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胸中有丘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06    阅读:

胸中有丘壑篇一
《胸中有丘壑 笔下自华章》

胸中有丘壑 笔下自华章

——谈我如何引导学生立纲起草的两点做法

说实话,教学很长时间内我和我我的学生一样:写文章就是跟着感觉走,想到哪写到哪,因为我觉得要是给学生太多规定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自由。直到有一天我发现我班有几个文笔很不错的女孩连续几次考试作文都写得超长光附纸就整一张,且密密麻麻,但得分却不高。这引起了我的思考,叶老先生的《苏州园林》,其中的一句话耐人寻味“胸中有丘壑”,不正因为这一点设计者们才设计出天下第一的园林吗?其实写文章也是一样道理。由此看来让学生(尤其是起始年级的学生)在写作文之前进行立纲起草的训练是很有必要的。 我在引导学生立纲起草的过程中有以下两点:

首先,引起学生对写作之前立纲起草的注意和兴趣。一开始让学生在作文之前立纲起草,很多学生认为多此一举,嫌麻烦,于是提笔就写,我没有采取强迫措施,但在批改过程中我特意挑出几篇,选材不错但却存在诸多问题的作文。记得那次我们是一个半命题作文训练《——的背后》。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篇《灿烂笑容的背后》,写的是著名乒乓球运动员王楠的感人事例,只是写的该突出的不突出,结构混乱不清,感人的力量大打折扣,很令人惋惜。于是在我的指导下,她先立纲,再起草,然后经我再润色,最后在课堂上将前后两篇文章对比展示出来,大家一看那样一片平淡无奇的文章经过老师的指导竟然也光彩照人,文采斐然。然后我进一步一到学生:写文章就像下一

盘棋,毫无方向,乱走一气是必输无疑,再掌握基本套路之后你再展开自由、个性的翅膀,你的文章才会有生命的灵性。

其次,在立纲起草的训练中应训练学生的整体把握文章的意识。和阅读一篇文章一样,创作一篇文章之前更要明确自己想要选择什么内容,用来表达什么情感,用什么方式来表达,用什么记叙方式,那些内容该想写甚至来个特写镜头加以突出,那些内容该一笔带过,这些都要尽可能的用关键词的形式将思维过程记录下来,并加以斟酌、调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情感不断地酝酿、沉淀、升华,有时还会有灵感的火花光顾他们,因为从他们的作品中可以清晰地触摸到。

经过多次训练,终于有一部分学生渐渐养成了写作前立纲起草的习惯,每次的考试中这些孩子作文得分相对较高。所以写作前立纲起草让我们师生在写作方面共同提升。

胸中有丘壑篇二
《胸中有丘壑》

胸中有丘壑篇三
《胸中有丘壑 功到自然成》

胸中有丘壑 功到自然成

——对“组材无序,详略不分”类学生作文诊治

【误区提醒】

作文写作常见失分点有三个:

一是“流水帐”式无边际。学生作文普遍存在一种“记流水帐”的现象,一般表现为在接受写作任务后,大脑中没有进行立意、选材、结构等组织材料和谋篇布局的方法或思维程序,写出的作文没有明确的中心思想,常常只按事情发展的自然顺序,从头到尾记叙事情过程。这类学生在作文时不会对材料加以取舍,也不会做详略处理,说许多与主题无关的废话,甚至造成作文“离题”现象,他们大脑中尚未形成围绕中心思想组织材料的思维能力。其主要原因在于缺少某种知识,即如何立意、选材、组织作文的知识。如:2010年山东威海市中考语文 请以“美在路上”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立意自定,文体不限。部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以自己的行踪为线索写出了途中所见到的人和事,走到哪,写到哪,平分笔墨,缺少重点。

二是“拉状丁”式无目的。部分学生在写作文时,为了达到一定的字数东拼西凑,左抄右摘,连网络这样的高科技都用上了。他们写作中擅长人物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而忽视了人物的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有时本来一件事就可以写清楚,他却偏要凑合写几件事,这就显得重复累赘;有的重视事情发展的原因和结果,而忽略事情的发展过程;有的喜欢在文章结尾大篇幅的议论、抒情,而在文中缺少必要的细节描写。这样,作文中透露出的“假意”,甚至到了让人啼笑皆非的地步。如:2010年广东省汕头中考语文作文题目:以“那天,我捡到快乐的钥匙”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部分学生对捡到快乐钥匙的过程写的甚少,而为了凑够篇幅,在文章的结尾大量写了自己的心理活动和快乐心情。东拉西扯,单调乏味。

三是“信马由缰”无主次。写记叙文,不管记叙何人、何事,文章应确立一个明确的中心意思。中心意思一确定,要根据表现中心意思的需要去选择材料,有详有略地记叙。详写内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多方面着手下笔,细致刻画,注重细节描写,要做到用墨如泼。略写部分要点到为止,要做到惜墨如金。如:2010宁波中考作文题目 微笑是人类最美的

表情,能传达关爱、喜悦、温暖、鼓励、感恩„„微笑,标志着自信、雅量和大度,这是一种胸怀,一种境界„„我们都曾微笑过,我们都曾看到过„„请以“一个______的微笑”为题目写一篇文章。文章的重点理应突出横线上所填写的关爱温暖等,可部分学生却强调了“微笑”。偏离了文章的主旨。

【提升策略】

一要思路清晰。思路,就是作者写作时的思维流程,作者思想认识前进的脉络、道路、轨迹。叶圣陶先生曾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文,特别是考场作文,如何让阅卷老师快速把握住你的思路,看懂你的文章至关重要,因为再新颖的题材,再华丽的语言,如果各自游离而不能有机统一,“起、承、转、合”生硬,那是很难打动读者的。要做到思路清晰,写作者就要有全局观,做到胸中有丘壑。写作者可以先拟一个提纲,明确要写哪些事,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有统筹安排,做到“胸中有丘壑”。

二要主次分明。主次分明就是要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所谓详写,是指对能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加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放开笔墨,写得比较充分;所谓略写是指对虽与表现中心意思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少用笔墨,进行概括式的叙述。。详写的内容必须是主要的,次要的不能详写,否则文章就罗嗦、冗长,材料堆砌,淹没了中心意思;但详写必须有略写配合,略写补充详写,使文章繁简适当,重点突出。

三要过渡自然。过渡,就是指上下文之间的连贯衔接。一篇文章的层次、段落,不仅在内容上要求有严密的逻辑关系,而且在文字的表达上也要求前后连贯,上下衔接。过渡的作用,就是为了让作文的层次、段落与段落、句子与句子之间自然连贯。"过渡自然"能使文章的各部分之间衔接丝连,显示环环相扣的连贯美与流畅美。同学们作文中过渡如果没有安排好,就显得生转硬接、随意跳脱了。

下面我们举例来为大家剖析“组材无序,详略不分”类作文及诊治方案。

题目:以“我在_中成长”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病文亮相】

我在友情中成长

窗外,是纯洁无瑕的蓝天与一朵朵随风飞舞(用词不当)的白云。善解人意的阳光映在窗户上,(缺少主语)出现了跳跃的电影。于是,我顺着记忆的通道,往直走去……(本段运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的心情,恰如其分)

那是小学的一个夏日,我和好朋友在教室里擦玻璃。炎炎夏日,毒辣的太阳炙烤着我们,汗水几乎湿透了我们的衣服,可是那脏兮兮的玻璃似乎诚心和我们作对,怎么擦都有一些花花道道。(任务是怎么安排的,应交待清楚)我们两个各忙各的,谁也没有心情去理会另一个人。

忽然,我的窗上出现一个黑手印,我不禁火冒三丈,怒不可遏的喊:“你在干什么?”她闻声过过来:“我也不知……知道……”(为什么就断定是她所为呢?有必要交待一下你是怎么想的)听了她的话,我气更大了,冲她大叫:“不是你是谁?可恶!”(对方的神态如何?要写清楚)我们就这样谁也不理谁了。依旧闷头擦玻璃。

太阳渐渐划过天空。夕阳很美丽。

我轻轻地吁了一口气,这样的沉默有些不习惯,“唉!本来就这么一点小事,多擦几下就好了,却被我搞成这样……”

隐隐的,我心中竞有些后悔。于是我犹豫的伸出手,准备替她擦玻璃,希望能和她和好。就在这时,命运之神这样给我们开了个玩笑,(有点多余)她也同时伸出手来给我擦玻璃了。

我们俩的目光在半空中相遇,不禁莞尔,即刻冰消雪融。(2至7段写了一次误会,没有扣住题目中的“在友情中”几个字,不能突出重点,这些应略写)

友情,你是我成长的窗内一束阳光,却拼凑成了一个天堂,你是我心灵的花园,却成了我回忆中最美丽的点缀。(可以选择能体现“友情”的典型事例,作重点介绍)

窗外,依旧明澈,善解人意的阳光映在窗户上,出现了跳跃的电影……(能和首段照应,较好)

【升格指导】

一是审题不清,主旨不明。题目中横线上所填写的文字“友情”是写作的重点,可以从正面选择一则或几则能体现友情的事例来写。可文章重点写了一次同学间的误会,不能有力地突出中心。

二是选材信马由缰。表现在这篇文章中所选择的材料不够典型,这则材料经常在其他学生的作文中见到,老生常谈,缺少新意。

三是详略不当,主次不分。根据题意,文章应详写同学间的友情,可习作写友情的语句明显偏少,仅仅在文末点睛是远远不够的。

四是缺少过渡,衔接不够。表现为内容转换过程中不会用过渡性语句,前面提到的问题在后面没有着落,后面出现的内容不见前面有铺垫。

【升格作文】

我在友情中成长

窗外,蓝天上飘荡着一朵朵白云。和煦的阳光透过窗户斜照在我的书桌上。我的脑海里浮现了一副副友情的图画。

那是我上小学时的一个夏日。我如坐针毡,巴不得放学的铃声早早响起。

当、当、当……放学的铃声终于响了。我的死党黄慧第一个冲出了教室。我下课时告诉过她,我今天有点头晕。因为我们这些走读生放学后要站队回家,所以她冲过去,是为了能让我站在那巴掌大的树荫下。

我左摇右晃地走过去。她一把将我拉过去,腾出那巴掌大的树荫让我站。我将头偎依在她的肩上,轻轻地说:“慧姐,你真好!”

她扶着我往家里走。我感到额头上的汗直往外冒,不禁滴下来,打湿了她的衣襟。我过意不去,用力挣开他,打算一个人独自回家。

她冲过来搂住我的双肩,焦急的眼神闪过一丝怒意。“你怎能这样呢?何况我也顺道呀!”她说。

我只好随了她的意,任她扶着,慢慢地往家走去。

路边,有一个卖雪糕的老大娘在高声吆喝着。黄慧扶我到一根电线杆旁,让我靠着,说: “我买几根雪糕去。”

她家并不富裕。她奶奶常年卧床不起,是有名的药罐子。妈妈务农,爸爸被迫外出打工。她省吃俭用,从不乱花一分钱。今年她还被学校评为特困生。我怎能要她出钱呢?

“亲爱的,我这有钱。我付钱吧?”我喊道。

“你还要治病,要花钱。还是我来付。”她不由分说地付了钱,买回两支雪糕来。 “这根软的你吃,容易消化。”她脸上显得有点的意。

我吃在嘴里,一丝暖意涌在心头,甜滋滋的。不禁向她莞尔一笑。

斜阳依旧照在我的书桌上。我细细咀嚼着同学间的友情。是啊!正是这友情伴随着我成长。友情,你是我成长过程中的一束阳光,却拼凑成了一个美丽的天堂;你是我心灵深处的一个花园,却点缀了一个完美的回忆。

【升格启示】

修改后的文章,大胆删除了先前与中心关系不大的事例,从正面选择了同学关心我的典型事例,扣住了题眼“友情”二字,有详有略,重点突出,思路清晰,条理分明。尤其是文章中的几处细节描写,无疑是锦上添花之笔。

胸中有丘壑篇四
《胸中有丘壑笔下有山谷》

胸中有丘壑篇五
《胸中有丘壑 天地在我心》

胸中有丘壑篇六
《胸中有丘壑 下笔如有神》

胸中有丘壑 下笔如有神

建楼房要根据楼房的具体用途规划设计后再进行施工,做衣服要根据穿着者的具体情况量体设计后再裁剪缝制,写文章也要根据具体题目及写作要求先立纲起草。

纲的本意是提网的总绳,比喻事物最主要的部分,立纲即是指写作前要明确写作的主要环节:确立主旨、点数材料、设计样式、形成框架……纲举则目张,引导学生做好了立刚的工作,写作任务也就完成了一大半。 如何引导呢?基本原则:学生是主体,老师只能导,不能包办代替。基本思路:先介绍为文的基本常识,诸如基本的表达方式,起承转合的章法等;然后,抓准题眼,引发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回放知识储备,撷取生活的浪花,提炼生活的真谛,产生表达的欲望,独辟写作蹊径。引导过程中,老师或示范设计,或借花献佛推介成功的范文,或请同学现场发言展开讨论……无论采取什么方式,目的只有一个:引导学生打开思维的闸门,唤起对生活的回忆,产生强烈的创作欲望。

至于提纲是否要形成书面材料,写文章是否要先打草稿,我感觉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初学写作,还是有必要进行规范训练,先写出提纲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经验后,完全可以一步到位,直接写出规范的作文,尤其是在考场上。

文章,气之所成也。有较丰富的阅读积累和对生活的真切体验做基石,对写作内容做了通盘的考虑,有了新巧的写作思路,产生了强烈的表达欲望,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何愁不会文思泉涌?

胸中有丘壑,下笔如有神。

注:

胸中有丘壑篇七
《胸中有丘壑得意不忘形》

胸中有丘壑得意不忘形

作者:徐永涛

来源:《雕塑》2015年第02期

造像艺术是中国雕塑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的艺术门类,从最早的裴李岗文化陶塑人头、仰韶文化陶塑人像、红山文化圆雕女神像独立出来开始,秦汉时期涌现出数量巨大、造型成熟的人俑像,魏晋南北朝时期石窟寺里的佛、菩萨、罗汉形象进一步拓展了艺术表现力,尤其是隋唐以后各代造像艺术着力表现智慧的内心和脱俗的风度,在人物形象、创作风格以及人文内涵方面都有了极大变化,形成了独立的创作与理论上的美学标准。造像艺术品凝聚着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定内涵,反映着当时人们的精神诉求、审美观点、艺术水准、经济发展等状况,既是社会生活的再现,也是精神内涵的升华,还是社会伦理与道德教育的物化。

当代,造像艺术被提升到纯艺术欣赏角度上,原先承载的宗教寓意已经消失,在寄托着被塑像者家属、后人或委托方追思的同时,也传达着艺术家创作上的个性之美,体现着被塑人物自身独特的精神面貌和人文内涵,从而成为中国雕塑艺术中一个具有特殊表现力的类别。其中,纪峰之所以成为造像雕塑艺术领域中具有研究价值与参照意义的个案,是源于他自身以及作品中蕴含的许多独特元素:“文”得国学大师冯其庸提携,接受传统文化艺术的浸染,变化自身气质;“武”受著名艺术家韩美林点化,获得装饰雕塑艺术的精髓,提升造型技能;既吸取了中国传统造像艺术的审美理念,又借鉴了西方具象写实雕塑的造型手法;根植于深厚的文化传统与现代艺术素养基础上,探索、形成并丰富了独具特色的造型方式、艺术观念与创作语言,呈现出了复合式的造像艺术面貌。一系列令人耳目一新的名人名家塑像作品,深得塑造对象、家人及委托方的赞赏,从而使他在中国雕塑艺坛有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

分析而言,纪峰的造像雕塑艺术创作具有如下特点。

塑有所依

造像艺术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在为佛教的传播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与作用的同时,自身也以旺盛的生命力发展、演变,显露着巨大的艺术魅力和精神价值,成为中华艺术宝库中的精品。那些形象鲜明的佛、罗汉以及菩萨,成为纪峰在现代造像雕塑艺术中的重要参照物。纪峰的人像塑造理念,就源自于中国古代传统造像艺术。通过对中国传统人物造像写形法则追本溯源,积极立足于传统文化观念的梳理,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出发,体验传统造像写形法则引领下具体生命的心性感受方式。他一方面认真解析一些古代典籍中的造像理论,如唐代高僧玄奘著的《大唐西域记》,清代蒙古族学者工布查布编译的《造像量度经》等;一方面实地考察全国著名的造像实例,他曾在恩师冯其庸指导下,对原始文化、儒家思想、道家学说和佛教文化下的造型艺术进行深入考察,如敦煌壁画、龙门石窟佛像、炳灵寺石雕造像、秦王陵兵马俑造像等等。通过大量的理论学习与实地调研,他掌握了传统造像的理论依据和基本法则,并运用于实际创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易经》有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

仅得其下。”以古代塑像理论与实物为依据,追根溯源,奠定了纪峰的雕塑造像艺术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心有所敬

在创作姿态上,纪峰以后学后进的身份面对并接触了大量国学大师与文化名人。冯其庸,中国文字博物馆馆长、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中国汉画学会会长、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饶宗颐,杰出的翻译家、教育家、国学大师、西泠印社社长、“全球华人国学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季羡林,著名的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一连串熠熠生辉的名字,令人心生敬意。而能为这些文化精英塑像,实在是为之幸甚的难得机缘。见贤思齐、高山仰止的景仰心理,在纪峰脑海里经过换位思考后演变出来的回应方式,即是体现在他艺术塑造上的认真、虔诚与一丝不苟。这种独特的回应方式实际是丰厚的传统文化与强烈的圣贤崇敬意识的综合展现。这种谦和的心态,可以使他逐步对表现对象有深入而细致的理解,在创作中力求挖掘、突出对象的鲜明个性,体现了客观描摹对象的造型思想,塑造出了具有自己特性的视觉形象和语言体系。

创作中的纪峰在潜意识里,流露出的是一种单纯虔诚的真挚情怀,而这种创作方式成为他的一种精神寄托和意识宣泄。因此,可以说纪峰的雕塑作品中几乎看不出时下雕塑中名利的思想与商品的信息,这是难能可贵的。

客观写实

中国古代造像艺术注重“写意”“传神”,但并不是一味地排斥“形似”。从古至今的“存物莫善于画”“以形写形”“外师造化”“在似与不似之间”中,可以发现“形”作为一种艺术的本体存在,是始终贯穿在中国艺术发展历程之中的,“形似”观念由此也成为中国艺术审美心理长期积淀的产物。在长期的艺术创作过程中,纪峰深深明白“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创作与审美原则中,形是基础,贵在神似,形与神是统一的。忽略对形的具体刻画,就会失去塑像作品赖以存在的现实基础,“写意”“传神”也就成了空话。

在纪峰看来,写实与写意仅仅是形式、风格、手法的不同,从艺术本质上来说,写实突出塑造对象的形式美,写意重在发掘人物内在理性的情感表达。因此,他在忠实地去表现对象的同时,实际也是再现对象。毕竟对于名人雕塑来说,视觉上的真实是第一位的。许多文化大师、各界名人身上附有无数的内涵与特质,其中不管抽离出来哪一种或者哪几种予以夸张性地刻画都将是偏颇的,都将无法完整地体现这些人物的精神面貌与内涵气质。因为单独抽离出来的某方面特质,只是艺术家本人心目中的艺术形象,而不是大众眼中的综合形象。人物塑像毕竟不同于艺术家天马行空般的自我创作,是受所塑人或其家人、委托人“监管”的。对他们来说,被塑者的真实性、完整性更重要,他们希望看到的是活生生的一个人,而不是承载艺术家某种所谓创作精神的“道具”。这是纪峰深谙的塑像造型原则之一,也是他受到行业关注的原因之一。

屡易其稿

清代郑燮在《竹石》题画诗中说:“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其诗其意放在纪峰身上,毫不为过。生活中,纪峰是个憨厚诚实、不善言谈、心胸豁达的人;在艺术上,纪峰对自己的要求极为“苛刻”。为了做出自己满意的作品,为了取得被塑者或其家属、委托方的认同,他常常是不计成本,不惜时间与精力,反复修改、验证,不达到心中理想状态决不罢休。在他看来,“反复修改”即如唐代诗僧贾岛的“推敲”,本身就是一个重新认识与发现、否定与肯定互换的去伪存真的过程,不是什么羞耻的事情。因此,他从不忌讳自己一件作品究竟做了多少稿,修改了多少次。

他曾在《我与季羡林先生塑像之缘》中,记载了他与季老认识的八年里,为季老八次造像的事迹。在他与季老交往的八年间,先后八次为季老塑像,每次塑像都是他与季老精神上的一次对话,都是全新的认识与体验。他的每次全新的塑像,都打动了季老,最终得到季老亲笔题写的八个大字“东方神韵,历久不衰”。《人民日报·海外版》也载有一篇《纪峰:玩泥巴的艺术家》,里面记载了纪峰给相声演员姜昆做雕像的报道“前后共做了十几个,并不能全面表达人物的感觉……又做了几个泥稿……最后选定的雕像是最传神、最深入人心的一种状态。姜昆看后很满意,称赞这就是„大众心目中的姜昆‟”。对纪峰来说,这种孜孜以求、无论成败、不计成本的尝试,收获的不仅仅是被塑者的认可,更是自身技艺的升华。

胸有成竹

宋代苏轼在《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中提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画竹子之前要在心里有竹子的形象,艺术家做雕塑亦然,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是这样,要通盘有一个尽可能详细而具体的创意策划和实施程序。做现代人物肖像雕塑,必须要借助图书馆、网站等信息媒介查阅要塑造的人物的生平传记,阅读其文章、著作,归纳其见解、学说,充分地挖掘人物形象资料,准确地把握人物精神内涵打下了基础。当实际面对人物时,在心中已有的认识基础上,结合人物形象、气质,才能让一个活生生的艺术造型栩栩如生。

纪峰的《季羡林像》的创作过程就是这样一个实例。他在初次拜访季羡林先生的二十分钟里,用早已准备好的泥块做了一个小稿,回去后翻阅了季老的大量散文和学术书籍,面对有关季老的图片影像资料日夜揣摩,力图读懂季老这部渊博的厚书。六个月后,他面对季老,才思泉涌,在强烈的创作欲望驱使下,让手中的粘泥变成了艺术的载体。智慧宽额、长寿眉、清癯面庞、双耳有轮、含蓄气质、东方意像……一尊超凡脱俗的学者形象油然而出。季老开心地称赞说:“你真不简单,你很有艺术天赋……粘泥在你手中像变戏法儿,一会就能变出一个我来……时代变了,社会在进步,你能用雕像为这个时代做过贡献的人写传,记录他们的历史是好事,应该提倡。”这是季老对纪峰长达半年的认真揣摩、精心创作的认可,也从侧面印证了纪峰遵循石涛和尚“搜尽奇峰打草稿”艺术创作规律取得的成效。

业精于勤

有些人看了纪峰雕塑以后说,纪峰不是科班出身,没有经过正规的专业训练,反而艺术创作上无拘无束,取得了更好的成就。我想,这是不了解纪峰,也不了解艺术创作的规律。诚然,纪峰的艺术学习过程中充满了一定的偶然因素——文化上得到冯其庸提携,参悟国学艺术,变化学养气质,铸就才智情怀;艺术上到得韩美林点化,迅速进入一个快车道行驶,省去了年轻人走弯路的探索过程;同时,跟随二位老师走遍大江南北,视界、阅历得以开阔,人情物态了然于胸,真正做到了心中有丘壑。当然,他能得到高人指点,这是个人的机缘使然,是不可复制的。某些影视作品中的武林高手总是天赐良机、无法胜有法,那是迎合了人们心目中急于求成的“空中楼阁式”的完美构想。真正的高手还是需要勤学苦练磨砺出来的,这在纪峰身上尤为明显。

老子《道德经》里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纪峰从艺三十年中,既有对中国造像艺术的勤学苦练,又有对西方艺术的写实、解剖知识的广泛涉猎;其师韩美林先生长达十年的亲身传授以及数十个艺术工程中画稿、作塑、放大、翻制、安装过程的培训;冯其庸带他考察敦煌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窟、云冈石窟、炳灵寺石窟画像雕塑的经历以及游历黄山、祁连山、天山等锦绣山川的浸染;还有众多师长、亲友的指导、建议与鞭策……岂是一句有没有专业训练所能涵盖的?纪峰的“无法胜有法”,是建立广泛而扎实的基础学习上,突破了造型上的规则和程式之后达到的另一重境界。 结语

参佛之人常说,佛不在天上,不在寺庙里,恰在每人心中;学佛即学做人,佛法亦是活法。以此推之,绘画、雕塑亦是同理。艺术创作无非是探索与追求的过程,探索艺术的极致,追求心性的奥妙,如何达到理想的彼岸?身处纷繁艺术际遇,在心中寻一片净土,修篱种菊,点燃明灯,保持宁静之心、勤奋之身。参悟久了,修养到了,哪天就会发现——艺术之路无需远寻,都在心里。恰如卢俊所说:“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以此与刚过不惑之年的纪峰共勉。

胸中有丘壑篇八
《胸中有丘壑——备考2016高考语文》

胸中有丘壑篇九
《胸中有丘壑,妙笔点染之》

胸中有丘壑,妙笔点染之

作者:庄爱花

来源:《文教资料》2014年第24期

摘 ; ;要: 强烈的时代感和人文性的材料,不仅是考场作文的源头活水,而且是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有序地进行素材积累,时时更新素材库。有效积累既锻炼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促使他们养成了思考辨析的习惯,又锤炼了他们的思想,为议论文写作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议论文写作 ; ;素材 ; ;时代感 ; ;课外摘抄 ; ;有序训练

一、高考作文的时代性特点

高考作文始终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的重中之重,纵观高考作文,时代感是它的显著特点。作为体现国家意志的人才选拔性考试,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高考作文题的价值性就体现在这一点上。“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高考作文题,应该是一个个反映时代特点的镜子,从这面镜子里,照出了时代世相。也可以说,高考作文反映一种引导当代青年关注时事、社会、民生的新导向。

以福建高考作文为例,从2008年的情景作文“果汁、咖啡、矿泉水三种饮料的选择”到2009年的半命题作文“这也是一种?摇 ;?摇?摇?摇”,再到2010“作家格林兄弟的故事”,每一年的题目总能让人找到与当时社会热点的联系。提高学生对社会热点的分析能力,让学生学会分析材料现象背后的原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传统道德中那些美好的部分,凸显传统文化的软实力。这,也是新时代高考高分作文写作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能力。

二、高中学生积累的现状

作文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作文教学算是语文教师教学中最头疼的事。怎样有效提高作文教学效率,是整个语文教学体系中至关重要,又最不容易找到答案的课题。时间紧,任务重,语文学科在各学科中处在艰难的狭小空间。作文,更是横亘在学生心间的一个坎,渴望作文得高分,又不想花太多时间在积累和阅读上,这是绝大多数高中学生的共同心理。积累贫乏,语言干涩,内容单薄是高中生作文中的共病。在学生的议论文中,作为事实论据,出现频率较高的事例有:司马迁写《史记》,韩信忍胯下之耻,苏武牧羊……近年来“感动中国”的人物,如丛飞、邰丽华等。这些素材用得太多太滥,学生写起来到处贴标签,生搬硬套,没有灵感。那么,怎样使议论文论据丰富而多样呢?怎样让学生对素材积累感兴趣?这是我面临的困惑。

三、激发兴趣,开展必要有序的摘抄训练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培养应是有机结合的。古人曰:“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大量的阅读训练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前提。“读书摘抄”,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积累资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写作素材积累的主要来源,更是快速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制胜法宝。

(一)准备阶段:拓宽生活和知识面,培养学生关注现实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当积极主动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让学生朗读品味经典文段,如柴静的《看见》、白岩松的《痛并快乐着》中的片段,同时向学生推荐几台评论性强的电视节目,如辽宁卫视的《老梁说天下》、江西卫视的《杂志天下》和中央电视台的励志节目《开讲啦》等。这些节目有的以独到的见解谈论历史秘辛社会和文化漫游;有的通过主持人阅读杂志的方式,传播具有流行意义的讯息;有的邀请演讲嘉宾,分享对于生活和生命的感悟等。这些节目都富有鲜活的时代感和感染力,当学生在枯燥的生活中关注这些有时代讯息的内容时,不仅能看到浓缩的现实百相,更多面地了解世界,开阔视野,更能在评论中融入思考和辨析。为了让学生更有投入感,还开展了“读书经验交流会”“热点专题”等活动。

(二)实施阶段:读书摘抄的设计和要求是定题、定量、定形式。

社会每个阶段都有它的热点,这些热点在报纸新闻中并不少见,也泛如烟海。怎样指导学生有序摘抄呢?每周末,我对摘录的内容和形式都做统一的要求,由老师提供一个周热点事件,先让学生通过读报或上网阅读相关内容,用简洁的语句概括该热点事件,并写上针对该事件的评论。要求:摘文的总思路是先叙后议;在评论过程中,要分出不同的角度或观点;学生要对所摘抄的主题做进一步的补充和拓展,寻求和主题相似的或相反的事件一个,也可以是相关的名言(或警句、格言、俗语、成语)若干句。

例如:热点事件概述: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评论1:在路口凑够一拨就闯红灯的,主要是从众心理。反正法不责众,只要有人带头,就不怕。绝大多数中国人心里觉得别人都走了,自己再等就傻了,每个人抱着这样的想法就造成了红绿灯虚设的情景。

评论2:是对“规则”的集体漠视。在生活中很常见,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缺乏公共生活的“规则意识”,另一方面,是现实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守规矩的人往往吃亏,不守规矩的人反而获利。守规矩不是“聪明”的做法。

同题名言:

1.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矩秩序各就各——莱蒙特

2.求必欲得,禁必欲止,令必欲行。——《管子·版法》

学生在摘抄中了解了发生在当下的热点事件,养成了在生活中关注时事,尤其是关注社会热点、文化事件的习惯,为议论文写作积累了鲜活的材料。他们在摘抄中,锻炼了书面表达能力,锤炼了思想,逐步加深了对生活的理解,为下笔时文思泉涌,意到笔随,提高写作水平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总结阶段:读书摘抄内容的整理。

“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这是高中语文新课程的要求。

为了让学生时时更新素材库。在一个阶段之后,教师还要教给学生归类整理的方法,这样方便今后的查阅和运用。我们通常可以按照“素材内容”分类。

1.社会万象篇:中国式过马路、美素丽儿奶粉事件、孝心入法、大妈抢黄金。

2.人物美丑篇:复旦大学投毒案、韩亚乘务人员的人性之美、林书豪一战成名。

3.醒世警言篇:2012年清华大学毕业典礼校长致词、奥巴马的就职演讲。

这些大类里还可以按“素材主题”分类,例如:“人生”、“美德”、“文化”等。

指导学生积累素材,并分门别类地整理素材库,使素材类别丰富,内容充实,成为一座写作中受益无穷的宝库。

四、让摘抄融入作文

好的议论文是有现实意义的,是针对当时社会中的现实提出自己的见解、主张。材料是文章的关键。离开了材料,再才华横溢的人也难以写出美文佳作。材料的质量决定作文的质量。一道作文题,合适的立意就那么几个,能够在材料的运用上技高一筹,无疑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在一次半期考试中,学生在议论文《人生如树》一文中,其中有这样的一段表达:

人生如树,即使经历风雨雷电的摧残,即使遍体鳞伤,也不会放弃自己成才的梦想。有梦想的人,能坚信自己的信念,任何困难也吓不倒他。二十三岁的林书豪从小就怀着篮球梦,进NBA后,他只能充当“板凳球员”,曾因遭球队三次淘汰三次召回而被嘲笑。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梦想,还是每天超乎常人地刻苦训练,如今他终于实现自己梦想。

林书豪的成功背后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其中不能忽视的一点是,无论在怎样的境遇中,他始终怀揣着梦想。正是因为他对梦想执著地追逐,所以即使在残酷的现实中屡屡碰壁,他也能继续忍受。可见,勇敢地追求梦想的人就一定能获得成功,拥有梦想是一个人成功的保证。

一位哲人说过,梦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人生就会沐浴在梦想的光辉之中。

该议论段能紧扣论点,运用摘抄的内容作为支撑观点的论据,典型、新鲜和有时代感。议论文的论据,如果能选取那些紧贴时代脉搏的,代表当下人们共同审美取向的材料,并且能挖掘材料深层次的意义,文章就一般更容易被评卷老师所钟爱。

古人云:“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作文水平的提高非一朝一夕即可成功,而重在日积月累,不断锤炼。只有量的积累,才能在写作或作文考试时文思泉涌,作文产生质的飞跃,正所谓“心中有丘壑,妙笔点染之”。

参考文献:

[1]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2]王晓红.关于中学生写作素材的思考.

胸中有丘壑篇十
《胸中有丘壑,妙笔自生花——考场记叙文实用构思方法》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贫困原因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