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红旗飘飘》音乐教案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10    阅读:

《红旗飘飘》音乐教案篇一:《红旗飘飘》教案

《红旗飘飘》教案

天门市多宝一中 李霞

课 题: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红旗飘飘》。

教材分析:

《红旗飘飘》是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以国旗为主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深化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传统教育,为培养民族音乐文化的情感奠定了基础。本单元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及相关的题材内容为基本素材,使学生感受“五星红旗是由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的深刻意义,以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由于教材涉及了有关历史,并与现实社会有机联系,拓展了音乐文化的内涵,促进了学生的创作能力、表现能力、群体合作意识及个性的协调发展。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值少年期向青年的过渡时期,具有参与的意识交往的愿望,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表达情感的方式较之小学生有明显的变化。能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提高感受、鉴赏、表现、创造、想象和评价的能力。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一“义勇军进行曲”及相关题材的内容做为基本素材,使学生感受“五星红旗是由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的深刻意义,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感。并在此基础上学唱《红旗飘飘》由于教材涉及了有关历史,并与现实社会生活等相关文化的有机联系,故也拓宽了音乐文化的内涵。 授课年级:七年级

教学课时:一课时(40分钟)

课 型: 欣赏课 歌唱课

教学目标:

以国旗为主题,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以饱满的激情演唱歌曲《红旗飘飘》,通过分组演唱、表演,更深入地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作为中国人,我们感到无比自豪。

教学重难点:

1.感受器乐曲《红旗颂》的音乐情绪及演奏的形式。能边聆听乐曲《红旗

颂》边看油画,边结合历史知识描述《开国大典》的盛况。

2.感受歌曲《红旗飘飘》《国旗颂》的音乐情绪及演唱形式;能哼唱歌曲《红旗飘飘》中一句或几句曲调。能描述自己面临不同场合升国旗时的联想与感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钢琴 小五星红旗

教学过程:

一、播放轻音乐,学生缓缓走进教室。

二、师生问好,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看谁能唱出刚刚听到乐曲开头由小号演奏的曲调。

三、欣赏《红旗颂》

1、教师介绍《红旗颂》的作者及首演的背景,然后播放录音。

2、学生聆听引子及第一部分主题。

3、教师引导学生从这段引子和主题中,听出乐曲分别用了哪些乐器来演奏?其中听出了什么熟悉的音调?(《国歌》音调)

4、聆听第二部分(展开部)。听后,学生畅谈:从乐曲中听辨出节奏、音型有什么特点?这段乐曲在演奏的形式、乐曲的风格较第一段有何不同?

5、聆听第三部分及尾声。

6、学生边聆听乐曲边观看油画《开国大典》,结合语文知识和历史知识,各自畅谈听后的感受和对乐曲的理解。描述《开国大典》时的盛况。

7、学生对以上的见解进行评价,教师参与评价活动,说出自己的理解。

四、学唱歌曲《红旗飘飘》

1、播放歌曲,让学生猜猜这首歌名。

2、教师介绍一下这首歌的旋律。

这首歌曲是降E调、4/4拍子(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四拍),今天我们要解决的难题就是有休止符的地方,应该怎么唱。(师生一起分析)下面,请同学们把手放在腿上,轻轻地拍打节奏,跟着老师把旋律唱一遍。视唱旋律(老师范唱,学生跟唱),唱不准的地方,老师逐句教唱,直至熟练。

3、带词演唱。

4、现在,请获得红旗的同学起立,带着这份骄傲,挥舞手中的国旗,全班同学一起,完整的把歌曲唱一遍。

5、学生自由讨论《红旗飘飘》的音乐情绪、演唱形式以及表达的主题思想。

五、欣赏歌曲《国旗颂》

1、引导学生讨论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演唱形式,以及表达的主题思想。

2、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描述自己面临不同场合升国旗时的联想与感受.(参考课本的插图:天安门国庆节升国旗的群众集庆场面)

六、课堂小结:

鲜艳的五星红旗在蓝天下高高飘扬,激昂的歌曲在教室里久久回荡。祖国的强盛让我们有了尊严,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无比骄傲、自豪......为了祖国的明天更加美好、更加富强,我们现在应该更加努力的学习,成为祖国的栋梁,为祖国的明天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后,让我们在《红旗飘飘》的歌声中结束今天的课。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媒体与课程的结合,引导学生逐步走进感受音乐、理解音乐、演唱音乐。从感受、品悟到畅谈、回味,学习逐步深入,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在教学设计上我注重了教育理念的变化,教学方式的变化,教学情景的变化。教学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健全人格。课程与多媒体的结合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方式,音乐、图像、影视构成的有机整体,多样地呈现出内容及主题。学生被动式、灌输式的学习变为主动式、探究式学习。学生在这一环节中,学习热情十分高涨。在欣赏与感悟、理解与表达中,认知得到发展,情感得到陶冶,能力得到培养。

教学板书设计:

《红旗飘飘》音乐教案篇二:初一音乐红旗飘飘_教案

初一音乐《红旗飘飘》教案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及相关的题材内容为基本素材,使学生感受“五星红旗是由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的深刻意义,以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由于教材涉及了有关历史,并与现实社会有机联系,拓展了音乐文化的内涵,促进了学生的创作能力、表现能力、群体合作意识及个性的协调发展。 学生分析:

农村学生没有接触正规的音乐教学,音乐基础知识差,学生对课本上的知识不怎么感兴趣,因此我们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七年级正是学生由少年向青年过渡的关键时期,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交往愿望,音乐表现也比小学生要好一些,因此我们应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本节课我充分运用网络,借助信息技术这个平台,使单纯枯燥的欣赏视觉化,形象化,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情感得到升华,使学习变成一次美妙的精神之旅。 教学目标:

1、 欣赏《绣红旗》,创编歌表演。

、 感受器乐曲《红旗颂》的音乐情绪及演奏形式。边聆听乐曲《红旗颂》边看油画,边结合历史知识描述《开国大典》盛况

、 感受歌曲《红旗飘飘》的音乐情绪及演唱形式;能哼唱歌曲《红旗飘飘》中的一句或几句曲调。边聆听音乐边即兴模仿中国健儿在奥运会开幕式进行时姿态。描述自己面临不同场合升国旗时的联想和感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同是红旗主题不同题材的乐曲和歌曲,他们都能以真挚的情感打动人的心灵,引发内心的共鸣。歌曲的旋律动听,歌词动人,演唱动情,使歌曲在表达音乐情绪和刻画音乐形象更容易让人理解和接受;乐曲大型管弦乐队多层次的配器,丰富的和声使乐曲在表达上更到位,更感人肺腑,感受更深刻难忘。优秀的传统歌曲是时代的号角,曾经激励过中国人的斗志,我们不能忘记;优秀的现代通俗歌曲通俗易懂,容易上口。反映现代社会与生活,具有很强的时代感,所以每个同学都喜欢唱。希望大家在历史回响和现代生活中,音乐都能够成为你永恒的朋友!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引导学生逐步走进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从感受、品悟到畅谈、回味,学习逐步深入,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在教学设计上我注重了教育理念的变化,教学方式的变化,教学情景的变化。教学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健全人格。所以在本节课的一开始就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江姐和战友们在狱中绣红旗、迎解放的感人场面展现在同学们面前,让学生完全置身于教学情境中,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创造一种容易接受的气氛,接着让学生创编歌表演,进行二次创作,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充分体现创新精神。在接下来的几首曲子中,我也是充分应用了信息技术,将升旗、歌曲、历史情景有机的结合起来。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方式,文本、音乐、图像、影视、动画构成的有机整体,多样地呈现出内容及主题。学生被动式、灌输式的学习变为主动式、探究式学习。学生在这一环节中,学习热情十分高涨。在欣赏与感悟、理解与表达中,认知得到发展,情感得到陶冶,能力得到训练。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音乐欣赏的能力不仅是一个人的审美修养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文化素质水平的标志之一。音乐欣赏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是其它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

音乐欣赏教学程度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我们的音乐前辈黄自先生认为在音乐欣赏时,欣赏者要经过这么一个心理反应过程:感知外部音响→开展想象联想→得到情感共鸣→理解认识。所以欣赏教学时必须遵循这一心理反映过程,引导学生逐渐由低层次的直觉欣赏向高层次的情感欣赏,理智欣赏方面发展。这样既符合心理反映过程,也有利于欣赏教学。实践表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充分体现了这样三个特点:

1.课堂从封闭走向开放。网络平台以多元的方式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空间封闭的课堂打开了一道广阔的通道,走向一个开放的空间。 2.学习从传授走向探究。整合使学生线性单一的阅读变为块状整体的阅读,学生采用自助式、探究式、简约式等方式学习,用自己独特方式来表达,实现自我知识的建构和情感的滋养。

3.能力从单一走向多元。学生在自主活动、情境体验、模拟参观等学习中,不仅发展了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合作、探究、感悟、审美、创造等能力等都得到提高。

《红旗飘飘》音乐教案篇三:第三课时《红旗飘飘》教案

《红旗飘飘》音乐教案篇四:红旗飘飘音乐教案

教学内容:学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音乐欣赏《绣红旗》、音乐欣赏《红旗飘飘》

教学示例:

(教室布置:在上课前教师可以做一些简单布置,烘托气氛。教室要挂一面国旗 ,教室的墙上要挂一些图片 比如:课本的《开国大典》、革命战争的、运动员获奖的 图片等)

1 学生学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学生全体起立 教师播放天安门升旗仪式的录像,学生跟着音乐和画面有感情演唱国歌。

教师;刚才我们跟着天安门的升旗仪式演唱了国歌,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讨论回答:庄严的 国旗是革命鲜血染成的,新中国的成立是不容易的等。)

大家除了在升国旗的时候唱国歌,还在什么时候能听到国歌。(学生回答: 中国运动员在获金牌的时候、国家领导在检阅的时候等。) 教师:国歌代表这一个国家,每一个国人都应该唱好国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唱国歌。

首先我们欣赏由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演唱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乐谱 ,听听艺术家是怎样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歌曲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教师:请同学们结合乐曲讨论:艺术家是怎样处理这首歌曲的。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这首歌曲是2/4拍的首先在节奏上要注意节拍特点第一拍强,第二拍弱。歌曲是弱起小节进入,乐曲中的表情记号 要准确演唱三连音 和附点音。

学生练习演唱并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师纠正重点是歌曲的开始是弱起小节、十六分音符、 三连音、和歌曲的表情记号“>”。 在演唱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不但要背下歌词,还要背下歌曲中出现的表情记号,并演唱出来。)

教师:刚才我们已经能按照乐曲的记号完整的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但这还不够,我们还要唱出歌曲的感情,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国歌的故事。(影片《国歌》片段欣赏加入教材中,国歌故事的文字配音)

学生讨论,应该用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学生全体起立,再次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师播放天安门升旗仪式。

2歌曲欣赏《绣红旗》

教师介绍歌剧《江姐》的历史背景,并给学生展示历史图片,烘托气氛。

学生观看歌剧《江姐》中《绣红旗》的片段。

学生分析歌曲的力度 速度 节奏

学生讨论这些音乐语言刻画了江姐和战友们怎样的感情。 3歌曲欣赏《红旗飘飘》

学生欣赏《红旗飘飘》,会唱的同学跟着录音一起演唱。

请会唱的同学到前面演唱,其他同学按节奏拍手。

请学生谈谈音乐的情绪,和主题思想

学生创编活动:学生分组选择《绣红旗》和《红旗飘飘》的其中一首歌曲根据时代背景和歌曲内容等,创编歌表演活动。

《红旗飘飘》音乐教案篇五:《红旗飘飘》教学设计

《红旗飘飘》音乐教案篇六:七年级下册《红旗飘飘》法治教案

七年级下册《红旗飘飘》法治教案

——岑光梅

要求:

本单元从《国歌》的学唱,引入“红旗”主题,通过欣赏歌曲和乐曲,体会他们的不同的表现意义,激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1、准确地背唱《国歌》,掌握弱起节奏。

2、欣赏歌曲《秀红旗》,在理解歌曲意境和人物内心情感的基础上进行歌表演。

3、结合历史知识,描述开国大典时的盛况,体会管线乐曲《红旗颂》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4、欣赏《红旗颂》、《国旗颂》,回顾、描述或模仿《国歌》奏响时的不同场景。

5、渗透法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

教学内容:

1、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音乐故事:国歌的故事。

3、音乐欣赏:《绣红旗》。

教学目标:

1、通过标准而有感情的演唱和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渗透法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体会国歌的情绪,理解国歌的来历,

了解人民音乐家聂耳的生平及代表作品。

2、结合欣赏《绣红旗》创编歌表演。渗透法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

重点与难点:

1、重点:准备而有表情地演唱和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难点:(1)听好前奏,唱好起句、弱起和三连音。。(2)理解和体验不同作品的风格、特点及其表现意义。

教学准备:

《国歌》诞生和“开国大典”的相关历史资料、聂耳生平、江姐的古事、各种《国歌》渗透法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奏响时的场景图片。

教学过程:

(一)唱歌

1、学生随音乐《红旗颂》走进教室。

2、师生谈话:教师引导学生:看谁能唱出刚刚听到乐曲开头有小号演奏的曲调。

3、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启发学生根据“国歌的故事”等资料,说说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理解。

3、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录音、影视或教师范唱)。

(2)教师指导学生随录音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注意启发学生对演唱的效果进行评价。

(3)学生探究:歌曲速度、节奏、节拍、旋律等音乐表现要素的特点,并能运用音乐要素及表情术语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红旗飘飘》音乐教案篇七:红旗飘飘教案

红旗飘飘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音乐故事:国歌的故事。

3. 音乐欣赏:《绣红旗》。

教学目标:

1.通过准确而有感情地演唱和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体会国歌的情绪,理解国歌的来历,了解人民音乐家聂耳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2. 结合欣赏《绣红旗》创编歌表演。

教学过程:

(一)唱歌

1.学生随音乐《红旗颂》走进教室。

2.师生谈话:教师引导学生:看谁能唱出刚刚听到乐曲开头由小号演奏的曲调。

3.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启发学生根据“国歌的故事”等资料,说说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理解。

4.学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录音、影视或教师范唱)。

(2)教师指挥学生随录音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注意启发学生对演唱的效果进行评价。

(3)学生探究:歌曲速度、节奏、节拍、旋律等音乐表现要素的特点,并能运用音乐要素及表情术语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4)引导学生随音响(录音、影视、伴奏等)听好前奏,准确地把握弱起起唱,唱准三连音,有表情地唱熟歌曲的曲谱和歌词。

(5)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如自由改变本歌的速度、节拍(如2/4变3/4)与节奏(如变弱起为强起;改变三连音节奏),并与前面进行对比,体会音乐情绪及风格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6)引导学生随琴声或录音机唱乐谱(包括前奏)。边唱边划拍子,并三连音节奏。

(7)反馈与评价:学生采用竞赛的方式,看谁能很快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曲谱和歌词准确地背唱下来,师生共同评价。

(二)欣赏

1.观看歌剧《江姐》的录像片段,聆听女声齐唱《绣红旗》。

2.学生探讨《绣红旗》的演唱形式、表现的情节、表达的主题思想和音乐的基本情绪等。

3.创编歌表演动作:学生可通过个人或分小组,根据各自对歌曲《绣红旗》内容和情节的理解和想象,创编歌表演动作。设计符合故事情节、乐曲结构及音乐情绪的表演形式,以表达江姐和狱中战友绣红旗、迎解放的意境和坚定的信念。在表演的实践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自己、他人和集体的伴奏作简单的评价,并在群体中参与相互交流二度创造的感受,并提出改进的意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

1.管弦乐曲《红旗颂》。

2. 歌曲《红旗飘飘》。

3. 歌曲《国旗颂》。

教学目标:

1.感受器乐曲《红旗颂》的音乐情绪及演奏的形式。能边聆听乐曲《红旗颂》边看油画,边结合历史知识描述《开国大典》的盛况。

2.感受歌曲《红旗飘飘》《国旗颂》的音乐情绪及演唱形式;能哼唱歌曲《红旗飘飘》中一句或几句曲调。能边聆听音乐,边即兴模仿中国健儿在奥运开幕式行进时的姿态。能描述自己面临不同场合升国旗时的联想与感受。

教学过程:

1.教师介绍《红旗颂》的作者及首演的背景,然后播放录音。

2. 学生聆听引子及第一部分主题。

3.教师引导学生从这段引子和主题中,听出乐曲分别用了哪些乐器来演奏?其中听出了什么熟悉的音调?(《国歌》音调)

4. 聆听第二部分(展开部)。听后,学生畅谈:从乐曲中听辨出节奏、音型有什么特点?这段乐曲在演奏的形式、乐曲的风格较第一段有何不同?

5. 聆听第三部分及尾声。

6.学生边聆听乐曲边观看油画《开国大典》,结合语文知识和历史知识,各自畅谈听后的感受和对乐曲的理解。描述《开国大典》时的盛况。

7.学生对以上的见解进行评价,教师参与评价活动,说出自己的理解。

8. 欣赏男声独唱歌曲《红旗飘飘》。

9.学生自由讨论《红旗飘飘》的音乐情绪、演唱形式以及表达的主题思想。

10.学生随录音边看歌谱边随之哼唱。

11.如果高音区有困难,教师可作移调处理。学生可畅谈对这首歌曲的感受,并说出对其中哪个乐句的印象最深。(可能会有不同答案,教师都应予以鼓励)

12.学生聆听音乐,即兴模仿中国健儿在奥运开幕式行进时的姿态。

13.欣赏歌曲《国旗颂》。引导学生讨论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演唱形式,以及表达的主题思想。

14.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描述自己面临不同场合升国旗时的联想与感受.(参考课本的插图:天安门国庆节升国旗的群众集庆场面)。

15.反馈与评价: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下表:

《红旗飘飘》音乐教案篇八:中班社会教案《红旗飘飘》

《红旗飘飘》音乐教案篇九:2第二单元红旗飘飘教案设计

第二单元红旗飘飘教材分析

(一)编写意图:

七年级的学生正值少年期向青年的过渡时期,具有参与的意识交往的愿望,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表达情感的方式较之小学生有明显的变化。应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提高感受、鉴赏、表现、创造、想象和评价的能力。

为此,作为七年级下学期开学初的第二单元,紧接第一单元《春之声》之后,安排以“国旗”、“国歌”为主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顺理成章的。同时,也为学习第三单元《华夏古韵》,深化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传统教育,培养热爱民族音乐文化的情感奠定了基础。而且,此时正值“清明节”前夕,设本单元的另一个意图,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一“义勇军进行曲”及相关题材的内容做为基本素材,使学生感受“五星红旗是由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的深刻意义,以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并在此基础上准确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由于教材涉及了有关历史,并与现实社会生活等相关文化的有机联系,故也拓宽了音乐文化的内涵。同时教材中增加了创编、表演、音乐描述等内容,进而可促进学生的创作能力、表现能力、群体合作意识、以及个性的协调发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准确而有表情地演唱和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难点:(l)听好前奏,唱好起句、弱起和三连音。(2)理解和体验不同作品的风格、特点及其表现意义。

(三)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安排的教学内容包括:

1.唱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935年的中国,抗日战争烽火燃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剧作家田汉为抗战题材电影《风云儿女》作剧本。在刚完成这部影片的帮事创作后,田汉即遭反动派逮捕,被关进监狱。被捕前,他仓促地把其中的主题歌歌词《义勇军进行曲》写在一张包香烟的锡纸衬底上,并以化名“陈瑜”公开发表。年轻的作曲家聂耳在谱曲前,也因反动派的迫害即将离国,他从夏衍手中抢过歌词说:“作曲交给我,我干!”。他在接到了为《义勇军进行曲》谱曲的任务后,以极大的热情,把对战友被捕的悲愤之情和对日寇的满腔怒火倾注到音乐中,创作出这首鼓舞全国人民同仇敌忾、英勇杀敌的激昂战歌。在他去日本前写成了初稿,到日本后不久,就把歌谱全部完成寄回。这首歌曲在影片《风云儿女》中一唱出,立刻产生了巨

大影响。1935年5月16日《电通画报》第一期刊出了它的影印谱,后又灌制了唱片,不久就响遍了全中国的每一个角落。著名黑人歌唱家罗伯逊演唱和录制的唱片,更使这首中国人民的战歌享誉世界。

由于歌词是散文式的自由体新诗,句子参差不齐,最长一句有十四个字,聂耳创造性地把它谱成有六个长短不等的乐句组成的自由体乐段。整首歌曲除具有前后一致的昂扬振奋的精神外,还采用了主导动机贯穿发展的手法,以引子中“大三和弦分解的号角式”的音调,作为全曲旋律发展的基础,并在最后两句加以变化再现,造成首尾呼应,达到更完美的统一。在影片中,歌曲开始时,有几小节特强(fff)的小鼓独奏,然后在隆隆炮声中奏出军号的前奏,引出了以后半拍起的急切呐喊:“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当唱到“中华民族到了”时作者用了突然的休止,造成一种特有的紧迫感,在休止后更突出了“最危险的时候”,而引出了人们被迫着发出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在三次层层向上的呼喊之后,号角式的音调再现了,象一声冲锋号,激励着无数战士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结尾再三强调“前进”两字,音乐更富于动力,象征着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战斗步伐、半个多世纪以来,《义勇军进行曲》的雄劲音乐,激励着全国人民掀起抗日救亡的巨浪,穿过解放战争的硝烟,迎来新中国的诞生,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会议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一致通过决议,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欣赏

(l)《绣红旗》

《绣红旗》是歌剧《江姐》中的一个唱段。歌剧《江姐》曾获全军第三、四届文艺会演创作奖。《绣红旗》是其中精彩的唱段之一。这首歌主要表现江姐等人在狱中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时的特有感情。歌曲既朴实优美、深情而乐观,又表现了江姐誓死如归的革命英雄主义和憧憬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词作者选取了一个特定的情景,将江姐和战友们在听到喜讯后的千言万语,以及欣喜若狂的心情,浓缩到绣新中国国旗的特定事件中,词中刻画了江姐和战友们的复杂微妙的感情:一方面“热泪随着针线走”,表达了内心的喜悦,“绣出一片新天地”,表达了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乐观精神;另一方面,身处牢狱,只能将狂喜之情隐藏在内心深处。于是,绣红旗本身便显出感情的真挚与含蓄。含蓄与热烈情绪的结合,便成为这首歌曲的显著特点。曲作者在这种“特定环境”、“特有感情”规定下,匠心独具,充分突出“绣”的地位,尽抒那压抑不住的喜悦之情。

曲调吸收了江南、四川等地的民间音乐素材,这一特征使歌曲的旋律更加适合歌剧的韵味。曲调既婉转柔和,又饱含情意。采用徵调式是此曲运用民族调式的成功之举。其曲式结构为单乐段。前面加“引子”,以便于演员逐步进入那“特定的环境”。后面有补充,为女声齐唱形式,这是狱中战友们在江姐那充满向往情感的引发下,自然而然地卷入歌唱中的。这里,曲作者采用了戏曲中的“楼外楼”的手法,其音头的高音3一直上升到高音5一浪高一浪,将感情推向高潮,使那压抑已久的向往之情犹如喷泉,呼之而出。该曲也是一首富有激情的女高音独唱曲,常用于音乐会之中。

(2)《红旗颂》

《红旗颂》这首序曲是由吕其明作于1965年春,同年5月作为“上海之春”开幕式首演。作品采用了单主题贯串发展的三部结构。曲首,小号奏出以国歌音调为素材的引子,经圆号反复,由弦乐器在C大调上奏出歌颂红旗的主题在钢琴清脆的和弦及木管闪动的音型伴和下,显得格外明澈绚丽。人们被音乐带到幸福激荡的回想之中: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主题提高大二度在D大调上又奏出,啊!千言万语用优美的旋律向着红旗倾诉吧!接着主题变体为连接部,转向G大调,以乐器交替的二声部模仿的形式引向了展开性的中间部分。连续的三连音音型,调性移动,节奏富于动(2)《红旗颂》力,颂歌主题变成豪壮的进行曲,这是中国人民在红旗指引下英勇战斗、昂奋向前的步伐。再现部又回到C大调,木管叠在弦乐声部之上合奏主题,在《东方红》的曲调中音乐达到高潮:歌颂祖国,歌颂伟大的党。尾声处号角又起,乐队中渗入了《国际歌》的音调:让我们高举红旗,奔向祖国的明天。

(3)《红旗飘飘》

这首男声独唱歌曲,为拍子、降E大调。歌词的语言亲切,充满激情;歌曲切分节奏的连续进行,显得明快而富于动感,旋律起伏跌宕,富有时代气息,深情地表达了人们对五星红旗的挚爱,对家国的眷恋之情。当奥运健儿获得优异成绩,看到赛场上升起五星红旗时,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想到歌中唱到的:“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为你欢呼,我为你祝福,你的名字比我生命更重要。

全曲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由四个乐句组成,构成“起、承、转、合”方整性乐段。其中,每个乐句均为四个小节,第一乐句节奏密集,音型级进、模进相间,旋律平稳,给人以亲切、赞颂之感。

第二乐句切分节奏更加鲜明,旋律稍有起伏,音域略有扩展,为形成歌曲的高潮做了铺垫。

第三、四乐句开始与结尾采用了第一乐句的素材,节奏加以变化,中间旋律在高音区进行,将音乐情绪推向高潮。

第二部分:旋律较激越,在全曲的最高音区进行,乐句开始在弱拍进入,与第一部分形成了对比,把歌曲推向了高潮。激昂的歌声,表达了人们对五星红旗的深厚感情。

第三部分:延续了高潮部分弱起节奏的特点,音区有所降低,是高潮情绪的延伸,特别是结尾处衬词的加入,歌声在高音区(123三个音)中展开,节奏拉宽,旋律舒展,使歌曲呈现明亮的色彩,给人以余音镣绕、情感渲泄未尽的印象。

(4)《国旗颂》

《国旗颂》作于199?年。在北京市国庆45周年获创作优秀奖。1998年全国大学生合唱比赛,此歌被定为必唱曲目。《国旗颂》是一首齐唱、合唱歌曲。F大调、4/4拍、两段体结构。第一部分为齐唱,旋律起伏跌宕,柔和而抒情,歌曲深情地回眸了中华民族历史的足迹,表现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浴血奋战,迎来共和国崭新黎明的精神风貌。第二部分为合唱,节奏更加鲜明,尤其是多处切分节奏的使用,更加突出了时代的风格特点。昂扬有力的旋律,中速稍快的行进速度,将歌曲逐步推向高潮,使歌曲具有颂歌的风格,与第一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人民对国旗的歌颂,对祖国未来的憧憬和激越的心声。

第二单元红旗飘飘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音乐故事:国歌的故事。

3. 音乐欣赏:《绣红旗》。

教学目标:

1.通过准确而有感情地演唱和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体会国歌的情绪,理解国歌的来历,了解人民音乐家聂耳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2. 结合欣赏《绣红旗》创编歌表演。

教学过程:

(一)唱歌

1.学生随音乐《红旗颂》走进教室。

2.师生谈话:教师引导学生:看谁能唱出刚刚听到乐曲开头由小号演奏的曲调。

3.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启发学生根据“国歌的故事”等资料,说说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理解。

4.学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录音、影视或教师范唱)。

(2)教师指挥学生随录音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注意启发学生对演唱的效果进行评价。

(3)学生探究:歌曲速度、节奏、节拍、旋律等音乐表现要素的特点,并能运用音乐要素及表情术语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4)引导学生随音响(录音、影视、伴奏等)听好前奏,准确地把握弱起起唱,唱准三连音,有表情地唱熟歌曲的曲谱和歌词。

(5)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如自由改变本歌的速度、节拍(如2/4变3/4)与节奏(如变弱起为强起;改变三连音节奏),并与前面进行对比,体会音乐情绪及风格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6)引导学生随琴声或录音机唱乐谱(包括前奏)。边唱边划拍子,并三连音节奏。

(7)反馈与评价:学生采用竞赛的方式,看谁能很快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曲谱和歌词准确地背唱下来,师生共同评价。

(二)欣赏

《红旗飘飘》音乐教案篇十:音乐课红旗飘飘

音乐课《红旗飘飘》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音乐故事:国歌的故事。

3. 音乐欣赏:《绣红旗》。

教学目标:

1.通过准确而有感情地演唱和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体会国歌的情绪,理解国歌的来历,了解人民音乐家聂耳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2. 结合欣赏《绣红旗》创编歌表演。

教学过程

(一)唱歌

1.学生随音乐《红旗颂》走进教室。

2.师生谈话:教师引导学生:看谁能唱出刚刚听到乐曲开头由小号演奏的曲调。

3.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启发学生根据“国歌的故事”等资料,说说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理解。

4.学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录音、影视或教师范唱)。

(2)教师指挥学生随录音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注意启发学生对演唱的效果进行评价。

(3)学生探究:歌曲速度、节奏、节拍、旋律等音乐表现要素的特点,并能运用音乐要素及表情术语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4)引导学生随音响(录音、影视、伴奏等)听好前奏,准确地把握弱起起唱,唱准三连音,有表情地唱熟歌曲的曲谱和歌词。

(5)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如自由改变本歌的速度、节拍(如2/4变3/4)与节奏(如变弱起为强起;改变三连音节奏),并与前面进行对比,体会音乐情绪及风格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6)引导学生随琴声或录音机唱乐谱(包括前奏)。边唱边划拍子,并三连音节奏。

(7)反馈与评价:学生采用竞赛的方式,看谁能很快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曲谱和歌词准确地背唱下来,师生共同评价。

(二)欣赏

1.观看歌剧《江姐》的录像片段,聆听女声齐唱《绣红旗》。

2.学生探讨《绣红旗》的演唱形式、表现的情节、表达的主题思想和音乐的基本情绪等。

3.创编歌表演动作:学生可通过个人或分小组,根据各自对歌曲《绣红旗》内容和情节的理解和想象,创编歌表演动作。设计符合故事情节、乐曲结构及音乐情绪的表演形式,以表达江姐和狱中战友绣红旗、迎解放的意境和坚定的信念。在表演的实践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自己、他人和集体的伴奏作简单的评价,并在群体中参与相互交流二度创造的感受,并提出改进的意见。

教学反思:这节课,学生们通过演唱、表演、欣赏等音乐活动,使学生在理解课堂内容的基础上,又培养了创新能力。“互动式”教学模式开辟了一条新的教学思路,在音乐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放手让学生在音乐的环境中学习音乐、理解音乐、感悟音乐、表现音乐。真正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一个锻炼的机会,一个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由教育教学的“被动角色”跃为“主动角色”,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通过师生共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进而体现“互动”为音乐课堂所带来的最佳教学效果。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16篇
  • 关于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