当时经济稳增长确实发挥了效果。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亟需供给体系跟进调整,这时候就轮到“供给侧改革”发挥功效。这表明:

①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矛盾双方的转化是必然的 ④意识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4.现在,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投资对经济的拉动效果在递减,而供给侧总体上呈现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状况;同时,不少消费品供给规模有余而品质不足。为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体现了:

①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②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认识事物要抓住主流 ④量变为质变创造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离不开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也需要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潜力。这是因为:

A.整体是平稳的,部分却是变化的 B.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C.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 D.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质变

6.产业政策要准。一个“准”字,点明了产业政策必须瞄准结构性改革的方向,引导资源流向薄弱环节与关键领域。产业政策要做到“准”,需要:

①把基层实践作为制定政策的唯一可靠依据

②把那些经过实践检验、已十分完善的政策付诸实践

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④在科学原理的指导下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2015年11月18日,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发表演讲时表示: “要解决世界经济深层次问题,单纯靠货币刺激政策是不够的,必须下决心在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方面做更大努力,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以下有关供给侧改革论述的选项中错误的是:

A.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

【用政治观点分析2016年的新闻】

B.供给侧改革增长更多依靠劳动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

C.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动力在于企业。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际上是政府宏观调控,培育企业这一供给主体

D.供给侧改革”意味着我国改革总体思路的调整

8. 2015年I1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人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提出“供给侧改革”的经济依据是:

A.生产能为消费创造动力 B.消费对生产起导向作用

C.生产与消费互为动力源 D.消费拉动经济发展水平

9.2015 年 11 月 10 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

①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需要 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谋发展的需要

③调整生产关系和对外开放的客观要求④社会主义本质和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客观要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2016年经济工作的重点。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下列有利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措施有: ①转变外贸出口方式,刺激出口增速提升 ②促进产业优化重组,有效化解过剩产能 ③大力推进结构性减税,降低企业成本 ④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1.“十二五”期间,我国传统中低端的消费品供给严重过剩,国内消费增速拾级而下,但中国居民却疯狂“海外扫货”,抢购海外国际品牌商品。仅去年一年我国居民海外消费总额达到1.1万亿元。这说明:

①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增加供给

②我国国内供需结构性失衡,要加强供给方面的结构性改革

③要通过创新供给,着力提高我国商品与服务供给的质量

④要规范消费秩序,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以维护消费者权益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近年来,“海淘”“海购”逐渐成为消费时尚,国人海外“扫货”热度不断上升,从美国苹果手机到法国皮包,从韩国美妆到日本马桶盖„„客观地讲,国外产品受追捧,并非简单的崇洋媚外的消费心理,它反映了生活水平提高后人们对消费产品质量的重视,折射出中国长期以来“供给侧”的不足。这给我们国内企业的警示是:

①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化解产能过剩 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形成竞争优势 ④扩大开放规模,提高开放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3.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要放松管制、释放活力、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从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这就意味着政府要进一步:

①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②加强自身监督,打造阳光政府

③加快政府职能市场化改革,建设有限政府 ④放宽市场准入限制,营造创新创业环境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十二五”期间,针对需求不足矛盾,很多政策重点在需求侧发力,对于当时经济稳增长确实发挥了效果。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亟需供给体系跟进调整,这时候就轮到“供给侧改革”发挥功效。这表明:

①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矛盾双方的转化是必然的 ④意识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5.现在,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投资对经济的拉动效果在递减,而供给侧总体上呈现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状况;同时,不少消费品供给规模有余而品质不足。为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体现了:

①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②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认识事物要抓住主流 ④量变为质变创造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离不开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也需要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潜力。这是因为:

A.整体是平稳的,部分却是变化的 B.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C.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 D.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质变

17.产业政策要准。一个“准”字,点明了产业政策必须瞄准结构性改革的方向,引导资源流向薄弱环节与关键领域。产业政策要做到“准”,需要:

①把基层实践作为制定政策的唯一可靠依据

②把那些经过实践检验、已十分完善的政策付诸实践

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④在科学原理的指导下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最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热词。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旨在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回答18~19题。

18.现阶段,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味着:

①扩大内需的政策已失去其存在的合理性 ②消费者未来将获得更多的实惠和便利

③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④化解过剩产能成为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9.2015年12月21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由此可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①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②是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举措

③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立足整体,统筹全局

④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坚持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篇三:用政治观点分析2016年的新闻
2016在政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篇四:用政治观点分析2016年的新闻
2016共-产-党员自我批评

篇五:用政治观点分析2016年的新闻
2016党员半年思想汇报

篇六:用政治观点分析2016年的新闻
2016解放思想大讨论实施方案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党员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范文(通...
  • 对照新时代合格党员的标准方面存在的...
  • 2023年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征求意见四篇
  • 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材料3000字(通用8篇)
  • 对党支部的批评意见八篇
  • 党员民主评议个人对照检查材料【6篇】
  • 党支部班子对照检查材料范文五篇
  • 组织生活互评批评意见50条范文(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