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国家重大基础研究专项基金(973)项目“二氧化碳减排、储存和资源化利用的基础研究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9-10    阅读:

篇一:国家重大基础研究专项基金(973)项目“二氧化碳减排、储存和资源化利用的基础研究
二氧化碳减排、储存和资源化利用的基础研究--袁士义-973计划

项目名称: 二氧化碳减排、储存和资源化利用的基

起止年限:

依托部门:础研究 袁士义 中国石油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 2011.1至2015.8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教育部 中

国科学院 首席科学家:

二、预期目标

1、总体目标

发展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规模化CO2捕集、埋存及高效利用理论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技术,实施CO2长期地质埋存和资源化利用的示范,在实施的试验区提高采收率10%以上,吨油埋存CO2达到1吨以上,体现CO2减排的社会效益和CO2高效利用的经济效益。

2、五年预期目标

本项目将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在规模化CO2捕集、埋存及高效利用基础研究方面产生质的飞跃和创新。研究将围绕一个理论技术体系、发展三个理论、建立与完善四个方法,加强人才培养,最终体现两个效益,为“十二五”后形成中国特点的CO2捕集、埋存及高效利用技术体系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一个理论体系:发展与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CO2捕集、埋存及高效利用的理论技术体系。

三个理论:

(1)适合中国国情的CO2长期地质埋存理论;

(2)陆相非均质低/特低渗透油藏CO2提高采收率理论;

(3)以O2/CO2循环燃烧为基础的新型燃烧理论。

建立与完善四个方法:

(1)油气藏、煤层气藏及咸水层等地质体CO2埋存潜力评价及监测方法;

(2)孔隙介质中CO2/地层油体系相态特征及渗流规律表征方法;

(3)提高CO2驱油效率与扩大波及体积及埋存体积新方法;

(4)低成本的CO2捕集与分离方法。

人才培养:

培养CO2埋存和资源化利用国际知名专家3~5名,国内技术骨干10~15名,博士生20名,硕士研究生30~50名。

体现两个效益:

(1)通过CO2埋存与驱油现场示范,在实施油田区块年埋存CO2达到10万吨以上,吨油埋存CO2达到1吨以上,体现CO2减排的社会效益;

(2)通过CO2资源化利用现场示范,在实施油田区块提高石油采收率10%以上,体现CO2高效利用的经济效益。

三、研究方案

1、学术思路和技术途径

本项目的基本学术思路是在CO2的高效资源化利用中实现其地质埋存。依据这一基本思路设臵研究内容,综合运用环境科学、地质学、化学、物理化学、流体力学、渗流力学、油藏工程学等理论和方法,系统深入地研究我国油藏条件下CO2提高油气采收率和地质埋存的基础科学问题,为形成CO2提高油气采收率—地质埋存一体化理论和技术体系奠定基础。 根据本项目的总体研究目标,拟定如下的研究思路与途径:

(1)为实现创新性研究思路,需要建立新的研究方法和模拟实验技术,作为新理论与新技术研究的公共基础。

(2)以CO2高效利用和地质埋存为主线设臵课题,使各课题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研究体系。

(3)基础研究与技术研究紧密结合。在基础研究成果的指导下研究适合我国油藏条件的CO2提高采收率新技术。

(4)室内研究与矿场试验紧密结合。加快理论与技术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并根据油田矿场试验中暴露出的问题完善理论与技术成果。

2、项目的创新与特色

本项目的最大特色是CO2长期地质埋存和CO2高效利用相结合。与国外海相沉积油藏相比,由于我国油藏条件的特殊性,CO2地质埋存和CO2利用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特点都有很大的、甚至是本质的不同。本项目基于我国各类油藏地质特点开展研究,可望取得的理论创新和形成的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新技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CO2捕集、埋存及高效利用理论技术体系。

(2)发展CO2长期地质埋存理论、陆相非均质低/特低渗透油藏CO2提高采收率理论、以O2/CO2循环燃烧为基础的新型燃烧理论。

(3)建立与完善油气藏、煤层气藏及咸水层等CO2埋存潜力评价及监测方法、孔隙介质中CO2/地层油体系相态特征及渗流规律表征方法、提高CO2驱油效率与扩大波及体积新方法、规模化CO2捕集与分离方法。【国家重大基础研究专项基金(973)项目“二氧化碳减排、储存和资源化利用的基础研究】

(4)实现CO2减排的社会效益和CO2高效利用的经济效益。

最终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O2地质埋存和高效利用的综合技术,使我国CO2安全埋存—高效利用研究处于国际前列。

3、取得重大突破的可行性分析

本项目提出的CO2提高石油采收率与地质埋存一体化技术思路代表着环境科学、地质学、物理化学、石油工程等学科领域前沿和多学科交叉的新发展方向。我国在此领域的相关研究工作与国际前沿差距不大,基本上处于同步阶段。只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深入开展有关应用基础和技术研究,我国完全可以在该领域内跻身于世界领先地位。

在CO2捕集方面,有望发展一种新型的高温、低氧、非均相容积反应燃烧理念,并提出基于此理念的氧燃烧方式的设计计算原理。

在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方面,CO2驱油的适应性及其效果对于油藏条件非常敏感。由于我国陆相油藏条件的特殊性,国外普遍应用、技术成熟度相对较高的CO2混相驱在我国无法成为主导技术,迫切需要建立适合我国油藏特点的全新的思路、理论和技术。这种迫切的需求形成了本项目取得理论与技术重大突破的动力。

本项目的主要承担单位有高等院校、中科院、特大型石油企业,具备产学研相结合的科研优势。项目承担单位拥有支撑本项目研究所需的实验条件,拥有长期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高水平科研队伍。另外,本建议项目的主要承担单位曾承担过多项国际合作项目,与国外相关研究机构和相关学者具有长期的合作关系,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渠道。所有这些都为本项目取得突破性成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四、年度计划

篇二:国家重大基础研究专项基金(973)项目“二氧化碳减排、储存和资源化利用的基础研究
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任务是( )

A、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和部分应用研究。

B、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要资助面向经济建设发展的技术创新研究。

C、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要资助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的基础研究。

D、为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先资助从事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究。

2.基础研究的定位是( )

A、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主要依靠应用研究,基础研究只起辅助作用。

B、基础研究是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C、基础研究是国家的战略任务,地方不需要搞基础研究。

D、建设创新型国家主要依靠技术创新。

3.陕西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的申请方式是( )

A、申请陕西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必须通过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统一提交申请书。

B、个人可以直接向省科技厅提交陕西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申请书。

C、申请陕西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须由单位科技管理部门统一按要求集中提交申请书。

D、申请陕西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不需要单位审查,自己可以直接在网上申报。

4.基础研究的作用是( )

A、基础研究所取得的普遍的知识提供了解答大量重要实用问题的方法。

B、基础研究应考虑其直接的应用目标。

C、基础研究是为达到预定的目标探索应采取的新方法(原理性)或新途径。

D、基础研究主要是解决生产实践中的具体科学问题。

5.基础研究的经费来源是( )

A、基础研究应以政府投入为主,争取其他渠道的资助。

B、基础研究应由政府支持,企业不需要投入。

C、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因此基础研究应以企业投入为主。

D、基础研究主要依托高校进行,促进学科发展,培养科研人才,因此应以高校投入为主。

6.陕西省基础研究计划的定位是( )

A、陕西省基础研究计划主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目标部署研究工作。

B、陕西省基础研究计划突出应用基础研究和“培育项目、培养人才”的目标。

C、陕西省基础研究计划不支持管理科学研究。

D、陕西省基础研究计划主要解决陕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实用技术问题。

二、多项选择题(四选项)(共6小题,每小题4分)

1.我国基础研究基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国家重点实验室

B、中国科学技术馆

C、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D、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台站(网络)

2.国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人的资格是()

A、男35周岁以下

B、女40周岁以下

C、在读博士研究生

D、具有博士学位

3.陕西省基础研究计划的资助体系为()

A、重点项目

B、青年人才项目

C、面上项目

D、重点实验室项目

4.哪些属于基础研究的概念?( )

A、基础研究没有特定商业目的,是以创新探索知识为目标的研究。

B、基础研究是将理论发展成为实际运用的形式。

C、基础研究是以认识现象、发现和开拓新的知识领域为目的的研究。

D、基础研究在进行研究时对其成果不能确知达到应用目的的技术途径和方法。

5.陕西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申请规定为()

A、在读研究生和单位兼职人员可以申请陕西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国家重大基础研究专项基金(973)项目“二氧化碳减排、储存和资源化利用的基础研究】

B、已经承担过两次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的负责人,一般不能再申请新的青年人才项目和面上项目。

C、申请者同期只能申请1个项目。

D、各类陕西省科技计划在研项目的负责人应在项目完成并办理结题手续以后再申请新项目。

6.我国规划的重要科学前沿领域包括()

【国家重大基础研究专项基金(973)项目“二氧化碳减排、储存和资源化利用的基础研究】

A、纳米

B、蛋白质

C、细胞生物

D、全球变化

【国家重大基础研究专项基金(973)项目“二氧化碳减排、储存和资源化利用的基础研究】

三、多项选择题(五选项)(共6小题,每小题4分)

1.“973”计划项目的申请程序为( )

A、“973”计划项目属于重大科学问题的探索研究,科学家可以自由申请项目。

B、“973”计划由科技部征集相关部门、地方、行业的重大需求;

C、“973”计划由科技部委托专家顾问组依据国家相关规划和征集的重大需求提出计划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建议究制定并发布年度申报指南。

D、中国大陆境内注册具有法人资格、有较强基础研究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等提出项目申请。

E、申报单位通过主管部门、地方科技主管部门推荐或直接向科技部申报项目。

2.以下属于基础研究的是( )

A、制成电磁波发生装置

B、提出电磁波理论

C、发现小麦遗传基因

D、材料制备与加工

E、秦巴山区经济植物调查与植物性状分析研究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才项目系列包括( )

A、青年科学基金

B、优秀青年科学基金

C、联合资助基金

D、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

E、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

4.我国进入世界前5名的学科有( )

A、数学

B、物理

C、农业

D、材料

E、计算机【国家重大基础研究专项基金(973)项目“二氧化碳减排、储存和资源化利用的基础研究】

5.我国的人才培养计划有( )

A、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B、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

C、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D、千人计划

E、“三五人才”

6.属于国家6项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的有( )

A、纳米研究

B、量子调控研究

C、蛋白质研究

D、聚变能研究

E、干细胞研究

四、判断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

1.“十二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战略导向是“更加侧重基础、更加侧重前沿、更加侧重人才”。

2.“973”计划项目的申报单位须在中国大陆境内注册具有法人资格。

3.我国基础研究的投入已接近欧美发达国家。

4.基础研究成果不能直接商业化、企业化。

5.“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主要支持“973”计划项目的前期预研工作。

篇三:国家重大基础研究专项基金(973)项目“二氧化碳减排、储存和资源化利用的基础研究
973重点基础研究计划

计划一:973重点基础研究计划

一、背景、意义

1997年6月4日,原国家科技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决定要制定和实施《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随后由科技部组织实施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亦称973计划)。制定和实施973计划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工作作出的重要决策;是实现2015年以至21世纪中叶我国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迎接新世纪挑战的重要举措。

二、目标、任务

战略目标:加强原始性创新,在更深的层面和更广泛的领域解决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学问题,以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为国家未来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主要任务:一是紧紧围绕农业、能源、信息、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材料等领域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自身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开展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提供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和科学基础;二是部署相关的、重要的、探索性强的前沿基础研究;三是培养和造就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高科学素质、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四是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能承担国家重点科技任务的科学研究基地,并形成若干跨学科的综合科学研究中心。

三、定位

973计划的组织实施,以国家目标为宏观导向确定工作总体部署,形成合理布局,体现为技术创新提供动力和源泉,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的要求。在973计划项目的安排过程中,我们加强对于国家重大需求的分析和战略研究,围绕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自然资源及其有效利用、生态、环境与社会协调发展、西部大开发等国家重大需求,面向未来,面向科学前沿,开展重大关键科学问题的研究。

四、遴选原则

973计划项目是对国家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具有全局性和带动性、需要国家大力组织和实施的重大基础性研究项目。项目的立项要按照“统观全局,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指导思想,在现有基础研究工作部署的基础上,鼓励优秀科学家和研究集体面向我国未来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围绕农业、能源、信息、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材料等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科技自身发展的国家需求和有重大影响、能在世界占有重要一席之地的重点学科领域,瞄准科学前沿和重大科学问题,开展多学科综合研究和学科交叉研究,提供解决重大关键问题的理论依据和形成未来重大新技术的科学基础。

973计划项目应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要,统一部署,分年度组织实施。项目研究期限一般为五年。973计划项目按照专家评议、择优支持的工作方法和‘择需、择重、择优‘、‘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遴选,强调国家需求与重大科学问题的结合,原则要求为:

1、围绕我国社会、经济和科技自身发展的重大需要,解决国家中长期发展中面临的重大关键问题的基础性研究;

2、瞄准科学前沿重大问题,体现学科交叉、综合,探索科学基本规律的基础性研究;

3、发挥我国的优势与特色,体现我国自然、地理与人文资源特点,能在国际科学前沿占有一席之地的基础性研究。

五、管理机制

973计划由科技部负责,会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及各有关主管部门共同组织实施。科技部成立专家顾问组,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的发展战略、政策以及973计划项目的立项、评审及组织实施中的重大决策性问题进行咨询、顾问、监督、评议,以保证973计划项目立项和管理的科学性与民主性;科技部按相关领域分别组建领域专家咨询组,负责跟踪、了解项目的执行情况,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973计划项目实行首席科学家领导下的项目专家组负责制,首席科学家对项目的执行全面负责。项目依托单位负责项目的日常管理,提供项目执行的相关条件保障。

973计划项目实行课题制管理。实行分项目的全额预算、过程控制和全成本核算,预算管理、过程控制、成本核算与决算有机结合,形成科学的经费管理模式。在立项过程中,采取专家评审遴选项目和按项目任务审核经费相结合,在专家评审保证项目研究工作的科学性与可行性的同时,加强了预算编报和审核。科技部和财政部联合成立了973计划项目预算审查委员会,通过中介机构对预算的评估、预算委员会审核和媒体公布接受社会监督等步骤加强预算工作,以保证经费安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使973计划项目立项和实施管理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

六、特点

973计划项目实行“2+3”的管理模式,即项目执行两年后,进行中期评估,重点评估项目的“工作状态”和“研究前景”,围绕项目总体目标,根据“集中目标、突出重点、精干队伍、择优支持”的原则,调整和确定后三年的研究计划;并根据中期评估情况,对有突破前景的重点课题,根据课题的实际需要进行强化支持,从而保证重点工作得到重点支持。

七、整体部署

科技部在财政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立足科学前沿,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从战略性、前瞻性、科学性和可行性出发,提炼和选择了一批国民经济、社会和科技自身发展中的重大科学问题,进行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的战略部署。自1998年起至2002年,已先后启动了132个项目,其中农业领域17项,能源领域15项,信息领域17项,资源环境领域24项,人口与健康领域21项,材料领域19项,重要科学前沿19项。

八、国际合作

973计划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和国际学术交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欧洲共同体科学技术合作协定”,科学技术部已向欧方开放了973计划的研究项目,欧盟国家的科学家可与中国科学家联合申请、承担973计划项目。目前有1个项目已经被批准启动实施(“分子聚集体的化学-有机功能微结构与组装”)。之外,973计划的大多数项目都在不同程度上建立了与世界各国的广泛、深入的交流与合作。

计划二:973重点基础研究计划

“十X五”期间要落实《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在总结“十X五”工作的基础上,针对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强保障政策与措施,通过发展重点基础研究促进原始性创新,推动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一)强化国家目标导向,完善指南编制工作

深刻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战略需求,强化国家目标导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尊重科学发展规律,重视基础研究的长远价值,科学编制指南,体现国家战略需求与科学前沿的结合,加强指南的战略导向性。围绕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紧紧抓住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和长远性的重大科学问题,紧紧抓住虽暂时较薄弱,但对长远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的重大科学问题,紧紧抓住能有力带动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的结合,引领未来高新技术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持续开展战略研究,为指南编制提供科学依据。完善指南编制工作程序,充分发挥国家有关部门和行业的作用。

(二)重点部署,加强集成

按照“强化、稳定、完善”的工作思路,强化支持一批解决当前制约国家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的项目;稳定支持一批关系国家长远重大战略需求的项目;根据国家需求的动态变化,适时拓宽资助范围,完善领域布局。

按照《规划纲要》和《国家“十一五”基础研究发展规划》的要求,973计划主要支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领域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领域,通过重大项目实施;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等方面的工作通过研究专项实施。一方面,面向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大需求,针对需要重点突破的关键科学问题,部署若干研究专项,加强顶层设计,集中优势资源,强化支持,力争在提高我国核心竞争力方面有所突破;另一方面,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结合我国的优势和特色,围绕农业、能源、信息、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材料、综合交叉和重要科学前沿等领域中的关键科学问题,部署一批重大项目,提升我国基础研究的创新水平和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基础研究领域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

(三)人才为本突出,项目人才基地有机结合

在继续重视支持项目的同时,进一步加强项目与人才培养和基地建设的衔接与协调。以项目支持带动人才培养和基地建设。鼓励不同单位、不同学科领域合作形成研究团队,培育重点研究基地。对于目标和任务明确的方向,探索以人才和基地为主的项目遴选模式,强化对优秀科学家群体和重点研究基地的支持。

坚持人才为本的资助模式,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的支持,造就将帅人才,凝聚和培养创新能力强、学风正、有团队组织能力的学术带头人,创造中青年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健康成长的环境。加强与国家各类人才计划的协调与配合,注重在其中发现和遴选研究骨干。完善项目首席科学家负责制,为项目首席科学家提供综合集成的手段和机制,强化首席科学家对项目组织实施的责任意识,提高首席科学家组织协调和综合集成能力。

以重点研究基地为依托组织项目。优先选择和支持重点研究基地的优势研究团队承担973计划项目。加强承担项目的重点研究基地的条件建设。依托国家大科学设施开展前沿科学研究。

(四)完善评价机制,营造良好环境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鼓励学科交叉,激励创新,促进团队协作,强化综合集成。抑制急功近利和浮躁倾向,避免片面追求数量和简单量化。建立激励创新的机制,鼓励科学家潜心研究,倡导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知难而上的拼博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努力营造有利于学术交流、学科交叉与融合的良好环境。

坚持以“择需、择重、择优”的立项评审原则,严格以指南为引导,把战略价值判断贯穿于项目评审的始终,着力解决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和科技自身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重大关键科学问题。进一步完善政府决策与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机制,在坚持专家评审、竞争择优机制的同时,加强政府的组织协调和决策,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方式和对重大关键问题的支持,对特殊和应急部署设立特定的立项程序。

重点评价结题项目研究目标实现情况、研究成果集成性创新情况,注重对科技将帅人才培养和科研团队凝聚力的考核。对不同类型的项目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项目,重点评价项目在解决国家重大需求问题、提高科学研究水平方面的实质性贡献;对面向科学前沿的项目,重点评价项目的原始创新性和国际学术影响。

加强评审评估队伍建设,完善定期更换专家制度,逐步建立评议专家信用制度。对科学前沿项目的评审,充分发挥境外科学家的作用。完善异议期公示制度,维护评价的公开、公平、公正。

(五)加强合作交流,促进资源共享

支持在双边、多边科技合作协议框架下,实施国际合作研究项目。鼓励和扶持一批做出突出成绩、有国际影响的科学家走向世界,参与科学前沿的国际竞争与合作。发挥973计划的组织优势,孕育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重大研究计划,逐步提升我国基础研究的国际竞争力。

用好海外人才资源,创造条件吸引、聚集海外科学家参与我国重点基础研究工作。

针对基础研究条件资源的特点,加强项目内部和项目之间科学数据与成果资料、标准、规范的共享。

计划三:973重点基础研究计划

基础研究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是科技与经济发展的源泉和后盾,是新技术、新发明的先导,也是培养和造就科技人才的摇篮。经济和社会的持续高速发展对基础研究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许多科学问题都迫切需要通过基础研究从深层次上探求解决办法。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往往会引发经济和社会的重大变革。1997年6月4日,国家科教领导小组决定制定“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基础研究重大项目计划”(简称973计划),加强国家战略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工作。

一、“十x五”973计划的定位

973计划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前期研究专项等原有基础研究工作部署的基础上,组织实施的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重大项目计划。根据到2015年以及本世纪中叶,我国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围绕农业、能源、信息、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材料等领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集中组织我国优秀科研力量,大力开展创新研究,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技术基础,通过计划的实施,培养和稳定一批优秀人才,建设一批高水平国家研究基地,从而增加我国原始性创新能力。

二、“十x五”973计划的重点任务

“十x五”期间,973计划将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创新能力建设作为其根本任务。

1.强化支持一批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有制约作用的重大科学问题的研究

从国家战略需求出发,继续加强对农业、能源、信息、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材料等重要领域的重大基础研究,针对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的生命科学、纳米科学、信息科学、地球科学等重大科学前沿,加强科学研究和创新,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强交叉综合研究和集成创新,不断形成新思想、新概念、新发明、新理论,为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

2.稳定一支高水平的

基础研究队伍,培养一批创新人才

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

资源”的战略思想,积极实施人才战略。切实用好和稳住关键人才,积极培育后备力量,加大对以中青年科学家为骨干的研究群体的支持力度。以项目为纽带、基地为依托、人才为核心,采取有效措施,营造以人为本、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积极引进海外人才,大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鼓励和扶持一批有突出成绩、有组织能力、有国际影响的科学家和研究骨干走向世界,提高我国国际科技地位与影响。

3.改进和完善973计划管理,营造有利于原始性创新的环境

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创新的科学评价体系与管理体系,克服追求短期绩效、急功近利等浮躁现象,鼓励科学家大胆探索新的研究领域,引导他们在国家需求和科学前沿的结合点上积极开展创新性研究。

三、“十x五”973计划的组织管理

1.973计划实行课题制管理

在项目管理中实行首席科学家和课题组长负责制,在经费管理中实行分项目的全额预算、过程控制和全成本核算,实现项目管理模式和经费

资助模式的有机结合,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氛围。

2.实行政府决策与专家咨询相结合的管理机制

973计划成立高层次的专家顾问组,对973计划进行咨询、评议和监督,保证计划实施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公正性。

3.加强过程管理,建立项目运行监督机制

973计划项目实行“2+3”管理模式,即项目实施两年后,接受中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后三年计划。按领域设项目咨询组,对项目的

执行进行跟踪管理,向科技部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促使项目预定目标的顺利实现。

篇四:国家重大基础研究专项基金(973)项目“二氧化碳减排、储存和资源化利用的基础研究
2015发展低碳农业对策研究

篇五:国家重大基础研究专项基金(973)项目“二氧化碳减排、储存和资源化利用的基础研究
2015水利局年工作总结和年工作打算

2015年工作总结和2015年工作打算南通市水利局

(2015年12月)201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用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围绕打造民生水利、安全水利、资源水利和环境水利的高要求,积极开展各项工作,为南通市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现将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今年主要水利工作完成情况

我局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新要求、新目标,紧紧围绕水利总体工作思路,认真实施市政府下达的各项职能指标,在全系统开展了争先创优活动,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一)农村水利工作全省先进。

农村河道疏浚和农村饮水安全饮水工程是市委市政府2015年农村工作考核的重点内容。我们强化组织领导,合理制定计划,明确目标任务,狠抓政策落实,扎实有效地开展农村水利建设工作。截止6月30日,全市疏浚农村县乡河道210条段、977.91公里、清淤土方2210.62万方,占计划的123%;村级河道疏浚17824条段,完成土方4538.73万方,占计划的111%,重点推进了573个行政村的水系达标整治,年度确定的工程建设任务已圆满完成,目前村庄河道疏浚工程已顺利通过省级验收。海门市、如皋市已通过由省委组织部、省委农办,省水利厅、省财政厅联合组织的农村河道疏浚工程省级验收,并均被评定为优秀等级。成为全省首批“农村河道疏浚整体达标县”,全省有十一个县(市)获此殊荣。 在做好农村河道疏浚整治的同时,我们积极开展农村河道长效管护机制建立,巩固农村河道疏浚整治效果。我们将农村河道长效管理摆在农村河道疏浚工作首要位置,坚持“行政推动、健全机构、分级管理、落实资金、完备考核、多元并举、重在实效”的原则,各地通过落实河道长效管理队伍,明确管理经费渠道,落实河道工程管护责任,建立农村河道长效管理机制。使农村水环境得到根本改善,真正做到“水清、面洁、岸绿”,为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坚持依托区域供水工程,通过强化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创新建管机制,加强督促考核,着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讨论并通过了南通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意见,明确了工作责任主体、领导机构建立、目标任务分解、建设资金筹集和考核奖励政策等内容,同时将其列入全市农村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我们加快各项前期工作推进力度,做到“早计划、早安排、早落实”,到目前为止,完成2015年度项目可研8个,计划解决不安全人口60.78万人。2015年省下达农村饮水安全建设项目已完成招投标工作,正全面组织实施。

(二)防汛防旱工作扎实有效。

我们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抢大灾的要求,按照“准备早、措施实、应急快”的原则,扎扎实实做好各项防汛工作。汛前,我们超前谋划,及早部署全市汛前检查工作,努力消除度汛工程隐患,全市各级投入除险加固等防汛经费达3300万元。全面落实防汛责任制,将全市江堤、海堤、险工隐患等地段防汛行政和技术责任人名单在《南通日报》上进行了公告,主动接受社会和公众的监督。及时修订完善《南通市抗旱预案》等各类防汛预案,并批转实施。积极落实防汛物资储备,全市共储备防汛编织袋119.3万只,块石38086吨,土工布19.1万平方米,木材235立方米。加强防汛抢险队伍建设和演练,落实应急防汛抢险队伍232 个,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应急演练。汛期呈现阶段性汛情特征,入梅后连续出现4次暴雨过程,内河水位猛涨超警戒线,局部农田受涝;受 7号“海鸥”、8号“凤凰”、13号“森拉克”三次台风外围影响,我市出现大风暴雨局部灾情较重。面对严峻防汛形势,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到防汛一线检查指导工作。市防指精心组织、及时部署,科学调度,积极开展防汛抗台工作,汛期全市主要涵闸合计引水15.3亿立方米,排水7.96亿立方米,有效减轻了灾害损失,取得了防汛抗台工作的全面胜利。

(三)城市河道整治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成绩显著。

我们通过认真调查和研究,制定了2015年城市河道整治计划,重点工程有水源水位控制工程、清淤护岸工程、除险加固工程等,估算工程总投资为1.3亿元,市区河道整治工程是今年市政府重点工作,也是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我局及两区水利部门积极推进,崇川区学田地区水源水位控制工程及我局任港河抢险、小姚港涵闸上游护岸工程均已开工建设,其他工程的前期工作都已经完成。我局还进一步加大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力度,突出工作重点,主攻工作难点,全力以赴,迎难而上,高标准、严要求地开展水环境整治工作。实施的郭里头河泵站工程如期投入运行,对改善城郭界河及周边河道水质起到很好效果。加大了生态补水力度,对河道进行了全面普查,督促做好河道保洁管护工作,确保河道达到“河坡绿化无杂物,河面保洁无漂浮物,水质改善无黑臭”的目标,为创建文明城市作出了积极贡献。

(四)重点水利建设加快推进。

我们加强重点水利设施建设,投资任务进展顺利。今年我市水利建设重点抓好海堤达标工程建设,我们严把工程建设的程序关、质量关、监理关、资金关、考核关,将海堤达标建设作为年度水利建设的重中之重,根据实施方案确定的建设任务,列入各县(市)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进行考核。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水利招投标工作,坚持以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为抓手,强化招投标管理,深化前期准备工作,加强过程监督检查。在项目实施中我们认真抓好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招投标责任制、建设监理责任制、合同管理责任制、工程质量安全责任制“五个责任制”的落实,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

(五)长江堤防占用管理和打击非法采砂工作有力加强。

我们根据省厅要求,大力度对长江堤防非法占用进行清理整改。特别是省厅连续发出明传电报后,我们立即召开专题会议,统一思想,落实责任,精心部署,认真整改。经调查,全市沿江涉河违章项目28家。我们先后数十次派人赴通州、如皋、启东等地对违章情况进行全面统计、勘测和取证,到目前为止,通州市共对沿江亚华船舶、韩通船舶、明德重工3家企业进行查处和整改,共完成拆除钢丝网围墙580米,拆除办公、生活用房872 平方米,恢复挡浪墙45米,共处罚金 4.3 万元,尚余韩通的部分办公用房、明德船坞的临时围堰,企业已制定了搬、拆迁计划,并出具承诺书和保证金。如皋市共对沿江国鼎管桩、华泰船坞、通宝船舶、长江船舶、通城船舶、长新船舶、通茂船舶、茂盛钢结构8家企业进行查处和整改,共完成厂房透空处理47000平方米,拆除围墙2608米,拆除办公、生活用房2750 平方米,撤离人员270人,共处罚金33万元,尚余部分职工食堂未拆除的,已制定了拆迁计划,并出具承诺书。目前,如皋市、通州市两市沿江违法建设涉河项目整改已通过省级验收,受到了省厅的高度赞扬,同时也标志着我市长江河道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我们对每一条堤段、每一个涉河项目都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加强日常管理和巡查,进一步强化长江河道采砂管理工作,开展了“长江河道采砂管理集中整治月”行动,有效地整顿了工程性采砂项目,严厉打击非法采砂活动,确保我市长江河势稳定和防洪、通航安全。

同时,我们把加强水行政许可工作作为水利部门服务经济发展的突破口,积极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好服务,尤其是在沿江开发江海联动重点工作中,做好重点建设项目跟踪服务工作。我们先后为振华港机、中远船务、中远海工、王子造纸、惠生重工等重大项目做好报批等服务工作,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优化方案,解决工程建设遇到的技术问题。我们还多次带领业主赴长江委或省水利厅向有关领导进行专题汇报,缩短项目审批的中间环节,提高效率,确保了项目的顺利通过,这种为企业办实事的做法得到了业主和市领导的认可和广泛赞誉, 许多单位负责人还亲自送来锦旗和匾牌以示感谢。

(六)长江澄通河段和长江北支整治研究工作取得实质进展。

积极开展江海联动洋口港开发等重点服务工作,特别是长江澄通河段和长江北支整治研究工作取得实质进展。南通市位于长江澄通河段北岸,有着优育的区位和长江岸线资源,有巨大的开发价值和广阔的开发前景。但稳定的河势是岸线开发利用、堤防安全、航运畅通、各类基础设施安全运行的前提条件。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我市沿江整治开发利用各项研究工作,《长江口综合整治开发规划要点报告》年初通过国务院批准,给我市沿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也带来了契机。我局已加紧委托有关科研单位对澄通河段南通段整治开展研究,并争取将研究成果列入上级长江流域综合河道整治开发利用规划修编范围。我局还作为会议承办单位于8月26日组织召开了市政府主办的长江口整治与开发专家研讨会,对各位专家和代表的发言整理形成会议纪要呈报市政府领导审定,下阶段我们将根据会议上专家形成的共识,积极开展各项研究工作,以进一步发挥我市长江岸线整治工程的效益,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七)水资源管理和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成绩喜人。

我们重点突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开展了水资源管理专项整治,重点对无证取水、无计量取水、不按规定缴纳水资源费等行为进行查处。我们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地下水开采情况普查活动,进一步摸清了我市地下水开采现状,全面落实水资源费征收任务,目前进展顺利,截止到10月底,已征收水资源费3431万元。我们以“稳定农业水费,开拓工业水费,进一步规范水费管理工作”为指导思想,截止10月底,已征收水费4400万元,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全年征收任务。我们围绕考核、目标和宣传等工作重点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八大行业节水行动,大力推广重点行业节水技术和节水工艺,培育节水技改示范工程,建设一批“零排放”示范企业,全面推行计划用水和定额用水。年初省政府考评中,我市名列第一,获省节水型城市试点先进单位。在水利部组织召开的全国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大纲审查会上,《南通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大纲》通过审查,节水工作扎实推进。

(八)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取得新成效。

我们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系统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全会上的两次重要讲话、《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精神,领会精神实质,明确具体要求,将贯彻全会精神与加强服务和加强作风建设相结合,切实把全会各项要求落实到促进服务经济、城乡统筹、农村繁荣的各项工作上,为南通经济社会又好又快跨越发展提供保障。我们积极开展创建省厅和市文明单位工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创建领导工作,精心组织,建设文明环境。建立健全制度,责任到人,落实创建目标。机关文明创建和系统文明创建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局机关及下属7家单位中的5家都已成为全省水利系统文明单位。机关党建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特别在机关组织建设、活动开展、学习培训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绩,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得到凸显。进一步加强政风行风和机关作风建设,努力以效能建设为抓手,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使各项水利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机关工作作风进一步改进、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发展环境明显优化,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表扬。我们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大力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努力实现“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我们认真开展社区共建和结对帮扶工作,积极组织党员和干部深入社区,积极帮助共建社区开展文明创建工作,做到有共建的活动方案,有开展共建的活动记录。根据安排,和我局共建社区有北濠新村、曙光新村、城南东区三个社区。我们及时和社区的同志认真交换意见,了解最新的社区创建活动情况,及时解决社区存在的困难。我们还向北濠新村社区居委会赠送了文件柜,解决了创建等文件资料没有地方存放的困难。曙光新村社区办公条件差,急需一台电脑,我们购置了电脑并免费赠送给社区,为社区创建工作提供了很大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我们还在社区开展了赠送节约用水小知识、家庭节水宣传册。我们迅速启动农村结对帮扶工作,局主要负责人带队到结对帮扶村海安县墩头镇凤阳村调研情况,走访慰问贫困农民。随后派专人挂职联系结对帮扶村凤阳村,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帮助扶贫单位搞好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改善村委会办公设施、建设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等措施和工作来帮助该村发展经济,同时安排30户贫困农户和局机关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受到当地老百姓的一致好评。

二、2015年重点工作打算

2015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战略部署的重要一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攻坚年,做好水利工作至关重要。

全市水利工作总的要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治水理念,着力加快水利工程体系建设,着力加强城乡水环境整治,着力深化水利改革,创新水利机制,拓展水利功能,不断提升水利的防洪减灾能力、水资源供给能力、水环境保护能力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能力,为全市经济社会的健康、协调、快速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重点抓好防汛防旱工作,着力提高水旱灾害综合防御能力。2015年防汛防旱工作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工作方针,立足于防大汛、抢大险、抗大灾,保安全。切实做好汛前准备准备工作。认真开展汛前检查,加大对骨干河道防汛清障巡查执法力度。对各类险工隐患,分别轻重缓急,纳入工作计划和财政预算,确保安全度汛。全面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中心的防汛责任制,及时修订完善各类防汛预案,做好防汛物资的落实储备,做到责任、预案、物资、队伍四到位。做好南通市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升级改造建设工作,力争汛前完成投入运行,提高全市防汛工作技术水平。汛期主要抓好各项防汛抗台措施的贯彻落实。密切关注入梅、台风、风暴潮动向,加强防守,按省防指和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以及防汛预案做好突发性水旱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根据雨情、水情变化,科学调度全市主要河道和水利工程运行,同时积极做好应对突发水污染事件调度措施准备,为城乡居民的安全用水提供保证。

(二)重点抓好工程管理工作,着力提高水利保障能力。

按照水利厅的部署,根据水利部颁发的《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办法》(试行),继续推进全市水利工程管理进行目标考核工作,对全市沿江沿海大中小型涵闸的启闭设备进行等级评定,确定2015年重点申报单位,进行指导和督查。确保再有1—2个水管单位达到通过省级管理单位验收。继续做好沿江开发江海联动相关的水利重点工作及重大建设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进一步完善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规范和约束涉水建设项目。推进河道蓝线规划编制工作,指导水域、岸线资源科学、合理、有序的开发,积极探索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的河道管理模式。严格审批制度,杜绝越权审批和审批不严的现象。加大监督、检查和执法力度,维护水利形象和法律尊严。进一步畅通水系,改善水质,为人民群众营造良好生活环境,继续组织实施市区骨干河道的整治工作,力争出台《南通市市区河道管理实施办法》。我们抓好以九圩港闸为重点的骨干水利工程整治工作,加大跑部跑省力度,把一级河治理作为重点规划立项,逐年解决。切实做到工程管理规范,工程运行安全,工程设施完好,工程环境优美,努力提升水利行业形象,提高我市水利工程管理水平。

(三)重点抓好水利建设工作,着力提高水利服务经济社会能力。

突出抓好海堤达标建设,完成海堤达标项目建设收尾工作。加强对水利建设项目基建程序执行情况督查,加强对项目参建单位的考核、管理、诚信建设力度。继续做好江海联动等重大项目服务工作,我们将继续抓好长江北支整治开发工作,着力提高水利服务经济社会能力。我局将依据《长江口综合整治开发规划要点》,准备开展长江北支近期整治方案可能对南北两岸带来的排涝、水资源、防洪、生态、环境等影响的研究,同时开展长江北支远景整治规划方案的研究;提出长江北支缩窄后潮位变化、启东、海门沿江地区的排涝影响范围和程度、生态环境的影响成果,为采取防洪排涝、环境保护、生态修复、补偿作决策依据;研究建立激励型和共享型的河流共建共享合作补偿机制。以《规划》批复和8月份市政府召开的《长江北支综合整治专家研讨会》为契机,抓住机遇,统一认识,积极与上级主管部门沟通,聚集市级和启东、海门二市力量,开展各项研究工作,为长江北支综合整治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四)重点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县乡河道整治等为民办实事工程,着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把农村河网水系整治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列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改善民生的重点工作和重要实事。重点实施六项农村水利建设工程:即实施农村河道疏浚、农村饮水安全、小型泵站更新改造、灌区及节水灌溉项目、“民办公助”项目和里下河圩区治理项目,为全面提升我市农村水利建设水平打下坚实基础。继续坚持财政投入为主的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规范项目建设管理。重点抓好农村河道疏浚和农村安全饮水工作,确保2015年度基本完成“十一五规划”农村河道疏浚任务,提前一年基本完成工作目标。同时加快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进程,明年确保完成60万、力争完成80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工作任务。我们还将按照“省管县体制”要求,适时调整工作重点,把工作重点向市属三区转移,做好市属三区的农村水利规划和建设。积极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做好规划和监测,认真履行水土保持行政管理职能。

(五)重点抓好节水各项工作,着力推动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进程。

2015年,是我市建设国家级节水型社会的第一年,我们将进一步梳理发展思路,加大工作力度。一是强化宣传教育,做到点面结合,加强宣传发动,深入企业、学校、机关,提高“节水型社会”在市民中的知晓率。二是完善政策法规,我局将进行专题调研,出台《南通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南通市地下水管理办法》、《南通市水功能区管理办法》、《南通市再生水利用规定》和《南通市自来水计划管理办法》等相关规范性文件,使我市的水资源管理做到有章可循。三是加强载体建设,我们将进一步加强节水型企业(单位)、节水型社区、节水型灌区等载体建设。重点是按照创建标准,建设重点领域节水示范点。通过水平衡测试,加大节水技术改造力度,挖掘节水潜力,达到节水减排、行业示范的效果。

(六)重点抓好依法治水工作,着力维护水势安全。

我们进一步加强水政监察队伍的建设,促进文明执法,不断提高全市水政监察人员的思想素质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大巡查执法宣传力度,保护好水利工程设施安全。充分发挥中队人员工作靠前,岗位靠前,巡查靠前的特点做好巡查工作。举办好培训班,提高水事处罚案卷档案的质量。提高每一位执法人员的文明执法水平和水事处罚案卷档案质量。继续做好违法水事的查处,维护水事正常秩序。加大长江采砂取土管理、服务力度,重拳打击非法采砂取土活动,确保长江河床走势和长江大堤安全。通过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通过严格的巡查、执法、打击,进一步维护好水利部门的权威,维护好水法律法规的尊严。继续力推长江执法基地建设。

2015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处于重要的战略期和机遇期,我市水利发展也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我们要进一步认清水利发展新形势,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导关心下,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把握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农村水利向城市水利转变,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发展规律,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紧扣科学发展、和谐水利、关注民生的时代脉搏,围绕全市经济社会既好又快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不断开创南通水利工作新局面,为建设全面小康、全面腾飞新南通作出积极贡献。

篇六:国家重大基础研究专项基金(973)项目“二氧化碳减排、储存和资源化利用的基础研究
2016工业企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6篇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党员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范文(通...
  • 对照新时代合格党员的标准方面存在的...
  • 2023年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征求意见四篇
  • 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材料3000字(通用8篇)
  • 对党支部的批评意见八篇
  • 党员民主评议个人对照检查材料【6篇】
  • 党支部班子对照检查材料范文五篇
  • 组织生活互评批评意见50条范文(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