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读书笔记 >

读书笔记《孩子:挑战》

编辑:lin13459411179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9-28    阅读:

读书笔记《孩子:挑战》

  我们做不到一辈子保护孩子,我们也不想这样做。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训练和培养孩子自己有勇气、有力量面对生活的起起伏伏。家长能够给予的最好的帮助和鼓励,就是承认并相信孩子有能力应付。

  在中国有一种冷,你妈觉得你很冷,有一种饿,是你妈觉得你很饿。然后就看到慈母拿着衣服给孩子披上,端着饭碗或者牛奶放到孩子面前。约翰尼的妈妈看到约翰尼在外面玩,妈妈觉得很冷,约翰尼说一点都不冷,然后妈妈说:“我觉得你应该穿上毛衣,我去给你拿。”然后妈妈就回家给孩子拿来毛衣穿上。这种画面在中国应该很常见。

  作者是这么分析的:

  这个过度保护的妈妈时在扮演高度权威的角色,她决定约翰尼是不是热,是不是冷,约翰尼只要接受她的决定就好了,长此以往,约翰尼就有可能发展出让妈妈不停为自己忙碌的“技巧”。妈妈其实在提供没有必要的服务。妈妈认为约翰尼需要穿毛衣,而约翰尼也不抵抗,动都不用动,只需要站在原地。结果是妈妈走过来,走回家,再走过来,再走回家,来回忙碌。而妈妈完全不清楚这个状况,还以为自己掌控了一切。

  很多中国的“小皇帝”大概就是如此吧。在我的分析看来,若是孩子比较带点情绪化的拒绝了母亲的“好意”,很多母亲马上就会变得很伤心,觉得孩子不需要自己的爱了,倍感失落。有的还会特别歇斯底里的表现出来。说什么孩子狼心狗肺,不接受自己的爱。这种过度的爱,只不过是只从自己角度出发,而根本没有考虑对方是需要。不是对方需要的爱,对于对方来说也是一种负担枷锁。

  很多妈妈因为担心孩子太小,社会太乱,有时候孩子提出了一些应该在自己年龄可以独立完成的事情,妈妈都不同意,她认为处处都潜伏着危险,这也必然造成过度保护。这个现象在当下的中国特别严重。因为一方面是独生子女更加珍贵,另一方面中国这两年的社会治安也因为新闻的报道和实际情况确实有点恶化,家长的担心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可是这样下去只会培养出更多的低能儿。想起武汉那个女大学生的父亲非要给女儿的宿舍楼都装上空调时的名言:“我女儿的每个毛孔都需要空调”。

  在“为他们好”的借口下,我们这样的态度造成孩子停留在无助和依赖的状态中,在我们自己和孩子眼中,我们表现出的是,只有大人才具有权威和能力去保护孩子。我们把自己放在占有优势的支配者地位,让孩子顺从。然而事实是,在当代越发民主的社会中,孩子不会忍受这样的地位,他们迟早会反抗。

  过度保护的结果会导致孩子错误目标中的最后一个——自卑。孩子会对自己完全气馁,绝望放弃。期望自己一辈子被保护,无法面对任何困难。

  过度保护其实是剥夺了孩子对事情本身的认知权和探索权。孩子成长过程中也必须学会自己如何克服困难。

  不论对孩子还是对我们自己,被别人决定自己的生活非常让人郁闷和生气。我们不能安排命运,也不能控制命运。当我们竭尽全力去控制时,势必让自己的生活充满困扰和痛苦。

  被宠坏的孩子就是因为生活的不如意而发怒的孩子。让生活顺从自己的意愿,这是个多么可怜而注定无效的意愿!更加不幸的是,当孩子长大成人,不能再做被宠坏的小孩,这种态度却已经成为他们的基本生活观。当我们对孩子溺爱,试图保护他们一辈子的时候,我们其实是在送给他们一件“性格礼物”:认为生活令人愤怒,而自己只能无助地暴躁。

  为了避免给孩子带来这样可悲的错误,我们必须明白,我们不是全知全能的,但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引导孩子用合适的方法和态度面对生活。步骤是:首先,我们要审视自己面临的情况是什么。然后,找出答案:“这个问题可以怎么解决?”即使年龄很小的孩子,也可以通过这样的引导,对让人不安的情况进行理性分析。孩子们的脑力其实非常发达,我们引导他们好好使用吧。

  我们必须要信任孩子,相信孩子有能力解决他面临的问题。当然这也绝不意味着我们对孩子撒手不管,更不会让孩子忽然面对生活的所有打击和压力。我们要运用自己的智慧,不应该只是一味地保护孩子,而是让自己成为“过滤器”,过滤出孩子可以面对、应付的情况,然后有意识地退后,让孩子去经历、去成长。随时准备好,在他实在无法解决时给予帮助。从孩子出生那一天起,我们就可以开始这样的行为。慢慢地,通过观察和引导,将生活以及生活中的困难、挑战和问题解决后的满足感、成就感,都交给孩子。

  很喜欢龙应台在《目送》里这段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是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父母和儿女这场爱更多的是以离别为目的。健康的父母之爱就是能在孩子需要离开时,放心也放手让孩子自由飞翔。尽管在车站和机场离别时我们会难过,可是我们却不会为他们在他乡的生活担心,因为我们相信他们能自如应付生活给他们的每一个考验。

  •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读书笔记(2015-09-21)
  • ·《走进孩子的涂鸦世界》读书笔记 (2015-09-24)
  • ·《培养高情商的孩子》读书笔记(2015-09-28)
  • ·读书笔记《孩子是脚,教育是鞋》(2015-10-13)
  • ·《洞见孩子的灵魂》读书笔记 (2015-10-17)
  •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幼儿园大班教养笔记范文三篇
  • 幼儿园大班教养笔记【三篇】
  • 骆驼祥子读书笔记1000字
  •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笔记《我为谁工作...
  • 轮椅上的霍金读书笔记
  • 《成为有思想的教师》教师读书笔记
  • 《谈美书简》优秀读书笔记范文
  • 读书笔记大全100字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