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出师表中作奸犯科照应什么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09    阅读:

出师表中作奸犯科照应什么篇一:出师表简答题

《出师表》归纳1

简答题

1、作者在提出建议前先分析了蜀国面临着怎样的形势?诸葛亮分析形势的目的是什么?

答:(1)先分析了蜀汉面临的不利的客观形势——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又分析了蜀汉有利的主观条件——大臣将士忠心耿耿。

(2)分析不利的客观条件的目的:表达痛惜先帝大业未竟而过早离开人世的感情;表明创业维艰之意,一起刘禅深思;告诫刘禅惟发愤图强才能救亡图存;警策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兴复汉室有所作为。分析有利的主观条件的目的:告诫刘禅,希望犹在,要树立兴复汉室的信心。想要救亡图存,必须依靠这些忠臣的力量。分析形势的总体目的:自然引出三

条建议,更为第三条建议“亲贤远佞”的提出做铺垫。

2、“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一句中的“未半”包含了两层意思,那么,完成的一半是

什么?未完成的一半又是什么?

答:(1)刚刚建立了蜀汉政权。(2)还没有兴复汉室,统一中原。

3、第一段的抒情线索:

答:希望刘禅能够继承先帝遗志,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4、“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照应上文哪句话?

答: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5、“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读

这几句话,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请一一列举?

答:(1)蜀国虽然形势危急,但还有有利的主观条件,就是大臣和将士都忠心耿耿。(2)

有利的主观条件形成的原因是先帝的厚遇。

6、第二段作者提出了严明赏罚的建议,所谓“严明”包含哪两层含义?

答:(1)执法标准统一,“陟罚臧否,不宜异同。”(2)赏罚公平严明,不偏袒私护,“不

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7、作者在第二段针对什么情况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 答:针对刘禅跟宫中亲近,宠信宦官黄皓一类小人,跟府中疏远,有所偏袒,如任其发展

下去,则内外异法而法治不行,法治不行则在诸葛亮离开国都的情况下,政局必乱。

8、诸葛亮向刘禅推荐的人才的共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 答:共同点:忠、贤——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不同点:位置不同:其中有宫廷侍卫、朝廷

大臣、军队要员。性格不同:郭攸之等人志虑忠纯。将军向宠性行淑均。

9、作者在第五段所谈论的问题是什么?其观点和结论是什么?

答:(1)治理国家应该亲贤远佞的问题。(2)观点:亲贤臣,远小人,(过程:以两汉历史经验教训为前车之鉴,以先帝叹息痛恨桓、灵二帝昏庸误国为告诫,以“汉室之隆可计

日而待”为鼓励。)结论: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0、第五段与前两段有怎样联系?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用心? 答:第五段是在前面两段推荐贤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亲贤远佞的建议,并总收文章第

一部分。反复告诫刘禅亲贤远佞的重要性,希望它能够亲贤远佞,兴复汉室。

11、诸葛亮出师前给后主刘禅提出了哪三条建议?

答:(1)开张圣听(广开言路)(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严明赏罚)(3)亲贤臣,远小

人(亲贤远佞)

12、这三条建议中,哪条最重要?为什么?

答:亲贤远佞是核心,最重要。 因为只有做到亲贤远佞,广开言路,才能为忠谏之言开路,而非为谗邪开方便之门;只有

做到亲贤远佞,才能真正做到“察纳雅言”“ 昭陛下平明之理”不至于忠奸不分,赏罚不明;两汉的经验教训证明了亲贤远佞的重要性‘刘禅昏庸易受坏人蛊惑,所以更应该亲贤

远佞。

13、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答:希望刘禅修明政治,为北伐提供一个稳定的军事后方,从而实现“北定中原,兴复汉

室”的军事目标。

14、诸葛亮从哪些方面向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这些建议中有哪两条与孟子在一篇文章中

提出的观点一致,是哪篇文章?写出相关语句。

答:从纳谏,法治,用人三个方面,提出了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个建议。 严明赏罚,亲贤远佞这两条与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

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观点一致。

15、从诸葛亮分析形势,给刘禅提出三条建议来看,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 答:诸葛亮是一个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的贤相。他能够深谋远虑,是一个治国

有方的政治家。还可以从表文中看出诸葛亮忠心耿耿,为蜀汉兴复大业尽忠职守。

16、出师表全文着眼于出师二字。然而第一部分为什么绝口不提出师一事?

答:因为刘禅无能,离开诸葛亮根本不知道如何治国,所以诸葛亮先向刘禅提出开张圣听,严明赏罚和亲贤远佞的建议,把治理国家的事情交代清楚,这样做才能保证出师时有一个

稳定的军事后方,消除后顾之忧。

17、作者在向刘禅进言后,转而自叙本志,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自叙本志,表明自己淡泊名利,也是他的自谦之词。引出了三顾茅庐之恩和与先帝共患难的历史,既表达对先帝的感激,又希望后主明白创业的艰难,希望他能像先帝一样任

人惟贤,接受自己的建议,修明政治,说明北伐是为了报先帝忠陛下。

18、“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这两句是

《出师表》中的名句,任选其一谈谈你的理解。 答:前两句体现了诸葛亮自叙宁静淡泊之志,表现了他对刘备知遇之恩的感激,也是他的

自谦之辞。后两句话是诸葛亮临危受命,一生追随刘备,尽忠职守,鞠躬尽瘁的真实写照,

表达了他效忠先帝的一腔赤诚和创业的艰难。

19、“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与“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两句

是否矛盾?

答:不矛盾。诸葛亮本来淡泊名利,但被先帝三顾茅庐所表现出来的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宽宏的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格所感动,才临危受命,辅佐先帝,成为一代贤相。

20、第七段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对先帝的怀念,报答先帝的恩德,“北定中原,兴复汉室”,完成尽忠陛下职责的决心,

对后主亲近贤臣的希望。

2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说的是哪两个著名的事件?写此的目

的是什么?

答:(1)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2)表明自己淡泊名利和对先帝的怀念感激,同时还告诉刘禅创业维艰,希望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兴复汉室,也表明出师北伐完全是为了报答先帝的深恩,从情感上打动后主,希望后主能接受前文提出的建议,为出师北伐打造了一个稳

定的后方。

22、赏析“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答:这一句写诸葛亮深恐不能完成先帝托付的重任,昼夜思虑,呕心沥血,知恩图报和效

忠之情使人感动。

23、作者写到自己出师北伐的目标时,多用短句表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短句表达使句子节奏明快,语句铿锵,琅琅上口,能够充分表达一种昂扬的斗志,以

及自己出师北伐的必胜信心和坚定信念。

24、第八段在文中的作用?

答:归纳前意,总结全篇。将出师,谏言的两层意思拢合在一起。

25、诸葛亮自立军令状,又对臣子提出要求,最后对刘禅悉心叮咛,可见诸葛亮怎样的精

神?

答:严于律人,更严于律己。

26、诸葛亮希望“陛下亦自谋”的目的是什么?

答:告诫后主一定要广开言路,修明政治,治理好国家。

27、文章第八段表现了诸葛亮怎样的用心? 答:归纳各方面的责任,对后主提出殷切的希望,希望他自己谋划,也要广泛地听取别人

的意见,把蜀国治理好。

28、第八段主要内容是什么?这段的内容集中在什么问题上?

答:(1)再次申明君臣各自应担负的责任(2)出师和进谏的问题上。

29、第八段的层次是如何安排的? 答:首先是诸葛亮立军令状,严于律己,其次是严格要求朝廷诸臣,最后是对后主提出希

望。

30、“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可见诸葛亮出师伐魏前心绪难平,情感复杂。根

据你对《出师表》的理解,结合以往的积累,谈一谈一代贤相,智慧过人的诸葛亮“临表

涕零,不知所言”的原因。 答:怀念先帝,为先帝大业未竟而过早离开人世而惋惜沉痛;感激先帝的知遇之恩,为自己二十多年的辛苦辗转而无限感慨;即将出师北伐,而后主昏庸无能,朝廷内又有小人作祟,难免产生后顾之忧;还有即将出师对后主依依不舍,情感复杂,无以言表,不禁潸然

泪下。

31、本文作者向后主陈说了什么情,言了什么事? 答:情:对先帝的怀念,对刘氏父子的效忠,对出师北伐,兴复汉室的决心和对后主继承

先帝遗志,完成大业的希望。 事:治理国家,出师北伐,兴复汉室。

32、诸葛亮出师的感情基础是什么?

答:“报先帝,忠陛下”

33、本文是表中的名篇,你认为本文受人喜爱的原因是什么?

答: 文章表现出诸葛亮的耿耿忠心,知恩图报的美德,他的高尚人格,恳切的心情,良苦的用心,治国的良策,在表中都有鲜明的体现,让人佩服,令人敬仰;加上文章的形式

优美,骈散结合,感情深挚,读起来琅琅上口,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佳句。

34、作者提出建议时,为使后主能接受建议,听从自己的观点,可谓极尽老臣之能,用心

良苦,阅读本文后,请你谈一谈,诸葛亮的用心良苦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先以形势震动对方,明示已临“危急存亡之秋”,如不励精图治,势必国破身亡。

(2)以“情感”打动对方,连呼先帝,声声热泪,告刘禅要光先帝遗德,竟先帝之遗业。

(3)(以措施教导对方)措施教之:告之治国的具体办法,行之有效。(4)(以事业激励对方)告诫后主要完成先帝未竟之业,使天下归一,汉室兴隆。促使他有远大的抱负,完

成千秋大业。(情真理足,辞婉心切,虽属奏章表文,却感人至深。)

35、作者诸葛亮写本文的目的? 答:请求出师北伐,提出建议,希望刘禅修明政治,使自己安心北伐,为北伐提供一个稳定的军事后方,从而实现“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军事目标。表达报先帝,忠陛下的情

感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36、你认为诸葛亮兴师北伐的原因是什么?

答:(1)三分天下,兴师北伐是“隆中对”时先帝和诸葛亮共同定下的策略,先帝事业未

竟而崩,诸葛亮当竭尽终生志虑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2)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更是蜀汉

的目标,辅佐刘禅实现这一目标亦是老臣诸葛亮的责任。(3)尽一生义气为报答先帝的知

遇之恩。

37、请你谈谈诸葛亮的《出师表》中的观点现在还有哪些积极意义? 答:诸葛亮《出师表》中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的政治观点,用人唯贤的人才观,信守承

诺以及强烈的责任心在现代社会进步与发展中依然有其积极意义。

38、《出师表》中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样的句子,表达了诸葛亮的高风亮节,就

本文诸葛亮的行动看是怎样体现这一观点的。 答:作者在先主去世,国力疲弱困乏,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在政治上给后主提了三条建

议,在军事上平定南方少数民族的叛乱,积极整装武备,为实现先主遗志,“报先帝,忠

陛下”努力工作着。

39、文中多次提到先帝,请结合文章分析,诸葛亮对先帝怀有怎样的情感?先帝对诸葛亮

怀有怎样的情感?

答:①诸葛亮感激先帝的三顾茅庐之恩和白帝城托孤的信任;“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表达了对先帝的怀念和痛惜;“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表达他知恩图报的情感;临危受命,不畏艰难表达对先帝的效忠之情。②三顾茅庐表达先帝对诸葛亮的敬重赏识;白帝城托孤

表现对诸葛亮的信任。

40、后主昏庸无能,而作者依然对其鞠躬尽瘁,有人对此叹为愚忠,有人推崇备至,你又

如何看?

答:不是愚忠。“愚忠”就是对国君个人盲目的,毫无原则、毫无主见地效忠,诸葛亮确实忠于刘禅,但不是一味地俯首帖耳,他是为了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以帝王师的身份辅

佐后主完成先帝遗愿的。

41、联系时代背景说说诸葛亮出师前在军事、政治上做了哪些充分的准备? 答:(1)跟吴国通好,使蜀国在外交上取得一个重大胜利,便于全力对付魏国。(2)加强

内政建设,确立了明确的法令并认真执行,使社会风气大大好转。(3)安定南方的叛乱,

任用本地夷人和汉人做官吏,使夷汉关系得到改善。

42、文中十三次提到“先帝”,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对先帝的感激、追念与怀念,对刘氏父子的忠心,也诚恳希望刘禅以先帝为榜样,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治好国家。 开放题型

1、“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一句,指的是三国时期哪一个著名的事件?期间刘备在遗诏中向

刘禅提出怎样的告诫?又告诫刘禅怎样处理与诸葛丞相的关系?

答:①“白帝城托孤”②“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③“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2、后人对《出师表》的高度评价有哪些?请写出一句,并注明作者。

答:(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2)或为出师表,鬼神泣

壮烈。——文天祥《正气歌》

3、请写出刘备给后主的遗诏,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答:“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体会:今天,我们仍要坚持以德服人。生活中对于小的缺点或恶劣的坏事,要防微杜渐,因为小错不改,慢慢会变成一种恶习;而不断的积累善行,却可以铸造优秀的品质,形成高尚的人格,最终赢得

人们的尊重。

4、你怎样评价诸葛亮? 答: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廉洁自律,事必躬亲,为蜀汉政权披肝沥胆、殚精竭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常令后人仰其人格,颂其伟业,叹其未终,

不愧为人臣之楷模,忠臣之典范。

5、此文全篇为“报先帝、忠陛下”之情所贯穿。怎样理解诸葛亮的赤诚忠心? 答:由于诸葛亮深感先帝的知遇之恩和托付国家大事之情,在文中,他满怀深情念先帝,满腔挚爱谏后主,他对刘禅的反复劝谏,谆谆叮咛,言辞恳切,语重心长,那忠义之理,

殷切之情,处处洋溢,感人至深,充分表现了他这位元老重臣对刘氏父子的赤肝义胆。

6、本文是诸葛亮第一次出师北伐前写给后主的表文,我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有此

情节。根据《三国演义》中的情节,你认为诸葛亮此次出师北伐失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请结合相应情节加以阐述。

答:用人不当,派了自高自大的马谡守街亭,街亭失守导致整个战局失利,因而失败。

7、你认为诸葛亮能得到刘备赏识重用的前提是什么?他的这种有幸遇明君的机遇令人羡

慕,那么你认为怎样做才能迎来属于你自己的机遇?

答:(1)前提是诸葛亮具有经天纬地的韬略和过人的才智。(2)我们应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使自己也具有迎来机遇的真才实学的本领;要有一颗积极进取之心,要善于发

现捕捉机遇。

8、成都武侯祠有一幅对联:“鞠躬尽瘁兮,诸葛武侯诚哉武;公忠体国兮,出师两表留楷

模”(郭沫若)。读过《出师表》,你觉得这篇对联赞颂了诸葛亮哪些美好的品质?

出师表中作奸犯科照应什么篇二:出师表 问答题

《出 师 表》

文学常识:选自《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诸葛丞相集》。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诸葛亮写这篇表文的目的是希望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使他“北定中原”的计划得以实现,此表是写给后主(刘禅)的。

第一段

1、 段意: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

2、 作者在分析形势时,先说不利的客观条件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后说有利的主观条件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这种有利的主观条件是由先帝之殊遇造成的。

3、 第一段为什么从先帝写起?

答:这样使文章起笔凝重,表达了作者痛惜刘备大业未竟的感情,也隐含着创业维艰的意思,意在引起刘禅深思。

4、“妄自菲薄”的意思是:随随便便看轻自己。反义词是:妄自尊大。

5、第一段作者分析形势的意图何在?

答:作者意在说明客观形势固然堪忧,但希望仍然存在,并且指出目前正是决定存亡的时刻,希望刘禅思危。

6、“开张圣听”是目的是: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会造成的后果是:以塞忠谏之路。

7、第一段中,作者提出的第一点建议是“开张圣听”。用自己的话说就是:实行广开言路的政策。

8、本段在全文的作用:是全篇议论的张本。

第二段

1、 段意: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

2、 第二段中作者认为“论其刑赏”。“刑”的是“作奸犯科”的人,“赏”的是“为忠善”的人。

3、 第二段中作者强调要依法办事的一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4、 此段中有两对相互照应的词是什么?

作奸犯科——否;为忠善——臧。

5、 本段中两次使用“不宜”有何意图?

答:对执法中可能出现的标准不一,和“偏私”这两种情况提出告戒。

6、 第二段中作者提出的建议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用自己的话概括就是:严明赏罚。 第三、四段

1、第三段的段意:说明出师前在内政上所作的安排。

2、第四段的段意:说明出师前在军政上做出的安排。

3、这两段在文中的作用:为下文“张本”。

第五段

1、 段意:提出“亲贤远佞”的建议。

2、 分层层意(每句一层)

第一层:从正反两个方面概括两汉的历史经验教训。

第二层:引先帝掌故,说明“亲小人”必将导致亡国。

第三层:补荐贤臣。说明“亲贤臣”才能使国家兴旺发达。

3、 第一层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对比。

4、 第一层正面概括经验的句子: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从反面概括历史教训的句子是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5、 本段用“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对比,阐述了能否“亲贤臣,远小人”是关系到国家兴亡的重

要道理。

6、 第五段中所讲道理的依据是什么?

答:是两汉的历史经验教训。

7、 第五段中写贤臣意义相近的词是贞良死节之臣。

8、 第五段中作者提出的建议是“亲贤臣,远小人”,用自己的话概括就是“亲贤远佞”。

前五段:从当前的形势出发,劝勉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并向他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

第六段

1、 段意:自叙本志,及先帝三顾茅庐之思。

2、 本段中有一句成语:三顾茅庐

3、 本段中“布衣”一词表明了作者的身份。“躬耕”一词写出了作者淡泊生活。“苟全性命于乱世,不

求闻达于诸侯”一句表现作者的志趣品格,说明自己无意于功名利禄。“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是千古名句,说尽作者一生。

4、 分层层意

第一层:自叙本志

第二层:写先帝三顾茅庐一事。

第三层:概括叙述跟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说明了创业的艰难,进一步表达了作者效忠刘备的心愿。

5、 文中写先帝“猥自枉屈”“谘臣以当世之事”这可以表示刘备怎样的品德?同时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感情?

答:(1)可以说出先帝的宽宏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

(2)表达了作者的感激之情,希望后主能够以其父为榜样。

6、本段在文中的作用:本段是以陈情的方式为下文写“出师”作铺垫。

7、本段作者“自叙本志”的目的是:突出先帝三顾茅庐之恩,表示自己无意于功名,但先帝三顾茅庐之恩,白帝城托孤的信任,令其感动,为报答知遇之恩,所以出师伐魏。

8、“后值倾覆”写的是什么事?

答:公元208年,刘备被曹操击败的事。

第七段

1、 段意:追忆先帝托孤之事,并表示兴复汉室的决心。

2、 分层层意:

第一层:叙述白帝城托孤之事,总领全段。

第二层:叙述“受命以来”的心情和行动,说明自己时时以先帝为念,深感使命沉重。

第三层:写出师的战略和兴复汉室的决心。

第四层:再次说明出师后国内政事的安排,意在启发后主,亲贤纳谏。

3、 本段中能表现作者战略目标的是: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4、 用文中话回答本段表达了作者对刘备父子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报先帝而忠陛下。

5、 本段中“受命以来,夙夜忧虑”的原因是什么?

答: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6、 本段中“奖帅三军,北定中原”的条件是什么?

答: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

7、“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句中“此”所指代内容是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8、本段中“夙夜忧虑”叙述了“受命以来”的心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叙述了“受命以来”的行动。

9、文中“报先帝”一语呼应上文哪两件事?(参考补充6)

答:三顾茅庐。临崩寄臣以大事。

第六七段:这两段以自叙经历为纵线,以刘备三顾茅庐和白帝城托孤为重点,表达了作者忠于刘备父子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第八段

1、 段意:归纳各方面责任。

2、 本段中作者是怎样归纳各方面责任的?

答:首先严于律己,其次严格要求朝廷诸臣,最后也向后主提出“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的希望。

3、 本段中“深追先帝遗诏”和前文中哪句话相照应:以光先帝遗德。

4、 本段写对诸臣的要求与前文有何不同?

答:本段是从反面说,目的是要加重其责任感。

第九段:结束语。

第八九段:点明全篇主旨。

文章中心:文章以恳切的语气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从而严明政事,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帝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补充问答

1、 诗人刘禹锡曾在《陋室铭》一文中,把他作为古代名贤与汉代杨雄并称,那两句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2、 为什么说当时是“危急存亡之秋”?(参考一段2题)

答:(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2)天下三分;(3)益州疲敝

3、 诸葛亮为什么向后主提出“开张圣听”的建议?

答:一是发扬光大先帝遗德,激励振奋忠心为国的臣下的士气。二是为避免“阻忠谏之路”。

4、 从作者的反复叮咛嘱托以及有关史料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刘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昏庸无能,没有主见,不能治理国家的人。

5、 请写出文中与作者相关的典故: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

6、 作者在《出师表》中写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请写出文中相关的内容(参考第七段1

题)。

答:(1)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2)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7、文章反复提及刘备的:“遗言”“遗德”“遗诏”三处提及先帝,作用是什么?

答:勉励刘禅“光先帝遗德”“深追先帝遗诏”“以完成先帝未竟大业”。

8、文章第六段作者由劝谏转入自叙生平,是否与主题无关?

答:与主题有关。首先是表白自己对蜀汉的一片忠诚;其次,追述“先帝不以臣卑鄙”而“三顾”之举,也是启发刘禅自己能像其父一样,任人唯贤,知人善任。

9、 文中哪句话最能概括作者性格?

答:先帝知臣谨慎。

10、本文是表中名篇,陆游曾称赞他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据你看,本文受人喜爱的原因为哪些?

答:本文表现出诸葛亮的耿耿忠心,知恩图报的美德,诸葛亮的远谋、智慧、胆识和高尚人格,恳切心

情、良苦用心,在表中都有鲜明的体现,尤其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循循善诱,令人钦佩不已。同时加上文章的结构、语言、韵律之类都深受人喜爱。

11、在作者看来,蜀国当前拥有的最大资本是什么?作者指出这一点的目的是什么?

答:“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目的是告诉刘禅只有依靠重用这些贤德忠贞之士,才可救亡国存,以竟先帝之业。

12、本文题为《出师表》,可作者反复叮咛的是修明政治问题,无一字涉及军事方略,原因何在? 答:因为只有把内部政局稳定下来,才能有巩固的后方,也才能为前线军事斗争提供可靠的保证。

13、作者在文中开篇便提“先帝创业未半”,并依次说到先帝对贤臣的“殊遇”和“注意”,简拔“贤臣”,以及先帝对桓、灵二帝亲佞远贤的“叹息痛恨”的目的是什么?

答:既表达了自己对先帝的崇拜、爱戴之情,又含着激励后主效法先帝,发扬其“遗德”以振兴蜀汉的意思。

14、作者在第三段中举荐忠良文臣是目的是什么?这与前文的哪一个内容相照应?

答:启发后主要察纳忠言,不能独断专行。与前文“开张圣听”的劝告相呼应。

15、诸葛亮在自叙本志时说自己“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而后来又“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任蜀相,你认为他的言论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不矛盾。诸葛亮无意于功名,是先帝三顾茅庐之恩令其感动,白帝城托孤的信任让他感激。为报知遇之恩,他为刘备奔走效劳。

16、你以为“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说明了什么?

答: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

17、“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这一句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对此有什么感受?

答:这句话概括作者受命以来的心情和行动,说明他时刻以报答先帝为念,深感使命沉重,不敢顾惜自己,努力做好“北定中原”的准备工作。

18、请你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第三、四段的内容。

答:向后主推谏文臣武将。

19、第六段,作者说自己出身低微,并表明“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淡泊志趣,那么他后来为什么“许先帝以驱驰”?

答:他被先帝求贤若渴的决心,礼贤下士、不耻下问的虚心所打动,为报知遇之恩,为先帝奔走效劳。

20、从“猥自枉屈”“谘臣以当世之事”中可以看出刘备有怎样的特点?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1)刘备能礼贤下士,不耻下问,具有宽宏的气度,具有虚心求教的精神。

(2)表达了作者对先帝感念与称颂,也包含着对刘禅的恳切希望。

21、文章第六段,作者自叙了出身和本志,追忆了与先帝共患难的历史,写这些内容的目的是什么? 答:表示自己无意于功名,唯先帝三顾茅庐之思,白帝城托孤的信任,令其感动,为报知遇之恩,所以出师伐魏。

出师表中作奸犯科照应什么篇三:出师表阅读部分答案

《出师表》阅读部分(答案)

命题:宋长华 时间:2007/03/05

一、名句积累与运用

1.表现作者志趣品格的两句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表现作者在国家危难之间挺身而出(临危受命)的句子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

3.文章中涕泪俱下,如闻哽咽之声,如见赤诚之心的句子是: 今当远离 , 临表涕零, 不知所言 。 二、给下列段落做评注。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以刚刚发生过的汉室的兴衰历史来说明亲贤远佞的重要,并及时推荐贤臣。用正反两方面的例子说明问题,并引用先主的态度,以期望震动刘禅,振兴蜀国大业,其言辞委婉,其用心良苦。

2.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自述本志,插入辅蜀经历,一者表达要报先帝的知遇之恩,二者激励后主励精图治。其情也切,其意也远。

三、填空

1.诸葛亮,字 孔明 , 三国 时代 蜀 国的 政治 家、 军事 家。本文选自《 诸葛丞相集 》。“表”是古代 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 的一种文体,此表是写给 刘禅 的。 2.本文又叫“前出师表”,诸葛亮还有一篇“后出师表”,那篇表文中有千古名句: 鞠躬尽瘁 , 死而后已 。本文标题中“师”意为 军队 ,陆游称赞本文道: 出师一表真名世 , 千载谁堪伯仲间 。杜甫慨叹诸葛亮未完成统一大业

就先死去的两句诗: 出师未捷身先死 , 长使英雄泪满襟 。

3.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提出了三条建议,分别是: 广开言路 、 赏罚严明、亲贤远佞 。

4.文中从正反两方面概括两汉经验教训的句子是: 亲贤臣 , 远小人 ,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 , 远贤臣 , 后汉所以倾颓也 。 5.第八段中作者归纳各方面的责任:首先严于律己,其次 严格要求诸臣 ,最后向后主提出“ 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 的希望。“深追先帝遗诏”和前文“ 以光先帝遗德 ”相照应。

四、阅读本文回答问题。

1.蜀国客观形势怎么样?为什么从形势入手?

形势极为严峻危急。先帝去逝,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告诫刘禅,如不行明政,将难维系。为下文提建议作铺垫。

2.蜀国具有怎样的人为条件?为什么强调内外文武“盖追先帝之殊遇”?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讽喻后主学习先帝,继承先帝遗志,奋发有为。

3.作者在提建议时用了“宜”“不宜”这样的词语,请找出全句;体现了诸葛亮怎样的角色定位?

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此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刘禅称之为“相父”,诸葛亮也以长辈的身份对刘禅给予有的放矢的劝说。 4.第一段从正反两方面提出建议,它们分别是什么?“欲报之于陛下也”中的“之”是什么?

诚宜开张圣听,不宜妄自菲薄。先帝之殊遇。

5.第二段作者认为该“刑”的是什么人?该“赏”的是什么人?(用原文回答) 作奸犯科;为忠善者。

6.第三段、四段作者指出在内政上、军政上“亲贤臣”会有什么样的收益? 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7.第五段中与“贤臣”意思相近的词语是哪个? 贞良死节之臣

8.第五段讲述道理的依据是什么?

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9.三条建议有何关系?在论证时都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广开言路是前提,执法公平是关键,亲贤远佞是核心。

只有做到亲贤远佞,才能广纳良言,不让奸邪得势,造成内外异法,赏罚不明。 正反对比论证。

10.作者为什么要插入辅蜀经历(或为什么要追述自身经历和追忆白帝城托孤?) 抒发自己忠于刘备父子的真挚情感,激励后主奋发图强,表达“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11.出师前,作者做了哪些客观条件的准备? 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12.“先帝知臣谨慎”的“谨慎”是何含义?从文中能否看出他这一特点,举例说明。

思虑周全,做事慎重。屡次提及先帝,以情动人,不以自己的身份压人;插入自己的辅蜀经历,以情感人,冰释刘禅和群臣对自己北伐的顾虑;只提对先帝的感恩也不妥当,于是说自己的一切行动都是为了“报先帝忠陛下”。

13.诸葛亮出师的目标是什么?支撑他尽心辅蜀以至出师的原因是什么?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先帝的三顾茅庐知遇之恩和白帝城托孤的重大使命。

14.出师前进行了怎么样的责任划分?你觉得谁的责任最为重大?

自己担负着北伐成败的责任,群臣有进尽忠言的责任,刘禅用人有方,善理政事。 刘禅的责任最大。后方的稳定决定着的战事的顺利与否,群臣的建议能否生效还要看刘禅是否采纳。

15.简要分析下边几句话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1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希望后主亲贤的恳切感情。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包含着创业维艰的思想,也表达了对刘备忠贞不二的感情。 ○

3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极深的感恩图报的感情。

16.写表的用意何在?

希望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使他“北定中原”的计划得以实现。

17.这篇表能千古流传,其原因有哪些?作简要分析。 其人一心辅政,鞠躬尽瘁,全无私心。

其辞委婉恳切,不卑不亢,肌理缜密,言深意远。 其情沛然如注,慷慨深沉,动人心魄。

18.怎么样看待文学作品或民间的诸葛亮的形象?

历史上的诸葛亮是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有远见卓识,为政清廉,赏罚分明,以耕养兵,创新武器。而文学作品或民间给他加上了一些神话色彩,“借东风”“知天象”,成为了智慧的化身,已然变成了神人。

补充一道题:三条建议在今天有何现实意义?

一个集体,一个国家,只有赏罚分明,人们才能遵纪守法,正气才能得以弘扬。一方执政者,或者一个人,只有亲贤远佞,广纳良言,才能做出目光澄澈,对事物准确判断,才能发展提升。

出师表中作奸犯科照应什么篇四:出师表测试题附答案

出师表测试题(附答案

自测题(一)

一、 译句,梳理内容: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译句:

2.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译句:

3.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译句:

4.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译句:

5.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译句:

6.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译句:

7.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译句:

8.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译句:

9.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译句:

10.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译句:

11.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译句:

12.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译句:

13.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译句:

14.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译句:

15.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译句:

16.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译句:

二、阅读1—5自然段,完成下列各题: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段主要内容: 。

2.第1段作者分析形势时,先说不利的客观条件 ;后说有利的主观条

件: 。这种有利的主观条件是因“ ”

形成的。

3.诸葛亮是如何分析当前天下形势的?其目的是什么?

4.诸葛亮向刘禅提出哪些建议,主要陈说的是哪一条?为什么?

5.就君主治国的角度来说,诸葛亮就哪三方面向后主提的建议?

6.第2段中,作者认为该“刑”的是“” 的人,该受赏的是“

的人。

7.文章3、4自然段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8.作者主要依据什么来向后主举荐贤臣,推荐文臣、武将?

9.诸葛亮是如何使刘禅认识到“亲贤远佞”的重要性的?

10.第5段中与“贤臣”意义相近的词语是

11.文中的“先汉”指的是,后汉指的是 。

12. “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

出师表 自测题(二)

一、 译句,梳理内容:

1.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句:

2.猥自枉屈, 咨臣以当世之事

译句:

3.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译句:

4.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译句:

5.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译句:

6.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译句:

7.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译句:

9.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译句:

二、阅读6—7自然段,完成下列各题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段主要内容: 。

2.用原文回答问题:①表明作者出身的句子(词语)? 。②当时作者的志趣是

什么? 。③“由是感激”的原因? ④文中的“卑鄙”

具体指什么? 。⑤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

史? 。⑥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 。⑦“五月渡泸,

深入不毛”的原因? 。⑧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

子? 。⑨“出师”的战略目标是(诸葛亮认为自己“报先帝忠陛下”

的职分是): 。

3.作者回顾往事的目的是什么?

出师表 自测题(三)

一、 译句,梳理内容:

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译句:

2.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译句:

二、阅读8—9自然段,完成下列各题。

1.“深追先帝遗诏”与前文 相照应。

2.篇末的“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固然集中地体现了诸葛亮对刘氏父子的无限忠诚,但这“涕零”中还

包含着诸葛亮哪些未言亦不可言的话?

1.“盖追先帝之殊遇” 2.参考:国内政局的担忧,对刘禅是否能采纳建议的忧虑。

三、.解释一词多义

1.鄙:⑴(肉食者鄙) ⑵(先帝不以臣卑鄙)

2.薄:⑴(薄暮冥冥) ⑵(不宜妄自菲薄)

3.诚:⑴(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⑵(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4.奉:⑴(为妻妾之奉) ⑵(奉命于危难之间) ⑶(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5.间:⑴(又何间焉) ⑵(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⑶(遂与外人间隔) ⑷(奉命于危难之间)

6.尽:⑴(林尽水源) ⑵(进尽忠言)

7.良:⑴(良多趣味) ⑵(此皆良实)

8.临:⑴(把酒临风) ⑵(临溪而渔)

⑶(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⑷(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⑸(临表涕零)

9.屈:⑴(猥自枉屈) ⑵(手指不可屈伸)

10.所以:⑴(所以动心忍性) ⑵(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11.效:⑴(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⑵(不效则治臣之罪)

12.信:⑴(愿陛下亲之信之) ⑵(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13.遗:⑴wèi(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⑵(深追先帝遗诏) 14,益:⑴(曾益其所不能) ⑵(有所广益) 15胜:⑴(臣不胜受恩感激) ⑵(予观夫巴陵胜状)

四、阅读理解

1.避免出现“内外异法”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2.写出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句。 , 。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3.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什么? , 。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4.作者在《出师表》中写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把相关的文字默写出来

5、文中写道“愿陛下亲之信之”,诸葛亮认为“陛下亲之信之”的具体做法应当是什么?

6.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 , ,

以 ; , 。

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

“ ,”一致。

8.结合《出师表》全文说说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出师之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

9.《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

10.结合课文分析先帝将重任委于诸葛亮的原因有哪些?(自己的话回答)

11.课文第七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记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的是什么?用四句

短语回答:

12.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

“,

13.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 ,

14.写尽作者一生的句子:,。

15.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

16.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 。

17.“奖率三军,北定中原”的条件是: , 。

18.从课文六、七两段文字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怎么样的贤臣?

19.陆游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足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

心。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的“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出两点即可)

答:

20.作者在结尾写到“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涕零”的原因。:

21.结合课文概括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原因。

答 。 测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粗的字注音。

(1)中道崩殂( ) (2)裨补阙漏( )

(3)行阵和睦( ) (4)以彰其咎( )

(5)陟罚臧否( ) (6)以遗陛下( )

出师表中作奸犯科照应什么篇五:《出师表》 复习题及答案

出师表 自测题(一)

班级 姓名

一、 译句,梳理内容: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译句:

2.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译句:

3.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译句:

4.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译句:

5.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译句:

6.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译句:

7.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译句:

8.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译句:

9.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译句:

10.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译句:

11.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译句:

12.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译句:

13.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译句:

14.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译句:

15.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译句:

16.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译句:

二、阅读1—5自然段,完成下列各题: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段主要内容: 。

2.第1段作者分析形势时,先说不利的客观条件 ;后说有利的主观条

件: 。这种有利的主观条件是因“ ”形成的。

3.诸葛亮是如何分析当前天下形势的?其目的是什么? 。

4.诸葛亮向刘禅提出哪些建议,主要陈说的是哪一条?为什么?

5.就君主治国的角度来说,诸葛亮就哪三方面向后主提的建议? 。

6.第2段中,作者认为该“刑”的是“ ” 的人,该受赏的是“ ”的人。

7.文章3、4自然段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

8.作者主要依据什么来向后主举荐贤臣,推荐文臣、武将? 。

9.诸葛亮是如何使刘禅认识到“亲贤远佞”的重要性的? 。

10.第5段中与“贤臣”意义相近的词语是

11.文中的“先汉”指的是 ,后汉指的是 。

12. “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 。

1.略。2.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益州疲弊(客观);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主观);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

3.先说不利的客观条件,指明蜀汉“危急存亡”的形势,意在刘禅能“思危”,激其发愤图强之志;再说有利的主观条件,指明希望尤在,意在促刘禅励精图治之行。

4.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 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因其余两条皆与此有关。刘禅昏庸无能,如不能亲贤远佞,必然会“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偏私,使内外异法”所以说,这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根本,是三项建议的核心。

5.纳谏、法治、用人。 6.“作奸犯科” 的人,该受赏的是“为忠善”的人。

7.不可以,为提出“亲贤远佞”建议张本,使刘禅明了亲贤的对象。 8.忠心、品德、才能。

9.从正反两方面对比两汉的历史经验教训,提醒刘禅勿蹈桓、灵覆辙。

10.贞良死节之臣 11.西汉,东汉 12.内是指“皇宫中”;外是指“朝廷中”

出师表 自测题(二)

班级 姓名

一、 译句,梳理内容:

1.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句:

2.猥自枉屈, 咨臣以当世之事

译句:

3.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译句:

4.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译句:

5.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译句:

6.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译句:

7.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译句:

9.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译句:

二、阅读6—7自然段,完成下列各题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段主要内容: 。

2.用原文回答问题:①表明作者出身的句子(词语)? 。②当时

作者的志趣是什么? 。③“由是感激”的原因? ④文中的“卑鄙”具体指什么? 。⑤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

历史? 。⑥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 。

⑦“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 。⑧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

子? 。⑨“出师”的战略目标是(诸葛亮认为自己“报

先帝忠陛下”的职分是): 。

3.作者回顾往事的目的是什么? 。

二1. 略2.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布衣”②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④低微而鄙俗;具体指“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⑤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中,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⑥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⑦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⑧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⑨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3.追述自己随先帝艰难创业,忘身忧国,不避辛劳的历史。既表达自己一片忠贞激励刘禅,更主要是为北

伐请命。说明这是先帝托付,是诸葛亮“报先帝、忠陛下”的决心和行动。

出师表 自测题(三)

班级 姓名

一、 译句,梳理内容:

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译句:

2.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译句:

二、阅读8—9自然段,完成下列各题。

1.“深追先帝遗诏”与前文 相照应。

2.篇末的“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固然集中地体现了诸葛亮对刘氏父子的无限忠诚,但这

“涕零”中还包含着诸葛亮哪些未言亦不可言的话?

1.“盖追先帝之殊遇” 2.参考:国内政局的担忧,对刘禅是否能采纳建议的忧虑。

三、.解释一词多义

1.鄙:⑴(肉食者鄙) ⑵(先帝不以臣卑鄙)

2.薄:⑴(薄暮冥冥) ⑵(不宜妄自菲薄)

3.诚:⑴(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⑵(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4.奉:⑴(为妻妾之奉) ⑵(奉命于危难之间) ⑶(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5.间:⑴(又何间焉) ⑵(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⑶(遂与外人间隔) ⑷(奉命于危难之间)

6.尽:⑴(林尽水源) ⑵(进尽忠言)

7.良:⑴(良多趣味) ⑵(此皆良实)

8.临:⑴(把酒临风) ⑵(临溪而渔)

⑶(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⑷(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⑸(临表涕零)

9.屈:⑴(猥自枉屈) ⑵(手指不可屈伸)

10.所以:⑴(所以动心忍性)⑵(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11.效:⑴(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12.信:⑴(愿陛下亲之信之) ⑵(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13.遗:⑴wèi(先帝简拔以遗陛下)⑵(深追先帝遗诏) 14,益:⑴(曾益其所不能)⑵(有所广益) 15胜:⑴(臣不胜受恩感激) ⑵(予观夫巴陵胜状)

四、阅读理解

1.避免出现“内外异法”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2.写出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

句。 ,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3.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什么? , 。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4.作者在《出师表》中写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把相关的文字默写出来

“。“”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临崩寄臣怪大事”

5、文中写道“愿陛下亲之信之”,诸葛亮认为“陛下亲之信之”的具体做法应当是什么? ①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② 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6.。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

“,”一致。8.结合《出师表》全文说说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出师之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

①解除后顾之忧。②为了汉室之隆。

9.《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10.结合课文分析先帝将重任委于诸葛亮的原因有哪些?(自己的话回答)

谨慎 才智过人 忠心

出师表中作奸犯科照应什么篇六:《出师表》导学案及答案

《出师表》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指导朗读背诵,积累文言词句,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的意义。

3、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4、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积累文言词句,领会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一、预习导学

【知识链接】1——作家作品简介:本文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诸葛亮(181─234), 三国时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水县)人。早年避乱于荆州,曾躬耕于南阳隆中。建安十二年(207),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共图大业。次年,他辅佐刘备联合孙权,在赤壁击败曹操,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刘备称帝后,拜他为丞相。刘备死时托付他辅佐后主刘禅,后卒于军中。

【知识链接】2——关于“表”: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王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诸葛亮这篇表文写于蜀汉建兴(后主刘禅年号)五年(227年)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当时蜀汉已从猇亭(现在湖北宜都)战役的惨败中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的叛乱,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写这篇表文的目的是,希望刘禅任用贤臣,采纳忠言,赏罚分明,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以实现先帝的“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宏大理想。

第一、二课时

导入新课: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

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宋·赵与时《宾退录》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出师一表通千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陆游《病起书怀》

“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 ——陆游《感状》

二、自主预习:

1、划线生字注音 崩殂( ) 疲弊( ) 陛下( ) 恢弘( ) 妄自菲( ) 薄( ) 以塞( )忠谏之路也 驽钝( ) 陟( )罚臧( )否( ) 裨( )补阙( )漏 郭攸( )之 费祎( ) 行( )阵和睦 长( )史 猥( )自 夙( )夜忧叹 以彰其咎( ) 咨诹( ) 以遗陛下( ) 斟( )酌( )损益

2、朗读技巧: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注意语调、语速适中、感情充沛。

诵读全文,划出下列句子停顿:

A、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C、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D、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E、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3、你觉得本文有哪些经典名句,摘抄下来并进行背诵。

4、词语积累 A、对照课下注释,理解以下字词:

崩殂: 疲弊: 秋: 殊遇: 开张圣听:

光: 恢弘: 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

陟罚臧否: 异同: 作奸犯科:

刑赏: 平明之理: 良实: 志虑忠纯:

简拔: 遗: 咨: 裨补阙漏:

淑均: 优劣得所: 猥自枉屈:

驱驰: 后值倾覆: 尔来: 夙夜忧叹:

不毛: 庶竭驽钝: 攘除: 斟酌损益:

慢: 彰其咎: 谘诹善道: 察纳雅言:

B、古今异义词:

1今:)

2(古:今: ) 3

4、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今:) 5、由是感激(古:今:)

6 今: 7 )

8(古: 今: 9今:)

10今:

C、一词多义

1、效: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恐托付不效(下文“不效则治臣之罪”中“效”同此)

2、道:而中道崩殂 以咨诹善道

3、遗:以遗陛下 以光先帝遗德(下文“深追先帝遗诏”中“遗”同)

4、为:俱为一体 为忠善者

5、论: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每与臣论此事

6、无:若无兴德之言 事无大小

7、感激:由是感激 臣不胜受恩感激

8、行:然后施行 性行淑均 必能使行阵和睦

9、益:有所广益 斟酌损益

10、而:而中道崩殂 计日而待

11、分:今天下三分 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2、然: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然后施行

13、明: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以伤先帝之明

14、能:先帝称之曰能 必能裨补阙漏(下文“必能使行阵和睦”中“能”同此)

15、所:优劣得所 有所广益(特殊的指示代词)

16、当:当奖率三军 咨臣以当世之事(下文“今当远离”中“当”同此)

17、任:受任于败军之际 则攸之、祎、允之任

18、临: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临表涕零

19、言:不知所言 进尽忠言(下文“若无兴德之言”、“察纳雅言”中“言”同此)

20、以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先帝不以臣卑鄙 以光先帝遗德

以塞忠谏之路也 受命以来 愚以为宫中之事

咨臣以当世之事 许先帝以驱驰

21、于 忘身于外者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报之于陛下

D、词类活用 攘除奸凶: 亲贤臣,远小人: 优劣得所:

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 : 深入不毛 : 北定中原 : E、通假字: 1、必能裨补阙漏 2、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3、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第三、四课时

三、合作探究:

1、第一自然段翻译并探究: (1)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

(2)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3)本段提出什么建议?

(4)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2、第二自然段翻译并探究 (1)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

(2)如何具体执行?

(3)提出怎样的劝诫?

(4)“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

3、第三、四自然段翻译并探究(1) 举荐了哪些人?为什么要举荐这些人?

(2)提出亲贤的具体作法是什么?

(3)亲贤的好处是什么?

(4)亮认为举用向宠将军的好处是什么?

4、第五自然段翻译并探究(1)本段的中心句是哪句?

(2)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什么?(正面):

(3)后汉倾颓的原因是什么?(反面):

(4)“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什么?

(5)“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6)3-5段提出了什么建议?为什么要把这条重点写?

5、第六自然段翻译并探究 (1) 找出表明作者出身的语句。

(2) 当时作者的志趣是什么? (3) “感激”的原因是什么?

(4) 文中的“卑鄙”是什么意思?具本指什么?

(5) 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

6、第七段翻译并探究 (1)亮夙夜忧叹的原因?

(2)“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

(3)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

7、第八段翻译并探究 第一句照应上段哪一句? 第二句前半句照应上段哪一句? 第二句后半句照应第一段哪一句?

哪一句话表现了亮以身许国的意志和决心。

四、教师精点

诸葛亮的这篇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

诚之心。文章先针对当时的局势,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先主刘备的遗志,开张圣听,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现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强意志和对蜀汉忠贞不二的品格。然后他历叙自己的身世,从“躬耕”说到“遂许先帝以驱驰”,又从刘备的“寄大事”说到这次北伐的决心,其间五次提到“先帝”,极力表达自己的“感激”和“忧叹”之情。文章前半部分晓之以理,后半部分动之以情。以议论为主,融以叙事和抒情。且每句话不失臣子的身份,也切合长辈的口吻,真情充溢,感人至深。

五、自主测评

A、①臣本布衣„„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1、这两段文字选自的《出师表》,“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由是感激( ) ②遂许先帝以驱驰( ) ③故五月渡沪( ) ④先帝不以臣卑鄙( ) ⑤深入不毛( ) ⑥臣本布衣( ) ⑦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3、第②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

语回答:______________。

4、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 ______________,临危委重任和______________。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_。(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5、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①六出:______________②东和:______________③收二川:______________

④七擒:______________⑤北拒:______________⑥排八阵:______________

6、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以伤先帝之明 C、悉以咨之 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7、用一个成语概括: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______________。

8、“由是感激”中的“是”指代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作答)。

9、"此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中的此指代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作答)。

10、概括这两段的文字的内容。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作者强调自己本来的志向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 分)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 ) ②以光先帝遗德 ( ) 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 ④悉以咨之 (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 分)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家兴衰之理。作者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足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出三点即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挚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毕生心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在重视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

答:

六、 拓展延伸

A、诸葛亮给刘禅提出了哪几条建议?你以为哪一条最为重要,为什么?请结合相关历史谈谈自己的看法。

B、以“我眼中的诸葛亮”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C、整理本课成语

《出师表》导学答案

1、划线生字注音

崩殂(cú) 疲弊(bì) 陛下(bì)

恢弘(hóng) 妄自菲(fěi) 薄( bó)

以塞(sè )忠谏之路也 驽钝(nú)

陟(zhì )罚臧(zāng )否(pǐ) 裨( bì )补阙(quē )漏 郭攸(yōu )之

费祎(yī ) 行(háng )阵和睦 长( zhǎng )史 猥(wěi )自 夙(sù )夜忧叹 以彰其咎( jiù)

咨诹(zōu) 以遗陛下(wèi) 斟(zhēn )酌( zhuó )损益

2、朗读技巧: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注意语调、语速适中、感情充沛。

诵读全文,划出下列句子停顿:

A、先帝创业未半 /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C、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D、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E、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3、你觉得本文有哪些经典名句,摘抄下来并进行背诵。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2、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4、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5、刘备给后主遗诏中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4、词语积累

A、对照课下注释,理解以下字词:

崩殂:死 疲弊:人力疲惫,民生凋敝 秋:时 殊遇:优待 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

光:发扬光大 恢弘:形作动,发扬光大

妄自菲薄:随便看轻自己

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陟罚臧否:奖惩功过、好坏

异同:在宫中或在府中而标准不同

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

刑赏:受罚或受赏

平明之理:在治理方面公允明察。

良实:形作名,善良诚实的人。

志虑忠纯: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

简拔:选拔 遗:给

咨:询问 裨补阙漏: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

淑均:善良平正 优劣得所: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猥自枉屈: 委屈自我,降低身份 驱驰:奔走效劳 后值倾覆:后来遇到兵败 尔来:那时以来 夙夜忧叹:早晚忧愁叹息

出师表中作奸犯科照应什么篇七:222出师表

《出师表》复习知识要点

一、解释句中加横线的实词:

1、中道崩殂(死。崩,古时指皇帝死亡。殂,死亡)

2、益州疲弊(人力物力缺乏) 3、不懈于内(懈怠)

4、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实在)(这里是"时"的意思)5、忠志之士(忠诚有志)

6、追先帝之殊遇(追念)(优待,厚遇)

7、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这里是要后主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8、以光先帝(发扬光大)

9、恢弘志士之气(动词,发扬扩大。也作"恢宏")

10、妄自菲薄(毫无根据地看轻自己。指自轻自贱,自暴自弃)

11、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引喻,称引、譬喻。义,适宜、恰当。)

12、以塞忠谏之路(堵塞) 13、陟罚臧否(陟,奖励。臧,善。否,坏、恶。)

14、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

15、付有司论其刑赏(给予,交付)(罚)

16、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昭,显示。)(平,公平。明,严明。)(治)

17、不宜偏私(偏爱) 18、此皆良实(善良诚实的人)

19、志虑忠纯(忠诚无二) 20、是以先帝(以是,因此)

21、简拔以遗陛下(选拔)(给予) 22、愚以为(自称的谦辞。我)

23、悉以咨之(询问) 24、裨补阙漏(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通"缺",过失)

25、性行淑均(淑,善)(均,平) 26、晓畅军事(明晓、通达)

27、举宠为督(推举) 28、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军队行阵)(好的和差的)

29、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的原因)(衰败) 30、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怨恨、遗憾)

31、贞良死节(贞,坚贞。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32、躬耕于南阳(亲自)

32、苟全性命于乱世(苟且保全) 33、不求闻达(显达,有名望)

34、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出身卑鄙) 35、猥自枉屈(辱,这里是降低身份的意思)(屈尊就卑)

36、由是感激(感动奋发) 37、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

38、后值倾覆(遇到)(兵败) 39、尔来(那时)

40、寄臣以大事(托付) 41、夙夜忧叹(早,早晨)

42、以伤先帝之明(损害) 43、深入不毛(草)

44、庶竭驽钝(希望)(比喻才能平庸。驽,劣马,走不快的马。钝,刀刃不锋利)

45、攘除奸凶(排除、铲除)(奸邪的势力) 46、斟酌损益(损,除去。益,兴办、增加)

47、责攸之、袆、允等之慢(怠慢、疏忽) 48、愿陛下亲之信之(亲近)(信任)

49、以彰其咎(表明)(过失) 50、咨诹善道(询问)

51、察纳雅言(明察)(接受)(正言) 52、临表涕零(落泪)

二、古今异义词:

序号例句古义今义

1诚宜开张圣听 古:扩大 今:店铺开业

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痛心遗憾 今:极为憎恨

3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 古:出身鄙野 今:言行恶劣

4由是感激 古:感动 今:深刻的感谢

5晓畅军事 古:通晓, 今:熟悉明白通达

6临表涕零 古:眼泪 今:鼻涕

三、一词多义:

益:有所广益(好处) 斟酌损益(增加)

遗:以光先帝遗德(遗留)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

效:恐托付不效(奏效) 讨贼兴复之效(任务) 不效则治臣之罪(实现)

附虚词:

以:⑴以光先帝遗德(来)⑵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致)

⑶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来)⑷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来)

⑸愚以为宫中之事(认为)⑹悉以咨之(拿)

⑺先帝不以臣卑鄙(因为)⑻咨臣以当世之事(拿)

⑼遂许先帝以驱驰(替、为)⑽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把)

⑾以伤先帝之明(以致)⑿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把)

⒀以先帝之灵(来)⒁以彰其咎(来)⒂以咨诹善道(来)

于:⑴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在)⑵欲报之于陛下也(在)

⑶试用于昔日(在)⑷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对)

⑸躬耕于南阳(在)⑹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在)

⑺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到)⑻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在)⑼还于旧都(到)

之:⑴危急存亡之秋也(的)⑵侍卫之臣不懈于内(的)⑶欲报之于陛下也(代先帝的殊遇)

⑷以塞忠谏之路也(的)⑸悉以咨之(代他们即郭攸之费袆允等)

⑹先帝称之曰能(代他,将军向宠)⑺愿陛下亲之信之(代他们,代侍中、尚书、长史、参军)

三、基本要点:

1、《出师表》选自《诸葛亮集》,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文体。文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表达了"报先帝""忠陛下"的深厚感情。文章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

2、文中回顾了三顾茅庐和临崩托孤两件事。表达了受恩感激之情。

3、文中的"臣"是指诸葛亮,"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

4、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是古代一种向帝王上书言事的文体,即臣子给皇帝的书信,内容大多是陈述自己的愿望,请求和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常用议论、记叙和抒情。

5、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刘禅提了三条建议,都是治国之大计,这三条依次是:广开言路(开张圣听)、严明赏罚(赏罚分明)、亲贤远佞。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亲贤臣,远小人"这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根本,是三项建议的核心。

6、《出师表》中的成语: 开张圣听、妄自菲薄、作奸犯科、三顾茅庐、优劣得所、引喻失义。

7、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共13次提到先帝刘备,他的用意是激励后主刘禅深追先帝遗诏,"以光先帝遗德"完成"先帝刘备未竞的统一大业。"

8、另外诸葛亮着重回顾了有关先帝的“三顾茅庐”和“临崩托孤”两件大事,

9、思路剖析

第一部分(1-5)分析形式,指明危机,提出建议

第二部分(6-7)追忆往事,陈述理由,表达"受恩感激"之情。

第三部分(8-9)分清责任,表明决心

四、理解性背诵:

(1)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

(3)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

(4)写尽作者一生的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5)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政治愿望):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6)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8)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9)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0)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11)后汉倾颓的原因: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12)诸荀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13)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4)简述"三顾茅庐"故事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15)第七段中"大事"具体指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北定中原,庶竟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6)《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17)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8)"奖率三军,北定中原"的条件是: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19)"深追先帝遗昭"中"遗昭"指的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五、相关链接:

(一)相关诗句:

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3.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

4.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陆游《武侯书堂》)

5.出师一表通古今,夜半挑灯更细看。(陆游《病起书怀》)

(二)《三国演义》中反映诸葛亮聪明和智慧的典型事例有:

空城计、七擒孟获、草船借箭、舌战群儒、摆八封阵、三气周瑜

《出师表》: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写出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的原因的句子是:亲贤臣,远小人;亲小人,远贤臣; 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或: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 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本文中的一句名言: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上级任命郑兴为厂长,以拯救濒临倒闭的工厂,人们说郑兴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用《出师表》中的名句填写) 出自本文的成语是:三顾茅庐。

《出师表》自测反馈习题

一、分段阅读

1-5自然段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中道崩殂2、益州疲弊3、不懈于内4、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5、忠志之士6、追先帝之殊遇

7、开张圣听8、以光先帝9、恢弘志士之气10、妄自菲薄11、引喻失义12、以塞忠谏之路

13、陟罚臧否14、作奸犯科15、付有司论其刑赏16、以昭陛下平明之理17、不宜偏私18、此皆良实

19、志虑忠纯20、是以先帝21、简拔以遗陛下22、愚以为23、悉以咨之24、裨补阙漏

25、性行淑均26、晓畅军事27、举宠为督28、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29、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30、叹息痛恨于桓灵也31、贞良死节

(二)地毯式阅读: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段主要内容:

2.第1段作者分析形势时,先说不利的客观条件 ;后说有利的主观条件 。这种有利的主观条件是因“ ”形成的。

3.诸葛亮是如何分析当前天下形势的?其目的是什么?

4.诸葛亮向刘禅提出哪些建议,主要陈说的是哪一条,为什么?

5.就君主治国的角度来说,诸葛亮就哪三方面向后主提的建议?

6.第2段中,作者认为该"刑"的是""的人,该受赏的是""的人。

7.文章3、4自然段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8.作者主要依据什么来向后主举荐贤臣,推荐文臣、武将?

9.诸葛亮是如何使刘禅认识到"亲贤远佞"的重要性的?

10.请为第5段写一段评注性文字。

11.第5段中与"贤臣"意义相近的词语是

12.文中的"先汉"指的是,后汉指的是。

13."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

14.请从文中列出几组反义词。

6-7自然段

(一)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躬耕于南阳2.苟全性命于乱世3.不求闻达4.先帝不以臣卑鄙5.猥自枉屈6.由是感激

7.遂许先帝以驱驰8.后值倾覆9.尔来10.寄臣以大事11.夙夜忧叹12.以伤先帝之明13.深入不毛

14.庶竭驽钝15.攘除奸凶

(二)地毯式阅读: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段主要内容:

2.用原文回答问题:

①表明作者出身的句子(词语)?

②当时作者的志趣是什么?

③"由是感激"的原因?

④文中的"卑鄙"具体指什么?

⑤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

⑥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

⑦"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

⑧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

⑨"出师"的战略目标是(诸葛亮认为自己"报先帝忠陛下"的职分是):

3.选段中追忆的往事让你联想到《三国演义》哪些故事?(至少写三个)

4.作者回顾往事的目的是什么?

5.作者为什么要自述本志?

6.第6段作者如何以陈情的方式为下文做铺垫的?

7.从"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一句中可以看出刘备具有怎样的品质。

8.请写出刘备给后主的遗诏,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8-9自然段

(一)解释给加点的词:

1.斟酌损益2.责攸之、袆、允等之慢3.愿陛下亲之信之4.以彰其咎5.咨诹善道6.察纳雅言7.临表涕零

(二)地毯式阅读:

1."深追先帝遗诏"与前文相照应。

2.篇末的"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固然集中地体现了诸葛亮对刘氏父子的无限忠诚,但这"涕零"中还包含着诸葛亮哪些未言亦不可言的话?

二、综观全文

1.本文是为出征北伐而向刘禅上的奏章,为何只在七、八段各有一句涉及北伐,而大多是在提建议,这是不是"文不对题",请说说你的看法。

2.本文向刘禅上书,但提到"陛下"不过七次,而提"先帝"却有十三次,为什么?

3.杜甫在《蜀相》一诗中写道"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请结合文章,说说此文何以有如此大的震撼力。

4.本文是奏章,是作者出师前向后主刘禅陈述意见,提出修明政治、兴复汉室的主张。可谓分析透彻,情理交融,言辞恳切。试分析全文的表达方式有何特色?

5.诸葛亮的《出师表》受到无数后人的高度评价,请写出与"表"相关的诗句。

《出师表》自测反馈习题答案

一、分段阅读:

1-5自然段

(一)略。

(二)1.略。

2.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益州疲弊(客观);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主观);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

3.先说不利的客观条件,指明蜀汉"危急存亡"的形势,意在刘禅能"思危",激其发愤图强之志;再说有利的主观条件,指明希望尤在,意在促刘禅励精图治之行。

4.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因其余两条皆与此有关。刘禅昏庸无能,如不能亲贤远佞,必然会"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偏私,使内外异法"

所以说,这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根本,是三项建议的核心。

5.纳谏、法治、用人。

6."作奸犯科"的人,该受赏的是"为忠善"的人。

7.不可以,为提出"亲贤远佞"建议张本,使刘禅明了亲贤的对象。

8.忠心、品德、才能。

9.从正反两方面对比两汉的历史经验教训,提醒刘禅勿蹈桓、灵覆辙。

10.参考:此段诸葛亮说明亲贤远佞的利弊。以先汉的"兴隆""倾颓"历史事实作为前车之鉴;并以先帝叹息痛恨桓、灵,昏庸误国为告诫,促使后主亲贤远佞,并"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为鼓励。借古鉴今,成败并举。

11.贞良死节之臣

12.西汉,东汉

13.内是指"皇宫中";外是指"朝廷中"

14.臧否;刑赏;平明偏私;兴隆倾颓等

6-7自然段

(一)略

(二)1.略

2.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布衣"

②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④低微而鄙俗;具体指"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⑤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中,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出师表中作奸犯科照应什么篇八:《出师表》答案

出师表 自测题(一)

班级 姓名

一、 译句,梳理内容: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译句:

2.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译句:

3.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译句:

4.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译句:

5.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译句:

6.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译句:

7.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译句:

8.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译句:

9.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译句:

10.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译句:

11.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译句:

12.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译句:

13.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译句:

14.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译句:

15.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译句:

16.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译句:

二、阅读1—5自然段,完成下列各题: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段主要内容: 。

2.第1段作者分析形势时,先说不利的客观条件 ;后说有利的主观条

件: 。这种有利的主观条件是因“ ”形成的。

3.诸葛亮是如何分析当前天下形势的?其目的是什么? 。

4.诸葛亮向刘禅提出哪些建议,主要陈说的是哪一条?为什么?

5.就君主治国的角度来说,诸葛亮就哪三方面向后主提的建议? 。

6.第2段中,作者认为该“刑”的是“ ” 的人,该受赏的是“ ”的人。

7.文章3、4自然段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

8.作者主要依据什么来向后主举荐贤臣,推荐文臣、武将? 。

9.诸葛亮是如何使刘禅认识到“亲贤远佞”的重要性的? 。

10.第5段中与“贤臣”意义相近的词语是

11.文中的“先汉”指的是 ,后汉指的是 。

12. “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 。

1.略。2.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益州疲弊(客观);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主观);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

3.先说不利的客观条件,指明蜀汉“危急存亡”的形势,意在刘禅能“思危”,激其发愤图强之志;再说有利的主观条件,指明希望尤在,意在促刘禅励精图治之行。

4.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 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因其余两条皆与此有关。刘禅昏庸无能,如不能亲贤远佞,必然会“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偏私,使内外异法”所以说,这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根本,是三项建议的核心。

5.纳谏、法治、用人。 6.“作奸犯科” 的人,该受赏的是“为忠善”的人。

7.不可以,为提出“亲贤远佞”建议张本,使刘禅明了亲贤的对象。 8.忠心、品德、才能。

9.从正反两方面对比两汉的历史经验教训,提醒刘禅勿蹈桓、灵覆辙。

10.贞良死节之臣 11.西汉,东汉 12.内是指“皇宫中”;外是指“朝廷中”

出师表 自测题(二)

班级 姓名

一、 译句,梳理内容:

1.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句:

2.猥自枉屈, 咨臣以当世之事

译句:

3.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译句:

4.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译句:

5.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译句:

6.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译句:

7.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译句:

9.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译句:

二、阅读6—7自然段,完成下列各题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段主要内容: 。

2.用原文回答问题:①表明作者出身的句子(词语)? 。②当时

作者的志趣是什么? 。③“由是感激”的原因? ④文中的“卑鄙”具体指什么? 。⑤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

历史? 。⑥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 。

⑦“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 。⑧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

子? 。⑨“出师”的战略目标是(诸葛亮认为自己“报

先帝忠陛下”的职分是): 。

3.作者回顾往事的目的是什么? 。

二1. 略2.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布衣”②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④低微而鄙俗;具体指“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⑤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中,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⑥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⑦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⑧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⑨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3.追述自己随先帝艰难创业,忘身忧国,不避辛劳的历史。既表达自己一片忠贞激励刘禅,更主要是为北

伐请命。说明这是先帝托付,是诸葛亮“报先帝、忠陛下”的决心和行动。

出师表 自测题(三)

班级 姓名

一、 译句,梳理内容:

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译句:

2.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译句:

二、阅读8—9自然段,完成下列各题。

1.“深追先帝遗诏”与前文 相照应。

2.篇末的“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固然集中地体现了诸葛亮对刘氏父子的无限忠诚,但这

“涕零”中还包含着诸葛亮哪些未言亦不可言的话?

1.“盖追先帝之殊遇” 2.参考:国内政局的担忧,对刘禅是否能采纳建议的忧虑。

三、.解释一词多义

1.鄙:⑴(肉食者鄙) ⑵(先帝不以臣卑鄙)

2.薄:⑴(薄暮冥冥) ⑵(不宜妄自菲薄)

3.诚:⑴(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⑵(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4.奉:⑴(为妻妾之奉) ⑵(奉命于危难之间) ⑶(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5.间:⑴(又何间焉) ⑵(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⑶(遂与外人间隔) ⑷(奉命于危难之间)

6.尽:⑴(林尽水源) ⑵(进尽忠言)

7.良:⑴(良多趣味) ⑵(此皆良实)

8.临:⑴(把酒临风) ⑵(临溪而渔)

⑶(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⑷(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⑸(临表涕零)

9.屈:⑴(猥自枉屈) ⑵(手指不可屈伸)

10.所以:⑴(所以动心忍性)⑵(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11.效:⑴(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12.信:⑴(愿陛下亲之信之) ⑵(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13.遗:⑴wèi(先帝简拔以遗陛下)⑵(深追先帝遗诏) 14,益:⑴(曾益其所不能)⑵(有所广益) 15胜:⑴(臣不胜受恩感激) ⑵(予观夫巴陵胜状)

四、阅读理解

1.避免出现“内外异法”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2.写出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

句。 ,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3.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什么? , 。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4.作者在《出师表》中写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把相关的文字默写出来

“。“”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临崩寄臣怪大事”

5、文中写道“愿陛下亲之信之”,诸葛亮认为“陛下亲之信之”的具体做法应当是什么? ①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② 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6.。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

“,”一致。8.结合《出师表》全文说说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出师之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

①解除后顾之忧。②为了汉室之隆。

9.《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10.结合课文分析先帝将重任委于诸葛亮的原因有哪些?(自己的话回答)

谨慎 才智过人 忠心

出师表中作奸犯科照应什么篇九:《出师表》导学案及答案

《出师表》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指导朗读背诵,积累文言词句,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的意义。

3、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4、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积累文言词句,领会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一、预习导学

【知识链接】1——作家作品简介:本文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诸葛亮(181─234), 三国时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水县)人。早年避乱于荆州,曾躬耕于南阳隆中。建安十二年(207),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共图大业。次年,他辅佐刘备联合孙权,在赤壁击败曹操,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刘备称帝后,拜他为丞相。刘备死时托付他辅佐后主刘禅,后卒于军中。

【知识链接】2——关于“表”: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王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诸葛亮这篇表文写于蜀汉建兴(后主刘禅年号)五年(227年)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当时蜀汉已从猇亭(现在湖北宜都)战役的惨败中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的叛乱,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写这篇表文的目的是,希望刘禅任用贤臣,采纳忠言,赏罚分明,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以实现先帝的“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宏大理想。

第一、二课时

导入新课: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

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宋·赵与时《宾退录》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出师一表通千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陆游《病起书怀》

“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 ——陆游《感状》

二、自主预习:

1、划线生字注音 崩殂( ) 疲弊( ) 陛下( ) 恢弘( ) 妄自菲( ) 薄( ) 以塞( )忠谏之路也 驽钝( ) 陟( )罚臧( )否( ) 裨( )补阙( )漏 郭攸( )之 费祎( ) 行( )阵和睦 长( )史 猥( )自 夙( )夜忧叹 以彰其咎( ) 咨诹( ) 以遗陛下( ) 斟( )酌( )损益

2、朗读技巧: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注意语调、语速适中、感情充沛。

诵读全文,划出下列句子停顿:

A、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C、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D、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E、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3、你觉得本文有哪些经典名句,摘抄下来并进行背诵。

4、词语积累 A、对照课下注释,理解以下字词:

崩殂: 疲弊: 秋: 殊遇: 开张圣听:

光: 恢弘: 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

陟罚臧否: 异同: 作奸犯科:

刑赏: 平明之理: 良实: 志虑忠纯:

简拔: 遗: 咨: 裨补阙漏:

淑均: 优劣得所: 猥自枉屈:

驱驰: 后值倾覆: 尔来: 夙夜忧叹:

不毛: 庶竭驽钝: 攘除: 斟酌损益:

慢: 彰其咎: 谘诹善道: 察纳雅言:

B、古今异义词:

1今:)

2(古:今: ) 3

4、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今:) 5、由是感激(古:今:)

6 今: 7 )

8(古: 今: 9今:)

10今:

C、一词多义

1、效: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恐托付不效(下文“不效则治臣之罪”中“效”同此)

2、道:而中道崩殂 以咨诹善道

3、遗:以遗陛下 以光先帝遗德(下文“深追先帝遗诏”中“遗”同)

4、为:俱为一体 为忠善者

5、论: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每与臣论此事

6、无:若无兴德之言 事无大小

7、感激:由是感激 臣不胜受恩感激

8、行:然后施行 性行淑均 必能使行阵和睦

9、益:有所广益 斟酌损益

10、而:而中道崩殂 计日而待

11、分:今天下三分 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2、然: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然后施行

13、明: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以伤先帝之明

14、能:先帝称之曰能 必能裨补阙漏(下文“必能使行阵和睦”中“能”同此)

15、所:优劣得所 有所广益(特殊的指示代词)

16、当:当奖率三军 咨臣以当世之事(下文“今当远离”中“当”同此)

17、任:受任于败军之际 则攸之、祎、允之任

18、临: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临表涕零

19、言:不知所言 进尽忠言(下文“若无兴德之言”、“察纳雅言”中“言”同此)

20、以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先帝不以臣卑鄙 以光先帝遗德

以塞忠谏之路也 受命以来 愚以为宫中之事

咨臣以当世之事 许先帝以驱驰

21、于 忘身于外者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报之于陛下

D、词类活用 攘除奸凶: 亲贤臣,远小人: 优劣得所:

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 : 深入不毛 : 北定中原 : E、通假字: 1、必能裨补阙漏 2、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3、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第三、四课时

三、合作探究:

1、第一自然段翻译并探究: (1)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

(2)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3)本段提出什么建议?

(4)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2、第二自然段翻译并探究 (1)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

(2)如何具体执行?

(3)提出怎样的劝诫?

(4)“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

3、第三、四自然段翻译并探究(1) 举荐了哪些人?为什么要举荐这些人?

(2)提出亲贤的具体作法是什么?

(3)亲贤的好处是什么?

(4)亮认为举用向宠将军的好处是什么?

4、第五自然段翻译并探究(1)本段的中心句是哪句?

(2)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什么?(正面):

(3)后汉倾颓的原因是什么?(反面):

(4)“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什么?

(5)“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6)3-5段提出了什么建议?为什么要把这条重点写?

5、第六自然段翻译并探究 (1) 找出表明作者出身的语句。

(2) 当时作者的志趣是什么? (3) “感激”的原因是什么?

(4) 文中的“卑鄙”是什么意思?具本指什么?

(5) 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

6、第七段翻译并探究 (1)亮夙夜忧叹的原因?

(2)“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

(3)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

7、第八段翻译并探究 第一句照应上段哪一句? 第二句前半句照应上段哪一句? 第二句后半句照应第一段哪一句?

哪一句话表现了亮以身许国的意志和决心。

四、教师精点

诸葛亮的这篇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

诚之心。文章先针对当时的局势,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先主刘备的遗志,开张圣听,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现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强意志和对蜀汉忠贞不二的品格。然后他历叙自己的身世,从“躬耕”说到“遂许先帝以驱驰”,又从刘备的“寄大事”说到这次北伐的决心,其间五次提到“先帝”,极力表达自己的“感激”和“忧叹”之情。文章前半部分晓之以理,后半部分动之以情。以议论为主,融以叙事和抒情。且每句话不失臣子的身份,也切合长辈的口吻,真情充溢,感人至深。

五、自主测评

A、①臣本布衣„„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1、这两段文字选自的《出师表》,“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由是感激( ) ②遂许先帝以驱驰( ) ③故五月渡沪( ) ④先帝不以臣卑鄙( ) ⑤深入不毛( ) ⑥臣本布衣( ) ⑦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3、第②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

语回答:______________。

4、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 ______________,临危委重任和______________。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_。(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5、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①六出:______________②东和:______________③收二川:______________

④七擒:______________⑤北拒:______________⑥排八阵:______________

6、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以伤先帝之明 C、悉以咨之 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7、用一个成语概括: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______________。

8、“由是感激”中的“是”指代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作答)。

9、"此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中的此指代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作答)。

10、概括这两段的文字的内容。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作者强调自己本来的志向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 分)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 ) ②以光先帝遗德 ( ) 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 ④悉以咨之 (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 分)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家兴衰之理。作者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足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出三点即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挚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毕生心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在重视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

答:

六、 学生自我评价表(请在你认可的项目下划“√”)

七、 拓展延伸

A、诸葛亮给刘禅提出了哪几条建议?你以为哪一条最为重要,为什么?请结合相关历史谈谈自己的看法。 B、以“我眼中的诸葛亮”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C、整理本课成语

《出师表》导学答案 1、划线生字注音

崩殂(cú) 疲弊(bì) 陛下(bì) 恢弘(hóng) 妄自菲(fěi) 薄( bó)

以塞(sè )忠谏之路也 驽钝(nú)

(zhì )罚(zāng )(pǐ)

裨( bì )补阙(quē )漏 郭攸(yōu )之 费祎(yī ) 行(háng )阵和睦

长( zhǎng )史 猥(wěi )自

夙(sù )夜忧叹 以彰其咎( jiù)

咨(zōu) 以陛下(wèi)

斟(zhēn )酌( zhuó )损益

2、朗读技巧: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注意语调、语速适中、感情充沛。

诵读全文,划出下列句子停顿:

A、先帝创业未半 /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中作奸犯科照应什么篇十:出师表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