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 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教案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12    阅读: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 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教案篇一: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1课_《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精品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精品

教案

教学目标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概括主题思想兼而习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几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 年代]以后,中国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为什么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从西方传入电报、电话以及照相、电影等,新闻报纸、出版事业也在中国出现)

2、你能说出以下各时期兴办的刊物名称吗?(组织学生“对号入座”:A、洋务运动时期:《申报》;B、维新变法时期:《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

C、辛亥革命时期:《民报》[中国同盟会机关报]、《南风报》(中国同盟会广西支部编辑);D、新文化运动期间:《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每周评论》;E、五四运动期间:《京报》、《晨报》等)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这些报刊都是向西方学习先进文化的产物,对近代中国文化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其实,比这些报刊更早研究西方文化的思想家魏源早在鸦片战争期间就已经出现了。近代史上,中华民族还有许多爱国知识分子不甘失败,积极展开挽救民族危机的活动。他们在思想上、科技上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勇敢地进行赶超和创新,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布置学生阅读112——116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著作名称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由于他们生活的时代早,而且产生了巨大的激励作用,所以调到前面作为范例进行探究)

1、怎样学习有关魏源的历史知识?(通过设问,启发学生从生活时代、代表作[或创造发明]、主要内容、成功原因等方面进行了解:A、生活时代:鸦片战争期间;

B、代表作:《海国图志》; C、主要内容:“师夷长技以制夷”;D、成功原因:崇高的爱国精神[反抗外侵];良好的道德品质[讲诚信,不负林则徐重托]; 强烈的创新意识[批判闭关锁国政策,破除轻视科技的愚昧观点]。)

2、有关严复的重要内容是什么?(启发学生运用上例,自我提炼知识要点:A、生活时代: 戊戌变法时期;B、代表作:译著《天演论》;C、主要内容:“物进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D、成功原因:崇高的爱国精神[反抗外侵,主张救亡图存];良好的道德品质[勤奋好学,既学军事,也广泛涉猎西方政治学说];强烈的创新意识[为译著加按语,叙述己见,警醒世人,宣传变法]。)

教师小结、过渡:向西方学习,是中国近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基本走向;爱国主义则是激励人们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以这些思想为支撑,科学家们在各自领域内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你知道当年建立这项伟业的人物事迹吗?(组织学生运用上例,自我提炼知识要点:

人物姓名:詹天佑;重要贡献:自行设计和建成京张铁路[干线];年代:1905——1909年;

突出成就:居庸关、八达岭隧道;成功原因:崇高的爱国精神[学成本领,报效祖国];良好的道德品质[勤奋好学,克服困难,全力以赴];强烈的创新意识[设计“人”字形路轨]。)

揭开制碱奥秘的侯德榜

侯德榜的贡献是什么?(启发学生运用上例,自我提炼知识要点:

A、成功时间: 20世纪20年代

B、代表作:《制碱》

C、主要成就:比欧洲制碱成本低40%

D、成功原因:崇高的爱国精神[学成归来,投身实践,报效祖国];

良好的道德品质[刻苦钻研,意志坚强];强烈的创新意识[挑战外国垄断,探索新工艺,敢于超越西方]。)

巩固小结

指导学生当堂完成<<同步学习与探究》上的“开放性作业”。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 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教案篇二: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教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学习重点】分析中国近代史上这四位文化名人的典型事迹,概括出本课的主题。

【学习难点】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分析典型事迹,概括主题思想,并且做到,既不平

均使用力量,又兼顾到四个典型的基础知识。

一、【前知性问题】学生阅读课文,找出重点内容,完成下列内容。

1、鸦片战争时期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是谁?他的思想主张是什么?有何著作?其内容和目的是什么?

2、近代杰出的铁路工程师是谁?请概述他的贡献?

3、近代著名化学家是谁?他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二、【基础知识训练】

1、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是( )

A.滇越铁路 B.唐胥铁路 C.京张铁路 D.凇沪铁路

2、20世纪初,世界上最畅销的纯碱是“红三角”牌纯碱。为中国的制碱工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

A.张謇 B.詹天佑 C.侯德榜 D.邓稼先

3、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家是( )

A.林则徐 B.魏源 C.严复 D.康有为

4、严复翻译的著作是( )

A.《海国图志》 B.《盛世危言》 C.《四洲志》 D。《天演论》

5、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详系细介绍西方的著作是:( )

A.《海国图志》 B.《四库全书》 C.《天演论》 D.《四洲志》

6、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师夷长技以制夷”。

材料二:要救国,只有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

请回答:

(1).材料一是谁的主张?他写的著作及主要内容是什么?

(2).材料二是谁的主张?他的译著是什么?同他观点相同的派别是什么?

三、【拓展练习】

1、魏源编写《海国图志》一书的目的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师夷长技以自强”

C.宣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

D.激励人们“自强保种”,救亡图存

2、近代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地介绍西方各国历史地理情况的著作是( )

A.《天演论》 B.《四洲志》 C.《海国图志》 D.《中外纪闻》

3、有关京张铁路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1905年建成 ②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③詹天佑设计出“人”字形路轨,保证了安全顺利通车 ④是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4、鸦片战争前后出现了一部分思想比较开明的士大夫,除林则徐外,还有( )

A.严复 B.魏源 C.赫胥黎 D.康有为

5、下列四位中国近代文化名人中,曾出国留学的是( )

①詹天佑 ②侯德榜 ③魏源 ④严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6、下列关于严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主阶级知识分子

B.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

C.翻译了《天演论》,是著名生物学家

D.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点

7、鸦片战争后,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开始睁眼看世界,寻求革新救国的方法。右图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右图人物是谁?他的代表著作是什么?

(2)该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他提出的救国之策是什么呢?这一策略是什么意思呢?

四、学后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主要内容?还有哪些不足?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 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教案篇三:2014年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教案

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教学任务】

【教学流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 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教案篇四:人教版八上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word教案

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得到潜移默化的良好影响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概括主题思想兼而习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几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 年代]以后,中国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为什么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从西方传入电报、电话以及照相、电影等,新闻报纸、出版事业也在中国出现)

2、你能说出以下各时期兴办的刊物名称吗?(组织学生“对号入座”:A、洋务运动时期:《申报》;B、维新变法时期:《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C、辛亥革命时期:《民报》[中国同盟会机关报]、《南风报》(中国同盟会广西支部编辑);D、新文化运动期间:《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每周评论》;E、五四运动期间:《京报》、《晨报》等)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这些报刊都是向西方学习先进文化的产物,对近代中国文化的发

展起过重要作用。其实,比这些报刊更早研究西方文化的思想家魏源早在鸦片战争期间就已经出现了。近代史上,中华民族还有许多爱国知识分子不甘失败,积极展开挽救民族危机的活动。他们在思想上、科技上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勇敢地进行赶超和创新,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布置学生阅读112——116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著作名称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由于他们生活的时代早,而且产生了巨大的激励作用,所以调到前面作为范例进行探究)

1、怎样学习有关魏源的历史知识?(通过设问,启发学生从生活时代、代表作[或创造发明]、主要内容、成功原因等方面进行了解:A、生活时代:鸦片战争期间;B、代表作:《海国图志》; C、主要内容:“师夷长技以制夷”;D、成功原因:崇高的爱国精神[反抗外侵];良好的道德品质[讲诚信,不负林则徐重托];

强烈的创新意识[批判闭关锁国政策,破除轻视科技的愚昧观点]。)

2、有关严复的重要内容是什么?(启发学生运用上例,自我提炼知识要点:A、生活时代: 戊戌变法时期;B、代表作:译著《天演论》;C、主要内容:“物进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D、成功原因:崇高的爱国精神[反抗外侵,主张救亡图存];良好的道德品质[勤奋好学,既学军事,也广泛涉猎西方政治学说];强烈的创新意识[为译著加按语,叙述己见,警醒世人,宣传变法]。)

教师小结、过渡:向西方学习,是中国近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基本走向;爱国主义则是激励人们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以这些思想为支撑,科学家们在各自领域内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你知道当年建立这项伟业的人物事迹吗?(组织学生运用上例,自我提炼知识要点: 人物姓名:詹天佑;重要贡献:自行设计和建成京张铁路[干线];年代:1905——1909年; 突出成就:居庸关、八达岭隧道;成功原因:崇高的爱国精神[学成本领,报效祖国];良好

的道德品质[勤奋好学,克服困难,全力以赴];强烈的创新意识[设计“人”字形路轨]。)

揭开制碱奥秘的侯德榜

侯德榜的贡献是什么?(启发学生运用上例,自我提炼知识要点:

A、成功时间: 20世纪20年代

B、代表作:《制碱》

C、主要成就:比欧洲制碱成本低40%

D、成功原因:崇高的爱国精神[学成归来,投身实践,报效祖国];

良好的道德品质[刻苦钻研,意志坚强];强烈的创新意识[挑战外国垄断,探索新工艺,敢于超越西方]。)

巩固小结

指导学生当堂完成课本第115页选择题:应选A(《海国图志》)。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 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教案篇五: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七单元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京张铁路、侯氏制碱法、《海国图志》、《天演论》中译本等知识点;通过分析、比较詹天佑、侯德榜、魏源、严复在各自领域里,能够做出突出贡献的主要原因,找出他们的共性,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合理安排课本内容的顺序。用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贯穿本课内容,使其成为一个整体,根据课文和插图中有关的资料,讲解、分析魏源的典型事迹,指导学生“照方抓药”,主动学习有关其他三人的史实;联系原始遗存的知识举例说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魏源、严复、詹天佑、侯德榜等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努力学赶超世界先进文化,热血报国的赤子之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只有先进文化才能代表社会发展的方向,只要谁先进,就要向谁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分析詹天佑、侯德榜、魏源、严复四位文化名人的典型事迹,概括出本课的主题,从而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点,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难点:分析典型事例,概括主题思想应采用的方法、手段和尺度的把握。

三、教学方法

1.合理安排课本内容的顺序。

2.主线贯穿法。可以用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贯穿本课内容,使其成为一个整体。

3.典型事例分析法。

4.提问引导法。

5.材料运用法。

6.归纳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语例示一]

同学们,请看课本导入框中的内容。框中的图片是矗立在青龙桥车站站台上的詹天佑的铜像。詹天佑是当年指挥修建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京张铁路是指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这是由中国人自行设计、自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由于詹天佑在修建京张铁路过程中功劳卓著,为中国人争了一口气,故而受到后人的景仰。那么,京张铁路是什么时候开始修建的?是在什么情况下修建的?詹天佑为什么敢于接这个在当时西方发达国家的工程人员都为之发怵的工程?是什么力量在推动他?学完这一课后,大家就会明白。

[导入语例示二]

(投影显示图片,图略)

同学们,我们在投影里看到的这幅照片,是1909年中国人自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的通车典礼的一个画面。这个画面在今天来看,也许不算什么,但在90多年前,在半殖民地的中国饱受列强的欺凌下,中国人自己设计自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开通,这个场景是激动人心的。我们在这里最不应忘记的一个人就是当年指挥修建这条铁路的总工程师——詹天佑。关于詹天佑的具体情况,我们这一节课就来学习。

[导入语例示三]

同学们,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步入近代社会。社会性质、主要矛盾、主要任务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原有的政治、经济体制结构逐渐被打破,人们的文化生活、社会习俗都增添了新的内容。这时,在思想界也兴起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有一个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的过程。最早提出向西方学习,睁眼看世界的是林则徐、魏源等人。特别是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先进分子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之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具体内容。[板书]

第七单元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一、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

1.“向西方学习”思想产生的背景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一目下的第一段内容。回答“向西方学习”思想产生的背景。

[学生看书]„„

[教师提问]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学生回答]近代以来,列强入侵,国家危难,一些爱国的思想家认识到要改变现状,必须学习西方的长处。

[教师引导]中国自身不能解决问题吗?

[学生回答]中国儒家思想,特别是为小农经济服务的思想不能抵挡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不能解决工业文明带来的问题。

[教师讲述]鸦片战争以前,清朝统治者极力提倡程朱理学,残酷镇压反清和进步的思想。乾嘉学派的一些读书人,也只是埋首故纸堆,绝口不谈政治。那时候,中国思想界“万马齐喑”,死气沉沉。(解释:程朱理学:宋代以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哲学学派,肇始于北宋周敦颐,奠基于二程,完成于南宋的朱熹。二程以理为其哲学的最高范畴,提出理是“形而上者”,气是“形而下者”。形而上之理是“所以阴阳者”。二程以洛阳为中心形成洛学。其著名弟子有谢良佐、杨时等。二程去世后,他们的弟子如李侗等对其哲学亦有继承、发展。朱熹为李侗弟子,集前人之大成,建立理学体系。他们把太极之理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系统地论述了理气的关系,提出了系统的格物致知和知行学说,建立了完整的人性学说和有关修养方法的学说。由于程朱理学的一些理论对专制主义和皇帝权力的强化有很大作用,后来成为统治者的正统理论,影响深远而巨大。元、明、清三朝的国家意识形态选择的是程朱理学,程朱理学是南京时期完成的,基于历史原因,它有过分强调人的思想统一秩序和压抑人性的自由发展的重大理论缺陷。

乾嘉学派:清朝乾隆、嘉庆年间(1736~1820)讲究训诂考据的经学派系。导源于清初顾炎武,他主张根据经书和历史立论,以达到“明道救世”的目的。到乾嘉时,学者继承古文经学的训估方法而加以条理发明,用于古籍整理和语言文字研究,形成所谓“朴学”(注重名物训估考证的古文经学派)。这派学者从校订经书扩大到史籍和诸子,从解释经义扩大到考究历史、地理、天文历法、音律、典章制度;对古籍和史料的整理,有较大贡献。

注:这里只需向学生解释大义,并着重强调其不能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可用时人龚自珍的“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一诗来说明当时的情况。

随着民族危机的出现和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封建士大夫中的有识之士,觉察到了空谈义理、无法解决社会现实问题。他们开始面对社会现实,揭露腐败现象,呼吁革除弊端,提倡“经世致用”,引导人们挣脱程朱理学的枷锁。这就为向西方学习新思想的萌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在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的船坚炮利,使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了。他们开始抛弃骄傲自大的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了。

[教师提问]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的代表人物有谁?

[学生回答]魏源和严复。

[教师过渡]我们来看一下他们两人的典型事迹。

[板书]2.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

(1)魏源与《海国图志》

(2)严复与《天演论》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相关内容,从中找出关于魏源和严复的有效信息。 [学生看书]„„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先提炼出关于魏源的有效信息。

[学生回答]①生活在鸦片战争期间,参加过抗英斗争。

②主张设立工厂,制造轮船、枪炮、兴办民用工业。

③主张学习西方的练兵方法,用新式武器装备军队。

④强烈批判锁国政策,对封建顽固派自甘落后,把西方科技视为“奇技淫巧”的愚昧言论,加以抨击。

⑤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目的,编写《海国图志》一书。系统介绍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

[教师提问]“师夷长技以制夷”是什么意思,应该怎样理解?大家可以讨论。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意思是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用来抵抗外国的侵略。这表明魏源还只是停留在较浅层的认识上。没有看到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先进性,只是单纯地认为中国的失败是由于武器落后造成的。

[教师引导]那么,魏源的这种认识根源于什么呢?

[学生回答]魏源是地主阶级中的先进分子,尽管他比其他人觉悟要早,但固有的阶级属性决定了他不可能认识那么深刻。

[教师引导]我们应该如何评价魏源的思想呢?

[学生回答]魏源的思想在当时是先进的,他代表了一部分先进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开始把目光越出国门,指向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他编写的《海国图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较详细地介绍西方的著作,不仅在中国有很大影响,也波及到了日本。

[教师小结]19世纪40~60年代,中国思想界探索西学的热点,在“师夷长技”的“技”上,即学习西方制造坚船利炮的工艺技术;这是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中的先进分子的观点,由于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他们不可能提出更高深的理论,但他们起到了开一

代先河的作用。以后的向西方学习,正是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基础上发展的。从70年代起,探索西学的热点转移到“格致之学”上,即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理论,用自然科学理论来指导工艺技术的改进。到90年代,维新派思想家愈来愈认识到西学体系不仅包括自然科学,还包括社会科学和政治制度,主张既要学习“西艺”,又要学习“西政”,像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就是他们的代表。至此,先进的中国人对西方文化开始有了较完整的认识。

[教师过渡]同学们,在西学热潮中,严复贡献最大。下面,你们从课本上找出有关严复的信息,把它列出来。

[学生看书]„„

[学生回答]①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

②甲午战后,他翻译了大量外国思想家的著作,其中第一部《天演论》影响最大。 ③《天演论》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和“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观点,在当时的中国,启发了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也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

④严复还鼓励人们“自强保种”,救亡图存,反对外来侵略。 [教师说明]严复把自然界生物进化的理论移植在社会政治上,为当时的维新变法提供了强有力的变法依据。我们可以通过看维新变法时维新派的观点与顽固派的观点的区别来理解《天演论》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在当时的中国,启发了思想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社会,也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这句话的含义。

[投影显示]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 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教案篇六:人教版八上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word教案1

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京张铁路、侯氏制碱法、《海国图志》、《天演论》中译本等知识点;通过分析、比较詹天佑、侯德榜、魏源、严复在各自领域里,能够做出突出贡献的主要原因,找出他们的共性,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合理安排课本内容的顺序。用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贯穿本课内容,使其成为一个整体,根据课文和插图中有关的资料,讲解、分析魏源的典型事迹,指导学生“照方抓药”,主动学习有关其他三人的史实;联系原始遗存的知识举例说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魏源、严复、詹天佑、侯德榜等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努力学赶超世界先进文化,热血报国的赤子之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只有先进文化才能代表社会发展的方向,只要谁先进,就要向谁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分析詹天佑、侯德榜、魏源、严复四位文化名人的典型事迹,概括出本课的主题,从而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点,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难点:分析典型事例,概括主题思想应采用的方法、手段和尺度的把握。

三、教学方法

1.合理安排课本内容的顺序。

2.主线贯穿法。可以用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贯穿本课内容,使其成为一个整体。

3.典型事例分析法。

4.提问引导法。

5.材料运用法。

6.归纳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语例示一

同学们,请看课本导入框中的内容。框中的图片是矗立在青龙桥车站站台上的詹天佑的

铜像。詹天佑是当年指挥修建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京张铁路是指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这是由中国人自行设计、自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由于詹天佑在修建京张铁路过程中功劳卓著,为中国人争了一口气,故而受到后人的景仰。那么,京张铁路是什么时候开始修建的?是在什么情况下修建的?詹天佑为什么敢于接这个在当时西方发达国家的工程人员都为之发怵的工程?是什么力量在推动他?学完这一课后,大家就会明白。

[导入语例示二]

(投影显示图片,图略)

同学们,我们在投影里看到的这幅照片,是1909年中国人自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的通车典礼的一个画面。这个画面在今天来看,也许不算什么,但在90多年前,在半殖民地的中国饱受列强的欺凌下,中国人自己设计自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开通,这个场景是激动人心的。我们在这里最不应忘记的一个人就是当年指挥修建这条铁路的总工程师——詹天佑。关于詹天佑的具体情况,我们这一节课就来学习。

[导入语例示三]

同学们,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步入近代社会。社会性质、主要矛盾、主要任务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原有的政治、经济体制结构逐渐被打破,人们的文化生活、社会习俗都增添了新的内容。这时,在思想界也兴起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有一个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的过程。最早提出向西方学习,睁眼看世界的是林则徐、魏源等人。特别是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先进分子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之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具体内容。

[板书]

第七单元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一、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

1.“向西方学习”思想产生的背景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一目下的第一段内容。回答“向西方学习”思想产生的背景。

[学生看书]……

[教师提问]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

[学生回答]近代以来,列强入侵,国家危难,一些爱国的思想家认识到要改变现状,必须学习西方的长处。

[教师引导]中国自身不能解决问题吗? [学生回答]中国儒家思想,特别是为小农经济服务的思想不能抵挡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不能解决工业文明带来的问题。

[教师讲述]鸦片战争以前,清朝统治者极力提倡程朱理学,残酷镇压反清和进步的思想。乾嘉学派的一些读书人,也只是埋首故纸堆,绝口不谈政治。那时候,中国思想界“万马齐喑”,死气沉沉。(解释:程朱理学:宋代以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哲学学派,肇始于北宋周敦颐,奠基于二程,完成于南宋的朱熹。二程以理为其哲学的最高范畴,提出理是“形而上者”,气是“形而下者”。形而上之理是“所以阴阳者”。二程以洛阳为中心形成洛学。其著名弟子有谢良佐、杨时等。二程去世后,他们的弟子如李侗等对其哲学亦有继承、发展。朱熹为李侗弟子,集前人之大成,建立理学体系。他们把太极之理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系统地论述了理气的关系,提出了系统的格物致知和知行学说,建立了完整的人性学说和有关修养方法的学说。由于程朱理学的一些理论对专制主义和皇帝权力的强化有很大作用,后来成为统治者的正统理论,影响深远而巨大。元、明、清三朝的国家意识形态选择的是程朱理学,程朱理学是南京时期完成的,基于历史原因,它有过分强调人的思想统一秩序和压抑人性的自由发展的重大理论缺陷。

乾嘉学派:清朝乾隆、嘉庆年间(1736~1820)讲究训诂考据的经学派系。导源于清初顾炎武,他主张根据经书和历史立论,以达到“明道救世”的目的。到乾嘉时,学者继承古文经学的训估方法而加以条理发明,用于古籍整理和语言文字研究,形成所谓“朴学”(注重名物训估考证的古文经学派)。这派学者从校订经书扩大到史籍和诸子,从解释经义扩大到考究历史、地理、天文历法、音律、典章制度;对古籍和史料的整理,有较大贡献。

注:这里只需向学生解释大义,并着重强调其不能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可用时人龚自珍的“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一诗来说明当时的情况。

随着民族危机的出现和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封建士大夫中的有识之士,觉察到了空谈义理、无法解决社会现实问题。他们开始面对社会现实,揭露腐败现象,呼吁革除弊端,提倡“经世致用”,引导人们挣脱程朱理学的枷锁。这就为向西方学习新思想的萌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在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的船坚炮利,使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了。他们开始抛弃骄傲自大的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了。

[教师提问]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的代表人物有谁?

[学生回答]魏源和严复。

[教师过渡]我们来看一下他们两人的典型事迹。

[板书]2.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

(1)魏源与《海国图志》

(2)严复与《天演论》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相关内容,从中找出关于魏源和严复的有效信息。 [学生看书]……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先提炼出关于魏源的有效信息。

[学生回答]①生活在鸦片战争期间,参加过抗英斗争。

②主张设立工厂,制造轮船、枪炮、兴办民用工业。

③主张学习西方的练兵方法,用新式武器装备军队。

④强烈批判锁国政策,对封建顽固派自甘落后,把西方科技视为“奇技淫巧”的愚昧言论,加以抨击。

⑤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目的,编写《海国图志》一书。系统介绍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

[教师提问]“师夷长技以制夷”是什么意思,应该怎样理解?大家可以讨论。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意思是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用来抵抗外国的侵略。这表明魏源还只是停留在较浅层的认识上。没有看到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先进性,只是单纯地认为中国的失败是由于武器落后造成的。

[教师引导]那么,魏源的这种认识根源于什么呢? [学生回答]魏源是地主阶级中的先进分子,尽管他比其他人觉悟要早,但固有的阶级属性决定了他不可能认识那么深刻。

[教师引导]我们应该如何评价魏源的思想呢?

[学生回答]魏源的思想在当时是先进的,他代表了一部分先进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开始把目光越出国门,指向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他编写的《海国图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较详细地介绍西方的著作,不仅在中国有很大影响,也波及到了日本。

[教师小结]19世纪40~60年代,中国思想界探索西学的热点,在“师夷长技”的“技”上,即学习西方制造坚船利炮的工艺技术;这是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中的先进

分子的观点,由于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他们不可能提出更高深的理论,但他们起到了开一代先河的作用。以后的向西方学习,正是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基础上发展的。从70年代起,探索西学的热点转移到“格致之学”上,即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理论,用自然科学理论来指导工艺技术的改进。到90年代,维新派思想家愈来愈认识到西学体系不仅包括自然科学,还包括社会科学和政治制度,主张既要学习“西艺”,又要学习“西政”,像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就是他们的代表。至此,先进的中国人对西方文化开始有了较完整的认识。

[教师过渡]同学们,在西学热潮中,严复贡献最大。下面,你们从课本上找出有关严复的信息,把它列出来。

[学生看书]……

[学生回答]①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

②甲午战后,他翻译了大量外国思想家的著作,其中第一部《天演论》影响最大。 ③《天演论》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和“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观点,在当时的中国,启发了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也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

④严复还鼓励人们“自强保种”,救亡图存,反对外来侵略。 [教师说明]严复把自然界生物进化的理论移植在社会政治上,为当时的维新变法提供了强有力的变法依据。我们可以通过看维新变法时维新派的观点与顽固派的观点的区别来理解《天演论》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在当时的中国,启发了思想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社会,也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这句话的含义。

[投影显示]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 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教案篇七: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 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教案篇八: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一、学习目标:

1、掌握魏源、严复学习西方的主张和詹天佑、侯德榜的事迹以及他们取得成功的原因。

2、学习用列表的方法掌握历史知识。

3、学习近代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们的爱国精神、创新意识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懂得只有先进文化才能代表社会发展的方向。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詹天佑、侯德榜、魏源、严复

难点:引导学生分析事迹又要兼顾到基础知识

三、课程导入

1905年,清政府决定自己修筑京张铁路,委任詹天佑为总工程师。在施工过程中,詹天佑碰到了哪些难题?而他又是怎样逐一克服的?这反映了他一种什么崇高品质?“人”字形路轨是怎么回事?这样的设计有什么好处?

京张铁路建成典礼

四、自主学习:(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自学。时间:15分钟)

3、由表格比较近代史上四位文化名人成功的共同原因有哪些?由此你认为一个人的成功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五、合作探究:采用同桌→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

六、精讲点拨:

1、魏源和严复

师生共同总结:成就:他编成《海国图志》,提出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主张设立工厂,制造轮船、枪炮、兴办民用工业;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强烈批判闭关锁国政策,抨击愚昧言论。思想核心:“师夷长技以制夷”。优秀品质及表现:崇高的爱国精神

[反抗外侵];良好的道德品质[讲诚信,不负林则徐重托];强烈的创新意识[批判闭关锁国政策,破除轻视科技的愚昧观点]。

师点拨:清代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魏源是冲破闭关锁国的思想束缚,提出向西方学习掌握敌的长处,克敌制胜的,这是他爱国、进步的重要表现。他的思想反映了鸦片战争以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里的先进人物,开始面向世界,注意研究现实问题。

严复

成就:译著《天演论》影响最大,其进步观点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和“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在当时的中国,启发了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也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思想核心: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优秀品质及表现:崇高的爱国精神[反抗外侵,主张救亡图存];良好的道德品质[勤奋好学,既学军事,也广泛涉猎西方政治学说];强烈的创新意识[为译著加按语,叙述己见,警醒世人,宣传变法]。

师点拨:严复是一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严译《天演论》的特点不在于简单地转述原著,而是创造性地发挥,用进化论观察人类社会,以求服务于当时中国社会的需要

师总结:两位思想家学习西方的背景。

2、詹天佑和侯德榜

(1).具有崇高的爱国精神。(学成本领,报效祖国)

(2).强列的创新意识。(设计人字形路轨)

(3).良好的道德品质。(勤奋好学,克服困难,全力以赴)

(4).吃苦耐劳的精神。„(在第一线,战胜困难、攻克难关等)

侯德榜

主要成就由学生简要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其成功原因:崇高的爱国精神[学成归来,投身实践,报效祖国;良好的道德品质[刻苦钻研,意志坚强;强烈的创新意识[挑战外国垄断,探索新工艺,敢于超越西方。

3、引导学生归纳四位文化名人成功的共同原因。

(由刚才表格的内容,学生很容易答出他们都具有崇高的爱国精神;强列的创新意识;良好的道德品质;都向西方学习等。而第二问是个开放性的题目,通过此题目的回放引导学生认识一个人要想成功必须具备上述优秀的品质和学习西方的精神,从而进一步突出了重点,强化了难点)

七、达标检测

1、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是( )

A.滇越铁路 B.唐胥铁路 C.京张铁路 D.凇沪铁路

2、20世纪上半期,在制碱工业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

A.詹天佑 B.李四光 C.侯德榜 D.茅一升

3、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家是( )

A.林则徐 B.魏源 C.严复 D.康有为

4、严复翻译的著作是( )

A.《海国图志》 B.《盛世危言》 C.《四洲志》 D.《天演论》

5、魏源和严复的主张的共同点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C.学习西方的长处,改变中国的现状 D.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

6、“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1)上述材料是谁的言论?

(2)反映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7、“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1)谁说的? 他的突出贡献是什么?

(2) 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 你受到哪些启发?

参考答案:

1、C 2、C 3、B 4、D 5、C

6、(1)魏源(2)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的长处,抵御外敌的入侵,改变中国的现状。

7、(1)詹天佑,设计并修筑京张铁路(2)略

八、拓展提升:

(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畅所欲言)

讨论:你认为魏源和严复的观点,哪一个对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更有指导意义? (都非常有指导意义,强调只有先进文化才能代表社会发展的方向,谁先进就向谁学习,在学生的激烈争论和教师的强调中达到高潮)

九、课外作业:

1、必做题

《天演论》对当时社会有什么重大影响?

2、选做题

胡适原名嗣糜,学名洪骍,参加“庚款”留学考试时改名胡适。你知道他为什么要改成这样一个名字吗?这其中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思想很有关系。那么,“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思想是谁在哪部书里提出的呢?又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知识梳理:

【资料下载】

近代中国的两条铁路

一、近代中国的第一条铁路──淞沪铁路

作为近代中国的第一条铁路,淞沪铁路是由英国人私自修建的。1876年7月,淞沪铁路正式通车。这条铁路从吴淞至上海,全长约14.5公里,列车时速为24~32公里。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来说,由于铁路是前所未见的新奇事物,以致“两旁观者云集”。然而,火车仅运行一个多月就轧死了一名路人,再加上当时的人们认为铁路会阻碍庄稼生产,破坏祖坟风水,所以抗议活动不断。1876年10月,清政府用28.5万两白银买下这条铁路并将其拆毁,把拆下的机车、路轨等运至台湾,拟于台湾铺设铁路。后因种种原因,台湾铁路未能修建,这些设备由于被长期搁置而日久锈烂,成为一堆废铁。

二、“马车铁道”──唐胥铁路

1879年,为解决开平煤炭外运问题,直隶总督李鸿章奏请修建唐山至胥各庄的一段铁路。由于唐山靠近东陵,顽固派借口火车奔驰会“震动陵寝”而加以反对。几经周折后,清

政府最终同意修建唐胥铁路,但为了不震动皇家陵寝,火车不许用机车牵引。1881年初,唐胥铁路开始动工修建,同年11月竣工,全长9.7公里。这条铁路最初只能用骡马充当火车头,在铁轨上拖曳煤车,所以在当时被称为“马车铁道”,成为世界铁路史上的奇观。随着开平煤矿的开采规模不断扩大,“马车铁道”远远不能满足运输的需要,最终改用的一台牵引力较小的轻型蒸汽机车。

魏源与《海国图志》

魏源(1794-1857),道光时期思想家和诗人。鸦片战争期间,他亲眼看到英国侵略者用洋枪洋炮打开中国大门,也亲眼看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不了解世界形势。1846年,他编成《海国图志》100卷,系统地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他在《海国图志》的序言中,说明写这部书的目的是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意思是说,在同外国人打交道的过程中,要通过学习外国的长处,以抵制外国的侵略。

所谓的“师夷”,就是学习西方的一套先进军事技术。他说,外国的长处有三:一、轮船;二、枪炮;三、练兵的方法。他主张设立工厂制造轮船枪炮,创办民用工业;学习西方的练兵方法,改造军队;改革考试制度,增设水师科。他还特别强调向俄国彼得大帝学习,改革中国内政。

所谓的“制夷”,就是抵抗外国侵略的方法。他提出“战”、“守”、“攻”三项军事原则。“战”是在军事上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是抵抗敌人侵略的总原则。“守”是诱敌深入的战术方法。他认为守海洋不如守海岸线,守海岸线不如守内地。调外地兵作战,不如训练本地士兵。“战”、“守”、“攻”这三项军事原则,不是孤立的消极抵抗,而是有机的统一的整体,积极地进攻敌人、消灭敌人。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 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教案篇九: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教学目标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概括主题思想兼而习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几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 年代]以后,中国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为什么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从西方传入电报、电话以及照相、电影等,新闻报纸、出版事业也在中国出现)

2、你能说出以下各时期兴办的刊物名称吗?(组织学生“对号入座”:A、洋务运动时期:《申报》;B、维新变法时期:《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C、辛亥革命时期:《民报》[中国同盟会机关报]、《南风报》(中国同盟会广西支部编辑);D、新文化运动期间:《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每周评论》;E、五四运动期间:《京报》、《晨报》等)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这些报刊都是向西方学习先进文化的产物,对近代中国文化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其实,比这些报刊更早研究西方文化的思想家魏源早在鸦片战争期间就已经出现了。近代史上,中华民族还有许多爱国知识分子不甘失败,积极展开挽救民族危机的活动。他们在思想上、科技上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勇敢地进行赶超和创新,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布置学生阅读112——116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著作名称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由于他们生活的时代早,而且产生了巨大的激励作用,所以调到前面作为范例进行探究)

1、怎样学习有关魏源的历史知识?(通过设问,启发学生从生活时代、代表作[或创造发明]、主要内容、成功原因等方面进行了解:A、生活时代:鸦片战争期间;B、代表作:《海国图志》; C、主要内容:“师夷长技以制夷”;D、成功原因:崇高的爱国精神[反抗外侵];良好的道德品质[讲诚信,不负林则徐重托];

强烈的创新意识[批判闭关锁国政策,破除轻视科技的愚昧观点]。)

2、有关严复的重要内容是什么?(启发学生运用上例,自我提炼知识要点:A、生活时代: 戊戌变法时期;B、代表作:译著《天演论》;C、主要内容:“物进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D、成功原因:崇高的爱国精神[反抗外侵,主张救亡图存];良好的道德品质[勤奋好学,既学军事,也广泛涉猎西方政治学说];强烈的创新意识[为译著加按语,

叙述己见,警醒世人,宣传变法]。)

教师小结、过渡:向西方学习,是中国近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基本走向;爱国主义则是激励人们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以这些思想为支撑,科学家们在各自领域内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你知道当年建立这项伟业的人物事迹吗?(组织学生运用上例,自我提炼知识要点:

人物姓名:詹天佑;重要贡献:自行设计和建成京张铁路[干线];年代:1905——1909年; 突出成就:居庸关、八达岭隧道;成功原因:崇高的爱国精神[学成本领,报效祖国];良好的道德品质[勤奋好学,克服困难,全力以赴];强烈的创新意识[设计“人”字形路轨]。) 揭开制碱奥秘的侯德榜

侯德榜的贡献是什么?(启发学生运用上例,自我提炼知识要点:

A、成功时间: 20世纪20年代

B、代表作:《制碱》

C、主要成就:比欧洲制碱成本低40%

D、成功原因:崇高的爱国精神[学成归来,投身实践,报效祖国];

良好的道德品质[刻苦钻研,意志坚强];强烈的创新意识[挑战外国垄断,探索新工艺,敢于超越西方]。)

巩固小结

指导学生当堂完成<<同步学习与探究》上的“开放性作业”。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 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教案篇十: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_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使用)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复习教案(2016-01-10)
  • ·2014人教版八年级上英语教案免费(2016-01-11)
  •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16篇
  • 关于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