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读书笔记 >

明朝那些事儿的读书感悟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02    阅读:

明朝那些事儿的读书感悟篇一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我是在很久以前就听说过这本书的,但作为一个典型的理科男,对于历史我是不怎么感冒的。一来是由于中学时代那些让人枯燥乏味的历史课本让人昏昏欲睡,二来是每次历史考试那些让人纠结的年代数字总让我感到头疼,所以直到现在为止,我对我们伟大祖国五千多年的历史也没有什么深刻的记忆,唯一死记硬背的一点儿东西也随着时间烟消云散了。直到我开始读明朝那些儿,历史在我心目中的地位才逐渐拨乱反正,并以一种新的姿态深深的吸引着我。作者当年明月说他早年读了太多的学究书,所以痛恨那些故作高深的文章。我想在痛恨故作高深的文章上这一点我们俩是有共同点的,也许就是因为这样,他的文章才深深的吸引了我。历史本身很精彩,所有的历史都可以写得很好看,当年明月做到了,明朝那些事儿无疑于是空前的。

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的一些事情,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和对人物的心理分析,以及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的一些评价。关于历史这一块儿,它一直都摆在哪儿,我就不再赘述,我主要就这本书的特点和在这本书中我看到的想到的东西谈一些我自己的想法。

我之所以说明朝那些事儿是空前的,不在于是说它揭露了什么明朝秘史而对于历史的研究做出了什么贡献,而在于自它以后,就开启了一个正史平民化和通俗化的时代。以前历史在人们的眼中,要么就是一堆故纸堆,要么就是一群老学究。可是在当年明月笔下,历史就是一个个动听的故事,他把明朝的历史用或调侃或闲聊的方式记

录下来,让我们轻轻松松读历史,舒舒服服品古人。有人说,历史不可以幽默不可以白话,因为历史是严肃的,这话没错,但当年明月也说:“不是历史幽默,而是我幽默”。所以他较之于其他的历史学家而言,在严谨中更多了一份调侃,在严肃中更多了一分可爱。

其次是在这本书中,当年明月不仅仅是在描述历史是怎样的,而更注重的是教会我们怎么看历史,让我们掌握历史的内涵和规律,进而去分析历史背后所代表的最真实的东西,让我们主动地去思考历史进而还原历史的原貌。并且他还希望通过这本书让我们了解这些发展规律,战胜未知,对未来做出准确的判断,让每一个人都能走上刘伯温、诸葛亮之路。

比如在名将是怎样炼成中他写到名将的炼成必须经历六个坎坷,只有经历了它们,才能成为真正的名将,名垂千古。比如在地主是怎样炼成的中写道:“在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成功后,那些以平分土地为目标的农民领袖都变成了大地主。几千年来,历史无非是姓刘的地主赶走姓项的地主,姓李的地主取代姓杨的地主,从无例外。”“每一种主张的背后,都隐藏着某种势力或者利益的群体。如房地产商一定说房价会不停的涨,电信公司一定说自己的收费很便宜一样。而农民的主张只可能是种地或者收租。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说过,农民两千年的起义只是为了一块土地。不是农民就是地主!别无选择!”又比如在丞相是怎样炼成的中写道:“由于全国事情太多,而皇帝的精力有限,所以他不得不找一个人来,把一部分权力交给他。”

而这个人就是宰相。“为了更清楚地说明皇帝和丞相之间的权力制衡关系,我们用另一种方式来表述。双方的关系其实可以用拔河这个运动来形容。皇帝和大臣分别在绳子的一头,向着自己的方向拉,这项运动并没有裁判,但却有一项不成文的规则,那就是不能太过分。双方的进退都有一定限度。这个限度正是上千年的政治实践划定的。在那上千年的皇帝与大臣的博弈中,这一规则在不断的完善。双方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就在这样的规则中,权力达到了平衡。”

同时在透过纷繁复杂的历史中,当年明月也一直在寻找着令其感动和震撼的东西,一直在寻找人最原始的情感和最伟大的精神。

“所谓英雄者,敢为人之所不敢为,敢当人之所不敢当。所谓英雄者,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所谓英雄者,坚强刚毅,屡败屡战。如此之人,方可称为英雄!但是在我看来,真正的英雄绝不限于此。要成为英雄,必须先学会畏惧。”“所谓英雄,其实是一群心怀畏惧的人。因为畏惧并不是消极的,事实上,它是一个人真正强大的开始,也是成为英雄的起点。不懂得畏惧的人不知道什么是困难,也无法战胜困难。只有懂得畏惧的人,才能唤起自己的力量。只有懂得畏惧的人,才有勇气去战胜畏惧。懂得畏惧的可怕,还能超越它,征服它,最终成为它的主人的人,就是英雄。”“明知不能成功,明知必死无疑,依然慷慨而行。一般说来这种行为有着很多称呼,比如愚蠢、不自量力、飞蛾扑火等等,而在西方人的眼中,这更是一种不可思议的违反逻辑的行为。而在中国古老的哲学中,这种行为有着一个

恰如其当的名称: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我深信,这正是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魂魄。” 如于谦、杨涟之类是也。而人间真情则如马皇后、钱皇后是也。

“历史并不幽默,幽默的只是我而已。”无论我们对历史如何的唏嘘,它总是在哪里。历史总会沿着它既定的轨迹走下去,你我最后总是被历史的车轮压得粉身碎骨,无影无踪。那么如何在我们有限的生命活出无限的价值,文章最后通过徐霞客的故事告诉了我们: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明朝那些事儿的读书感悟篇二
《读明朝那些事有感》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最近,我阅读了《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作者语言风趣幽默,对人物的刻画入木三分,对斗争的描述淋漓尽致,对情节的把握炉火纯青,令人印象深刻,十分钦佩。

《明朝那些事儿》描写了朱重八从放牛到建国成为明朝开国皇帝的奋斗历程,讲述了朱元璋如何沥精图治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帝国,以及建国后的大肃反、抗元保明等政治军事以及一系列社会改革活动。这本书对于初入职场的公务员,是非常值得阅读的。

首先,这是本励志书。朱元璋从放牛娃成长起来成为一国之君,这个无学历、无钱又无势的社会青年,所表现的智慧、沉着、勇敢与决断,让人敬佩,而且他用极大的勇气与超人的毅力来完成了改朝换代的壮举,也成为中国历史上极少数农民起义成功的经典案例。而朱棣这个皇亲国戚不肯在蜜罐子里泡着,选择吃苦耐劳,而最终也成就了惊天动地的大事业。相反,朱允文虽然有良好的出生,最终因为缺乏社会实践而在皇位争夺赛中被淘汰出局。这本书真正地让我懂得了,人首先要吃苦耐劳,不停地学习进步,应该多投入社会交际与实践中,才能有所作为。

其次,这是本社会心理学的书。战略、政治、权位、投机,作者刻画了一系列人物的心理特征,将人在社会交际

中的成功与失败的心理因素推向置关重要的位置,并列举了几个经典案例。如刘基、胡惟庸、蓝玉之案等。这亦是本《论上下级关系》的教科书,对作为公务员的我极有帮助。 最后,这本书展现的作者的价值观值得人思考。虽然全书表现了人弱肉强食的天然本性,但是作者并不提倡暴力,并说明暴力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虽然不完全是仁者无敌,但真正不畏强权、刚正不阿、视死如归的人才是最值得尊重的。这也是此书最大的价值所在。

在书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朱元璋了,一个出身于农民世家的人,竟然能成功当上皇帝。朱元璋小时候深受元朝的腐败统治之苦,家中十分贫苦,在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中,大概是唯一的一无所有的贫农,是通过造反才拥有了天下。放牛、做乞丐、做和尚、造反、做皇帝,一份十分简单的简历。没受过教育,却能直接带领千军万马争夺王位,是个军事天才,也是个人事管理天才。对于这种情况,我有自己的看法:平静的湖面,练不出不畏风浪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宁静的世界,找不出真正的英雄,朱元璋就是在如此恶劣的情况下,成为一个伟大的霸主。正是青少年时期的艰苦经历磨炼了朱元璋,使他变得老成而有心计。

朱元璋最令我佩服的是他的各种本领:果断、让朱元璋能在危险的情况下做出最正确的判断;坚持、能让他在僵持

时打破僵局;冷静、能让他有准确的策略。这三样宝物、合起来,能让你在战场上完美地指挥出应敌的方法,假如任何事中,都具备果断、冷静和坚持会让你在困境中发现机会。在这三个本领前,相信无论怎样的困难都回迎刃而解,最后将登上成功的彼岸。

朱元璋还教会了我自信,他曾经说过“我相信我是对的”。在通往胜利之门的路上,你会捡到很多钥匙,这些钥匙有的古色古香,有的金光闪闪,但只有一把才能打开那扇胜利之门。当你引领大军作战,当百万生灵的一切掌握在你的手中,当你只有一次尝试的机会,没有多少人能不紧张,而在战争中,只有一个时机是最适合的,如果失败了,你将失去一切。但朱元璋却在关键时刻毫不紧张,他相信了自己的决定,是自信,使他一步一步地走向皇位。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我读了《明朝那些事儿》后,朱元璋成为了我生活中的老师,他教会了我果断、冷静、坚持、自信等等必会的本领,他仿佛和我说:乱世之中本身是没有天才,但重要你掌握各种本领,而且善于把握各种机会,你就是一定会成功。

明朝那些事儿的读书感悟篇三
《读明朝那些事有感》

读《明朝那些事》有感

明朝的皇帝,虽然在当年明月的笔下变得比较可爱了,但和历朝历代相比,还是比较差劲的。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心狠手辣,杀人如麻,和他一起打江山的功臣几乎被赶尽杀绝。汉高祖刘邦虽然也诛杀功臣,但和朱元璋比起来,应该算是小巫见大巫了。成祖永乐皇帝朱棣,残忍暴戾,也是草菅人命,杀人如麻,还动不动下令将人犯“拖出去着狗子吃了”,或者下令将女犯轮奸,简直就是心理变态。仁宗洪熙皇帝朱高炽,宣宗宣德皇帝朱瞻基,这两个算是不错,因此有所谓“仁宣之制”。可惜仁宗在位只有一年,宣宗在位也只有十年,况且宣宗还喜欢斗蟋蟀,被称为“促织天子”。接下来,英宗朱祁镇,就开始出问题了。最大的问题还不是做了俘虏,搞了复辟,杀了忠臣于谦,而是开了宦官专政的先例,为大明朝留下无穷后患。英宗的儿子——宪宗成化皇帝朱见深宠信太监,迷恋佛道,热衷于房中术,朝政颇为秽乱。《正说明朝十六帝》一书总结为三句话:一个贵妃(万娘娘)、两个宦官(汪直、梁芳)、三桩弊政(西厂、皇庄、传奉官)。不过,宪宗的儿子——孝宗弘治皇帝朱佑樘,却是难得的明君,被认为可以和汉文帝、宋仁宗相提并论。可惜天不佑大明,这个最温良恭谦的皇帝确有一个最任性顽皮的儿子——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堪称“亘古第一顽主”。而且正是因为他的荒唐胡闹,害得孝宗这一系断子绝孙,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和奸臣严嵩才得以粉墨登场。

以后是一代不如一代。穆宗隆庆皇帝朱载垕,唯一的爱好是女人,最大的优点是无能。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酒色财气,醉生梦死,最

擅长的是耍赖和罢朝。光宗泰昌皇帝朱常洛,在位只有一个月,惹出的案子倒有三个: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此即所谓“明末三案”。熹宗天启皇帝朱由校,其实是个文盲,在位七年,玩了七年积木,朝政全部交给另一个文盲——太监魏忠贤。等到他的弟弟来收拾局面时,局面其实已不可收拾,只好亡国。崇祯皇帝朱由检虽然勤勉,但刚愎自用、嫉贤妒能、刻薄吝啬,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诛杀袁崇焕。李自成攻入北京后,居然搜出皇帝库存3000万两,而崇祯却不肯拿出100万两给吴三桂做军费,亡国就成了必然。

明朝的皇帝虽然多混账,但因为有比较多的贤臣支撑,才能维持两百多年的历史。如果说唐朝的灭亡是因为后宫秽乱、藩镇割据、太监掌权,宋朝的灭亡是因为太过文弱、奸臣当道,那么明朝的灭亡除了皇帝的原因,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恐怕要归咎于党争了,东林党、楚党、阉党争来争去的结果是汉族江山的覆灭。且不说清朝取代明朝是先进还是倒退,不管是李自成当皇帝还是皇太极称帝,明朝最终还是灭亡了,其中的教训应该值得我们现在的当权者借鉴,不是有权利就可以胡作非为。

明朝那些事儿的读书感悟篇四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读明朝那些事有感

《明朝那些事儿》写完五个多月了,我也读了两遍了。我是深受这本书的影响。从大二开始我的做人行事以该书为标准,所以总想写点什么。

这本书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的一些事情,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要线索,并加入小说的笔法和对人物的心理分析,以及对当时政治经济的一些评价。

作者石悦,一个独一无二的人,思想像老人,行动却像孩子。他,把洗衣粉倒在衣服上,却不知道下面要做什么;他,为了进自己的宿舍,不想麻烦别人,在门外等了三个小时。他的这些行动,也许我们是很难理解的,但作者确实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说以前认为别人很奇怪,到最后他明白原来是自己奇怪。他在历史方面有无与伦比的见解——感同身受,却对生活中为人处事知之甚少。这正应了那句话:上天给你一样东西的同时,也会收走另一样东西。正如福尔摩斯一样,对文学知识、哲学知识、天文学知识、政治学知识、植物学知识、地质学知识,一无所知或偏于实用;而对化学知识、解剖学知识、惊险文学、音乐知识、体育知识、法律知识,却是系统渊博。天才,原来是这样炼成的!

从《明朝那些事儿》中,我读出了一下五点。

㈠、历史发展有他自己的一套规则,顺之昌,逆之亡。不论是谁都要服从他的规则,每个人在他面前就如沧海中的一粟。朱元璋是大明帝国的开国皇帝,他凭借着卓越的头脑和手段,推翻了蒙古族统治

的元朝,开创了历史新的篇章,他名垂千古,业绩与日月同辉!但他影响的只是历史的进程,而绝非历史的方向!他是一个劳模皇帝,撤掉了宰相,一个人呕心沥血的治理着整个明帝国,规划者明帝国的宏伟蓝图,希望大明帝国千秋万代,永保盛世。从这一点来讲,勤奋努力、胆略见识,都值得我们每个人崇拜学习。但在历史的车轮下,他的愿望必将被碾碎。他精心制定了明朝的一套管理制度,只要求子孙后代认真执行,他想这样明朝就会按照他想象的理想状态一直运行下去,永远永远……结果怎么样,大明帝国从一个叫朱由检的手中失去,而到了一个叫李自成的人手中。大家也知道,李自成也没得到多长时间。事实胜于雄辩:不要改变规规则,规则只是一个传说,江湖看不到规则的身影,却依然流传着规则的传说!

㈡、不要做自己不擅长的事。人要有自知自明,我们要想成功,首先要审视自己,了解自己能够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然后努力做自己擅长的事,坚持一生,您一定能够成功的!等你成功以后,不要洋洋自得,要用辩证的观点看待自己,对自己说我还是我。特别忠告:等到自己成功了,认为自己是天才,这样能做成功,推而广之,我什么事都能做,没有我不能做的事,我是天才,当我想成功,全世界都会给我让路!这个观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是成功人士的普遍心态,骄傲自大,如果你真的要付诸行动,那失败就离你不远了,好多人都失败这上面,不信你可以读一下《明朝那些事儿》(重点指出,《明朝那些事儿》均有历史依据,是真实的历史,真实的事,真实的经验教训)。人的精力毕竟有限,你有一项专长

时,就意味着其他的都是辅助,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这里要特意提一下袁老先生,一个瘦弱的老头,之所以赢得全世界的尊敬,就是因为他的一生只搞水稻,别无他求。原来成功如此简单,你能做到吗? ㈢多充电,得到智慧!一个人来到世上,终究是要还的,不论你多么的嚣张,多么的牛,一定会有终结的那一天!人生其实就那么几十年,是有限的,我要做的就是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中,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前进,不断的快乐着。我们还是婴儿时,总是爱哭啼,每当我们呱呱而啼时,就会得到母乳,然后就停止哭泣。婴儿的追求就是得到母乳,解决温饱。当再大一点时,父母就爱说你的这次考试成绩怎么样,占班级第几名,家长在一块也会攀比孩子的成绩。每当你考到一个好成绩时,就会得到父母的奖励,收到邻居的赞扬,大家都会对你另眼相看。这时的少年追求的是名,得到名,就会得到很多!等我们成年了,就会去追逐利,就是金钱,还有权利。世人熙熙皆为利来,世人嚷嚷皆为利往。但超越温饱、名利、金钱之上,还有一种东西,那就是智慧!经常看一些有用的书,你会从中得到知识,感觉自己在不断的前进,不断的了解这个世界,这种感觉叫喜悦。当你逐渐了解这个世界的规律,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强大!内在的强大,是内心的喜悦、快乐,好的心态由此而来!自信所以温和,温和所以坚定!豪宅、美女、镁光灯,一切都是很容易戳破的,只有内心的强大,才是永恒!内在的强大,让你自己懂得很多,对这个世界有充分的了解,你就不会委屈了。

㈣知行合一。明代最伟大的思想家王守仁在一个幽静的夜晚,僻

静的不为人知的山谷,“顿悟”出中华文明史上一门伟大的哲学“心学”。“心学”的光芒从此照耀着整个世界,它的智慧成为无数人前进的向导。开创“心学”的王守仁,历史最终承认了他,他的名字超越了所有的帝王,与孔子、孟子、朱子并列,永垂不朽。“心学”的核心就是知行合一。所谓知行合一,常用的一句话说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为行之向导,行为知之实化,知行二者合一,将无往而不利!只有思想而无行动,那是幻想;只有行动而无思想,那是莽撞。心中有一个理想,不懈奋斗,付诸一生,这是知行合一;早上为自己制定一个计划,用白天一天的时间去完成这个计划,晚上总结哪一点做到了,哪一点没做到,做不到的明天放在计划里,这也是知行合一。其实,知行合一依附在每一个人身上,隐藏于每一件事当中,就看我们如何去发掘,如何去行动,运用得当,则无敌于天下!

㈤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一生。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它记录着荣耀、屈辱、文明、前进,它承载着太多太多。一部历史,我们能够知道多少,读懂多少!它有无数的朝代,无数的人物,而我们又记住了多少!很多的兴衰起伏,很多的王侯将相,很多的无奈更替,很多的风云变幻,千秋霸业,万古流芳,一切的一切,只是粪土,先变成粪,再变成土。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切都在流逝。这一切注定我们无法改变,只能跟着流逝。很多人在为命运做着改变,生活着的每个人都值得我们尊重。我坚信,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是一个自由的时代,每个人都有着选择自己的自由,任何人都不应该被强迫。如果你做的过分了,看一下历史你就会知道结

果,我相信因果报应!我要说的是我的选择: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看了《明朝那些事儿》,有太多太多的感悟,总想说出来,又没处去说,就在这里写下来。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生活是精彩的!相信自己!相信未来

明朝那些事儿的读书感悟篇五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明朝那些事儿》写得很好!非常好!

这本书将我脑海中那点在课本上学到的历史逐渐被唤醒,但当年明月(此书作者) 讲的却不尽相同:袁崇焕是位抗击后金的名将,但并非大家认为的“明末关键先生”,孙承宗才是;张居正是位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但也有独断、专权、狡猾的一面;给严嵩贯以大奸臣的称号也是相当靠谱的,但也应看到他在向权力高峰攀登的过程中是如何变质的;崇祯并非只是昏庸无能,相反他清除阄党,遏止党争,勤于政事,奈何“诸臣误我”,明朝内耗严重,已是强弩之末,气数已尽;等等。作者曾讲,他写的百分之九十都是正史(参阅了大量的明史资料),因此书中所展现的历史绝不是乱来的。难道历史是被我们误读了?这是一个有趣的地方。

更有趣的是作者采取的写作方式:轻松幽默。枯燥的历史就像一潭死水,但在作者的笔下却生动起来。用轻松的方式,将历史写得好看,读起来很受用。有道是“历史本身很有趣,历史也可以写得很好看”。

当年明月还对一些历史谜案,做出了属于自己的推理——朱允炆下落之谜、郭恒案。

《明朝的那些事儿》无疑是成功的,突破五百万册的销量,足以让其成为十年内难以打破的畅销书。据说自改革开放三十年来,

这本书也可以排在前十五位。当年明月无疑也是成功的,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一个人只要有勇气,坚持做自己擅长的事,就会获得成功,即便他只是一个历史的业余爱好者。(事实上,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即使知道了,也有很多人不知道如何抉择。)

关键是我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他是如何做到的?

我无法想象,一个白天在单位上班的公务员,凭着多年来对历史的爱好和积累,每晚笔耕不辍,写就了足以让专家汗颜,让读者惊喜的历史畅销书。他是如何做到的?

首先,他有投资。投资什么呢?答案是时间和精力,还有思考!作者曾这样自我剖析---思想像老人,行动像婴儿。尽管他在其他方面并不突出,但他却在这一方面成就了自己。注意,这是个关键问题。生活中的我们容易被各种诱惑肢解,具体表现为喜新厌旧,不能专注,思想分散,一事无成。没有全心全意的付出而奢望成功,这大都是蠢人干的事。

其次,他在写史的同时注入了自己的情感。没有情绪的历

史就是一个个无精打采的故事,被我们一翻而过。殊不知,被大家一翻而过的是无数人的一生。写史即写人,历史人物也是人,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也有思考。我想感同身受是作者之所以把历史写得如此深刻生动的关键原因。只有设身处地地为历史中的当事人着想,才可能发现这些东西,比如:权力、希望、痛苦、愤怒、犹豫、冷漠、热情、刚强、软弱、气节、度量、孤独、残

暴、宽恕、忍耐、邪恶、正义、真理、坚持、妥协、善良、忠诚,等等。

再者,是坚持和勇气。写东西,不是吹牛,何况是写史,是需要能量的。作者三年来一千多个夜晚的笔耕不辍,换来今天的成功。没有坚持,哪来成功?没有面对外界干扰和质疑的勇气,怎会成功?有勇气的人,会把事情坚持到底,只为证明他不是一个浅尝辄止的弱者。

然后,他选择了自己的一个表达方式,来向世人表露他的所思所想。

无需多言,正如他在书的末尾所讲: 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明朝那些事儿的读书感悟篇六
《读《明朝那些事儿》感言》

2006 年的3月,一个叫当年明月的人以帖子的形式开始

书写大明王朝近三百年的历史。至今他的博客已经达到2.2亿的点击率。与所有的历史小说不同的是他写的是明朝的正史,与权威的历史著作不同的是,他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想法接近小说的手法,将大明朝的历史写的很好看。在这部小说中充斥着这个时代几乎所有的流行词汇,这个叫做当年明月的人把明朝的沉重的历史,描绘成了一幅通俗易懂的画卷。这个叫做当年明月的人 ,似乎对明史的研究造诣颇深,好奇的我们不禁猜测,或许他是专业研究历史的学者,也有可能是学文史出身的作家。事实却不如我们先前猜测的那样。

当年明月,原名石悦,湖北人,大学法律专业毕业,现在

是一名朝九晚五上班下班的公务员。他从小就开始喜欢读历史,距今已经有十五年的读史经历。 从写部小说开始他一直保持每天两千字的更新速度。为了保持小说内容符合历史,他每天还要花上几个小时的时间去研究明朝的史料。据他说,也有写不出来的时候,于是他用自己的方法给自己开通脑筋,这个方法就是冲澡,用水淋自己的头。长期下来,身上的皮脂层被自己洗掉了,皮肤变得容易过敏,他不得不每天服用抗过敏的药物。他自己说,他是个不会生活的人,从未在如何生活上思考过。但他又说他是个无法习惯不思考的“可怜人”。这样的一个人,这样的一部著作,是为什么在网络与现实的社会中

引起人们的如此的广泛关注呢?我在读完《明朝那些事儿》后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 文字语言生动,逻辑性强,条理清楚。

作品语言风趣幽默,充斥着时下最流行的词汇,如拍砖,群殴,单挑。“ 别人不敢杀上司,杀兄弟,他(陈友谅)干起来毫不犹豫,干完后还大大咧咧的承认,就是我干的,你能怎么地”。明朝对瓦剌说:“从哪里来,就滚回哪里去!” 瓦剌说:“我不滚。”明朝说:“不滚,我就打你!”“瓦剌说:“你来吧,怕你不成!”不再废话,开打。“ 朱元璋想用自己的一己之力改变延续千年的权力制衡,最终受到了历史规则的惩罚,朱元璋来到历史的商店里,想要买一块肥皂,历史辩证法却强行搭配给他一卷手纸。如果朱元璋泉下有知自己的行为导致的却是这样一个结果,估计也只能哭笑不得了。”通俗幽默的的语言让人在阅读时享受着喜悦。但是幽默之后,让人不禁思考,每次看完一段,我都得停下来,想,他怎么能写这么好看?一时让你笑;一时让你流泪;一时你激动地像个愤青;一时你又沉静下来,思考。历史是什么,是存在过这个世界的事实。可是当我们在纸张上读那些历史时,又有谁去真正意识到过被时间蒙上灰尘的那些人,那些事,他们在做哪些事的时候又是出于什么想法,他们的内心

又有谁去关注过。在这本书里,作者当年明月冷静地为我们讲述那些人那些事,如同在播放纪录片时的解说员一样,也如同他是所有历史的见证人,他经历过,他感受了,他懂得了,然后告诉我们了。我们阅读的文字,是他一个人在无数的夜晚,面对沉重的历史所发出的感慨。明月说,幽默的不是历史,幽默的只是他这个人。

(二) 文体新潮:第四类写史法 记录历史通常是史记、教科书、戏说三种方式。当年明月在历史和小说、正史和戏说、历史学术和影 视历史剧的结合上找准融合点,以白话历史、好看历史的理念,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以鲜活的写法,用流行文学元素和小说笔法,加入对人物的心理分析、当时政治经济制度的一些评价,吸纳了叙议结合、伏笔照应、铺垫悬念等多种手法,并穿插了很多幽默,有时还运用了一些无厘头的语言,以及流行歌曲的歌词,将历史还原得清晰深刻、丰满圆润。用小说的笔法写正史,是明月的创新。从没有一本纯粹的历史著作将历史以讲故事的形式表现得如此精彩。原来历史是可以写得很好看的。明月的确如他自己宣称的那样,他做到了,他做的很好。许多史学界的权威人士都对他的创举高度赞扬。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周枝羽称之为“一个流行文化研究的经典案例,这部书几乎具备了流行文学传播的一切因素。只是我没有想到一部具备了这

些因素的作品居然是一部历史作品,而且是正史,完全不是戏说,我甚至不知道能不能把它称为小说,因为它几乎是完全忠实于《明史》的”。他开创了通俗写史的实践,并且成功了。我还曾感叹过,如果当初我们在高中学习的历史课本有这么好看,我们也许不会对历史那么排斥了。更或许,我们的高考的命运会改写。从这点看来,如果将明月通俗写史的方法真的运用于我们国家的教科书的编制中,我想若干年后,历史不会再会只存在于被束之高阁的发黄的纸张上。可以想象一下,课余饭后,睡觉之前人们高谈阔论都是历史的话,那么将是多么可人的景象。

(三) 草根的历史观

作者不是专业的历史研究者,只是从小对历史就有很浓的兴趣。他喜欢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他所看到每个字,每句话。十五年的读史经历给了他丰富的历史知识也培养了他读书的习惯。他善于汲取各种知识,加之以自己的思考,形成自己的结构。张爱玲说过“历史在厚厚的故纸堆中长眠,只有在好奇少年的脑中,才会短暂地鲜活的复活片刻。”石悦十五年如一日地在这些历史的尘埃中仔细清扫,从那些故纸堆的只言片语中他读懂得不只是那些表面的文字,还有掩藏在文字之下的作为记录时事史官的那些,欲言而又不能言的话,那些被忽视的古人的内心。或许石悦下定决心去写《明朝那些事儿》的那晚,他放下手里的明史,走到窗前的他抬头看见了那个作为历史的见证者,那就是当空的明

月,也是当年明月。在我们的时空依旧洒下她美丽的银辉。他们曾经如同我们一样是这个世界的存在。他们也如同我们一样对自己的命运有感慨,有不满,有挣扎,还有痛苦。试想,今天的你写下了你自己的心情感受,几十年后甚至是几百年后,如果有人通过你的文字再能感受到你今天的心情那时何等的喜悦?在此,我替古人欣慰,替历史中的人,替写下历史的人开心。而这一切要衷心感谢当年明月。

(四) 自由自在的写作方式

明月的文字,是他的顺臣。他主宰了他作品的里一切,历史人物在他的笔下,有血有肉。朱元璋曾生气得拿起椅子要砸太子朱标。朱棣为了自保曾装疯卖傻。于谦原来还是一个怕老婆的人,被老婆在自己的军营里用藤条追着打,在下属面前丢尽了颜面,以至于他甚至还动了杀妻的念头,可是见到老婆大人后就立刻没了勇气——他怕老婆的毛病又犯了。于谦除了给我们以光辉万丈的民族英雄的形象以外,他的妻管严也同样的令我记忆深刻。《明朝那些事儿》里的历史是鲜活的。里面的历史名人会耍无赖,不为我们所知的无名之士有凛然大义。这里没有对是非的绝对评价。有的是明月对人性的重视和挖掘,这与他们的功过无关。没有受太多的约束,没有太多的顾忌。“朱元璋,你是伟大的,但也是渺小的”,“ 他(明成祖朱棣)不是一个好人,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皇帝。”“ 虽然这位明仁宗短命,只做了一年皇帝,在明

明朝那些事儿的读书感悟篇七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一直以来,我对历史这类书籍颇感兴趣,也读了不少。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历史枯燥、乏味。虽说读史可以明智,但常常看得人头昏脑胀。但《明朝那些事儿》不同,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用诙谐的笔调,揭示了历史的真相,以及纠缠在历史背后,那些汹涛澎湃的暗流。 看完书后,有些迷茫。历史就像一个大舞台,你方唱罢我上场,各个党派轮流转,言官、宦官齐上场。 历史就像一个擂台赛,只有绝顶高手,才能站上这个舞台,去竞争,去登上权利的最高巅峰。徐阶、高拱、严世藩、张居亚„„让我们感受到了最高智力者的战争。

历史就像一台戏,邪不压正是永远不变的真理,但时间才是最大的前提。于谦、袁崇焕、六君子、七君子„„的冤杀,他们是权利争夺中的牺牲者,权利争夺中的炮灰,虽然后世给予了他们足够的肯定,但那样的肯定,也是于事无补的,并不能减少他们死前的痛苦,并不能让他们死而复生。

看了这套书,许多人、许多事都让我感慨颇多,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王守仁、海瑞和张居正。

王守仁,就是“阳明先生”,他是余姚人。虽然我也是余姚人从小听说王守仁是“余姚四先贤”之一,但是对他的了解却并不多,但通过这套书让我了解他的心学理论富有哲理,更引出了“泰山学派”等众多分派,他文武双全,文学家众所周知,比武连中三箭,更难能可贵是在国家危难期间能够挺身而出,这让我对王守仁先生顿生敬意,让我对家乡出过这样一位惊世骇俗的人物而感到自豪。

海瑞,这位笔架先生,二十八岁中举人,别人做县令,做到肥水流油,而他却免去县中所有的惯例,生活过得一贫如洗。一件官服,他穿了整整七年,一扯一个线头。工资更是连养活一大家子都不够以至于家中后院还要开五分地,种点豆角、黄瓜,自给自足,过着贫民的生活。

张居正,明朝第一名臣,后世给他的评价众说纷纭,但他无人能及的智慧,以及他对大明王朝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从朱元璋起义并建立明朝直至崇祯皇帝自杀,明朝灭亡。这个二百七十多年的帝国,前后共有十七位皇帝,他们中有辛勤的,有懒惰的;有爱练仙丹的,有想做木匠的;有喜欢打仗的,有害怕打仗的;有明君,有昏君„„形形色色的皇帝,形形色色的大臣,才有了精彩、曲折的历史。

唐太宗李世民曾经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让我们以古为镜,以人为镜,在对历史的感慨声中,从中借鉴,感悟真谛。

沧海雨季

明朝那些事儿的读书感悟篇八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扬州中学2010届3班 衡鹏

我是暑假中阅读的这本书,本来对明朝历史不怎么感兴趣,可是这本书越看越着迷,作者以诙谐的语言引领我们逐渐走进这本书,以讽刺调侃的语气评说着朱元璋、朱棣等人的光辉历史,十分有趣。我对这本书的整体印象有三点:

一是作者对人物的生平描述地十分详细,从皇帝怎么出生的,怎么打天下或者怎么失天下的,都有详细的记载,因为本书并不是作者凭空编纂的,他是严格地参照史书写出的本书,比如文中关于朱元璋的生平介绍:一切的事情都从1328年的那个夜晚开始,农民朱五四的妻子陈氏生下了一个男婴,大家都知道了,这个男婴就是后来的朱元璋。大凡皇帝出世,后来的史书上都会有一些类似的怪象记载。比如刮风啊,下暴雨啊,冒香气啊,天上星星闪啊,到处放红光啊,反正就是要告诉你,这个人和别人不一样。朱元璋先生也不例外,他出生时,红光满地,夜间房屋中出现异光,以致于邻居以为失火了,跑来相救。这样很形象的讲出了朱的出生。

本书对战争场面的描写是很生动的,很引人入胜,如朱元璋称帝路上对付陈友谅的一节战争描写,极其惨烈,但也含着一些运气的成分:陈友谅命令船队加快速度,于当日下午到达了龙湾,之后他组织士兵上岸,一切都很顺利,但他不知道的是,一双眼睛正在不远处的狮子山上看着他。那是朱元璋的眼睛。他的预料没有错,陈友谅果然放弃了在江东桥进攻的企图,他是一个疑心重的人,必然选择稳妥的

进攻方法。在确定所有的士兵都进入了伏击圈后,朱元璋摇动了红旗。此时,隐藏在石灰山后、应天南城、大胜关的五路军队从不同的地方出现,但他们并没有摇旗呐喊,而是静静的看着汉军,他们没有接到进攻的命令。汉军的士兵们终于发现自己掉进了一个大大的麻袋里,敌人就在眼前,甚至可以看见他们盔甲上的反光,而这些敌人纹丝不动,正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看着他们,那种眼神好似家乡过年时屠户看着圈里的猪羊。战场上出现了可怕的宁静。比死亡更可怕的宁静。这是令人毛骨悚然的一幕。他们并没有在这种可怕的沉默中等待多久,狮子山上的朱元璋挥动了黄旗。五路军队在徐达、常遇春、冯胜的率领下对汉军展开了轮番冲击,骑兵来往纵横,所向披靡!早已经惊慌失措的汉军无法抵抗,他们纷纷奔向自己的船只,然而此时正是退潮之时,船只搁浅,大多数汉军只能跳入长江逃生。陈友谅挤进能够开动的小船上逃命,一路逃到九江,胜利的梦想就此破灭。此战汉军在战场上留下了20000具尸体,7000名俘舶和数百条小船,朱元璋借助这些船只为即将到来的最后决战做好了准备。

第三是本书每个人每件事都有一个总结,有时候还会总结一下历史上的规律,这些规律看似很小,但也能透出成功失败的根源,如:科举制度并非自明朝起,却在明朝发扬光大,说来真是有趣,唐宋时虽有科举,但录取名额十分之少,一科往往只取几十人。明朝自洪武三年(1370)年起开科举,实行扩招,这下子想做官的人就挤破了头。纷纷以读书为业,这些人就是后来明朝文官势力的基础。当时的考试分为三级,第一级是院试,考试者统称为童生,你可不要以为都是小

孩来考,七八十岁的童生也是有的,考试范围是州县,在这个考试中合格的人就是我们大家熟悉的“秀才”,你可别以为秀才好考,考试成绩有六等,只有在这个考试中,考到高等的才能得到秀才的称号,而考到一、二等的才能有资格去参加更高一级的考试,叫“录科”。这是对科举制的总结概括,简洁明了。

《明朝那些事儿》是一本耐读有趣的书,把死板教条的历史用有趣的语言讲出来,简单易懂。

明朝那些事儿的读书感悟篇九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记得初次看到朱元璋的照片时,觉得他十分丑,这个下巴突出,脸部向内凹的人怎么会是大明王朝的第一任皇帝——明太祖呢?自古以来,皇帝不都十分帅气的吗?一个个疑问油然而生。

翻开《明朝那些事儿》时,我心中的疑惑慢慢解开了。《明朝那些事儿》一共七本,从朱元璋出生讲起,到崇祯皇帝自缢明朝灭亡为止。这本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的小说让我这个对历史并不深入了解的人,感受到了古代人民从起义到建国的艰辛,从稳定到叛乱,从繁荣到衰败的过程。

读完此书,令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洪武大帝朱元璋。作者从介绍朱元璋的身世说起。原来朱元璋是一个农民,生于乱世之中,背负着父母双亡的痛苦,从赤贫起家,他没有背景,没有后台,没有依靠,他对未来的幸福向往只是要好好的活下去,娶妻生子。然而,元朝的腐败统治让他十分失望,正如文章所述“复仇的火焰开始在他心底燃烧。”他做过和尚,乞丐,后来在朋友汤的帮助下,投奔起义军。朱元璋用他惊人的军事天赋无数次从死神的手中逃脱,战胜了陈友谅等敌人,最终凭借着自己的勇气和决心建立了庞大的帝国——明。

到这里,我才真正体会到“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的意义。朱元璋从未经历过中国富饶安定的农业社会的正常生活环境,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儒家教育,但是他通过自己的才智、信念和统帅力推翻了蒙古的统治和奴役,重建立了汉族国家并指导国民脱离野蛮,重新恢复自信、尊严和荣誉。他不仅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在政治上,他更表现出了自己的才能。为了化解皇帝与相权的关系,他废除了丞相,为了恢复和发展生产,他兴修水利和赈济灾荒,明太祖朱元璋最重要的功绩是驱逐鞑虏,除暴乱,拯救汉民族和其他各民族于水火,雪中国近百年之亡国耻,废除了蒙古人制定的种族等级政策,恢复了汉人国家。虽然,朱元璋有过不朽的功勋,但他也有严重的过失,对于他,历史永远争论不休。

《明朝的那些事儿》让我对历史有了新的认识,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人文道德有所了解,也让我明白了要战胜困难,必须有坚强的意志和决心,执着的信念。

最后,引用毛泽东的诗“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幼儿园大班教养笔记范文三篇
  • 幼儿园大班教养笔记【三篇】
  • 骆驼祥子读书笔记1000字
  •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笔记《我为谁工作...
  • 轮椅上的霍金读书笔记
  • 《成为有思想的教师》教师读书笔记
  • 《谈美书简》优秀读书笔记范文
  • 读书笔记大全100字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