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浙江初二科学教材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9-22    阅读:

浙江初二科学教材(一)
新浙江版初中科学目录

[七上]

第一章 科学入门

第1节 科学并不神秘 第2节 走近科学实验室 第3节 科学观察 第4节 科学测量 第5节 科学探究 第二章 观察生物

第1节 生物与非生物 第2节 细胞

第3节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4节 常见的动物 第5节 常见的植物 第6节 物种的多样性 第三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第1节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第2节 地球仪和地图 第3节 组成地壳的岩石 第4节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第5节 泥石流

第6节 地球表面的版块 第7节 地形和地形图 第四章 物质的特性

第1节 物质的构成 第2节 质量的测量 第3节 物质的密度 第4节 物质的比热 第5节 熔化与凝固 第6节 汽化与液化 第7节 升华与凝华

第8节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研究性学习课题

1、 收集生物样品,尝试生物分类 2、 观察动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 3、 调查当地主要岩石类型 4、 蒸馏法海水淡化

[七下]

第一章 代代相传的生命

第1节 新生命的诞生 第2节 走向成熟

第3节 动物的生长时期 第4节 植物的一生

第5节 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第6节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 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

第1节 感觉世界

第2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第3节 耳和听觉 第4节 光和颜色

第5节 光的反射和折射 第6节 透镜和视觉

第三章 运动和力

第1节 机械运动 第2节 力的存在 第3节 重力

第4节 牛顿第一定律 第5节 二力平衡的条件 第6节 摩擦力 第7节 压强 第四章 地球与宇宙

第1节 太阳和月球 第2节 地球的自传 第3节 地球的绕日运动 第4节 月相

第5节 日食和月食 第6节 太阳系 第7节 探索宇宙 研究性学习课题

1、 青春期的心理及保健 2、 噪音污染及其控制

3、 自行车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措施4、 观测当地的星空

[八上]

第一章 水和水的溶液

第1节 地球上的水 第2节 水的组成 第3节 水的浮力

第4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第5节 物质的溶解 第6节 物质的分离

第7节 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 第二章 天气与气候

第1节 大气层 第2节 气温

第3节 大气的压强 第4节 风和降水 第5节 天气预报

第6节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第7节 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的气象灾害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节 人体的激素调节 第3节 神经调节 第4节 动物的行为 第5节 体温的控制 第四章 电路探秘

第1节 电荷与电流 第2节 电流的测量

第3节 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 第4节 变阻器 第5节 电压的测量

第6节 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第7节 电路分析与应用 研究性学习课题

1、 测定本地区的水质污染情况及分析原因 2、 太阳黑子活动与本地区降水的关系 3、 训练小动物建立某种条件反射

4、 调查在自然界或生命活动中的电现象

[八下]

第一章 电与磁

第1节 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 第2节 电生磁

第3节 电磁铁的应用 第4节 电动机 第5节 磁生电 第6节 家庭用电 第7节 电的安全使用 第二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第1节 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第2节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 第3节 原子结构的模型 第4节 组成物质的元素 第5节 表示元素的符号 第6节 元素符号表示的量 第三章 空气与生命

第1节 空气与氧气 第2节 氧化和燃烧 第3节 化学方程式 第4节 二氧化碳

第5节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 第6节 光合作用

第7节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第8节 空气污染与保护 第四章 植物与土壤

第1节 土壤的成分 第2节 各种各样的土壤 第3节 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 第4节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 第5节 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 第6节 保护土壤 研究性学习课题

1、 设计简单的电磁控制电路 2、 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研究 3、 研究植物的呼吸 4、 当地水土状况调查

[九上]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第1节 物质的变化 第2节 物质的酸碱性 第3节 常见的酸 第4节 常见的碱

第5节 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

第6节 几种重要的盐 第二章 材料及其利用

第1节 金属材料

第2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3节 有机物和有机合成材料第4节 物质的分类 第5节 物质的转化

第6节 材料的利用与发展 第三章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第1节 能量及其形式 第2节 机械能

第3节 能量转化的量度 第4节 简单机械 第5节 物体的内能 第6节 电能 第7节 核能

第8节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第四章 代谢与平衡

第1节 食物与营养

第2节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第3节 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4节 能量的获得

第5节 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九下]

第一章 演化的自然

第1节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第2节 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 第3节 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起源 第4节 生物的进化 第5节 遗传与进化 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

第1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第2节 种群 第3节 生物群落

第4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三章 人的健康

第1节 健康

第2节 来自微生物的威胁 第3节 身体的防卫 第4节 非传染性疾病

第5节 人的运动系统和保健 第6节 健康生活 第四章 可持续发展

第1节 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 第2节 能源及其利用 第3节 低碳生活

第4节 实现可持续发展

浙江初二科学教材(二)
浙江初二科学知识点汇总

1-1生活中的水

4.形成水循环的外在动力是 太阳光的照射 和 地球引力 。

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物理性质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即水

的三态会随 温度而变化。

5.分析下面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循环运动过程:

(1)分别写出A、B、C、D所表达的水循环中的各环节

名称:

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 地表径流

(2)目前人类对地表径流 这个环节可以施加一定影响。

1-2水的组成

1.水电解实验说明了水是由 氢 和氧 组成的。电解水是个化学变化 过

程。(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

2.水电解实验中,正极得到的气体是 氧气 ,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

用带火星的木条看是否能复燃 ;负极得到的气体是 氢气 ,检验这种气体

的方法是能否燃烧,火焰淡蓝色 。正极和负极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 。

3.水的重要性质有: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100℃ ,凝固点是 0℃ ;

水的异常现象有, 4 ℃ 时密度最大,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 。

4.实验现象可知,左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右试管

中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图上电源A代表正 极。

5.关于水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 C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1-3水的密度

1.某种物质 单位体积的质量 叫做这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 密度的定义公式是

。其两个变形公式是:

m= V ,

V=

m/ 。

2.1克/厘米3=1000 千克/米3,0.9克/厘米= 900 千克/米3

3.一般情况下水的密度为1000 千克/米3,它所代表的科学意义是每立方米水

的质量为1000千克 。

4.下列物质:水、海水、酒精之间的密度大小关系为 海水> 水 > 酒精 。

6.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着等质量的水、酒精和食盐溶液,如下图所示则A 杯

中是酒精。

7.一个100毫升的量筒最多可量出酒精 80 克。(酒

精的密度为0.8克/厘米3)

1-4水的压强

1.压力是由物体之间相互 挤压 而产生的。压力作用在 受力物体表面 上,压力

的方向与受力物体表面垂直 。当物体水平放置时,压力的大小就是重力的大小。

2.压力产生的效果与压力大小 和受力面积大小 有关。我们用压强 来表

示压力产生的效果,即在单位面积上 受到的压力大小。其定义公式表示为

P=F/S ,两个变形公式求F= PS ,S= F/P 。

3.2帕=2 牛/米,2帕代表的科学涵义是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2牛。 23

4.菜刀磨得很快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 来增大压强;

骆驼具有很宽大的脚掌是通过_增大受力面积 减小压强。

5.一个质量为50千克的人,每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00厘米2。则当他站

立在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力为 490N ,对地面的压强为 12250 Pa ;

【浙江初二科学教材】

当他走路时对地面的压力为 490N ,对地面的压强为 24500Pa 。

6.研究水内部压强特点时,用到的仪器叫压强计,它的工作原理是当橡皮膜受

到的压强越大,U型管两边的 液面差 越大。

7.液体压强的特点有:对容器侧壁 和底部 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 压强相同,压强随深度 增加而增大;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 有关。

1-5水的浮力

1. 将物体挂在弹簧秤下,然后将物体慢慢浸入水中,弹簧秤的示数逐渐变小 ;

当物体全部浸入水中后再慢慢下沉(不碰到水底),弹簧秤的示数不变 。

若物体的重力为10N,某一个时刻弹簧秤的读数为6N,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

为 4 N。

2. 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浸在液体的物体,受到向上 的浮力,且浮力的大

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字母表达式为其中ρ液F=ρ液 g ν排 ,指液体的密度 ,ν排指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

3. 物体浮沉条件:

当F浮 > G物,物体上浮,此时ρ物< ρ液;

当F浮 < G物,物体下沉,此时ρ物>ρ液;

当F浮 = G物,物体悬浮,此时ρ

当物体上浮至漂浮后,此时F浮物 =ρ液; =G物

【浙江初二科学教材】

F浮5.如图所示密度最大的液体是: C。密度计是根据物体的漂浮时 =G物

原理制造的。

6.鱼的浮沉是通过改变鱼鳔体积 的大小而来改变所受的浮力大小,而潜水

艇是通过 改变自身重力 大小来实现浮沉的。

7.一艘轮船重1000牛,当它在长江上驶时,所受的浮力为 1000 牛,当它由

长江驶入东海时,所受的浮力为 不变 ,所排开的液体体积 变小 。

8.小结计算浮力的三种思路,用符号来表示: F浮=G物-F拉 (称量法);

F=ρ液 g ν排 (阿基米德原理), F浮=G物(悬浮漂浮状态) 1-6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1.溶液由溶质 和溶剂

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 ,溶解其它物质的这类物质叫做 溶剂 。 2.填表:

3.给下列混合物归类:

①食盐水,②钡餐,③牛奶,④血液,⑤肥皂水,⑥泥水,⑦色拉油溶于水,⑧

色拉油溶于汽油。属于溶液的是①⑧ ,属于乳浊液的是 ③ ⑤ ⑦ 。

4.溶液的本质特点是:均一 性和稳定 性,当条件不改变时,溶液放置较长时

间也 不分层 (分层或不分层)。

5.有10%的食盐水100亳升,其密度为1.03克/厘米.现从中取出食盐水10

亳升,那么这些食盐水的质量分数为 10% ,密度为1.03×10 千克/米。

1-7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1.我们把在一定温度 下在一定量 溶剂里,不能 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能 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

和溶液。

2.溶液的浓稀与溶液的饱和不饱和无关 。(无关或有关),但在一定温【浙江初二科学教材】

度下同种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

3.在横线箭头上写上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换方法:

加溶剂,升温

蒸发溶剂 降温 增加溶质

4.我们用 溶解度 来表示物质的溶解能力大小。即在一定温度 下,某物

质在 100克溶剂里所达到饱和状态 时所溶解的溶质质量。

5.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5克,它所能代表的科学意义为: 20℃时100

克水里最多只能溶解25克硝酸钾 。

6.某温度下食盐水饱和溶液120克,里面有含有食盐20克,则此温度下食盐的

溶解度为 20g ,在物质的溶解性等级中它属 易溶 。

7.探究影响固体的溶解度大小的因素中,我们发现影响的因素有:

① ②③ ①溶质性质;②溶剂性质;③外界温度;④搅拌程度;⑤溶剂的量;

8.科学上我们常用 质量分数 来定量表示溶液的组成。C%= m溶质

/m溶液×100% 。

9.100亳升20%的硫酸溶液(ρ为1.2克/厘米3),则硫酸溶液的质量为

120 克,其中含有硫酸 24 克.

10.实验室配制10%的盐酸溶液500克,需要40%的盐酸溶液 125 克。

11.要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50克,先计算,再用天平称取食盐

5 克,用量筒量取水 45 亳升,然后充分溶解即可。

12.如图:(1)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升

高 ;像 熟石灰 (填物质名称)和c一样

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反而下降;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

小 。

(2)在t℃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Sb﹥

Sa﹥Sc 。

(3)在t℃时a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16.7% 。

1-8物质在水中的结晶

1.晶体具有 规则 的几何形状,而非晶体则没有。

2.获得晶体的两种方法是:蒸发溶剂 和 冷却热饱和溶液 。

333

对于右图中获得a物质晶体可采用: 冷却热饱和溶液 ,

获得b物质晶体可有用: 蒸发溶剂

4.硫酸铜晶体的生成中利用的结晶方法是: 冷却热饱和

溶液 。

1-9水的利用和保护

1.目前人类利用较多的是 河流 水、 淡水湖泊 水和埋藏比较浅的地下淡 水。

它们都是由 大气降 水最后汇集而成的。

6.把水静置,使水中的杂质沉淀到水底的方法称为 沉淀法 ,为了使沉淀的

效果更好,常用 明矾 或 活性炭 作凝聚剂。过滤法适用于分离 固液 的

混合物,过滤操作有严格的要求,一贴是指 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是指

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 漏斗内的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是指 烧杯尖

嘴紧靠玻璃棒 、 玻璃棒末端轻靠三层滤纸边 、 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

杯内壁 。

7.把水加热,至水沸腾变成水蒸气,再经冷凝管冷却成水滴,这种净化水的方

法称作 蒸馏法 。蒸馏水是 纯净物 (纯净物或混合物)。

8.粗盐提纯为精盐的主要操作步骤有 溶解 、过滤 、 蒸发 ,最后所得的精盐

是 纯净物 (纯净物或混合物)。

2-1大气层

1.大气温度在垂直方面向上的变化 是我们对大气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

3.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物质组成等特点,可以把大气分成 对流层 、 平

流层 、中间层、暖层和外层。其中 对流 层跟我们人类关系最密切。

5.空气对流的运动规律是:热的地方空气的垂直运动呈上升 ,冷的地方

空气的垂直运动呈 下降 。据此,冰箱冷冻室的冷凝管安装在冷藏室的 上

部 (上部或下部)。

2-2天气和气温

1. 短时间 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叫天气。

下列词语不属于描述天气的是 ⑤

①阴转多云;②和风细雨;③雷电交加;④小雨加雪;⑤终年高温。

3.气象观测中,用到的温度计类型有 普通温度计 、最高温度计、 最低温度

计 。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测气温的主要原因是百叶箱内气温波动 小(大或小)。

4.一般一天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左右 ,最低气温出现在 日出前后 。

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约为 22 ℃ 。

2-3大气的压强

1.马德保半球实验说明了 大气压的存在而且很大 。大气压的大小可以用水

银气压计 或 空盒气压计 进行测量。大气压的大小跟大气的高度 直

接相关,所以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压反而 减小 。

2.标准大气压的大小为 1.01×10 Pa ,相当于 76 厘

米汞柱产生的压强。若某人的拇指甲的面积为1厘米,则此人拇指

甲受到大气给它的压为10.1 牛。

3.如图:托里拆利实验中,最后水银柱的高度如图所示,此时大气气压的大小

为 1.01×105 Pa 帕,把玻璃管略向右转则会发现水银柱会 变长 (长、

不变、变短)。若玻璃管上端突然打个小洞,你估计会出现的现象是

管内水25

银柱下降至与管外水银面相平

4.气体或液体的流速越大,其产生的压强就越小 。

5.下列生活现象中没用到大气压的是: ③

①饮料吸入口中;②用滴管取液体;③气球升空;④塑料挂钩吸在壁上。

2-4大气压和人类生活

1.高气压中心的空气 下沉 流动,天气多晴燥 ,低气压区中心的空气 上

升 ,天气多 阴雨 。

2.实验表明,当气压增大时,液体的沸点会 升高 ,当气压减小时,液体

的沸点会 降低 。压力锅就是利用 增大压强沸点升高 的原理制成的。

3.下列生活用品或生产工具利用到大气压的是: 1.2.3.4.5.

①真空保存袋;②吸尘器;③高压锅;④离心式水泵;⑤针筒吸药液。

ξ2-8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1.气候是指某一地区 长时间 内的天气特征。

下列属于气候用语的是 E

A阴转多云 B晴空万里 C和风细雨 D雷电交加 E长年

无冬

3.分析右图: (图上海拔的单位为米)

(1)若山脚B地的气温为15℃,则山顶A地的气温约为 -9℃ 。因为在对

流层范围内,每升高1000米,气温会下降约 6℃ 。

(2)C地和D 地相比, C 地降水更多,原因是其处在 迎风坡 ,水汽

上升过程中更容易 凝结形成降水 。【浙江初二科学教材】

5.水的比热为 4.2×10J/(kg·℃) ,它所代表的科学意义是 1千克3

的水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 。

质量为2千克的水温度升高2℃所吸收的热量为 16.8×10 焦。

6.由比热表可知:不同物质的比热是 不同 的,所以比热也是物质的一种 性

质 ; 水 的比热最大;即使是同一种物质,在状态不同时其比热值也 不同 。

7.由于陆地的比热 小于 海洋的比热,所以陆地增温或降温比海洋

快 ,陆地的年较差和日较差也比海洋 大 。同时,海洋上水汽充足,

沿海地区降水要比内陆地区要更 丰富 。

8.季风是指在不同季节里风向 相反或近相反 的风。我国季风形成的原因

是海水和陆地的 比热 。

3-1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

3.植物的常见感应性有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向触性 向化性 等等。

分组实验:植物的向性(探究根对地球引力的反应)

1.实验中将4粒种子指向4个不同的方向,原因是:这样布置当种子萌发时,方向不同。

2.植物的种子萌发后,根向下生长,这是

植物对地球引力刺激作出的反应。此外,我

们还发现胚芽出来后,并不是直立生长,而

是弯向水生长,这是植物的向水 性。

3

浙江初二科学教材(三)
科学中考复习用书(分册知识点归纳)(深圳浙江等地使用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

科学复习用书 一、考试要点

浙江初二科学教材(四)
浙江·初中科学目录(全部)

浙江初中科学目录

七年级上册

第1章 科学入门 1.1科学在我们身边 1.2 实验和观察 1.3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1.4 温度的测量 1.5 质量的测量 1.6 时间的测量 1.7 科学探究

第2章 观察生物 2.1 生物与非生物 2.2 常见的动物 2.3 常见的植物 2.4 细胞

2.5 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 2.6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2.7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第3章地球与宇宙 3.1我们居住的地球 3.2 地球仪和地图 3.3 太阳和月球 3.4观测太空 3.5 月相 3.6 日食和月食 3.7 探索宇宙

第4章 物质的特性 4.1 熔化与凝固 4.2 汽化与液化

4.3 升华与凝华 4.4 物质的构成 4.5物质的溶解性 4.6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七年级下册

第一章 对环境的察觉 1.1 感觉世界

1.2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1.3 耳和听觉 1.4 光和颜色 1.5 光的反射和折射 1.6 眼和视觉 1.7 信息的获取和利用

第二章 运动和力

2.1 运动和能的形式 2.2 机械运动 2.3 力的存在 2.4 力的图示

2.5 物体为什么会下落 2.6 摩擦的利和弊 2.7 牛顿第一定律 2.8 二力平衡的条件

第3章 代代相传的生命

3.1 动物的生命周期 3.2 新生命的诞生 3.3 走向成熟 3.4 动物新老个体的更替 3.5 植物一生 3.6 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第4章 不断运动的地球

4.1 地球的自转

【浙江初二科学教材】

4.2 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 4.3 地球的绕日运动 4.4 日历上的科学 4.5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4.6 地球表面的七巧板一板块 4.7 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

八年级上册 第1章 生活中的水

1.1 水在哪里 1.2 水的组成 1.3 水的密度 1.4 水的压强 1.5 水的浮力

1.6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1.7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1.8 物质在水中的结晶 1.9 水的利用和保护

第2章 地球的“外衣”——大气

2.1 大气层 2.2 天气和气温 2.3 大气的压强

2.4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 2.5 风 2.6 为什么会降水 2.7 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2.8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2.9中国东部的季风和西部的干旱气息侯

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3.1 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 3.2 神奇的激素 3.3 神经调节 3.4 运动的行为 3.5 体温的控制

第4章 电路探秘 4.1 电路图 4.2 电流的测量 4.3 物质的导电性 4.4 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4.5 变阻器的使用 4.6 电压的测量

4.7 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4.8电路的连接

八年级下册

第1章 粒子的模型与符号 1.1 模型与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1.2 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 1.3 原子结构的模型 1.4 组成物质的元素 1.5 表示元素的符号 1.6 表示物质的符号 1.7元素的物质的量

第2章 空气与生命

2.1 空气 2.2 氧气与氧化

2.3 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 2.4 生物是怎样呼吸的 2.5 光合作用

2.6 自然界的氧和碳的循环 2.7 空气污染与保护

第3章 植物与土壤

3.1 土壤中有什么 3.2 各种各样的土壤 3.3 植物与土壤

3.4 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 3.5 叶的蒸腾作用和结构 3.6 保护土壤

第4章 电和磁

4.1 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 4.2 电生磁 4.3电磁铁的应用 4.4 电动机

4.5 磁生电 4.6 家庭用电 4.7 电的安全使用

九年级上册

第1章 探索物质的变化

1.1 物质的变化 1.2 探索酸的本质 1.3 探索碱的本质 1.4 几种重要的盐 1.5 寻找金属变化的规律 1.6 有机物的存在和变化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2.1 物质的分类和利用 2.2 物质转化的规律 2.3 常见的材料 2.4 材料的发展

第3章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3.1能量的相互转化 3.2 能量转化的量变 3.3 认识简单机械 3.4 动能和势能 3.5 物体的内能 3.6 电能的利用 3.7 电热器 3.8 核能的利用 3.9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第4章 代谢与平衡 4.1 食物与摄食 4.2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4.3 体内物质的运输 4.4 能量的获得

4.5 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4.6 代谢的多样性 九年级下册

第1章 演化的自然

1.1宇宙的起源

1.2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诞生 1.3恒星的一生

1.4 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诞生 1.5 生物的进化 1.6 进化与遗传

第2章 生物与环境

2.1 种群和生物群落 2.2 生态系统 2.3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3章 人的健康与环境

3.1 健康

3.2 来自微生物的威胁 3.3 身体的防卫 3.4 非传染性疾病 3.5 照顾好你的身体 第4章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4.1 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 4.2 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4.3 实现可持续发展

浙江初二科学教材(五)
浙江版初二科学---溶液

学进辅导初二科学辅导资料一一溶液测试 2012-10-20

一、填空部分

1.在 下,在 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 溶液,还能再溶解 的溶液叫 溶液。饱和溶液不一定是 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 溶液。同一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要 一些

2.固体溶解度的涵义:在 下,某(固体)物质在 克溶剂里达到 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溶解度数值越大,表明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能力 。如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就表示在 时, 水中最多(即达到 状态)能溶解食盐 。

3、溶解度曲线:通过实验测出物质在各个不同温度的溶解度,运用数学方法可以绘制出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表示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1)曲线上每个点表示某温度下某溶质的 ;

(2)溶解度曲线表示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不同 数值; (3)曲线表示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 数值; (4)曲线表示物质的溶解度受 变化影响大小的情况;

(5)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 下两种物质的 相等;

(6)曲线上每个点所配制的溶液是该温度下这种溶质的 溶液,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溶质的

溶液。

4.溶解性等级的划分。 (1)溶解性等级的划分依据: 。(2)等级的划分。 5.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克,这表示:

6.根据图1—36所示的物质溶解度曲线图,回答以下问题:

(1)当温度高于t2℃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2)P点表示 ; (3)A、B、C的溶解度为B>A>C的温度范围是 ;

(4)Q点表示t2℃时在 克水中已溶解A物质 克,此时的溶液是A物质的 溶液。 7、溶质的质量分数

(1).涵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指 质量与 质量的比值。 (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 =

(3)溶质的质量分数只是一个比值, 单位;(4)溶质的质量分数可以用小数或 表示; (5)公式的变换形式:m质= 。 8、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

(1)固体的溶解度是在 ,100克溶剂中达到 状态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它有单位,单位是 。大小主要由 决定,与外界 等条件有关,与溶质、溶剂的多少 ,溶液一定要 。

(2).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P%)与溶解度(S)的关系:

P%= 或 S=

9.2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S克,现将b克A物质放到c克水中充分溶解。

(1)如果b克A物质全部溶解,则所得溶液中A物质的质量分数为

(2)如果b克A物质不能全部溶解,则所得溶液中A物质的质量分数为 10.下表是氯化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根据表格回答。

(1)要制成40℃时氯化钾的饱和溶液,溶液中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比为 ; (2)40℃时在25克水中加入 25克氯化钾,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3)40℃时27%的氯化钾溶液需降温到 ℃时,才能刚好成为饱和。【浙江初二科学教材】

11.10℃时硝酸铵的溶解度是140克,若将100克硝酸铵放到10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能得到 的硝酸铵溶液,还需加入 克 才能刚好成为10℃时的硝酸铵饱和溶液。 12.现有20℃时10%的食盐水50克:

(1)假如加X lO克食盐,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2)假如加入20%食盐溶液50克,其质量分数为 ;

(3)已知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如果在原溶液中再加入15克食盐,能得到溶液 克,此时溶液中食盐的质量分数为

13.2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4%,它表示 ;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

14.溶液稀释问题的特点是: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质量保持不变,即:

浓溶液的质量×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学进辅导初二科学辅导资料一一溶液测 2012-10-20

一、填空部分

1.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的浓氢氧化钠溶液(密度为1.43克/厘米3)配制,143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量取40%的氢氧化钠溶液 毫升与水(密度为1克/厘米3) 毫升混合而成。 2.把溶质的质量分数为l0%的硫酸溶液50克浓缩到40克,此时溶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 。 3.图1—38是配制50克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示意图

:

(1)B操作中应称量氯化钠的质量是 克;

(2)放好砝码和调好游码后,向托盘天平的左盘上加氯化钠时,若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边,应进行的操作是 (3)D操作应选用 毫升的量筒(从10毫升、100毫升中选择)。量水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要跟量筒内液面的 保持水平;

(4)E操作的作用是 。

二、选择部分

4,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5克某固体物质,该物质的溶解性等级应是( ) A.易溶 B.可溶 C.微溶 D.难溶

5.2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0克,40℃时B物质的溶解度为40克,则30℃时,A、B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 ) A.A大 B.B大 C. A、B一样大 D.无法判断 6.下列各组食盐水中,食盐的质量分数不等于10%的是 ( ) A.0.5克食盐溶于4.5克水中 B.50克食盐溶于0.45千克水中 C.0.01千克食盐溶于100毫升水中 D.10千克食盐溶于90千克水中

7.t℃时,某物质的溶解度为S克,这时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P%,则S与P的大小关系为( ) A.S>P B.S=P C.S<P D.无法比较

9.在t℃时,某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m%,此温度下,该物质在t℃时的溶解度为( ) A.

100m100m100mm

B.克 C.克 D.克

100m100m100m100m

10.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是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混合物 B.某温度下,在硫酸铜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任何溶质 C. 某温度下,从一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取出一半,则这半杯溶液仍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D.有一杯无色透明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11.下列方法中,可用来检验某种溶质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的是( )

A.将溶液适当加热 B.将溶液适当冷却 C.再加少量溶剂 D.添加溶液的溶质

12.下列有关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某固体溶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一定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C.析出晶体后的溶液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一定还是饱和的

D.某溶液冷却到一定温度,能析出晶体,就可证明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13.一定温度下,欲使一接近饱和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分别采取下列措施:①降低温度;②升高温度;③增加溶剂;④增加溶质。其中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是 ( ) A.只有① B.只有④ C.①④ D.③④ 14.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在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可以变成不饱和溶液 B.饱和溶液肯定是较浓的溶液

C. 饱和溶液肯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一些 D.在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饱和溶液 15.要使固体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一定可行的方法是 ( ) A.增大压强 B.降低温度 C.升高温度 D.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

16.把m克质量分数为a%的NaCl溶液加水稀释,下列图像中正确描述溶液中溶质质量与加水质量关系的是

( )

17.密度为1.18克/厘米’的浓盐酸(质量分数36%),用100毫升水稀释100毫升浓盐酸,所得稀盐酸的质量分数( ) A.等于18% B.大于18% C.小于18% D.无法确定

18.浓度为10%的食盐溶液100克,将其浓度增加到20%,可采用的方法是 ( )

A.加入10克食盐固体 B.把溶液中的水蒸发掉一半 C.加入100克10%的食盐溶液 D.把水蒸发掉50克 19.用浓度为60%的酒精溶液A与25%的酒精溶液B配制成45%的酒精溶液,则A、B溶液的质量比为 ( ) A.1:2 B.2:3 C.4:3 D.3:1

20.100克A溶液中水的质量分数为98%,现在要使溶液中水的质量分数变为99%,则应加入水的质量为 ( ) A.1克 B.10克 C 50克 D.100克 三、计算部分

21.要配制50℃时氯化钾饱和溶液(5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42.6克)。(1)25克氯化钾应溶解在多少克水里?(2)在25克水里能溶解多少克氯化钾?(3)配制71.3克饱和溶液,需氯化钾和水各多少克?

22、现有40克食盐溶液,经蒸发得到食盐固体8克,求这一食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3、医院里配制生理盐水(溶质的质量分数为o.9%的食盐溶液)100千克。求需要食盐和水各多少。

24、t℃时10克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蒸发5克水,保持温度不变,刚好能成为t℃时A的饱和溶液,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求:(1)t℃时A物质的溶解度;(2)10克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5.(1)10克食盐溶于90克水中,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将上述溶液倒出一半,则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又是多少?(10%)

(3)向(1)中所得溶液中加入25克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又变为多少?

(4)向(1)中所得溶液中加入15克食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又变为多少?

(5)若要使(1)中溶液的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两倍,则应蒸发多少水?

26、20℃时,食盐的溶是36克,在20℃时能配制成质量分数为36%的食盐溶液吗?为什么?

27、工业生产上,有时要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来清洗钢材。把50千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需要水多少千克?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16篇
  • 关于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