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白居易夜筝的意思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5-17    阅读:

《夜筝》白居易鉴赏教案
白居易夜筝的意思(一)

《夜筝》白居易鉴赏教案

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测试题
白居易夜筝的意思(二)

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省.识(shěnɡ) 崔嵬.(wéi) 荻.花(dí) 环珮.(pèi) B.抚.膺(yīnɡ) 锦瑟.(sè) 吮血..(yǔn) 霓裳.(shǎnɡ) C.栈.道(zhàn) 嗟.叹(jiē) 商贾.(ɡǔ) 钿.头(diàn) D.朔.漠(shuò) 惘.然(mǎnɡ) 悯.然(mǐn) 江渚.(zhǔ) 2.选出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噫嘘兮,危乎高哉! B.飞湍暴流争喧豗,硑崖转石万壑雷 C.独留青家向黄昏 D.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连峰去.天不盈尺 去:距离 B.砯崖转石..万壑雷 转:使石滚动 一去.紫台连朔漠 去:离开 无边落木..萧萧下 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C.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长句:指七言诗 D.以手抚膺坐.长叹 坐:徒,空 老大..嫁作商人妇 老大:大姐 却坐促.弦弦转急 促:紧、迫 4.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盛唐时期的李白与杜甫是我国唐诗史上的双子星并称“李杜”,世称“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而中唐诗人李商隐和杜牧被称为“小李杜”。 B.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登高》通过描绘秋江景色,倾诉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C.白居易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D.李商隐《锦瑟》中“庄生迷蝶”“望帝托心”“ 沧海泣珠”“ 蓝田玉烟”烘托出诗人希望破灭后凄凉、孤寂而又沉郁的心境。

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B.暮去朝来颜色..故 C.艰难苦恨..繁霜鬓 D.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二.填空题。

1.初唐四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从句数上分为________、________。李白《赠汪伦》体裁属于_______。3.________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先河,李白继承了屈原以来的__________诗歌传统。 4. 李白的《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李白的《蜀道难》中运用神话、夸张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6. 李白的《蜀道难》中摹写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杜甫在《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朱自清《松堂游记》:好了,月亮上来了,却又让云遮去了一半,老远的躲在树缝里,像个乡下姑娘,羞答答的。文中化用《琵琶行》的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琵琶行》中描述音乐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

11.李商隐的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表达了身不能共处,心却能相通的意思。白居易《琵琶行》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白居易的《琵琶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一轮秋月以及寂静的船舫来衬托琵琶女演奏技艺的高超。

13.《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诗词鉴赏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①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 ①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二)阅读《戏赠杜甫》,完成1、2、3、4题。

戏赠杜甫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1. 这首诗是“诗仙” ______写给杜甫的一首诗,作者字_______,号_________。

杜甫,字_______,世称“______”,杜甫的诗歌从内容上看总是围绕着“致君尧舜上,再使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风俗淳”的________思想,贯穿着______________的主线,其诗真实深刻的反映了安史之乱【注】 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前后的政治时事和社会生活画面,因而其诗被称为“_________”。其诗风是______________。 (1)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他词?请简述理由。 2. 杜甫的诗歌体现了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到中唐时期,_________又强调和继 承了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相传其诗连老妪都听得懂,他的诗风以_________著称,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出自他的作品___________,这首长篇叙事诗的体裁属 于__________。 (2)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选出不恰当的一项是( )

夜 筝

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A、“紫袖”、“红弦”,分别是弹筝人与筝的代称。选词造语甚工。首句不仅点出弹筝女子形象的美好,而且可以让读者联想到浔阳江头那个明月之夜的情景。

B、次句写到弹筝,连用了两个“自”字,说明她一人独处。也写出她已全神贯注于筝乐的神态。“自弹”,就是“低眉信手续续弹”。

C、第三句不仅引导读者发现了无声之美,更通过这一无声的顷刻去领悟想象那筝曲的全部美妙。这正是“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深,此时无情胜有声“一节诗句的化用。

D、本诗没有对音乐本身绘声绘色的铺陈描写,所取的是《琵琶行》中用作陪衬的描写。从侧面落笔,收到了“睹影知竿”的效果。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白居易夜筝的意思】

舟中读元九①诗

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注】① 元九:即元稹,白居易的朋友。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江州途中,而元稹已于五个月前被贬通州。

(1)这首诗前三句连用“灯”字,创设出“灯前读书”、“诗尽灯残”、“灭灯暗坐”三个意象,这样写创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

(2)诗中第四句写“逆风吹浪打船声”有何用意?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端 居① 李商隐

白居易的有名诗句
白居易夜筝的意思(三)

白居易的有名诗句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情绵绵无绝期。《长恨歌》

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夜筝》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买花》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暮江吟》

银屏乍破水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琵琶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长恨歌》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琵琶行》【白居易夜筝的意思】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生。《琵琶行》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琵琶行》

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长恨歌》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钱塘湖春行》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怨天寒。《卖炭翁》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琵琶行》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琵琶行》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放言五首(其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夜筝的意思】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征途行色惨风烟,祖帐离声咽管弦。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绿藤阴下铺歌席,红藕花中泊妓船。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卢橘子低山雨重,栟榈叶战水风凉。烟波淡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

自别钱塘山水后,不多饮酒懒吟诗。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生。《琵琶行》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琵琶行》

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色彩。《长恨歌》

多少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钱塘湖春行》

江南好,景致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怨天寒。《卖炭翁》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干没马蹄。《钱塘湖春行》

门前冷清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琵琶行》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琵琶行》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白居易夜筝的意思】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卢橘子低山雨重,棕榈叶战水风凉。烟波澹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蹋晴沙。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为我踟蹰停酒盏,与君约略说杭州。山名天竺堆青黛,湖号钱唐泻绿油。大屋檐多装雁齿,小航船亦画龙头。所嗟水路无三百,官系何因得再游?

白居易的有名诗句

夜筝阅读答案_夜筝翻译赏析_作者白居易
白居易夜筝的意思(四)

<夜筝>作者为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其古诗全文如下: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鉴赏]
若要把白居易<琵琶行>裁剪为四句一首的绝句,实在叫人无从下手。夜筝阅读答案_夜筝翻译赏析_作者白居易。但是,<琵琶行>作者的这一首<夜筝>诗,无疑提供了一个很精妙的缩本。
“紫袖”、“红弦”,分别是弹筝人与筝的代称。以“紫袖”代弹者,与以“皓齿”代歌者、“细腰”代舞者(李贺<将进酒>:“皓齿歌,细腰舞。”)一样,选词造语十分工整。“紫袖红弦”不但暗示出弹筝者的乐妓身份,也描写出其修饰的美好,女子弹筝的形象宛如画出。“明月”点“夜”。“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倘如“举酒欲饮无管弦”,那是不免“醉不成饮”的。夜筝阅读答案_夜筝翻译赏析_作者白居易。读者可以由此联想到浔阳江头那个明月之夜的情景。
次句写到弹筝。连用了两个“自”字,这并不等于说独处(诗题一作“听夜筝”),

古诗暮江吟的诗意_暮江吟原文赏析_作者白居易
白居易夜筝的意思(五)

<暮江吟>作者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其全诗如下: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前言]
<暮江吟>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绝,是一首写景佳作。古诗暮江吟的诗意_暮江吟原文赏析_作者白居易。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通过吟咏表现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全诗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其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道。
[注释]
⑴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⑵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也指晚霞。
⑶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古诗暮江吟的诗意_暮江吟原文赏析_作者白居易
⑷可怜:可爱。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⑸真珠:即珍珠。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翻译]
一道残阳倒映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金光闪闪,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殷红。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般,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致的弓。
[赏析]
此诗大约是长庆二年(822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作者离开朝廷后心情轻松畅快,因作此诗。
<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诗人沉醉了,把他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人流连忘返,直到初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诗人俯身一看,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这绿草上的滴滴清露,很像是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用“真珠”作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诗人再抬头一看,一弯新月初升,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弯弓。诗人把这天上地下的两种美妙景象,压缩在一句诗里——“露似真珠月似弓”。作者从像弓一样的一弯新月,想起当时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禁脱口赞美它的可爱,直接抒情,把感情推向高潮,给诗歌造成了波澜。
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精心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给读者展现了一幅绝妙的画卷。由描绘暮江,到赞美月露,这中间似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衔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热爱之情。
另外,值得读者注意的是这首诗中的时间问题。<暮江吟>写了三个不同的“时间”。通过以上分析,<暮江吟>前两句写的时间是日落前(一小段时间)或日落时;后两句主要写日落后(一小段时间),即黄昏;由后两句还引伸出夜里一段时间。这完全符合作者的观赏顺序,即作者先于日落前看到了“残阳铺照”,又于日落后看到了“月似弓”,再于夜间看到了“露似真珠”。大多数资料都认为,“月似弓”与“露似珍珠”是作者于夜间同一时刻看到的,前写天上,后写地下。其实这是因为缺少天文、气象常识,忽视了两种自然现象之间的“时间差”问题。如前所述,作者看到“九月初三”、“月似弓”之时,只能是在日落后不久。此时,由于太阳刚刚落山不久,地面散失的热量还不多,凉露尚未形成;而等到夜里“露似真珠”之时,似弓之月却又早已沉入西方地平线以下了。

  • ·夜筝,白居易(2016-05-27)
  •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16篇
  • 关于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