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走进化学的世界教案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7-30    阅读:

走进化学的世界教案(一)
走进化学世界教案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知识网络】 化学的作用:

可以弄清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并且可以控制化学变化,使其向对

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

2.可以使人们更好的认识和利用自然界中的物质。

可以帮助人们研制新材料等。

化学研究的对象: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它与人

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化学研究自然界存在的物质以及变

化;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研究物质内部组成、结构等;研

究如何利用化学知识更好的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实现“绿色化学”。

化学实验: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1.观察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1)变化前:记录物质的名称。观察并记录物质的形态、外观等。

(2)变化中:观察并记录物质的形态、外观、能量变化及其他现象。

(3)变化后:记录生成物的名称。观察并记录生成物的形态、外观等。

2.化学变化中的现象,一般从以下三方面描述:

(1)反应物在常温下的颜色、状态、气味;

(2)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的反应;

(3)在反应过程中看到的现象,一般情况下应特别注意有无颜色、状态的变化,有无沉淀出现。有无气体生成,以及能感觉到的其他现象。如光、热、气味等。

1.药品的取用规则、方法

2.物质的加热

3.物质的称量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4.仪器的连接

5.玻璃仪器的洗涤

6.常见气体的制备

/p-50740847.html

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考点透视】

一.考纲指要

1.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

2.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生活、社会问题,如绿色化学等。

3.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二.命题落点

1.关注与化学有关的新技术,关注人们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如例1。

2.化学学科研究的领域,如例2。

3.化学新技术与其解决的问题,如例3。

4.以科技新成果为背景进行设计命题,如例4。

【典例精析】

例1:目前,下列化学制品在生活中不准使用的是( )

A.含磷洗衣粉 B.可降解塑料袋 C.高效低毒蚊香 D.合成纤维衣服

解析: 本题考查与化学有关的生活知识。关注与化学有关的新技术,关注人们的生存环

境,提高生活质量。含磷洗衣粉的使用可以使水体的富营养化,水中营养元素含量过高而导

致藻类的疯狂生长,从而影响水中鱼类等动物的生存。可降解塑料袋的使用可保护环境,应

提倡使用。高效低毒蚊香和合成纤维衣服的使用都可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也应提

倡使用。

答案:A

例2:(2004·吉林)我们知道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请你分析下列

选项中化学学科不涉及的研究领域是( )

A.开发新的能源 B.合成新的物质 C.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 D.防治环境污染

解析: 本题考查化学学科研究的领域,化学学科研究的领域包括研究自然界存在的物

质以及变化;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研究物质内部组成、结构等;研究如何利用

化学知识更好的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实现“绿色化学”。开发新的能源、合成新的物

质、防治环境污染都属于化学学科研究的领域。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不属于化学学科研究

的领域。

答案:C

例3:(2004·厦门市)下列化学新技术与其试图解决的问题的联线不正确的是( )

A.厦门三达膜技术公司开发的海水淡化膜--------------资源问题

B.海尔洗衣机厂开发的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污染问题

C.应用于计算机领域的导电塑料----------------------能源问题

D.中科院开发的纳米玻璃用于国家大戏院--------------材料问题

解析: 本题是有关化学新技术与其试图解决的问题的内容。A中利用海水淡化膜技术

解决淡水资源问题;B中开发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可以避免使用含磷洗衣粉对水带来的污

染,防止水体的富营养化;D中的纳米玻璃属于材料问题;C中的导电塑料属于材料问题,

不属于能源问题。

答案:C

例4:(2003·安徽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钱逸泰教授等人以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

700℃时制造出了纳米级金刚石粉末。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上,立即被

科学家们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同学们对此的一些“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金刚石属于金属单质 B.制造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改变

C.CCl4是一种化合物 D.这个反应是置换反应

解析:本题以科技新成果“稻草变黄金”为背景进行设计命题。题目重在考查学生接受、处理、迁移新信息的能力。根据题目所给信息,CCl4和钠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 700℃ CCl4+4Na 4NaCl +C。这个反应显然是置换反应,生成物中的金刚石是碳元素的非

金属单质。所以本题应选A。

答案:A

【常见误区】

1.忽视化学与新科技、生活的联系。如例3和例4。

从上述例子中不难看出,中考其实很重视对化学与生活、科技的联系的知识点的考查。

2.忽视总结规律,造成知识迁移失误。

【基础演练】【走进化学的世界教案】

1.“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以下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B.不用或少用含磷洗涤剂

C.垃圾分类回收 D.实验时在不影响实验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药品用量

2.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能源。下列做法利用了化学能的是( )

A.太阳能热水器 B.水力发电 C.干电池 D.温泉浴

3.下列关于化学的看法错误的是( ) ..

A.化学可以为人类研制新材料 B.化学正在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

C.化学可以为人类提供新能源 D.化学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4.享受生活离不开化学知识。下列有关生活常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冬天用煤火取暖时,要注意室内通风

B.人体缺少必需微量元素硒时,应大量食用含硒元素的营养剂

C.用甲醛水溶液浸泡的水产品,不宜食用

D.不能用工业用盐亚硝酸钠作为调味品来烹饪食品

5.垃圾可分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为减小污染,回收可利用资源,下列垃圾中可

回收利用的是 ( )

a废旧电池 b废纸 c废饮料瓶 d 果皮 e 废旧金属 f 变质食品

A. abcd B. abce C. bcef D.全部

6.下列有关环境保护问题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乱扔塑料袋、泡沫快餐盒,会造成白色污染

B.城市一般能见度低,主要是烟雾和粉尘污染所致

C.公园里大理石雕塑被腐蚀,这是温室效应所致

D.不合格装饰材料中常含有甲醛、苯等致癌物,会导致室内污染

7.世界每年产生有害废物达3亿吨—4亿吨,对环境造成危害,威胁着人类生存,所以科

学家提出绿色化学概念。下列哪项不属于“绿色化学”研究的内容( )

A.绿色化学研究对环境无污染的清洁能源的开发

B.绿色化学研究可降解塑料的开发

C.绿色化学就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D.绿色化学研究记忆合金的开发和应用

8.化学是关于人类如何应用物质的科学。根据你对化学反应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利用化学反应,可以获取生活和生产所需的 和 。另外,

人类还利用化学反应消除有害物质。

(2)在铁制品表面镀上一层保护膜,是为了防止和减缓铁的锈蚀;在实验室里用氯酸钾制

氧气时,加热和加入二氧化锰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虽然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极其复杂,但

是人类可以根据物质的 ,通过改变 来控制化学反应。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考点透视】

一、考纲指要

1.认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和学习科学探究方法

的重要手段,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知道科学探究可以

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2.知道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3.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4.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5.知道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二、命题落点

1.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和学习科学探究方法

等的重要手段的考查,如例1

2.对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的考查,如例2

3.考查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及结论的得出及对控制变量的实验探究的考查,如

例3

【典例精析】

例1: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方法是( )

A.计算 B.测量 C.实验 D.推理

解析: 本题考查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是获

取化学知识和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等的重要手段,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

式。

答案:C

例2:小英在做饭时,发现很多因素都能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的速率。

(1)从你能想到的可能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的速率的因素中,写出一项,并预测此因素对

食盐溶解速率的影响。

因素①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素② ,影响 。

(2)从你列出因素中选出一个,通过实验验证你的推测。你设计的实验方案是?

解析:本题是探究设计变量的实验探究。控制变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控制变量法

是指当研究多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时,往往先控制住其它几个因素不变,集中研究其中一个因

素变化所产生的影响,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在使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时应注意:

① 研究的课题要具备一定数量的变量。②尽可能全面地找出影响因素。③在操作时,强调

对其它影响因素的控制,注意控制变量法的严谨性。

答案:(1)①温度 温度升高食盐溶解速率加快②水的质量 水的质量越多食盐溶解速

率加快(2)在两个烧杯中分别放入70℃和20℃的水各50mL,分别在两个烧杯中放入2g颗

粒大小相同的食盐,观察并记录两个烧杯中食盐完全溶解的时间。

例3:小明用如图装置进行“人体呼出的通入人呼出的气体十五秒 通入空气十五秒

气体中的CO2是否比吸入的空气中的CO2含量

多”的探究实验。实验操作及观察到的现象

如图所示:(1)根据实验现象,小明得出的结

论是 。

(2)小明想进一步了解人体呼出和吸入的气 体中的CO2含量变化的原因,通过查阅资料,现象: 变浑浊 无明显变化 知道这是由于在人体内的肺泡与血液、血液

与组织细胞之间发生了 交换。

解析: 利用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来探究吸入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

的含量,在同体积、同组成的澄清石灰水中分别通入同时间的人体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白色浑

浊越多,表明二氧化碳的含量越高.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客观性,实验是在通入气体的时间、

石灰水的组成、石灰水的量这些变量相同的条件下进行.

答案:(1)人体呼出的气体中的CO2比吸入的空气中的CO2含量多 (2)气体

【常见误区】

1.对实验探究过程、现象的分析不条理、思路不清晰,导致问题的解答和有关化学方

程式的书写出现错误。中考中非常重视对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如:例2

2.只注重对实验探究的观察和实验,缺乏对实验探究的推理、分析和判断。

【基础演练】

1.某些金属工艺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假设 B.实验 C.观察 D.做出结论

2.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 途径是实验,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认

真 、准确 和分析讨论,可以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

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

3.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

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人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右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处最先碳化。

结论:蜡烛火焰的 层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

倒人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石蜡中一定含 、 元素。

4.酒精灯是中学实验中常用的加热仪器,所用燃料是酒精。某学习研究小组对酒精灯燃烧产生的气体成分进行了探究。

(1)提出问题:酒精燃烧产生的气体中会含有哪些物质?

(2)猜想与验证:酒精燃烧后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验证二氧化碳的方法是 ,出现的现象是 ,验证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气体中还可能含有哪些物质(有几种写几种) 。

5.小明同学对“木炭燃烧和木片燃烧及其现象有什么不同”进行了探究。

探究步骤:

①分别在空气中点燃木片和木炭,观察到的现象:

a. 木炭燃烧:

b. 木片燃烧:

②在火焰上方分别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发现红热木炭上方罩的烧杯壁上没有水雾,将烧杯倒转过来,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木炭燃烧没有生成 ,生成了 。而罩在木片火焰上方的烧杯内有水雾产生,倒转过来,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木片燃烧既产生了 ,又产生了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木片和木炭的成分 (填“相同”或“不同”)。

6. 小明和小红对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分袋包装的蛋糕发生了兴趣,因为蛋糕包装在充满气体的小塑料袋内,袋内的气体充得鼓鼓的,看上去好像一个小“枕头”。他们认为这种充气包装技术,主要是为了使食品能够较长时间的保鲜、保质。

那么,这时什么气体呢?小红猜想

走进化学的世界教案(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新教案)

假如生活是一条河流,愿同学是一叶执著向前的小舟;假如生活是一叶小舟,愿同学是个风雨无

阻的水手。----何早富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P1-4

教材分析:

绪言从亲身感受,提出有趣味,带有想象力的问题,指出这些美好的愿望,通过化学

逐步实现,引导化学是一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科学,其任务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以丰现代科技成果,概述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展示化学的魅力和价值。

中考分析:

中考热点为化学研究的对象、作用及发展史。

目的要求:

1:知道化学以及它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并通过化学认识自然、适应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

2:了解化学学习特点 3:知道探究性学习是重要的学习方式。 4.绿色化学

重点:1:知道什么是化学?

2:了解化学学科的学习特点

难点:化学学科的学习特点

教学要点:

[要点1] 化学的作用

[要点2] 怎样学好化学

教学策略

1:激发兴趣。

魔术表演。 (1)魔棒点灯。 在酒精灯的灯芯里预先放有少量高锰酸钾,将玻璃棒预先插在盛有浓硫酸的试管里(试管里的浓硫酸不要被学生看出来)。表演时将玻璃棒点在灯芯里的高锰酸钾上,即可产生火焰。

(2)水变“牛奶”,“牛奶”变水。 用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入呼出的气体,石灰水变浑,继续吹气,浑浊变清。

(3)白纸显字。 预先在白纸上用NaOH溶液写好“奇妙化学,源于生活”八个字,晾干

呈无色,将稀氨水贮于小型喷雾器内,表演时,将氨水喷在白纸上即可显现出8个红字。 面对学生好奇、兴奋的眼神,教师很自豪地告诉学生,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2.播放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3. 小组交流“你对化学学科的认识”。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推荐组内最好的1个同学到全班交流。(针对不能很好合作的小组,让他们加强合作重要性的体验)

4.全班交流。

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掌握以下要点。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学习化学的要求: ①认真预习,重视实验。 ②联系生活实际,学会合作与交流。 ③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积极探究。 ④独立完成作业

5: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1)从日常生活中:

(2)农业生产中:

(3)从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总结:【走进化学的世界教案】

6:垃圾的回收利用有两个方面的积极意义。一是垃圾的回收有利于环境保护。二是垃圾的

假如生活是一条河流,愿同学是一叶执著向前的小舟;假如生活是一叶小舟,愿同学是个风雨无阻的水手。----何早富

回收的回收能变废为宝。

绿色化学 —— 环境友好化学

绿色化学的概念在于它是从源头上减少、甚至消除污染的产生。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它的主要特点是:

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2.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

4.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的产品。

纳米科技

课堂练习:

1.下列各项内容中,属于化学科学研究内容的是( )

A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 B培育新品种,增加农作物产量

C综合利用石油生产优良人造纤维 D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新功能

3.手放在一块被火烧烤的板上仍安然无恙,则制造这块板的材料和性质是( )

A.无机材料 透气 B。特殊钢板 耐高温

C.纳米碳板 熔点高 D.有机高分子材料 绝热

4. 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化学工具的科学家是 ( )

A 法国科学家拉瓦锡 B 瑞典化学舍勒

C 美国化学家普里斯特里 D 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P6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P6-10

【目标要求】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

2.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

3.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探索生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本课题重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学生初步认识化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运用实验、组织学生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变化、物理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化学、了解化学的激情。

重点:

1.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与归纳。

2.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3.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走进化学的世界教案】

难点:

假如生活是一条河流,愿同学是一叶执著向前的小舟;假如生活是一叶小舟,愿同学是个风雨无阻的水手。----何早富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

实验准备:

1.澄清石灰水、镁条、盐酸、、硫酸铜、氢氧化钠、酚酞

2.蜡烛、小刀、火柴、酒精灯、试管。

课时:2课时(附课件1.1)第一课时: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提问回忆:什么是化学?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怎样的规律呢?

观察实验:

1.纸条撕碎。

2.镁条燃烧。

3.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

4.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

5.石灰石中加稀盐酸。

一、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2.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3.物理变化中伴随发生的一些现象:

物质形态的变化(形状、状态)。

请同学们举例。

4 .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的一些现象:

常见现象: 发光、发热、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并且常伴随能量变化。 思考:有发光、发热、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的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例如:灯泡发光、发热;红墨水滴加到水中等。

小结: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时,不能只看有无现象,而应该看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质,有些化学变化是没有明显现象的,物理变化也可伴随有明显的现象如通电时发光也放热。

5.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变化时是否生成了新物质。

(2)联系: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思考:观察一瓶酒精,根据你的观察和生活经验,说出酒精有哪些性质?

讨论:以上性质可以怎样分类?

假如生活是一条河流,愿同学是一叶执著向前的小舟;假如生活是一叶小舟,愿同学是个风雨无阻的水手。----何早富

小结: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2.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3.物理变化中伴随发生的一些现象:

4.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的一些现象:

5.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随堂练习: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化学变化常伴随放热、发光等现象

B.化学变化一定有其它物质生成。

C.化学变化一定比物理变化剧烈。

D.化学变化 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2.下列变化有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的类型不同,这种变化是 ()

A、汽油挥发 B、粉碎矿石 C、水变成冰 D、木材燃烧

3.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食物腐败 B、钢铁生锈 C、瓦斯爆炸 D、锅炉爆炸

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灯泡发光 B、空气液化 C、光合作用 D、海水晒盐

5.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为: A、产生耀眼的白光 B、放出大量的热 C、生成白色固体

该变化的类型是 , 你依据的理由是现象 。

6.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主要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

A.电熨斗通电产生的能量

B.电灯通电发出的光

C.水电站利用水力产生的电

D.液化石油气燃烧放出的能量

7.下列有关物质的变化为化学变化的是( )

①酒精挥发 ②白糖溶于水 ③食物腐烂 ④铁矿石炼铁 ⑤汽车胎爆炸 ⑥电灯发光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④⑤

假如生活是一条河流,愿同学是一叶执著向前的小舟;假如生活是一叶小舟,愿同学是个风雨无阻的水手。----何早富

8.下列成语工俗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滴水成冰 B.木已成舟 C.百炼成钢 D.大浪淘沙

9.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

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②白玉为床,金作马

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④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⑤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③⑤⑥

作业P10 --1、2

(第二课时: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P8)

(一)复习: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二)物质的性质

一、阅读P8-10

二、交流:

1.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等。

2.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延展性等。

“物质变化”和“物质性质”有何区别?

3.“物质变化”和“物质性质” 的区别:

一般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中有“可、易、能、会”等字, 如酒精能燃烧。(你能偷东西、你会骂人、你能跑。)

本课题小结:

板书设计:

一、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2.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3.物理变化中伴随发生的一些现象:

4.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的一些现象:

5.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二、物质的性质

走进化学的世界教案(三)
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教案

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11级化本一班 何友翔111001022

一、基本说明

1.走进化学是初中化学第一课,它是初中化学的启蒙。这一节不仅要使学生学到知识,同时也要使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 2、教学时间:45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从近年来各地中考试卷来看,对绪言和第一单元知识的考查多以选择题、填空题形式出现。通常给出实验的仪器、药品的用量、实验数据的评价,另外还有对蜡烛燃烧的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和空气成分不同的探究及绿色化学、化学研究的对象、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区分与判断的考查等。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判断、科学探究的方法将是考查的重点和热点,试题类型可能灵活多变,与现实生活联系更加密切。 2、学情分析

化学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是一门起始学科,而本课题又是化学的第一课题,能否上好这一节课,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课题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出了许多富有想象力的问题,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生活离不开化学,同时也感受到许多美好的愿望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而是要靠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劳动逐步实现的。由此产生了希望了解化学的强烈愿望。教材抓住这种情感,导出了“什么是化学”“化学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并以丰富多彩的图画和语言,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充分展示了化学的魁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3、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过程和方法:

通过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

3.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的价值。 4、教学重点与难点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 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5、教学方法设计与学法指导 教学方法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做趣味性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看书上的彩图,感知到化学真奇妙→学生看录像带,初步感知化学的重要性→带着问题,学生看书,知道什么是化学,化学与人类的关系→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一些与化学有关的例子。初步感知“观察”在学习化学

中的重要性→假设“没有化学”,让学生预测世界将变成什么样子,进一步感知化学的重要性→指导化学学习的方法和要求。

【走进化学的世界教案】

学法指导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动手实践、亲密合作、讨论交流来学习本节课的重点与

难点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仅是形态的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化学反应)。

特征:①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变化、放出气体、 生成沉淀 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变化中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

总结

9、教学设计反思

走进化学的世界教案(四)
走进化学的世界教案

第二讲 走进化学的世界

一、预习

1. 常见的实验仪器名称。 2. 常见的实验操作。

二、知识讲解

考点1: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作用

1

2

考点2:药品的取用

⒈ 化学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图标。

⒉药品取用的基本原则。

⑴实验室取用药品要做到“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能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⑵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原则:取用药品应严格按规定用量。若无说明,应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⑶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一指定原则”: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在指定的容器里。 ⒊固体药品的取用

3

⑴取用固体药品的仪器:一般用药匙或药匙、纸槽;块状固体可用镊子夹取。

⑵取用小颗粒或粉末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按“一横、二送、三直立”的方法送入玻璃容器;取用块状或密度大的金属,用镊子按“一横、二放、三慢竖”的方法送入玻璃容器。 ⒋液体药品的取用

⑴取用少量液体(滴加法)可用胶头滴管。方法是将滴管“垂直悬空”放在容器口正上方,滴管不要接触烧杯等容器壁,取液后的滴管不能倒放、乱放或平放。

⑵取大量液体(倾倒法)从细口瓶倒出液体药品时,先把瓶塞倒放在桌面上,以免沾污瓶塞,污染药液;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以防瓶口残留的药液流下腐蚀标签;“一倒二向三斜四靠”。倒完药液后立即盖紧瓶塞,以免药液挥发或吸收杂质。

⑶取用定量的液体,(量取法)。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倾倒液体到接近要求的刻度,再用滴管逐滴滴入量筒至刻度线。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注意:俯视则读数偏大,仰视则读数遍小。

考点3:仪器的洗涤

如:仪器内附有不溶性的碱、碳酸盐、碱性氧化物等,可加稀盐酸洗涤,再用水冲洗。 如:仪器内附有油脂等可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涤,也可用洗衣粉或去污粉刷洗。

清洗干净的标准是:仪器内壁上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而均匀地附着一层水膜时,就表明已洗涤干净了。

考点4:物质的加热

化学实验中最常用的加热工具:其火焰可分外焰、内焰和焰心三部分。其中外焰温度最高(约500摄氏度左右)。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时,其量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其量不低于酒精灯容积的1/3;,用火柴点燃,禁止用一只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使用完毕,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若碰到酒精灯,万一洒出酒精失火,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考点5:物质的变化

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 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化学变化一定伴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化学变化中发生能量变化,这种变化以放热、发光的形式表现出来。

4

注意:发光、放热、变色、气体放出、沉淀析出等现象能帮助我们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但不一定是充分依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才是根本的依据。

考点6:物质的性质

1、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2、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3、区别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两组不同的概念。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变化的内因,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表现。在汉语表述中常常用“能”“会”“可以”等词加以区别。如硫在氧气中燃烧表述的是化学变化;而硫能在氧气中燃烧表述的则是硫的化学性质——可燃性。

考点7:前20号元素的掌握

【走进化学的世界教案】

三、例题精析

【例题1】

5

走进化学的世界教案(五)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总教案 《走进化学世界》

绪 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目标要求】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的价值。

2.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3.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探索生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本课题重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学生初步认识化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运用媒体辅助教学、组织学生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化学、认识化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化学、了解化学的激情。

2.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自然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

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

难点:

什么是化学;化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突破:【走进化学的世界教案】

现实生活是学生获取知识最直观、最真实的来源,因此在介绍“什么是化学”时尽量从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现实生活入手,从他们熟悉的事物讲起,让学生从熟悉的事物中领悟陌生的概念,在熟悉的环境中理解新的知识。

【课题分析】

化学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是一门起始学科,而本课题又是化学的第一课题,能否上好这一节课,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课题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出了许多富有想象力的问题,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生活离不开化学,同时也感受到许多美好的愿望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而是要靠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劳动逐步实现的。由此产生了希望了解化学的强烈愿望。教材抓住这种情感,导出了“什么是化学”“化学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并以丰富多彩的图画和语言,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充分展示了化学的魁力和学习化学的

价值。

【设计思路】

教师引导学生做趣味性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看书上的彩图,感知到化学真奇妙→学生看课件,初步感知化学的重要性→带着问题,学生看书,知道什么是化学,化学与人类的关系→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一些与化学有关的例子。初步感知“观察”在学习化学中的重要性→假设“没有化学”,让学生预测世界将变成什么样子,进一步感知化学的重要性→指导化学学习的方法和要求。

【实验准备】:

试管、盐酸、氢氧化钠、酚酞、用酚酞写好的“化学”纸。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附课件绪言1)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回顾旧识:

1.在九年级以前,你所了解的哪些知识是与化学有关的?

2.你知道的化学学科是一门怎样的学科?是研究什么的?

(情景设计)

展示图片:

1.小猫为什么不怕热?

结论: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2.兴趣实验:课前在一张白纸上用无色酚酞写上“化学”两字,将纸张贴在黑板中央。将碱溶液喷向白纸,出现红色的“化学”两字。

交流讨论:

1.你想象的未来世界应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展示图片:课件图片。

2.什么是化学?

板书:一、什么是化学?

化学就是要研究物质及其变化,它不仅要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还要根据需要去研究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即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3.为什么要学习化学:

利 生产农药和化肥——增加粮食的产量

用 合成药物——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健康

化 开发新能源、合成新材料——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

学 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生活变得美好

学习 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化学 物质内部组成、结构及变化规律

后你 如何利用它们制造新产品

知道 人类认识、利用、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

二、化学研究的对象

1)研究自然界已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

2)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如半导体、超导体、有记忆能力的新材料等。

3)知道物质内部组成、结构、以及变化规律。

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是通过观察和分析生活现象了解一些有关化学的知识。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初步了解了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作业:

记住并能默写元素周期表中的前10种元素的名称及对应的符号。

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二、化学与人们有什么关系(应用在哪些方面)?

①人们的衣食住行;

②工业、农业、国防、卫生等;

③文物保护,环境保护等;

④高分子材料,新产品的研发等。

教后记:

第二课时:(附课件绪言2)

回顾旧识:

1.什么是化学?为什么要学化学?

2.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引入新课(情景设计)

探究实验:将2体积95%的酒精和1体积的水混合。把一块旧手绢浸入配好的酒精溶液中,浸透后取出,轻轻的拧干,用镊子夹持,在酒精灯上点燃,并轻轻地抖动手绢,火焰熄灭后,你观察到湿透的手绢有没有变化?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讲授新课:

三、人类对化学学科的认识简史

第一阶段:发现和使用火

第二阶段:很漫长,发现了一些应用产品:

1.冶金工业:

(1)铜的冶炼 铜

(翠绿色) (红色) 炭火 炭火

(2)铁的冶炼 铁

2.陶瓷工业

3.酿造业:酒、醋

4.黑火药:硝(硝酸钾)、磺(硫磺)、炭(木炭)

比例:一硫二硝三木炭

5.造纸、染料

出示:我国古代在化学领域的成就图。

第三阶段:道尔顿的原子学说和阿伏加德罗的分子学说

——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使化学成为一门学科。

第四阶段:1869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现阶段:已能利用各种先进仪器和分析技术对化学世界进行微观的探索,并探索纳米技术制造出特定功能的产品。

展示图片:现代化学研究所使用的仪器和制造的新材料。

四、如何学好化学:

1.树立信心。要充分认识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化学是中学生必须学好的一门基础

自然科学,不能有轻视的思想,更不能有畏难的情绪,应该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一定能学好化学。

2.加强记忆。要学好化学,记忆是关键,初中化学作为起点学科,要认识、了解的新东西太多,如元素符号、元素的化合价、物质的化学式、基本的定义定律等。不能仅满足听懂,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记忆,同时通过勤复习、勤记忆更进一步加深理解。

3.认真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学好化学,必须认真做好实验,仔细观察,并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还要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思考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4.良好的思维习惯。化学学习中,思维习惯很重要,对遇到的现象、问题要善于动脑筋,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学会对知识的概括和总结,逐渐培养自己分析推理能力,找出学习化学的“窍门”。在化学解题过程中,更要善于抓突破口,或正推或逆推,或发散性地进行思考,逐步使问题明朗化。

5.学好其他学科。学好化学,除要注意化学的学科特点外,更要注意多学科间的渗透与联系。总结:总之,只要同学们能抓住化学学科的特点,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多看书、勤记忆,认真做好实验,一定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小结:略。

作业:

1.记住并能默写元素周期表中的后10种元素的名称及对应的符号。

2.预习第一单元课题 1(了解大概内容并能说出你认为的重点)。

3.配套练习绪言。

板书设计:略。

教后记:

本课题不同于以往教材中的绪言课,属于非知识性教学,其编写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生活走进化学。这就为教师创设了较大的教学空间和教学自由度。教学中,建议通过趣味性实验、图片、影像资料、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体会等创设教学情境,使每个学生能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的世界,从而产生浓厚的化学学习兴趣,加深对化学的了解。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16篇
  • 关于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