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背水的日子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2-03    阅读:

背水的日子篇一
《背水的日子》

背水的日子篇二
《背水的日子》

背水的日子篇三
《背水的日子练习》

背水的日子篇四
《背水的日子》

背水的日子篇五
《背水的日子》

11.文章第①段十分简洁,这样的开头有什么作用?(4分)

11.①开门见山,点明题旨;

②总领全文;

③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

④引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

(4分,每层意思1分)

12.第③段描写水井四周的秀美景色,第④段描写背水的生动画面。这两段文字在描写上各有什么特色?(6分)

第③段:①采用了比喻等修辞手法;

②从视觉、嗅觉多角度描写;

③反映了不同季节景物色彩的丰

富多变。(3分。每层意思1分)

第④段:①运用了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等方法,(2分)

②把背水的情景描写得惟妙惟肖。(1分)

13.文章以“背水的日子”为题,第⑩段却以较长的篇幅写“闹热”的场景。请对内容上的这种安排作简要分析。(4分)

内容作用(概述内容+结合主旨) 明确:①通过描写“闹热”场景表达了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生活改善后的喜悦;

②与下文出现缺水的生活状态形成鲜明的对比;

③“闹热”场景的描写与文章的主旨是一致的;

④使文章有波澜,避免平铺直叙。(4分。每层意思1分)

14.作者对背水的日子深深的眷念,请探究文章的深刻意蕴。(6分)

14.①美好的生活离不开美好的环境;

②改善生活的同时也要尊重和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

③人对自然哪怕是不经意的伤害也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④生活应该安稳、宁静、和谐、甜美;

⑤对未来的日子应充满希望。 (6分。每层意思2分,答对任意3层即得满分)

背水的日子篇六
《背水的日子 红松擎天》

背水的日子

2011-06-08 15:05

背水的日子 <?XML:NAMESPACE PREFIX = O />

桃 花

①怀念背水的日子。

②一路咕咚、咕咚背回来的水多甜啊!

③水井为一林老树掩映,水井岩上常年绿树葱茏。初夏时候,漫山的野百合,在风中摇曳飘香。秋天黄昏,那一树一树的黄连树叶,宛如天边的晚霞,红得似火,燃碎一寨的宁静。冬天下雪时,山崖上零零星星的积雪仿佛百合又开花。

④背水,要清晨去。那时,井边好热闹,木水桶一溜儿排放在哨台上,背水的人们在井边嬉闹着。只有舀水的的人静静地蹲在井边,埋下身子,用木瓢从井里一瓢一瓢地舀水,身影在井里晃晃悠悠。待舀满一桶,轻轻地跳下井台,将麦秸编的垫圈放在桶底和后腰接触的部位,桶绳往肩上一挂,微直起身子,便一路咕咚、咕咚将井水背回去了。

⑤父亲总是去得最早。背回一桶一桶的水倒进水缸,家里便有了一天的清凉。 ⑥待井边慢慢地静了下来,寨子里升起了袅袅炊烟。孩子们陆陆续续从家里出来,背着各色小花布书包,唱着歌上学去了,学堂里响起了朗朗的读书声。

⑦这时,寨子里开始闹起来了。放牛的将牛群赶到水井岩边,用木瓢将井里的水沿着井沿边的一个暗槽泼出去,井水从这水槽里流到岩边路下一个大水塘里,牛群便滋滋地喝着这甜甜的井水。

⑧磨豆腐不用这井水。离寨子更远的一个山崖下有一股细细的泉水,得到那里去背水。沿着细细的山路盘旋而去,那有一个小小的山洞,水就从洞里星星点点地浸出来。把木桶接到下面,一会儿,桶就满了,背回去用来泡黄豆,磨出来的豆花特别甜、特别香。

⑨很多年都过去了,井水总也舀不完。

⑩记不清是从哪一年,我们那里开始修盘山公路,整天都能听到隆隆的土炮声,那是在炸山开路。人们都盼望着那长长的、宽宽的路从自己门前经过,终于一条大路绕着我们这个山寨又蜿蜒着向更高的山寨盘去了。通车典礼那天,各寨的人都跑去山顶上的那个寨子。好闹热啊,大人们唱着歌,围着火堆、咂酒跳起欢快的锅庄。那天放了好多部电影,大家坐在晒场上,看到大半夜。天上的星星特别多,我们一大帮孩子,就在那寨子疯跑了一个通宵。第二天早晨,站在山顶看下去,一条大路象一条银蛇,盘旋在山腰。过年的时候,更闹热了。队里买了一辆手扶式拖拉机,村里的舞狮队舞得更勤了,白天,在晒场上搭几张桌子,那狮子居然跳到桌上去翻滚。然后,由拖拉机开路,笑头和尚牵着狮子在后面随着锣鼓队有节奏的舞摆,孙猴子一会儿跳到车上去抢了敲鼓人的帽子,一会儿跑到后面来抱起一个孩子,长长的队伍沿着盘山公路舞着、闹着、唱着、笑着。

日子,好像就这么热热闹闹地过着,有甜甜的井水润着,有长长的盘山公路绕着,唱不完的山歌,喝不够的咂酒。

当水井岩上的百合越来越多,黄连叶越来越红的时候,大家突然发现,井里的水不够了。有一天早晨,听父亲在对母亲说:怪了,今天早晨谁比我去得早呢?我去背水的时候,井里的水怎么少了呢?

慢慢的,放牛的把牛赶到山梁深处那条小溪里去饮水了。井边那个大水塘也慢慢的干了,长了一片野草起来,倒也茂盛。早晨起来排队背水的人越来越多,轮到最后的,桶也装不满了,只得到那个小小的山洞去接水,可那里的水很少,再走一个来回,一个早上背回两桶水,太阳就出来了。

父亲说,也许是修公路的时候,放石炮惊了水路,水浸往其它地方去了。有一阵子,村里吃水很紧张,早晨,一家人合用一盆水洗脸,姑娘们也不敢三天两头都洗头了,小伙子脸

上好象也没那么光彩了。

后来,乡政府从山梁深处引出一股水,在村后修了一个大水塔,为每户村民安上了自来水,日子好像又滋润起来了。

从水笼头里放出来的水总有一股铁味,没了井水的甘甜。但是,不用起那么早去排队舀水、背水了。水井边那林老树终日静悄悄的,只有不时跑过的拖拉机吵吵闹闹,井里慢慢地生出一些蝌蚪和小水虫。

日子也变得静悄悄的了,往日那个大晒场冷清了,舞狮的好象也累了,过年的时候,只能听到一些零零星星的鞭炮声了。

学堂里,依然常响起琅琅的读书声。

(选自《文苑》2010年12期,有删改)

11.文章第①段十分简洁,这样的开头有什么作用?(4分)

12.第③段描写水井四周的秀美景色,第④段描写背水的生动画面。这两段文字在描写上各有

什么特色?(6分)

13.文章以“背水的日子”为题,第⑩段却以较长的篇幅写“闹热”的场景。请对内容上的这种安

排作简要分析。(4分)

14.作者对背水的日子深深的眷念,请探究文章的深刻意蕴。(6分)

参考答案:

11.①开门见山,点明题旨;②总领全文;③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④引起读者强烈的阅读

兴趣。(4分。每层意思1分)

12.第③段:①采用了比喻等修辞手法;②从视觉、嗅觉多角度描写;③反映了不同季节景物

色彩的丰富多变。(3分。每层意思1分)

第④段:①运用了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等方法,(2分)②把背水的情景描写得惟妙惟肖。(1分)

13. ①“闹热”场景的描写与文章的主旨是一致的;②通过描写“闹热”场景表达了村民们对美

好生活的期盼和生活改善后的喜悦;③与下文出现缺水的生活状态形成鲜明的对比;④使文章有波澜,避免平铺直叙。(4分。每层意思1分)

14.①美好的生活离不开美好的环境;②改善生活的同时也要尊重和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③人对自然哪怕是不经意的伤害也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④生活应该安稳、宁静、和谐、甜美;⑤对未来的日子应充满希望。(6分。每层意思2分,答对任意3层即得满分)

红松擎天

张抗抗

①伊春城像一个巨大沙盘,隐现在苍翠的林海中,红黄蓝白,色彩缤纷。

②30多年前,我随农场连队在伊春某林场伐木。森林暖泉、雪地冰坂,是知青年代的珍贵记

忆。然而,重新回望那个年代,心生愧疚。还记得男生用锋利的电锯,将茂密的树林扫荡;女生围着锯倒的巨木清理枝桠;卡车满载原木,运出深山。我们将大树锯断,劈成柈子,塞入炉膛,熊熊火焰给帐篷带来温暖,也将几百年成材的原木燃为灰烬……长期过量的开采,使小兴安岭可采林木锐减,生态逐渐失衡。那些消失的大树中,就有红松。

③伊春,如今已成为红松在我国的最后一片原始保留地。自然界但凡珍稀树种,对地理气候条件要求苛刻,决无苟活之意。这种存活于寒冷地带的珍贵树木,生长极其缓慢。几十年前,小兴安岭还是红松满山。然而,连年大量砍伐,红松所剩无几。半个世纪以来,伊春为国家输送了2.3亿立方米红松材质,据说,用火车装这些原木,车厢一节节连起来,可从最北端的漠河接至最南端的三亚。

④时值盛夏,在溪水国家森林公园,我寻访红松。普查表明,该地存有614种原生树木,是天然的森林博物馆。沿山路上行,只见草木葳蕤,蕨苔遍地,乔木灌木、针叶阔叶高低错落。石阶木桥、草亭木屋,与山林浑然一体。迎面扑来树叶与青草、朽木与落叶混合的浓郁气息。吸气吐气,肺腑通透,神清气爽。四周忽然幽暗,一株褐红色的巨木横空出世,挡住去路,居高临下,冷傲威严。树干浑圆敦实,树皮寸寸皴裂,呈现出清晰的时间刻度。那是红松! ⑤在溪水,我仰视红松。它们在这里巍然伫立了几百年,饱经风霜却容颜依旧。心无旁骛地向上生长,中途决不分叉,到树冠才打开伞状枝条。五针一束的松针,玉簪似地插在头顶。阳光透过树顶苍绿而粗硬的松枝倾泻而下。

⑥在溪水,我拥抱红松。红松有骨气:它直立如柱,外刚内韧。它耐腐蚀,抗风雪,可作桥梁、枕木、电杆之用。树皮可提取栲胶,采割松脂;松针可提取松针油;松子为美味坚果,亦可入药……红松,在冰雪之地伫立了千年万年,是天地日月的精华。它因过于优秀而受到人类的过度青睐,好在人类终于醒悟。

⑦在溪水,我要为红松祝福。五年前,伊春市在地方财政特别困难的情况下,作出了全面停止采伐天然红松的决定,同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对红松实行建档立卡管理。伊春人绝不能让“红松故乡”变成回忆中的“红松故事”。伊春伐木工马永顺,一生伐树3万余株,退休后,倾余生之力,植树3万余棵,被国人传为佳话。

⑧登上观光塔,环山苍郁,森林像一块巨大的“祖母绿”,在阳光下发出碧玉的荧光。高高的红松树下,喜阴喜湿的细弱幼苗正在耐心生长。将来,红松高耸入云,如擎天之柱,托起伊春的未来。美丽的伊春城,该是一座隐现在莽莽红松林海之中的巨型宫殿。

⑨在溪水,我“认领”了一棵红松,我愿日日为这棵遥远而伟岸的红松祈福。若是这个世界上没有了红松,蓝天还能用什么来支撑呢?

11.概括第②段文字的主要内容,分析它在全文中的作用。(6分)

12.红松的珍稀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5分)

13.④、⑤两段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红松?请选择其中两种方法加以赏析。(6分)

14.请探究文题“红松擎天”有哪几层含意。(6分)

松的内容(2分,仅答出“引出下文”给1分);为作者认领红松、为红松祈福作铺垫(2分)。

宝,在生产建设和生活中有多种用途(2分,答出“多种用途”即可得2分)。

大威严;第⑤段中用“饱经风霜却容颜依旧”形象地写出了红松的古老苍劲,用“心无旁骛地向上生长”写出红松挺拔不分叉的形态。(3分,指出修辞手法1分,能结合一处恰当分析表达作用再给2分)

古老;第⑤段中将“松针”比作“玉簪”,形象生动地写出其身姿秀美。(3分,指出修辞手法1分,能结合一处恰当分析表达作用再给2分)

雪);(3)红松实用价值大;(4)红松能保持生态平衡(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四点,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三点即给满分6分)

背水的日子篇七
《背水的日子》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红毛丹 虾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