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炙吴茱萸的做用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23    阅读:

炙吴茱萸的做用篇一
《吴茱萸的外用》

第29卷 第18期2013年9月

甘肃科技

GansuScienceandTechnology

Vol29 No18

Sep 2013

吴茱萸的外用

张 伟

(榆中县第三人民医院中医科,甘肃兰州730101)

摘 要:中医外治法源远流长,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中药外治法具有“作用迅速、简、便、廉、验、操作性强、便于推广,且使用安全”的优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基本原理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吴茱萸在中药外治法中更是广泛应用,涉及到内、外、妇、儿各科,且疗效肯定。现将吴茱萸的外用整理如下,供读者参考应用。关键词:吴茱萸;临床;外用中图分类号:R282

1 吴茱萸的外用

1.1 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呕吐

吴茱萸适量,研细粉,用醋调成膏状,外敷神阙穴或涌泉穴。此法止泻止呕效果很好,止呕通常3h左右见效,止泻一天见效,大部分用药一次即愈。验案:患儿,男,8月,因腹泻2d就诊。刻诊:患儿神清,精神可,其母带诉,泻下便中夹有奶瓣,便酸臭,日泻4次左右。因服药困难,来榆中县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用上法,夜敷晨取,一次治愈。笔者常用此法,治疗该病,均获良效。或单用或复合其他治疗方法。1.2 呕吐

黄连6g、吴茱萸1g,均捣细,用时取上药1g加风油精适量,调为糊状,敷神阙穴,24h换药一次,连用一周。适用于顽固性呕吐。1.3 腹痛

吴茱萸75g,白酒适量,炒热,用白布包裹敷痛处,以疼痛缓解为度。此法运用于寒凝腹痛。此法止痛效果良好,多于10min左右见效。笔者早年前用过,效果斐然。1.4 五更泻

吴茱萸30g、补骨脂30g、生硫磺30g、五味子30g,带根须葱白10根。用时葱白切碎,其他药打粉,上药在铁锅内加黄酒适量,炒热,用纱布包裹,热熨脐眼,每次30min,一日一次。一付药粉用3d。1.5 高血压病

吴茱萸、川芎等分,打粉,密闭保存。用时取上药10g,神阙穴酒精棉球消毒后,纳脐。上盖麝香虎

右,用食醋调成糊状,敷于涌泉穴。夜敷晨取,效果亦可。

1.6 口疮

吴茱萸研细,取适量、食醋调糊敷于神阙穴或涌

d左右治泉穴,一日一次。涌泉穴夜敷晨取。一般3愈。有效率95%。伴有便秘、热象时加大黄适量。

2岁,多次患口疮。此次患口疮案例:患儿,男,

2d,舌尖,舌边两侧,颊黏膜多处有溃疡面,大便干,舌质红,苔稍黄,哭闹不食。用吴茱萸10g、大黄6g,打粉,食醋调糊敷于神阙穴,一次痛减,3次治愈。笔者治疗小儿口疮、鹅口疮多用该法,效果肯定。1.7 腮腺炎吴茱萸10g、大黄20g、胆南星15g、牡蛎25g、胡连10g、生地25g,打粉。用时取药粉适量,用醋调成膏状,外敷涌泉穴,夜敷晨取。疗效:一般1~4d内治愈。该方名为“釜底抽薪散”,笔者常用此法治疗腮腺炎,效果满意。或复合其他治疗方法可明显提高疗效。

案例:患儿,男,6岁,因“右侧耳下、颌下肿痛2d”就诊。查体:右侧腮腺、颌下腺处均有明显肿大,压痛。查体:T:38.1℃,WBC:10.7×10×9/L,淋巴0.4,诊断为腮腺炎。用上法4d治愈。1.8 水痘吴茱萸粉适量,用热醋调成膏状,敷于足心,夜敷晨取。适用于狂热豆毒麻木致死。1.9 哮喘及肺部音久不消失者吴茱萸适量,研成细粉,用醋调成膏状,敷于双涌泉穴,夜敷晨取。用于婴幼儿支气管哮喘,喘鸣音

6次,喘鸣音消久不消失者,大部分患儿,敷药5~

失。

第18期               张 伟:吴茱萸的外用于双涌泉穴,夜敷晨取,连贴10~15次为一疗程。其主要用于眩晕、耳鸣、烦躁多梦,面色潮红者。1.11 失眠

吴茱萸、肉桂等分,打粉,临睡前取药粉10g,用酒调成膏状,炒热,敷双涌泉穴,晨起后取。1.12 痹证

吴茱萸16g、大蒜1头,共捣烂,敷于双涌泉穴,一日一次,用于风湿性关节炎。1.13 三叉神经痛

147

d后行第二疗程治疗,约70%左右患者可愈,休息3明显收效。

案例:患儿,女,6月,2010年4月16日就诊。患儿分娩后发现有喘息,后在3月时行喉镜检查,确诊为婴幼儿吸门闭合不良。遂用AD滴剂、葡萄糖酸钙口服液,龙牡壮骨冲剂治疗一月,无明显效果。无复采用上述方法治疗2疗程治愈。3月后随访,发。1.19 头痛

吴茱萸5g左右加少许面粉,用温水调成膏状,敷于足心,夜敷晨取。1.14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吴茱萸、皂角刺等份,研细,用黄酒调成糊状,外敷耳后面神经根部或直接敷患处,配合针灸,中草药内服可加强疗效,缩短病程。笔者采用上法综合治疗,绝大部分患者半月内治愈,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灸,中草药煎服治疗者。

案例:患者袁xx,女,42岁,自诉于入院前3d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眼睑闭合不全,口角歪斜,左侧口角漏水,鼓腮、蹙眉动作障碍。伴头昏,神志清楚,言语流利,行走如常。于当地村卫生所肌注药物(具体药物及剂量不详)3次,症状无改善。遂于今日前来本院诊治,门诊经头颅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以“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收住入院。入院后给予针灸,中草药煎服,3d左眼睑闭合自如,7d口角漏水止,12d治愈。1.15 带状疱疹

吴茱萸、生薏苡仁各等份,捣细,撒疱疹处,有渗出液即撒,不拘次数,1d后溃破处渐渐变干燥,一般3d内结痂,且皮疹消退后的神经痛消失优于它法。1.16 黄水疮

吴茱萸粉适量,加猪油调成膏状,外涂患处,一般7d左右可愈。1.17 小儿流涎症

吴茱萸30g、胆南星10g,研细,睡前取药粉10g左右,用陈米醋调成糊状,贴涌泉穴,男左女右,12h换药一次,通常3~4次可愈。

案例:患儿,女,4岁,口角流涎2a余。曾用白矾泡脚,服用复合维生素B,中药参苓白术散等健脾药,治疗半月无明显效果。该用上法4次愈。半年后随访,无复发。

1.18 小儿先天性喉喘鸣(吸门闭合不良)

吴茱萸粉1~2g,凉开水调成糊状,敷双涌泉穴,夜敷晨取,一日一次,6次一疗程,如一疗程不

吴茱萸粉10~15g,食醋调成糊状,敷帖神阙穴或涌泉穴,一日一次。敷涌泉穴,夜敷晨取。

案例:王XX,男,35岁,敦煌人。3年前开始每年春天头痛发作,头痛一月左右自愈。头痛以颞侧、头顶为主,头痛剧烈,痛剧时伴有恶心呕吐,曾做多种检查(包括头部CT、经颅多普勒超声等),未发现明显异常。每次发作时,服用多种止痛药及中草药,头痛缓解不明显或止痛仅数小时。此次头痛剧烈,有呕吐,呕吐物为粘稠痰涎,四肢冰凉,舌质淡,舌面水滑,边有齿痕,脉沉细。中医辨证为厥阴痰湿,阴寒上逆所致,以吴茱萸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并用吴茱萸粉,食醋调成糊状,敷帖涌泉穴,当天头痛明显缓解,可以忍受。上述方法连用7d,头痛完全消失。后以附子理中丸加减善后一月。连续随访3年,头痛未再发作。

2 结论

总之吴茱萸外用治疗中,或单用或复合其他方法治疗,疗效明显,或可明显加强其他方法的疗效,且操作简单,值得临床关注,并推广应用。参考文献:

[1] 高树中.中医脐疗大全[M].济南:济南出版社,2009.[2] 高树中.中医足心疗法大全[M].济南:济南出版社,

2008.

[3] 沈之?.浙江中医[M].浙江:浙江中医杂志社,1996.[4] 中国医药科技编委会.亲献中药外治单方秘方[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

[5] 张建德.中医外治法集要[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

版社,

1989.[6] 贵州中医研究所.贵州民间药物[M].贵州:贵州人民

出版社,1965.

[7] 任之堂主人.一个传统中医的成长历程[M].北京:人

民军医出版社,2010.

[8] 中国针灸学会.中国针灸[M].北京:中国针灸编辑

部,1981.

炙吴茱萸的做用篇二
《吴茱萸临床运用》

吴茱萸临床运用

古今传奇话中药--吴茱萸

关于茱萸,还有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据说东汉时,汝南人桓景随道士费长房学道。一天,长房对他说:“九月九日你家将有一场大祸降临,全家人必须在那天迅速离开,每人都要用红色的袋子装满茱萸系在臂上,到一个高处饮菊花酒,才可躲过这场灾祸。”

桓景依言而行,全家人于农历九月九日那一天,在胳膊上系上装有茱萸的红色袋子,到城外的高处饮菊花酒。过后回家,恒景发现家中鸡犬牛羊全部暴死,不禁出了一身冷汗。这件事情传开后,大家纷纷效仿,在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佩戴茱萸绛袋,登高饮菊花酒,劝重阳登高,效桓景之避灾”之义。这个习俗至今仍流传在民间,人们相信登高佩戴茱萸能趋吉避祸,使自己逢凶化吉。这种传说虽不足信,但茱萸确是一味作用很好的中药。

茱萸的药用

茱萸分吴茱萸和山茱萸,故事中的茱萸,应为我们今天常用的中药——吴茱萸。吴茱萸很早就被中医作为药用,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学着作《神农本草经》就有收载。中医认为,吴茱萸味辛、苦,性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具有散寒止痛、温中止呕、助阳止泻的功能。

中医在临床上常用吴茱萸治疗多种痛证,如治疗厥阴头痛(主要痛在头顶部,牵及头角,自我感觉有一股气向上冲腾,或欲吐而不得吐,或吐涎沫)、妇女下腹部寒冷、经闭痛经、寒湿脚气肿痛,以及胃寒呕吐、呃逆,胁痛口苦,呕吐吞酸,五更泄泻(每天天将亮时即肠鸣、腹痛、泄泻,泻后疼痛即止或减轻)等。

现代研究表明,吴茱萸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吴茱萸烯、罗勒烯、吴茱萸内酯等,还含有多种生物碱,有镇痛、升高体温、降压、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调节子宫兴奋性、抗肿瘤、抗炎等作用。

治病案例:

治腹泻

取吴茱萸研细粉,用白酒调成糊状,稍加热后敷于脐部。然后用纱布包裹胶布固定,每日更换1次。用该法治疗婴幼儿腹泻,特别是口服抗生素类药无效的患儿,多于应用后3日内见效。需指出的是,本品为辛热之品,只能用于虚寒腹泻(如手足不温,舌淡苔白,大便清稀,食物不消化,腹部喜温),否则会延误病情。

治口角流涎

将吴茱萸细粉用醋调匀,晚上外敷足涌泉穴(位于足底,在足掌的前1/3,弯曲脚底板时凹陷处)。男左女右,外以布条缠扎。每次敷12小时,每日换药1次,一般敷3~5次即可痊愈。

治小儿胃肠生长痛

小儿胃肠生长痛为胃肠气滞寒凝所致,治以行气散寒止痛有效。用吴茱萸研粉制成膏贴脐,12~24小时换药1次,连用5~7日,效果明显。

治阳痿

用巴戟天30克,吴茱萸40克,细辛10克共研细末,加温水调成糊状,每晚睡前敷脐部,外用纱布胶布固定,晨起取下。治疗期间忌房事。

治小儿腹胀

将吴茱萸与白酒按1∶3的比例浸泡4~6小时,然后用纱布过滤备用。用时取滤液少许滴于小儿脐部,以掌心按摩脐部5~10分钟,每日2~3次,一般1~2日即可痊愈。 实习编辑:洪雨洁

一种可代替针灸针具、灸剂的穴位调能膏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简要说明:

一种可代替针灸针具、灸剂的穴位调能膏,其特征是:制成穴位调能膏的药物重量份组成为: 膏药底:松香800-1500 乳香200-400 没药200-400 雄黄

50 生大黄50 月石50 滑石50 冰片10-30 蓖麻油 适量 热膏:膏药底中加入能在皮肤上产生热感刺激药粉(如硫磺、白芥子、吴茱萸、胡椒、姜、辣椒等)50-120和适量的赤石脂; 冷膏:膏药底中加入能引起在皮肤上产生冷感刺激的药物(如生白矾50-120、薄荷冰15-30等)。

【临床运用】①治疗高血压病将吴茱萸研末,每次取0.6~1两,用醋调敷两足心(最好睡前敷,用布包裹)。 一般敷12~24小时后血压即开始下降,自觉症状减轻。 轻症敷1次,重的敷2~3次即显示降压效果。 ②治疗消化不良取吴萸粉2.5~3克,用食醋5~6毫升调成糊状,加温至40℃左右,摊于2层方纱布上(约0.5厘米厚),将4周折起;贴于脐部,用胶布固定。 12小时更换1次。 经治20例,痊愈18例,好转1例,无效1例。 初步观察,本法有调节胃肠功能、温里去寒、止痛及帮助消化等作用。 对胃肠功能紊乱所致的腹泻效果较好,对细菌感染所致的腹泻配合应用抗菌素可产生协同作用。 ③治疗湿疹、神经性皮炎吴茱萸研末,用凡士林调成30%(甲种)和20%(乙种)两种软膏;再取30%吴茱萸软膏和等量氧化锌软膏调匀,配成复方吴茱萸软膏(丙种)。 对亚急性和一般慢性湿疹,及阴囊湿疹在亚急性期或早期者,采用乙种软膏;对多年慢性阴囊湿疹则采用甲种软膏;婴儿湿疹采用丙种软膏。 局部搽药,每日2次。 对神经性皮炎先搽甲种软膏,再配合热电吹风,每日1次,每次20分钟,然后用比皮损略大的胶布块贴牢。 据82例湿疹和神经性皮炎的观察,对湿疹初期及亚急性湿疹疗效较好,治愈时间员短者3天;对一般慢性湿疹,治愈时间最短者10天;对多年呈苔藓样变的慢性湿疹无效;婴儿湿疹11例,除两例无效外,余均在7~15天内临床治愈;阴囊湿疹初期效果明显,患病多年近于苔藓样变者无效;神经性皮炎19例,均为轻型及限局性患者,配合热电吹风比单纯涂药者疗

效显著。 又有用10%吴茱萸糊膏局部涂抹后,再以艾熏20分钟,治疗限局性神经性皮炎14例;结果治愈4例,显著进步7例,好转3例。 治愈病例一般治疗4~6次。 此法止痒效果显著。 ④治疗黄水疮将吴茱萸研粉用凡士林调制成10%软膏,局部涂擦,每日1~2次。 擦药前先用温水洗净患处:治疗12例,一般4~6次即愈。 ⑤治疗口腔溃疡将吴茱萸捣碎,过筛,取细末加适量好醋调成糊状,涂在纱布上,敷于双侧涌泉穴,24小时后取下。 用量:1岁以下用0.5~2钱,1~5岁用2~3钱,6~15岁用3~4钱,15岁以上用4~5钱。 治疗256例,有247例治愈。 一般敷药1次即有效。

吴茱萸外治法应用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吴茱萸为芸香科吴茱萸属植物吴茱萸的干燥未成熟果实。性热,味辛、苦,有小毒。入肝、脾、胃经,有温中散寒,止痛燥湿,疏肝下气,降逆止呕之功效。内服用于脘脘冷痛、呃逆吞酸、呕吐腹泻、厥阴头痛、疝痛、痛经等。近年来临床发现,吴茱萸外用治病,也有较好疗效,具有用药量少、安全可靠、操作方便等优点。

1.治虚寒性胃痛 吴茱萸为温中散寒之要药,对虚寒性胃痛效果尤为显著。将吴茱萸研末加醋、凡士林少许调膏,敷中脘神阔穴,隔日换1次,10日为1个疗程。此方对胃中冷痛、腹胀、脾胃虚弱、吞酸等症有良效。

2.治高血压病 用吴茱萸末60克,米醋、鸡蛋清调糊状,每晚睡前贴敷双足涌泉穴,次日早取下,连用数天即显示明显降压效果。

3.治癫痫病 用吴茱萸研末,加少许冰片,取生面粉适量,凡士林调为膏状,外用纱布及胶布固定,选用神阔穴为主。癫痫大发作者,以吴茱萸膏敷贴神阙穴;精神运动性发作者,用吴茱萸膏敷贴肝俞穴。隔日1次,每次12小时,1月为1个疗程,连用12-16个疗程。

4.治小儿多涎症 取吴茱萸3份、胆南星1份,研末和匀,睡前取15克,用陈醋调敷双定涌泉穴,外用纱布包扎,每次敷贴12小时。

5.治阳痿 用吴茱萸、桂枝、细辛,按5:2:1共研细末,调匀入瓶备用。用时加食盐适量拌句,取2克药末,置于神阙穴,外敷纱布、胶布固定,并每晚睡前用手指按摩5-10分钟,2-3天换1次,一般15天见效。

6.治阴囊湿疹 取吴茱萸30克、乌贼骨20克、雄黄6克,共为细末过筛备用。阴囊湿疹患处渗出液多者撒干粉,无渗出液者用蓖麻油调敷,日3次,上药后用纱布轻轻包扎。治疗期间禁食血腥、辛辣食物。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方名

吴茱萸软膏

组成

吴茱萸粉1g,凡士林9g。

主治

黄水疮。

用法用量

调匀外用。

吴茱萸贴敷神阙穴治疗高血压60例

吴茱萸为芸香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吴茱萸、石虎或疏毛吴茱萸的将近成熟果实 ,辛、苦、热 ,有小毒 ,归肝、脾、胃经 ,具有散寒止痛、疏肝下气、燥湿的功效。其内服可用于治疗脘腹冷痛、疝痛、头痛、虚寒性泄泻、寒湿脚气疼痛 (或上冲入腹 )、呕吐吞酸等病症 ,其在外治法中也可用于多种病症。笔者用吴茱萸贴敷神阙穴治疗高血压 60例 ,效果较著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60例患者 ,均为门诊无选择性病例 ;其中40岁~ 49岁 6例 ,5 0岁~ 5 9岁 2 4例 ,60岁以上 3 0例 ;男 46例 ,女 14例。1 2 诊断标准 凡舒张压高于 12 5KPa或者或收缩压高于2 1 3 3KPa者即可诊断为高血压病。2 治疗方法将吴茱萸研细末 ,过筛 ,每晚临睡前取 10g~ 2 0 g用醋调 ,纳入脐中 ,上盖用麝香虎骨膏固定 ,3d换敷 1次 ,1月为 1疗程 ,连用 2个疗程停用 ,随访观察 3个月。3 治疗结果3 1 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 :连用 2个疗程 ,血压降至正常 ,随访观察 3个月血压正常者 ;有效 :连用 2个疗程 ,血压降至正常 ,随访观察

小儿专用调气膏

技术简要说明: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儿专用调气膏,该药采用了大麻子、吴茱萸中药为原料,粉碎过筛后用食醋或蜜调制成膏药,贴敷于涌泉穴或气海穴皮肤上,对于治疗小儿口腔溃疡、口腔炎症、扁桃体急性发炎、鼻腔急性炎症等多种疾病有较好的疗效。该药为外用药膏,安全方便,在临床上使用中证明无毒副作用,疗效确切,能够起到明显功效。

炙吴茱萸的做用篇三
《吴茱萸的开发与利用》

吴茱萸的开发与利用

--姓名--

----------学院-------班---级

摘要:一直以来各种各样的疾病一直困扰着人们。健康在人们生活中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对中草药的认识进一步增加。我们对中草药的研究也日益加深,对一些常用的中草药更是加大了他们的开发和利用程度。其中吴茱萸具有很高的开发和利用价值。吴茱萸的主治:高血压,呕吐,反胃吞酸等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疾病。是生活中的常见疾病,故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特对其进行阐述。

概述:吴茱萸(学名Tetradium ruticarpum,原名Euodia ruticarpa),其属于双子叶被子植物,无患子目檀香科吴茱萸属吴茱萸种。别名吴萸、茶辣、漆辣子、臭辣子树、左力纯幽子、米辣子等。通常分大花吴

茱萸、中花吴茱萸和小花吴茱萸等几个品种。吴

茱萸及其变种的接近成熟的果实为常用中药。其

性热味苦寒,有散热止痛、降逆止呕之功,用于

治疗肝胃虚寒、阴浊上逆所致的头痛或胃腕疼痛

等症。李时珍云:“茱萸二字意未详。”陈藏器云:“茱萸南北总有,入药以吴地者为好,所以有吴

地之名也。” 植物形

态 灌木或小乔木,高2.5~8m。幼枝、叶轴、叶柄及花序均被黄褐色长柔毛。羽状复叶对生;小叶5~11,长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5~14cm,宽2~6cm,上面疏生毛,下面密被白色长柔毛,有透明腺点。花单性异株,密集成顶生的圆锥花序。蓇葖果紫红色,有粗大腺点,每果含种子1粒。花期6~8月,果期9~10月。生于温暖地带山地、路旁或疏林下。分布于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陕西、湖南、湖北、福建、浙江、江西。

正文:

1. 药性与药理作用:

1.1 归经:肝、胃、脾、大肠、肾经。辛,苦,热,有小毒。

1.2 化学成分:顺式-5,8-十四碳二烯酸,含挥发油,油中主要为吴茱萸烯、

罗勒烯、月桂烯、吴茱萸内酯、吴茱萸内酯醇等。还含吴茱萸酸,吴茱萸碱,吴茱萸内碱,吴茱萸啶酮,吴茱萸精,吴茱萸苦素等【11】。

1.3 药理:

1.3.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主要是①强心作用②升压作用③可以预防晚期失血式休克,有加速血栓形成和良好的止血作用④对球结膜循环有影响⑤加速血栓形成和止血。

1.3.2对消化系统的作用主要是①抗胃溃疡②对胃液分泌和对胃的运动有影响,还可以止泻③保肝利胆短期促进胆汁的分泌作用。研究表明:吴茱萸中所含的吴茱萸苦素为苦味质, 有苦味健胃作用, 其所含的挥发油又具有芳香健胃作用.吴茱萸的甲醇提取物, 有抗大鼠水浸应激性溃疡的作用;水煎剂还具有抗盐酸性胃溃疡和消炎痛加乙醇性胃溃疡作用, 对水浸应激性和结扎幽门性溃疡有抑制形成的倾向.

1.3.3 抗病原微生物与杀虫作用,特别是对霍乱弧菌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1.3.4对神经系统的作用,可以延迟痛觉反应时间,延长刺痛反应的潜伏期,主要为镇痛作用, 其镇痛成分为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异吴茱萸碱及吴茱萸内酯.

1.3.4对生殖系统的作用,对子宫平滑肌有收缩作用。吴茱萸中的拟交感成分对羟福林有松弛离体子宫作用, 除去拟交感成分的残存液则兴奋大鼠子宫并可对抗对羟福林的松弛作用.其兴奋子宫的成分为去氢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和芸香胺.去氢吴茱萸碱可能为 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 其兴奋子宫作用能被二甲基麦角新碱阻断而不能被阿托品阻断.

1.4使用禁忌

不宜多服,久服。阴虚火旺者禁服。

《本草经集注》:“恶丹参,硝石,白垩。畏紫石英。”

孙思邈:“多食伤神,令人起伏气,咽喉不通。”

《本草经疏》:“呕吐吞酸属胃火者不宜用;咳逆上气非风寒外邪及冷痰宿水所致者不宜用;腹痛属血虚有火者不宜用;赤白下痢因暑邪入於肠胃者,而非酒食生冷停滞积垢者不宜用;小肠疝气非骤感寒邪及处发一二次者不宜用;霍乱转筋,由于脾胃虚弱冒暑所致,而非寒湿生冷干犯肠胃者不宜用;一切阴虚之症及五脏六腑有热无寒之人,发所咸忌。”

1.5应用配伍:

温中散寒,降逆止呕

本品辛香性热,气味俱厚,长于温脾胃,散寒热,降逆气,止疼痛,故常用于寒凝湿滞所致腕腹冷痛。呕吐吞酸,泻痢霍乱转筋等症。凡脾胃虚寒,腕腹冷痛者,多与干姜桂心白术人参等配伍,以温中散寒止痛。凡肝胃不和,呕吐吞酸偏寒等症可与干姜半夏等温中药同用。或与黄连,半夏配伍。凡脾胃虚寒,五更泄泻者,可与补骨脂肉豆蔻等配伍。

暖肝止痛

本品辛热下行,最能暖肝肾,散寒逆温经脉,止疼痛。故常用于厥阴头痛,肋痛,寒疝腹泻。脚气肿痛,痛经等症、凡肝胃虚寒,降逆止痛,多与人参,生姜,大枣配用以温肝暖胃,如《伤寒论》吴茱萸汤。凡下焦寒湿所致疝气腹痛者,可与

小茴香,木香等同用。如《医方集解》导气汤。凡寒湿脚气肿痛,则上冲入腹昏闷者,可与木瓜槟榔为伍。以散寒除湿。如茱萸木瓜汤。此外,本品能导热下行,与地龙研末醋调外敷足心,可治口疮及咽痛。如《朱氏集验方》茱萸散。以乌贼骨,硫磺研末外掺,可治皮肤湿疹。如《中医皮肤病学简编》吴茱萸散。同时本品又有杀虫之能,与驱虫药同服,可治蛲虫蛔虫病。

①《食疗本草》:“脚气冲心,可和生姜汁饮之甚良。

②《医学启源》:“消宿酒,以白豆蔻为佐。”

③《赤水玄珠》:“得高良姜亦止腹痛。”

④《得宜本草》:“得干姜治吞酸,得黄连白芍治赤白下痢。”

⑤《王氏医存》:“吴茱萸能燥肝血,以黄连制之。”

2研究开发:

1,治疗高血压病

吴茱萸水煎, 制成冲剂, 每包含生药15g, 每日2包, 早晚饭后各服1包, 用开水冲服或吴茱萸研末, 每次21~31g, 用醋调敷两脚心, 睡前敷, 用布包裹, 约敷12~24小时, 一般敷后血压即可下降, 症状改善。【湖南医药杂志 1975】 2,治疗眩晕

吴茱萸9~12g、红参6~9g、大枣9g、生姜30g, 水煎服。 1~2剂即见效或吴茱萸末20g、肉桂末2g, 醋适量, 外敷双足涌泉穴, 临睡贴, 次晨取下.治疗高血压引起的眩晕。【云南中医药杂志 1988】

3,治疗美尼尔综合征

吴茱萸5g、党参15g、桂枝6g、生姜4片、大枣4枚.随证加减.水煎服, 日1剂。【新中医 1990】

4,治疗呃逆

吴茱萸20g、苍耳子20g、肉桂5g, 共研末.每次取10g, 用醋调敷双足涌泉穴。

【中医药学报 1990】

5,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

吴茱萸、生甘草各80g, 炒白术、桂枝各100g, 元胡、生龙骨各50g.共研末, 过120目筛, 备用.每次5g, 日3次, 用红枣5枚、生姜3片煎汤饭前半小时冲服

【浙江中医杂志 1991】

6,治疗肾绞痛

吴茱萸9g, 边条参(另炖)10g, 淡附片、炙甘草各5g, 小茴香、台乌药各15g, 生姜汁1匙(冲).水煎服, 日1剂.治疗肾绞痛, 效果良好.【江苏中医 1989】 7,治疗肩周炎

吴茱萸、薏苡仁、莱菔子、菟丝子、紫苏子、食盐各30g.先将食盐在铁锅内炒黄, 再将以上中药拌炒至微变色为度, 然后倒入布袋内, 热熨患肩, 同时作肩关节上举后伸等活动, 日3次, 连续治疗2天, 第3天将上药水煎熏洗患肩2次。【广西中医药 1990】

8,治疗黄水疮

吴茱萸粉1g, 凡士林9g, 制成10%的软膏.温水洗净患处后涂药膏, 每日1--2次。【中级医刊 1965】

9,治疗湿疹

炒吴茱萸30g, 乌贼骨21g, 硫磺6g, 共研细末, 渗液多者撒干粉, 无渗液者, 用

蓖麻油或猪板油化开调抹, 隔日1次, 纱布包扎。【中草药通讯 1971】 10,治疗疥疮

吴茱萸风干, 粉碎, 过筛, 配成10%--15%的泥膏, 洗净皮肤后涂药膏【四川中医 1987】

11,治疗腮腺炎

吴茱萸12g, 浙贝母、大黄各9g, 胆南星3g , 共研细末, 醋调, 外敷足心, 患左敷右, 患右敷左, 双侧患病, 左右均敷.每日换药1次 【新中医 1984】 12,治疗婴儿肺炎

吴茱萸研成细末, 醋调成糊状, 每日用3g, 贴於双脚心, 用纱布包好, 24小时更换1次, 连用3天【陕西中医 1989】

13,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

吴茱萸10g, 研末, 醋调成糊状, 敷於双足涌泉穴, 48小时取下【新中医 1980】 14,治疗小儿腹泻

吴茱萸12g, 研末, 取未熟的热饭适量与药粉混合成饼, 温度适中, 敷於脐部, 用纱布绷带固定, 敷10小时【中级医刊 1988】

吴茱萸20g, 研细, 用醋调成糊状, 敷脐部, 胶布固定, 24小时取下【陕西中医 1987】

15,治疗蛲虫病

吴茱萸10g, 大黄3g, 每日1剂, 水煎分3次服, 连服7天【广西中医药 1984】 16,治疗口腔炎

吴茱萸g、18肉桂12g, 研成细末, 醋调, 捏成小饼状敷於双足底涌泉穴, 用绷带固定, 1天1次【江苏医药 1976】

吴茱萸12--15g(小儿酌减), 研成细末, 用醋调成糊状, 敷於双侧涌泉穴, 24小时取下, 一般敷1次即有效【山东医刊 1965】

附方

1. 制阳明病,食谷呕吐者: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厥阴病,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一升(洗)。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渣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2. 制心中寒,心背扯痛,吴茱萸一升,桂心当归二两,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三十,温酒下,渐加之四十。

3. 制肝火肋痛,白术陈皮各一钱五分,黄连八分,吴茱萸四分,水煎服。

4. 制胃气虚冷,不能饮食,食即吐酸水。吴茱萸(汤浸七遍)干姜各等分,上为散,每服三钱七。空心热酒调下【3】。

5. 治脚气入腹,困闷欲死,腹胀,槟榔七枚, 陈皮(去白)、木瓜各一两, 吴茱萸、紫苏叶各三钱, 桔梗(去芦)、生姜(和皮)各半两.上细切, 水煎, 次日五更, 分作三、五服, 只是冷服.冬天略温服亦得

6. 治水肿腹胀

7. 治妇人,室女内外着寒,小腹痛不可忍。

8. 治疗远年近日小肠疝气, 偏坠搐疼, 脐下撮痛, 以致闷乱, 及外肾肿硬, 日渐

滋长, 阴间湿痒成疮:吴茱萸(去枝梗)一斤(四两用酒浸, 四两用醋浸, 四两用汤浸, 四两用童子小便浸, 各浸一宿, 同焙干), 泽泻(去灰土)二两.上为细末, 酒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 空心食前盐汤或酒吞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夺命丹)

9. 治牙齿疼,茱萸煎酒含漱之

10. 治口疮及咽痛,茱萸末, 醋调涂足心.亦治咽喉作痛

此外还有:治一切积冷,脾胃不和,心腹疼痛,呕吐泄泻,腹内绞痛。治脾受湿气,泻痢不止,小儿疳气夏利。治久下痢下赤白不止治痰饮上气,不思饮食,小便不利,投中昏眩治霍乱心腹痛,呕吐不止治霍乱转筋。妊娠伤胎,数落而不结实,或冷或热治产后虚赢盗汗,涩涩恶寒等症状。

参考文献:

【1】《中草药大全》

【2】《湖南医药杂志》1975

【3】《吴茱萸汤证病机分析及临床应用》 王海焱2006

【4】上海中医药杂志 1983;(1):27

【5】新医学 1976;(11):517

【6】新医学 1972;(4):55

【7】云南中医药杂志 1988;9(1):48

【8】中医药学报 1990;(5):33

【9】广西中医药 1990;(2):8

【10】陕西中医 1989;10(2):78

【11】《吴茱萸化学成分研究方法进展》秦泽慧 张丽艳2009

炙吴茱萸的做用篇四
《吴茱萸妙用》

吴茱萸妙用

吴茱萸为临床常用中药之一,性味辛苦、温,有小毒,入肝、脾、胃经,有散寒止痛、疏肝下气、温中燥湿之功效,传统内服法主要用于脘腹冷痛、厥阴头痛、疝气痛、痛经、脚气肿痛、呕吐吞酸、寒湿泄泻等。然而,近年来的临床实践发现,吴茱萸外用治病,也有较好的疗效,具有用药量少,安全可靠,操作简便等优点。下面就简介吴茱萸外用治病验方九则,供参考:

一、治高血压病:将吴茱萸研为细粉, 20~30克,用醋调成糊状,睡前敷贴两足心,外用布包裹,一般敷药12~24小时后血压开始下降,自觉症状减轻。轻症敷1次,重症敷2~3次即显示明显的降压效果。

二、治痢疾:用吴茱萸6克,六一散9克,先将吴茱萸研细末后与六一散混匀,水调成糊状敷脐部,外用纱布固定,每天换药一次。

三、治小儿多涎症:用吴茱萸3份,胆南星1份,研末和匀,睡前取15克,用陈醋调敷双足涌泉穴,外用纱布扎紧,每次敷贴12小时,一般3~4次即愈。

四、治小儿腹泻:用吴茱萸12克研成细末,取未熟的米饭(俗称夹心饭)适量与吴茱萸粉合成饼,待温度适宜放在脐部周围,用纱布绷带包扎固定,时间为10小时,晚上敷用为宜。共治疗小儿腹泻患者35例,外敷1次治愈28例,其中年龄最大者5岁,最小者6个月,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

五、治疗肠粘连:取吴茱萸60-90克,用锅炒烫,生姜30克,捣烂取汁,涂患者腹部,用纱布包裹炒热的吴茱萸,从右下至上腹,再至左上腹,反复热熨,每次约30分钟,临床共治疗100例,腹痛完全消失,饮食、排便恢复76例;腹痛基本消失、肛门排气、能正常进食18例;腹痛不减者6例。

六、治疗腮腺炎:用吴茱萸10克,虎杖根4.5克,犁头草6克,胆南星3克,共研成粉备用。2~5岁用药粉6克,6~10岁用10克,11~15岁用12克,15岁以上用15克,用醋适量调成糊状,外敷双侧涌泉穴,每天换药一次。

七、治鹅口疮:用吴茱萸、附子各10克,共研末后用米醋调为稀糊状,涂擦患儿两足心,先用塑料布裹一层,然后用洁净布裹一层,以不松不紧为宜,连用两次即可。

八、治溃疡性口腔炎:将吴茱萸晒干,研碎后过细筛,用时取细末加适量醋调成糊状,置于清洁布上,将两脚洗净,分别包在两脚的涌泉穴及其周围,24小时后取下即可。用量:1岁以下用1.5~6克,1~5岁用6~9克,5~15岁用9~12克,15岁以上用成人量12~15克,共治疗256例,治愈247例,一般敷药1次即可有效。

九、治湿疹:用吴茱萸30克(炒),配乌贼骨21克,硫磺6克,共研细末,外撒或用蓖麻油调敷患处,外用纱布包扎;隔日一次。共治疗湿疹138例,治愈111例,好转21例,无效6例。

炙吴茱萸的做用篇五
《吴茱萸医用大全》

吴茱萸医用大全吴茱萸为芸香料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吴茱萸的未成熟果实,秋季采收,除去枝梗,干贮存备用,经甘草水浸泡后名淡吴茱萸。中医认为,吴茱萸性味辛、苦、热,入肝、脾、胃经,有疏肝下气、降逆止呕、温中止痛、散寒燥湿之功,临床多用于内服。近年来,临床观察发现,其外治亦显示了较好疗效,介绍如下,供选用。一、传染科1、痄腮:吴茱萸15克,冰片少许,共捣匀加蛋清少许调糊外敷双足心涌泉穴,包扎固定,一日一换,连续3~4天即可肿消痛止。吴茱萸20克,肉桂2克,或吴茱萸10克,大黄、胡黄连、胆南星各5克,研末醋调敷双足心亦可。2、乙脑:吴茱萸、附片各9克,明矾6克,面粉30克,共研细末,米醋为糊,分贴双足心涌泉穴,每4一6小时换药1次,适用于乙脑身热头痛而下肢厌冷者。3、流脑:吴茱萸15克,研为细末,兑酒少许调糊外敷双手足心,包扎固定,约敷1—2小时,适用于流脑高热、头痛、呕吐者。4、痢疾:吴茱萸18克、或加附片5克,研为细末,米醋调匀外敷双足心涌泉穴,2小时后取下,适用于菌痢高热、肢冷、纳差者。吴茱萸60克,巴豆30克,黄腊10克,丁香3克,共研细末,米醋调糊,外敷肚脐及双足心,1日1换,至全愈为止,适用于噤口痢疾口噤不能食、食则呕吐、下痢脓血、里急后重、脐腹疼痛、脉沉者。5、白喉:吴茱萸9克,制附片12克,共研细末,白酒调糊外敷双足心,适用于寒证白喉。6、水痘:吴茱萸适量,研末热醋调糊外敷双足心,适用于狂热痘毒麻木致死。 7、瘟疫:吴茱萸适量,研末,米醋调为糊状,敷足心,24小时后取下,即消。如未愈,续敷24小时,适用于大头瘟,头面肿大咽喉闭塞。二、内科1、感冒:吴茱萸、明矾各3克,共研细末,蛋清调为稀物状外敷双足心、双手心,每6~8小时换药1次,连续2、3天。2、中暑:吴茱萸、地龙各适量,研为细末,加面粉适量,米醋调糊,外敷双足心,纱布包扎,每日1换,适用于中暑头痛头晕、恶热心烦、面红气粗、口燥渴饮、汗多等。3、咳嗽:吴茱萸、芥子各18克,雄黄6克,白凤仙花全草1株,前3味药研细末,凤仙花捣烂,用白酒共调匀为饼状,敷贴于涌泉穴、肺俞穴、膻中穴,外以纱布包扎固定,一般2小时后症状即可减轻,适用于寒咳。吴茱萸5克,大蒜1头,共捣烂,蛋清适量调糊外敷双足心涌泉穴,每日2~3次,双足交替进行,连续2~3天,适用于热咳。4、喘证:吴茱萸、麻黄、生半夏、芥子、明矾各适量研末,以30%二甲基亚矾调成软膏状,每取蚕豆大一团置伤湿止痛膏中心

,外贴双足心,1日1换,连续15天。5、呕吐:吴茱萸5克,生姜3片,共捣匀米醋调糊,外敷双足心及肚脐,固定,适用于寒性呕吐,一般敷药1--4小时即可止呕。吴茱萸5克,绿豆10克,如法外敷,适用于热性呕吐。6、呃逆:吴茱萸、苍耳子各20克,肉桂5克,共研细末,米醋调糊,每取10克,外敷于双足心涌泉穴,用药3天即愈。7、泄泻:吴茱萸10克,芥子20克,共研细末备用,每取3克,米醋调糊,按男左女右敷贴于涌泉穴,1日1换,4次为1疗程,连续1—2个疗程。虚寒泄泻,可取吴茱萸10克,丁香、肉桂各5克,共研细末,用温水调糊外敷脐孔,每10小时换药1次,连续5天。顽固性泄泻或五更泻,可取吴茱萸10克,硫黄5克,共研细末,陈醋调糊,外敷脐孔,每晚1次,连续1周。8、结肠炎:吴茱萸2克,硫黄1克,冰片少许,共为细末,陈醋调匀敷脐中,外以麝香追风膏固定,每晚1次,连续1—3周。9、腹痛:吴茱萸、白胡椒各等份,研末,酒调敷脐,再以热水袋温熨半小时,每日换药1次,或以吴茱萸75克,白酒适量拌匀,分成数包,蒸20分钟左右,乘热以药包熨脐下、足心,冷则更换,每日2次,每次30分钟,或以疼痛缓解为度。适用于寒凝诸痛、腹痛。10、胃痛:吴茱萸适量,研为细末,米醋调糊,外敷双足心,每日换药1次,连敷数日,适用于心口疼痛、手不可近。或吴茱萸适量,研为细末,加米醋、凡士林少许调膏,外敷中脘、肚脐,隔日1换,10天为1疗程。11、头痛:吴茱萸适量,研末醋调外敷双足心,1日1换,7天为1疗程,适用于肝阳头痛;加生姜同敷,适用于阴虚头痛,症见下午或夜间痛剧者。12、眩晕:吴茱萸适量,研末,米醋或凡士林调帝外敷双涌泉穴,每晚1次,连续10~15次,适用于眩晕耳鸣、烦燥多梦、面颊潮红者。13、高血压:吴茱萸粉5克,置脐孔,外以胶布固定,3日换药1次,15天为1疗程,连续3个疗程。或吴茱萸降压膏(成药)1贴,外贴涌泉穴。14、失眠:吴茱萸、肉桂各等份,研末备用,每取10克,酒调炒热,敷双足心,每晚1次。15、癫痫:吴茱萸粉少计,置肚脐及双足心,外用止喘膏固定,每数日或一周更换1次,连续敷贴至症状基本消失后一周至7个月左右。16、高热:吴茱萸7克,白芥子3克,共研细末,米醋调糊外敷双手足心,适用于高热惊厥。17、痹证:吴茱萸、生姜、大蒜各适量,共捣烂,烧酒炒热,外敷患处,每日1次。18、昏迷:吴茱萸75克,捣烂,酒拌分作2份,蒸热熨双足心及肚脐,候气透手足为度。适用于伤寒症不能分阴阳、目定口呆、不省人事、身热、大小便不

通而无汗者。三、皮外科1、湿疹:吴茱萸10克,海蛸、硫黄各5克,共研细末,每取适量,外敷患处,或取吴茱萸25克,蛇床子20克,苦参10克,雄黄、枯矾各5克,水煎外洗,每剂煎洗3次,每日2次,连续5天,适用于各种湿疹。2、神经性皮炎:吴茱萸5克,硫黄10克,共研细末,加凡士林适量调匀外敷患处,1日1换。3、脓疱疮:吴茱萸、地龙各等份,研为细末,每取20~30克,蛋清调糊,外敷双足心涌泉穴,每晚1次,连续3-7次。4、斜疝:先将病块回纳至腹股管皮下环,取吴茱萸粉适量醋调敷环口周围,环口上压直径2厘米左右纪念币1枚,绷带固定,隔日换药1次,至疝块不复出现。5、麻痹性肠梗阻:吴茱萸10克,研为细末,淡盐水调成糊状,摊于2层纱布上,四边折起,长宽约5厘米,敷于脐部,胶布固定,12小时更换1次,一般敷药l~2小时生效,起效最快40分钟,最慢2小时。四、妇科l、痛经:吴茱萸5份,细辛1份;桂枝2份,共研细末,调匀装瓶备用。先取单层纱布约1.5平方厘米放脐孔中,取药末2克,加食盐适量混匀置纱布上,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晚入睡前用手指按摩5-10分钟,2-3天换药1次,15天为1疗程,休息3~5天再行下一疗程,连续3~5个疗程。亦适用于阳萎。2、胎动不安:吴茱萸适量,研末,酒调为糊状,外敷双足心,胎安即洗去。3、妊娠子悬:吴茱萸适量,研为细末。置纱布中外敷涌泉穴,固定,每日1换,连续5天。4、妊娠中毒症:吴茱萸3克,研末,加大蒜1头同捣匀外敷双足心涌泉穴,连敷4小时后,血压下降,浮肿渐消,继而恢复正常。5、胞衣不下:吴茱萸9克,雄黄3克,天麻仁14粒,共捣匀和醋拌糊。外敷于双足心涌泉穴,胞衣下即去药。6、脏躁:吴茱萸12克,龙胆草20克,硫黄6克,朱砂0.6克,明矾3克,共研细末,加小蓟根汁10克,凡士林适量拌匀,外敷于期门穴和双足心涌泉穴,一日一换,连续3--5天。7、崩漏:吴茱萸、杜仲、蛇床子、五味子、秦皮各50克,丁香、木香各25克,共研细末每取25克,用生绢袋盛,以水3大碗煎数沸,趁热熏洗下部,早晚各1次。适用于下焦虚冷、脐腹疼痛、带下五色、月水崩漏、淋沥不断。8、妇科杂症:吴茱萸15克,研为细末,用好醋加热后调成膏状,涂于足心,用布扎好,过一夜,足心如觉发热即愈。若未愈,可连续数次,无不愈矣,适用于孕妇口鼻咽喉唇舌诸病。取吴茱萸30克,官桂、麦面粉各10克,共研细末,米醋调匀,外敷双足心,每晚1次。如1次未愈,可连敷数剂,喉痛便除,适用于妊娠后咽喉肿痛。五、儿科

1、感冒;吴茱萸、明矾各6各,共研细末,蛋清调糊外敷双足心,每6—8小时换药1次,连续2—3天。2、发热:吴茱萸适量,研末,米醋调糊外敷双足心涌泉穴,6小时换药1次,连续3次,一般用药2—4小时即可退热。吴茱萸、山栀各20克,研末醋调外敷亦可。3、咳喘:吴茱萸10克,研末,米醋调糊外敷双足心涌泉穴,外用棉花包扎、时后除去。吴茱萸、胆南星、白芥子、桃仁、巴豆各适量,研末醋调为糊,每取12克;外敷涌泉穴,1日1换,连续2~3天。4、夜啼:吴茱萸30克,五倍子、面粉各15克,朱砂6克,共研细末,水调为糊,外敷双足心涌泉穴及肚脐,1日l换,每晚1次。5、惊风:吴茱萸2克,芥子l克,或吴茱萸10克,生附子5克,面粉30克,共研细末,米醋调糊,外敷双足心涌泉穴,每4~6小时换药1次,连续1~2天。6、呕吐:吴茱萸5克,大黄3克,胆星2克,共研细末,米醋调糊,外敷双足心涌泉穴,1日1换,连续3~4天。吴茱萸、绿豆,或吴茱萸、生姜各等份研末,醋调外敷亦可。7、泄泻:吴茱萸2克,丁香、硫黄各1克,共研细末,加米醋、开水各半调糊外敷脐孔,包扎固定,日1换。或取吴茱萸5克研末醋调外敷双足心涌泉穴,日1换,连续3~5天。8、食滞:吴茱萸30克,胆星10克,共研细末混匀备用,每取15克,米醋调糊,按男左女右外敷涌泉穴,12小时换药1次,连续3—4次。或可加益智仁10克同调。吴茱萸3克,研末,加姜汗适量调糊外敷脐中,日1换,连续1月。9、蛲虫病:吴茱萸粉30克,于每晚清洗肛门后,香油调涂肛周,每晚1次,连续一周。10、盗汗:吴茱萸、五倍子各等份,研末醋调外敷肚脐及双足心,每晚1次,连续5~7天。六、五官科1、麦粒肿:吴茱萸20克,黄连5克,研末醋调,外敷双足心涌泉穴,每晚1次,4天后红肿消失,1周后硬结消退。2、乳蛾:吴茱萸7份,黄连3份,共研细末,每取适量,香油调糊,外敷双足心涌泉穴,每晚1次,3次为1疗程,连续1~2个疗程。3、急性结膜炎:吴茱萸、附子各等份,研末醋调外敷双足心涌泉穴,每4~6小时换药1次,连续2、3天。4、口疮:吴茱萸6克、山甲3克,共研细末,蛋清调糊外敷双足心,日1换,连续3~5天。吴茱萸、地龙,或吴茱萸、肉桂,或吴茱萸、黄柏,大黄各等份研末醋调外敷亦可。此方亦适用于鹅口疮、口腔溃疡、复发性口腔溃疡。5、牙痈:吴茱萸、白芷各等份,水煎含漱,日数次;或取吴茱萸、火麻仁各等份,研末,米醋调糊,涂足心,左痈涂右,右痈涂左,立效。6、慢性咽炎:吴茱萸粉3克,米醋调糊,外敷双足心

,胶布固定,12小时换药1次,连续5~7天。此法亦适用于溃疡性咽炎。7、鼻衄:吴茱萸50克,捣碎,炒热,醋调为糊,外敷双足心,每日1换,连续3~5天。8、齿衄:吴茱萸20克,肉桂2克,共研细末,米醋调糊,外敷双足心,外以青菜叶包扎,固定,每晚1次,连续3—5次。9、耳痈:吴茱萸、大黄、鸟头各适量,共研细末,贴足心,引热下行即止。10、唇疾:吴茱萸6克,地龙10克,共研细末,加飞面少许,热醋调敷双足心,固定,4~6小时换药1次,以愈为度。适用于口唇一时翻起、肿起如菌、症极危急者。七、男科1、副睾肿大:吴茱萸300克,炒研细末,每取30克,加蜂蜜;黄酒各半调糊,外敷中极及双涌泉,胶布固定,隔日换药1次,5次为1疗程,隔3~5天行下一疗程,连续20~30天。2、阴囊湿疹:吴茱萸适量,水煎取汁熏洗患处,每日3~5次;吴茱萸30克,海蛸20克,雄黄6克,共研细末备用,渗出液多者用干粉,无渗出液者用葱麻油调敷,每日3次,包扎,连续3~5天。3、阳萎:吴茱萸、白胡椒各等份研末,唾液调糊,外敷肚脐,每晚1次,连续10天。4、早泄:吴茱萸、五倍子等份为末,米醋调糊,外敷脐孔,每晚1次,7日为1疗程,连续2~3个疗程。5、前列腺炎:吴茱萸60克,研末,酒醋各半调糊,外敷于中极、会阴二穴,胶布固定,1日1换,10天为1疗程,连续1~2个疗程。6、阴缩:吴茱萸、生姜、葱白、铁皮各适量,酒蒸,布包,温熨足心、脐下及双肾区、会阴部,冷则更换,至阳回为度。亦适用于男女房事后,感寒受凉腹痛者。《本草纲目》云:“吴茱萸,辛热能散能温,苦热能燥能坚。其所治之症,皆取其温中散寒燥湿解郁之功而已”,故临床应用其外治各科疾病,疗效甚佳。但皮肤过敏者慎用,使用后皮肤过敏时应停用,或外涂抗过敏类药物,待皮肤正常后续用。1 脾胃病  久泻:徐有全等[1]用吴茱萸2g,硫黄1g,冰片少许,共研细末,陈醋调匀,敷神阙穴,外以中药麝香膏封贴,每晚1次,忌食冷物,7天为1个疗程。治疗34例慢性腹泻患者,结果痊愈28例,好转5例,无效1例,多数患者用药2~3个疗程病情好转或痊愈。他们还用吴茱萸1g,硫黄0.5g,丁香0.1g,共研细末,陈醋、白开水各半调匀,敷神阙穴,外以胶布固定封严,并用六一散水煎频饮,治疗小儿重度腹泻47例,结果痊愈40例,好转7例(脐周围被胶布刺激感染,未坚持用药),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虚寒性胃痛:管淑兰[2]以吴茱萸研末加醋、凡士林少许,调成软膏,敷于中脘、神阙穴,隔日更换1次,10天为1疗

炙吴茱萸的做用篇六
《吴茱萸临床应用体会》

炙吴茱萸的做用篇七
《吴茱萸汤临床应用经验》

吴茱萸汤临床应用经验

作者:白云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9期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001—01 吴茱萸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由吴茱萸、人参、红枣、生姜四味药物组成。临床实践证明,适用于慢性胃炎、妊娠呕吐、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头痛、耳源性眩晕等属于肝胃虚寒者。

Wu Zhuyu soup from Zhang Zhongjing "typhoid", composed by Wu Zhuyu, ginseng,

ginger, red dates four medicines. Clinical practice proves, suitable for chronic gastritis, vomiting of pregnancy, nervous vomiting, headache, aural vertigo belong to the liver and stomach deficiency.

1 方义分析:

吴茱萸汤组方严谨,配伍精当。主治胃中虚寒,食谷欲呕,胸膈满闷,或胃脘痛,吞酸嘈杂,以及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少阴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方中吴茱萸味辛苦而性热,归肝、脾、胃、肾经,有温肝暖胃,散寒降浊的功效,是为君药,是组成本方的主要药物,所以用作方名,突出方中温中散寒之效。重用生姜辛散寒邪,温胃止呕,是为臣药。人参、大枣补虚益胃,甘缓和中,共为佐使。诸药合用,共奏温中补虚,消阴扶阳之功,使逆气平,呕吐止,余证自除。

2 临床应用

仲景选药精严,详细辩证,对症用药,随证加减,可收异病同治,一方多用之效。现将临床医案介绍如下:

2.1赵XX,女,36岁,莘县燕店乡人,于2000年来门诊。头痛已有多年余,多次治疗无效。每年冬天必发作,发作则呕吐,先吐食物及涎沫,后吐苦水,并伴有失眠、烦躁等证,近十余天因感风寒又复发。证见:面色灰暗,神疲声微,呕恶连连,头顶部及项部阵阵刺痛,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沉迟。

处方:吴茱萸20克,党参10克,生姜15克,大枣12个,羌活10克,连服七剂而愈。 按:此证为多年顽疾,每在冬季发作,患者平素怯寒,其体阳虚,头痛部位在巅顶,又以方测证,属寒无疑。厥阴经夹阳明上行,寒则阳明经气寒,胃气逆而此经气上逆,而非胃气直接上逆,故呕吐。经寒,上布之津液化为涎沫而出。厥阴经上颠,故头无阳而痛,治当温散厥阴之寒,增强阳明经气。故予温阳降浊之吴茱萸汤,数剂顽症得愈。根据“有诸内必形诸外”的

规律,其全身证侯和舌脉,自应出现一派寒象。因此,还须结合其他临床见证,如舌淡苔白,呕吐涎沫,脉多沉迟等,才能判断正确。

2.2岳××,女,40岁,莘县张鲁人,2008年7月来门诊。半月来食后即呕,有时所食之物全部吐出,饮水亦吐,口中觉冷而不渴:证见精神萎糜,四肢乏力,面色萎黄,舌质淡苔白腻,脉细弱,辨属胃中虚寒,浊阴上逆所致,用吴茱萸汤加味治疗。

处方:吴茱萸10克,党参30克,生姜15克,大枣12个,半夏10克,藿香10克,云苓10克,连服五剂,诸症尽除。

按:《医方集解》解吴茱萸汤言:“吴茱萸、生姜之辛以温胃散寒下气,降气止呕;人参、大枣之甘以暖脾益气和中。”胃中虚寒,纳谷及运化之力弱,食谷后停于胃中,胃气不降而上逆,故欲呕。这是阳明中寒之证,故治以温中降逆,益虚温胃,使气顺寒化,呕吐自愈。但吴茱萸汤是治肝胃俱寒之剂,食谷欲呕不仅有胃寒不降,而且有肝寒不升的因素。若肝不寒,吴茱萸辛苦大热入肝,木旺生火,得汤呕吐反会加剧。临床应四诊合参,方不致误。 3 体会:

仲景用吴茱萸汤治疗阳明、少阴、厥阴三经病证,组方精练,配伍尤妙,有温肝暖胃、降逆止呕之效。吴茱萸汤主治虽有病在阳明、少阴、厥阴之别,但其证都有呕吐,说明他证的产生,其病机是一致的,都是胃中虚寒,浊阴上逆所致。这充分体现了祖国医学“异病同治”的理论,同时,也证明了辩证论治的原则性。就是说在辩证论治时,要抓主要矛盾,针对疾病的本质治疗,才能获得一定的治疗效果。在辩症论治中,要善于分析具体情况,全面观察问题,灵活运用方药,才不致有顾此失彼之弊。本文所举病例,其本质上有共同点,但也各有其临床特点。在同一治疗原则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在吴茱萸汤基础上加减,用各种不同药物进行全面整体治疗,这样才能提高疗效。

炙吴茱萸的做用篇八
《吴茱萸贴敷涌泉穴临床应用概述》

蜜蓬爨途塞鲞麴鲤笙曼霪麓!墨耋篓茎熬

・53・

吴茱萸贴敷涌泉穴临床应用概述

孙玉芝

≤广零震争医院,f-农产翘510375)

关键漏;嶷茱萸;涌窳穴;综述

审爨分类售:嚣2甜,9文蘸橡谖璃:矗炎搴缡售:1006—978x(2009)02-0053—02穴位贴敷疗法。是猩中医熬体观念措挣下,根据内病外治、上癍下治等联则,将药物磷泰,雳适当酶滚体调成稠汁或糊状,敷予糖瘟錾定缱满;戮治疗疾瘸戆痒磺麓一静癸治法。吴荣羹蓠警热之品,耱辘散寒止痛,蔬翳瑾气,滠巾止泻,程外治法中应用颇广,不仅用于寒证,也可用于某些热诞。涌泉穴(足心)为鹭缀辩穴,具露滋瓣降火、萍窍宁裤豹僚艨,露苏涤疗头癀、头晕、嚣簸等多种瘸瘫,露臻广泛,敢穴穷爱,耪予攮露,必穴位皴敷疗法常用穴靛之一,在外治法中可以瀚刘补益话精、滋阴牧阳、降火纳气、弓l热下行、清七实下、交邋心肾、滋水溺本、平肝潜鬻、藏透经终、行气活盎、遴辫苏薮、黧弹搿窍、溺鞫嚣激、乎餐溺鬻、谶灌驻臃、惩攀盏寿等僚臻¨j。逡攀采,隧羞瓣穴傻黏敷掺浚研究的开展,舆茱萸贴敷涌泉穴在临床碰用中褂剥进一步发袋,取褥了一宠麓疗效。瑰综述鳃下。

呢逆

捌悫爽等¨”耀醋谜吴荣赞寒淹爨誊,每晚1次黏敷救镧潇塞穴,治疗瑰魏辣瘸嫫曩箍驻邋患者124壤,慧蠢效率98.撼%。受红举¨引敝黼调癸菜焚外敷双钢潦泉穴治疗晚期肿瘤顽同性呃逆患者52例,总有效率98.10%。朱耀朋等¨列以番洼溅受装甍鼯敷双鹪潇秉穴,秘诊治疗鹈避患者27绷,治惫25铡,囊效2镶,疗效漩意。

咳喘

王震念¨4’用爨架夔、杏f、举囊、桃f、蠢莽子共疆海米,以酪诱耧靛。魑敷双翻灞袋穴,渗疗小咒竣臻,包箨支气簧炎、簿骧佳支气臀炎、髂炎麓嚷嚷以咳嗽、痰多、气稳夜阕为甚寮辩镶,总有效率94.44%。

崮建基瘸

7企凡单纯瀵亿不楚

攀霉兰等H列泼麟诞吴菜夔泰熬敷载翔添袋穴话痃夺JL萃纯消化不窿3l铡,疗效满意。

棘治萍等滓’袋糟热水泡惩、按攀滞泉穴后。将爨繁筻20g、冰脖10g研为细束.用醋渊为糊状敷予双侧涌泉穴。镣晚1次,7纛必1疗蠢,逡辩l3令一毒个疗程,粥%患者盘疆稳定,症状减轻藏戈鑫觉鼗状。美学苏等狰’建吴蓉萸10g藤熬逶豢瀵或攒状敷予涌泉穴,繇日睡前敷上.晨起去寇,15d为1疗程,采用前瞻性隧枧对照研究。结果疑示:总有效率72。20%,髓降低收缩嚣彝静张蓬,艇筑鹾显改善头避、头褰、嚣筑、鑫手、乏力等旗蘩癜获。羽淼褴等弹1逶过稳瘴蜜验,蘧麓爨祭荚亢僚融敷涌采穴对高m压病合并樵一基底幼脉供血不尾眩晕有确切疗效。余学熬簿强1用笑荣鼹魅敷潇聚亢治疗蒜斑摄病3l例,惑有效攀

拿3,5移%。

小』L流涎

睾敏等泓’羧懿调疑茱荑黏敷双鞫清聚穴治疗小梵流溅灏

d一7

魏,3d为l疗稷,痊愈国穰,好转26鬻,疗效满意。

9其他

劈蠢掇遘,浚受菜蘸黪敷溪蘩穴浚疗多弹魏辩疾痰始癃经、妊娠憨避、妊娠蹇藏矮、先甍漉产筹¨“,氇骞缀遂耀戴法滚疗长期低热、眩晕、乳汁不行、小』b咽炎等瘸癜取得满意疗效者‘18’19]。钟仲义筹m1总结以燹装萸为主转,不同中药配方贴敷廷裁鹰发射嚣<繇滋裳穴)治疗36静癍癜,瑷搬据土瘸下治法瑾瓷治疗主舔、灭热、气遂懿病痰秀主。

因涌泉穴位于怒心处,取穴定能及敷药方便,为外瀹法常用穴位。瘸寐锐嘲’扶灏巢穴作粥、缀终美系、标零稷结攥论、瞧庆涯治爱筠锄终矮嚣方嚣分辑了涵慕穴敷魏夺药酶箨蠲橇瑷,对吴菜燹捧敷双铡满泉穴的作嗣及童治功效其有较详缀的壤论指导作用。中药贴敷涌泉穴,疗效可靠,副作用小,被广泛应用予襻经糕、呼吸辩、瀵霉艺瓣及JL翳、虹秘、纛窘科病纛。锋静义疆¨转耪了穴往魏敷憋穗美滚惑事瑗,建议敷药羲溢器承沲脚,有利予臭茱萸药性、药味的发挥,为预防勰疱,建议必濡攀握贴药时间殿剂量。必骤时可先予局部涂凡士林簿膏剂。强瓣,中药穴霞熬敷俸蠹孛茨将色疗法豹~释,在裁麓及摹瑟门诊并震较多,麓论耩究爱大宗缀遂较少,渗疗巍苓筑筑,有德予遽一步研究、分析、总结。参考文献:

【I3攀濑青,强晶,足心疗法簿奔【j】+串黧麓趣疗法,2003,

1l(6):20一2l。

嘏江华等|6’将吴茱萸配肉桂、朱砂默13:15:l比例研来,予糕裁然敷双麓箍满聚穴,溶黔∞褒失隈憋者。熊聚:痊愈|S稠,爱效22嗣,看效12稠,茏效8铡,惑蠢效率筠。裾%。

腮腺炎

挞耿玲Ⅲ以爨荣荑为豢+爨胡黄连、激爨母、嬲大黄、艟避

鬟,粼羝醋诵黢獭获,魏熬瑕倒涌采定,24h后黎节,一毅楚敷1次,3次。治瘩52例单纯谯稻艨炎患者,疗效显著。

踞腔溃场

刺遵强’泼辩满笑菜荑耪成凝获,魏敷蔽翻淫裳穴,治疗麓

获溃疡,~觳皴敷2d一3d霹痊愈。孝憋秀等净’数陈麟谖吴荣焚米成糊状贴敷双僦涌泉穴。~般贴敷4d一7d。治疗明腔溃疡133倒,临床疗效好,弛效快。徐裁亭等¨引以跫调凝浆萸末,瀣羚承滋瓣惹熬敷双翻溪裳穴,1

d2次,每次2

h,浚疗纯藏馊掰

黢溃疡58镶,总鸯效率鳐.∞锡。

・54・

JournalofExternalTherapyofTCMApr2009,18(2).

[2]林治萍,刘淑茹.复方吴策萸穴位外敷对高血压病的保健

治疗[J].职业与健康,2007,23(18):1638.

【3】受学苏,张雪玫。吴菜萸终敷治疗褰囊殛瘸36锲【l】。鸯

寨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14(3):t87.

[4]刘淼雄,莫风梅.养血清脑颗粒配合穴敷治疗高戚艨病伴

椎一基底动脉缺血性眩爨50例疗效观察[j],凝中医,

2005,37(4):37—38.

中国民间疗法,2001,9(9)13.

[14]C15】

王盏会.中药敷涌泉穴治疗d,JL咳喘54例体会[J].中华蠛{弋孛茨学杂懑,2006,2《8):754。

李霸兰,李巧兰.癸茱萸外敷涌泉穴治疗d,JD单纯消化不良3l例[J].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3(90):

8860.

【16】[17]【18]e19]

辛镦,程永黎。奖荣萸羚敷涌泉穴治疗冬JL漉涎酾铡疗效观察[J].世界今日医学杂志,20(0,3(10):939—940.

[5】余学燕,朱晓梅.吴茱萸贴敷涌泉穴治疗高血压瘸3l例

[J].河北中暇,2004,26(10):757.【6]

鹤江华,汤惠敏。中药敷燃灏泉穴治疗失眠症60捌【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7。23(2):111.

何圈兴.药敷涌泉穴治妇科病[J].家庭医学,2006(3):触

自滤拣。涌泉穴孙敷吴茱萸懿临床应用[j3。天津串暇学院学报,1997,16(4):22。

葛湄菲.吴茱萸粉贴敷涌泉穴治疗d,JL咽炎[J].山东中医杂志。1995.14(8):358—359.志,1993,2(3):1—2.

[7】懿秋玲.抽薪散敷涌泉穴治疗单纯性腮腺炎52例[J].河

礴中医,2006,26(8):46.【8】熬憋,吴茱瑟醚调敷怒心治疗强麓浚疡[I】。中颡是阕

疗法,2005,13(7):6l一繇.[9】李艳芳,李爱忠,苏南湘.爨茱萸敷涌泉穴治疗口胶病133

例[J].湖南巾医学院学报,1995,15(2):29—30.【10】[11]

徐羲亭,赣建宏。吴菜萸终敷灞寨穴霹治疗纯疗瑶薯整溃疡[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0):873.

【∞3周永锐。溪泉穴敷魅孛药治疗槐潮探讨【l】+孛嚣羚浚杂[21]钟仲义,谢秋莲,钟文英.中药吴茱萸贴敷足部肾反射区

临床应用探讨[J].双足与保健,2000(1):7.侔者篱套:

孙玉芝(1978一),女,2005年毕贩子广州中医药大学,硕蕾

刘志爽,史举霞.吴茱萸外敷涌泉穴可治疗顽固性呃逆,研究生学历。现在广东省中医院工作。研究方向:中医特色疗[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1):815.法在弦晕、失眠等神经内科病痘治耪中的应用。

收稿El翔:2008—09—20修回日期:2008—10—31

本文编辑:曹璐敏

一端并露如lcm,将带旃火星的珠火耋接点按在穴位上。一按

火灭为l牡,一般1个穴位点灸l壮即可。1d1次,疗程同上。治疗期间不采用任何内服或外用中、鳆药。

中国民间疗法,2007。15(3)14.

[12】癸红举。吴菜荚羚敷瀛采穴治疗藏弱性睚遂52饿fJ】.【13]

宋耀朋,郭会娟.吴茱萸外敷涌泉穴治疗呃逆27倒[J].

点刺放血配合壮医药线点灸

治疗麦粒肿42例

3疗藏分糖

3.1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眼科病瘀诊断疗效标准》(ZY/T001.5—94)判定。治愈:级翳消散或脓渡接出,疮疆乎复;好转:红|l申范羽维,l、,症获减辍;未愈:症状来改善或溃詹硬结不漓,复发。3.2治疗结果

本组瘸例全部治愈,施治1个疗程治愈28例,2个疗程治愈14剩。

(广两壮族自治聪玉林市玉城医院,广西玉林537000)

关键词:麦粒糖;放血;灸法中图分类号:R777.1+l

文献标识鹤:D

文章编号:1006—978X(2009)02-0054一Ol

裹粒肿,又名睑腺炎,是指睑板腺或睫毪毛囊周图的皮脂腺受感染而引起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炎症。中医学认为,本病是由风热处侵或脾经热毒蕴积所致。笔者袋煨耳尖穴点刺放血配合鼗藩药线熹灸双铡隐骞穴治疗麦粒肿鸵倒,睃翳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4典型病例

李X,擞,30岁,工人。主诉:右眼下睑红肿3d。曾自服先锋霉素和用眼药水点鼹2d,未起效,遂于2008年7月3翻来诊。痉冤:右蔽下睑嚣郝至粟粒榉筑翳,无裙驻全身症状。诊断:麦粒肿。子上法治疗1个疗程即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体会

摄据巾茨经终理论,耳尖穴敖巍治疗麦粒糖,能蘸敲风热,并清除体内蕴积的燕毒,使体内营.壁调和,经络疏通,跌丽气监通利,肿消痛止。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是流传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民间的一种灸疗方法。它是采用经过药物炮制的苎麻线,点燃惹妻接娩灸悫者俸表一定穴位或鄢笾泼治疗痰痿懿一种嚣疗方法,具有活血化瘀、散结止痛等作用。眼睑内应脾胃,隐向穴为脾经井穴。井穴者,肌肉浅薄,为经气发出之地,若体内邪盛则为邪之发源地,故药线点灸隐内穴能引火热下行、风热外疏,并髭活盔敖续,莛蓟上瘸下潦之效。泼主两法缀合治疗麦辍狰,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较适合于基层医疗机构开展。

收稿日期:2009一01—22

本文编辑:营璐敏

临床资料

42铡孛,勇18铡,女24铡;年龄最lb7岁,最大50岁;薅程最短1d,最长6d;采成脓者34绷,已成脓者8饲。

治疗方法

患者取端垒德,常规瀵毒悫翻写褰,焉置棱势在嚣尖穴壹

2,1霹尖穴点刺放舰

刺1.5mm,挤出2滴一4滴血。边放血边用酒精棉球将疵擦拭干净。1

1次,3次为1疗程,疗稷问休息2

d。

2。2教送药线点灸

患者保持端坐伎,取双侧隐蛊穴,医豢右手拇食攒持线酶

炙吴茱萸的做用篇九
《吴茱萸汤临床应用经验》

吴茱萸汤临床应用经验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001—01

吴茱萸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由吴茱萸、人参、红枣、生姜四味药物组成。临床实践证明,适用于慢性胃炎、妊娠呕吐、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头痛、耳源性眩晕等属于肝胃虚寒者。

wu zhuyu soup from zhang zhongjing “typhoid”, composed by wu zhuyu, ginseng, ginger, red dates four medicines. clinical practice proves, suitable for chronic gastritis, vomiting of pregnancy, nervous vomiting, headache, aural vertigo belong to the liver and stomach deficiency. 1 方义分析:

吴茱萸汤组方严谨,配伍精当。主治胃中虚寒,食谷欲呕,胸膈满闷,或胃脘痛,吞酸嘈杂,以及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少阴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方中吴茱萸味辛苦而性热,归肝、脾、胃、肾经,有温肝暖胃,散寒降浊的功效,是为君药,是组成本方的主要药物,所以用作方名,突出方中温中散寒之效。重用生姜辛散寒邪,温胃止呕,是为臣药。人参、大枣补虚益胃,甘缓和中,共为佐使。诸药合用,共奏温中补虚,消阴扶阳之功,使逆气平,呕吐止,余证自除。

2 临床应用

仲景选药精严,详细辩证,对症用药,随证加减,可收异病同治,

一方多用之效。现将临床医案介绍如下:

2.1赵xx,女,36岁,莘县燕店乡人,于2000年来门诊。头痛已有多年余,多次治疗无效。每年冬天必发作,发作则呕吐,先吐食物及涎沫,后吐苦水,并伴有失眠、烦躁等证,近十余天因感风寒又复发。证见:面色灰暗,神疲声微,呕恶连连,头顶部及项部阵阵刺痛,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沉迟。

处方:吴茱萸20克,党参10克,生姜15克,大枣12个,羌活10克,连服七剂而愈。

按:此证为多年顽疾,每在冬季发作,患者平素怯寒,其体阳虚,头痛部位在巅顶,又以方测证,属寒无疑。厥阴经夹阳明上行,寒则阳明经气寒,胃气逆而此经气上逆,而非胃气直接上逆,故呕吐。经寒,上布之津液化为涎沫而出。厥阴经上颠,故头无阳而痛,治当温散厥阴之寒,增强阳明经气。故予温阳降浊之吴茱萸汤,数剂顽症得愈。根据“有诸内必形诸外”的规律,其全身证侯和舌脉,自应出现一派寒象。因此,还须结合其他临床见证,如舌淡苔白,呕吐涎沫,脉多沉迟等,才能判断正确。

2.2岳××,女,40岁,莘县张鲁人,2008年7月来门诊。半月来食后即呕,有时所食之物全部吐出,饮水亦吐,口中觉冷而不渴:证见精神萎糜,四肢乏力,面色萎黄,舌质淡苔白腻,脉细弱,辨属胃中虚寒,浊阴上逆所致,用吴茱萸汤加味治疗。

处方:吴茱萸10克,党参30克,生姜15克,大枣12个,半夏10克,藿香10克,云苓10克,连服五剂,诸症尽除。

按:《医方集解》解吴茱萸汤言:“吴茱萸、生姜之辛以温胃散寒下气,降气止呕;人参、大枣之甘以暖脾益气和中。”胃中虚寒,纳谷及运化之力弱,食谷后停于胃中,胃气不降而上逆,故欲呕。这是阳明中寒之证,故治以温中降逆,益虚温胃,使气顺寒化,呕吐自愈。但吴茱萸汤是治肝胃俱寒之剂,食谷欲呕不仅有胃寒不降,而且有肝寒不升的因素。若肝不寒,吴茱萸辛苦大热入肝,木旺生火,得汤呕吐反会加剧。临床应四诊合参,方不致误。 3 体会

仲景用吴茱萸汤治疗阳明、少阴、厥阴三经病证,组方精练,配伍尤妙,有温肝暖胃、降逆止呕之效。吴茱萸汤主治虽有病在阳明、少阴、厥阴之别,但其证都有呕吐,说明他证的产生,其病机是一致的,都是胃中虚寒,浊阴上逆所致。这充分体现了祖国医学“异病同治”的理论,同时,也证明了辩证论治的原则性。就是说在辩证论治时,要抓主要矛盾,针对疾病的本质治疗,才能获得一定的治疗效果。在辩症论治中,要善于分析具体情况,全面观察问题,灵活运用方药,才不致有顾此失彼之弊。本文所举病例,其本质上有共同点,但也各有其临床特点。在同一治疗原则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在吴茱萸汤基础上加减,用各种不同药物进行全面整体治疗,这样才能提高疗效。

炙吴茱萸的做用篇十
《吴茱萸外用治病机理探析》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