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组织国学师德教育培训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9-22    阅读:

组织国学师德教育培训(一)
从国学经典中感悟师德

从国学经典中感悟师德 2012-03-28 20:40 来源:ts.wenming.cn 打印本页 关闭

春秋时期的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更是中国人的精神偶像、中国文化的代表。

中国人因为孔子而骄傲和自豪,外国人因为孔子而研究中国,“孔子学院”于是成为许多国家研究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尤其是研究中国的古人和今人的学术机构。孔子的经典语录集《论语》,因其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其推崇备至,不仅影响着今天中国人的思想,更是成为外国学者甚至政治家研究的经典之作。可见,《论语》之影响深远而巨大。

我们今天再来捧读《论语》,其现实意义究竟在哪里?北师大教授于丹作了最精要的回答:“《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标”。因此,《论语》可以作为我们个人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指南。

一、修身养性,德行人生

《论语》中关于修德的言论,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孔子认为:血气未定的年少之时,不要沉浸于女色;血气方刚的成年时期,不要与人争斗:而到血气既衰的老年,不要贪得无厌。一个人遇事不要主观臆测,不要盲目武断,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孔子还认为,和正直,诚实守信,博学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谄媚的人,虚伪阴险的人,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同时他还认为,如果以适度的礼乐来节制自己,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以拥有很多贤德的朋友为快乐,对人是有益的,而以骄奢淫逸,游荡忘返,宴饮荒淫为快乐,对人则是有害的。这些言论,简洁明了,教人自我警醒,让人持守美德或教人弃去偏执。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把这几句话牢记在心,时时警醒自己,应该说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会有大的过错了,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更是要牢记不忘,并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为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人过分地强调物质利益的追求,因为种种原因而使得人们的利益主体多元化,于是,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而作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肩上的担子千斤重,一头挑着学生的现在,一头挑 着国家的未来,必须给予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

价值观. 人生观的引导,教育学生为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努力并成为国家的栋梁。而要达到此目的,教师自己首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 价值观.

人生观,因此,教师必须修身养性,经得起各种不良现象的诱惑。

二、勤于好学,终身不懈

孔子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强调学生应该勤于读书求知,探究学问。在《论语?先进》中记载孔子反对子路使子羔去做费邑之宰,因为子羔尚未成学,年纪尚轻。孔子认为,研习古代典籍是成就事功的必备条件,决不能忽略不顾。否则,一味埋头蛮干,难免会有差谬,也就是说,学习前代经典有益于涵养学生崇高的道德品质,孔子指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即诗能感发人的意志,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向善;礼能规范约束人的行为,使人能够单立于世,而音乐能够熏染人的心魄,使人德行圆满。总之,孔子认为学文可以涵养完美的人格,所谓君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这些美好的品质,都应当归功于学文时潜移默化的力量。

这些观点和思想,我们今天要认真总结和借鉴。一是我们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以知识,更要注意培养他们的品质,即坚持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的职责。二是教师自身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让读书成为习惯,终身不懈。三是新课改的新目标,即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要求,教师除了自己终身学习外,还要引导学生在自己的人生过程中,勤于好学,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以利于将来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人。三、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论语?述而》中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意思是说努力学习而不感到满足,教诲别人而不感到厌倦。纵观《论语》全篇,孔子这里的诲人不仅指教诲他人以知识,还包括教诲他人为人处事的态度。作为教育先祖的孔子,可谓教书育人的典范,孔子从而立之年开始教授学生,而且持久不渝,终生以之,他一生“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佳话,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孔子的教育事业获得了极大的成功,除了他的“诲人不倦”的态度,还有就是他“因材施教”的方法,在教育方面,孔子最伟大的口号是“有教无类”,它打破了阶级的差别,年龄、贫富、贵贱等界限,学生中长幼老少者有之,富贵贫贱者有之,但孔子却把他们调教得各有专长,各有成就,形成了一个和谐的团体,在孔子周游列国的十四年间,师生间同甘共苦,相濡以沫,没有因为困厄而变心从俗,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在《论语?先进》中有一段场景,令人感动,对于我们很受启发。子路、曾皙、冉有等弟子侍坐在孔子身旁,孔子和他们坦诚自然交谈,孔子启发他们:“如惑知尔,则何以哉?”弟子们于是很自然地说出真心话来。子路鲁莽率直,公西华谨慎持重,曾皙洒脱悠然,无不显示了个人不同的才性、抱负和愿望,孔子于是据此对他们做恰切的指导。

这里给我们的启示有:一是要有终生从教(至少是从教期间)无怨无恨无悔无倦,充满激情,始终如一,热爱教育的情感。二是要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不分城乡、干群、贫富,男女等因素,对他们的态度要一样。三是教法要灵活,要因人而异,量体裁衣,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包括表扬、批评、要求等,否则,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甚至产生师生隔阂,

仇恨的心理。我曾写过一篇文章,《批评学生要讲辩证法》,发表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上。我认为较好地体现了因材施教思想。

四、修己治人,仁爱至上

孔子无论谈“修己”还是“治人”,最终归依还是人生道德。孔子所重视的德行,所包括的范围甚广,而这些都可用“仁爱”来总括。“仁爱”是孔子所树立的最高的人生道德理想。在《论语》中有一百多次提到“仁”,虽然具体语境的差异各不相同,但所指都是一种道德的修养境界,是一切德行的总和,孔子提出“仁爱”,是对人的情感、情操、修养的重视。“巧言令色,鲜矣仁”!那些胁肩谄笑,趋炎附势,出于利欲诱惑而屈己的人的行为不是“仁”。何谓“仁”?“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仁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孔子认为恭敬就不会招致欺侮,宽容就能得到多数人的拥护,守信就会得到人们的信任,机敏就会取得成就,而慈善就容易调遣别人。这就是孔子认为的“仁”的五者能行天下的理由。当然,孔子关于“仁”的言论还有很多,但就教师的为人准则,只此几点,我认为就足够矣。可见,孔子仁德思想的深远影响。 一是教师不可培养“巧言令色”者,而要培养有独立个性,执着追求,宽容他人,忠于祖国,有益社会的人。二是教师个人的为人处事态度,对他人要“恭敬”,只有恭敬地对待他人,才能少生矛盾和误会,甚至纠纷,才能和他人和睦相处,才能保持充沛的精力思考自己该思考的问题,来做自己该做的事,提高办事效率。三是教师要诚信做人,“信则人仁焉”。教师的职业不同于其他职业,它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因此,教师在与人打交道过程中,一定要讲诚信,否则,你就会失去影响力,号召力,有损自身的形象,尤其是在和家长、学生打交道时,事先一定要认真思考,不能做到的不要承诺,已承诺的要准时按要求兑现,包括我们对学生的奖惩,对学生的要求等。四是教师对学生的态度要慈善,“惠则足以使人”,慈善,在我看来,就是关心、关爱、关怀学生,这种关心、关爱应该是全面的,不仅是学习方面,还有生活方面,情感思想方面,不仅是大事情,而应该体现在细微处。有老师抱怨,学生不听话,不好管,我们应该反思自己,给予了他们多少爱,多少关心,不然,怎么不能“足以使人”呢?五是对待家长和学生要宽容,教师观念要改变,不能居高临下地要求和训斥家长和学生。首先要知道,没有了学生,教师的位置也就不存在了,存在的教师也就没有意义了,再者,我们要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作为家长的时候接受其他老师“教育”时的心情是不是很好。第三,我们的学生都是未成年人,考虑问题不可能每一件都很成熟,既使是成年人也不可能做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当我们发现学生缺点和错误时,要有宽容的态度,善意地指出并引导他们改正,日后他会终身不忘,感激不尽,尤其是不能以当年老师“教育”我们的错误方法去教育自己的学生,更不可以野蛮的“出于好心”的违法方法去教育学生。这样只能是“不得众”,甚至是断送自己。

总之,孔子《论语》是中国古代的经典之作,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不断地研究《论语》,体会《论语》的精华思想,并以此来指导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让中华古老的文化精粹,开出艳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易中天说,集结《论语》的孔子,是中华民族的孔子,是大众的孔子,是人民的孔子,也是永远的孔子。我们作为教师,因为孔子而自豪。

教师的工作平凡,教师的职业崇高,教师的责任重大,教师的使命光荣,教师的报酬微薄,我们要有一颗平常心孜孜不倦地追求,去做好我们每天该做的事情,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我们不平凡的人生价值。

责编:海量

组织国学师德教育培训(二)
师德师风学习心得和国学培训心得

师德师风学习心得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为人师表。教师素质重在师德,教师职业道德充分体现了教师特有的职业思想、职业情操。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重视教师职业道德培养,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培养新世纪人才的关键。教育是事业,是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为祖国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还要有新时代所推崇的新思想,新观念,要有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作为一名教师是无尚光荣的,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教师对人才的培养和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要做好教师工作,就必须首先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灵魂。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没有崇高的理想和为祖国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是不能担当培养人才、造就人才重任的。在当代,教师只有从根本上掌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能较大地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和师德修养,树立较强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新形势和新任务对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想成为新世纪的优秀教师,除了学识渊博、教学得法之外,还应有更高的追求,这就是以育人为理想,以塑造人的美好心灵为己任。这是没有功利目的的,而是完全出于对社会、对学生一生负责的责任感。能承担如此重任,首先在于教师自己做人的层次要较高,要做有德之人、有为之人。

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正确处理与自己直接服务对象学生之间关系的准则,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更困难。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教育爱,作为一种出自崇高目的、充满科学精神、普遍、持久

而又深厚的爱,其内涵极为丰富,既包括要求教师精心热爱学生,又包括要求教师精心教育学生。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具有十分强烈的质量意识,要真正在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塑造学生美好心灵方面下功夫。一个教师只有对自己的学生充满执着的爱,才能激发出做好这一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才能坚定不移地辛勤耕耘,获得丰硕的育人之果。热爱学生,是教师全部职业活动中最宝贵的一种情感,没有对学生的爱,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成功的教育。这种爱,是不能以血缘关系和个人好恶为转移的,教师应当把它无私地奉献给全体学生。爱是打开心扉的钥匙。要把真挚的爱融在整个班级之中,不仅要爱那些好学生,更要爱那些缺点较多的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从教师这里得到一份爱的琼浆,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更加自爱、自尊、自强和自信。学生很善于观察与思考,对你的一言一行,他们都在观察并做出相应的评价和反应。如果他们切实地感到老师是在诚心诚意地爱护自己,关心自己,帮助自己,他们就会很自然地对你产生欢迎的倾向,喜欢接近你,并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教育和指导。反之,如果他们感觉到你有爱生之心,他们就会在情感上对你采取冷漠、猜疑、反感甚至抵触的消极态度,那样的话,无论你怎样苦口婆心,他们也不会接受。所以,具有爱心,是教师取得教育成果的极为重要的前提,对学生爱之愈深,教育效果愈好。 重视业务素质提高,适应现代教育发展21世纪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它不仅带来教育形式和学习的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深刻的造诣,而且必须了解其他学科的发展动态,必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随着摄像机、传真机、计算机、投影仪等高科技教学仪器设备在教学中的运用,站在三尺讲台上,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讲授知识的传统教学方式受到了冲击,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使学生的知识来源和知识范围日益扩大。教师已不再是“讲坛上的圣人”,不再是“先学先知”之师和信息的权威拥有者甚至唯一的传播者。教学方法也由传统的单向灌输转变为启发建构,凸出认知主体在建构中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重视业务素质的提高,不断“充电”,并且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适应信息化教育带来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革,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教师的职能也由“教”转变为“导”,推动学生不断地去开拓创新,发展自己。【组织国学师德教育培训】

国学经典学习心得体会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传诵着中华文化的观念文明。它就像一根坚韧纽带,将形形色色、方方面面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滋润着中华物茁壮成长,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使中华民族以特有品质和风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成为了传之千古、揪之四海的为类共有的文明与智慧的结晶。

通过近段时期的国学学习,使我深深体会到了国学的深邃,同时更让我看到了许多充满人文智慧和写信人生真谛的论述,其敏锐的观察、合理的推定、经验的告诫,不仅是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更是一国安邦济世之基。我觉得,我们有责任将中华民族这笔精神财富吸收和传扬。

人生就像一条平坦的大道,大道上会分出许多岔路,而我们正是在这条大道上行走,目标是"成功",但离开这条大道进入了岔路,就很容易迷路了,就会再也回不到大道,所以必须有人提醒你,而这个"人", 我觉得就是中国的古代文学,因为它汇集了所有已经到达"成功"的人的经验。所以,我们要想走向成功,就必须要学好国学,来净化我们的心灵。

诵读圣贤经典,可以让我们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开阔胸襟,迈向圣贤之道。让我们用国学来净化我们的心灵吧,让我们耕耘我们心中的土地吧!

组织国学师德教育培训(三)
安徽校本培训计划

合肥市新城学校2014—2015年度校本培训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切实减

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革新,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

量。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安徽省“十二五”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皖教师〔2011〕

16号)、《关于2014年度合肥市中小学教师和教育管理干部培训工作安排的通知》(合教秘

〔2014〕183号)等文件精神,和蜀山区教育体育局校本培训实施意见要求,以“立足校本、

全员参与、专家引领、自主研修”为原则,为切实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和“有效

学习”校本培训专题学习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紧扣“十二五”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总体目标,坚持注重实效、联系实际、立足校本原

则,探索有效提高教师素质的校本培训模式和方法,营造有利于教师终生教育和可持续发展

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校本培训的功能和优势,造就师德修养高、业务素质精、教学技能全、

教学基本功过硬、具有一定教科研能力、适应新时期新课程改革需求的教师队伍。紧紧围绕

学校的整体工作计划和要求,坚持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师生读书为抓手,以打造学习型团

队为突破点,以研究和解决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为重点,以行

动研究为主要方式,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宗旨的校本教研制度,创建

学习型学校。

二、校本培训的组织领导 为切实抓好校本培训工作,特成立我校校本培训管理机构。校务会研究制订教校本培训

的目标、内容,负责审定教师培训方案,协调校内外各方面的关系。党支部对校本培训的方

案制订、实施予以关心和指导,同时领导和组织师德培训、学校后备干部的培训等。德育处

主要负责完成对师德、班主任、学生心理等方面的培训内容的组织管理,教导处主要负责对

新的课程理念,教学科研等方面的组织管理,并督促年级组和教研组参与具体培训活动,收

集教师对培训的反映,各年级组、教研组是具体实施校本培训的机构,负责落实时间,地点

及参培训人员并负责收集校本培训的第一手素材,上交德育处与教研处整理分析。 校本培训领导小组:

组 长: 许晓艳

副组长: 余华 吴保新 杨梅艳 成 员: 吴玉庭、朱平、包训龙、朱继武、朱军 梁婷婷 王 振、杨玉青、高岚 各教研组长

三、实施原则

1、坚持以校为本的原则,即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以学校发展为本,立足教师,实现培训

后能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组织国学师德教育培训】

2、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从教师的实际出发,帮助教师有层次地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使

他们主动参与,自我创新。

3、坚持“教、学、研”一体化原则,把培训落到实处,把培训的结果显现在教育教学工

作实践中。

四、培训时间:

1、启动时间:2014年5月—6月。学习宣传《2014—2015学年度合肥市新城学校校本

培训实施方案》,研究制定本校年度培训计划。

2、培训实施:2014年7月—2015年6月。

五、培训基本内容

本次校本培训工作以“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和“有效学习”为主题,以“基于师德素养

提高,组织一次特色活动;基于教学理念提升,开展一次课标培训;基于课改智慧共享,编

纂一本课改文集;基于教研组团队打造,组织一场经验研讨;基于学校办学特色创建,拟写

【组织国学师德教育培训】

一份校本课程案例设计”的“五个一”活动为主要内容,立足学校,从教师的实际出发,把

培训落到实处。

1、理论学习 结合教育部新颁布的“2011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标准解读”两本书,教师自主制定

读书计划,安排读书进度,围绕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与领悟,开展读书心得交流、撰写论文等

活动。

归档材料:撰写课改反思或读书心得。

2、师德演讲

通过开展师德演讲,撰写心得体会等形式,引导和提升教师的教育管理思想,努力践行

“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首”的宗旨,鼓励和提倡教师争做热爱教育事业、

无私奉献的实践者,努力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工作氛围。 归档材料:演讲稿、心得体会。

3、网络共研(与区电教馆联系) 为了切实方便我校获取优质资源以及提高资源应用能力,提升学校综合办学水平,推进

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特开展以“校际电子备课,资源共享”为主题的网络共研活动。发

挥网络便捷性与交互性的优势,让区电教馆老师指导我校全体老师共同分享课改经验和智慧,

引导教师勤反思、找差距、抓细节。 归档材料:“市级课题研究”及校园网络平台。

4、编制校本课程(案例设计) 对我校的“击剑文化”课程进行优化,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合理设置科目,分学科组

每位教师编写一篇优秀案例设计。 理化生组、语文组校本教材完善。 归档材料:课

程案例设计教研组汇总上缴。

5、专家引领。

聘请省、市、区专家及校学科专家组成员围绕“师德教育”“国学素养提高”“现代信息

技术培训”等专题进行全员辅导、专题讲座,专业引领教师师德水平和理论水平提升。 归档材料:学习记录

六、培训形式

围绕教育教学实际,培训提高教师,促使教师自我完善,拟采用听、说、看、做、写等

形式开展。以“专题学习、专家引领、自主研修、主题沙龙、分组研讨”等模式,集中研讨、

教研组集中交流、网络交流等形式,全员参与。

七、考核评估

1、在校园网上传《2014—2015年度合肥市新城学校校本培训工作实施方案》、《2013—

2014年合肥市新城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总结》。

2、参培教师的考核鉴定学校先组织考核,再报区教体局复核鉴定。培训合格者,获得相

应学分,记入教师个人继续教育证书。校本培训成绩作为教师年度考核重要条件。对于未达

到校本培训课时的教师,当年继续教育校本研修分数按零分计算。

3、学校在校本培训结束以后,对开展的培训工作认真进行总结,对所有参加培训教师的

相关资料收集整理。并于2014年9月30日前将本校《2013—2014年度校本培训课改文集》、

《2013—2014年度校本培训教师校本课程案例设计集》等相关资料装订成册一式两份(含电

子稿),分别报送区教体局人事科和教研室。

八、培训要求

1、请各位老师按时到指定地点参加校本培训,认真聆听专家讲座、做好校本培训记录,

积极参与小组活动研讨,做好校本教材的自修、撰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主动参与到培训活动

中,有所收获。

2、培训期间请各位老师将手机打到震动、保持会场良好秩序。

3、按时提交校本培训材料,教务处归档整理:① 校本培训教师学习记录本;②课改反

思(课改十年教育论坛发言稿电子稿);③校本课程案例设计电子稿;④师德演讲稿及心得体

会。⑤个人、教研组的2013—2014年度校本培训小结。 附:合肥市新城学校2014——2015

年度校本培训集中培训工作安排 合肥市新城学校2014—2015年度校本培训集中培训工作安排 篇二:安徽省。校本培训总结 xx小学2008年“备好课”专题培训工作总结 2008年是新一轮继续教育培训实施的第一年。我校对此项工作十分重视。根据省教育厅

《关于印发安徽省2008—2012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方案的通知》、(教师[2008]2号)

等新一轮培训系列文件精神,我校深入调研、制定文件、召开会议、加大宣传,精心组织、

强化管理,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备好课”专题的集中培训,得到广大教师的充分肯定和欢迎。

现将我校“备好课”专题培训实施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按照培训工作安排,我校于2008年4月30日召开了新一轮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正式启

动了第三轮继续教育“备好课”专题培训。集中培训结束后,已转入岗位自学、问题研究、

专业引领等形式的校本

一、主要做法

1、深入基层,开展调研。 08年3月,我校根据县教育局新一轮继续教育工作的安排,在全校范围内,就如何开展

新一轮继续教育的培训模式、培训内容、方法等开展了专题调研。召开教师座谈会、进行问

卷调查;收集教学问题单,进行梳理归纳,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研究,了解小学

教师对新一轮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需求,找出以往培训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校实际进行研

讨,为我校制定新一轮继续教育培训方案奠定了基础。

2、建立机构,制定方案。 我校领导高度重视第三轮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成立了由校长为组长的第三轮继续教育工

作领导小组,明确了职责任务。经过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后,制定了《学年度培训“备

好课”专题学习培训方案》明确了培训的目标、任务、模式、管理、考核等要求,为顺利启

动新一轮继续教育提供了政策保障。

3、召开会议,部署安排。 培训学习。 全校教师工作会议后,立即向中心校领导进行了汇报。研究制定了我校工作方案。召开

多次会议,周密部署,精心安排。【组织国学师德教育培训】

4、精选优质师资,组建辅导团队。 为提升培训质量,我校按要求严格选聘辅导教师,采取“选、训、议”方式,组建学科

辅导讲师团队,开展校级培训。“选”即聘请省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省市教坛新星及

各级优质课竞赛成绩突出者、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作为培训者。“训”即让一部分骨干教师参

加省、市级培训,所有的辅导教师要参加县级专题培训,不培训者不上岗。“议”就是辅导教

师分学科,围绕“备好课”培训专题,根据收集上来的“问题单”,梳理教学中突出问题及实

践中教师们迫切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研讨,交流教学经验,使培训更具有实

效性。精选辅导教师,组建讲师团队,为开展培训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师资保障。

5、精心组织,开展培训。 新一轮教师备好课培训采取新模式,即集中研讨、远程学习与校本研修相结合培训形式。

小问题不出校,一般问题不出乡,为有效地整合培训,在“备好课”专题培训的同时,结合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教师任教学科假期教材备课培训等,进一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及计

算机操作应用能力。

6、强化管理,提高质量。 由于集中培训学时少、时间短,为确保三天的培训取得实效,县区教育局和进修学校加

大了管理力度,认真做好培训班的考勤管理。

二、存在问题

1、参训人员多,时间紧,多媒体等教学设备明显不足,一些课件、光盘不能播放,一定

程度上影响了培训效果。

2、个别教师仍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抱着应付的参训态度学习,学习上急功近利,只关注

培训的显性效果,而忽视隐性效果。

3、授课教师的授课水平应进一步提高。

【组织国学师德教育培训】

4、学员反映“备好课”六个模块中的教案反思与研究应放在明年“上好课”专题里面为

妥。

三、建议及措施

1、因培训时间集中,参训人员多,建议县级培训可在暑期完成。

【组织国学师德教育培训】

2、国家农远项目培训结束后,广大教师深得其惠,网上大量新的教学信息、丰富的文本

及教学资源,让教师们大开眼界,都希望能在平时的学习中,随时能够进入浏览学习。有条

件的培训基地可积极创建本校的网络平台,构建培训资源中心,同时组织安排好现有的乡镇

中心校的网络资源,可利用双休日向本乡镇教师开放,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做到资源共

享,优化培训模式,进一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继续开展对骨干培训者四级培训,完善对培训者教学效果检测制度,激励培训者提高

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水平。篇三:“国培计划”——安徽省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

2016年60学时研修方案 “国培计划”——安徽省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 培训项目2016年60学时研修方案 为探索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的培训模式,以网络

课程资源为载体,引领教师在研究课程建设、转变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方式

的过程中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特制定本研修方案:

一、目标任务: 利用网络研修平台,采取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的方式,以网络主

题研修为主,学员通过自主学习、线上线下校本研修的方式进行学习、交流与研讨;创新校

本研修工作的途径和方式,逐步建立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的长效机制。

1、立足教研,聚焦课堂,通过开展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研究,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

改变教科研活动与实际教学活动脱节的现象;

2、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行为,汇总教师教学经验,积聚教师

的教育教学智慧;

3、进一步提高教学案例分析、课堂观察、观课议课、教学反思等能力;提高教师教研活

动组织与实施等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师问题意识、课题研究的能力。

4、通过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打造学校和区域教师学习共同体,充分发挥优秀教

师的引领辐射功能,切实发挥校本研修的基础作用,利用网络研修平台,实现教师培训理论

化、常态化、专业化 和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切实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二、研修内容及方式

采用线上、线下研修相结合的形式,为一线教师提供大量优质的教学资源、校本网络研

修空间和跨区域虚拟学习社区。以学校培训、集体探究和自主研修三种形式,结合本校的校

本研修和教育教学实际,建议组织以下研修活动:

(一) 自主研修

制定个人校本研修计划,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并按照规划“一步一个脚印”

向前走,逐步内化和提高。结合平台课程及校本行动研究实践类资源进行学习,并与同学科

的教师开展在线交流。

(二) 校本研修

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校本研修各自的优势,以校为本,以校长为领头人,以学校教研组

为单位,开展校本研修,建立学校教师学习共同体,促进本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参训项目校

的教研组活动是校本研修活动发生的主阵地。各教研组要从校本研修的基本理念出发,充分

发挥学科骨干的带动作用,立足日常教学实际问题,按学校校本研修领导小组的安排,展开

研讨,相互启发,共同分享经验和体会,让教研组活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即对

学对研,对教对帮,群学群研,合作探究。

(三)研修形式示例

1.课例研修 推选课例,通过自评、互评进行案例研讨,在学校内、教研组内评选优秀课例。课例研

修是打造高效课堂的研修形式,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课例研修

可以在备课组内进行,教师间要互相听课、评课,共同分享经验教训,达到互相借鉴,实现

个体实践反思与同伴互相互动的结合,不断提升教学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活动结束后将评课表上传到网络平台(附件1:课例研修评课表)。

2.微课教学

将参训教师的一个教学片段,录制成视频,在校内与校际共同分享,大家的观课和议课

会生成很多资源,这就是很好的生成性资源。活动结束后将本微课的教学设计稿上传到网络

平台(附件2:中小学教师教学(学案)设计模板)。 附:

国培平台主线研修活动安排 篇四:2015-2016年度安徽华夏旅游学校教师校本培训实施方案 安徽华夏旅游学校2015-2016学年度教师校本培训 实施方案 为满足中等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和我校教师发展的实际需要,切实做好我校教师

校本培训工作,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安徽省“十二五”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皖

教师〔2011〕16号)和市教育局《关于2015年度合肥市中小学教师和教育管理干部培训工

作安排的通知》(合教秘〔2015〕127号)等文件精神,依据《肥东县2015—2016学年度中

小学(幼儿园)教师校(园)本培训实施方案》,特制订我校2015—2016学年度校本培训实

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统筹教师培训工作,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能”、师德教育、有效学习

评价等为主要内容,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全体教师学习师德规范与法律法规,着力

提升教师师德水平与法制修养;引导教师学习与研究教育改革发展政策、现代教育教学理念,

了解“学习评价”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掌握“有效学习评价”的目标、功能、类型、方法

和工具,着力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

质量。

同时,以教材研修、教学基本技能提升为核心,紧密围绕实施素质教育和技能教育课程

改革需要,立足学校实际,面向全体教师,突出骨干,围绕有效教育教学,全面提高教师的

师德水平和业务素质,积极开展以校为本、以教研组为主阵地的校本培训活动。

二、基本要求

(一)全面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加强师

德建设,优化知识结构,聚焦技能实训,直面问题,增强教师创新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提

组织国学师德教育培训(四)
快乐国学与师德修养心得体会

学习《快乐国学与师德修养》心得体会

黄玉会

在本次的国培计划中,我选修了《中华优秀传统教育——快乐国学与师德修养》这一门课,在课程的学习中,李达武老师生动的上课风格深深的吸引了我。老师通过多种语言和现代流行音乐的结合,生动的讲解了俞伯牙与钟子期、管仲与鲍叔牙等等中国传统的人们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并以此来牵引出知音就是懂音乐——懂感情——懂理想、理解人——帮助人——影响人、成就人——发展人——提升人。提高教师素养从三方面:道德美、人才美和性格美。老师在整堂课的一个中心思想就是——以乐观开朗的心态去面对工作和生活。

在学习了本门课后,使我对于如何提升自己的教师素养,怎么样去调节好自己,争做一名合格的好老师有了一个较为深入的认识。也使我学会了用乐观开朗的态度去面对事业和生活。

总而言之,学习了《快乐国学与师德修养》之后,使我知道对事业人生我们应该做到热情、投入和无怨无悔。

组织国学师德教育培训(五)
国学经典 师德之魂

国学经典 师德之魂

刘宏伟

《论语》、《大学》、《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唐诗、宋词、元曲》等等,积淀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筹久了永垂不朽的民族精神,汇集了古代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真知灼见,凝练了一座巨大丰富的思想宝库,成了我们的国学经典。在今天这个崇尚多元化、个性化的信息时代,国学经典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国脉承传的精神纽带与力量源泉,她如阳光、水分、空气一样充盈着中华大地,滋润着每一位教育工作者。

一、国学经典 师德之魂

“国学经典”古老却不陈旧,遥远却依旧教育世人,她能提高人格魅力,洗涤人的心灵,充实人的思想,具有“爱”的张力。而今再次捧读《论语》,其间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的宽容、“惠则足以使人”的慈善、“信则人仁焉”的诚信、“仁者爱人智者知人”的关爱等不能忘,这些都体现“仁爱”二字。“仁爱”是孔子所树立的最高的人生道德理想,在《论语》中有一百多次提到“仁”,虽然具体语境的差异各不相同,但所指的都是一种道德的修养境界——爱。这“仁爱” 用在教育教学中,那便是教师对学生的“爱”,乃师德之魂。

圣贤的“爱”千古流传,发扬光大,鲜为人知。2008年汶川地震中,面临生死考验的关头,都江堰市聚源中学15名上课老师放弃了瞬间逃生的机会,用自己的生命给孩子打开了一条条获救通道;德阳市东汽中学的谭千秋老师,他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绵竹市遵道镇欢欢幼儿园的瞿万容老师用后背牢牢地挡住了垮塌的水泥板,怀里还紧紧抱着一名小孩……这一幕幕动人的事迹至今还在眼前浮现。倘若没有圣贤的教悔,没有“仁爱”的延伸,他们愿舍己救生吗?爱是一切力量的源泉,他们履行了教育这一神圣的职责,是典型国学薪火的传承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大学》里“如保赤子”的思想,用爱塑造了高尚的师德之魂。这种“大爱”也正是因为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道义,且代代相传,才有这可歌可泣的感人诗篇。

国学经典这一特殊的文化载体,拉近了我们与圣人的距离,让我们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在国学经典中去寻找、去品味蕴藏着“爱”的源头活水。

二、国学经典 师德之本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也省,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即是说,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因此,作为教师既当“经师”又当“人师”。教书育人是对教师职业的专业要求,它是师德之本。

两千多年来,中国的文化教育一直都是以圣贤的经典为基础教育,为中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化巨人与治国能臣。然而,今天走出校园,充满耳目的常常是盗窃吸毒、贪污受赌;弱者无肋,壮力血流;脏话漫天,污水满地……凡此种种,让人的道德人格走向扭曲;再者,虽然是在倡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但有教者只是把课本中要求背诵的经典之句让学生背诵之外,很少给学生另找读物,甚至连阅读课也被占用。为了分数,老师们只是让学生抄、写,很多时候都是不停地一套一套的试卷练习,在练习时即便是把一些名家篇句设计成了一道道高质量的习题,可事后问起学生读过哪些名篇诗句,文中的景、作者的情,此文章美在何处?学生难回答。在这样的状况下,学生的语感文笔、理解感悟、智慧灵性 1

常常消磨殆尽。因此,让少年儿童诵读国学经典势在必行,同时也是对语文教学的回归与弘扬。

学生读国学经典最大的收获是进行中国文化的教育,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弘扬正气,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遗子,金满籝;我教子,唯一经。”我们不妨就拿传授历史文化知识、道德伦理知识、团结友爱,被誉为“袖里通鉴” 的《三字经》让学生念;拿世界上流行年代最久远,在中国教育史、文化史上占有非常重要地位的小百科全书《千字文》让学生诵;拿关于品德修养、行为规范、倡导忠、孝、仁、义、礼、智、信等理念的《弟子规》让学生品……久而久之,“经” 就激发起他们心性向善、向上,向圣贤看齐,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塑造着他们的思想、行为,完成了文化教育的目的,奠定孩子一生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基础。

学生的心灵纯净空廓,直感能力强,记忆能力也强,我们就利用这一特点来指导他们诵读经典:(1)课前、放学诵读。充分利用每天课前一两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的“学而时习之”。把每天放学的 “过马路,左右看” 路队歌改成“人之初,性本善”,这样在纪律上还可以减少学生的吵闹;(2)诵读用于游戏、活动之中。把课间休息的童谣游戏改成有节奏的国学经典名句。在文体活动时,将经典内容编成文艺节目,既锻炼学生的创造才能,又使学生接受经典的教育;(3)让经典走进课程。将国学经典融于课堂教学中,把教材中成语、寓言、典故、小故事等与经典密切相关的内容适时延伸,引经据典,让教学内容更鲜活、更生动。让每周的阅读课读经典;(4)开展践行活动。结合感恩教育、诚信教育、行为习惯养成等教育活动,适当组织学生对照经典语句,在学习和生活中读,做到知行统一。(5)保护好诵读兴趣。教师和家长要创设好良好的诵读氛围,做到经常的、有精神的、抑扬顿挫的诵读,不给孩子布置诵读任务和诵读指标,以读促思、以思促化。

三、国学经典 师德之基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它即是教师的业务素质的要求,也是师德的基础。老师要向学生释放知识的能量,首先自己要有丰富的库藏,现实的教师和学生不是“杯水和桶水”的知识关系,而是“流水和一眼泉”的关系,教师要成为“一眼泉”,就必须刻苦钻研,终身学习,不断给自己充电,让自己不断增值,那么国学经典就是“充电器”。

在接触国学之前,总觉得国学有阳春白雪的味道,似乎是雅堂之事,总以为那些四书五经是古人考取功名途径的事,与现代人没多大关系。如今翻阅这四书五经、唐诗宋词,感觉书是沉甸甸的,自己肩上的担子也重了些,对“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未知生,焉知死”的世界观、“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价值观有了进一步的感悟。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到了古代圣人们跨越千年的智慧和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爱岗敬业精神。更知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言传身教;“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能者为师;“月夕则环龙潭而坐者数百人,歌声震山谷,诸生随地请正”师生平等和谐的关系;“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教学相长的原则;“夫君子之论学,要立得之于心。众皆以为是,苟求之心而未会焉,未敢以为是也;众皆以为非,苟求之心而有契焉,未敢以为非也” 独立思考与敢于自主的精神……而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材的竞争也日益激烈。“精一行、会两行、懂三行”的复合人才是社会的抢手货。如果不加强学习,吸取圣贤 2

的养料,如何在竞争劲烈的今天占有一席之地?岂能培养出崇尚多元化、个性化信息时代的接班人?更谈不上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国学经典包罗万象,“无深湛之思,学之不成”。让我们一起去品味国学经典中的真谛与内涵,用以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把国学经典中精髓理念融入于工作和学习中,深刻牢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努力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业务能力。

3

组织国学师德教育培训(六)
大气魄的教育管理改革家

  摘要:雷沛鸿是我国近代一位非常卓越的教育改革家,他一生致力于改革我国教育事业,并且通过从事教育行政工作来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可以说他是我国少有的将教育行政与教育实践、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并卓有成效的教育家之一。
  关键词:
  雷沛鸿 民族教育体系
  
  我国近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雷沛鸿就是这样一位具有开阔视野,大气魄大智慧的教育家。雷沛鸿国学功底深厚,又曾留学欧美十余年,学贯中西,他的教育思想吸收了中国古代和西方教育精华,这使他的改革不但立足国情而且具有世界性的开放视野。二十世纪上半期他曾五次主掌广西教育行政,他曾“以全副精神,注重于教育的大众化”和中国化,在广西一省进行了长达二十年的颇具特色的改革。同时代的教育家中,在教育实践领域,无有出其右者。
  
  一、立足广西,构建民族教育体系
  
  针对当时单一教育体制存在的弊端,雷沛鸿提出构建民族教育体系的构想,并以广西全省为范围进行“学制重组运动”或“民族教育体系构成运动”。雷沛鸿认为,各层次的教育原来只是一个整体,“其实教育是整个的,随之,我们要用一贯的策略去办它,绝对不能支离破碎地去分裂它,支离破碎地分裂它实是一个很大的错误。”我们必须把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打成一片,将儿童教育、青年教育与成人教育融成一炉。
  雷沛鸿构建民族教育体系的实践,首先注全力于国民基础教育的普及运动,创国民教育制度,村设国民学校,乡(镇)设中心国民学校,除儿童班之外,另设成人班和妇女班,大力推行,力求普及;又于各县创办国民中学,培养地方建设人材。紧接着开始创办国民大学,他在创立广西教育研究所之余,复于南宁创办私立南宁农业专科学校,后深感农专不能适应培养地方建设乃至国家建设专门人材的需要遂将农专改为西江学院,该学院实行教育改造与社会改造相结合,采取集体主义的自我教育方法,培养实事求是,大胆探索,追求和平、民主、自由、平等,以及追求真理的学风,是一所新型的大学。
  
  二、作风民主,关心下级,爱生如亲人
  
  雷沛鸿对人真诚忠厚,对下级关心,作风民主,教师们在工作上遇到困难和问题,都乐于向他反映、请教,每次他都会给与热情的指导。特别是他的民主作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九四七年春节后,西江学院开学已一个多月了,还有不少新生陆续来要求报名入学。他们大多是雷家子弟,有的还说是雷院长介绍来的。一位教师认为这样吸收新生会影响教学质量。就找到雷院长十分坦率的提出了自己的意见。雷老耐心的听完后,微笑着表示同意他的意见。这是雷沛鸿对后辈工作的支持,也是他对教育事业的高度负责。
  雷沛鸿对待学生如自己亲人一般。很长一段时间雷沛鸿既是国民基础教育研究院院长又是广西省教育厅长。办公在省府,住在研究院,办公回研究院在路上碰见学生时,总是停车叫学生同乘,研究院的很多学生都曾经座过他的车子。再有,研究院的学生不少是各县来的穷苦人,如有疾病或困难,院长知道后必定加以关照或给与资济。受惠过的人是很多的,这些看来都是小事。但是细微处更体现了雷沛鸿胸怀的博大,对学生的真情和对教育的高度负责。
  
  三、提倡女子教育
  
  雷沛鸿的大气魄和大智慧还体现在他对妇女受教育权利的维护和尊重。在女子教育上,雷沛鸿为了拓展女子求学途径,在教育科科长任内拟就一道命令,要求全省所有男子中学一律招收女生。这在广西开辟了男校兼收女生的先例,揭开了广西男女同校的历史。谁想到这个施政措施一经公布,立刻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家长和绅士们的反对。他们迅速组织“请愿团”到省长公署向雷科长请求收回成命。雷沛鸿遇到这样的事情,是他最开心最乐意迎接的挑战,因为他最善于面对面循循善诱地对别人进行教育,而不是板着面孔,高高在上向人说教,强迫命令。他谦恭的弯下身子,摊开两手,面带微笑地欢迎这群“请愿团”的诸乡亲,嘴里连声说:“请进,请进,请坐!有什么问题我们慢慢谈,我有时间。”这最初接见的情景,已经给来访者一个极佳的印象,心中的怒气早已消去不少。接着,雷沛鸿把世界形势和外国妇女解放的情况,社会的文明进步,女子也是人,应该和男子受同样教育的必要,为国家为民族的前途命运不能不人人受教育的道理。娓娓道来,说的来人心服口服,一群人诺诺连声地说:“雷科长讲得有道理,我们不反对了。”“我们不仅不反对,我们还要听雷科长的教导,服从你的指挥就是”一场危机就这样化解了。

  四、提倡法治
  
  1921年,雷沛鸿初任广西省长公署教育科长,就任一星期后,起草了一份有关广西中等教育的意见书,得到省长马君武的批准而颁布。后雷沛鸿又起草了一份有关加强县教育行政的意见书,主张每县设一个专门的教育行政机构,名督学局。并起草了《暂行规程》。省长马君武采纳了这个意见,遂将各县劝学所改为督学局。1927年5月,雷沛鸿就任广西教育厅长,上任后就制定公布了《广西教育厅会议规则》。6月,他主持拟定了《广西教育厅组织条例》,后又以法规形式正式颁布。7月,雷沛鸿又向省政府提出《请确定党化教育为广西全省教育方针草案》,后又提出具体实施的五个计划书,即《筹设广西中山大学草案》、《整顿广西全省县市乡立小学方案》、《请推广女子师范教育草案》等,都经省政府委员会决议通过。1933年9月,雷沛鸿第三次出任广西教育厅长。上任伊始,他就提出了《广西普及国民基础教育五年计划大纲》等一系列法规。有人统计1933年-1936年,雷沛鸿主持颁布的法规就有82件之多。雷沛鸿就任教育厅长后都是把教育立法工作置于首位,利用法律的权威性、强制性、将教育引导至规范化的轨道,有力地推动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党员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范文(通...
  • 对照新时代合格党员的标准方面存在的...
  • 2023年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征求意见四篇
  • 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材料3000字(通用8篇)
  • 对党支部的批评意见八篇
  • 党员民主评议个人对照检查材料【6篇】
  • 党支部班子对照检查材料范文五篇
  • 组织生活互评批评意见50条范文(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