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观后感 >

孝心观后观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05    阅读:

孝心观后观篇一
《2014最美孝心少年观后1》

2014最美孝心少年观后感

按照老师的要求,周五晚上8:00我和爸爸妈妈准时坐在电视机前观看中央一套播出的寻找中国最美孝心少年颁奖晚会。

随着评委们推寻出的十位最美孝心少年的陆续出场领奖,他们的孝心事迹渐渐的展现在我们眼前。湖北恩施一个小山村里采茶卖茶为奶奶换钱买头痛药的姐弟俩、为母亲捐献骨髓的北京少年邵帅、一边上学一边帮助母亲卖烤串的东北小姑娘王雨欣、天天上山砍柴养活奶奶和弟弟妹妹的湖南凤凰的小姐姐龙花等等,他们面对艰苦的生活环境和家庭的不幸自强自立、勤俭节约,刻苦求学、乐观向上、孝敬老人、爱护兄妹,很小就挑起家庭的重担。他们真实感人的生活故事让我和妈妈爸爸不时地流下感动的泪水。

看着他们的生活遭遇和坚强的意志,想想自己更觉得应该向他们学习,珍惜生活、懂得感恩,要勇敢的面对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晚会上,爱心人士给了每位最美孝心少年十万元的捐助,实实在在的帮助他们改善生活,看到这我真为他们感到高兴。爸爸说自助者人助之,遇到困难只有自己不气馁、不放弃,自强不息才会有更多的人帮助你。

另外我还觉得平时我们节俭一些,少吃一些零食、少买一些玩具,尽自己的能力多帮助身边生活困难的人,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美好的。

总之这个节目让我啊收获很大,真正让我理解了感恩和自强这两个词的意思

孝心观后观篇二
《孝道观》

【引经据典】《论语》中的孝道观念

2005-10-10 10:42:03 来源:镇海网讯

《论语》是儒家经典学说著作,由孔子的弟子们记录孔子与弟子师生授业对话而成,是中国传统文化根源之一,非常值得一读。中国人向来讲究一个“孝”字,要求后生小辈孝敬父母兄长,“孝”就是孝顺,“敬”就是敬重。并且把一个人能否行孝作为评判其品德操守的重要标准之一,做人有人格要坚持“忠孝节义”,孝列第二;做事有因果报应要行善积德,“百善孝为先”孝排第一。那么究竟怎样才能算“尽孝”?对此,《论语》里有明确论述。

一次孔子的弟子孟懿子问孝,孔子的回答只有两个字“无违”,就是说不要违背礼节。弟子樊迟不明白,孔子解释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意思是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照礼节侍奉他们;父母死了,要按照礼节埋葬他们,按照礼节祭祀他们。对后者,我们一直来做得比较好,一来中国人好讲排场讲面子,二来葬礼自有约定俗成的格式,并且周边有许多不请自来的监督者,又牵涉到“庇荫”后事,所以一般不会太马虎。但“生,事之以礼”就不一定了,不养不问或养而不问的,大有人在,孔子所处的时代,也有此类“不孝子”。

有一次子游和子夏问孝,孔子的回答就说明了这一点。他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他又说:“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意思是说现在的孝子,只是说能够供养父母就行了。就是狗马,都能得到饲养。如果内心对父母没有孝敬之情,光是供父母吃喝,那跟养狗马有什么区别?要带着敬重之心去孝顺父母。“色难”是说孝顺时要保持和颜悦色很难,《礼记·祭义篇》说:“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就是说唯有对父母怀有“深爱”的孝子,才能够克服“色难”,做到和颜悦色地去孝敬父母。这些话,我们今天读来,依然有其现实意义。

中国封建社会长达二千多年,儒家思想一直处在统领地位,其孝道观念后来被发扬光大。我们浙江早在东汉汉安年间就出了一个“天下第一孝女”曹娥。曹娥为上虞皂湖曹家堡人,娥父曹盱为一巫者,汉安二年五月端午在舜江上举行迎潮神(伍子胥)仪式中不幸溺水而死,尸体亦被浪涛卷走。年仅14岁的曹娥痛失慈父,昼夜不停地哭喊着沿江寻找。到十七天时,她脱下外衣投入江中,对天祷祝说:若父尸尚在,让衣服下沉;如已不在,让衣服浮起。言毕,衣服旋即沉没,她即于此处投江寻父。五日后,已溺水身亡的曹娥竟背负父尸浮出了水面。此事迅速传扬开去,轰动朝野。被当时的汉桓帝封为孝女,并为曹娥立碑建庙,以彰扬她的一片孝心。后人把曹家堡改为曹娥镇,把舜江改名为曹娥江。

这样的孝,实在太过惨烈,而且我想如果曹娥的父亲有知,一定不会赞同她的做法,毕

竟“儿女连心”,做父母的之所以值得子女孝顺、敬重,正是因为他们在养育和培养子女过程中全心全意的付出和无私无悔的奉献,他们只愿自己的付出和奉献能换来子女的平安和幸福,又怎么能够要求子女为自己做这么大的牺牲!其实孝敬并不难,绝大多数时候用不着我们舍生忘死去孝敬,一个做人子女的,只要记得逢年过节不忘去慰问父母,平时“常回家看看”,与他们拉拉家常说说话,关心一下他们心里的想法,尽量满足他们心中的愿望,就算得上是一个“孝子”了!

孔子的弟子孟子曾经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意思是说为人君主的,如果能够像侍奉自己的父母一样去对待天下人的父母,像抚养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对待天下人的孩子,那他治理天下就跟掌心玩物那么容易了。孟子所处的春秋战国时代,战乱频频又物质文明程度比较低,大概想不到“人口老龄化”这种景况,我们现在遇到了,国家领导人也看到了,并开始着手关注老年事业,“老人节”便是一例,让全社会都来关心老年人群,让天下的儿女都去孝敬老年父母。

说到这里,又记起了孔子的一句话,他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忧。”意思是说,父母的年纪不能不时时记在心里:一方面因为他们高寿而欢喜,另一方面又因为他们年高而心生忧虑。现在的年轻人,为儿女年年过生日,不知有几个是记得父母年龄和生日的?如果你是家有父母高堂的人,那么就赶紧行动吧,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生日蛋糕,也是一份孝心啊。

《论语》中的孝道观对当代人的启示

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纂录而成的《论语》,洋洋洒洒凡一万二千余言。内容涉及学习方法、人格修养、入仕做官、礼乐典仪等诸多方面,牵涉到社会生活的主要环节,无愧为渴求君子之道者的一本入门读物。这里笔者将专就书中有关“孝道”的片段论调简要谈一些看法。

孝道,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一种晚辈对长辈的伦理道德。百万年的原始社会先后经历母系社会和父系社会两个发展阶段。母系社会中,儿女知母不知父;在父系社会中,男子高高在上,女性则沦为生育工具,因而“孝”都根本无从谈起。进入文明社会后,人类才有机会通过一定的强制手段,建立起缜密严格的宗法社会,孝道自然也就摆到了每一位肩负家庭责任感的正常人面前。

《论语》中归属孝道范畴的有十多章,主要集中在第二篇《为政》。另外,第一篇《学而》、第三篇《八佾》和第四篇《里仁》也有些许相关言论。从具体内容来看,主要包含了赡养父母之孝(其实质是敬仰、追忆祖先)、师生之孝(其实质是秉承先道,发生在孔子与颜回之间)两大部分,本文将着力讨论前一部分。

毋庸置疑,尽孝的首要条件便是赡养父母。同时,敬重父母、爱戴父母,更能体现子女孝顺的真切程度。《为政》第七章: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段话里,孔子对当时普遍存在的“孝”的概念简单化现象十分不满,他指出,就是狗和马,也都能得到人的饲养,如果对父母没有一点尊敬的意思,那么赡养父母和饲养狗、马还有什

么区别呢?一点不假,羊羔跪乳,乌鸦反哺,那是一般动物的本能;而人类如果还停留在这种初级阶段,把妥善安置父母的衣食住行问题作为孝顺的最高境界,就未免愧对于“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的称谓了。

子夏意犹未尽,把“孝”的话题接着问下去,孔子又回答:“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也就是说,做儿女的要坚持和颜悦色地对待父母,承合父母之欢。那种仅仅给予父母物质条件上无限享受的举动,实质上离尽孝的高度还差很远。现代社会的生活水准比起春秋战国时代自然是大大提高了,似乎表明做父母的晚年除了饱览物欲就无所事事了,其实不然。笔者多次在金坛人民广播电台听到过一个公德广告,说的是一个公司白领即将要出差,和母亲道别的时候第一句话就是“妈,我这次去恐怕要半个月,您想要什么东西尽管说,我一定给您带回来”。母亲关了电视机,苦笑着说:“嗐,我哪要什么东西呢?”那个人还真挺死心眼,不断地追问。母亲最后哽咽着说:“那,能不能陪妈妈多说会儿话呀?”。多陪着父母聊聊天,倾听父母的成熟意见,也是贯彻“孝”的不错善行。

那么,我们很快就会产生疑问:孝敬父母,子女也要积极寻求发展,如何看待照顾父母和外出求学的两难境地呢?孔子肯定地回答:“父母在,不远游”——父母在世的时候不便于游学四方或者做官。换言之,如果确实要出门,必须讲明去处并且安顿好父母,即所谓“游必有方”。当今社会,就业压力空前巨大,岗位竞争异常激烈,人口流动极为频繁。城镇里的孩子抛弃了安土重迁、坐享其成的念头,涌向大城市并千方百计扎下根,为栽培后半生的幸福早早做着准备;而在农村,也早就出现了大批常年在外打工的青年农民工。但是很多人身在他乡,事业有所发展之后,对待父母的态度就开始不冷不热起来,这是不近人情的表现。在那个消息闭塞、交通不便的上古时期,远游就意味着隔离,确无别途;而到了现代,随着通讯事业的不断发展,空间上的距离被大大地缩短了。平时抽个空给家里写封信、打电话、发信息、邮寄贺卡或者生活文娱用品;长假期间带着孩子回家,帮着父母分担一下家务、炒几个拿手菜,一家人融融泄泄,共享天伦之乐,同样不失为一种孝的举动。

在诠释了最基本的问题之后,孔子还简明扼要辨析了“孝道”与礼制和政治之间的联系。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的标准,子曰:无违。”或许孔子对自己说出的这两个字很得意,后来坐车的时候不由自主地对驾车的弟子樊迟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揭示了“无违”的具体指称,就是说,父母健在时,侍奉父母不要违背礼节;父母去世了,也应该按照礼节去安葬和祭奠他们。还有一处,“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里仁》第十八章)同样表现了孔子的“仁仪礼”思想:对于父母的错误要耐心婉转地加以规劝,但照样不可违背礼制,万万不可胡搅蛮缠。那么从为政的角度来看孝道原则呢?有人问孔子:“你为什么不去为官从政呢?”孔子回答:“《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把孝敬父母的品德运用到政治上面去,友爱天下之人,也就是佛家所说的“行大孝”。孔子认为这样做的话就可以全力施行德治,从而实现他心目中的政治理想。到了现代社会,行大孝被人为赋予了更多道义上的内容,诸如为他人、为国家、为民族谋取福利的内容,不难看出这其中较多符合“亚圣”孟子的观点,而孔子则是该思想最早的理论启蒙者。

古人眼中的孝有大小之分,小孝指的就是在家侍奉父母,听取父母的心声;大孝指的是在朝廷里忠于君主,无贰心。孔子总结性地说:“父在观其志,父没

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即老人家去世之后,子女不改变父母生前奉行的准则,继承他们的事业或者完成其遗愿,这样,一个生命轮回的框架就建构而成了,中华民族的美德善行、经验智慧大多赖此保留至今天。

孔子孝道观中的很多内容对他的门生产生了深刻影响,得意弟子曾参著述的《孝经》中的许多论点就保留有孔子学说的痕迹。但是,随着封建集权制度的加强,统治者出于维护阶级利益的需要,片面宣扬和提倡“忠孝节义”的思想,到了汉代,出现了举孝廉的制度,“孝”开始成为选拔任用人才的标准。《孝经》很多内容就已被深深烙上了封建社会的印记,例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些在现代人看来无疑当属糟粕,却整整影响华夏大地千年之久。行孝典范的登峰造极之作“二十四孝”被历代封建统治者大肆鼓吹。真心孝敬父母又恪守其他伦理道德之人固然很多,但无可避免杂揉进了许多强为行孝而做出残忍之举的事例。设想一下,晋朝的郭巨为了供养老母要把幼子活埋,这在现代必然要受到杀婴的指控;同时期的吴猛为了代替父亲受蚊子叮咬而赤身睡觉,但若是碰上传播疟疾的蚊子,千里迢迢赶到南美寻找金鸡纳树是天方夜谭的事。最后,孔子原汁原味的孝义进一步被御用文人阐发为“忠孝两全”、“忠君爱国”,“忠”字被提到了前面,导致了很多类似岳飞这样的“愚忠”之举。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两千五百多年过去了。如今,漫步中小学校园,经常可以看到孩子们捧着语文课本,用清脆的童声摇头晃脑读着论语选段:“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虽然现在的新教材中编选的《论语精粹》比七年前笔者读初中的时候多了几则,但内容主要还是以学习方法为主,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曾为西方社会里的老年人独身寡居嗟叹过,可是反观自己,并不做得多么优秀,仍只能是五十步笑百步。当然,西方的孝道观与东方的有很大差异,这一点我们不必去刻意计较,我们需要做的是传承《论语》中可贵的孝道文化,春风化雨,以扭转眼下出现的生前对待双亲虚情假意、死后大办丧事以摆阔等不正之风。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精神文明建设很关键的一枚棋子;既是义务教育的起点,又是我们灵魂的归宿。最近一两年,新闻媒体报道说北京、上海的很多中小学规定把“为父母洗一次脚”之类的活动作为孝道目标要求学生去完成,并在学校树立关于孝道的先进典型,订立新的“行孝”要求,努力营造“尽孝为荣”的校园氛围,这确实是值得欣喜的现象。想必孔夫子站在云端,鸟瞰人间出现的新气象,也会捋着雪白的胡须,露出久违赞许的笑容。

三 再倡孝道的现实意义

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孝道虽是产生于我国宗法制度下,维护小农经济的一种意识形态,但由于它在维系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方面有积极意义,时至今日仍有其应有的社会价值。2010年7月13日全国老龄办发布的《2009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9年,我国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达到1899万,今后每年以100万速度增加,“十二五”期间将超过2600万。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指出,目前,中国已经进入并将长期处于人口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在此形势下,再倡

孝道具有维护社会稳定,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首先,力行孝道有利于提高个人修养。人是社会的主体,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构建和谐社会、建立稳定的人际关系,并调动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要提高个人修养。孔子把“仁”作为个人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把“爱人”作为道德的根本要求,把“天下归仁”作为最高的社会道德理想。讲“仁”,就是讲人与人的关系,讲人对人的爱,由对父母之爱、兄弟姐妹之爱,进而推及对他人之爱。仁是人内心一种真诚的信念,而孝是仁的根本和基础。人世最大的恩情就是父母的养育,不忘本源,感恩报答是人生最基本的德行。孝是真诚无私的爱和至诚无伪的敬,把这对父母的爱和敬扩展开来就是博爱和广敬。“孝”是一切德行的前提,是良好修养的一种最佳体现,也是加强个人修养的最基本要求。无论时代如何发展,社会生活如何变迁,儿女对父母行孝都不会成为落后于时代的东西,它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种天然情感诉求。

其次,倡导孝道有利于家庭和谐。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亲情是社会的纽带,只要每个家庭和谐了,社会和谐就有了基础。尽管和谐家庭只表现为家庭内部关系的和谐程度,但是它体现的仍是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物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和谐的家庭指各个家庭成员各尽自己的道德义务,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集中在子女对父母的赡养关系上。孝是家庭内部双向流动的爱,做父母的对子女足够的关心爱护,子女对父母要养、要敬。孝道强调孝敬、孝顺,时代发展至今,虽然对于孝顺中的“顺”,人们认为顺的前提是不应盲目顺从,但孝的基本内涵没有改变。孝而有敬、诚心尽孝、孝而无怨、让父母省心养老,这是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子女对父母的赡养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和稳固。当前家庭和谐建设过程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由于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使得老人赡养问题成为当代家庭矛盾的焦点。目前,我国的养老方式仍然是以家庭养老为主,这不仅是我国几千年形成的传统模式,也是我国的国力和国情所决定的,在国家的保障制度健全之前,老人的养老重担只能由子女扛起。在新时代重新强调孝道,对于维护好各个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可以使家庭亲密和谐、温馨幸福。

最后,倡导孝道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无论在任何社会,如果对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不关心、不赡养,都势必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对于老年人的尊重与爱护,既可以说是现代人的一种社会美德,更应该成为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我国老龄化速度将进一步加快,“未富先老”,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社会保障机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倡导孝道目的之一就是理顺情绪、化解矛盾,调节人际关系,提升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家庭与社会的和谐。孝是爱国心的根源和动力,是民族团结、国家兴旺发达的精神基础,是中华民族精神和凝聚力的核心,对于当代社会文明建设,发扬爱国主义,增强民族凝聚力,振兴中华均具有积极意义。

孝心观后观篇三
《《寻找最美孝心少年》观后有感》

《寻找最美孝心少年》观后有感

今天晚上8点,我打开电视,调到少儿频道,准备看一会儿动画片,可奇怪的是每天按时播放的“银河剧场”却没有开始,取而代之的是《寻找最美孝少年》。

最美孝心少年?这是评比最美的少年的吗?我有点不明白,于是开始聚精会神盯着电视。

“咚„„咚„„咚„„咚„„”,我听到钟声敲了十几下,我吃惊的看了一下表:“哇,现在已经10点了,看了两个小时”,我情不自禁的叫了起来。

我看得真是太入迷了!直到结束才意识到已经10点了,不过,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年仅13岁的吴林香小姐姐。

她有个5岁的弟弟和一个原来非常美好的家庭。然而,甜蜜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一次,吴林看的妈妈在医院中突然查出得了肺癌晚期,这让一个原本十分美满的家庭身陷泥潭。

吴林香原本并不是一个爱笑的女孩,但在母亲查出了肺癌晚期以后,她每次面对家人,总是带着那会心的微笑,因为,她在书中读到:微笑能够使人感到愉悦、放心和安慰,于是,她就用这微笑让妈妈放心和安慰„„。

每次晚上妈妈的病发作时,她就对妈妈说:“你一定要坚强!” 然而,无论林香怎么努力,妈妈还是惨忍的离开了人世„„ 看完了这部公益片,我突然觉得我是幸福的,家里有着温柔娴慧

的妈妈,还有身强力壮的爸爸,慈祥的奶奶,风趣的爷爷„„以及所有爱着我们的人,他们都很健康。我现在,应该的教敬他们,不要让“那一天”到来时感到后悔,感到遗憾,到那一天再去孝顺他们,那就太晚了!

王艺茹

孝心观后观篇四
《《最美孝心少年》观后感》

《最美孝心少年》

实验小学

——观后感郭 汶 昕 六年级 284班

观《最美孝心少年》有感

星期五的晚上八点,我准时打开电视机收看中央一台的《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看完这个节目后,我的心就不断的沸腾起来。

“百事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个节目中讲述了拥有孝心的竟是我们的同龄人,他们在生活困境中孝敬长辈的故事是那么感人。有一个男孩从小和姥姥生活在一起,他叫邵帅。有一天,他的妈妈得病了,只有通过移植骨髓来维持生命。可怜的是却没有相配的骨髓,在他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他立马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给妈妈捐出他自己的骨髓。当时他才13岁。我的心不禁为之一震,他才13岁,竟能做出这样的决定,他难道不怕吗?邵帅说过,他晕血,可是在救治妈妈的情况下,他仍然义无返顾的捐出了自己的骨髓。我想:如果不是因为孝、不是因为爱,他怎么会变得这么勇敢呢。而另一个事例又带给了我更多的深思。“烧烤女孩”高雨欣,8岁时,父母离异,而就在那一年,妈妈的右手落下了残疾,可家中还有妹妹和姥姥要照顾,所以她们在繁华的夜市街头支起了一个烧烤摊来维持生计。可她的妈妈却告诉记者,自从支起这个烧烤摊后,小雨欣从未尝过一根烤肠,原因竟是因为能多卖一块钱!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只觉得眼睛有些模糊了,我感到有些心酸,小小年纪就要考虑生计,为了生计她甚至忘记自己还是个小孩儿。

除了这两位孝心少年外,还有生活在大山深处的黄凤、家中

的顶梁柱赵文龙、撑起整个家的龙花······他们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次次震撼着我。

他们这些人在生活的困难面前,没有畏惧、没有退缩。可我们是生活在温室中的花朵,没有风吹雨打,一遇到困难便退缩,而且总想着自己有安逸舒适,从不在意父母的感受。这让我想到前几天发生的事:一天妈妈从商场回来,手中提着一大袋的东西,我高兴地帮妈妈提过来翻着,可却没有一件东西是给我买的,我生气地把袋子一放就走回了卧室。现在想起这幕,就有一种愧疚涌上心头!

孝心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美德,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石,从现在起,我们应该也做个有孝心的人。

孝心观后观篇五
《《最美孝心少年》观后感》

观《最美孝心少年》有感

虞乡小学 六年级乙班 魏澳嘟 辅导教师 谢娜

看了《寻找最美孝心少年》,我羞愧不已,自己没有节目中十位孝心少年的孝心,不会替父母分担家务,有时他们让我办件跑腿的事,都懒得动一下。

我印象最深的是何秀雄、林香雨姐弟俩。他们家里很穷,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姐姐就担负起了照顾弟弟和外婆的重担。为了解决家里的经济状况,姐姐林香雨和弟弟就上山采茶叶,摘玉米,养家糊口。放假时,姐弟俩又背着玉米,拎着茶叶,去镇子上卖。可这两筐玉米和一袋茶叶能卖多少钱呢?只有二十几元罢了。辛辛苦苦从山上下来,走了几公里的路,又忙前忙后的去找买家,最终只有二十几元的回报,生活是多么艰苦。

我看见姐姐和弟弟在背玉米回家的时候,姐姐总会从弟弟的背篓里拿出几个玉米,装进自己的筐子里,减轻他的负担。可这根本没起到什么作用,弟弟瘦弱的小肩膀还是被勒红了。“姐弟俩情同手足,姐弟俩骨肉相连”。这是闫肃老爷爷说的话。话说得真好,真对。生活的艰苦,没有打碎姐弟俩为这个家能维持下去的愿望,反而让他们更坚强,更有自信。

如果我遇到和他们同样的遭遇,我可能会流泪,会伤心,会失望,不会像他们那样勇敢,坚强!

十位孝心少年,每个人身上都有我们要学习的好品质:知恩图报,照顾父母,替家里分担家务······这些好东西值得我们大家每一个

人学习,让我们二十一世纪的少年,以他们为榜样,从身边的小事做

起,用实际行动把“孝”字传遍全中国!

孝心观后观篇六
《《最美孝心少年》观后感》

《最美孝心少年》观后感

通过“寻找最美孝心少年”这个活动,树立新时期孝心好少年的榜样,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弘扬尊老爱老敬老的社会风尚,弘扬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弘扬励志成长、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最美孝心少年,带来的不是几个精彩的片段,而是灵魂的洗涤... 因为孝,人们变得更加和谐。

因为孝,社会变得更加稳定。

因为孝,国家变得更加昌盛!

什么是孝?个人有个人的定义。

我认为:孝,是捎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视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苦恨的往事。

一个成功的人,一个善良的人,如果没有孝,根本谈不上。 如果不是因为孝?

赵文龙何必沉默无语?何必学会做所有的家常菜?何必连喜爱的西瓜都戒了?何必承担着学生父母双倍责任?13岁,正是一个男孩贪玩儿好动、顽皮叛逆的年龄,可在赵文龙脸上,这些特质都没有,很多时候他都在默默地沉思。不在校的大部分时间里,他都陪着妈妈去医院透析。虽然只有13岁,赵文龙几乎会做所有家常菜。因为妈妈患有脊椎裂和尿毒症,这么多年,他几乎从未有过玩耍时间,最大的乐趣就是生日那天去趟八一公园;他是包钢八中一名普通的初一学生,而他每天需要承担的却是一般学生双倍的责任。每天除了紧张的学习之外,还要忙碌家务照顾生病的妈妈,给妈妈做饭,按摩。他的家里虽然陈设简单,但却被小文龙收拾得一尘不染。每次给妈妈按摩,他都会满头大汗。当医生说妈妈营养不良,需要吃些肉类食品,他就在课余时间去捡废品,卖了四元钱给妈妈买了二两肉。回家后给妈妈做了好吃的肉丸,自己却舍不得吃。看到这儿我是多么的惭愧呀!从小到大我都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家务活很少干。每天起床后被子都是妈妈叠的。以后我要向文龙学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帮爸爸妈妈做些利所能及的事情。看到他们母子生活困难,很多好心人给他们捐钱捐物,这些都被文龙记在一个笔记本上。他懂得感恩,他说长大后要上军校,以后回报社会,去

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如果不是因为孝?

徐沁烨何必苦苦开导母亲?母亲何必惹着剧痛绣下“旭日东升”寄予新的希望?

如果不是因为孝?

黄凤何必亲自动手为父亲制作轮椅?何必每天推着父亲跑那么远求医?何必照顾年迈的奶奶?

如果不是因为孝?

吴林香何必13岁扛起锄头撑全家?何必一人照顾年迈的祖父母,重病的妈妈,年幼的弟弟?

如果不是因为孝?

邵帅何必凌晨五点起床为母做饭?何必不顾晕血而为母捐骨髓? 如果不是因为孝?

王芹秀何必起早贪黑照顾耄耋之年的奶奶?何必为父而去干那些甚至男儿都干不动的重活?

......太多的太多,我已无力诉说!

为人子女的我们,无论走的多远,飞得多高,也走不出父母的心,飞不出父母的牵挂。一天,也许只要一个电话,一句:我很好。就可以让父母放下那颗牵挂的心。父母的心与我们始终是靠在一起的,是分不开的。

再来看看自己自叹不如。还时常跟父母顶嘴,总是让父母为我们担忧。父母头上那几根刺眼的白发,深深刺痛了我的心。曾经也想让父母笑口常开,却总弄得他们眉头紧锁;也懂得推动摇篮的那双手,也推动了整个世界,却总让他们远离了笑容。

当看见他们失望的神情,我们的嘴角,再也上扬不起来。我们的一切,牵动父母的世界,他们的一切,又何尝不是呢?俗话说:羊羔有跪乳之义,乌鸦有反哺之恩《跪羊图》古往今来感动了无数人,父母对儿女的养育之恩深似海,而我们做得再多,比起父母对我们的关爱也只是犹如沧海一粟。孝心少年对养母都能爱到这般田地,那我们呢?他们用心感动了中国,用孝给我们上了深刻的一课。我们一天天在长大,父母在一天天老去,终有一天他们会离开我们,少了唠

叨,少了关怀,少了他们的疼爱,到时的我们只有低头叹息,后悔自己以前为什么没有孝敬他们了。

现在不把握住时光,好好孝顺他们,又要等到什么时候呢?真要等到失去了才懂珍惜,才知道自己以前拥有那么多的幸福吗,孝心少年,谢谢你们在我迷茫的时候给了我一盏灯:这个世界,惟有爱,能冲破一切阻碍。

人生在这个世界,长在这个世界,都源于父母。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太多的太多,父母哺育我们成长。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终生都应该报答。并且报答不完!

孝也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貌似我们对这个名词很陌生。其实说的具体点就是体现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上,为长辈让路,为长辈端水,这统称为“孝” 古代的故事也不扯了。那太远了,近代的也不说,每个人都不一样,我们自己有自己孝的方式,有自己孝的真谛!

总之,就是一个道理,我们应该学习“最美孝心少年”去孝敬我们的长辈,学习他们不怕苦,学习他们不怕嘲笑的精神吧。

孝心观后观篇七
《浅析当代孝道观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当代孝道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孝道是中国传统社会十分重要的道德规范,也是中华民族尊奉的传统美德。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孝道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但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我们对孝道的含义变得越来越模糊,并且我们可以发现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当代人关于孝道的教育都是不够的。本文将对当代孝道进行一个全面的现状剖析,发现其中的问题,采用教育与宣传等多种方式唤醒人们的人性善,弘扬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关键词:孝道,问题,原因,教育对策

古人说:“百善孝为先”、“以孝治天下”、“忠臣必出于孝子之门”。有子说:“孝悌,就是仁的根本吧!”孔子说:“孝是德行的根本,教化的开始。”佛经里说;“父母是神圣的。”《三字经》里说:“人之初,性本善。”可见,“孝”是包含于人性善中,并且是最首要的。“孝”是我们精神文明的精髓。在传统思想里,孝是一切德行之根本,人生哲学的基础。几千年来,我们对“孝”的认识、奉行以及赞誉,都是毫无疑虑的,但是现在,当今这个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提高,节奏加快,竞争日益激烈化的时代,我们的孝观念越来越薄弱,关于孝道及孝文化的传播教育越来越稀少,我们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如何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而不是关爱、关心自己的父母。如今有太多的人认为,“孝”是给钱,而不是陪伴,是电话的问候,而不是回家看看,是物质,而不是时间。由此出现的“空巢老人”等一系列问题不得不引人深思。

一、当代孝道存在的问题

1、孝道意识、责任意识淡薄,缺乏感恩之心。

当今社会的主力军变成了还在为房子、车子、奶粉拼搏的80后,和多数还在校园的90后,很多人说80后是尴尬的、不幸的一代,而90后是垮掉的一代,有人指责道,80后成为各种奴,自己都难生活,更别说孝敬父母,而90后的很多大学生不体谅父母,不认真学习,特别缺乏感恩意识。其实反驳说其错误,可事实却真有其事。错就错在我们自己并没有发现自己的问题,或是发现了也装作没发现或无所谓的样子。确实生活在这样一个年代,每一个年龄段的人都有自己的苦楚,但是基本的孝道、责任感与感恩之心我们能够找借口舍弃吗?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恩,动物都尚有感恩意识,我们人类的感恩意识难道还无法唤起吗?

现在的子女一成家就分家经营自己的小窝,不愿与父母同住的现象越来越多。而一些与父母居住在一起的已婚子女也往往在经济上独立,感情上与父母疏远,缺乏必要的心灵沟通,老一辈普遍缺乏亲情照料和精神慰藉,两代人之间的鸿沟在拉大。并且现代家庭,往往是“宠爱身边小宝宝,淡化薄生养一对老”。子女集万般宠爱于一身,而下一代对父母、祖父母却缺乏基本的孝道常识,缺乏责任感和感恩之心。

2、自我感强烈,敬孝行为弱化

我国于1978年开始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使得当代年轻人很多为独生子女,这些人群在家里备受父母的宠爱,这也造成了作为独生子女的他们在很多问题上

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较少去考虑别人的感受,不懂得去照顾别人、关心他人。尽管父母给予了他们生命,并把他们养大,但是他们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对于报答父母、孝顺父母却更多的是不理解,往往做出让父母伤心的事情。还有一些子女在之间在赡养父母问题上相互推诿责任;有的甚至视老人的再婚要求为大逆不道,干涉老人婚姻;更甚者还为正确财产折磨父母,抢占老人的住房,抛弃虐待老人。当今青年群体中孝道的缺失已是不争的事实,同时社会上对于“养儿防老”观念的改变,也能看出社会上对于年轻人尽孝前景的不看好。

物质可以满足老人,但精神上的慰藉却成了他们的奢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日益激烈的工作竞争标志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每个人的时间都变得紧张,天天加班,无尽应酬。这足以让我们想象出“空巢老人”的落寞。人生在世,不是物质满足丰富人生,而是爱与陪伴,对这世上我们最亲的亲人——父母,我们都没有做到基本的爱与陪伴,我们的人生会没有残缺吗?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不需要太多的钱,太多的物质享受。他们有了太多的生活经历,对一切的态度已经不是那么的苛刻了。物质固然重要,但感情关爱也是非常需要的。

3、“啃老族”的涌现

进入21世纪以来,不断有一些新的群体被发现,而“啃老族”就是其中之一,“啃老族”年龄都在23-30岁之间,有谋生能力,却仍未“断奶”,得靠父母供养的年轻人。他们并非找不到工作,而是主动放弃了就业的机会,赋闲在家,不仅衣食住行全靠父母,而且花销往往不菲。由于从小受到父母家人的宠爱和过度保护,社会适应能力差,抗挫折能力低下,在社会上一遇到挫折就重新退缩到家人保护的羽翼之下。事实上,现在的很多“啃老族”反而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现在大学毕业人数逐渐增加,因为高学历的心态,使他们不愿意从事较低的薪资工作,感觉心理上不平衡,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现在部分被称为“草莓族”的青年吃不了苦,太辛劳的工作不愿意从事,要求工作轻松薪资高,就呈现空等状态,没工作也没读书。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社会中的啃老族队伍也在日益壮大,并且在农村 的蔓延的趋势日益加快。现在许多人都认为在家里吃老人的、用老人的、要老人的都是应该的。子女成年后,本应该是要立身,学会独立生存,学会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去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但是现在在农村中越来越多的家庭,出现了“农家养贵子”的现象。

二、当代孝道存在问题产生的原因

1、孝道宣传教育弱化。

当前我们的公民道德教育是我们教育的软肋。在我国的各行各业中都有许多尊老爱幼的先进典范,但是我们的新闻媒体对他们的宣传的深度和广度远没有娱乐头条大,我们的网民对这些孝道之行也远没有对八卦新闻有兴趣。甚至在一些地区还出现打骂、虐待、抛弃老人的现象,他们认为善待老人是政府、社会应该做的事,而他们只用享受自己的安逸生活。正由于对孝道宣传教育的力度不够,这种不良思想文化时刻危机着我们整个国家及社会,这也是造成我们经济与国民素养不同步的主要原因。

2、国内外经济文化冲击。

近三十多年来,孝道观念在我国受到两个方面的冲击,十年动乱期间,使许多美好家庭和我国的养亲、敬老的优良传统遭到空前破坏。改革开放以来,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显著变化。一些人,极端利已主

义膨胀,把西方的"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的所谓格言奉为信条。自私自利,甚至心目中没有父母,更没有兄弟姐妹。不少青年不但不能自觉地履行子女对父母,对老人应尽的义务,反而把"实用主义"、"金钱至上"的一套渗透在家庭生活中。许多老人常常受到子女的歧视,甚至虐待。在社会上,有些年轻人,也不尊敬老人。这些情况,不但在家庭中破坏了友爱和睦,给父母在经济上造成困难, 精神上造痛苦,而且破坏了社会的安定团结,污染了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

3、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老师,我们每一个人的行为举止以及思想观念都离不开家庭对我们的影响,离不开父母对我们的教育方式。现如今有太多的独生子女,自我中心观太强,不会为别人思考,独立能力差都是社会的普遍现象,“啃老族”群体的产生与壮大这些都与家庭教育方式有关。并且子女的行为方式与思想观念很多时候受父母影响,所有家庭教育的方式直接影响子女的孝道观念。

三、解决当代孝道问题的对策

1、改变家庭教育方式

首先父母要做到言传身教,身体力行。作为父母,要在自己的子女面前做好榜样,父母要孝敬自己的父母,尊敬自己的父母,从而在孩子的心中行成良好的孝道观念,一个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也会懂得照顾别人,培养出良好的道德素质。其次,父母不要过度宠溺子女,要有正确的教育的方式,帮助子女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最后,父母要经常带着子女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关爱老人,做一些慈善义工,或是过马路时搀扶老人、盲人,公交车上主动给老人让座,在家时帮助父母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用日常的实际行动教会子女什么的孝与善。

2、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

学校不仅仅传授学生书本上的知识,更多的是教会学生为人处世之道,帮助学生矫正思想,进行正确的引导。要改变当前孝道存在的问题,学校则应该把孝道纳入课程教育之中,让学生明白父母对子女的养育之恩,教育学生对父母的养育之恩要存感激之情,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无意的加入孝道教育的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渗透孝道的教育,将孝道教育渗透在“两课”教学中,在“两课”教学中加强孝道教育。

3、强化社会对孝道的宣传教育

传统孝道要得到继续传承下去,首先就是不能让年轻人忘记孝道,这就需要社会通过倡导、和宣传来加强年轻人的孝道教育,在社会的参与下,形成一种崇尚孝道的氛围,提高当代年轻人自觉的遵循孝道。对于孝道的宣传,需要社会各类大众传媒的积极配合,它们要把推动青少年的孝道教育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为年轻人的孝道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在当今网络信息时代,可以充分地运用网络的形式来强化孝道观念,积极的宣传孝道的正面事迹,让年轻人在这些事迹中受到鼓舞,激励他们尊崇孝道,学习孝道文化,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好孝道文化。

四、总结

“孝”本是人之本性,华人把这本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形成一个相当完整的道德系。这道德系统的价值到今天仍然有效。但在现代化的社会里,孝道的履行,显得越来越困难。我们必须正确的看待这问题,努力提倡孝道,培养我们的孝心,

以期能克服新时代所带来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莉。当代大学生孝道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2、刘文娟。青少年孝道教育现状及应对措施,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第27卷第2期,2010.

3、梁景时,关鸿静,中国“80后”年轻人孝道缺失问题成因分析及问题解决路径和举措。通化师范学院学报,第29卷第111期,2008.

孝心观后观篇八
《观最美孝心少年的后感》

观最美孝心少年的后感

商河县许商中心小学 六年级一班 安艳悦

孝心是一种传统美德,是每个人都要做到的事,是每个人要应尽的责任,从小到大,父母为我们做了很多事,长大以后,我们也来做个有孝心的孩子,让我们来看看这些有孝心的孩子吧!

在王丹的家里那里是最美的,在三年前爸爸离家出走,家里就没有钱了,一天连菜钱都买不出来,一到暑假,她就去扎花,把47元钱,给了妈妈,妈妈就哭着说为什么挣钱,然后她就不挣了。第二个小孩叫梁维月,母亲离家出去,爸爸就残疾了,弟弟也就成了聋哑人,回到家她先是做饭,把饭菜先给爸爸吃,可是爸爸吃完了就吐,她再喂爸爸一遍,等爸爸吃饱了,她再吃饭菜已经就凉了。然后又到工地上去搬砖,然后再到小区里去看一下房子,还得是有火坑的,不然她爸爸的身上就会受凉的。第三个小男孩子叫钟岳锋,六年前爸爸的腿就不行了,只有他照顾父亲,他妈妈就去打小工,爷爷也过来照顾他爸爸,他每天都是小跑去上学,家里也经常没有钱,他也出去打工,他也很有爱心,还常捐款,他还做了个电脑架,爸爸也是个闲不住的人,爸爸也常玩电脑,他也没记着,帮助爸爸。下一个是叫张俊的小男孩,他和弟弟经常去山上采药,有的药拿去卖,有的药给奶奶治病,回到家,把药煮好,给奶奶喝了,家务抢着做。再一个是吴金琪,每天帮爷爷奶奶做家务事,爷爷听力不行,有残疾,奶奶是聋哑人,别的孩子都在玩,他自己在家喂鹅,他每天都要起的很早,给爷爷奶奶

做饭,每到暑假,别的孩子都上别的地方玩去,他也是在家里帮爷爷奶奶做家务。再一个是游柘楠每天下午和姐妹去买报纸,和同邻孩子相比她很矮,妹妹却在这里开起小差,把钱却花光了,弟弟还想去找妈妈,晕倒在了马路上,她也会在社区干公益活动,也会把饭带回家里去吃,给弟弟妹妹吃,妈妈刚走时,她们就想妈妈,她们就一起哭,可是哭久了,就不哭了,他们也是想爸爸,也想要爸爸多回来和她们一起做事,可是父亲时间还是很少。再一个是袁德旗,在五岁时妈妈去世了,爸爸到牢里去了,他和奶奶一起扫马路来挣钱,他就拖着垃圾箱走,累了也不说,他也会进厨房做饭,吃完午饭,他就把瓶子卖掉了,挣了一点钱,拥有了在北京上学,可是上了几天回来了,奶奶没有人和她拖垃圾,就这样回来了,看了这么多少年的孝心故事,我们也要向他们学习呀!

孝心观后观篇九
《《最美孝心少年》观后感

《最美孝心少年》观后感

孝是什么?孝是‘老在上,子在下’的一种承担;是在桌子上的一杯热水;是一句轻轻的问候。哪怕是在父母下班前准备一双拖鞋,这都是孝„„

在这个节目中,令我最难忘的是只有十几岁的黄凤。她的妈妈去世了,只剩下了6岁的黄凤和她瘫痪的爸爸。这对年仅6岁的黄凤是一个多么大的挑战啊!从此,6岁的黄凤站在板凳上做饭,晚上还要每隔二小时给父亲翻身。从6岁到16岁,过了十年,黄凤的夜晚都是这么过的。我还清清楚楚地记得主持人问她:“过了这么多年了,你每天晚上都这样,累吗?”而她的回答却与我想的截然不同:“小时候是觉得累,但长大了,力气变大了,给父亲翻身也不觉得累了。”十年,整整十年,黄凤从没有放弃过。谁能想象,一个只有6岁的孩子,既要好好学习,又要照顾爸爸,其间的困难简直无法想象。恐怕只有饱受生活中坎坷的人才可以做到。只有这样的人才会深切地感受到:黄凤无法左右父母的生命,也无法改变他人的命运,但,她可以改变自己。作为儿女,她能做的是照顾好自己身边的父亲。当她的妈妈离开时,当她的爸爸需要她时,她做出一个重大的决定,从此背上了沉重的责任与使命。

令我感动的是,黄凤竟推着父亲行五百多公里的路去上海的医院。然而却传来一个噩耗:这所医院治不好这种病。看的这里,我以为黄凤会推着爸爸回家,没想到不甘心的黄凤,又去了多家医院。令我高兴的是,黄凤经过自己对父亲的爱和一家医院的无偿帮助,黄凤爸爸的病已有了很大的转变。因为爱得深,黄凤才对父亲加倍关心与照顾。她害怕失去父亲,她还很小,只是个少年,她已经失去了母爱,不能再失去父爱,那嘴角边的微笑给人留下无限的哀伤„„

“孝”不需要惊天动地,也不需要人人皆知,哪怕是一句轻轻的问候,这都是孝。《最美孝心少年》令我回味无穷,亲情、浓浓的爱意贯穿于整个故事中。在与病痛的斗争背后,有一颗充满孝意的、令人敬佩的心!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观后感范文(通用3篇)
  •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后感完整版三篇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观后感集合3篇
  • 关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后感完整版【...
  •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后感完整版范文三篇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观后感三篇
  • 廉洁警示教育片《贪欲之祸》观后感九篇
  • 廉洁警示教育片《贪欲之祸》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