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八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课教案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09    阅读:

八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课教案篇一: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1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1

教学目的:归纳课内知识点;指导学生复习的方法

教学重点:字词掌握;文言课文默写、翻译和内容探究。

教学难点:对学生复习情况的落实与督促。

教学步骤:

一、第一、二单元字词复习(板书填空)阻遏è、锐不可当dāng 寒噤jìn、仄zè歪、转弯抹mò角、(抹mǒ杀、抹mā布)瓦砾lì、箱箧qiè 肃穆mù、荒谬miù、孤孀shuāng 骇hài人听闻、掳lǔ、震悚sǒng、疮疤chuāng bā、诘jié问 奔丧sāng、狼藉jí、簌簌sù、颓tuí唐 尴尬gān gà 伛yǔ、攥zuàn、取缔dì、骷髅kū lóu、滞zhì笨、愧怍zuò 唏嘘xī xū、伎俩jì liǎng、颠沛pèi、吊唁yàn、文绉绉zhōu

二、学生朗读全部背诵部分,今日重点在于:

1、《桃花源记》 陶渊明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百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陋室铭》 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3、《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三、复习《桃花源记》先全文翻译,其次以概括练习来学习。

四、通假字:便要还家:通“(邀)”,(邀请)

五、古今异义:1、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交通运输)2、芳草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滋味好)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妻子及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4、无论魏晋(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示条件的连词)5、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不值得)(今义:不够)

六、一词多义:

1、寻:寻向所志(寻找) 寻病终(不久)2、志:处处志之(做记号) 寻向所志(记号 )3、遂:后遂无问津者(就) 遂迷(终于) 4、为: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 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5、乃:乃不知有汉(竟然) 见渔人乃大惊(于是)

七、加点字解释:

1、落英缤纷(繁多的样子) 2、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4、阡陌交通(田间小路) 5、皆叹惋(感叹惋惜) 6、便扶向路(沿着)(从前) 7、诣太守(到) 8、欣然规往(计划) 9、未果(实现) 10、后遂无问津者(问路,访求、探求。津:渡口)

八、成语:

世外桃源: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豁然开朗:开阔敞亮的样子。

怡然自乐:安闲快乐 无人问津:比喻无人过问而十分冷落。

鸡犬相闻:鸡鸣狗叫之声处处都可以听到

九、句子翻译:

1、复行数十步,豁朗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鸡鸣狗叫之声处处可以听到。)

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了。)

十、用 / 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每句只划一处)

1、忘 / 路之远近 2、问 / 所从来 3、遂与外人 / 间隔4、问 / 今是何世 5、此人 / 一一为具言所闻 6、不足 / 为

1、(桃源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桃源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2、此人一一为(桃源人)具言所闻,(桃源人)皆叹惋。余人各复延(渔人)至其家,皆出酒食。(渔人)停数日,辞去。

十二、内容探究:

1、概括各段大意,归纳本文主旨:

发现桃林(1段)——进入桃源(2段)——访问桃源(3段)——离开桃源(4段)——寻找桃源(5段)

主旨:1、桃源景色优美,土地肥沃,民风淳朴;2、桃源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人人劳动,自食其力,生活和平、宁静;3、在当时赋税极为繁重的阶级社会,这是农民求之不得的好地方,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的理想世界。4、世外桃源的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寄托作者对美好、自由、和平的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批判。)

2、第一段描写桃林景色有何作用?暗示下文将出现奇境,渲染气氛,为下文描写做铺垫。

3、作者笔下桃源有何特点?桃源景色优美,土地肥沃民风淳朴;生活和平宁静,人民安居乐业,是作者心中理想社会。

4、桃源人为何叹惋?为何嘱咐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桃源外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频,人民生活痛苦。

5、桃源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饱受战乱之苦,不愿出去。

6、“处处志之”与“不复得路”是否矛盾,作者为何这样写?暗示桃源并不存在。

十三、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写出描写桃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土地平旷……并怡然自乐)

3、写出本文中出现的三个成语 (豁然开朗、世外桃源、怡然自乐)(无人问津)

4、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甚异之)

5、文中描写桃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表现 “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7“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8、“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十四、作业:1、抄字词两遍,背诵内容两遍。2、复印练习,准备小测。

教学难点:对学生复习情况的落实与督促

教学步骤: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估计上节课不能完成21课的复习,继续。学生就练习来展开,然后再小测。

二、复习《陋室铭》

(一)、句子翻译: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住的人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不学无术的人。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劳累身心)

4、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二)、内容理解:

1、统领全文的一句是什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文中点睛之笔是哪句? 何陋之有。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情怀)?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的是什么?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表现主人生活环境清幽的句子是什么?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三、学生复习默写:

《长歌行 》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四、作业:默写抄两遍,要求完成双基内容(语言运用)

教学难点:对学生复习情况的落实与督促。

教学步骤:

一、订正《桃花源记》的小测。(见前)

二、学生齐读《爱莲说》,先翻译全文,再引导内容理解:

《爱莲说》

一、一词多义:之:1、水陆草木之花(的) 2、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主谓插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3、无丝竹之乱耳(主谓插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4、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 5、 渔人甚异之(指桃花林的奇景)

二、加点字解释:1、可爱者甚蕃(多) 2、出淤泥而不染(沾染) 3、宜乎众矣(应当) 4、陶后鲜有闻(少)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近而不庄重)6、花之君子者也(品德高尚的人) 7、亭亭净植(耸立的样子)(立) 8、濯清涟而不妖(洗涤)(美丽而不端庄)

三、句子翻译: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则惟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

四、用 / 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每句只划一处)

1、晋陶渊明 / 独爱菊 2、予独爱 /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3 、可远观 / 而不可亵玩焉

五、内容探究:

1、理解性填空:

(1)文中高度概括莲的可贵品质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2)同《岳阳楼记》中“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意义相同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隐喻趋炎附势之风极盛的句子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4)比喻君子品质高尚,不与世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名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赞颂莲花正直又通达事理的名句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菊、莲、牡丹各象征哪种人?莲:君子; 菊:隐士; 牡丹:追名逐利的世俗之人。

3、作者心中的君子应具有哪些品质?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特立独行,正直不阿,豁达大度等等。

4、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5、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对“莲”的美好形象和高洁品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以及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三、学生默写上节课三首诗。

四、作业:抄《桃花源记》小测内容一遍,未完成双基的继续。复印练习。

教学难点:对学生复习情况的落实与督促。

教学步骤: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然后小测。

二、学生背诵三首诗

《送友人》 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三、引导学生复习三、四单元字词,黑板填空:

跋涉bá shè、惟妙惟肖xiào、巧妙绝伦lún 轩榭xuān xiè、丘壑hè嶙峋lín xún、镂lòu空、重峦luán叠嶂zhàng 磬qìng、蟠pán龙、金銮luán殿 帷wéi幕、伧cāng俗 孕yùn育、销xiāo声匿nì迹(候hòu鸟、诸侯hóu、闽侯hòu)衰shuāi草连天、(鬓毛衰cuī、)风雪载zài途、(记载zǎi、) 蟾蜍chán chú两栖qī 褶zhě皱、追溯sù、天衣无缝fèng、(缝féng补) 藩fān篱、归咎jiù、 面颊jiá、喷嚏tì、唠唠叨叨láo láo dao dao、(唠lào嗑、)

四、作业:字词与默写抄两遍。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5

教学目的:归纳课内知识点;指导学生复习的方法。

教学重点:字词掌握;文言课文默写、翻译和内容探究。

教学难点:对学生复习情况的落实与督促。

教学步骤: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学生默写。

二、复习句子翻译:《核舟记》

句子翻译: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没有一件不是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摹拟某些东西的形状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2、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他们紧靠着的两膝,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3、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胸露怀,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不相同)

4、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那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烧茶的声音。)

5、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不满一寸。)

6、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是挑选狭长的桃核刻成的。)

7、嘻,技亦灵怪矣哉。(啊,技艺真是奇妙极了!)

《大道之行也》

句子翻译: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

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有归宿。)

4、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5、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八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课教案篇二: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1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1

胡中原

教学目的:归纳课内知识点;指导学生复习的方法

教学重点:字词掌握;文言课文默写、翻译和内容探究。

教学难点:对学生复习情况的落实与督促。

教学步骤:

一、第一、二单元字词复习(板书填空)

01、阻遏â、锐不可当...dāng

02、寒噤.jìn、仄.zâ歪、转弯抹.mî角、(抹.mǒ杀、抹.mā布)

03、瓦砾.lì、箱箧.qiâ

05、肃穆.mù、荒谬.miù、孤孀.shuāng

06、骇.hài人听闻、掳.lǔ、震悚.sǒng、疮疤..chuāng bā、诘.jiã问 07、奔丧.sāng、狼藉.jí、簌簌..sù、颓.tuí唐

08、尴尬..gān gà

09、伛.yǔ、攥.zuàn、取缔.dì、骷髅..kū lïu、滞.zhì笨、愧怍.zuî

10、唏嘘..xī xū、伎俩..jì liǎng、颠沛.pâi、吊唁.yàn、文绉绉..zhōu

二、学生朗读全部背诵部分,今日重点在于:

1、《桃花源记》 陶渊明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百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3、《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时间关系,计划让临界生默写后两首)

三、复习《桃花源记》

先全文翻译,其次以概括练习来学习。

一、通假字:便要还家:通“(邀)”,(邀请)

二、古今异义:

1、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交通运输)

2、芳草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滋味好)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妻子及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4、无论..魏晋(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示条件的连词)

5、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不值得)(今义:不够)

三、一词多义:

1、寻:寻向所志(寻找) 寻病终(不久) ..

2、志:处处志之(做记号) 寻向所志(记号 ) ..

3、遂:后遂无问津者(就) 遂迷(终于) ..

4、为: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 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 ..

5、乃:乃不知有汉(竟然) 见渔人乃大惊(于是) ..

四、加点字解释:

1、落英缤纷(繁多的样子) 2、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4、阡陌交通(田间小路) ...

5、皆叹惋(感叹惋惜) 6、便扶向路(沿着)(从前) ....

7、诣太守(到) 8、欣然规往(计划) 9、未果(实现) ...

10、后遂无问津者(问路,访求、探求。津:渡口) ..

五、成语:

世外桃源: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豁然开朗:开阔敞亮的样子。

怡然自乐:安闲快乐 无人问津:比喻无人过问而十分冷落。

鸡犬相闻:鸡鸣狗叫之声处处都可以听到

六、句子翻译:

1、复行数十步,豁朗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鸡鸣狗叫之声处处可以听到。)

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了。)

七、用 / 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每句只划一处)

1、忘 / 路之远近 2、问 / 所从来 3、遂与外人 / 间隔

4、问 / 今是何世 5、此人 / 一一为具言所闻

6、不足 / 为外人道也 7、后遂 无 问 津 者

八、在括号里填入文中省略的成分。

1、(桃源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桃源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2、此人一一为(桃源人)具言所闻,(桃源人)皆叹惋。余人各复延(渔人)至其家,皆出酒食。(渔人)停数日,辞去。

九、内容探究:

1、概括各段大意,归纳本文主旨:

发现桃林(1段)——进入桃源(2段)——访问桃源(3段)——离开桃源(4段)——寻找桃源(5段)

主旨:1、桃源景色优美,土地肥沃,民风淳朴;2、桃源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人人劳动,自食其力,生活和平、宁静;3、在当时赋税极为繁重的阶级社会,这是农民求之不得的好地方,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的理想世界。

4、世外桃源的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寄托作者对美好、自由、和平的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批判。)

2、第一段描写桃林景色有何作用?

暗示下文将出现奇境,渲染气氛,为下文描写做铺垫。

3、作者笔下桃源有何特点?

桃源景色优美,土地肥沃民风淳朴;生活和平宁静,人民安居乐业,是作者心中理想社会。

4、桃源人为何叹惋?为何嘱咐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源外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频,人民生活痛苦。

5、桃源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

饱受战乱之苦,不愿出去。

6、“处处志之”与“不复得路”是否矛盾,作者为何这样写?

暗示桃源并不存在。

十、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写出描写桃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土地平旷„„并怡然自乐)

3、写出本文中出现的三个成语 (豁然开朗、世外桃源、怡然自乐)(无人问津)

4、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甚异之)

5、文中描写桃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表现 “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

(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7“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8、“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四、作业:1、抄字词两遍,背诵内容两遍。2、复印练习,准备小测。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2

教学目的:归纳课内知识点;指导学生复习的方法。

教学重点:字词掌握;文言课文默写、翻译和内容探究。

教学难点:对学生复习情况的落实与督促。

教学步骤: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估计上节课不能完成21课的复习,继续。学生就练习来展开,然后再小测。

二、复习《陋室铭》

(一)、句子翻译: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住的人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不学无术的人。)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劳累身心)

4、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二)、内容理解:

1、统领全文的一句是什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文中点睛之笔是哪句? 何陋之有。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情怀)?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的是什么?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表现主人生活环境清幽的句子是什么?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三、学生复习默写:

《长歌行 》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四、作业:默写抄两遍,要求完成双基内容(语言运用)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3

教学目的:归纳课内知识点;指导学生复习的方法。

教学重点:字词掌握;文言课文默写、翻译和内容探究。

教学难点:对学生复习情况的落实与督促。

教学步骤:

一、订正《桃花源记》的小测。(见前)

二、学生齐读《爱莲说》,先翻译全文,再引导内容理解:

《爱莲说》

一、一词多义:

之:1、水陆草木之花(的) 2、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主谓插之,取消句子独立..

性,不译)

3、无丝竹之乱耳(主谓插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

4、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 5、 渔人甚异之(指桃花林的奇景) ..

二、加点字解释:

1、可爱者甚蕃(多) 2、出淤泥而不染(沾染) 3、宜乎众矣(应当) ...

4、陶后鲜有闻(少)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近而不庄重) ..

6、花之君子者也(品德高尚的人) 7、亭亭净植(耸立的样子)(立) .....

8、濯清涟而不妖(洗涤)(美丽而不端庄) ..

三、句子翻译: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则惟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

四、用 / 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每句只划一处)

1、晋陶渊明 / 独爱菊 2、予独爱 /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3 、可远观 / 而不可

亵玩焉

五、内容探究:

1、理解性填空:

(1)文中高度概括莲的可贵品质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2)同《岳阳楼记》中“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意义相同的句子是:莲之爱,

同予者何人

(3)隐喻趋炎附势之风极盛的句子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4)比喻君子品质高尚,不与世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名句是:出淤泥而不

染,濯清涟而不妖

(5)赞颂莲花正直又通达事理的名句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菊、莲、牡丹各象征哪种人?

莲:君子; 菊:隐士; 牡丹:追名逐利的世俗之人。

3、作者心中的君子应具有哪些品质?

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特立独行,正直不阿,豁达大度等等。

4、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5、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对“莲”的美好形象和高洁品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以及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三、学生默写上节课三首诗。

四、作业:抄《桃花源记》小测内容一遍,未完成双基的继续。复印练习。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4

教学目的: 归纳课内知识点;指导学生复习的方法。

教学重点:字词掌握;文言课文默写、翻译和内容探究。

教学难点:对学生复习情况的落实与督促。

教学步骤: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然后小测。

二、学生背诵三首诗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秋词》 刘禹锡

八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课教案篇三: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1

八年级语文下复习教案

一、复习重点

1、 现代文字词、文学常识

2、 文体知识:新闻的问题知识、说明文的问题知识

3、 古诗词的背诵默写

4、 文言文的字词积累与阅读理解

二、课时安排

8课时

现代文部分2课时

古诗词部分1课时

文言文部分5课时

第1课时

复习内容:现代文字词

过程

一、带领学生看一轮第5课时,对重点字词的读音进行强调,并要求学生随手勾画并在练习本上写一至两遍,然后每个字词亮度两遍,要求学生慢读,做到“手、眼、口、心”四到。(15分钟)

注意下列形近字和多音字

遏 谒;

脏 赃;

缪 谬 寥 寥;

戮 戳;

籍 藉;

燥 躁 噪 澡 藻;

接济 人才济济(济济一堂) 同舟共济;

缔结(取缔) 谛听(真谛) 瓜蒂;

风雪载途(载歌载舞) 三年两载;

二、字音字形检测,部分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听写,然后同桌对照答案互改,易出错的字词教师要及时强调(8分钟)

三、词语解释(8分钟)

四分钟学生自学(一轮),四分钟提问(根据意思说出成语)

四、文学常识(4分钟)

见“一轮”第五课时。强调:

1、雨果及其代表作品

2、《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本散文集。初中阶段的《阿长》、《藤野先生》、《百草园》都选自于《朝花夕拾》。《孔乙己》、《故乡?》是小说,选自于《呐喊》。

五、做题(10分钟)

“一轮”课时5的“中考真题选萃”

六、作业

“一轮”“课时综合练习”1、2、3、4。

第2课时

复习重点:

1、新闻的问题知识以及考点和解题方法;

2、说明文的文体知识以及考点

过程:

一、新闻的文体知识(3分钟)

1、结构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2、考点:给一则消息拟标题或者用一句话概括某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3、答题方法:

消息拟标题一般是压缩消息的导语部分。导语一般都能消息的主要内容。如果导语过长,则要求我们根据字数的要求对其进行删减。一般可以是“什么人做什么事,结果怎样”这样的句式。如果标题是对联形式的,要求我们根据上联或者下联的语法特点填出补全的内容,上下联一般是个概括消息的

一个主要内容。

二、题型训练:

一轮:课时5“综合课时训练”第五题(5分钟)

二轮:专题6(P71)“要题例析”中的例一、例二(6分钟)。

三、、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1、说明文的分类:事物说明文或者事理说明文。

2、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说明事物的发展过程一般用时间顺序;说明建筑或者风景名胜一般是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成因或者事物时间的关系,一般用逻辑顺序。

3、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10分钟)

这类的考题以阿巴鸟需要我们分析文章标题所隐含的信息,另一方面要细读全文,从全文的各个段落的中心句中筛选信息。

4、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提示:每种说明方法都是为了说明事物的特征,所以在回答说明方法的作用时,一定要落在“用什么样的说明方法怎样怎样的说明了事物什么样的特征”。比如回答举例子这一个说明方法的作用时,就应该这样回答: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明确的说明事物怎样的特征。)

举例子 具体明晰,便于理解,说服力强(使说明更加真实、具体、形象、容易理解)

列数字 使说明更加具体科学确切,说服力强

做比较 显见突出,更好揭示二者差异,说服力强(突出事物的特点/使事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画图表 形象直观,说服力强

分类别 条理分明,层次清晰

下定义 科学简洁地揭示了事物特征

打比方 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5、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考点:一些修饰、限制性、补充性或者模糊性的语言可否去掉。答案一般是“不能去掉”,因为正是这些词语,才更好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使说明严谨、科学。

6、运用学过的相关知识解释、解决实际问题,或者根据所提供的材料针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究,归纳总结规律。

四、说明文例文训练(20分钟)

二轮专题12《如何给地球降温》

五、作业

1、一轮P26第五题“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新闻的主要内容”

2二轮P105《鸟巢》阅读理解。

第3课时

复习重点:本册古诗词的的背诵与名句的默写、赏析。

过程

一、学生自由背诵本册十七首古诗词(20分钟)

二、名句的默写(10分钟)

重点句子:(黑体字为易错字,应该特别强调)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三、名句赏析(10分钟)

要求学生勾画重点,大声朗读,理解诗句的意思并体味诗句的妙处。

见活页复习资料

四、作业

1、十七首古诗没有背熟练的回家接着背诵,默写时出错的地方多些两边,加深正确的印象。

2、一轮“课时6”课时综合练习一、四(二);

3、课时7(P23)“中考真题选萃;”课时综合练习一“诗文背诵默写”;P24《使至塞上》的阅读

第4课时

复习重点

《陋室铭》的背诵和阅读理解

过程

一、回忆《陋室铭》的课文内容(背诵)(5分钟)

二、默写(5分钟)

三、阅读理解(25分钟)

见活页复习资料

采用方法:教师带领学生共同解决活页练习上的习题,及时了解学生的不足和不会之处。提醒学生注意。

四、巩固本课知识(20分钟)

采用方法:学生自由看活页习题,查漏补缺,同桌之间互相提问。

五、作业

1、巩固《陋室铭》的相关知识点,考点。

2、一轮课时6;P20中考真题选萃的“名著阅读”

3、P20:重点词语的解释

第5课时

复习重点:《爱莲说》

过程

八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课教案篇四:最新实用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期末复习计划 一、复习目的意义:学生全面掌握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链。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使学生获得一种基本的语文学习能力能力,培养道德情操。

二、进度表 复习时间安排:

2013年12月23日——12月27日 (第一 、二 、三、四 课时) 复习内容:1、现代文字词 2、新闻的问题知识以及考点和解题方法;

3、说明文的文体知识以及考点 4、本册古诗词的的背诵与名句的默写、赏析。

5、《陋室铭》的背诵和阅读理解

2013年12月30日 (第五课时)

复习内容:《爱莲说》

2013年12月31日

(第六课时)

复习内容:《桃花源记》

2014年1月2日 (第七课时)

复习内容:《三峡》

2014年1月3日 (第八课时)

复习内容:《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

2014年1月6日 复习内容:学生看书质疑,教师答疑指导。

三、复习内容:

1、熟练掌握1——4单元重点词语的读音及写法。

2、熟练背诵及默写会25、30课、课外古诗词、22、24、26、27重点古文。

3、文言文会重点实词的解释,尤其注意通假字和一词多意现象;会一些名句的翻译;会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回答一些重点问题。

重点古文:

《桃花源记》(陶渊明)

《陋室铭》(刘禹锡)

《爱莲说》(周敦颐)

《三峡》(郦道元)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记承天寺夜游》(苏 轼)

4、现代文重点要求: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会就一些重点文段回答一些重点问题;会记叙文、说明文、小说的一些知识点和考点。

(1)新闻知识点。

(2)环境描写的作用,人物描写对人物性格塑造的作用及人物形象性格分析;作者的感情态度。

(3)说明文重点掌握说明文的顺序,说明方法及作用,语言的特点。

5、综合性学习:

(1)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关于战争的名言、格言、成语、诗歌;古今著名战役;你对战争的评价和看法)。

(2)让世界充满爱(爱的歌曲;具体情景下的口语交际,主要考语言运用能力)。

(3)说不尽的桥 (桥的成语、俗语、歇后语、诗歌、故事;名桥欣赏等)。

(4)走上辩论台 (主要考语言运用能力,比如给出正方一个观点,问:假如你是反方,你会怎样辩论)。

(5)莲文化的魅力 (荷花的别称、诗歌、风俗、用途、传说故事等)。

(6)怎样搜集资料(知道搜集资料的途径方法,以及怎样用电脑搜集资料)。

6、名著导读,要求:

(1)熟记作者、主人公姓名。

(2)每本书至少掌握3个以上经典故事情节。

(3)对人物性格的把握和评价。

(4)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和特色等。

名著——《朝花夕拾》《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四、课时安排:共8课时

五、复习方法:讲练结合,以学生练习为主,教师作指导性讲解并解决疑难问题。

六、复习措施:

1、充分利用早读时间把好基础知识的过关,主要包括:

(1)1——4单元重点词语的读音及写法。

(2)25、30课、课外古诗词的背诵与默写。

(3)22、24、26、27课重点古文的背诵与默写。

2、利用好课堂上的时间,结合《导学导练》上的单元测试的文段阅读训练,指导学生阅读的答题方法与技巧,落实记叙文、说明文、小说的一些知识点。

3、利用阅读课的时间,引导学生梳理名著的作者、主人公姓名及性格、经典故事情节、书的主要内容和特色等。

4、练习要扎实,讲练结合。

5、通过练习、模拟教给学生答题、审题的方法以及训练他们的答题速度。

七、复习效果:

C: 熟练掌握1——4单元重点词语的读音及写法。背诵及默写会25、30课、课外古诗词、22、24、26、27重点古文。

B: 在掌握本册基础知识的同时,解释文言文会重点实词、通假字和一词多意现象;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A: 在掌握本册基础知识的同时, 分析理解现代文和文言文;会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回答一些重点问题;会赏析古诗文。并能从中学到写作的有关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链和解题技巧。

八年级语文下复习教案

课题:现代文字词 (1---4单元) 课时:第1课时

复习目标:

C:掌握现代文字词的音、形、义。

B: 在掌握现代文字词音、形、义的基础上,并能理解。

A: 在掌握现代文字词音、形、义的基础上,并能理解和灵活运用,形成语言技巧 复习重点:现代文字词、文学常识。

复习难点: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复习方法:学生读写为主,教师强调易错字词。

复习内容:现代文字词

1、 知识点归纳:现代文的音、形、义。

2、 习题:

一、带领学生看字词,对重点字词的读音进行强调,并要求学生随手勾画并在练习本上写一至两遍,然后每个字词亮度两遍,要求学生慢读,做到“手、眼、口、心”四到。

第一单元

锐不可当(dāng) 业已(yǐ) 绥( suí)靖(jìng) 阌(wãn)乡 聿(yù) 鄂(â) 豫(yù) 阻遏(â)疟子 (yàozi) 寒噤(jìn) 蹿(cuān) 仄(zâ)歪(wāi) 张皇(huáng)失措 尖利 能耐 央告 转弯抹角 月明风清 拂(fú)晓 瓦砾(lì) 地窖(jiào) 鞠(jū)躬(gōng)颤(chàn)巍巍(wēi) 箧(qiâ) 赃物 制裁 荡然无存 纳粹(cuì) 肃穆 荒谬(miù) 健忘

第二单元

谋(mïu)死 鼹(yǎn)鼠 切切(qiâ)察察(chá) 絮(xù)说 顺顺流流 辟(pì)头 苌(cháng) 浯(wú) 震悚(sǒng) 干戚 图赞 懿(yì) 皋(gāo) 骇(hài) 掳(lǔ) 疮(chuāng)疤(bā)诘(jiã)问 渴慕(mù) 疏懒 霹(pī)雳(lì) 孤孀(shuāng) 差(chāi)使 狼籍 簌簌(sù) 典质 惨淡 赋闲 勾留 迂(yū) 蹒(pán)跚(shān) 拭(shì)擦 颓(tuí)唐 触目伤怀 琐屑 情郁(yù)于中 大去 交卸(xiâ) 凹凼(dàng) 尴(gān)尬 ( gà) 烦躁 微不足道 大庭广众 杨绛(jiàng) 塌(tā)败 默存 伛(yǔ) 翳(yì) 滞(zhì)笨 愧 (kuì)怍(zuî) 攥(zuàn) 荒僻(pì) 取缔(dì) 骷髅 克扣 接济(jì) 唏(xī)嘘(xū ) 稀罕 噩(â)耗 呵斥 焦灼(zhuï) 伎(jì)俩(liǎng) 颠(diān)沛(pâi) 吊(diào)唁(yàn)文绉绉(zhōu) 长途跋涉 穷愁潦倒 风尘苦旅 鸡零狗碎 低眉顺眼 连声诺诺 生死祸福

第三单元

郦(lì)道元 匀称(chân) 佥(qiān) 惟妙惟肖(xiào) 雄跨 雄姿 残损 古朴 推崇 巧妙绝伦 刹 (chà)那 驻(zhù)足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美感 史诗 轩(xuān)榭(xiâ) 胸中有丘壑(hâ) 嶙(lín)峋(xún) 广漆(qī) 败笔 镂空(lōu) 蔷薇

因地制宜 重峦叠嶂(zhàng) 斗拱额枋(fāng) 藻井 御(yù) 道 磬(qìng) 鎏(liú)金 雍(yōng)正 攒(zǎn) 鳖(biē)头 琉璃 蟠(pán)龙 中轴线 金銮殿 天井 伧(cāng)俗 得体 屏风 纳凉 帷幕 缓冲 造型 雅俗之分

第四单元

竺(zhú)可桢(zhēn) 孕育 翩(piān)然 销声匿(nì)迹 风雪载(zài)途 农谚 榆叶 连翘衰草连天 周而复始 草长莺飞 蟾蜍 鄞(yín) 囊(náng) 克隆 繁衍 胚胎 鳞片 脊(jǐ)椎 (zhuī) 两栖(qī) 相安无事 鸟臀(tún)目 恐龙 铱(yī) 潮汐 褶(zhě)皱(zhîu) 核磁共振 遗骸(hái) 劫难(nàn) 致密 追溯(sù) 天衣无缝 物种 归咎(jiù) 藩(fān)篱 啸 (xiào)聚山林 失衡 栖(qī)息 监控 在劫难逃 五彩斑斓 束手无策 物竞天择 无动于衷 潜(qián)意识 过滤 顷(qǐng)刻 面颊(jiá) 喷嚏(tì) 激荡 嘈(cáo)杂 唠唠(láo)叨叨(dāo) 充耳不闻 视而不 见

二、字音字形检测,部分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听写,然后同桌对照答案互改,易出错的字词教师要及时强调

三、词语解释

学生看书自我复习,教师检查提问

四、文学常识

1、雨果及其代表作品

2、《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本散文集。初中阶段的《阿长》、《藤野先生》、《百草园》都选自于《朝花夕拾》。《孔乙己》、《故乡?》是小说,选自于《呐喊》。 作业:

一个词写一遍(作业本)

反思:

课题:新闻知识;说明文的文体知识以及考点 课时:第2课时

复习目标:

C:掌握新闻和说明文的基本知识及考点。

B:能找出新闻结构的五部分,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运用。

A:能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分析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

复习重点:

1、新闻的问题知识以及考点和解题方法;

2、说明文的文体知识以及考点

复习难点:

1、 能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2、 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运用,分析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

复习方法:新闻和说明文的基本知识及考点,学生练习为主。

复习内容:新闻知识;说明文的文体知识以及考点

一、知识点归纳:

(一)新闻的文体知识

1、结构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2、考点:给一则消息拟标题或者用一句话概括某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3、答题方法:

消息拟标题一般是压缩消息的导语部分。导语一般都能消息的主要内容。如果导语过长,则要求我们根据字数的要求对其进行删减。一般可以是“什么人做什么事,结果怎样”这样的句式。如果标题是对联形式的,要求我们根据上联或者下联的语法特点填出补全的内容,上下联一般是个概括消息的一个主要内容。

(二)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1、说明文的分类:事物说明文或者事理说明文。

2、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说明事物的发展过程一般用时间顺序;说明建筑或者风景名胜一般是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成因或者事物时间的关系,一般用逻辑顺序。

3、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

4、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提示:每种说明方法都是为了说明事物的特征,所以在回答说明方法的作用时,一定要落在“用什么样的说明方法怎样怎样的说明了事物什么样的特征”。比如回答举例子这一个说明方法的作用时,就应该这样回答: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明确的说明事物怎样的特征。)

举例子 具体明晰,便于理解,说服力强(使说明更加真实、具体、形象、容易理解) 列数字 使说明更加具体科学确切,说服力强

做比较 显见突出,更好揭示二者差异,说服力强(突出事物的特点/使事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八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课教案篇五: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1

教学目的:

 归纳课内知识点;指导学生复习的方法

教学重点:

 字词掌握;文言课文默写、翻译和内容探究。

教学难点:

 对学生复习情况的落实与督促。

教学步骤:

一、第一、二单元字词复习(板书填空)

01、阻遏â、锐不可当dāng

02、寒噤jìn、仄zâ歪、转弯抹mî角、(抹mǒ杀、抹mā布)

03、瓦砾lì、箱箧qiâ

05、肃穆mù、荒谬miù、孤孀shuāng

06、骇hài人听闻、掳lǔ、震悚sǒng、疮疤chuāng bā、诘jiã问

07、奔丧sāng、狼藉jí、簌簌sù、颓tuí唐

08、尴尬gān gà

09、伛yǔ、攥zuàn、取缔dì、骷髅kū lïu、滞zhì笨、愧怍zuî

10、唏嘘xī xū、伎俩jì liǎng、颠沛pâi、吊唁yàn、文绉绉zhōu

二、学生朗读全部背诵部分,今日重点在于:

1、《桃花源记》 陶渊明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百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3、《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时间关系,计划让临界生默写后两首)

三、复习《桃花源记》

先全文翻译,其次以概括练习来学习。

一、通假字:便要还家:通“(邀)”,(邀请)

二、古今异义:

1、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交通运输)

2、芳草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滋味好)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妻子及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4、无论魏晋(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示条件的连词)

5、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不值得)(今义:不够)

三、一词多义:

1、寻:寻向所志(寻找) 寻病终(不久)

2、志:处处志之(做记号) 寻向所志(记号 )

3、遂:后遂无问津者(就) 遂迷(终于)

4、为: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 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

5、乃:乃不知有汉(竟然) 见渔人乃大惊(于是)

四、加点字解释:

1、落英缤纷(繁多的样子) 2、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4、阡陌交通(田间小路)

5、皆叹惋(感叹惋惜) 6、便扶向路(沿着)(从前)

7、诣太守(到) 8、欣然规往(计划) 9、未果(实现)

10、后遂无问津者(问路,访求、探求。津:渡口)

五、成语:

世外桃源: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豁然开朗:开阔敞亮的样子。 怡然自乐:安闲快乐 无人问津:比喻无人过问而十分冷落。

鸡犬相闻:鸡鸣狗叫之声处处都可以听到

六、句子翻译:

1、复行数十步,豁朗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鸡鸣狗叫之声处处可以听到。)

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了。)

七、用 / 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每句只划一处)

1、忘 / 路之远近 2、问 / 所从来 3、遂与外人 / 间隔

4、问 / 今是何世 5、此人 / 一一为具言所闻

6、不足 / 为外人道也 7、后 遂 无 问 津 者

八、在括号里填入文中省略的成分。

1、(桃源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桃源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2、此人一一为(桃源人)具言所闻,(桃源人)皆叹惋。余人各复延(渔人)至其家,皆出酒食。(渔人)停数日,辞去。

九、内容探究:

1、概括各段大意,归纳本文主旨:

发现桃林(1段)——进入桃源(2段)——访问桃源(3段)——离开桃源(4段)——寻找桃源(5段)

主旨:1、桃源景色优美,土地肥沃,民风淳朴;2、桃源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人人劳动,自食其力,生活和平、宁静;3、在当时赋税极为繁重的阶级社会,这是农民求之不得的好地方,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的理想世界。4、世外桃源的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

(寄托作者对美好、自由、和平的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批判。)

2、第一段描写桃林景色有何作用?

暗示下文将出现奇境,渲染气氛,为下文描写做铺垫。

3、作者笔下桃源有何特点?

桃源景色优美,土地肥沃民风淳朴;生活和平宁静,人民安居乐业,是作者心中理想社会。

4、桃源人为何叹惋?为何嘱咐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源外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频,人民生活痛苦。

5、桃源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

饱受战乱之苦,不愿出去。

6、“处处志之”与“不复得路”是否矛盾,作者为何这样写?

暗示桃源并不存在。

十、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写出描写桃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土地平旷„„并怡然自乐) 3、写出本文中出现的三个成语 (豁然开朗、世外桃源、怡然自乐)(无人问津) 4、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甚异之)

5、文中描写桃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表现 “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

 (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7“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8、“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四、作业:1、抄字词两遍,背诵内容两遍。2、复印练习,准备小测。

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2

教学目的:

 归纳课内知识点;指导学生复习的方法。

教学重点:

 字词掌握;文言课文默写、翻译和内容探究。

教学难点:

 对学生复习情况的落实与督促。

教学步骤: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估计上节课不能完成21课的复习,继续。学生就练习来展开,然后再小测。

二、复习《陋室铭》

(一)、句子翻译: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住的人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不学无术的人。)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劳累身心)

4、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二)、内容理解:

1、统领全文的一句是什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文中点睛之笔是哪句? 何陋之有。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情怀)?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的是什么?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表现主人生活环境清幽的句子是什么?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三、学生复习默写:

《长歌行 》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四、作业:默写抄两遍,要求完成双基内容(语言运用)

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3

教学目的:

 归纳课内知识点;指导学生复习的方法。

教学重点:

 字词掌握;文言课文默写、翻译和内容探究。

教学难点:

 对学生复习情况的落实与督促。

教学步骤:

一、订正《桃花源记》的小测。(见前)

二、学生齐读《爱莲说》,先翻译全文,再引导内容理解:

《爱莲说》

一、一词多义:

之:1、水陆草木之花(的) 2、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主谓插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 3、无丝竹之乱耳(主谓插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4、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 5、 渔人甚异之(指桃花林的奇景)

二、加点字解释:

1、可爱者甚蕃(多) 2、出淤泥而不染(沾染) 3、宜乎众矣(应当)

4、陶后鲜有闻(少)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近而不庄重)

6、花之君子者也(品德高尚的人) 7、亭亭净植(耸立的样子)(立)

8、濯清涟而不妖(洗涤)(美丽而不端庄)

三、句子翻译: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则惟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

四、用 / 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每句只划一处)

1、晋陶渊明 / 独爱菊 2、予独爱 /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3 、可远观 / 而不可亵玩焉 五、内容探究:

1、理解性填空:

(1)文中高度概括莲的可贵品质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2)同《岳阳楼记》中“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意义相同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隐喻趋炎附势之风极盛的句子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4)比喻君子品质高尚,不与世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名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赞颂莲花正直又通达事理的名句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菊、莲、牡丹各象征哪种人?

莲:君子; 菊:隐士; 牡丹:追名逐利的世俗之人。

3、作者心中的君子应具有哪些品质?

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特立独行,正直不阿,豁达大度等等。

4、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5、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对“莲”的美好形象和高洁品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以及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三、学生默写上节课三首诗。

四、作业:抄《桃花源记》小测内容一遍,未完成双基的继续。复印练习。 

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4

教学目的:

 归纳课内知识点;指导学生复习的方法。

教学重点:

 字词掌握;文言课文默写、翻译和内容探究。

教学难点:

 对学生复习情况的落实与督促。

教学步骤: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然后小测。

二、学生背诵三首诗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三、引导学生复习三、四单元字词,黑板填空:

八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课教案篇六: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

二单元复习课

一、复习目标:

1、 掌握课文中出现的重要字词。

2、 理清五篇课文的思想内容及其写作思路。

3、 掌握阅读写人记叙文的方法,学会阅读一般的写人记叙文。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复习内容:

(一)、重要字词:

1、《阿长与〈山海经〉》惊骇 震悚 惶急 疮疤 诘问 渴慕 疏懒 霹雳 孤孀

2、《朱自清》交卸 奔丧 狼藉 簌簌 赋闲 典质 颓唐 琐屑

3、《台阶》尴尬 凹凼 烦躁 微不足道 大庭广众

4、《老王》伛偻 惶恐 荒僻 塌败 取缔 骷髅 滞笨 愧怍

5、《信客》接济 唏嘘 稀罕 噩耗 呵斥 焦灼 伎俩 颠沛 吊唁 文绉绉 长途跋涉 穷愁潦倒 风尘苦旅 鸡零狗碎 低眉顺眼 连声诺诺 生死祸福 克扣

(二)、作家作品:

(三)、课文思路

1、人物及主人公:⑴课文写了哪些人?⑵主人公是谁?⑶课文通过哪些事写人?

2、人物形象分析:⑴事件分析;(2)背景(环境)分析;(3)正面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4)侧面描写。

3、主题挖掘:作者塑造人物形象或撰写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五)、写人记叙文的阅读

难点问题

范例1作者对阿长怀有怎样的感情?

解答:

鲁迅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是对长妈妈深切的同情和真挚的怀念。

解题方法链接

这一类问题首先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许多文学作品在表现人物是用到抑笔,也即欲扬先抑。从叙事的详略上也可以判断,作者详写阿长为我买《山海经》,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再则就是一些议论抒情句,能直接体现作者的情感,如末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他的魂灵!”,情真意切,令人感动不已。

范例2 《背影》中父亲对“我”是什么的感情?“我”对父亲的感情变化又是怎样的? 解答:

《背影》是传统课文,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父子亲情——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爱的感念,这是人间至情。

解题方法链接

我们应该认真熟读、体味,感受到洋溢在字里行间的至情。读读想想,看文中的哪一点,打动了我们的心。其次可以从背影入手,理清全文脉络,以便把握全文的思想、情感、内容。还要注意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

范例3 《台阶》是一篇小说,我们应该怎样理解“父亲”的形象?

解答:

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父亲又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当九级台阶造好后,他却不好意思坐上去。

解题方法链接

探究人物形象,应该在通读的过程中,根据故事情节,一一列出人物思想性格的要点,然后整体思考,加以整理,看什么才是性格的核心。还要考虑环境,要把人物放在具体的环境中考察他的性格特点。

范例4 怎样理解《老王》中作者的善良和“老王”的善良?

解答:

作者的善良是基于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各人天赋条件、成长条件、生理条件不同,所以造成生存状况的悬殊,但是人是生而平等的,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这样才能平等对话,互相尊重。作者的善良带有很强的理性色彩。老王在那个动荡年代,照样尊重作者夫妇俩,是因为认准他们是好人,知恩必报,他虽然出身低微,大是精神上没有受到任何污染,坚持做人的道德良心,是极其纯朴的善良。

解题方法链接

“善良”是这篇文章表达的主旨,身份、知识层次的不同,对善良的理解和表达就不一样,要扣住这一点到文中记叙的几个片断中去总结。

范例5 信客的身上有哪些精神品质中能打动人心?

解答:

信客身上有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待人宽容、善良厚道等优秀品质。

解题方法链接

文章按照时间顺序从信客的一生中截取了几个片段来表现他的可贵品质,要从这些事例中抽象出信客的品质来,就要深入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作者的情感,揣摩作者的表达和遣词造句。

范例6 本单元的几篇课文,篇篇都感人至深,仅仅是因为感情真挚吗?有时候,我们对父母也有深情,可为什么拿起笔来就写不好呢?

解答: 对人物的描写通常是从外貌(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方面入手,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只有这样,文中的人物形象才能血肉丰满、栩栩如生。

这个单元,我们要感受的是课文所表现的形形色色的“爱”,感受课文中一些人物的善良,所以必须把握描写、叙述等表达方式,重点了解叙述、描写的功能和特点。

当然,记叙文的篇章结构特点也不可忽视,需要注意的方方面面非常多。光从理论上探讨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多读,细心体会,才能运用自如。

相关知识链接

表达方式 功能特点 方法分类

记叙 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议论 针对事例或现象发表见解,常用以点明主旨。 摆事实、讲道理

说明 对事物或事理解说,使人有所知。 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列数字等

描写 细致刻画,使对象具体化、生动化。 环境描写、人物描写

抒情 表达内心感受、情感。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范例7课文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详略怎样安排?从中可以看出阿长是怎样的人? 解答:

文章先介绍了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称呼的由来和她外形的特点,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如写她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睡觉爱摆“大”字等;接着写她懂得的许多“我听不耐烦”的规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说“老掉了”等;最后写了长妈妈“我”买《山海经》的事,而且叙述得很详细,是课文记叙的重点。

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

解题方法链接

作者在安排材料时,是以作者少年时代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为线索贯穿全文的,其变化过程是“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新的敬意”。这种“层层剥笋”的方式,使长妈妈的形象在先抑后扬、对比映衬中得到充分的展示。解题时,一定要理清思路,看清作者记叙的真正目的,从作者的详略安排等方面找出解答的钥匙。

范例8 朱自清为什么选择“背影”作为表现父爱的角度?这对我们写作有什么启示? 解答:

背影,可看作是父亲的一种特殊“面貌”。由于生活的暗示,作者有独特发现,选择了这个最佳的表现角度。以“背影”为题,贯穿全篇,父亲老境的颓唐、心情的忧郁、父爱的真挚等,都可通过“背影”真切地表现出来。它意蕴丰富,耐人寻味,留给读者自由想象的

广阔天地。突出背影,是这篇散文成功的一个主要因素。由此可以得到一个启示,写人记事,应该选择最动情的一件事,写最动情的一件事又要突出最动情的瞬间。

解题方法链接

散文的表现角度,可以多种多样,不拘一格,给散文带来摇曳多姿、群芳争艳的风采;散文的表现角度也需巧于运思,独具一格,散文具有作家鲜明的艺术个性和独特的风格。所以我们在阅读散文时,要善于把握作者观察和认识生活的角度,学习作者独特的审美眼光。 范例9 《台阶》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这样写好在哪里?解答:

台阶由三级变成九级,这个过程居然耗尽了父亲的一生。作者以台阶命题立意,切入口很小,却表现了父亲艰难而又自强的一生,这样就使造房这个一般性的题材有了侧重点,有了特色,突出了父亲对社会的追求,突出了父亲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解题方法链接

小说不同于散文,它的情节根据可以作者的需要虚构,但是虚构也不是胡编乱造,而是立足生活。读小说的时候,要揣摩作者的意图,深入理解作者的构思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范例10 《老王》中,作者是如何把琐碎的材料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的?解答:

作者是兼用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的。对老王基本情况的介绍,以逻辑顺序为主,写作者一家与老王交往,以时间顺序为主。全文一脉相承,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解题方法链接

研究这类问题,最好首先列出或在脑海中梳理出提纲,把有关的材料都概括、罗列出来,再探究为什么这样安排。其次,还应该探究贯穿全文的线索。一般叙事类的文章都有一根贯穿全文始末的线索,或情或物等。

范例11作者是如何描写阿长的?这些描写具有什么特色?

解答:

作者运用了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人物描写方法刻画人物,把阿长的形象写的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极其真切感人。

解题方法链接

在人物形象刻画方面,鲁迅善用白描手法,寥寥数笔勾画人物以求传神。解答这类题目,一定要把握那些看似平常但却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细心揣摩。

范例12朱自清是如何描写父亲的背影的。

解答:

作者对父亲的背影既有直接描写,也有间接描写。就直接描写而言,先作外貌描写,写衣貌,然后做动作描写。用特写镜头精细地描写父亲爬月台的动作,作者自己的感情变化有力地烘托出背影,可以看作是间接描写。

解题方法链接

解题时一定要把握文中描写最精彩的的片段,细细品味,只要情真,语言越是平淡,往往越有隽永蕴含。另外,要结合父亲的具体情境欣赏描写。

范例13 小说《台阶》是如何刻画“父亲”这一人物形象的?

解答:

作者把握住“父亲”要强能干而又老实厚道的性格特征,重点从正面描写父亲的动作、神态。

解题方法链接

人物形象刻画成功与否直接决定小说的优劣。成功的人物形象的刻画必然是个性化的。所以解答这道题,首先要能从小说中找出对父亲的记叙和描写,然后筛选出最能表现人物个性的相关描写,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范例14 《背影》的语言朴素平实,《台阶》的语言接近口语,《信客》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解答:

本文的语言典雅而不失质朴,警辟又畅达。

解题方法链接

品味语言可以从画出佳句入手。能把佳句画出来,就可以看出自己心中的“佳句”有多少。我们的词汇积累,多数还是日常用语。有点文采,是需要的。画出了佳句,就可以揣摩这些句子是怎么表达一个意思的,怎样措辞,怎样造句,怎样修辞,这样的句子有什么美感。这样既可以提高品味语言的能力,又可以悟出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途径。

(六)综合开放课堂

第二单元过关检测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3分)

A.诘问( jiã ) 蹒跚( pán ) 尴尬( jiâ ) 伛偻( yǔ ) ....

B.吊唁( yàn ) 烦躁( zào ) 愧怍( zuî ) 差使( chāi ) ....

C.霹雳( pì ) 颓唐( tuí ) 磨难( nán ) 掳走( lǔ ) ....

D.憎恶( â ) 擦拭( shì ) 滞笨( zhì ) 伎俩( jì )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轻篾 幽怨 穷愁缭倒 祸不单行

B.摔跤 亏空 家庭锁屑 深不可测

C.惊异 疮疤 触目伤怀 微不足道

D.唏嘘 狼藉 大庭广众 举著提笔

3、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震悚: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毫不相干:一点关系也没有。

B. 烦琐:烦恼而琐碎。 平易近人:非常平淡,容易接近。

C. 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 情郁于中:感情积聚在心里。

D. 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 念念不忘:老是思念,不能忘记。

4、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 两脚两手,在床中间 一个“大”字, 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 得那么热。

A. 张开 摆开 压 烤 B. 伸开 摆成 挤 烤

C. 张开 摊成 挤 烘 D. 伸开 摊成 压 烘

5、用词造句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诧异:听了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大家都很诧异。

B. 蹒跚:望着蹒跚远去的父亲,我的泪涌了出来。

C. 和睦:老师的脸上总是带着慈祥和睦的笑容。

D. 焦灼:他总是把无穷的幽怨和紧迫的告急调理成文绉绉的语句,郑重地装进信封,然后,

把一颗颗破碎和焦灼的心亲自带向远方。

6、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6分)

奔丧( ) 震sǒng( ) 取缔( ) ..

交xiâ( ) 呵chì( ) 踌躇( ) .

八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课教案篇七:2014年中考语文复习教案(人教版)

2014年 中 考 语 文 复 习 计 划

汉滨区关庙中学 徐啸

一、复习总设想

(1)导向引路:以学校的中考备考指导思想为导向,要在深入研究新考标、课程标准、、教材、市中考语文命题的思路、原则、内容、题型以及学生实际的基础上,从内容到方法,体现正确的复习方向。并在复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上,对学生给予正确的指导。最终提高学生的中考成绩。

(2)整理归类:以“考标”为依据,帮助学生对语文教材中所牵涉到的知识加以分类整理,以掌握知识的体系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简单化。

(3)训练能力:通过复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实际应试答题迁移能力。

二、复习总安排

第一阶段:从4月8日到4月25日,以“标”为标,以“本”为本,夯实基础,过好教材,梳理课本,进行拉网式复习。全面复习与系统归纳各册所要考到的知识点,力争每一册的知识点都要做一次过关考查。(要注意的是根据以往考试规律,七、八年级的复习可以简略一点,九年级稍微详细)

这一环节是中考语文复习的起始环节,关键环节,分四大版块:

1、积累运用,过好写字、识字、识词、语音、词汇、语法、修辞、标点符号关。

2、综合性学习,过好学科融合、生活实际运用语文、综合运用语文关。

3、阅读,课内:六本书,三十六个单元,按照四大文学样式分类逐项进行复习。人教版7----9年级语文课本,戏剧占约三十六分之一;小说占约六分之一;散文约占三分之二,这里的散文是大散文,包括三大文章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数量约103篇,背诵25篇(段),外国散文约15篇,是复习

的重头戏,背诵任务,特别是古代散文的背诵可与诗歌的背诵分庭抗礼;诗歌的复习任务仅次于散文,但默写却位居四大文学样式之首。诗歌分五类:一类,背诵并默写约15首;二类,只背诵约21首;三类,课内学习,不要求背诵的约22首;四类,课外背诵每册十首,六册,共60首;五类,课文后附录,综合性学习里的共约33项。此外,还有少量的童话、神话、寓言、新闻类的复习任务。每册书后都有附录,在积累运用、综合性学习考查里都会辐射附录里的相关内容做为复习的一个单位,还有课文后附录的知识框也应进行拉网式复习。

4、写作,作文已占中考语文的半壁江山,复习应基础、能力、应考并重,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卷面整洁习惯,认真审题习惯,快速拟题习惯,快速构思习惯,下笔成文一气呵成的快速作文等习惯。

第二阶段:从4月26日到5月20日,进行各个考点的专题检测与点拨,归类整理,作好专题,查漏补缺,切实提升学习复习效率,打好阵地战,歼灭战。让学生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

第三阶段:从5月21日到6月13日,进行综合测试与知识点的查漏补缺。以中考模拟题的形式进行检测。 模拟训练,掌握答题技巧,熟悉考试技术,作好一切应考准备,清理战场,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本阶段主要是在“专题复习”和“过教材复习”两个环节之后进行的考前“实战”模拟“演练”,从形式到内容进行“仿真”训练。

三、主要措施与方法

1.狠抓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在复习过程中让学生明确基础知识考点的范围,始终以考纲作为复习指南.

2.重点搞好现代文阅读理解的复习。要以课本为典型示例,教给学生阅读的要领和方法,以“整体阅读——部分阅读——整体阅读”的阅读思路,“读文——读题——答题”的解题思路贯穿整个阅读

复习过程中,并且抓好课外文段的阅读训练,着力提高学生的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和应试答题能力。

3.重视文言文的阅读训练,对初中六册语文教材的重要文言文篇目要求学生都要过关,重点要求学生能默写一些重要的名段、名句,懂得文言实、虚词的释义,翻译句子和能了解其主要内容及其写法。

4.对于作文的复习要以抓学生的思维训练为中心,要把作文的分解训练和综合训练结合起来,每周都要布置专题作文让学生训练,并要加强作文的指导和讲评工作,特别要做好“话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等开放性作文的强化训练。

5.复习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面向全体,注重实效,要理论联系实际,讲练结合,精讲多练,以练为主。复习时应讲知识要点、题型、思路、规律、方法和学生中的难点问题。要求学生练要有计划性、目的性、针对性。布置的练习要有典型性、指导性、灵活性。

6.要合理安排复习时间,每课时都要集中解决一个问题,并且要抓“突破口”,不盲目“开快车”。

7.在专题知识的测试阶段中,做好学生的成绩统计工作,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做好点拨。

8.在综合测试的阶段中,要做好知识点的查漏补缺工作。指导学生分析答卷中的主要失误及其原因,并从中找出规律来,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突出“测—评—练—讲”的模式

9.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以及循环复习工作,让学生及时做好笔记,对于一些常见的错误要做好归纳总结,力求要逐一解决。

10.做好每堂课的练习题的设计,以及专题测试题和模拟试题的收集、筛选与刻印工作。

2014年九年级语文复习备课

汉滨区关庙中学 教师 徐啸 第一轮复习:

(一)梳理七年级上册教材内容,掌握本册重点和考点

时间安排:拟用两课时和一个早自习

教材分析及对学生的要求:

一、本册共有六个单元。(画线的为文言诗文)各单元的重点课文有:

第四单元《化石吟》、《看云识天气》;

第六单元《皇帝的新装》、《郭沫若诗两首》

在复习课文时,要求掌握字的音、形、义;了解重要的文学常识;背诵重要篇章及重要篇章的主题和写作特色。

二、综合性学习内容:

1、这就是我。 2、漫游语文世界。

3、感受自然。 4、探索月球奥秘。

5、我爱我家。 6、追寻人类的起源。

要求学生能掌握综合性学习的形式,了解相关的知识。

三、课外古诗词背诵

龟虽寿、过故人庄、题破山寺后禅院、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夜雨寄北、泊秦淮、浣溪沙、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如梦令、观书有感

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和默写,了解诗词的主题,能够对诗歌进行简单的赏析。

四、名著导读

《爱的教育》;《繁星春水》;《伊索寓言》。

学生根据附录介绍,对这些名著人物、内容、主题有所了解,对名著的部分情节有所了解。

时间安排:拟用两课时和一个早自习

教材分析及对学生的要求:

一、本册共有六个单元。(画线的为文言诗文)各单元的重点课文有:

第三单元《邓稼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第六单元《珍珠鸟》《斑羚飞渡》

在复习课文时,要求掌握字的音、形、义;了解重要的文学常识;背诵重要篇章及重要篇章的主题和写作特色。

二、综合性学习内容:

1、成长的烦恼。

3、我也追星。 2、黄河 母亲河。 4、戏曲大舞台。

5、漫话探险。 6、马的世界。

要求学生能掌握综合性学习的形式,了解相关的知识。

三、课外古诗词背诵

山中杂诗、竹里馆、峨眉山月歌、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滁州西涧、江南逢李龟年、送灵澈上人、约客、论诗

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和默写,了解诗词的主题,能够对诗歌进行简单的赏析。

四、名著导读

《童年》;《鲁滨逊漂流记》;《昆虫记》。

学生根据附录介绍,对这些名著内容、主题有所了解,对名著的部分情节有所了解。

五、附录

汉语词类表(实词)

(二) 梳理八年级上册教材内容。掌握本册重点和考点

时间安排:拟用两课时和一个早自习

教材分析及对学生的要求:

八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课教案篇八: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文言文复习教案

八 年 级 上 册 第 五 单 元教学设计

科目:语文 教学对象:八年级 提供者:徐真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常用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把握文章大意。 能力目标

1.背诵文章。

2.感知文中的人物形象,揣摩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品味赏析课文的美,培养学生阅读古代散文的兴趣。 德育目标:

领略我国传统文化,并继承与发扬光大。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言文的文章大意,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增加语言积淀。 教学难点:

加强巩固文言知识,体会文章内容。] 教学工具:复习课件 教学过程:

1

2

3

4

中考链接(学生做练习加强巩固)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

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 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 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 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 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 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 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 识之,苛政猛于虎也。”(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 ②壹:真是,实在。 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 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①阡陌交通..( ) ②便要. 还家 ( ) ③子. 之哭也( ) ④苛. 政猛于虎也( )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②今吾子又死焉。

译文:

19.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 );

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 ( )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 乙文主要运用了( ) 的手法突出主题。(每格限填一个 字)(3分) 20.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答: .

5

八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课教案篇九: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教案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教案

一、复习目标

1、 了解有关游记的常识,把握其特点,学习写作游记;

2、 学习游记的不同的写法和不同的语言风格,把握各篇文章的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3、 学习积累文字词汇等基础知识。

二、复习时数

一课时

三、复习过程

1、丰富的字词--用

① 生字:

袅niǎo 崆k ōn g 浣h u àn 秭zǐ 瞿q ú 巅d I ān 夔k u í

滟y à n 滪y ù 橹lǜ 斑bān 斓l án 眩x u àn 谛d ì

娴x ián熟s h ú 璀cuǐ璨càn 湛zhàn 恬tián

逶wěi 迤yí 安谧mì 牦máo牛 潸shān然 娓wěi

繁衍yǎn 篝gōu 火 脍kuaì 炙zhì 巉chán 擎qíng

皑ǎi 砭biān 镢juã 烙lào印 镳biāo 炽chì

②多音字:

削xiāo 削皮 横hâng 横暴 哈hā哈哈大笑 抹mî拐弯抹角

xuē 剥削 hãng 纵横 hǎ哈达 má 抹布

③词语:

渺小 奇伟 清寒 斑斓 迷离 炫目 晶莹 参差 谛听 娴熟 摇曳 璀璨 凝重 缤纷 勾勒 颠簸 戈壁 肃穆 涟漪 妩媚 震慑 伫立 粗犷 安谧 篝火 沟壑 谦卑 灵感喧嚣 炫耀 猥琐 赫然 袅袅不断 如泣如诉 瞬息万变 稍纵即逝 扑朔迷离 海市蜃楼 潸然泪下 得天独厚 脍炙人口 自然而然 安家落户 世外桃源 虚无缥缈 首屈一指 超尘脱凡 重峦叠嶂 微不足道 自惭形秽 眼花缭乱 分道扬镳

2、精彩的描写句--仿

① 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

赏析:这个句子抓住“窄”、“急”、“曲折”、“多滩”等词语,运用排比句式突出了江水之险。语句整齐简短,给人深刻的印象。

②山的好处,在不单调。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更高,前面一排,后面还有一排,后面的后面,还有无数排,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

赏析:这个句子突出了山峰的特点--高,拟人手法的运用使山峰有了人的动作,化静为动,显得生动有趣。

③“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缘。”李太白这几句诗,写得深,写得活现;没有夸张,没有虚伪,完全是写实,把巫峡这一段险恶奇伟的形势,表现出来了。

赏析:本句恰当引用了李白的诗句,生动地突出了巫山险恶奇伟的形势,起到了以一当十的效果,且使语言富有文采。

④那时候,望不见天,望不见山峰,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那情形比起庐山来还要有趣。

赏析:这个句子生动地写出了云雾的奇幻多变。两个比喻的连用,与庐山的对比,突现了巫山云雾的神奇有趣。

⑤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

赏析:此句细腻地描写出水声的婉转柔和,比喻巧妙恰切,语言优美动人,引起人无限的遐思。

⑥青海湖的蓝,蓝得纯净,蓝得深湛,也蓝得温柔恬雅。那蓝锦缎似的湖面上,起伏着一层微微的涟漪,像是尚未凝固的玻璃浆液,又像是白色种的小姑娘那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 赏析:此句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方法,突出了青海湖独具的魅力:“蓝”。先用排比句描写出湖水的独特,然后联用两个比喻,生动传神地写出湖水的明净、深湛、温柔恬雅的特点。语言极为美妙动人,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

这么美的一些句子,你不想自己也试一试吗?请做仿写练习:

① 以“树的奇,________”开头仿写第①句。

② 以“车流”为话题仿写第②句。

③ 以“桃花”为话题仿写第③句。

④ 仿照第④句的两个比喻句,请你再写出两个比喻句来表现巫山云雾的神奇多变。 ⑤ 以“细细谛听,乐曲_____”开头仿写第⑤句。

⑥ 以“雨后蓝天的美,____________”开头仿写第⑥句。

⒊多彩的语文常识--赏

⑴精美的古诗谚语

①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猴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

②青滩叶滩不算滩,空冷才是鬼门关(谚语)

③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杜甫《》)

④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缘。(李白《》)⑤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树倚绝壁()

⑤四万斤鱼一网拉(谚语)

(2)神奇的中外名胜

① 三峡:

万里长江上游最为雄伟壮丽的峡谷,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跨湖北重庆两省市,全长193公里,享有“山水画廊”之盛誉。 瞿塘峡,又称夔峡,包括风箱峡和错门峡。西起奉节白帝城,东至巫山县大溪,长8公里,最狭处不过百米。云天一线,水急滩多,号称“天堑”。此段有白帝城、粉壁墙、孟良梯、倒吊和尚、犀牛望月等奇景。

巫峡:包括金盔银甲峡和铁棺峡。西起巫山县大宁河,东至湖北巴东县官渡口,长45公里。“云雨巫山十二峰”分列两岸:江北有登龙、圣泉、朝云、神女、松峦,集仙六峰;江南有净坛、起云、飞凤、上升、翠屏,聚鹤六峰。

小三峡:在大宁河支流,由三撑峡、秦王峡、长滩峡组成。两岸有千年悬棺、栈道、石洞等景观。

西陵峡:是三峡中最长的一峡。西起官渡口东至宜昌南津关,长约120公里,以险峻闻名。其中包括兵书宝剑峡(又名米仓峡)、牛肝马肺峡、崆岭峡、黄猫峡、灯影峡、青滩、泄滩、崆岭滩、蛤蟆碚等名峡险滩。两岸有屈原祠、昭君故里、黄陵庙、三游祠、陆游泉等名胜古迹。

②周庄: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西南处。古称贞丰里。早在春秋战国时称摇城。北宋时周迪功郎舍宅200亩捐于全福寺为寺。始称周庄。后来成了粮食、丝绸、陶瓷和手工艺品的集散地。为江南巨镇,清康熙定名为周庄镇。

周庄是泽国,因河成街。“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典型的 “小桥、流水、人家”。最著名的景点有富安桥、双桥、沈厅、迷楼、全福寺等。著名画家吴冠中曾赞叹:“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

③青海湖:它位于我国青海省东北部刚察县以南,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形略呈椭圆,面积4636平方公里,环湖周长为360公里,湖水平均深度约19米,最深处28米,湖面海拔3196米。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海湖中分布着五个美丽的岛屿:鸟岛、海心山、三块石、砂岛、海西皮。其中鸟岛和海心山是青海湖著名的旅游胜地。青海湖四面高山环抱,北有雄伟壮丽的大通山,东为巍峨高峻的日月山,南临逶迤连绵的海南山,西对4000--5000米的橡皮山。山下是茫茫无垠的大草原。青海湖像一块巨大的蓝宝石镶嵌在高山草原之间。

④纽约:它是美国的第一大城市和最大的海港,联合国总部所在地。位于纽约州东南哈得逊河口,濒临大西洋,有“美国的门户”之称。

三、精段阅读--究

(一)《巴东三峡》中描写巫峡的两段文字,可带着以下几个问题精读。

1、 巫峡的美体现在什么地方?

2、 文段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举例说明,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3、 巫峡的江水、山和云的特点各是怎样的?

4、 文中两处引用的作用是什么?

5、 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练习仿写。

6、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7、请以导游的身份向父母或朋友介绍巫峡的景致。

(二)《周庄水韵》第4-6段可从以下几点探究。

1、 作者向我们描述了哪几幅图画?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2、 作者为什么略写前两次而详写第三次游周庄的情景?

3、 文中运用了那些修辞方法?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4、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说说它的精彩之处,并练习仿写。

5、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述第三次游周庄的情景的?

6、作者通过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和感受,是要表现什么样的主题?

7、如果你去周庄,你会对周庄的哪一方面最感兴趣?为什么?

四、实战演练--练

1口语交际:

以导游的身份向同学们介绍你所在的乡村或城市(或其中的某一处)。要力求突出特色,条理分明,体现出自己的情感。

2、写作训练:

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一篇游记,600字左右。

提示:游记是散文的一种,一般是记述旅途见闻的。它取材广泛无所不包。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奇瑰,可以记录风土习俗的异诡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国家的重大事件,还有名胜古迹、森林果园、广场公园等等。这类文章的题目可以根据所有景点命名。游记重要的一点是写作者自己的亲身游览的内容,不能道听途说,人云亦云。游记大多数都是辞采优美的。

你喜欢哪一处景致?你去过哪些名山大川?你不喜欢自己的家乡吗?那就拿起你的笔,向同学们展示一下吧。

八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课教案篇十:语文版八年级上册总复习提纲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总复习材料

第一单元

第1课 《巴东三峡》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中华百年游记精华》。作者:刘大杰,现代学者、作家、翻译家。

二、字词拼音

夔(kuí)门 袅袅(niǎo) 浣(huàn)妆 谚(yàn)语 瞿(qú)塘峡 沟壑(hâ) 秭归(zǐ) 崆(kōnɡ)岭峡 滟滪(yàn yù) 王嫱(qiünɡ)玲(línɡ)珑 耸(sǒnɡ)立 蔚(wâi)蓝 峰巅(diün) 古褐(hâ)苍苍 转弯抹角: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绕弯,不直截了当。抹角,挨着墙角绕走。

三、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采用“移步换景”的方式,记叙了作者经过长江三峡时沿途所见到的无比雄伟奇丽的景色,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叹和喜爱之情,是一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游记。

四、写作特色

⒈结构特点:本文以作者游历的行踪为线索,采用总分总的结构。

第一部分(1段):总述游三峡的感受:山水奇伟险恶,令人赞叹而恐怖。

第二部分(2-9段):游三峡所见所闻(从东往西,逆流而上)。

第三部分(10段):游完三峡的心情:脱去危险的快乐,反衬三峡之险恶。

⒉抓住景物特色,有说有略。

长江三峡,山势之高低、水势之急缓、景物之特色各不相同,作者介绍时言简意赅,抓住要领。西陵峡四段,着重写山、水的特点;巫峡则着重描写其山水的奇险、美丽,同时写闻名遐尔的巫山云雨。矍塘峡,不仅介绍了山势与水势,而且侧重记叙了两岸的人文景观,丰富了山川景物的文化内涵。

⒊本文采用多种手法描写景物,生动形象。

如描写巫峡江水之险,运用排比句:“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连用四个“险”字,写出江水的“窄”、“急”、“曲折”、“多滩”。描写巫峡山的高峻,运用拟人手法:“一层一层的,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非常生动,将群山写活了。此外,用鸟“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烘托山峰的高峻。文中多处运用比喻,如“两旁的山,像刀剑削成似的”,言其峻峭;写巫山云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言其变幻多姿。

⒋通过作者的心理描写、情绪的变化来表现三峡山水的险恶。

五、重点问题

⒈作者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宜昌——西陵峡[黄猫峡——灯影峡(黄陵庙)——崆岭峡(牛肝马肺峡、崆岭滩)——米仓峡(山峡处有香溪)]——巫峡——瞿塘峡——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遗迹)——夔府的江岸

⒉作者在描写三峡的景物时引用了一些诗、谚语、典故,并把它与景物描写融为一体。请找出并分析一下这些诗、谚语、典故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扬也有花”,文中恰当地引用古诗、谚语及自己的即景诗句,收画龙点睛之效果,言简意赅,渲染气氛,使游记增添了韵味。此外,文中写香溪,引用刘皇叔托孤的故事,都是为了突出三峡的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使三峡风景更吸引人,更耐人寻味。

六、拓展:描写三峡的诗句:

巫山暮足沾花雨,陇水春多逆浪风。——白居易《入峡次巴东》

白帝高为三峡镇,夔州险过百牢关。——李白《夔州歌十绝句》之一

第2课 《周庄水韵》

一、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赵丽宏,当代作家。周庄,有“中国第一水乡”之称。

二、字词拼音

木橹(lǔ) 搅(jiǎo)动 斑斓(lán) 漾(yànɡ)动 眩(xuàn)目 屋脊(jǐ) 屋檐(yán) 谛(dì)听 参差(cýn cÿ) 仲(zhînɡ)春 稍纵(zînɡ)即逝 娴(xián)熟 轨(ɡuǐ)迹 剔(tì)透 丝弦(xián) 勾勒(lâ) 黑黝黝(yōu) 缤(bÿn)纷 隐匿(nì) 璀璨(cuǐ càn) 摇曳(yâ) 瞬息万变(shùn) 张灯结彩:挂上灯笼,系上彩绸。形容节日或有喜庆事情的景象。

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会消失。

瞬息万变: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多。

如泣如诉:好像在哭泣,又像在诉说。形容声音悲切。

三、文章思想内容

文章描述三次去周庄的所见所感,表现了古镇水乡的勃勃生机及周庄人民的幸福欢乐生活。

四、写作特点

⒈结构特点

文章以作者三次游周庄为线索,虽然记叙的对象都相同,但随着时间转换,景色各异,三次游周庄时的所见及感受,也各不相同,这些不同也正反映了周庄随着时间悄无声息的变化,体现了周庄人民幸福快乐的生活。

⒉文中运用了不少生动而贴切的比喻,使所状之物活灵活现,如在眼前。

文中比喻之处很多,“犹如在风中漾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墨画”、“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面”、“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像一群冲天而起的萤火虫”等,都用了生动形象又不乏淡雅清新的比喻将我们带到了一个真实的世界里,仿佛亲眼目睹了如此这般的一番景物,这是比喻的妙处,也可见作者的功底。

五、重点问题

⒈作者三次游周庄的不同印象各是什么?第三次游周庄是按怎样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

第一次去周庄,是在“仲春”时节,“天下着小雨”,蒙蒙春雨,让作者觉得这“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墨画”。 第二次是冬天,一夜的小雪过后。古老的砖石与清新的白雪,黑白分明,鲜明对照,交相辉映,“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水墨画”与“版画”,虽同为画,但韵味不同。作者写第二次到周庄较前一次详细一些,写了“令人目眩”的色彩,还写了积雪融化时滴水和流水的声音。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水声描写得柔情绵绵,使周庄景物不仅有“色”,而且有“声”,美妙动人。

第三次游周庄,是在一个温暖的春夜,正是周庄的旅游节,到处都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作者“坐船夜游,仿佛进入了梦境”。这一夜的景象,使作者感到如梦幻、如童话一样神奇美妙。

作者写第三次游周庄水乡,是按照空间顺序来写的。由岸上写到水上,坐船夜游,描绘水中的朦胧景色。再写小船经过拱桥,船摇过桥洞,最后到古镇尽头。然后写古镇节日夜空的礼花及河中的倒影,最后写古镇的欢呼,由“天上”写至“地上”。

⒉思考下列句子分别从什么角度描写周庄水韵的?

(1)“在阳光下,积雪正在融化„„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

写冬日白天的雪景,着重从滴水、流水的声音方面来表现周庄之水声充满柔情。

(2)“已经隐匿在夜色中的古镇„„光华四射的彩带。”

写春夜河上所见的五彩斑斓的礼花。着重从色彩方面来描写周庄水乡绚丽多姿。

第3课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一、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冯君莉,女,当代作家。

二、字词拼音

扑朔(shuî)迷离 颠簸(bǒ) 深湛(zhàn) 恬(tián)静 涟漪(lián yÿ) 眸(mïu)子 魅(mâi)力 苍穹(qiïng) 伫(zhù)立 哈(hǎ)达 篝(ɡōu)火 逶迤(wýi yí)安谧(mì) 肃穆(mù) 牦(máo)牛 轮廓(kuî) 浩瀚(hàn) 潸(shün)然泪下 地壳(qiào) 沧(cünɡ)桑 娓娓(wãi) 繁衍(yǎn) 气氛(fýn) 湖畔(pàn) 虚无缥(piüo)缈(miǎo) 脍(kuài)炙(zhì)人口

扑朔迷离:指难辨兔的雌雄。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

毅然决然:形容意志坚决,毫不犹豫。

潸然泪下:形容眼泪流下来。潸然:流泪的样子。

得天独厚:独具特殊优越的条件。天:天然,自然。厚:优厚。

脍炙人口:味道鲜美可口,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颂。脍:细切的鱼、肉。炙:烤肉。

世外桃源:这里指不受外界干扰、环境优美的理想处所。

三、文章思想内容

课文写作者在青海湖的所见所感,从各个方面(湖水蓝得醉人;环境氛围清新幽静;神话传说神奇迷人;鸟岛神奇;鱼类丰富)描绘了青海湖醉人的美,表现了大自然的奇妙和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四、写作特点

⒈课文前后呼应,结构紧密。

课文用“梦幻”作为全文的感情线索,使全文内容联系自然,结构显得紧密。课文开头写作者在前往青海湖途中“各种各样扑朔迷离的关于高原的梦”,反映了作者对美好景物的憧憬。接着写原以为只会在梦境中出现的美好景物,现在却呈现在眼前,令作者惊喜交加。文中多次将现实联系梦境,以美妙的梦境来烘托现实,表现出青海湖的幽美可爱。 ⒉语言优美柔和,含蓄深远,善用叠词。

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表现梦一般的美景,文中有许多地方语言相当优美,读起来清凉爽口,沁人心脾。善用叠词也是作者语言的一大特色。“绿茵茵”“黄灿灿”不仅突出了草滩黄绿相间、色彩绚丽、引人注目,而且表现出青海湖一片蓬勃生气的景象。“甜丝丝”、“凉爽爽”表达了作者心情舒畅,心旷神怡,有甜蜜之感。这些叠词点缀在文中,使语言显得活泼生动、富有灵气,使事物可爱、动人,同时也将意思表达得更加贴切。

五、重点问题

⒈作者按怎样的顺序观赏青海湖的?

作者是站在一个固定的地方观赏青海湖的美景,这种观察方法就是“定点观察”:由近及远,由上至下。

⒉体会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1)“那蓝锦缎似的湖面上,起伏着一层微微的涟漪,像是尚未凝固的玻璃浆液,又像是白种人的小姑娘那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 ...

“水灵灵”写出了水面波动的情景,“蓝晶晶”恰当表现了湖水蓝得发亮的特点,用“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来比喻涟漪,写出了湖水富有动感、蓝得发亮,符合水面波动的情景,也使湖水显得更娇美可爱。

(2)“那晶莹的雨珠隐隐约约地闪露在草丛中、花瓣里、湖面上,以及山峦顶端和空气的分子之间,轻轻地吸一口空气,甜丝丝的,凉爽爽的。” ......

“甜丝丝”“凉爽爽”既摹写出了空气的性状,又表现出了作者心情舒畅,心旷神怡的心理感受。

(3)“而那湖水的蓝,又是蓝得多么醉人啊!它蓝似海洋,可比海洋要蓝得纯正;它蓝似天空,可比天空要蓝得深沉。” ...... 将湖水的蓝与“海洋”“天空”的蓝作对比,突出了湖水蓝得纯正、深沉。“醉人”也表达了观赏者陶醉之情。

第4课 《走进纽约》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中华百年游记精华》。作者:刘成章,当代作家。

二、字词拼音

沼(zhǎo)泽 擎(qínɡ)天 倏(shū)地 烙(lào)印 皑皑(ái) 杂沓(tà) 镢(juã)头 白炽(chì)

巉(chán)岩 喧嚣(xuün xiüo) 赫(hâ)然 蒿(hüo)草 螺(luï)旋 浸淫(yín) 寒气砭(biün)骨 容光焕(huàn)发 分道扬镳(biüo)

超尘脱凡:超出尘世,脱离凡俗。

横空出世:形容高大,横在空中,浮出人间。

分道扬镳:各走各的道路。

三、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描写了美国第一大城市纽约的繁华景象,也反映了纽约的另一方面:竟争激烈,生活压力大。表达了作者的心理状态:一方面作者看到纽约的“奇崛、伟岸和生命力勃发的现代文明”,深感必须调整脚步,学习其先进之处,力争赶上。另一方面作者身在异邦,虽然出在繁华的大都市,但依然时时心向祖国,心系落后、封闭的家乡,希望她能早日繁荣富强。

四、写作特点

⒈立体反映描写对象。

;站在摩天大楼俯首望去(俯视);环顾四周(平视)。

⒉采用多种手法写出纽约的大楼高耸。

采用对比手法:高楼如山岳、峰峦:街道如峡谷、沟壑。采用烘托手法:窗外飘着白云。采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的高峻。

⒊多采用短句、叠词、叠句、排比句。

采用短句:“顾客的嘈杂。黑人的鼓声。警车和救护车的尖叫„„”表现出纽约喧嚣嘈杂。“路。直线。交叉线。弧线。拱起的线。隐没的线。圆圈。有重叠的线,甚至,缠在一起的线。„„”表现出纽约的道路纵横交错,交通十分发达。运用短句,节奏急促,恰当地反映出纽约充满活力和快速的生活节奏。

运用叠词、叠句、排比句,加强了气势和力量,充分表现出纽约的高楼大厦耸立如群的雄伟场面。

五、重点问题

⒈描写景物,哪些段落用了静态描写?哪些段落用了动态描写?试把相关语句勾画出来,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第一段中写纽约的高楼大厦“人走在阴森森的峡谷之中„„”;第二段中写的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上看到的景物“俯首望去„„”第五段写纽约的夜景“不知什么时候,暮色已从纽约的每个墙角每棵树后钻出„„”是静态描写,可以勾勒出纽约景物的轮廓,让读者比较完整清晰地看到客观景物实况。

第二段中写飓风“万里长风„„无法站稳”,第四段中写纽约的交通“乘电梯„„按摩”是动态描写。前者充分表现了风力之大,烘托出大厦之高;后者将事物写活,充分反映出纽约充满活力和快速的生活节奏。

⒉下列句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1)它们是一片蒿草,而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是三棵擎天的椰子树。它们是一堆玩具,而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是三只啃食月桂叶的长颈鹿。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突出了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的高峻。

(2)“万里长风如透明的长天巨龙,正以七八十里的时速掠过,龙爪和龙鳞,碰撞着、撕扯着每个人的衣裳和头发,使每个人都狼狈得如同龙的掌中玩物,无法站稳。”

运用比喻,极力表现了纽约高处风速之快,风力之大。

(3)登上了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有如越过雪线,登上了珠穆郎玛峰。虽不见白雪皑皑,气温却骤降,寒气砭骨。 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的高峻。

⒊从下列句子中,揣摩一下作者的思想感情。

(1)我知道我不属于纽约。我的家乡在地球的那一边。我出生在北中国的一个飘荡着最美的民歌的地方。那是一片被老镢头和暴风雨剥夺得缺少生命之色缺少植被的黄土高原。

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身在异邦,虽然处在繁华的大都市,但依然时时心向祖国,心系落后、封闭的家乡,希望她能早日繁荣富强。

(2)啊,纽约,这就是纽约!面对它的奇崛、伟岸和生命力勃发的现代文明,我必须调整我的乡野放羊人一般的呼吸和脚步。

作者看到纽约的“奇崛、伟岸和生命力勃发的现代文明”,深感必须调整脚步,学习其先进之处,力争赶上。

第二单元

第5课 《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

一、文学常识

⒈《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的体裁是消息。选自2001年7月14日《人民日报》。

⒉文体知识:新闻通过各种传媒(报纸、电视台、电台、网络)对当前的政治事件和社会生活进行报道。其特点是内容真实、迅速及时、语言简明。它通常有这样几种形式:消息、特写、电视解说词、通讯、报告文学等。

⒊消息的要素及结构特点

消息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消息的结构:标题(有时有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其中标题、导语、主体是不可或缺的。

二、字词拼音

矜(jÿn)持 风度翩翩(piün) 噙(qín) 大阪(bǎn)

急流勇退:在急流中勇敢地立即退却。比喻做官的人在得意时为了避祸而及时引退。

三、文章思想内容

这则消息迅速及时地向全国人民报道了中国申奥成功的喜悦,表达了中国人民无比兴奋的心情。

四、写作特点

⒈语言简洁明了:“该轮到北京办奥运会了!”的“该”字,就写出了无限的感慨。

⒉善于抓住典型细节:写刘淇对记者说,“刚才签字的钢笔无比珍贵,要永远保存下去”的细节,说明了奥运会对中国来说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五、重要问题

⒈分析文章的标题、副标题、导语的特点,并谈谈用一系列数字有何作用?

这是一篇消息。正标题是“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下面的一行字是副标题“得票数比第二名多34票”。正标题概括了报道的中心申奥成功事件,用一个“喜”字贯穿全文;副标题突出了中国得票数之多,充满自豪。开始作者以抒情的笔调表达中国人申奥成功后的无比喜悦和无比激动之情,又用一组确凿的数据展示中国的优势,说明中国申奥成功是众望所归。接下来是各界的反应。

第6课 《别了,“不列颠尼亚”》

一、文学常识

⒈《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一篇新闻特写,作者周婷、杨兴是著名记者。本文选自《通讯名作100篇1949—1999》。 ⒉特写及其特点:特写也叫新闻速写、要求用类似于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来反映事实,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粹的消息文体。它侧重于“再现”,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发生的现场,或某些重要精彩的场面。

二、字词拼音

凝(nínɡ)重 掩(yǎn)映 瞩(zhǔ)目 易帜(zhì) 冉冉(rǎn) 丧权辱(rǔ)国

三、文章思想内容

这篇特写,集中地描写了英国撤离香港那一天的几个具有典型性的场景,表达了13亿中国人民对英国一个半世纪的殖民地统治结束后的无比欣喜之情。

四、写作特点:

⒈语言庄重,对比鲜明,耐人寻味。

如英国降下国旗时写道:“一百五十六年前„„升起„„降下米字旗”。平实的语言,鲜明的对比,饱含了中国人民对英国一个半世纪的殖民地统治结束后的无比欣喜之情。

⒉适当的运用一些背景资料。

文章穿插了背景材料,如港督府的修建、英国统治香港的天数,升降英国国旗等,在现实与历史的交错中,感受历史的深刻演变,使文章具有深厚的历史内涵。

五、重点问题

⒈文章选择哪几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场景来报道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第一个场景:下午4点30分港督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第二个场景:晚6点15分举行英国管治告别仪式,降下英国国旗。第三个场景:子夜时分举行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米字旗下降,五星红旗升起。第四个场景:7月1日王子

和港督登船离港。

体会语言含蓄而庄重的特点。

(1)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香港已经回归祖国,中国人民的屈辱历史永远成为了过去。

(2)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统治宣告终结:作者郑重记录下这一历史时刻,表达了对长达一个半世纪殖民统治结束的欣喜之情。

(3)全文最后一句语言庄重而含蓄,有深刻意义。“从海上来”指当年不可一世的英国远征军强占了中国的领土,开始殖民统治。“从海上去”指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束。

第7课 《生命之舟》

一、文学常识

《生命之舟》》是一篇电视新闻,作者梁家新等。电视新闻以画面和声音为主要传播手段,画面包刮图像、字幕、图表、照片和影像资料,声音包括:解说、同期声和现场效果。

二、字词拼音

率先(shuài) 肆虐(sì nûâ) 簰(pái)

三、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通过报道1998年簰洲湾发生溃口以后,解放军和武警战士勇救被困群众动人事迹,表现了解放军和武警战士奋不顾身、把群众的生命看得高于一切的崇高精神。

第8课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一、文学常识

本文是一篇人物通讯,作者谭士珍,著名记者。通讯也叫通讯报道。通讯和消息一样,也是用事实说话,它是一种以写典型人物、典型事件为主的新闻体裁。通讯与消息比,不仅要六个新闻要素齐全,还要报道新闻事实的情节、细节;不仅要写事,还往往要写人;不仅要用叙述的方式,还要较多地采用描写、议论、抒情等方式。

二、字词拼音

籼(xiün)稻 黔(qián)阳 衣钵(bō) 鉴(jiàn)于 夜不能寐(mâi) 矢(shǐ)志不移 :立下志愿决不改变。矢,发誓。大相径庭:比喻彼此相差太远。

劫后余生:遇上灾难而侥幸活命。劫,灾难。 功成名就:功绩取得了,名声也有了。

三、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报道了袁隆平在杂交水稻方面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赞颂了他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矢志不移的科学精神。

四、写作特色 :

⒈运用典型事例来写人。

如写袁隆平在看到向福财饿着肚子来回爬过四十公里山路换回稻种后,心情很沉重,从而开始思考“怎样才能使人们不挨饿”的问题,表现出一个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感。随后,他提出了当时世界上无人解决的大课题——杂交水稻。经过严谨的思索,又提出了与当时学术界流行的观点大相径庭的设想——通过“三系”来利用水稻杂交优势,他不畏冷言,披挂上阵,毫不动摇,显示了严谨的态度、创造的才能和执着的精神。尤其是写他在文化大革命这特定环境中的一段极不寻常的遭遇,更充分展示了他不畏任何艰难困苦、矢志不移地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神。作者精心选择的这些典型事例,鲜明地展现了袁隆平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不息的奋斗精神。

⒉生动的细节描写。

文中写文化大革命中袁隆平将劫后余生的四钵秧苗发展到四分秧田时,他“像慈母似的守护在秧田边”;而当这四分秧田又被扫荡一空,他在一口深井里发现了仅有的“几棵秧苗”时,他竟奋不顾身“把衣服一脱,‘扑通’一声跳了下去”。这些细节描写,把一个遭受苦难而又执着追求理想、充满献身精神的科学家形象勾勒出来。

⒊用数字说话

数字是构成新闻事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物通讯中,准确无误的数据能使人物形象更生动、更感人、更具说服力。文中在说明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时,就多处运用了数字,如:“十三年来,杂交水稻累计种植面积十二点五六亿亩,增产粮食约一千亿公斤,增收近三百亿元。根据农业部统计,全国水稻平均亩产三百五十七公斤,而杂交水稻是四百四十一公斤,每亩增产八十四公斤。”这些数字有力地说明了杂交水稻的优越性,从而突出了袁隆平的卓越贡献。

第三单元

第9课 《纪念白求恩》

一、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毛泽东。

二、字词拼音

派遣(qiǎn) 狭隘(aì) 热忱(chãn) 殉(xùn)职 鄙(bǐ)视 冀(jì)

麻木不仁:原意是肢体麻木,感觉不灵。这里指缺乏政治敏感和政治热情,对集体和人民利益不关心。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16篇
  • 关于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