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观后感 >

论观看美丽的大脚观后感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5-16    阅读:

热血教师以及美丽的大脚观后感
论观看美丽的大脚观后感(一)

教 师

老师在课上让我们观看了许多有关教师这个职业的电影,希望结合平常上课所讲的内容,从不同的方面让我们更全面的了解教师这个职业。电影是一种直观并且让人印象深刻的方式,其中有两部电影让我记忆深刻。一部是由杨亚洲执导,倪萍、袁泉、孙海英倾情加盟的一部励志片《美丽的大脚》,另一部是根据美国“最佳教师”获得者罗恩•克拉克的故事改编的《热血教师》。就是这两部电影让我至此难以忘怀,并重新让我从不同的方面深刻的了解“教师”二字所蕴含的真实含义。 先说说《美丽的大脚》,其故事讲述一个普通农村妇女张美丽的故事。她被愚昧夺去了丈夫和孩子,为使农村的“娃儿们”不再愚昧,她开办了一所乡村学校,与从北京来的青年志愿者夏雨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刚开始夏雨对于这个地方的新鲜渐渐的变为不适应,所以萌生出了想要回北京的念头,这时候,张美丽老师连同孩子们一起到城里为夏雨老师收集橘子皮,让其不为水的原因离开这里,因为夏雨老师的到来让这个原本平静的山村躁动起来,山外的世界让张美丽和孩子们感到惊奇和困惑,同时也看到了希望,所以为了孩子们的未来,张美丽老师一直都在为其打点一切,希望夏雨老师能留下来,让这个村里的孩子们可以学到更多。想起这个片段,我不禁又回看了一遍,张美丽笨拙的动作,孩子们认真地眼神,无不一一刻在我的心里----那是一位乡村教师对于孩子们未来的坚守,那是孩子们憧憬已久的、渴望已久的

老师,也同时是他们未来的希望。如果说张美丽让孩子们读上书,那么夏雨就让孩子们有了未来,有了不再种地种土豆的未来,有了可以出去外面闯世界的未来。其实,也就是那么简单。老师的执念都是为了孩子。

后来,夏雨决定留下来了,也决定带张美丽老师和孩子们去北京看一看。这是第二个令我记忆犹新的场景。张老师和孩子们在北京显得多么的格格不入,但是却透露出城市人所没有的淳朴。影片还有几处地方透着一种淡淡的诙谐,让我不能忘怀:张美丽跟王树明明在暗中说些情人的体己话,却要装模作样大声地说着公家话,被夏雨戳穿后,还慌得摔了一跤。还有王树给残旧的电影配音,王大河的造句……但诙谐的背后有无尽的深思。那是他们真实的生存状态,但那就是他们所应得的贫困和愚昧吗?当然不是。我们国家已经发出了西部大开发的号召,农村的发展刻不容缓。当我们安逸舒适地躺在家里的沙发上看《美丽的大脚》中那些因寒伧而起的诙谐画面时,我们是否感到心里涌起的一阵酸痛!想起要为贫困地区的孩子做些事情,支持教育,改变他们贫瘠的命运,尽一个平凡人应负的社会责任,更不用说将来会成为一名教师的我。美丽的大脚这部影片从另一个侧面反应了中国山区教育的落后——教师资源的匮乏,基础设备的落后,经济状况的低下,我们当代大学生所能够做到的就是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山区教育做贡献,我们可以多了解中国山区教育当前的情况,实地了解后再去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当前情况的严重性,让

更多的目光投注到孩子们的身上,中国的教育还需要我们,还需要更多人的努力去改变不合理的现状,改变资源分配不均匀,改变山区教师的待遇,改变对于教育不够重视的观念以及落实的高效性。

【论观看美丽的大脚观后感】

影片中张美丽和夏雨来自不同的的世界,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和生活经历,但她们有着相同的爱心和热情,她们都是善良而又美丽的。张美丽老师愿意为学生为教育付出一切牺牲一切的坚强信念和伟大的奉献精神让我敬佩不已。她的形象影响了我也引起我们深深地反思。对教育对生活都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改变了我们的许多观念。教育是严肃的,需要耐心信心和毅力。之所以称为《美丽的大脚》,从张美丽说过的话来看:我是因为可爱而美丽。是的,她长的的却不美丽,甚至在从北京来的夏雨老师的面前有点土气。但她的却又很可爱,她为了山里的孩子不要像她男人样没有文化,自己没有多少文化的她当起了孩子们的老师,她把孩子们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她时时刻刻都在教育孩子,不仅教孩子文化,更教孩子如何做人,在北京之行中,一位游客要孩子学驴叫,她冲上前去,把游客狠狠的训斥了一顿,更把孩子们好好的教育了一番;夏雨:对于山里的孩子,夏雨老师的到来无疑是一场甘霖。新的知识,新的信息,新的玩具,新的学习用具。。。给沉闷的黄土地带来了一丝新鲜的空气。她开始不习惯这里,最后被美丽老师感动,毅然做掉孩子留在这里。她们的美

丽是作为一名真正教师的美丽,是真正投入到教育孩子的行业里去的坚持与坚守的美丽。

再一部电影就是《热血教师》-----影片以真实感人的例子讲述了克拉克老师与众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朴实自然流畅的纪实手法描述了他对教育的独特见解。剧中的克拉克老师信心十足、风趣幽默、富有朝气,他善于捕捉教育时机,善于用敏锐的目光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

故事的背景发生在90年代,克拉克为了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离开了出身的小镇,来到了纽约哈林黑人区执教。他以前带的都是非常优秀的班级,而且成绩也非常的好。但他来纽约后所带的班级是全校最差的,老师被这些学生气走了一个又一个,学校、家长、学生自己都已经放弃了,但这个男人毅然的担起了这个责任,他也曾想放弃,有一次也被气出了教室,但他重新审视了自己,再次研究整个班各个学生的心理和他们的长处,详细了解了每个学生的家庭状况,他真诚的去帮助他(她)们,他说:“你们在这四方的空间里,呆一段时间,不是在看一个个老师被撵出去的闹剧,而是要达到一个目标,那就是自信的走出去,只要我想做,努力,任何事情我都行,不是吗?而我就是来帮你们的,我的知识你们可以随便问,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他最初制定的班规很简单,就是“我们是一个家庭(We are a family)”这是中国教育和西方教育的不同。所以这一中一西的电影的结合让我更清楚更全面的了解到为什么这么多人都抨击中国教育而去推崇西方的教育,当

然这并不是主要讨论的。有这么一个片段:为了让学生能认真听他一堂课,他跟学生们“做交易”,他买了一大桌子的软饮料,说:“听我讲15秒,时间一到我就喝一罐,你们不是爱捉弄老师吗,那好,看老师能不能喝完这一桌的东西。”就这样他用了一个近乎自虐的方法,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而当一个学生回答出一个动词是什么,他都感到兴奋不已,给予学生最大的鼓励。他为了帮助全班记住美国的24位总统,在全班不屑的起哄声中摇头晃脑的跳了段自编自演的president rap,当学生和他一起载歌载舞的时候,这不是说明了他已经得到了这批“问题学生”的认同吗?而且也使那些学生获得了应学的知识。

这是中国老师无法完成的事,撇开中西方老师教学方式的不同来说,因为中西方国家的社会模式也是不一样的,但是无论是张美丽老师、夏雨老师,或者是克拉克老师,他们的出发点都在于,尽全力让学生学到知识,不管他们是否是农村的娃们,是否是不受期待让人讨厌的差学生。这就是老师。教师和蔼的态度,亲切有神的目光,真诚的信任和鼓励,是学生学的动力。教师即要有渊博的学识和良好的教学艺术,有对学生始终如一的关怀和爱护、无私和没有偏见的品格,有庄重的仪表和举止等。 我觉得要处理好师生关系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发扬民主,讲求一点“参与效应”。

教育家罗杰斯认为,教师的态度可以决定教学的成败。教师

《美丽的大脚》观后感
论观看美丽的大脚观后感(二)

感谢老师

——《美丽的大脚》观后感

陇县东风镇中心小学六(1)班 张康

她们都是老师,也是柔弱的女子,但是在贫困山区孩子们的心中,她们高大的形象是那么坚不可摧,不可磨灭,因为她们为了满足孩子们读书的欲望,是那样的坚强!她们就是《美丽的大脚》中的主人公张美丽老师和夏雨老师。

《美丽的大脚》讲述了在贫困山区,没有水喝只有土豆吃的恶劣环境下,一位当地的山村妇女张美丽老师为了让山村里的孩子读书,创建了一所小学,并和一个北京志愿者夏雨老师一起帮助孩子们完成了上学梦。

看完了这部电影,各种各样复杂的感觉交织在我心头,只觉的眼角有些湿润。张老师为了让孩子们拥有一台电脑使学习更加方便,甘愿喝下一整瓶烈酒说服一位老板捐钱买电脑,这震撼了我;夏老师为了让孩子们受到更加良好的教育,放弃了繁华都市优质的生活环境,与自己的亲人分离,来到缺衣少食的贫困山区,还打掉了自己的孩子,这使我感动;张老师为了让夏老师更加适应山区的生活,带着孩子们连夜赶往县城,去抢橘子皮给夏老师泡茶,这使我感动;张老师还交给了那些孩子们使他们终生难忘的教诲:人不分贵贱,不分高低,人再穷,也不能没了尊严,没了骨气,这使我震撼······这许许多多

的感动和震撼汇聚在一起,使我对两位老师产生了无比崇敬的情感。

这部电影中的张老师和夏老师是那样为学生着想,可天下所有的

老师又何尝不是如此?他们愿意写尽天下最美妙的诗句,只为了能让孩子们拥有一颗最美好的心灵;他们愿意解尽天下最难的习题,只为了让孩子们能获得最精妙的解题技巧;他们愿意画尽天下最美的画面,只为了让孩子们能具有最犀利的审美视觉;他们愿意唱尽天下最动听的歌曲,只为了让孩子们能拥有最文明的聆听态度······就像平时,当我们遇到难题时,老师总会耐心地讲解;当我们犯错时,老师也会仔仔细细地询问原因,再指出错误,以理服人,还会亲切地说:“下次可不能这样了!”是啊,蜡烛为了光明,宁愿燃烧自己的身躯;绿叶为了衬托花儿的美丽,甘愿默默地等待命运的安排;而老师,为了千千万万少年的前程,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三尺讲台,呕心沥血,把知识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了我们。正如一句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鲜花感恩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雄鹰感恩长空,因为长空让它飞翔;而我们要感恩老师,因为老师为我们打开了知识的大门,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桃熟流丹,李熟枝残,正是有了老师孜孜不倦的教诲和呕心沥血,才有了今天这么多栋梁之才,才有了今天

祖国的繁荣昌盛!在这里我要由衷地说一声:“感谢天下所有的老师!”

美丽的大脚观后感
论观看美丽的大脚观后感(三)

电影《美丽的大脚》观后感

临泽县城关小学 刘淑琴 新学期,在学校开展“塑造阳光心态,打造阳光团队,争做阳光教师,做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实践活动中,学校搭建多项载体,促进教师向幸福工作买进,向阳光教育前进。

不久前,学校组织全体教职工集体观看了一部叫《美丽的大脚》的西北教育电影,让我感慨颇深。

影片讲述的是一位美丽而平凡的农村妇女张美丽的故事,她唯一的不平凡之处就在于她那双不平凡的大脚。影片开头那一片漫天黄沙的土地深深震撼了我,在这片落后的地域,张美丽老师为了带领孩子们走出贫穷一个人开办了所学校,可她一个人的力量是薄弱的,但为了这群农村娃她并没有放弃,尽管她遭遇了许多不幸。

同样,青年志愿者夏雨的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她本是一个从小就生活在城市的女孩,为了给这群淳朴的山区孩子一片更广阔的天空,她放弃了多少?这不禁使我们联想到当今社会实在需要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想我们已经失去的许多重要的东西,缺少了淳朴,缺少了奉献。

对于这群贫困山区的孩子来说,城市生活是他们的向往,为了追求这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他们必须通过不懈的努力与坚持,可是他们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努力的收获确实极其微小的,甚至于连个正规的老师也是奢望,幸好也许是上天的怜悯吧,为他们送来了美丽的夏雨老师,在为这群苦命孩子感到不幸的同时也引发我们深深的思考,如今我们的学习条件如此之好,在这么得天独厚的环境下我们还有借口不好好工作吗?

为了让村里的大款帮孩子们买台电脑,张美丽放下了本就少的可怜的尊严,可“大老板”却故意刁难,在看到张美丽义无反顾的喝下一瓶老白干时候,我深深震撼了,我想很多看到这里的观众也肯定眼眶湿润了。同时我也对那些“反对派”表示悲哀,因为他们已经丧失了人性。

整部电影是在一种悲怆的氛围中看完的,此刻的心情无法言表,有种感情用文字表达总显得苍白,唯有用行动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我们应为教育事业做我们力所能及的贡献,影片中的张美丽是身单力薄的,可我坚信现在的社会中一定还存在像张老师那样值得我们尊敬的人,为此我们要贡献我们的力量去支持他们,让他们知道自己是不孤单的。同时我们也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努力工作。

观罢《美丽的大脚》,一丝淡淡的忧伤,淡淡的失落总是环绕心间,挥之不去,怎样老师才有这样博大的爱?怎样的我们才能帮那群可爱的孩子圆梦,怎样的??

一位平凡的女人,却有一颗博大的新,将自己对干儿子的爱全部转移到对每个学生的身上,在那样艰难的环境下仍然坚持着,执着奉献着自己的一点光和热,照亮每一个孩子幼小的心灵。她怀着无私的爱,坚定的心,平凡而又真实的演绎着一出人生剧。无言的告诉我们,生活就要这样过,有追求有奋斗更有收获。

我感动于她强烈的自尊与自爱,人穷但志不穷。当她哭着训斥孩子们没骨气时我的泪也悄悄滑落。对啊,人要活的有骨气,决不能低头,即使全世界都对你不屑,只要你不低头,你依然是胜利的。自尊与自爱,对于每个人来说是他存在的价值体现。这不禁让我对老师肃然起敬。

但她终归是个女人,一个需要有人爱有人关心的女人,而她却不敢爱,不能爱,将自己的爱深埋于心间。她一直重复一句话“我这一生都不成功”。怎么会不成功呢?我觉得她挺成功,挺伟大的,她用善良的心和永远的执着给所有孩子一片新的天地。她也想着带领整个山村富起来。她有着那么一颗博爱的心,以致于承载了太多别人而忽略了自己,伟大的女人就这么无怨无悔的奉献着,付出着,无声无音,不计报酬。但她终究只是个平凡的小女人,太重的担子使他疲惫不堪,最终她垮了。她抱着未了的心愿和美好的未来静静离去,尽管她不想这样,但她依然走了。离开了整个落后古老、贫穷与现代个觉得山村。离开那群她怎么也放心不下的孩子,飞到太平天国去了。

然而一切未完。年轻的志愿者夏雨将继续沿着她未完的路走下去,给孩子一片广阔的天空。就这样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一生,怎么会不成功,何谈不成功。相比之下我却是那渺小与无力。而我做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又能做点什么呢?当我惊讶与黄土高原的贫穷与漫天黄沙时,当我惊讶于水的贫乏与孩子的落后时一种念头也在心中升起,其实年轻的我们可以帮助那群无助的孩子,让美丽的事业传扬下去,至少每位大学生可以抽出一两年的时间去扶贫支教,去给孩子一个美丽而又坚定的梦。这是我们能做到的也是我们应该做的,更是《美丽的大脚》教会我的。

美丽的大脚,美丽的老师,美丽的母亲,美丽的一生更留下了美丽的故事,她的一生都是美丽的,无悔的。所以我们更要将美丽的事业进行下去,让美丽永留传。

转载自共享天下考研论坛 原始地址:

补充回答:

这还有一个,你可以任选一个!

《美丽的大脚》这部电影反映了一位山村老师(张美丽)为了山村教育而奉献一生感人的故事片。

【论观看美丽的大脚观后感】

我们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这部故事片,来透析一下这位山村教师张美丽的人生。从事业角度分析:张美丽是一位美丽漂亮的山东妹子,远道嫁到给了这个偏僻的小山村,老公因为无知偷盗铁路轨道钉,导致火车出轨,造成严重的交通事故而被处以死刑。年轻而美丽的张美丽带着两岁的孩子,选择了留在山村里,改变山村教育体制。让孩子们有学上,有书读的道路,自己孩子在七岁时不幸失去了生命,张美丽便把村里的所有孩子看成了自己的孩子来教育。

张美丽迎来了北京的自愿者夏雨老师,在夏雨老师的帮助下她学习了英文(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她听说了电脑是最好的教师后,在赵面粉的无礼下,一口气喝下了一瓶白洒,她为是的什么,就是为了让赵面粉给孩子们买一台电脑。她把村子里的每一个孩子看作自己的孩子,她无私奉献着自己的一生。她带着孩子们去北京,因为王大河的年幼无知去学驴叫而落泪,她是从山里走出来的,是个贫穷的女人,可她有自己的志气,她在回村的时候拿到了出售土豆的五万元合同订金.她为了改变山村里的贫穷面貌而奋斗着,事业方面,她是一个不怕苦,不怕累,无私奉献,无愿无悔的好女人,她是一个值得学习的女人。

从感情方面分析:她早年失去男人,而且还带着个孩子,过着简单而复杂的生活。她是一个失去男人的女人。她与自己学生王大河的父亲(王树)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她明知道王树是个有妻子和孩子的男人,可她还是让自己的感情继续下去,破坏了王树的家庭,不论王树自身家庭有无问题(即使有也是人家自己的问题)。她却向王树表达了自己的心声,她终身过着痛苦的【论观看美丽的大脚观后感】

生活,直到最后离开这些孩子,离开了王树,离开了夏雨,离开了这个世界。她最终是一个离去了。她在感情方面是一个失败者。

看《美丽的大脚》观后感 肖凯云 500字

看《美丽的大脚》观后感 -----新疆阿勒泰市实验小学,三年级6班的学生 肖凯云 于 2003-3-9 发表 今天我看了一个题目叫《美丽的大脚》的电影,这部电影片子是关于老师和同学的。上面演了老师不顾自己,宁愿牺生自己也不愿牺牲同学们的精神吸引了我,我就想起了从学前班教我们的苗老师。因为以前她为我们操劳过度,头上已不知不觉地爬上了几根银丝,想到这里我已是泪流满面了,这时妈妈叫我,说:“甜甜,你怎么了?”我连忙把眼泪擦干,说:“没事,我们看电影吧。”于是我就看起了电影来,上面演:那时是灰色的,看见远处有一个人影,那就是那位老师,她在一边教孩子们学习,一边种土豆(他们称作洋芋),她们村很穷,只有洋芋,她们也只能吃洋芋,老师在种洋芋,那时同学们都在睡觉。他们那个村特别缺水,没有洗脸用的水;没有象样的教室;没有象样的课桌;没有象我们学校一样有很多老师;没有象我们学校一样有很多电脑…… 很快电影就演完了,我的眼泪也止不住了,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的流了下来,我从这个电影中知道老师是多么辛苦,多么可贵。今后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对得起老师给我的教育。【论观看美丽的大脚观后感】【论观看美丽的大脚观后感】

电影《美丽的大脚》观后感

类别:随笔小札 作者:讪海 [个人散文集] 日期:2009-9-29 13:16:55 按 ← → 方向键翻页 编者按:记得《五星大饭店》里就是关于真实的赞美!真实的东西,才有长久的生命力!在这个市场经济,这个物质文明发达的今天,真实的东西,朴实的美丽似乎越来越少,这是值得思考的!希望不要在经济腾飞的时候,精神文明却日渐落后了!

看了电影《美丽的大脚》,有点难过,非常压抑。

首先我觉得《美丽的大脚》,美丽的不是大脚,而是张美丽。

说真的,整个电影没怎么感动我,也许这部电影的导演拍的电影不适合感动人——本来有几个镜头让我有点想哭的冲动,但镜头突然一转,氛围突

然一变,想哭的冲动就一转即逝了,我也就再也哭不出来。是自己过于麻木了吗?不是的。电影显得有点拖沓,有点冗长,让人没有耐心看完,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感动抑或忧伤——真的有点遗憾。

撇开导演的拍摄技艺不谈,单就电影的内涵来讲还是很有值得回味的地方的。

我觉得这部电影有两位主角,一个是张美丽,一个是夏雨。

张美丽这个形象呗塑造得还是很丰满的。她有其可爱的一面、天使的一面。悲惨的命运对她的打击是挺大的。丈夫因为没文化而触犯法律而被枪毙,儿子因为疾病早早夭折。她把大部分的感情都寄托在了黄土高原的那群孩子身上了。她成了不折不扣的“孩子王”。她深知,没文化,真可怕——自己的丈夫就是死于没文化。她希望这些孩子能够成才而不是碌碌无为。张美丽也有其可叹的一面、可悲的一面。像“千里迢迢”事件,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她对于孩子的教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夏雨的到来无疑给她打了一针强心剂。还有就是她与自己的学生王大河的父亲王树进行着不为人知的恋情。我觉得,要么勇敢一点,要么干脆点。勇敢一点,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干脆一点,把一切情丝都斩断——不然,谁都不会幸福。当夏雨把一个篮球递给她,叫她投那个球,进了就选择“勇敢”,没进就选择“干脆”的时候,我真想冲上去替她投进那个球——幸福是要争取的啊!可后来的后来,一切随风散。 对于夏雨,我是很佩服的。从北京到西部,从繁华到荒芜——是很需要勇气的,而她身上那些城市人普遍都有的或多或少的毛病就显得有点微不足道了。后来她和丈夫因为支教的事而分道扬镳也在情理之中,这反映的也许是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矛盾吧。而这矛盾,无法调和。又或者说,她和她丈夫之间的爱情不是真正的爱情,而这不是真正的爱情的爱情注定不会爆发,只有灭亡。

季羡林老师说,不完满才是人生。正因为张美丽或者夏雨身上有这有那的不完美,她们的生命有这有那的不如意,才显得真实、显得亲切,显得亲切。黄土地贫穷、落后,似乎没有希望似的。但世上没有拯救不了的愚昧。有了像张美丽和夏雨这样的一些人,那些质朴的孩子们终将开成一朵朵花儿,绚丽在青青草原上。

对于现实生活中这样一些不完美不如意而真实的人儿,我们唯有祝福……

美丽的大脚观后感
论观看美丽的大脚观后感(四)

[篇一:<美丽的大脚>观后感]

今晚,观看了<美丽的大脚>,让我感触很深。

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西部农村教师张美丽的平凡二感人的故事。她被愚昧夺去了丈夫和孩子,面临着巨大的人生苦难,却从中悟出了一些道理,她痛感愚昧的伤害,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愚昧落后的生存状态,为了使农村的“娃儿们”不再愚昧,她请求村长开办了一所乡村小学,当上了村里唯一的老师,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教育后辈的责任、丧夫有丧子的她把所有的感情都寄生孩子们身上,用她的母性去关爱孩子们,江所有的希望寄托于所教的孩子们,年轻的女孩夏雨从北京来到这个贫困落后的地方做志愿老师,她的到来就像以场精神大雨,深处真实的情感教化了这位耐不住寂寞的城市人,让她得到了人生中一次彻底的洗礼。

本片的结尾,张美丽在一次偶然的事故中,生命垂危,但她像平静的接受人生一样接受死亡,而她微笑地说:“人哭着来到这个世界,但一定要笑着离开。”张美丽用她自己全部的爱去关怀这群生活在这群黄土地上的孩子们,她用自己淳朴的真情感化了一位生活在迷茫中的城市青年,她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什么是不完美人生却活出完美方式。这个长相并不美丽的张美丽用自己的人生告诉我们何为美丽,这里的美丽远远超出了外表,是一种真情的释放所体现出的美丽。<美丽的大脚>潜藏对象其实正是在写张美丽的心,那才是这部影片最动人心弦的一处闪耀的光斑。张美丽的人生在他人看来是悲惨的、不完美的,可我认为在她自己的眼中她活出完美,她将自己的热血洒向这片黄土地,她就是这样一个生活在西部黄土坡上最普普通通的妇女,却做出了自己认为成功的事,去教育这群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孩子,愿他们有知识有能力有爱心的面对美好的未来。夏雨这个在城市中内心寂寞、孤独的人同样认为寡然无味的不完美人生需要自己改变,带着这样的心境来到了这片黄土地,收获了人生中最有价值的精神寄托,最终诠释了自己完美人生价值的内在观念。

观看完本部影片,让我更加坚定我的人生格言,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完美,但是要有完美的、真切的心,以完美的生活方式、生活原则去实现属于自己的完美人生。

[篇四:电影美丽的大脚观后感]

张美丽无疑是最美丽的代表,是城市女性的强烈对比。在情感抒写上,展现人间的真善美。张美丽一生的朴素无私不仅打动夏雨。更勾起看片人的内心同情。她的心里模范夫妻是夏雨和他的丈夫。可她熟不知的城市人的“幸福”。导演用“离婚”,把城市和农村进行鲜明对比。王放映员的“再打两次就离了”。无非是一个笑点。但也足以体现。村里男人的质朴和对婚姻的尊重。反之,揭示了当代城市男人的小气和愚昧。

在张美丽临生命的最后一刻。她说她的计谋是“笑里藏刀”。给观众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效果。其次是真实性的补充。张美丽既然可以犯“千里迢迢(zhaozhao)”这样的错误,那么在这时候,说出似乎有点难以理解的“笑里藏刀”也就不足为奇了。

张美丽走了,平凡的走了,但中国还有千千万万个张美丽奋斗在“教育战线”,中国还有千千万万的孩子在恶劣的环境里用手指搅着唾沫翻着破旧的书本。我之所以如此强调“教育战线”,打上引号,是想和如今很多高等学府、贵族学校划清界线。如今的高等学府收费动辄四五千,贵族学校一个学生就要几万,这些学府里的老师只知道把知识转化为经济,膨胀自己的腰包,这院长那教授的,帽子一顶比一顶高,把传授知识办成讲座,高价向学校收费,学校再向学生收费,毫无经济实力的学生只能把双手伸向在下层、在黄土里挣扎的中国老百姓。

影片的魅力真正在于它的真实性。夏雨不像其他信誓旦旦的志愿者,说一些违心的话,她说“她再也不想去那种地方了”。没有比这更能揭示当地贫穷困苦的话语了,而且这样的人物看起来很真实。张美丽的大脚不好看,但是美丽。真实的美丽,大脚的美丽。

片如其名,<美丽的大脚>确实拍出了真美丽,非常典型。是农村生活的真实写照,是刻画农村女人的点睛之作。小事引发大感情。脚大,志向更大。

[篇五:<美丽的大脚>观后感]

早期丈夫和儿子的去世没有压垮她宽大的肩膀,面对人生的苦难,这位西部农村妇女选择了坚强,她把自己对丈夫和儿子的爱全部寄托在孩子们身上。她和孩子没有师生间的代沟与距离,有的只是母子般的情谊和师生般的尊重。当夏雨老师劝她离开那里时,她说的那句"我走了孩子们就成了没妈的孩子了"就是最直接的证明。

虽然在欢迎夏老师到来的第一堂课上,张老师把千里迢迢的"迢迢"念成"召召",看到那一幕时,我没有笑,反而有种想哭的感觉,因为正是她的这种"无知"更显示出她的伟大。一位没有多少教学知识储备的人却如此热忱的带着一帮孩子,苦苦地支撑着一个乡村的教育和一班孩子的梦想,尽自己最大的所能让孩子学得更多,那种品质不是更加可贵吗?

当夏雨老师说电脑是一位无所不知的老师时,电脑那出奇高的价格也没有让她犹豫片刻,因为她知道一旦夏老师走了,她没有能力教孩子们英语。为了得到那台电脑的赞助,她抛开了做女人的尊严,不能喝酒的她却一口气喝了一整瓶,其实酒精燃烧的不仅是她的脸,更是她那颗为了教育事业而不顾一切的心。

看到张老师所在的地区,我不禁想到其实中国还有很多类似情况的贫困地区,他们没有完好的教学楼,没有光亮的黑板,没有好课桌,没有好书本,有的只是一双双渴望读书的眼睛。和城市的教育相比,毫不夸张的可以用天上地下"来形容这种天壤之别,但这种教育的落后并不能归咎于这些落后的地区和老师,那些地区经济落后,没有更多的教育经费来支持教育。贫困地区的教育真正需要国家更多的财政支持,需要国家来确保他们享受最基本的受教育环境。

另外,这些贫困地区的老师也大多数向张老师那样拥有对教育事业的热情但缺乏专业的基础知识,教师质量不是很高,而小学教育这个最基本的教育阶段直至关重要的,这个阶段的教学质量的好坏对孩子以后的发展非常重要。而所有的这些地区的问题需要国家采取积极地措施来给与一定的政策支持,给这些地区输送一批高质量的教师资源,配备最基本的教学设施。

夏雨老师长在繁华的都市,理所当然的不习惯如此贫困的生活--没有水,缺少食物,环境恶劣。但这条件的艰苦也没有让这位充满责任感与爱心的志愿者退缩。尽管之后她男朋友来找她时她也动摇过,但她最终还是被孩子们纯真的笑脸留住了。的确,这里的孩子真的需要她,需要这位拥有丰富知识且充满热情的年轻老师。其实,其它类似的贫困地区的孩子又何尝不需要呢?

看到夏雨老师那种自我牺牲的精神,我也不禁想到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志愿者,他们虽然拥有一颗做志愿者的心,但他们缺乏想夏雨老师那样的诚心。他们在做志愿老师服务时,往往先考虑所去地区的物质生活条件,即使有的去了条件很艰苦的地区,也无法坚持到最后。

我的意思不是说这些志愿者不能考虑这些因素,只是要做到志愿者的诚心诚意。不可否认的说夏雨老师所体现的那种品格正是他们所缺失的那种精神。其实当我们选择置身于教育事业时,我们就应该拥有这份责任心与爱心的品质,因为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教育者的价值观念、人生信条等都会影响到受教育者,更何况,作为教育者,本身就应该具有那种牺牲奉献精神。

[篇六:<美丽的大脚>观后感]

看过<美丽的大脚>这部影片后,有一种复杂的感觉涌上心头。带着幽默 的、感人的情节,使人陷入一阵阵沉思。一群黄土中长大的孩子,一位将“千里迢迢”念成“千里召召”的稍有些文化的无私的中年女教师,一位北京的已婚的年轻女志愿者。将封闭贫穷的人们渴望知识的心慰藉。

为了她的娃们,她可以不吃不喝,不爱不嫁,乃至将生命奉献,多么纯朴的黄土人啊!

为了那些娃们,她暂放繁华大都市的生活,放弃腹中的小孩儿,与丈夫几乎离婚,虽然最后她再也没回过那个黄土坡,但她付出的已经足够多了啊!热心又无奈的女子啊!

当天空轰轰作响,正在上课的孩子们如fā shēng地震一般慌忙却又镇静,搬出了所有能用来盛水的器具,摆在地上,等待着下雨。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每个人都仰着脸望着天,等待着雨水的降临,好洗一把脏兮兮的脸。

黄土为衣,黄沙为被,气息中也泛着黄沙土的味道。

不知在黄土坡上滑土而下的感觉是痛苦还是快乐?也许从那脏兮兮的落差中有所缓解或是享受。里面有这样的一个情节,张老师让孩子们用“千里迢迢”造个句子。学生王大河说:“夏老师千里迢迢从北京来,张老师打水给夏老师洗脸,夏老师洗完脸的水张老师给我们洗,我们洗完脸给驴子喝,夏老师很高兴,我们很高兴,驴子也很高兴。”多么长,多么朴实的句子啊!在那里,水就是生命。

当地的富人赵面粉为他的母亲大办阴寿,张老师趁机带着她的娃们去说服赵面粉捐钱为娃们买一台只是从夏老师那儿听说能增长知识的电脑。可恶的赵面粉将张老师嘲笑了一番,又以一句“喝了这瓶白酒,电脑的事儿好商量”来推脱,可是无私的张老师却一口气喝下了从未喝过的整瓶白酒,为的是给娃们弄一台她们不曾见过的电脑。为了她的娃们,什么屈辱都能受。

夏老师带着张老师和娃们来到北京,望着川流不息的各种各样的汽车,黄土人的眼球转不过来了。他们见过的最好的车,不过是王放映员的摩托车。最后由夏老师的丈夫联系,黄土人的富产、特产——土豆终于可以运到外面换成钱了。张老师就这样成了导购员。

对黄土人这是福,而对张老师,又意味着什么呢?

在一次运送土豆的途中,三轮车卡在火车道上开不走了,火车的鸣笛声越来越近。张老师睡着了,躺在土豆上睡着了。屏幕晃了一下变黑了,都知道,车祸发生了。

张老师在苏醒不久后笑着闭上了眼睛。一阵风吹来,张老师的灵魂,随风而去……

那么善良的张老师,就那样没留下一点,走了。

都说上天眷顾有情人。可她与王放映员的爱,却偏偏没有得到眷顾。

都说好人一生平安。可她走时没带走一片云彩。

往事并不如烟读后感
论观看美丽的大脚观后感(五)

不久前,一位朋友在我家看见书柜里有一本章诒和的<往事并不如烟>,她说这本书要好好珍藏。我问为什么,她说这本书已经成了禁书,我很是惊讶。这本书是2004年国庆节我在杭州文二路博库书城买的,买来后一口气阅读完。当初刚读完这本书后,掩卷沉思,思绪难平。往事并不如烟读后感。最近我又从书柜上拿下来放在枕边,睡觉前再细细翻阅,慢慢品味。

再次阅读这本书,仍然会被章诒和女士笔触的细致沉炼、思想的深沉和真情的流露而感动。她这本书不仅仅是记录家庭和个人在那个时代所遭遇的不幸,而是真真切切地记录了国之伤痛。她的文字清新质朴,感情内敛,几乎没有任何多余的修饰,用词如此恬淡,<往事并不如烟>是我近年来读过算得上最喜欢的一本好书。作者是中国民主同盟元老章伯钧先生的次女章诒和。这本书主要描述了史良、储安平、张伯驹、聂绀弩、康同璧、罗隆基等的起落沉浮的片段镜头,并不是完整的回忆录。往事并不如烟读后感

章诒和女士带着冷静的心绪记述了?文革?中这一批特殊的知识分子的命运。这本书,让我从另一个角度去了解这段历史,了解在那个疯狂的年代这一群人的命运与磨难。

在这本书的扉页上,章诒和女士在自序里写道:?我这辈子,经历了天堂、地狱、人间三部曲,充其量不过是一场孤单的人生,没有什么意义和价值。我拿起笔,也是在为自己寻找继续生存的理由和力量,拯救我即将枯萎的心。?作为大右派章伯均的女儿,章诒和在少年时期亲历了那个时代,不但和父母一同感知了那个特殊的年代,也理解了父辈的见识、情思与悲痛。章诒和曾有过长达十年的牢狱罹难,祸从天降,家破人亡。但是,她的文章到目前为止还很少谈到个人的不幸和怨恨。

尽管回忆是那样悲痛的事情,但作者已经超脱于善恶的评判,肩负的只是还原历史的使命,她将真真切切一点一滴的个人情感,落笔在一个个具体细微的人身上,她的情感是真实的,也是理智的,那些与她有恩恩怨怨的人在这本书上也写得非常客观实在。

我们看看当下,一些所谓的?纪实文学?,我认为大多有两大通病:一是并没掌握多少?实?,却硬要去?纪?,搔首弄姿,无病呻吟,强作解人。二是了解一些重要的?实?,却不愿或不敢去?纪?,隔靴搔痒,虚与委蛇,不着要处。所以,造成了很多纪实文学不实的现象。

书中描述了在那种严峻的政治形势下,作者章诒和由多年的感情积淀,借助褒奖张伯驹高尚人品时,淋漓尽致地挥洒了下列一段激昂慷慨的文字:

?狱中十年,我曾一千遍地想:父亲凄苦而死,母亲悲苦无告。有谁敢到我那屈死的父亲跟前看上一眼?有谁敢对我那可怜的母亲,说上几句哪怕是应酬的话?我遍寻于上上下下亲亲疏疏远远近近的亲朋友好,万没有想到张伯驹是登门吊慰死者与安慰生者的第一人??他怎么能和父亲的那些血脉相通的至亲相比?他怎能与父亲的那些共患难的战友相比?他怎能同那些曾受父亲提拔、关照与接济的人相比?人心鄙夷,世情益乖。相亲相关相近相厚的人,似流星坠逝,如浮云飘散。而一个非亲非故无干无系之人,在这时却悄悄叩响你的家门,向远去的亡灵,送上一片哀思,向持守的生者,递来抚慰与同情。?

这些文字,可谓声声叹息,字字泣血,刻画的入木三分,这些文字,力透纸背,把世态炎凉、仕途险恶,活脱脱地和盘托出,给人以极大的震撼与警醒。

对于像史良、张伯驹、罗隆基、储安平、康同璧、聂绀弩这样的历史人物,我们曾经在报刊发的文史资料和一些作者的回忆录里看到过,这些人物并不陌生。但是章诒和女士带着自己的直观感受,观察着父亲母亲与这些人的恩恩怨怨,她笔下呈现出的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特殊年代的现象,看了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这些知识分子,可谓一代风流,他们都是有才、有德、有能的人,个个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他们的学术、思想、见地、谈吐、气质、个性、神采是怎样的呢?如果不是由章诒和女士披露,后人可能就很少会有人知道了。当然,他们是章诒和眼里的文化人,也是有识之士心目中的文化人。书中所描摹人物的年经事纬也并不是拿着社会价值的尺度来丈量的。在漫漫的人生长路上,章诒和女士也只能用文字去怀念着一些最初的感动,去祭奠那份早已随风远去的记忆。

我敢笃定,喜欢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这本书的读者,都是上了年纪的读书人,年龄至少是不惑之年以上,才会有兴趣去回望那段历史,才会深切地体会到茫茫人海间,相遇、相知、别离、淡忘,有的就是这么的容易,有的就是那样的难。

人这一辈子,当初的一些人和事,让人刻骨铭心,令人难以释怀。一路走来,走入了每一段不同的风景,走远了再回头看看,很多事早已模糊,只有很少的人与事,值得人们去细细的追忆。


往事并不如烟读后感(二)

书还没有看完我就迫不及待的去网上找章诒和的照片,当看到面前呈现的是一个五观突出、凶相毕露的老太太时,心里一阵失望、又一阵欣慰。失望的是到底跳不出才女必丑的桎梏啊。自打上初中时在学校的杂志里看到题为<才女必丑>的一篇小说时,就此就深深的为其深邃和精准折服了。那篇文章的细节已然记不清了,但大意还很深刻就忘了许多事情的我来说已经颇为不易了。举个巧妙的例子来说吧,今天在劳当麦里吃早饭的时候说起彩礼来,胖子说在他们家办事时我送了她妈两万块,后来她妈又按规矩还我了。我说我咋不记得泥?她一口咬定说有,但我仔细梳理了那些天的帐目确认了送她妈的是我们从她亲戚朋友那收来的三万块,我的的确确没有给过两万块,接着她又言之凿凿的说有,于是乎我又梳理,越发肯定的说没有,两三个回合后她才动摇了,得出的结论是我咋这么小气呢?

以此可见,不单单是我的记性差,大家都一样。这么重要的事情我记不清,胖子同样搞错了。为这个国家地理曾经做过一期节目专门来说明记忆是如何将我们欺骗,各种外来的暗示、我们自己的想象和我们希望事态发展的方向以及莫明奇妙的忘记和混乱都给我们编出了完完全全的另一个故事。我们在北京办事时来了十几年前银行的好同事,他跟我说那时候我的口头语xxx就是个?大尿泡儿,还啪的一下就爆开了。?直到那时他还在用,我奇怪的问他有吗?这真是我说过的话吗?他一再宣布?有,就是你说的,你怎么可能忘了呢。?

我的记忆才像捆在蚂蚁身上的细线,终于穿过那个有九曲之孔的球,慢慢的回到了十几年前,再往前推儿时大杂院里积满了臭尿的小便池,在细尿的冲出下真的鼓起一个个泡儿,很快又一个个像梦想一样爆开了,是有这么回事,的确是我的说的,我才相信有资本来自豪。再往前推到中的这篇文章我确没忘了,虽然我没遇见过才女,哪怕是丑的(如果死鸟子不算的话),但那东西里的宿命论我却很欣赏,作者说一个才女本来长的很漂亮,但却因为是火灾还是车祸毁了容,终于做平了才女必丑的公式。当时我感叹,你看,这就是命啊,这就是命啊。现在依然相信这个命题,但目的因变了,并不是女有才是为了丑,而是女为了丑才有的才,显而易见。

章诒和女士的情况显然不太一样,名门之后是个特例,成天在书卷气的熏蒸之下想不有才都难。就好比林,而不幸碰巧林又漂亮,终于能挑战真理了。得亏之前读到了她在书里提到了自己并不漂亮的事实,才没有被吓上一跳,真个是国家不幸诗家幸,女丑读者幸吧。

既然如此为何我又觉得庆幸呢??心中一喜一忧?感觉自古有之,并不矛盾,就算矛盾也是矛盾的统一体,万物皆然,就像海参为了逃跑要抛肠,木为了过冬要落叶,汉尼拔为了奇袭罗马要死掉八成的人马??我呢,为了逃过去比较一个完美的女人而去高兴她很丑。这个提法的出发点是大男子主义,自然的认为女人在才智上比不得男人,为悦已者荣才是她们的目的因,这个概念的形象化就是?才女必丑?吧,背后的推理我就不想一一进行了,俗。

不漂亮的女士却写出了漂亮的文字,如果文字也有容貌,她的文字可算的上是让人一见倾心。看<往事并不如烟>我本来是本着学习史实的目的去读的,想要理清反右的一系列错综复杂的人和事,可不知不觉但沉浸在了那秀美、忧郁如秋水的行文当中。尤其是在描写张伯驹是我终于被深深的吸引住了,那感情,那形象的确并不如烟,那注定是要屹立千年的不配雕像。苏轼在<凌虚台记>中说:你看,四周那么多历朝历代的辉煌古迹全都烟逝无踪了??不禁让人联想,啥才会留下来呢?是不是你苏轼笔下的这座台,这太守?凭千古绝唱留下过汪伦、董大、万安等一干普通人等,可荆柯所候之人不是不再传了吗?倘若又是毁于一场浩劫,这形象终将如烟。不过此时此刻,在我心里,在一个读者心里,章女士的一支妙笔让人光彩重生,让事花开正艳,不管是真诚的,或是快乐的,再是悲惨的,都是真挚的,热爱的,美丽的。

看到张伯驹让潘素买画,潘素由于囊中羞涩没有答应,他就躺在地上打滚耍赖时,我真想一拍大脚,用老师的话说:这人写活了。怎么才能把人写活,就写一个大男人撒娇打滚,小女人恨恨骂娘好了。作者坐牢十年后回到家中随口骂出?混帐?而被高贵的母亲训斥不就是这么一回事嘛。我希望听到更难听的,可那却出于聂绀弩一个糟老头子口中。转眼想象,如果一个纯色女人随口而出?妈了个屄?该是怎样一种风情啊,不过那样相对于优美来说是不是太过粗俗应该很容易就有定论了。


往事并不如烟读后感(三)

往事如烟,对于像我这种记性不好的人。往事并不如烟,对于这样刻骨铭心的过往,即使是记性再差的人,都不会轻易从脑海抹去。

从懂事以来,读书,我最纠结的一门课就是中国近现代史,最揪心也最想多点了解,毕竟是离我们最近的历史。近代史,是中华的屈辱史,国家被无情践踏,中国人的尊严被列强肆意蹂躏,那战火纷飞的年代,读到那些史实的时候,总是觉得好无力,好难受。而现代史,又是让我觉得很可笑的一段,特别是那十年文革。其实,统治阶层总是要有自己的一套来维护社会的安稳与发展,这无可厚非,但是以这么沉痛的代价来维护自己的统治领导地位却是让人心寒。

<往事并不如烟>这本书是作者章伯钧次女章诒和对往事的片断回忆,但它不是完整的回忆录。往事如烟,往事又并不如烟。作者把看到的、记得的和想到的记录下来而已,一共写了六篇,涉及八个人。?中国头号大右派?章伯钧次女章诒和回首往事,并以此书献给已在天国的父母。书中描述史良、储安平、张伯驹、聂绀弩、康同璧、罗隆基等的起落沉浮,由诸多片断入手,组成一个个悲壮的场景,仿佛是一幅壁画,浓彩重墨间呈现出历史的真、人生的幻梦??

这本书,让我从另一个角度去了解这段历史,了解那个癫狂的年代。

?它不是旁观,甚至也不是见证,它只是亲历,是曾经撕心裂肺的亲历,而今必须要用平静的笔写出来,所以更加耗费心神。章诒和在自序中说,?我这辈子,经历了天堂、地狱、人间三部曲,充其量不过是一场孤单的人生,没有什么意义和价值。我拿起笔,也是在为自己寻找继续生存的理由和力量,拯救我即将枯萎的心?,?寂静的我独坐在寂静的夜,那些生活的影子便不期而至,眼窝就会流出泪水,提笔则更是泪流不止,毫无办法,已成疾。因为,一个平淡的词语,常包藏着无数寒夜里的心悸。我想,往事如烟,往事又并不如烟?。作为章伯钧的次女,尽管回忆是那样悲痛的事情,作者并没有被恩怨焚烧,她似乎已经超脱于善恶的评判,肩负的只是还原历史的使命,她将真真切切一点一滴的个人情感,落实在一个个具体而微的人身上,她的情感是真实的,并且,她的情感也是理智的,那些与她有恩或有怨的人们因而显出无限的光彩。?

读完这本书,觉得以前从历史书上,从老师嘴里听来的、记住的,仿佛都不再那么真实了。()那段遥远的历史,到底是怎么样的,没人告诉我。我听到的,永远只是一面之词。其实,关键不在于真相到底是什么。现在真正困惑我的是,我没有办法通过正常渠道得到解释。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世界里,我发现,我们普通民众能触及到的真实,其实少得可怜。无论是关于越来越多的暴力拆迁,或是关乎民生的种种,抑或是国际政治上的观点看法,我们都只是接受着单方面的引导,都是政府的官方式的回答。就连媒体,也在牵引着我们的思想。近期,大部分中国媒体集中报道冲突和西方是如何攻击利比亚,对卡扎菲政权是如何分裂的,利比亚长期以来的政治现状,以及为什么如此多的民众对统治者不满等,这些利比亚的切实问题却少有分析。

确实,对思想的禁锢是一种最好的统治方法,但也是最危险的一种。如果有一天,被禁锢的人如梦清醒,发现自己原来连思想都只是被操纵着的,那是何等的悲哀,那时那景,无法想象??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希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洞察力,去正视我们的历史,以史为鉴,去开创一个大同的未来。岁月飞逝,留给我们的只有记忆,好在我们还有记忆。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飞屋环游记日记

下一篇: 观可可西里有感

最新成考报名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观后感范文(通用3篇)
  •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后感完整版三篇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观后感集合3篇
  • 关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后感完整版【...
  •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后感完整版范文三篇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观后感三篇
  • 廉洁警示教育片《贪欲之祸》观后感九篇
  • 廉洁警示教育片《贪欲之祸》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