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哀思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2-15    阅读:

哀思篇一
《哀思》

哀思

如果文字有色彩,这些文字都是黑色的,因为四川汶川数万条生命的灯,一瞬间都熄灭了;如果文字有温度,这些文字都是冰冷的,因为在震区的巨石、废墟下面萧瑟着痛苦与无助,偏偏天还下着雨;如果文字有味道,这些文字都是苦涩的,因为在天府之国的那个水肥土丰的地方,陡然变成了人间地狱;如果文字有声音,这些文字都是哭泣的,因为在哭声后面是十三亿中国人的泪水,泪水中还闪着血花。

诗人艾青有一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我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中学生,没有诗人那种伟大的境界。但这几天,一股莫名的情绪在我心里流动,令我不自觉地惦念着那片天空,那片土地,那片土地上的芸芸众生。5月12日,一个将令无数中国人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苍天无情,成千上万的人再也仰望不到当晚的星空,明日的太阳。看到无数条鲜活的生命在地震中瞬间消失,看到幸存者失去亲人后在雨中撕心裂肺地哭喊,一股热泪冲夺眶而出。在残酷的自然灾害面前,人的生命就像风雨中摇曳的芦苇,是如此的脆弱。对同胞灾难中的感同身受,让所有感性的中国人掉下了哀伤的眼泪。

据当地一所高中的幸存者回忆,他当时在上体育课,地震发生的瞬间,操场上所有人立即被巨大的力量掀翻在地。转瞬之间,七层高的主教学楼轰然倒塌,消失在视线中,留下过了半个小时才消去的漫天扬尘。试想一下,上一秒,那些同学还坐在教室里和我们一样上着课,而转瞬间,他们就被巨大的钢筋水泥板所掩埋。相比之下,此刻的我们是多么的幸运啊!

汶川地震已经过去了数日。几天来,发生在灾区的一个个自救、互救、援救的故事,不断冲击着我们的心灵。在大灾难突然降临的那一刻,是爱,迸发出了最动人的力量――亲人之间,生死相依;朋友之间,相互激励;陌生人之间也挽起手臂。这些故事,让我们落泪,也让我们坚强。这些故事激励着我们:只要我们咬牙挺住,只要我们不放弃,希望,就在前方!

地震发生后,社会各界也立即行动了起来,为灾区群众捐款捐物,奉献爱心。困难是个试金石,灾难是块调色板。在突如其来的天灾面前,那些普通而平凡的人们用爱心演绎着一个个真善美的故事。我们看到,我校的师生也纷纷慷慨解囊,我们高二(1)班的同学在班主任的号召下都捐出了自己的零用钱,甚至是长时间的积蓄,捐款额已达一千四百四十余元。当然这一点微薄之力在巨灾面前仅是杯水车薪,但它确实是由我们56颗爱心会聚而成的。几位有心的同学捐了具有象征意义的51.2元,142.8元,让彼此终身铭记这一悲哀的时刻,还有的捐了66.6来为灾区的每一位同胞祈福。再小的力量,也是一种支持,汶川挺住等等,同学们的一条条留言,灾区人民虽然不一定能听得到,看得到,但他们一定能感受得到!因为不论此时的距离是多么遥远,中华民族儿女的心永远在一起;不管前方的路是多么逶迤坎坷,众志成城的力量必将击垮一切!

如果文字有色彩,我就写出绿色,在汶川高扬起生命的旗帜;如果文字有温度,我要写出炽热,紧紧地包裹着汶川的每一颗心;如果文字有味道,我想写出甜蜜,吻上汶川每一张悲伤的脸庞;如果文字有声音,我一定会写出春雷,唤醒汶川的每一粒种子每一朵鲜花每一个生命

哀思篇二
《哀思》

《哀思》雨,自空中扬扬洒洒而下,冷笑着落在我的身上,击打我残缺的心,那般无情。冰凉。我像一只流浪的猫,怀揣着自己的悲哀,行走在一个被遗忘的世界里,只是漫无目的地走,跟随心的步伐。寂静,死一般的寂静,静得令人恐惧。只有雨还在不停地下着,顺着我的头发滴在脸上,仿佛在嘲笑我的无能。我的嘴角滑过一丝苦笑――80分,我从没考过如此差的成绩,同学的嘲讽,老师的叹息,时时刻刻萦绕在我耳边。我不敢回家,不敢面对含辛茹苦养育我的父母,不敢看他们失望的眼神。我只是一只断了线的风筝,被风折磨得伤痕累累。我想找一个可以停留的地方,可似乎总没有我的容身之处。我只能躲起来,躲到一个没有人的地方,细细品味一个人的悲哀。我要到哪里去,又能去哪里……不知走了多久,只觉得好累好累,便蹲在路边休息,恍惚中,一股浑着泥土的熟悉的气味充斥了我的全身,我惊喜的睁开眼――是啊,是这里,我怎能忘了它,我怎能忘了这伴随了我七年童年时光的地方。我站起身,欣喜地走在这布满沧桑的青石板路上,一步,一步,细数童年美好光阴的痕迹。手抚摩着路边的老墙,粗糙的墙面硌得我手指生疼,可是心中却分明是甜的,我还记得我和伙伴们曾在这条小路上疯跑,曾用尖尖的石子在老墙上刻下自己的名字,更曾学着电视里那些窈窕的姑娘们,顽皮地爬上墙头,想采一朵开得正艳的蔷薇插在发里,却又不小心摔下来,跌得浑身是伤,含着眼泪悻悻而去。我就这样走着,走着,沉浸在对儿时的美好回忆里,许多事似乎我已记不清了,也惟有在这里,才能触动我心底最柔软的一角。雨渐渐小了,细细密密的,似乎也不那么令人生厌了。小道的尽头,是一棵参天的古树,繁茂的枝叶像一把大伞,遮住了天空的阴霾。我会心地一笑,似乎又看见我和伙伴们在树下玩捉迷藏,看见我们像男孩子一样顺着古树粗壮的枝干向上爬,想要“占山为王”,还有树下剃头匠对着我们骂骂咧咧,脸上却分明浮现着笑容……雨停了,阳光透过密密层层的枝叶投下斑驳的光影,优雅地漫步在青石板翠绿的青苔上。这温暖的阳光照亮的不止是古道,还有我灰暗的心。我想,我明白了,一次的失败并不代表什么,痛苦的经历也阻挡不了鲜活的心,想想那些快乐的事情,你就会发现,世界是多么美好。我深深地呼吸了一口雨后清新的空气,带着一袋满满的快乐与满足,朝家的方向走去……

哀思篇三
《哀思》

哀思

生龙活虎一活人, 转眼即逝阴间人, 山崩地裂天塌陷, 无限哀思肠寸断。

眼前浮现弟笑容, 耳边听到弟声音, 姐姐撕心又裂肺, 盼想弟弟升天堂。

哀思篇四
《寄给哥哥的哀思》

寄去哀思    你,静静地,无声无息地走了。带着一身的汗水,带着没了的情结。你,苦苦地,恨恨地,无力挣扎这个命运,无力挽回这个惨局。   你,怎么能真正含笑九泉?你走的不是时候呀!你还有二老没有尽完你的孝,虽然你是个非常孝敬的儿子,可你撇下了双亲,你是不忍的,可你留不住你自己。白发人送黑发人,你的二老可怎么颐养天年呀?哥呀,可怜的哥。   你,怎么能愿意驾鹤西游?你还有二儿子在上着大学呢,他还没有结婚呀。你走了,孩子成了无爹的小可怜,谁又能扶持着他走好人生的路呀?可你也不想离去呀,你疼你的孩子,上天把人收走了,你哪有回天之力呀。哥呀,可怜的哥。   你,怎么可能情愿撇下一个爱你的她?多少年来,她与你风雨与共,与你朝暮相惜。你也深爱着她,你对她是无比的关心与爱护。你们携手共进,你们比翼双飞,可现在折了你这一个翅膀,你让她没法飞了。哥呀,可怜的哥,你怎能舍得丢下那可怜的她呀。我知道,你不舍得,可是大地把你接纳了,谁又能有什么办法来使大地收回成命呢?我们只能感叹苍天的不公,哀怨大地的无情了。哥哥呀,可怜的哥哥!   你为人忠厚热忱,你总是笑哈哈的善待他人,认识你的人没有谁不喜欢你,结识你的人无不为你的离去而心痛。哥呀,大家都叹息,为什么好人却不能长寿呢?我们都不知道这世界是怎么了,我们迷茫呀。在你从水里走出来的时候,苍天既然为你流了泪,可苍天又何必当初呢?大地看你从苦水里走出来,大地不是为你眼眶湿润了吗?可大地你又为什么要早早地把哥带走呢?我们叹呀,哥!   你走了,就这样带着太多的遗憾,默默地痛苦地走了。带来了家人的凄惨的不幸,却没带走亲人无限的悲伤。2003年11月5日。让我们刻骨铭心的日子,让我们切腹之痛的日子,让我们昏天黑地的日子,你就在最黑暗的时刻,被一股妖风卷走,我们怎能忘记呀。   你走了,不管怎么说,你还是走了;不管多少亲人留恋与不舍,你还是走了;不管多少人多少爱,多么的心痛,你还是走了。可我们呢?我们怎么办?我们不能因痛而沉沦,我们还得过呀,我们还得苦苦地活呀,哥,可怜的哥!   你走了,走就走吧。哥,别回头了,放心地走吧,孩子亲人还有我们去爱,去关心,你放心吧!双亲还有亲人眷顾,你别过虑了。你一路走好呀,哥!好哥哥呀!希望你在天堂幸福,希望你在天堂再也不要这样的为生活奔波,希望你在那边平安!当然也希望你在天上为你留下来的亲人祈祷,保佑你的亲人平安。   你呀,哥哥!我们怀念你,

你永远都活在我们的心里。

哀思篇五
《寄哀思》

·高二4班 赵显育

除草添土表敬意,

植树作诗述深情。

一土两隔分阴阳,

缕缕烟灰寄哀思。

——题记

轰轰鞭炮声震了山谷,袅袅烟灰缕缕升空;支支红旗随风飘扬;声声哀思如清明的雨格处的愁,一点一滴,落在心头。一帖春雨一断肠。

“故园肠断处,日夜抑条新”,坟头的柳芽沾了雨点儿,到底是在为谁哭泣? 在这个纷纷伤雨,人人断魂的清明节,有谁不思念自己的亲人?

爷爷离开我们三年多了。墙壁上的照片依旧清晰可见,不经岁月的轮回而模糊。爷爷的身影也时常浮现在眼前。

勇敢明理的爷爷

爷爷是一名村委书记,生长在战争年代,是个坚强勇敢的人,有着坚韧的脊梁。当时,临村的村民为了争夺地盘,就来与我们村挑衅,爷爷就带领村民勇敢地抵抗,最终赢得了胜利。小时候,爷爷指着额头上的一个疤痕说“这就是仗后留下的疤,福大命大,没事”。十年文革期间,作为村委书记,爷爷受到了红卫兵的批斗,绑着爷爷在众人之人拷打,爷爷都不肯屈服,终战胜了困难,坚持了下来。每跟我们讲起这些故事,爷爷总是教我们如何做人,做人就应该诚实勇敢。这就是爷爷常说的话。

嗜酒如命的爷爷

渐渐地,爷爷老了,父亲怕影响爷爷的身体,就不给爷爷喝酒,爷爷哪受得了,总是偷偷上街买酒,被父亲阻止后,变聪明了,拿着空的矿泉水瓶去买酒。所以,父亲总以为是水,并没有发觉。奶奶知道后,偷偷告诉父亲,父亲又再次阻止。也答应了父亲不再沾酒,回去后,总是骂奶奶:“喝点酒你也不会给,老是告状”。

岁月无情,在那枯叶纷飞的季节,爷爷离开我们了,即是我懂事以来第一次流泪。童年是爷爷陪着我过的,教我做人的道理。如今,看着挂在墙壁上的照片,你的勇敢坚强依旧存在,我不禁上前闻了闻,当初的酒味是否还存在。

盼啊盼,清明到了,我写了一封信,记录往日的欢乐以及如今无限的思念。坟前,点燃蜡烛,随风而舞。把信随着幂币放进香炉,大火慢慢的吞噬。化成灰,在风中缓缓飘起。

天堂里,是否也春暖花开。

你是否,在俯视着我们。

红尘中,我仰望天空,

深深的思念,是否能带给你。

我想,思念早已跨越时空,融入温暖的春风。

灰飞烟灭,就是最好的演绎。

哀思篇六
《寄托哀思》

寄托哀思, 特设李慎之先生文集

大民主和小民主

李慎之

【该文章阅读量:2166次】【字号:大 中 小】

本站共收录李慎之先生文章30篇,在理论探讨栏目下的学人文集内。

《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313页载1956年11月15日毛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第四节的开头有这么一段话:

有几位司局一级的知识分子干部,主张要大民主,说小民主不过瘾。他们要搞的"大民主"就是采用西方的资产阶级的国会制度,学西方的"议会民主""新闻自由""言论自由"那一套,他们这种主张缺乏马克思主义观点,缺乏阶级观点,是错误的,不过,大民主、小民主的讲法很形象化,我们就借用这个话。

我要在这里坦白交代一个在当年虽然不算秘密而现在却鲜为人知的事实:讲这个"主张要大民主"的话的人就是我。说是"几个司局长一级的知识分子干部"其实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我——当时任新华社国际部副主任,一个是我的上级——新华社国际部主任王飞。

我们这番话是在1956年波匈事件闹得不可开交以后,毛主席专门派他的秘书林克同志到新华社,向我们这两个当时接触有关情况最多的人征求意见的时候讲的。林克本人自1949年北京解放时起就在我手下工作,1957年秋天的参考消息选报组组长任上被调到毛主席身边工作,帮助毛主席看一天几十万字的参考资料,(案:1995年3月1日以后参考消息由刊物型的十六开八版改为报纸型。另办刊物型的参考资料,版面无限制。)所以毛主席派他来征求我们的意见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

当时正是苏共二十大开过半年以后,赫鲁晓夫在大会上作了揭露斯大林的秘密报告,在全世界特别是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引起了强烈的震动,其冲击波不断扩大,直到在波兰与匈牙利出现乱局,苏共和中共对如何处理局势也发生了意见分歧的时候。我自己在铺天盖地的外国新闻报道日日夜夜的冲击下,也是忧心忡忡,到了寝不安眠,食不甘味的程度。我认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暴露出来的问题太严重了,希望只能寄托在取得胜利才七年而且领导着新中国各项建设事业蒸蒸日上的中国共产党身上,寄托在为全世界革命人民众望所归、一贯提倡集体领导与群众路线而且素有宽容与开明之称的伟大领袖毛主席身上,希望由他在中国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建立一个民主的范例。

这里需要补叙的是,据当时的新华社社长吴冷西同志对我讲,自从苏共1956年3月的二十大以后中央书记处(在那年九月结束的八大以后是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几乎每天都要开会,为我党有史以来所未有。会议的内容主要是讨论苏共二十大以后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我们的因应之道。仿照苏共的规定,党内的本来只有《人民日报》总编辑邓拓一人,但是,第一、邓拓同志虽然是新闻界的老前辈,可是从未涉猎国际问题;第二、从江西时代起我党国际消息的来源就完全集中在新华社手里,《人民日报》到那时在这方面还毫无任何基础。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每天开会要问到国际上的最新情况时,邓拓同志实在是心中无数,不免受到不满与批评。毛主席因此特别提名要吴冷西同志代替邓拓同志列席中央会议。冷西同志不但领导着当时掌握全部国际消息

来源的新华社,而且从延安时代起就是解放日报和新华社的国际部主任,因此在中央会议上能够做到有问必答,应付自如,而为冷西同志做后勤工作的就是新华社的国际部。今天的新华社有国际部与参编部两个部门,但是历史上两者有过分合,50年代中期是合的时期。收集所谓外国资产阶级新闻的选报、翻译、编辑的工作全在我个人的分工范围之内。为了执行乔木同志要把新华社办成"消息总汇"的方针,为了要追求时效,我规定参考资料一天要出3本,上午版64页,中午版24页,晚上版32页,而且要求一定得在早上8点、中午1点、晚上7点送到中南海的办公桌上。这样"一日三参"、120块十六开的版面,虽然是老五号字,大致算起来每天也要二十三四万字左右。数量是很大的,我虽然做不到字字过目,但是大部分内容,尤其是重要的内容是必须知道的。冷西同志去中南海开会前后经常要到国际部了解最新情况。大部分时候就是找我去汇报。与此同时,他也当然要把中央讨论的情况,特别是毛主席所讲的,在我听来是闻所未闻的话向我吹风,以作为我们搜罗材料翻译上报的依据。

现在回忆起我当时心情,大概只能用反右派运动开始以后毛主席为《人民日报》写的社论《文汇报的资产阶级方向应当批判》里的话来说,是头脑里"充满着"资产阶级思想。我在上大学的时候,也学过一点心理学,知道人的视听能力是有选择性的,即所谓selective eyes或selective ears。毛主席当时讲的话大概是两面都有,但是我只听得进,也只记得住毛主席批评斯大林,批评苏联的话,认为苏联东欧之所以出问题全是因为没有实行民主,而是一味强调专政,终致循着(当时世界上唯一与共产党合作的)意大利社会党领袖南尼的公式——"一个阶级的专政必然走向一党专政,一党专政必然走向个人专政(即独裁)"的结果。因此当毛主席看到波匈大乱而派林克同志到新华社来向王飞和我征求意见的时候,我们就大谈苏联东欧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在革命胜利后建立起一个民主的制度。冷西同志向我说过,"毛主席说我们现在还是在训政时期";我就说"请毛主席除了经济建设的五年计划之外,还要制订一个还政于民的五年计划"。冷西同志还向我说过"毛主席说我们现在实行的是愚民政策"。我就向林克说"我们也要开放新闻自由"。冷西同志又告诉我"毛主席说我们的问题不止是官僚主义,而且是专制主义"。我就说"我们应当实行大民主"。如此等等,不下几十条,我因此还明确提出"革命胜利以后就要搞点改良主义"的主张。现在看来我当时的思想与毛主席的思想真是南辕北辙。但是当由于我这个有选择性的脑袋居然懵懂到自以为是想毛主席之所想,好毛主席之所好的地步,当然支持我这样想的,不但有冷西同志那里来的"言者无意"的传达也还有别的刺激源,例如,那时我每星期都要到外交部去参加一次张闻天同志主持的汇报会,闻天同志是我最崇敬的我党元老之一,他那时还是政治局委员,至少能参加政治局会议,我还记得他有一次讲过"毛主席说马克思主义大家都可以发展,不要只靠他一个人发展"。就是这些话当时竟使我狂妄到了以为自己在毛主席面前没有什么不可以想,也没有什么不可以讲的地步。

向毛主席提意见的是王飞同志和我两个人,他为人远远比我谨慎。在林克来电话说要找我们以后,他还特意先同我一起向冷西同志作了一次汇报(这在我本来是认为并无必要的)。谈话开始以后,虽然我们对彼此的意见都是互相支持的,但是话还是我讲的多得多。而"大民主和小民主"的话又是我讲得忘乎所以时的临时发明。我这样说不是要维护我的版权,而是不敢逃避我的责任。但是我确实没有说过"小民主不过瘾要搞大民主"的话,我的原话是说"我们的大民主太少,小民主太多",而且我还对这两个词儿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作了解释。一方面。我感到虽然当时的政治大体上可称清明社会也可算安定,却又痛感人民群众没有多少议政参政的权利,认为这都是从苏联模式学来的,现在苏联既然出了问题,中国也必须改弦更张,实行大民主,以免重蹈苏联的覆辙;另一方面,当时正是建国七年后第一次大规模的调资定级工作刚过,那次调资的过程中,我一方面坚决反对领导上对我个人提级,另一方面又对几乎天天都有人到我的办公室,甚至到我家里来诉苦的现象十分反感。来的人无例外地都是说自己什么什么时候参加工作,现在

的级别是多少多少,别的什么什么人跟他同时或者比他还晚参加工作,而现在的级别又是多少多少。我以为一个人自己到上级面前伸手要求提级是岂有此理的事情,而且这样一闹的结果,几乎人人都觉得自己受了委屈。一次调整,半年不得太平。此外,如分房子,调工作……一概都是如此,更不用说上班迟到早退,办公拖拖拉拉了。我虽然几乎没有在旧社会工作的经验,却硬是断定这是自古以来闻所未闻的荒唐事。我认为这都是共产党太讲人情,不讲法治的结果,这就是我所厌恶的小民主,我自以为所见甚是,却不料过不了几天毛主席就在二中全会上对我不点名地提出了批评。而且据冷西同志会后向我讲,毛主席的原话是说:"大民主就是要上大街,是对敌人的。我们不能搞大民主,只能搞小民主,搞小小民主。"这样,我觉得毛主席完全误解了我的意思。但是我虽然想不通,心里倒并不害怕,甚至没有委屈感,因为我心目中的毛主席决不是像斯大林那样会整人的领袖,批评也并不是整人。另外,冷西同志还专门找王飞和我传达:"主席说这两个人是好同志,回去不要批评他们。又说这不仅是一两个人的思想问题,而且是一个思潮问题。"我猜想毛主席虽然误解了我的意思,但是他既然提出这是一个思潮的问题,想必有解决的办法,我只须静待就是了。不过林克同志大概是听到了毛主席讲的全部内容的,心里很有点紧张,又来找我,问我是不是他把我的话传错了,颇有歉意。我倒是觉得没有什么,只是向他再次声明,我根本没有上大街的想法。我的大民主是对小民主而说的,而且正是因为敌人打倒了,我们才可以搞大民主。他听了我的话去又向毛主席解释了一遍,主席说"他们主张的议会民主,新闻自由实际上与上大街没有什么不同"。家就住新华社大院里的林克同志又回来向我传达了一遍。我虽然百思不得其解,但是心情还是并不紧张。过不了几天,我就随周总理出访亚欧11国去了(原定是访问亚洲八国,但是新年前后因为波匈局势愈演愈烈,总理在访问印度的中途,临时奉召回京,受命访问苏波匈三国然后再从莫斯科完成对阿(富汗)印(度)巴(基斯坦)锡(兰)的访问。回国以后没有几天就听到毛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上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报告了。 因为我发明了"大民主"这个词,又受到了毛主席的批评,所以在我被划为右派以后,有些人就传言我是"钦犯",是毛主席亲自定的右派。这是极大的误解。毛主席是以大手笔写大文章的人,不会把区区一个李慎之放在心上。我是真诚相信他说的"他们是好同志"的话的,要解决他心目中的"思潮"问题,他的一贯做法是群众运动与群众路线。如果我在反右派运动所涉及的时段里出国去了或者没有鸣放,我就不可能成为右派,无奈我"秉性难改",也就只有"在劫难逃"了,事实上,我随总理出访中途回京的时候,王飞还跟我讲:"你走了以后,林克又来传达主席的指示,要我们同他一起读苏联编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被我婉拒了"。我当时还不理解,以为能同毛主席这样的天才理论家一起读书是莫大的荣幸,一定可以得益匪浅,结果未能如愿,颇有惋惜之急。但是王飞对我说"已经犯了错误,挨了批评了,不要再惹事了"。我是末代延安人,没有经历过整风、审干、抢救这样一些运动,政治上是极其幼稚的,听了毛主席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以后,心头越来越热,还是不改故态,放言无忌,终于被划为右派分子。王飞则从此谨言慎行,只是最后还是不免受我之累,受到降级处分,丢掉了新华社编委委员(即党组成员)兼国际部主任的乌纱帽。他虽然从不怨我,我却是感到永远愧对老友的。

我终于被划为极右分子,受到四类处理,但是最后定案的罪状中却并没有"大民主"这一条。这大概是因为按照政策,向中央领导同志直接进言不能算是错误的缘故。出我意料的是,我的第一条罪状居然是"企图利用内参影响中央"。而我本来还自以为是我的功劳。在批斗时也没有人提到过这一点。事实上,不但当时的参考资料反映情况详尽及时,而且还由我主持在"一日二参"之外出了二十几期的专辑,和若干期的内参专辑。中央一再表示满意还曾传令嘉奖的。1956年7月,毛主席还通过中宣部布置我和当时中宣部国际宣传处处长姚臻同志一起编了两册《批判斯大林问题文集》,搜罗了全世界各国共产主义政党的中央委员会和领导人所发表的批判斯大林问题的决议、声明、论文、报告以及党的机关报的若干社论。就我现在所知,在全世界的同类文

集中,我们这一本可能是最完备、因此也最权威的。

经过毛主席的批判,大民主已臭名远扬十年之后,忽然在中国大地上又走红起来。那是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群众纷纷传言"毛主席提倡大民主了",而且这个信息是由总理向下传达的。这场大民主带来的热闹不但将永垂史册,而且现在还活在四十岁以上的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心里。当时新华社很有几个造反派头头,因为知道我是大民主这个词儿的发明人而来向我煽动:"老李,你这个右派也该翻翻身了,毛主席都主张大民主,你说说大民主有什么错?"对这,我只能木然以对,同时渐渐在心里凑成了这么四句:"十年前事已成尘,不向天花悟昨因。洗尽狂名销尽想,笑他多事解铃人。"

正是"十年风水轮流转"!又过了十多年,我们的国家又批起大民主来了。不但从宪法里取消了"四大",而且报章杂志上也有文章根据毛选追查起最初提出大民主的根本就是一些没有改造好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每看到那样的文章,我就有一种冲动,想出首坦白,我就是那个信口开河,害得大家吃了那么多苦头的人,但是我马上又想到,我哪里能够狂妄到认为自己有资格来承担这么大的责任呢?

知道我是大民主的发明人的朋友,大概还并没有认为我犯了那么大的罪。1982年,乔木同志把我调上玉泉山去参加起草十二大文件的第一天,就在吃晚饭的时候向众位秀才介绍:"李慎之同志就是那个最早说大民主的人。"多年没有参加上层的工作,我当时熟识的人确实已经不多了。

为什么毛主席心目中的大民主同我心目中的大民主能有那么大的反差,或者说截然相反。这是我长期思索的问题。在六十年代的"文革"中我已经悟到,毛主席心目中的大民主其实和他心目中的无产阶级专政是一回事,至少是用以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手段。反右派斗争,反右倾斗争与"文化大革命"其实都是他所说的大民主。不过,相对比而言,反有派与反右倾是比较"小一点"的大民主,而"文化大革命"则是"特大"的大民主而已。毛主席逝世后不过十个月,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出版,我第一次看到他在八届二中全会上批判我的大民主和阐述他的大民主的讲话,读完之后有一种爽然若失、悔之已晚的感觉,我要早知道这些话,我就是再愚蠢也不致于栽那么大的筋斗。照说冷西同志和林克同志都给我解释过毛主席在二中全会上的讲话。尤其是冷西同志,因为我马上要随总理出国来不及听二中全会的正式传达,还专门花了两个钟头的时间对我一个人进行传达直到深夜,我至今感念。但是无奈他们一点没有给我讲毛主席在这篇讲话中说得相当清楚的要用无产阶级的大民主来反对资产阶级大民主(当然也就是我所说的大民主)的一番意思。到底是我一个人糊涂到了不辨左右是非的程度呢,还是大家都有点儿糊涂呢?

至于我所说的小民主,虽然毛主席也曾让冷西同志和林克同志告诉我"我们只能搞小民主、搞小小民主",但是似乎并没有引起他多大的兴趣。在二中全会的讲话中,他老人家只有一次提到,明年要实行整风,"预先出告示",不是"不教而诛"'"这是一种小民主的方法",事实上这次整风也就是后来的反右派斗争。现在看起来,毛主席早在半年前已经发出警告了,而且说得相当明白,然而就我观察所及,全国人民注意到这一点的人实在太少了。

到今天,我当年十分厌恶的小民主在中国仍然大量存在。提级别、评职称、分房子到哪里都是无休无止的争吵和照顾。所以,不过十来年,本来一个都没有的硕士、博士、博导,……还有"大师"已经是满坑满谷了。不过我似乎也已经想通我心目中的小民主大概是毛主席所说的大民主(或者由大民主所建立的制度)的必要的补充,这倒也是特别符合中国国情的一点富有"人情味"的宣泄之道。我希望"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大民主能在中国永远结束了。我也希望我看到的

小民主能越来越少。但是我现在已经能够懂得,个人的幻想并不能代替历史的实际。 在中国以外的世界。大民主的故事还远没有完。不知哪位高手把大民主译成

mass democracy——群众性的民主,这是一个很容易望文生义而极有吸引力的名词。因此随着"文化大革命"震动世界,大民主的思潮也在世界上引起回响。著名的"巴黎1968年5月"就是一个重要的例子。到现在,大民主在西方虽然还不算走红,然而在欧美的大学却是香烟不断。我完全不懂他们到底主张些什么,但是他们大概已经发展出了一套理想主义的理论,而且决不是同毛泽东思想毫无关联的。在那些西方人的心中,毛泽东思想的定义就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毛泽东的伟大功绩就是彻底消灭官僚主义。至于官僚主义能不能彻底消灭,该不该彻底消灭,他们就不考虑了。

事情已经整过去四十年。我年已七五,行将就木。我个人微不足道,但是"大民主"却是中国或者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一桩公案,也会成为政治学上的一个名词。我作为其发明人,有趁人证物证还在向历史交代一下的义务,特别是对那些有历史癖的人们,省得他们以后挖空心思地去调查、考证,弄得不好,反而可能以讹传讹,难于征信。

"文革中",我的专案组长曾经问过我:"毛主席对你那么优容宽厚,你为什么还要反对毛泽东思想?"我可以指天发誓,一直到反右运动,我骨头里决没有一丝一毫反对他老人家的意思。我甚至告诉她,到反有运动结束的时候,我还给自己做了一副不能算是对子的对子:"自作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自作多情,多情却被无情恼"。就是在被划为右派分子以后,也还是椎心泣血、日思夜想怎么改造自己,使自己能跟得上毛主席的思想。当然,我得承认后来也渐渐滋生了怀疑以至反对他老人家的思想,但是那是1959年在农村经过两年改造以后看到大跃进失败,农村到处有人饿死以后的事情了。

哀思篇七
《烈士墓前的哀思》

烈士墓前的哀思

马场小学 王克辅

又是一个清明节,又是一个缅怀先烈的日子。今天,春风拂面,柳枝吐芽,在这个油菜花飘香的特殊日子里,我们马场小学全体师生来到烈士墓前,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缅怀这些曾经为了中国革命而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祭奠长眠在这里的先烈英灵。

此时此刻,站在烈士墓前,我心潮起伏,思绪万千。这里长眠着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尊严献出宝贵生命的革命先烈们。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岁月里,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你们抛头颅、洒热血,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献出青春和年轻的生命,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险时刻,你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钢铁长城;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你们抛去了家庭和个人的一切,毫不犹豫,挺身而出,把宝贵的生命无私地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把满腔的热血洒遍祖国大地。

面对你们,我们怎能不肃然起敬?你们的辉煌业绩,将彪炳史册、万古流芳!你们的英名将与日月同辉,与江河共存!我们敬慕你们,无私奉献的英雄!正是因为有了你们这些无数的革命先烈,有了你们

的崇高,有了你们的无私才有了今天和平的环境,才有了祖国的繁荣昌盛。

战争的年代造就了烈士的坚强与勇敢,和平美好的环境为人们提供了学知识、长才能、成栋梁的机会。我们有信心,因为我们有榜样!我们是时代的幸运儿,我们应该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更应该懂得所肩负的历史和历史使命。我们要爱自己,更要爱祖国,我们要发奋学习,为她增光,为她添彩。

让我们继承先烈的遗志,为家乡的建设、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共创美好明天!

哀思篇八
《春天的哀思》

春天的哀思

今天天气虽然不怎么好,但既然是礼拜天,有逢上赶集,对于爱凑热闹的我来说,实在是难得的日子。

刚吃过早饭,我便匆匆来到集贸市场,呵!好不壮观的场面,熙熙攘攘的人群,应有尽有的蔬菜水果,还有在水利上蹿下跳的金鱼„„可是,偏偏没有我想要的东西。我边逛便四处张望,周围的一片绿色吸引了我,原来是农贸市场旁边的空地上有了一些绿色,此时,我才想起来,此时正值春天。

突然,我眼前一亮,那不正是妈妈让我买的芹菜吗?

“这芹菜多少钱一捆?”我蹲下身子边抚摸便问道,没人回答,我抬头一看,原来是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此刻他正在菜堆旁仔细地数着:“一元,两元„„。”数好后,叠成一叠,圈成一圈,放在胸前地口袋里,有用手捂了捂,好像怕钱长了翅膀飞了似的,看她那仔细地样子,准没听见我的问话。我拍拍她问道:“这芹菜多少钱一捆?”

她这才发现旁边有人,“哦,买菜呀?这菜不贵,两块五一捆”,她抬起头来,天真地望着我。呵!别看她满头乱发,那模样却可爱的很呢!一双又黑又大的眼睛,那小嘴就像在春风里摇摆的花朵。

“噢,是很便宜,我买两捆。”在挑选中我发现小姑娘正羡慕地望着我,我不禁发笑,见我笑她,她窘迫地低下头,忽然又像想到了什么问我:“哥哥,你一定是中学生吧?”

“嗯,”我拿着挑好的菜,漫不经心地答道。

“那„„那你一定懂得很多知识吧?”我觉得这问题近乎可笑,反问:“你呢?”

她没有回答,我又奇怪地问道:“怎么,你没上学?”我特别把“没”字加重。

“不,我上过”她脱口而出,“不过上到二年级就不上了。”她低声喃喃道。 “为什么?”

“那一年,爸爸与妈妈出了车祸,只剩下我和爷爷,家中的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我实在上不起学呀!”说完她抽泣起来了,我鼻子酸酸的,早就听说村里有有一个小女孩上不起学,没想到竟是我面前这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孩。

“哥哥,你不知道,我好想上学„„真的,是真的。”我咬着嘴唇,使劲地点着头,我想安慰她,却又不知道该说什么,只得将所有的零用钱掏出来硬塞进她的手里,飞似得逃跑了。

我怕,我怕见她那求知的目光,我怕看见她那花瓣似得嘴唇,我怕听见她那颤抖的声音。

回家的路上,我想着:又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小花也开了,但那个小女孩,她也是花朵,也是春天,但她却那么早的“凋谢”了呢?

生活中,像她这样遭遇的孩子太多了,救救我们的春天。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