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好词 >

关于出产产生的词有哪些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25    阅读:

关于出产产生的词有哪些篇一
《词的产生》

关于出产产生的词有哪些篇二
《词语产生的模式》

词语产生的模型

我们往往可以从两个角度研究言语词汇的产生。一种是通过对自发或诱发的言语错误进行分析,从中得到能够解释言语错误分布的模型;另外一种是通过对图画命名反应时间的测量,从而得到一种精密时计的模型,用以解释词汇产生中反应时间分布的问题。然而两种模式论述的都是相同的潜在基本过程:(1)说话人选择语义,句法两方面都适合的词语;(2)检索词汇的语音体系特征;(3)在上下文中对词汇进行快速的音节划分;以及,(4)对相应发音姿势的准备。两种研究中的模型都是通过激活扩展来解释这些过程的,而激活扩展又是通过一种方位主义的,象征意义的网络结构得以体现的。大体上来说,它们在主要呈现层面上是相同的,即:概念或语意层面,句法层面,以及音系和语音层面。但它们在一些细节上还是有所区别,比如对于网络结构中串联和反馈现象的解释。这些研究方法都是 近年来出现的,其中涉及了很有建设性的实验。目前,它们就如同两把相互研磨的刀片,一把将它们有机结合的剪刀正在制作中。

我们是如何产生言语词汇的呢?这是个令人着迷的课题。在正常流畅的对话中,我们平均一秒钟产生两个或三个词汇,相当于大约四个音节,十到十二个音素。

这些词汇不断地从我们的大仓库——大脑词库中提取,一般,正常的有读写能力的成年人大脑词库中包含五到十万词汇。即使这样,词汇产生的高速和复杂并没有使它容易出现错误。平均一千个词汇当中,我们不会产生多于一两个的错误。无疑,这样的功能强健必定有它的生物学基础,我们是天生的谈话者。但是此外,却没有其他技能如词汇产生般被我们使用的如此频繁。在达到成年之前,我们在一天不到四十分钟的谈话中将会产生大约五千万的词汇。

对于词汇产生的系统研究始于60年代末,那时心理语言学家开始收集和分析自发言语错误的语料。最初的理论模型是打算用来解释语料中观察到的口误模式的。在同时发展但起初相互独立的心理语言学中,心理语言学家采用已有的精密时计方法研究词汇产生(见框1)。他们最初的模型意在解释从不同实验环境中获得的图片命名反应时间的分布情况。

虽然,在目前理论化的过程中两种方法正在恰当的融合,但所有存在的模型都有一种支配的亲属关系:它们的血统或者源于言语错误分析法或者源于精密时计法。尽管如此,它们对于需要模型化的过程可以达成共识。词汇的产生是话语产生的核心部分;那么对于词汇产生的解释也成为解释话语产生的一个部分。话语产生

过程中,我们要从某种交际意图到决定表达什么样的信息,也就是英语中的message。信息包括一个或多个概念,对于这些概念我们的大脑词库中有相应的词汇,而这些词汇需要被检索出来。这些词汇具有句法特征,比如在句子中它是做名词还是做及物动词,这些考虑实际是在进行“语法编码”。把这些句法特征综合起来,我们称其为词汇的“词目”。词汇还具有形态学和音系学方面的特征,我们需要用这些特征为词汇的音节划分和韵律做准备,即“音系编码”。最后,我们还要为这些话语中的音节,词汇,和短语做发音姿势的准备。把这些姿势付诸实践是整个过程中唯一外在的部分。

两种模型

所有目前研究词汇产生的模型都是网络式模型。而且,除一例外,它们都是方位式的,非分布式模型。这就是说它们的节点体现所有语言学单位,例如语义特征,音节,或者音段。因此,它们都是具有象征意义的模型。在众多源于语言错误分析方法的模型当中,只有一小部分已经通过计算机实现。其中,Dell的两步互动性激活模型成为至今最有影响力的模型。图表1 描绘了Dell网络结构的一部分。

这个网络结构被称为“两步”是因为其中存在从语音层到音系层两个步骤。语义特征

节点将它们的激活扩展到相应的词汇或词目节点,这些节点再转而将激活扩展到音素节点。激活经过网络中所有有效的连接从一个层面串联到另一个层面。这种模型被称为“互动式”,是因为所有的连接都是双向;激活可以向两个方向扩展。互动性是这类所有模型的共同特点。实现这一特点的动机之一是,因为在对言语错误语料的数据统计中发现所谓的混合错误代表过多。它们既是语义上的错误又是音系学上的错误。图表1中的网络结构可以通过下述方式产生这种错误。词目节点cat 被它的显著特征组强烈激活。转而,它又把激活扩展到音素节点/k/, /?/ 和 /t/。cat 的一些语义特征(如 ‘animate’和‘mamalian’)与rat的词目节点同时激活。但是,相同词目节点rat通过当前正在活跃的音素/?/ 和 /t/ 的反馈效应进一步被激活。所有激活汇集在一起,使rat比起只是语意相关的dog和只是音系学相关的mat都有更大的机会作为错误出现。互动性还为错误往往是真实词汇这一现象做出了解释(比如错误是mat而不是gat)。同样,双向性的实现也需要一个独立的动机(我们无法使它的功能性引发言语错误)。这类模型不断提示我们,这个网络结构既适用于词汇产生也适用于词汇认知。这就当然需要连接的双向性了。然而,Dell等人却反对这一解释,因为很多失语症患者既表现出了良好的听觉词汇识别又表现出了不正常的音系学编码。双向连接的功能性(因此也包括了互动性)更多体现在支

持词目选取的流畅性上。一些词汇形式,尤其是那些不常用到的词汇,比起其他词汇来说较难获取;而选取一个语音形式容易找到的词目也是相对容易的。词汇形式层面发出的反馈将会提供这种功能性(也许还可以解释最近的一个精密时计结果)。当然,人们也应该考虑到这种可能性,即:互动性只是一个错误机制的特征,也就是说,当不恰当的互动在一个离散性的系统中出现时,一个错误就可能发生。

在精密时计研究方法中,大多数已经实现了的计算机模型都只达到从语义或概念基础获取词汇名称的程度。还不存在语音片段和语音编码的激活。只有Roelofs的织工(WEAVER)模型包含了一个充分发展的音系部分。图表2展示了织工词汇网络结构的一个部分。

这种网络模型的主要分析层面与互动模型相同,包括概念或语义层,词目层,和音系或词汇形式层。但这个模型只是部分互动。因为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认为概念层和词目层既存在于语言产生也存在于语言认知当中,所以模型中这两层的相互联系表现为具有双向性。但是词汇形式层是语言产生所特有的,它不会对词目层发出反馈。所以,相对互动性模型来说,这个模型常常被称为分离式两步模型。

关于出产产生的词有哪些篇三
《词的产生》

词的产生

性别文化谈小词中画眉簪花照镜之传统(二)已完成 1

“国子”指的不是平民的子弟。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2

古代(上古)的雅乐结构工整,灵动活泼。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3

关于诗,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写景抒情 B、作者显意的活动 C、没有配乐 D、来源于现实生活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B

4

“词”这种文体产生的背景是:

 A、现实生活 B、歌台舞榭(饮宴的场所) C、劳动 D、祭祀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5

南北朝时期民间的音乐是:

 A、雅乐 B、宴乐

 C、清乐 D、胡乐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6

“词”这种文体的本意就是配乐的歌词。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7

“词”是先有音乐然后按照乐调填写的。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8

儒家经典《周礼》是西周时周公旦所著的。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9

国学大师()创办了新亚学院。

 A、饶宗颐 B、胡适 C、顾炎武 D、钱穆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0

以下哪项不是形成宴乐的音乐形式?

 A、法曲 B、胡乐 C、雅乐 D、清乐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1

汉民族由于文字和文化发展的早,因而没有口头传唱的长篇史诗。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2

《书经》(《尚书》)的英文翻译是?

 A、Book of Songs B、Book of Rites C、Book of Change D、Book of Documents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3

词和诗经一样,都能配合音乐来歌唱,都是先有显意的歌词作品,再配上音乐歌唱的。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4

“雅乐”是在宗庙朝堂之上演奏的音乐,下面不属于“雅乐”的是

 A、颂 B、雅 C、卿云歌 D、菩萨蛮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5

《华严经》是()的经典

 A、基督教 B、儒家 C、道教 D、佛教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关于出产产生的词有哪些篇四
《第一章 词的产生》

关于出产产生的词有哪些篇五
《词的产生和词体的建立》

关于出产产生的词有哪些篇六
《流行词语的产生途径及发展趋势》

关于出产产生的词有哪些篇七
《综述连词“所以”的产生(3500字)》

综述连词“所以”的产生

连词所以究竞出现于什么时代?它是如何演变而成的仁目前对于这两个问题, 语法学家们尚无一致看法。就此, 也谈一管之见。关于连词“所以”产生的时代, 王力先生以杜甫诗中“ 坐看清流沙, 所以子奉使” 为证, 认为产生于庸代[1]。刘冠群先生以刘鳃《文心雕龙· 明诗》中“ 而辞人遗翰, 莫见五言, 所呀李陵、扭婕好见疑于后代也’,为据, 认为产生于南朝[2] 潘荣生先生以葛洪《抱朴子·内篇· 地真》中“ 人能守一, 一亦守人, 所以白刃无所措其锐, 百兽无所容其凶, 居败能成, 在危独安也” 为例, 认为产生于晋代[3]近年, 我读及《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夫四时阴阳者, 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 故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 这个句子, 按照“所以’,一词的上述例证用法,‘可以认为连词“所以” 于汉代已出现了。《素问》、《灵枢》这两种医书, 世人合称为《黄帝内经》。学者们一般认定它们是从战国至两仅由多人编著而成的。再据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医经》中有“ 黄帝内经十八卷” 的记载, 既能见之于医学著作中, 而其他文史著作使用之广泛性则可见其一般了。所以说汉代已出规连词“所以” 的用法, 是确定无疑的了。如果从战国时代算起, 就比葛洪写《抱朴子》之时撼早出现一千年) 即使从班固写《汉书》之时计算, 就比葛洪写《抱朴子》之时要早三百年左右。

连词“所以” 是如何演变而来的,学者们一般认为是由先秦“所

以十谓词” 的结构发展而成的。《十三经注疏》中有“所以”结构156例, 皆用于动词或动宾词组充当的谓语前面,表示动作行为“ 用来„„的方法” 或“ 导致„„的原因” 之类的意思。这种介词结构“所以” 是在什么条件下演变为连词“所以”的呢?林序达先生说:“ 主语比较复杂, 有作分句的条件, 这句子就有了演变为复句的可能性。这种句子中, 那些‘以’ 当‘ 因’讲的,便开始演变为因果复句, ‘ 因’ 的分句在前, ‘果’ 的分句在后, ‘所以’ 用在果句的分句上, 就成了意思略同于‘ 是以(因此)’ 的连词[4]。” 其说极是。

“所以”演变为因果连词有什么特征呢# 王力先生说:“ ‘所以’ 之变为因呆连词, 是由于它有可能放在句首” , “ 过渡的特征有两个:(一)之放在句首,(二) 句末没有也字还认为连词“所以” 后面可以有主语[5]。《中国语文》编者认为连词“所以’完备的形式是“所以+主谓”[6]。综上所论, 我认为辨认“所以” 是不是连词的主要依据有两条:首先要省它是否用于农“ 果” 的主谓分句的前面, 同时还要看它在句中是否具有“ 因此” 的意义关系, 否则便将介词结构“所以” 误看作因果连词“所以” 了。如《礼记·乐记》中“然后钟磐竿瑟以和之, 干戚旎狄以舞之, 此所以祭先王之庙也, 所以献酬酉有醉也,所以官序贵贱, 各得其宜也”,其中“所以官序贵贱, 各得其宜也” 的“所以” , 若从句子结构关系看, 似乎用于主谓前面作连词, 但从句中的语义关系考察, 它仍然是介词结构的意义,从而可见, 确定因果连词“ 所以” , 可不慎欤!既要重视

其句法特点, 又要注意其语义关系。

王力先生较早指出,“到了唐代,‘所以’就完全变为连词[7]。后来,又修改了这一看法:“大约从晋代开始有的”[8]杨伯峻、何乐士先生认为 ,“‘所以’作为一个连词 ,则大约是汉以后的事”[9]

王魁伟先生认为《黄帝内经》已经唐代王冰等人“迁移”、“加字”,作为西汉时的语料,不一定可靠”[10]。陈秀兰从汉译佛经中找到几条新语料,指出,“在东汉、三国时,因果连词‘所以’已经出现”

[11]。也有将年代提前到先秦者。如楚永安先生曾经提到,“所以”用作连词,“这种用法在先秦已露端倪”[12]。惜一笔带过,未举书证。《汉语大词典》在“所以”作因果连词的用法下,举《荀子·哀公》“君不此问,而问舜冠,所以不对也”为最早书证[13]。《汉语大词典》为体例所限,不可能展开论述,且仅举此条先秦书证,故其说在学界少见提及。按:以上诸说孰优孰劣,姑置而不论。我们觉得,弄清这个问题,首先须界定好“所以”用作连词的语法标准。王力先生提出的标准是:“(一) 它放在句首; (二) 句末没有‘也’。”又说:“完全变为连词,它的特征是‘所以’后面可以有主语”[14]。王力先生的观点可谓影响最大、最具代表性者,各家之论述,大致都以此为据。这种看法是否合理,看来还有重新认识探讨的必要。试陈愚见如下:

第一“, 所以”放在句首以及后面有主语是否其用作连词的必要条件 ? 似乎难以成立。其一,即令被各家认可的魏晋以后的连词“所以”,并不一定置于句首,其主语或有省略,或毋需出现,或置于“所以”之前。例如:

①王之学毕,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远。(《世说新语·德行》) ②当由圣德渊重,厚地所以不能载。(《世说新语·言语》)

第二,句末语气词“也”能否作为必要条件? 恐怕不能。因为“也”乃表肯定确认的语气词,用于结果分句末,对结果或结论予以确认,是其通常用法。我们看到,即使在比较典型的“所以”作因果连词的句子里,语气词“也”仍可出现:

①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礼记·中庸》) 东汉郑玄注:“言人能自诚,所以自成也;有道艺,所以自道达。”两个句子一个用“也”,一个不用,并不影响“所以”为连词。

综上所论,王力先生关于“所以”作连词的标准不足取法。我们认为,确定“所以”是否为因果连词,应把握两个原则:一是古今参照比较的原则。即参考现代汉语语法学界的有关意见。“所以”作为连词,在不同时代虽可能略有差异,但其基本语法作用应当是一致的,不应将古今对立,另立差别迥异的标准。二是系统性原则。即应将“所以”置于古代汉语的语法系统,尤其是上古汉语因果复句的系统中进行全面的考察比较,进而确定其标准;而不能就事论事,轻下结论。在前面的辨析中,我们正是按这样的原则做的。对于连词“所以”的语法作用,吕叔湘先生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界定为:“在因果关系的语句中表示结果或结论。”[15]《现代汉语虚词例释》为:“用来表示因果关系,或推理和结论的关系。”[9]参考以上两说,我们所确定的标准为: (一) 用于表结果的分句中,表示结果或结论,具有“是以”、“因此”等语法意义; (二)并非构成“所”字结构,将后一分

句转变成名词性词组。根据这样的标准,我们把连词“所以”初步产生的年代定在先秦。下面举例分析以明之:

①夏,诸侯伐郑,以其逃首止之盟故也。围新密,郑所以不时城也。(《左传·僖公六年》) 由于“围新密”的原因,郑国不能在农闲时节筑城。 ②勤恤其民,而与之劳逸,是以民不罢劳,死知不旷。吾先大夫子常易之,所以败我也。

以上例中的“所以”,置于先秦语法系统中比较分析,符合作因果连词的条件。然不少学者认为“, 所以”前省略了表复指的主语“此”或“是”。如“桀纣所以灭也”即“(此)桀纣所以灭也”,这就是桀纣灭亡的原因,故“所以”是词组而不是连词。这种看法理由并不充分。应当看到,在因果复句中,表复指的“是”或“此”并非必不可少的成分,有时出现,只是起着强调作用;而在“是以”、“以是”、“是故”、“是用”等因果连词构成的复句中,则极少使用。或许正是受这批因果复句的类化影响 ,用于“所以”之前的“是”“、此”才逐渐消失。于是“, 所以”由词组转变为连词。我们不妨再加上这样的标准:“所以”前若有“是”、“此”复指上文时,“所以”是词组;若无,则为因果连词。到了汉代“, 所以”用作因果连词渐多 ,其中一批异文材料值得我们注意:

①今东野毕之御,上车执辔,衔体正矣;周旋步骤,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殚矣。然犹策之不已 ,所以知其佚也。《( 韩诗外传》二十二)按“: 所以知其佚也”句《, 荀子·哀公》作“是以知之也”《; 吕氏春秋·适威》作“臣是以知其败也”《; 孔子家语·颜回》作“臣

关于出产产生的词有哪些篇八
《汉语个体量词的产生及其原因探讨_李先银》

汉语个体量词的产生及其原因探讨

李先银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汉语速成学院/北京$---.+*

要:从历时的角度考察了汉语个体量词产生、发展和成熟时期的情况,和汉语个体量词产生的动因。认为

汉语个体量词的产生是汉语范畴化和汉语类型特点制约的结果,同时反映了汉民族的认知视点。关键词:个体量词;范畴化;类型;认知视点中图分类号:0$+1

文献标识码:2

文章编号:$--.3",.")(--(*-$3--!"3-"

量范畴是语言的一个普遍的语法语义范畴,包括物体量、动作量和属性量。各种语言都有办法表达量,只是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会有所不同,这反映了不同语言的特点和使用该语言的民族的认知视点的差异。就某一种特定的语言而言,表量方式在历时上也有很大的变化。就汉语而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体量词的产生、发展及成熟,使个体量词成为汉语的一大特点。二、语序的演变,由后置的

“向前置的“数#量#名”转变。名#数#量”

本文主要探讨个体量词的产生及其动因。我们认为:个体量词的产生是语言范畴化、汉语的类型特点和汉民族的认知视点综合作用的结果。

较少见*。连抽象物体的表量也采取这种格式,说明这种格式已经相当成熟和稳固了。

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

・・

)《*尚书・洪范》)《*论语・为政》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

先秦是个体量词产生的萌芽时期,产生了为数很少的几个个体量词。如:

)《*丘出马一匹,牛一头。司马法》

・・

*子产以帷幕九张行。)《左传・昭公十三年》

宋人以兵车百乘,文马百驷,以赎华元于郑。

・・)《*

左传・郑败宋师获华元》)《*荀子・议兵》马论“匹”,车论“两”在西周金文里已有发现。如:孚车卅两,孚人万三千八十一人,孚马"匹,

・・

孚牛三百五十五牛,羊卅八羊。

““这个时期的个体量词只有“匹”、两”、张”等这么几个,而且它们与物体的搭配非常严格&+’。

(%个体量词的发展

两汉、魏晋南北朝是个体量词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里,个体量词大量出现,量词分工越来越明确。

黄盛璋考察到两汉的个体量词已经有,-多个了&"’,

!

这个数量已经不算其中(.个现代汉语仍然在继续使用。

小了。两汉前后经历了"--年,在数量上,晚期比早期要

多。从文章典籍反映口语变化的滞后性上看,量词的产生及发展的时间要更早一些,像汉简中的量词就比汉代典籍中的多。这么多的个体量词不是一下子冒出来的。

两汉时期的个体量词有这样的特点:

)$*量词的分工已初步出现。如马称匹,牛羊称头;有领子的上衣如衣、袍、裘、襦、衿等用领;成对的裤、履、袜用两;车称两、乘,船称艘等。这些很少例外,有了一定的固定性。但两汉时期的量词分工是初步的:一方面量词产生的理据不统一,出现各种各样的个体量词,很多因为适应性物)赐餐十七不强后来就消失了。如裘)衣被七十七裘*、

一、个体量词的产生、发展及成熟

$%个体量词的产生

物体分为离散的和连续的。连续物体的表量必须借助于容器量词、度量词等,而离散物体的表量则不一定,因为离散物体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它的量可以通过计数实现。在殷墟卜辞里,只有容器量词、度量词和集体量词,没如:有个体量词&$’&(’。

鬯三卣鬯二升画贝十朋马五十丙

)容器*)度量词*)集体量词*)集体量词*

)《*殷墟文字甲编》

)《*殷墟书契续编》)《*殷墟文字甲编》

动状量词产生也较早。如: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诗经・魏风・伐檀》“廛”是“缠”的假借,三百廛就是三百束,三百捆。先秦以前没有个体量词,离散物体表量可以用集体量词和动状量词,但集体量词和动状量词的一个单位量一般不止包括一个物体,而且有的量词一个单位量包括多少物体不确定,不能满足物体量的精确表达。当时离散物体的

)名#数也有,比精确表量都是直接称数,一般是“数#名”

收稿日期:(--$3-13(-作者简介:李先银)$14,3*,男,河南信阳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硕士。

““因为“案”、指”、所”三!实际现代汉语还在用的有(+个,

““个现代汉语已不用了,另外,双”是集体量词,把”是动状量词。

!"

物#、纸$"二纸,自取#、贯$子贷金钱千贯#、皮$屠牛羊彘章$木千章#

千皮……狐鼯裘千皮#、

$绛缦五百系……白缦五百系#

#、系、被$……为

%"’

绍”。个体量词的使用不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基本上都

要用了%!’%-’。

个体量词的范畴化及其在句法上的规范化,说明汉语的一个新的词类范畴开始形成。

).个体量词的成熟

唐宋开始,个体量词就发展成熟了,形成了汉语数量个体量词成熟的标志是:范畴的严整的表达系统%/’。

$*#有合适数量的个体量词,有有效的量词生产机制。个体量词产生的有效机制是物体的形状特点的认知分类。

$(#量词的范畴化。一类物体用什么量词称数,由该类物体中最典型化的物体的特征决定$这就是典型化效应#。量词的使用在同类物体中具有很强的推广性。

$)#个体量词使用的规范化。离散物体的表量必须借用个体量词,不是可用可不用,而是必须用。

#、币$……兰负索一币#、比$札

一比,檄三,绳十丈#、茎$蓍百茎,共一根#等。另一方面,量词与名词的搭配很不固定,突出地表现为同一个名词有不同的量词,甚至同一本书里或同一篇文章的上下文用的量如:词都不一样%&’。

人:有诏益二千人,于是遣奉世将万二千人骑以

・・

将屯为名。

左队大夫王吴丞进所部州郡兵凡几十

万众。・

簿:士奉出入簿一封,敢言之。

出入簿一编,敢言之。

书:…北书一通,又禹食尽北连书一通,受卒同。

・・

出北书一封二合。

・・

侯官谨写移病卒受书一编…

$(#个体量词的使用相当随意,可以用,也可以不用,以不用为常。如:

谨北面因使者献白壁一双,翠鸟千,犀角十,

紫贝五百,桂蠹一器,生翠四十双,孔雀二双,昧

・・・

死再拜……

赐安车,鼓车各一,黄金千斤,杂缯千匹,

戏戟十。

“$)#出现了通用量词“枚”。枚”在汉代可以用于一切物体,无生物的木器、珍珠、刀剑、弓弩等用“枚”,有生物的植

%*’%&’

“。我们推测,枚”的应用范围在先秦物、动物也能称“枚”汉初的口语里就已经很常用了。

个体量词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特别的发展,表现在以下几点+

$*#量词数量进一步增加,据刘世儒,魏晋南北朝有个根据物体的形状类属产生的量词开体量词约*(,多个。

%"’

二、个体量词产生的动因

我们认为:个体量词产生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语言范畴化的结果;二、汉语整体特点的规约;三、汉民族的认知视点。

*.语言的范畴化与个体量词的产生

认知语言学认为,句法不是自主的、任意的,而是有动因的,往往由语义、认知、功能、语用等句法之外的因素所促动%0’。语言产生之初,可能没有什么统一严密的语法,它的组织规则是现实规则在语言中的投影。但语言产生之后,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各个范畴、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具有强大的发展惯性。这种惯性的内部推动力来自语言的范畴化。语言的范畴化$1234526728897:4;<2=972;3#有两层意思:一、语言使用者通过语言把非语言的世界作为客体进行分类;二、语言学家把正是第一个意义上的范畴语言本身作为客体进行分类%0’。

化推动语言各个语法语义范畴的建立和严密化。下面我们探讨个体量词的产生原因。

从认知上看,同一或相似的功能或意义,如性、数、格等,一般会采取相同或相似的表达形式,这是语言范畴化的要求。个体量词正是在容器量词、度量词表量格式的促动下产生的。

$*#据考察,殷墟卜辞里只出现了容器、度量词和集体量词,先秦典籍也还是这样。这就造成连续物体表量用“名,离散物体表量用“数>名”的形式差异$这里不>数>量”

同一种功能$表量#采取了不同的形式,考虑语序的差异#。

反映了语言产生的初期情况。语言的范畴化要求它们达到形式上的一致。比较这两种格式,连续物体必须借助容器“或度量词表量,名>数>量”不可能扔掉“量”而向“数>名”靠拢,只能是“数>名”加上什么东西以达到与“名>数“一致。名>数>量”是一种必须的格式,在人们的心>量”

理上会被看作一种“标准”,离散物体的表量向这种格式靠拢。在殷墟卜辞里,就发现了在数词后面再加上一个同样的名词表示原始的天然单位。如:

羌百羌。・

人十有六人。

・“这说明,名>数>量”的语法模型已初步显现出来。个体量词在这个模型下是必然的。进一步的发展,关于人

始占主导地位,如:口、头、根、条、枝、柄、丸、颗、粒、点、片、块、张、段、管等。

$(#量词的分工进一步明确,并开始固定下来。如:但将取纸三百张,笔十管,墨五梃,安我墓

・・・

$《#搜神记》里。

威仪有鼓角金钲,弓箭一具,戟二枝,槊五・・$《#张。洛阳伽蓝记》

更重要的是,这时的量词开始范畴化,可以引申用于符合某一形状特征的一类物体。如“口”,先用于人,因为人有口,这是以部分代整体。

%"’

迁徙贫民于关以西及充朔方以南新秦中七

$《#十余万口。汉书・食货志》

后来用于一般动物,以“羊”最为多见。

$《全晋书》卷))#羊二百口。

垄种千口牛,泉连百壶酒。

$高昂《#征行诗》继续发展,泛化为可指一切有“口儿”的器物,如“两口

“““、千口剑”、万口刀”。口”的范畴化就完成了。“$)#个体量词的使用成为常规,在南北朝时期,一般情况下,数词和名词发生关系就经常需要通过量词作介

!"

的天然单位就可能用“人”作单位词。如:

羌十人。

羌十人又五。

在西周金文中仍然有这种结构,并且有所发展。如:玉十玉。

・田十田。

孚人万三千八十一人,孚马"匹,孚车卅两,

孚牛三百五十五牛,羊卅八羊。最后一例最有说服力,既有个体量词,又有重复名词,

的需要。但重复名词的办法形式上都满足了“名/数/量”虽然解了一时之虞,但不是持久的办法,所有的名词不可能都这样做。它只是一个过渡形式,代表了一个有生命力的发展方向。

+".我们认为个体量词的产生是语言范畴化结果的另

一个证据是量词“枚”的泛化。数量表达格式“名/数/量”模型初步形成后,要求人们找一个东西填充数词后面的空位。直接复制名词不是一个好办法,而个体量词,像匹、两、张等不是一下子能产生出来。这时量词“枚”迅速泛化,填补了这个空位,满足了模“型的需要。汉语语法史告诉我们:枚”在汉代的文章典籍中就可以通用于一切物体,无生物可以用,有生物也可以

!“典籍与口语的距离说明,枚”在口语里使用得很早。用。

“《“”枚”,本义是树干,说文》:枚,干也。做量词开始可能仅

《“限于“木”,释名》:竹曰个,木曰枚”,后来范围扩大,用于《“一切物体。说文解字注笺》:枚之本义为干,引申之,则凡

物一个谓之一枚”。为什么“枚”从一个普通名词一下子泛“名/数/量”模型迫化成通用量词0唯一的解释只能是:

“切要求人们找一个东西填充空位,枚”正好起到了完形的作用,临时完成了物体量表达形式上的同一。后来“枚”的萎缩也证明这一点。当个体量词大量有效地产生以后,

"“枚”的完形作用失去了,应用范围大大缩小。+1.儿童学习量词很早就掌握了物体量表达的“数/

量/名”格式,并且在习得量词时用“个”泛化地去用于一切物体2$#3。

格式的类推下这些说明,个体量词是在“名/数/量”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个体量词的产生体现了人们对物体的认知分类,这是语言对物体的范畴化。

"4汉语的类型与个体量词的产生

我们认为个体量词是语言类推的结果,于是就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只有汉语类推出了个体量词,而其他语言没任何语言都存在个体量词产生的模型基础,因有0按道理,

为任何语言表达连续物体的量都必须借助容器量词、度量

格式。任何语言都有可能类推出词等,都有“名/数/量”个体量词。我们认为:类推只是提供了形式发展的可能方向,而能否真正实现还要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约,具体地讲就是语言的类型和使用该语言的民族的认知视点。

汉语是孤立语、综合语,它的特点是几乎没有形态变没有性、数、格等语法范畴和语法形式。表现化+狭义的.,

在构词上,一个词里词根和词缀本身没有曲折变化,语言中的词大多数是由词根组成的,没有表示语法意义的附加成分,所以语序和辅助词成为联接词与词的主要语法手段。汉语的这些特点不允许也不可能在数量表达上独独搞

出一个像英语那样的单复数范畴。

14汉民族的认知视点与个体量词的产生

语法不是一个自足的系统,它受现实规则和人们认知能力的影响。人类本身具有共性,人类面对的客观世界及其联系也有很大的共性,所以人类的语言有很大的共性。但是一个民族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不同的民族看待同一对象,关注的方面可能不同,得到的反映也会不同。

一般认为,汉族人的思维是综合型的,而西方人的思维是分析型的,更多的关注个体。汉族人在认识物质世界时,概念的确立和数量特征的概括是分开的,也就是确立概念的内涵时,不会考虑到概念的数量特征。数量特征的确立是一个单独的认知过程。这在语言上的表现是:表示事物的概念,汉语用名词和量词两个系统,名词指示概念的类,量词指示概念的数量特征。而印欧语言,确立概念和概念的数量特征是结合在一起的,概念义本身包含有数量表现在语言上,表示事物的概念只有名词特征+单复数.。一个系统253。

三、结语

数量观念表达对一个语言的语法系统有着深刻的影响。根据数量表达的方式,可以把人类语言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属于单复数的,一类是属于量词的,前者是形态语言具有的,汉语属于后一种语言,因为它没有形态变化。语言类型学告诉我们:一种语言不可能同时是这两种情况。也就是说,单复数标记和量词系统一般不能共存于同一语言里。

量词研究的一系列成果表明,汉语个体量词的类别和数目的设立,不是随意的,它深刻地反映了在汉民族认知视点关照下,汉语的类型对物体的范畴化作用,个体量词

#

个体量词正是这项作用的最直接的结果和具体的体现。

的产生体现了语言对物体的范畴化,个体量词的选择体现离散物体的了人类对离散物体形状的认知归类和处理2$$3。

突出特征是空间离散性,空间性体现为有形,形状特点是人类认识离散物体的开始点,最直观,也最容易把握,最容易成为心理关注的焦点。选择能体现物体形状特征的词填进“数/物体”格式槽里,是最自然的结果。考察一下量词的形状特点,能清楚地看出这一点。

物体的形状在思维上处理为点、线、面、立体,量词是对物体形状认知成果的具体体现,也可以分成点状、线状、如:面状和立体的2$"3,

点状:点颗粒滴星丸

枚”不用于人,称人用“人”或“口”。!但“

“个”,个”大概兴起于东汉末年,"现代汉语的通用量词是“

先是口语里这样用,后来渐渐替代了“枚”。如《仪礼・特性馈食““礼》:俎释三个”,郑玄注:个犹枚也,今俗言物件云若干个者,此

”读然。

但最近的#以前人们认为量词与物体的匹配是约定俗成的,一系列研究开始放弃这样的观点,人们相信汉语个体量词的类别和数目的设立不是随意的,反映了汉民族认知上的范畴化特征。但个体量词的认知基础是什么,大家意见不一,%&’和()&*+$,,-.认为个体量词中表物体形状的量词的首要的认知基础是物体形状在

“一维、二维或三维方向上的延展性,其次是物体的“弹性”、硬性”和“离散性”等。石毓智则认为表物体形状的量词的首要的认知基础是物体各维度之间的比例,其次是物体的物质性。

!!

线状:条根线缕道丝棵株支枝柱串股面状:张块面幅方汪#水$口立体:座台栋幢

范畴化是语言形式发展的内部推动力,数量表达语序

的演变也能从中得到解释。数量表达从后置的“名%数%量”变成前置的“数%量%名”是受到名词修饰语前置的影响和推动,因为表量成分本质上也是名词的修饰语,它们

!具有共同的表达功能,在形式上也要求采用相同的结构。

&’/(李宇明)儿童语言的发展&*()武汉:华中师大出版社,’--4,’’’3’’2)

&’’(石毓智)表物体形状的量词的认知基础&5()语言教#’$:学与研究,0//’,1232’)

&’0(邵敬敏)量词的语义分析及其与名词的双向选择&5()

#1$:中国语文,’--1,’.’3’..)

参考文献:

&’(王力)汉语史稿#中$&*()北京+中华书局,’-./,012302")

&0(舒化龙)汉语发展史略&*()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3’/’)

&1(志村良志)中国中世语法史略&*()北京:中华书局,’--4,1232/)

&2(黄盛璋)两汉时代的量词&5()中国语文,#.$:’-!’,0’312)

&4(刘世儒)魏晋南北朝个体量词研究&5()中国语文,

#’/,’-!’,’’$:0!32/)&!(刘世儒)论魏晋南北朝的量词&5()中国语文,’-4-,#’’$:40.3414)&"(刘世儒)魏晋南北朝称量词研究&5()中国语文,’-!0,#1$:’’"3’0")&.(石毓智)语法的认知语义基础&*()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0///,!23!-,’’!3’’.)

&-(张敏)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北京:中国社

会科学出版社,’--.,4/)

!"#$%&’(#)*+,*-./(.’0

1)/(*2*3(%/4/%$567*52$-*8’-%5(%3#29*52’(2

!"#$%&’($&

!"#$%&’&(%)&%’$*&+),-."/00&1&2&$3$%145%1,51&5%-",0),6&7%$*&6’$).,2&$3$%18999:;<"#$%5=!:2#-5;#<>#$’56)$?0&$%@,$6&’)#&&A&61$%1<-&*&0B/C$%15%-A5),6$%1/D)#&"#$%&’&$%-$*$-,50A&5’,6&E/6-5%-)#&6&5’/%’/D$)’&A&61&%?&F())#$%G’)#5)$)’&A&61&%?&6&’,0)’D6/A)#&$%)&65?)$/%H&)E&&%"#$%&’&?5)&1/6$I5)$/%5%-)#&"#$%&’&).C$?50?#565?B)&6’FJ&5%E#$0&<$)6&D0&?)’)#&?/1%$)$*&C6/’C&?)/D)#&"#$%&’&C&/C0&F

=*&>’-%2<$%-$*$-,50A&5’,6&E/6-K?5)&1/6$I5)$/%K).C&K?/1%$)$*&C6/’C&?)

!物体的数量表达的本质是对物体的数量方面的情况的限定,它与物体的质料、颜色、用途、形状等特征一样,是划分物体的标准。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将有专文讨论。

#上接第44页$

已经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小说中虽然

并没有对魏丁香作多少正面描写,但她确实是死气沉沉的死巷中的唯一的一抹亮色,作者通过她暗示了死巷人的出路所在。

尽管在死巷的人们身上常态下人性恶的一面占了上风,但他们本质上并不是坏人,是生存的艰难,封闭的环境造成了他们低沉压抑、异化、扭曲的心态,善良的一面并未完全泯灭,当魏丁香受惊昏迷时,他们也会七手八脚地帮忙安慰,尽管手忙脚乱地还带点迷信色彩并各怀心思;邻居死了,他们义务帮忙操办丧事,宋丙生竭尽全力地唱夜歌子;元汉临死之前,为了满足他的最后一个愿望,他们想尽办法,平时吝啬得连别人帮忙治驼子也舍不得给一根烟的吴丑卯,居然答应从此以后免费为那位女驼子诊治;明癸疯了,跑出死巷,是他们跑遍全城将他找回来,并轮流为他做饭,照顾他的生活,虽然他们仍然各打算盘,大概是死巷人这点未泯的良知,才使得宋丙生为活着的两个老人,两个癫子,在想象他们的死亡时各自唱了一首夜歌子后,又一个新的生命来到了世界上,在新的一代人身上,死巷人的生活也许还有点希望。

从作品中可以体味到,作者在写作《左邻右舍》时,对于

哀其不死巷中人是怀着当年鲁迅创造阿6形象时所怀的“

幸,怒其不争”的巨大而悲悯的情怀的,是“五四”批判国民

性的回归,揭示人性中丑恶阴暗的一面,以“引起疗救的注意”。封闭的环境造成封闭的心态,长期生存在封闭的环境会使人丧失生机与活力,小到一个死巷,大至一个国家民族都是如此,只有走出封闭的环境,走出封闭的自我,改造封闭的心态,才会有出路,有希望,重新唤起生机与活力,否则只有死路一条,这就是《左邻右舍》的深刻意义所在。

!?*5%@!66*&A!B/.8’-6%

!")*+’,+%&

!"#$%&’&L&C56)A&%)25/-$%1>&5?#&6’M"/00&1&<25/-$%1

N&H&$9O8999<"#$%5=

!:2#-5;#<>#$’56)$?0&5%50.’&’)#&$A51&’/DC&/C0&0$*$%1$%)#&-&5-B500&.D6/A)#&C/$%)/D*$&E/D)65-$B

’C$6$),50)$/%50?,0),6&F()$%)&6C6&)’5%/)#&6&-$)$/%/D“—?0/’&-’$),5)$/%6&’,0)’$%?0/’&-?#565?)&6<?0/’&-*$?)/6.”

$%%&6E/60-5%--&&CB6//)&-H5-#5H$)’/DD$1#)$%1&5?#/)#&65A/%1A&AH&6’/D)#&’5A&16/,CF

=*&>’-%2<-&5-—500&.<?$6?,A’)5%?&<?#565?)&6<’C$6B$),50*$?)/6.<#,A5%%5),6&

!"

关于出产产生的词有哪些篇九
《”统计“词语的产生》

"统计"词语的产生

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02-04-11 19:43

统计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不过在早期还没有出现“统计”这样的用语。

统计语源最早出现于中世界拉丁语的Status,意思指各种现象的状态和状况。由这一语根组成意大利语Stato,表示“国家”的概念,也含有国家结构和国情知识的意思。根据这一语根,最早作为学名使用的“统计”,是在十八世纪德国政治学教授亨瓦尔(G.Achenwall)在1749年所著《近代欧洲各国国家学纲要》一书绪言中,把国家学名定为“Statistika”(统计)这个词。原意是指“国家显著事项的比较和记述”或“国势学”,认为统计是关于国家应注意事项的学问。此后,各国相继沿用“统计”这个词,并把这个词译成各国的文字,法国译为Statistique,意大利译为Statistica,英国译为Statistics,日本最初译为“政表”、“政算”、“国势”、“形势”等,直到1880年在太政官中设立了统计院,才确定以“统计”二字正名。1903年(清光绪廿九年)由钮永建、林卓南等翻译了四本横山雅南所著的《统计讲义录》一书,把“统计”这个词从日本传到我国。1907年(清光绪卅三年)彭祖植编写的《统计学》在日本出版,同时在国内发行,这是我国最早的一本“统计学”书籍。“统计”一词就成了记述国家和社会状况的数量关系的总称。

(山西统计信息网)

关于出产产生的词有哪些篇十
《新词产生的主要途径》

新词产生的主要途径:

一、创新——创造新词语

“名以物出,词随事来”。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产生的新事物、新观念、新思想,首先要有与之相应的词来,命名,这些词除了借用、引申旧词之外,更多的是新造。国家提倡计划生育,于是出现“计生委”(计划生育委员会);党中央狠抓反腐败,于是就有“反腐倡廉”等新词语的产生。“两个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一国两制”、“回归”成了使用频率很高的词语。如计划经济时的“待业”,到社会注意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下岗”、“再就业”,再到市场竞争下的“失业”,记录了社会发展变化的轨迹。“打假”、“扫黄”、“超生”、“空嫂”、“扶贫”、“三角债”、“希望工程”、“豆腐渣工程”等等,则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或重大社会问题。在国际贸易中,由于各国的资源、产业、消费需求等方面情况的不同,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可以做到“双赢”,这是思想和观念的改变。“商城”、“中心”、“广场”集购物、饮食、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与传统的单一的小规模纯销售性的商店已有本质不同。成功的影视文学作品和流行的歌曲以及电视广告等对新造词也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词语的创新中,很多词语是仿照出来的,即按照一些原有词的格式,换上新的词或语素,就变成新词语了。如“氧吧”即吸氧的店铺,“网吧”即供人使用入网电脑、按时收费的铺子。还有诸如此类的“话吧”、“水吧”、“餐吧”等等。这些显然是仿造“酒吧”而产生的新词。仿造新词新语是造词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产生新词新语的一条重要途径。

有的新词语的出现并不纯粹是因为新事物引起的,往往跟人们的文化素养和心理追求有关,比如人们在现代口语中喜欢使用“信息”这个新词而不说“消息”,喜欢说“感情投资”而不说“互相帮助”,喜欢说“派对”而不说“家庭舞会”,洋腔洋调地说“拜拜”而不用“再见”以示不落俗套,故意信心十足地来一下“搞定”而不说“一定完成”。另外在商标用词或广告用语上,有意地夹上几个外语词汇或一句洋话,文字上故意写几个已经废止不用的繁体字。有了“小小说”,觉得还不过瘾,创造一个“迷你小说、半粒米小说、拇指小说、瞳孔小说、一分钟小说”。如此等等,显然与西方文化的渗透以及求异趋新的心理有关。

二、用旧——赋予旧词语以新的含义

给旧词语赋予新的意义,或者扩大原词义成为新词语。这一类词可以分成若干类。

(一)扩大专业术语的外延赋予新的含义。如“软件”、“硬件”,原来是计算机领域的术语,含义是明确的、单一的。近年来,人们把它们的词义扩大了:“软件”借指生产、科研、经营等过程中的人员素质、管理水平、服务质量等,“硬件”则借指生产、经营、科研等过程中的机器设备、物质材料等。“断层”原指由于地壳的变动,地层发生断裂面发生垂直、水平或倾斜方向的相对位移的现象;而现在,连续性的事业或层次中断、不衔接也可称“断层”,如:人才断层。“滑坡”本来也是地质方面的术语,指地表斜坡上大量的土石整体,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现在“滑坡”常被用来指下降,走下坡路,经济不景气,效益不好。体育上的术语被借用,如“短平快、到位、不到位、时间差”等,现在在人们的焦急中,经常不是作为体育术语使用了,如“资金到位”,“打个时间差”等。又如“接轨”,原指“连接路轨”,现在“接轨”这个铁路术语词义扩大了。“投资”,原指为把资金投入企业。现在可以把“投资”用在其他的涵义上。例如“感情投资”、“健康投资”等就赋予了“投资以新的涵义。

(二)引申原来词语的含义,使词义或使用范围扩大。如“工程”一词,《现代汉语词典》两个版本的解释就是很好的例证。修订版根据现在交际的实际,增加了第二个义项。不仅指土木建筑和其他生产制造部门,还泛指“需要投入巨大人力和物力的工作”。“曝光”原是照相行业的术语,而现在扩大了。《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增加了“比喻隐秘的事(多指不光彩的)显露出来,被众人知道,引起了轰动”一个义项。

泛指,是对专指而言的。泛指就是一般语言学家说的引申,比喻义也是原义的扩大,也是

一种引申。

这类引申,在近期的新词语中是比较多的。像“包装”,它的原意是在商品外面用纸包裹或把商品装进纸盒、瓶子等。只有商品(或物品)才能被“包装”,使用范围是清楚的。然而,近几年内,似乎什么都可以包装了,把人打扮得潇洒一点叫“包装”,把书的封面设计得漂亮一些也叫“包装”,“包装”成了无所不“包”、“无所不”装“的一个词了。这个词一开始用于商品之外让人觉得扎眼,但慢慢地用开了,似乎大家也就承认它的合法性了。这也是词义的引申。

(三)借用——借用原有的词语,赋予完全与原词无关的意义。借用虽然也是旧瓶装新酒,但和上述两类不同,只是在形式上借用这个词,赋予它新的意义。如“菜单”原是餐饮中常用的词,指“开列各种菜肴名称的单子”,现在电脑中所用“菜单”一词与原词意义毫不相干,不谙电脑者根本不明白它的意义。又如“广场”,指面积广阔的场地,特指城市中的广阔场地,如天安门广场。而近10年内,出现的许多“广场”,与本意相差甚远,如什么“名人广场”、“太古广场”、“东方广场”等。很多市民斥之曰“名不副实”,大声呼吁应令其更名为“商厦”、“购物中心”。但呼吁归呼吁,终究没有一家改的。

(四)复活——把原来废弃或“死亡”的词语利用起来,赋予它们原来的意义,词语和任何事物一样,有新生也有“死亡”,当然词语的生与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是语言的渐变性决定的。因此,有些词语,在一定条件下,看来“死亡”了,废弃了,但在一定条件下还会复活,人们还会重新捡来使用。如“小姐”一词确实被判过“死刑”的,但从80年代起,“小姐”活起来了。这“小姐”无处无时不在,并因此仿生出许多新的“小姐”,什么“跑街小姐”(推销保险或某种产品的女士)、“促销小姐”、“礼仪小姐”“服务小姐”等等。同时“复活”的还有“先生”(指丈夫)、“太太”(指妻子)等一批称谓词。

三、缩略——把词组或较长的词缩略成词语

缩略语一般是把音节较长的词或词组缩简为双音节词。缩略词语很受人们欢迎,在语言交际中使用频率很高,这也是新词语产生的途径之一。例如:程控电话中“程控”则是程序控制的缩略;经常看到的彩色电视缩简为“彩电”;国家制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缩略为“低保”政策,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的对象称为“吃低保”;还有,国家对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制定和出台的“后期扶持”政策缩简为“后扶”政策等。

四、吸取——吸收方言词语

汉语方言复杂,使用人口众多,地域之间的交流使语言影响不断加深,很多原属于某方言区的词汇和表达形式,越来越频繁地被更广阔地域的人们所使用,取代了共同语中与之相同的表达形式。普通话词汇只有不断吸收方言词汇中有生命力的成分才能不断丰富起来。吸收方言词语也是新词语产生的途径之一。这种融合大多由经济发达地区而来,粤语北进现象随着新时期广东经济的发展表现得尤为突出,较多地进入了普通话,成为普通话词汇。如:写字楼、酒楼、炒(楼)、的士、打的、充电、生猛海鲜这类词,这些年用得很多,究其源头,都是粤语词(包括港澳)。“的士”原来是英语taxi的音译词,如果按普通话译,可译为“塔西”一类,而按粤方言,译成现在这个“的士”,尽管与原来英语译音有一定差距,可是在出租汽车、报刊和人们的交际中,频频使用。而且奇怪的是,“打的”一词生命力很强,由此衍生出许多新词。如“面的”、“的哥”(出租车司机)、“残的”(拉客的残疾人用车)、“马的”(拉客的马车),甚至有人把人力平板车叫“板的”。原来普通话词语中无“酒楼”之说,规范的称呼为“饭店”、“饭庄”,而香港常把这种出售饭菜供人食用的店铺叫“酒楼”,在大陆开设的与港人合资的饭店自然以酒楼名之,各地许多饭店则赶时髦,也把饭店叫“酒楼”了。“写字楼”普通话称“办公楼”,现在称“写字楼”也是一种时尚之举。“运作”、“涵盖”、“充电”等词也是近些年来从粤语进入普通话的。

香港、澳门已经回归祖国怀抱,台湾海峡两岸的交流、访问也呈现出了逐年增多的势头,内地与港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关系日益加深,因此港、澳、台部分词语也在大陆流

行开来。如:“反弹”、“态势”、“疲软”、“连锁店”等等,这些词语,已在内地被人们所习用,甚至不觉得是外来的新成员。口语性较强的港台词“靓”、“派”、“收银台”、“大排挡”、“电饭煲”、“塞车”、“雪糕”、“红包”、“炒鱿鱼”、“发烧友”、“打工仔”、“打工妹”、“富婆”、“蛇头”、“先生(用于称呼丈夫)”等等也成了大陆人们喜说乐用的词语。台湾民众对陈水扁的态度中出现的“倒扁” 、“挺扁”等词语,也很快在大陆流行起来。

如今,北方方言也通过各种媒体的传播开始流行起来,如北方方言中的“忽悠”一词,赵本山、范伟表演小品时就通过电视等传媒形式很快的传开了。

吸收方言词语,丰富共同语词语,是汉语词汇发展的重要途径,历来如此。在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交通便捷、交往频繁的时期,这种“吸收”就会更多些。但是普通话词汇是稳固的,因此,这种吸收也只能是缓慢的、渐进的,而且过一段时间以后,一些“新词语”会逐渐退隐。

五、引进——把不同语言的词语直接引进,或把外来的新事物、新概念译成汉语。

从汉代到唐代,我国引进了大量源自梵文的佛教和哲学词语,近百年来又引进了大量西方词语。“五四”新文化运动就是以两个外来词“民主”和“科学„为旗帜,掀开了中国历史上崭新的一页。随后大批外来词一音译、义译或音义兼译的方式进入中国。如”幽默“、”维他命“、”席梦思“等,给中国文化和汉语词汇诸如了新鲜血液。

进入新时期以来,外来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人们趋时求新尚异的心态使外来词迅速增加,使用频率也大幅度提高。如“卡拉OK”、“U型管”、“T恤”、“VCD”、“NBA”等,这些字母词或混合词笔画少,自行简洁,易于相互写和辨认,虽是源于不同的民族和语言,但在汉语中一般都把他们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汉民族在吸收外来文化时,再不像传统那样顽固和守旧。“E-mail”、“DOS”、“Window”等这些词随着“电脑”进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打开国门,与世界接轨”,成为中国人的共识。

随着改革开放,外来词语引进的速度惊人。外来语可以有狭义与广义两种理解。从广义说,外来语有三种:意译、半音半意译、音译。本文从广义说。

(一)意译外来词语。如计算机、多媒体、疯牛病、录象机、录放机、彩电、激光、光盘、牛仔服、休闲服、大哥大等等。与其他语言比较起来,汉语是较为保守的,特别是作为使用面最广的大陆尤其明显,对于外来事物,首先想到意译,如“激光”一词,在海外汉语圈中多用“镭射”(镭塞)就是一例。

(二)半音半意外来语。如艾滋病、桑拿浴、保龄球、KTV包房、比萨饼、曲奇饼、B超等等。“艾滋”本是英语AIDS的音译,指后天免疫能力丧失综合症,为了使人一看就明白,加上一个“病”字,这也是汉语的一个老传统。

(三)音译词语。如迪斯科、卡拉OK、卖当劳、肯德基、雪碧、芬达、布丁、摩托罗拉、欧佩克、克隆等都是按音直译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外来词语完全用西文或用西文开头,较常见的有CD(激光唱片)、CT(X射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LD(激光视盘)、DVD(数码视频光盘)、UFO(不明飞行物)、T恤(一种短袖针织上衣)、BP机(无线寻呼机)等。现在这类直接用外文字母的词语越来越多。这也许是词语上的“接轨”现象吧!

六、网语——在网上使用的网络词语

网络词语是汉语新词语产生最活跃的途径。网络词语具有新、活、杂的特点。QQ、MSN这些网络上的即时聊天工具掀起了一场最大的语言颠覆浪潮。在这样一个不受世俗道德约束的界面上,语言的约束也会少很多,网聊者乐于使用简练和有趣的语言,各种谐音字也都可以代替标准的词语。比如:女孩子喜欢说“8要(不要)”、“葛各(哥哥)”。还有把兴奋叫high ,我叫偶,不要叫表,好看叫养眼等。现在出现的网语大致分为以下四类:一是中文网语,如:我——偶,美女妹妹——美眉;二是拼音网语,如:比拼——PK,美女/妹妹/美眉——MM;三是数字网语,如:无聊——56;四是混合网语,如:汗颜——汗ing(汉语+英文)。当前网络语言总的情况是好的,主要问题是不够文明、在求新方面有些过度。大家对这一类新词

语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注意甄别和使用。

总而言之,无论是新造词、外来词、方言词,缩略词还是网络词语大都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产生的,表现了语言与社会共变的必然趋势,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没有力量能阻止新词语的产生。但是,随着文化而来的并不都是精华,糟粕也乘势而入。因此,我们在使用新词语时要注意加以辨别,以免泥沙俱下,污染我们民族的语言。纵观汉语演变的历史,每当社会变化最快的时期,往往也是语言词汇产生、演变最快的时期,必然带来汉语词语丰富多采的格局,给人们的交际带来很大的便利。同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新词语规范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从理论上说,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语言在不断演变中,必然需要不断规范。语言只有在规范中才能纯洁而健康地发展,可以说,规范与演变总是结伴而行的。 守温三十六字母的次序

字母相传是唐末一个叫守温的和尚根据当时汉语声母的实际创制的,共有30个,每个字母代表的声母就是它自身的声母。据敦煌发现的唐写本《守温韵学残卷》所载,守温创制的字母及其排列次序如下:

唇音: 不 芳 并 明

舌音: 端 透 定 泥 是舌头音

知 彻 澄 日 是舌上音

牙音: 见 溪 群 来 疑

齿音: 精 清 从 是齿头音

审 穿 禅 照 是正齿音

喉音:心 邪 晓 是喉中音,清。

匣 喻 影 亦是喉中音,浊。

它的排列次序有点混乱,例如把代表舌尖前音的“心”“邪”二字和代表舌根音的“晓”字排在一起,同视为喉音。又把代表边音的“来”字与代表舌根音的

“见”“溪”“群”“疑”排在一起,同视为牙音。

到了宋初,有人根据当时的语音实际,对这30个字母的次序及取字进行了整理,同时增补了“非、敷、奉、微”和“娘、床”6个字母,即成了三十六个字母,大致体现了唐末宋初汉语的声母系统。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市政府第三次全体会议主持词
  • 2020年感动中国杜岚和尤端阳先进事迹...
  • 2020年感动中国黄文秀先进事迹及颁奖词
  • 2020年感动中国叶连平先进事迹及颁奖词
  • 2020年感动中国王娅先进事迹及颁奖词
  • 2020年感动中国周秀芳先进事迹及颁奖词
  • 2020年感动中国樊锦诗先进事迹及颁奖词
  • 2020年感动中国伍淑清先进事迹及颁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