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案 >

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案世界的地形教案学科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9-23    阅读:

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案世界的地形教案学科网(一)
湘教版 地理 七年级 上册 教学设计 第三节 世界地形

第三节 世界地形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等概念。

2.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3.了解世界陆地两大著名高山带的分布规律,能在地图上找出最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的位置。

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5.根据需要选择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通过制作地形模型,加强对地形的感性认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6.关注当地的地形类型和分布特点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关心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包括“陆地地形”、“海底地形”和“学看地形图”三部分内容。知识结构如下:

本节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为“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和“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在地形图上,地貌一般用等高线表示,其他要素用规定的图式符号表示。等高线法是最主要的地貌表示方法,它能够反映一个地区地面的实际高度和起伏特征。其他表示地貌的方法还有分层设色法和晕渲法等。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例如池塘水面的边缘线,就是一条等高线。如果用一系列不同高度的水平面与起伏的地面相截,那么在水平面和地面的交汇处,就会形成一系列的水平曲线。如果把这些水平曲线都投影到一个标准的水平面上,并按一定比例缩小在图纸上,就得到了可以反映地面高低起伏特征的等高线地形图。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这条“标准”有三个要求——“识别”、“判读”、“估算”。其中“识别”要求学生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不同的

地形部位。虽然“标准”中只列出了山峰、山脊、山谷三个地形部位,但其他的地形部位也应作为教学要求,不然的话,学生将不能完整地读懂等高线地形图。在几种常见地形部位中,山峰、鞍部、陡崖都是比较容易识别的,山脊和山谷的区分则较难一些。为达到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应能在读图的过程中总结出山脊部位和山谷部位等高线的特点。“判读”要求学生能简单了解等高线疏密代表的含义。地形起伏的特点,就是通过有高程注记的一系列等高线的排列形式来表现的。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说明地面坡度陡峻;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说明地面坡度和缓。如果等高线间隔非常均匀,说明坡度均一;如果等高线的高处稀疏,向下逐渐密集,说明坡度上缓下陡;如果等高线的高处密集,向下变得稀疏,说明坡度上陡下缓。“估算”首先要求了解海拔与相对高度的概念,然后要求学生能在地形图中根据等高线的数值特征(等高线值、等高距或分层设色地形图中的高度表)读(估)出某地海拔,并能根据读出的海拔高度进行简单的差值计算——即相对高度。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这条“标准”有两个要求:一是了解五种主要的陆地地形类型,即山地、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二是要求学生能在地形图中根据五种地形类型的特点识别它们。

由于在其他内容中没有从基础知识的角度介绍地形,而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的知识对于区域地理学习又很重要,因此,课程标准把这一内容安排在本部分,结合地形图的阅读给出。本条“标准”学习的目的,应使学生在区域地理的学习中会阅读有关区域的地形图。对于这五种地形,学生已或多或少有些认识,并且作为常识,没有必要介绍它们的概念,而它们的特点、分布等内容更不必要去讲述。“标准”要求学生能在地形图上识别主要地形,当然要使学生通过读图找出五种地形之间的差异以及它们在地形图上的表现。一般而言,可以让学生在地形图上分别比较山地与盆地、高原与平原、山地与丘陵的等高线分布特点。

教材对本部分的编写,没有完全照搬“标准”顺序,对课程标准进行了创造性解读。地图部分是本章的难点,内容抽象,对于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难度很大。教材把“经纬网”和“方向”放在第一节,与地球形态联系起来;教材又把“等高线地形图”放在本节,与世界地形联系起来。这样既符合地理规律,又分散了较难知识点,同时又与学生们的认知规律相吻合。

在材料内容的呈现方式上,本节教材重视图像的利用,充分发挥地理学科在用图上的优势,图像的数目较多,而且图像的清晰度、色彩的协调程度均较高,增加了教材的直观性和可读性。另外,本节教材正文相当简洁,许多难点和重点通过“活动”的形式体现,注意以问题作为知识的切入点,开展探索式的学习。

“陆地地形”是本节的重点之一,对应课程标准中“海拔与相对高度”、“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等内容的概念部分,为在地形图中“估算”、“识别”打好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活动”让学生探究性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基本概念,图2-39直观地表示了这两个概念,让学生一目了然。通过对两个问题的思考,要求学生在剖面图上学会“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为在地形图上“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然后,教材通过四幅图配合简洁的正文对平原与高原、山地与丘陵几两组地形类型做出了对比,直观形象,简明扼要。盆地,为一种复合地形,由中部相对低平的平原或高原甚至地势略有起伏的丘陵与四周相对较高的山地、高原所环绕而组成。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幅地形景观图,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图文结合有助于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为了加深对五种地形类型的理解,教材简要地介绍了各类著名地形。重点介绍了陆地上分布最有规律且为其他地形“骨架”的两大高峻山脉分布地带,这种介绍也是为以后理解“板块运动与世界著名山系的关系”做准备。具体的高原、平原和盆地等,教材只提及青藏高原、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等。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加深对五种地形的了解,教材最后安排了“阅读”——“世界陆地地形之最”。按照“标准”的要求,学生不必掌握全球陆地各种主要地形类型的分布情况,因此教材用整页的篇幅放了一张世界地形图(图2-52),提醒学生需要的时候要多查查地图,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为了巩固学生对地形类型的理解,了解身边的地形知识,教材安排了P.36活动。该活动的开展,通过关注当地的地形类型和分布特点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关心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

“海底地形”内容属于一般性知识,它为以后理解海陆变迁打下一定基础。教材利用海底地形示意图,直观地介绍了海底地形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以及大洋中脊。

“学看地形图”既是本节的难点也是本节的重点。本节中体现的两条“标准”均落实在该内容之中。教材正文简短的两行字只引导出地形图这个名称和简单功能。主要内容是通过图像和“活动”展示出来。首先通过一幅地形鸟瞰图引出等高线地形图,然后通过“玲玲”和“贝贝”的对话,引出分层设色地形图,教材通过展示同一地区的四幅不同类型地图,形象地说明了分层设色地形图的来历、特点及阅读的方法。再通过活动落实课程标准要求——“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教材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指导学生学看地形图。以直观的图像帮助学生“学看地形图”,这样就轻松地突破了难点。

三、教学提纲

一、陆地地形

1.海拔与相对高度

2.五种地形类型

(1)平原与高原:地表起伏小;平原海拔较低,高原海拔较高,边缘陡峭

(2)山地与丘陵:地表崎岖不平;山地较高,坡度较陡,丘陵较低,相对高度不大

(3)盆地:中间低,四周高【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案世界的地形教案学科网】

3.世界著名地形

(1)两大山脉带

(2)著名高原与平原

二、海底地形

大陆架、大陆坡、洋盆、大洋中脊、海沟

三、学看地形图

1.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绘制和特征

(2)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3)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4)判读坡的陡缓

2.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

四、教学建议

本节的教学任务较多,特别是学看等高线地形图难度较大,教材是以学生读图比较——获取知识——归纳规律的线索来组织内容的。教学过程要避免照本宣科式的讲述,要创设情景,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师的引导下,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学过程中读图引导法要贯穿始终,充分利用教材中各种图像,适当补充一些多媒体资料,要求用课件展示各类资料,增强直观性。

【陆地地形】

陆地上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学生并不完全陌生,如山地、平原、丘陵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或通过媒体常常见到,在教学中应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当地实际,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地图、照片。

教学导入: 方案①: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其陆地表面形态是多种多样,千姿百态,下面请看几幅图片(用课件展示各类地形图片),多种多样的地形造就了我们这个美丽的星球,今天让我们走进世界,了解陆地地形。

方案②:条件较好的学校,可先放映一段中国地形概况的录像,让学生饱览我国壮丽山川和各种陆地地形,由此导人新课。

方案③:上节课我们了解到地球表面是分布不均衡的陆地和海洋,同时,陆地表面也是高低起伏,形态多样。我们学校所在地(家乡)的地表形态具有哪些特征?(学生回答后)世界其他地方也和我们一样吗?

教学过程:

1.海拔与相对高度

引导:地球表面各种各样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我们用什么表示地形的高低呢?表示高度的方法有两种: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课堂活动:

活动1:先观察图2-39,后看活动中的文字介绍。教师可以请两位高矮不同的学生上台,分别说出自己的身高,然后大家一起计算他们的身高之差。从而类比“海拔”和“相对高度”。活动目标——了解和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两个概念。

活动2:思考并回答“活动”中的两个问题。活动目标——加深对“海拔”和“相对高度”两个概念的理解,并能进行简单估算。

活动3:课件展示“珠穆朗玛峰”图片。有人说珠穆朗玛峰高度有8844.43米,但有人站山脚说珠穆朗玛峰高度只有4000米左右。你能解释这究竟是为什么吗?(生答8844.43米是珠穆朗玛峰的海拔,4000米是珠穆朗玛峰与山脚的相对高度)。

2.五种地形类型

过渡:正是由于陆地表面各个地方的海拔高度,相对高度都不相同,所以就有了各种不同的地形类型。陆地表面有哪些地形类型呢?

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引导:你能区分这五种地形吗?要想区分和辨认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地形,首先要知道它们的特征。请阅读教材P.34~35。

课堂活动:

活动1:方案①——教师用课件展示自绘的五种地形剖面示意图,让学生根据阅读教材时了解的地形特征判断地形类型。方案②——利用教材P.36“活动”第1题:读图2-39,判断A、B、C、D、E各点所在地形区分别属于哪一种地形类型。活动目标——利用直观的方法加强学生对五种地形的感性认识。

活动2:运用比较法区别五种地形类型的特征,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活动1进行归纳完成下表。

质的学习方法。

3.世界著名地形

过渡:我们了解了五种陆地地形的基本特征,你知道世界上的哪些著名的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课堂活动:

活动1:在世界地形图中,找出世界陆地上两大高峻山脉地带——太平洋沿岸山脉带和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山脉带,观察它们的走向分别有何特点?它们分别由哪些山脉构成?

学生找图经验不足,教师给予学生较充足时间,并引导学生之间合作,最后请学生回答他们观察的结果。

活动2:在世界地形图中,找出青藏高原、巴西高原、亚马孙平原、东欧平原、刚果盆地等地形区,并描述它们所在的位置。

活动3:阅读教材P.35“阅读”——“世界陆地地形之最”,并在图中找出它们。思考与交流:还知道哪些世界地形之最?请在图2-52上标注出来(教材P.36“活动”第2题)。为了增加趣味性,教师可以补充一些“世界地形之最”(参考“参考资料”)。

活动4:教材P.36“活动”第3题——认识家乡的地形。

(1)说一说,你的家乡以哪一种地形类型为主?

(2)举例说明当地地形对人们的生活或生产活动有哪些影响。

【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案世界的地形教案学科网】

课后活动:

教材P.36“活动”第4题:利用沙土等材料,分小组制作陆地五种基本类型的地形模型,介绍本组的

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案世界的地形教案学科网(二)
地理湘教版新版七年级下 七上23.1《世界的地形》教学案(第1课时)

七贤中学课时备课卡

备课教师签名:使用教师签名:

【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案世界的地形教案学科网】

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案世界的地形教案学科网(三)
2.3 世界的地形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1)

世界的地形 教案

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案世界的地形教案学科网(四)
八年级地理上册 中国的地形教案1 湘教版

中国的地形 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思路

这节课可以分2课时讲授,第1课时讲地势西高东低、山脉纵横交错,第2课时讲地形复杂多样。地形时组成地理环境的主要要素,因此,认识我国的地形特征,将为学习以后各章节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教材没有用较多的文字篇幅讲述,而是多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进行重点讲述,因此,整个教学过程要侧重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通过学生相互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探索与研究、发现与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读图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它们大致的海拔高度和主要地形区。

2.了解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掌握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及其在地图上的分布。 3.了解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基本特征,五种基本地形的分布和特点。 4.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各类地形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启发学生回顾已知的地形知识和还想知道哪些有关地形的知识来调动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然后通过分组分享教学法,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并结合多媒体课件、挂图等教学资源,使学生获取有关中国地形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通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以及对科学的探究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案世界的地形教案学科网】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2.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3.地形基本类型和特点。 (二)教学难点

1.分析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优越性。 2.识别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读图分析法。 ● 教学媒体

多媒体电脑、自制课件、挂图。 ● 课时安排

2课时。 ●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导入新课)

当我们了解了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之后,下面要进一步认识我们的祖国。

复习提问 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国家的地理,请同学们思考自然地理环境都包括哪些要素呢? (学生回答)地形、气候、河流、动植物等。

我国的地形情况也是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内容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讲授新课)

板书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讲述 中国地形的第一个特点是从地势的角度描述的,所以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换句话说也就是中国哪边高、哪边低的问题。

课件展示 “中国地形概况”图。

提问 这是一张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的海拔高度大约是多少,请同学们读图分析中国地势哪边高、哪边低?谈谈你是如何分析的。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请同学们各抒己见。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西部棕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4000米以上,中部浅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1000~2000米,东部绿色的区域代表海拔500米以下。

小结 地势西高东低就是我国地势特点的第一部分。 板书 一、地势西高东低

过渡 分层设色图是一种在图上用不同的颜色代表所在地区的海拔高度的地图,要更好地表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还可以用一种特殊的地图——地势剖面图。

分析讲解 什么是剖面图呢?我们来举一个例子:假设在我的讲台上放着一个窝头,竖着,沿窝头中部切开,同学们将看到的形状,就是一个窝头的剖面图。地形剖面图的原理也是如此。只不过这一刀不是切在窝头上,而是切在地形上。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将窝头画一幅俯视图,画出的是什么图?(分层设色地形图)

活动 参照教材P.20图2-1“沿32°线中国地势剖面图”,画一幅简略示意图。另外,请两名学生代表在黑板上画。

教师点评,及时辅导。

课件展示 “沿32°线中国地势剖面图”。

启发提问 观察这幅图高低起伏的趋势,说出我国地势起伏变化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小结 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板书 1.特征: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转折过渡 我们知道了中国地势大致呈三级阶梯,那每一级阶梯上都有什么主要地形区呢?阶梯的界限又在何处呢?

板书 2.三级阶梯概况

课件展示 FLASH“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点击阶梯分界线可显示相应分界线名称。

小结 中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为大兴安、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转折过渡 我们明确了阶梯的界限,再来分析一下阶梯内部的状况。

活动 结合FLASH“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说出各阶梯内部的主要地形种类和海拔高度。 (学生分组讨论) 小结

过渡 以上我们学习了我国的地势的基本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这样一个特点对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其

它要素有没有影响?

分组讨论。将全班分为三组,分别从气候、水利和交通三个方面讨论地势特征的影响。 各组学生代表发言。

板书 3.西高东低的平均海拔高度对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 归纳总结:

①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②“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使得我国的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滚滚流,这些大江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运输,促进了内地与沿海的经济联系。

③在各阶梯的交界处河流产生巨大的落差,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我国的大型水电站大多建设在阶梯的交界地带,如葛洲坝水电站和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等。

过渡 可以说西高东低的地势是我国自然环境的一大优势。那么,构成这一大优势的基本骨架是什么呢? 引导 从各级阶梯的分界线得出:纵横交错的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则镶嵌其中。

板书 二、山脉纵横交错 1.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

讲解 什么是山脉?山地的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险峻。有的山地呈条带状分布,并且沿着一定的方向延伸很长,这样的山地就是山脉。

课件展示 “中国地形图”。

活动 填表P.27活动题1所列山脉两侧空格内的地形区名称:

归纳 ①各种不同走向的山脉纵横交错,把我国地表分隔成若干个地形区;②山脉常成为各地形区之间的界线。 提问 山脉是有一定延伸方向的,其延伸方向即走向。那么山脉的走向是什么回事?我国的山脉都有哪些走向?

板书 2.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活动 教师板书几组不同类型的走向,让学生说说其延伸方向。 如:1.东西走向 2.南北走向 3.东北―西南走向

概括 走向的表述就是将延伸的两端方向相加。

课件展示 “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视频“中国主要山脉分布”。

教师 学会走向后,我们根据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判断一下我国山脉都有哪些走向。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各有哪些山脉?(教师先指出一列山脉,其他的由学生自己找出来)

课件展示 视频:“东北—西南走向山脉”、“南北走向山脉”、“西北—东南走向山脉”。

补充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其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尼边界,海拔8848米,是世界第一高峰,其雄壮、神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承接 说到山区的旅游,我们可以阅读课本P.22“中华五岳”,这些都是我国非常著名的旅游景点,大家有机会都可以去那里玩玩。它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的地形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山脉的走向,那么,我们祖国还有哪些地形类型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 板书设计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一、地势西高东低

1.特征: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2.三级阶梯概况

3.西高东低的平均海拔高度对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 二、山脉纵横交错 1.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 2.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第2课时【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案世界的地形教案学科网】

(导入新课)

西高东低的地势是我国自然环境的一大优势。这是我国地形的一个基本特征,下面我们再来认识我国地形的另一个基本特征:地形复杂多样。

(讲授新课)

板书 三、地形复杂多样

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案世界的地形教案学科网(五)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第二章第3节《世界的地形》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学教案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教案

、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了解海底地形特征。

.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能够区分它们的形态特征。

、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但是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具体特征,统计数字需要强

板书设计:

陆地地形

海拔、相对高度 五种基本地形类型 海底地形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16篇
  • 关于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