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廉洁自律,作风清简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2-16    阅读:

廉洁自律,作风清简篇一
《廉洁》

中华优秀传统与廉政文化 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传统美德深深熔铸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中。今天,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当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是永不枯竭的道德教育资源。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青少年身上,寄托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i] 建设廉政,要有制度上的保证,同时也要有文化上保证,讲廉政必须讲廉政文化。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弥足珍贵的思想宝库,可以为中国廉政文化提供充分的思想资源支持。本文要讨论的是如何吸取中国传统精华推动中国廉政文化的建设,并认为中国优秀传统中有关“立志”、“畏”、“知耻”的论述,对当下廉政文化建设具有直接的关系。 一、志在“立志” 树立廉政之风,应该提倡“立志”,志即“意志”。我们不主张唯意志论,也不主张精神决定主义,然而人的行动总被意志决定。意志不会凭空产生,意志一旦树立,就会变成行动的方向与动力。意志有高远、平庸之分。有高远的意志,就有明确的生活目标,远离腐败与堕落的陷阱。意志,也是一种“关心”将什么放在心中,耿耿以怀,成为意志高洁低庸的分界。 毛泽东说:“我回忆起有一次在一位青年的家里,这位青年谈起要买肉的事,他在我面前把我的仆人叫来,同仆人讨论了半天买肉的事,才叫他去买了一小片肉。我心里非常不安,以后就不再和这位青年见面了。我和我的朋友们,只高兴谈论大事情——中国人类的本性和人类社会、世界、宇宙。” [ii] 在毛泽东看来,关心“人类的本性和人类社会、世界、宇宙”,这样的人,意志高远,可与共大事,仅关心个人的物质生活,将其放在生活追求的第一位置,这样的人连做朋友的资格都没有。 不能说,毛泽东没有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他自小读孔夫子的书,崇拜过曾国藩。他相信过一种理论,即“意志本源论”,意志与精神之间是对立同一的关系,一方面物质决定精神,一方面精神一旦决定,又反过来推动事物的发展变化,影响着生活、工作与行动,成为力量之泉。离开意志,人成为软骨动物,失去方向与动力。 孔子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这是孔子对他学生曾参

说的一番话。一个读书人,应该将遵行发扬道义作为志向与目标,如果不是这样,总以穿不上时髦光鲜的衣服,吃不到山珍海味而觉得羞耻,这个人就不值得与他讨论问题,大概作朋友的资格也都没有。将孔子的话与毛泽东的回忆联系思考,是不是可以说:毛泽东在立志这个问题上确实受过孔子的影响呢? 《郭沫若传记》有以下一段记载:一九四六年“皖南事变”中被非法逮捕的叶挺出狱,前后关押达五年零两个月。当天晚上,沫若去红岩村看望叶挺,两人热烈拥抱,淌着热泪纵声欢笑。叶挺第一句话就说:“沫若,记得,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这是叶挺最喜欢的两句话,当他初任新四军军长的时候,郭沫若与他同住在汉口太和街,曾应他的索求,把这两句话写成一幅中堂。“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这句话正出自孔子的《论语》。 立志,需要“明志”。儒家之志乃“内圣外王”。中国自古以来没有自己的主体宗教,然而儒家思想却有类似宗教的意义。内圣,就是加强自我修养、树立理想境界、磨砺坚强意志;外王,即是服务社会,管理国家、平治社会。[iii]中国传统文化有“修齐治平” 的说法,即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国家公务员,不是圣人,总当洁身自好,服务国家。“法乎其上,得乎其中”,志向立得高远,受腐败诱惑的力度才有可能加强。即便没有“圣人”之志,起码的君子之道还要遵循。“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今天的情况是,不是等到“穷”了以后才独善其身,而是在“达”的时候既不“兼善天下”,也不“独善其身”。有道说:“晚景从良,一世之烟花无碍;白头失守,半生之清苦俱非”,一生即便有诸多不是,晚年改错,总归可取;有人到了老年失去应有的操守,半世辛劳付之东流。[iv]传统告诉我们,保护晚节,是基本的立志,节志晚全,是“底线”的要求。 怎样才能做到立志呢?中国古代格言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所谓淡泊,就是清简素朴,少一点私欲。这样,谋私的心不再像火焰一样燃烧,浪花一样翻滚,酒醉一样躁热,而像镜子被擦拭干净,像池水被沉淀透明,这时候高远纯洁的志向也就自然浮现,主宰原本飘荡无主的心。方志敏在《清贫》一文中写道:“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今天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干事业更需要耐得住清贫。方志敏的一生是对中国优秀传统的最好注脚。历史告诉我们,无欲则刚,胡长清、成克杰作为典型的腐败分子为的是贪得无厌,骄奢淫侈。他们以权力

为工具,追求享乐、谋取私利,权钱交易、权色交易,以至国家财产严重损失。与胡长清“情如手足”的“大款”周雪华在交代他们的犯罪“心路”时说:“我是一个钓者,把有副省长之尊的胡长清钓住了。但有时又想,我也是一条贪吃的鱼,这不正是因为他的权力,钓走了我的金钱吗?”[v][4]这段话值得我们反复吟味深思。 王阳明是将孔子思想作发扬光大的中国明代思想家,留给后人一本重要著作《传习录》。王阳明一生主张“良知、致良知、知行合一”。他说,人都有良知,这种良知与生俱来,愈是到了后来,被私欲蒙蔽,人心也就一天天坏下去。他主张在生活中,对后天所染的心灵垃圾作不断的清除,通过知行合一的工夫至于“致良知”的境界——良知的恢复与重光。“至良知”是崇高的心境,高远的志向,同时也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立志的思想里程。 王阳明说:立志就要“收放心”。一个人总要清心寡欲,持志不动,这是人心向上的最好状态。然而很多时候,人心是浮荡与浮躁的,受声色犬马的诱惑,东追西逐,不知所至。人心不再是美好的“良知”,而变成发狂的“牲口”,放逐于名疆利场。所以,王阳明说:鸡鸭放出去了还要收回来,更何况是自己的心!王阳明的思想对今天还是有用,因为我们的一部分官员的良知真的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就像放出去的鸡鸭牛羊,收回来难,也不想收回来。 《论语·学而》载:“吾曰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是说一个人要养成“吾曰三省吾身”的习惯,日日反思行为,检点作风,及时发现不足与错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总之,在立志这个问题上要讨论的问题很多。什么是志?怎样立志?要回答这些问题,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是一个可贵的资源宝库。这个宝库不用,那就是“资源浪费”了。 二、畏的哲学 行廉政,拒腐败,心中应该有个“畏”字。下面我们来说“畏”的哲学。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反复提到的一个问题。我们本来受到的教育是“天不怕,地不怕”、“无所畏惧”、“人有多胆地有多少产”。总的说来是无畏。然而,我们生活在这个世上真可以“无所畏惧”吗?也不是。 从宗教学的意义上说,世界上有三个宗教区,这就是基督教区、佛教区与伊斯兰教区。立一个宗教,就是立一个可以值得畏惧的东西,叫你去怕,用这个来维系社会与人心的秩序。因此,西方人怕上帝,怕死了以后入地狱。信佛教的人就怕如来佛,怕一个生死报应。伊斯兰教不像其他两个教有偶像崇拜,庙

宇中不设偶像,就是告诉你安拉无处不在,有个看不到的眼睛,看不到的手在主宰你的命运,让你做什么事情都有一个怕字。共产党人不信神,革命时代讲“无法无天”,说的是大无畏的精神。这是当时历史条件所规定的。然而,马上得天下,马下治天下,当我们的党已经成为一个执政党的时候,就要在心中立个怕字,有个“天”字,这个天不是神,不是佛,不是安拉,是“民”! 陈毅有一首诗,大家都知道。这首诗有以下的句子:“手莫伸,汝言惧捉手不伸,伸手必被捉。党与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汝言惧捉手不伸,人民咫尺手自缩。”其实这里就说到了一个怕字,一个畏字。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但不敢伸手,怕的是“党与人民在监督”,怕的是“万目睽睽难逃脱”。 邓小平在《共产党员要接受监督》一文中说过: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谨小慎微不好,胆子太大也不好,做事要有所畏,有所怕,不能无所顾忌。小平的话是很有深刻的含义的,其中包含着深刻的辩证法。这就是共产党一方面要不怕,一方面要有一个怕字放在心头。说不怕是因为我们正处在改革的时代,许多事情我们是头一回遇到,这就需要无所畏惧的精神,大胆实践,勇往直前。说一个怕字,是自我修养而言,凡是遇到个人利益得失的时候,就要三思而行、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时刻记住,一失足将酿成千古之恨。根本的区别还是为公还是为私。为一个公字,要敢字在前,为一个私字要慎字当头。有了这样的自觉,就可以建立起来廉洁的党风,就使我们的干部走在河边不湿鞋。孔子曰:“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个矩,在今天来说,就是党纪国法,就是规范我们行动的规矩。有了这个规矩,对其有敬畏之心,时刻想到“不越矩”,得到的将是更大的精神自由。[vi] 畏是一个哲学,这哲学是中国传统提示我们的。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在此三畏之中,孔子强调的是畏天命。他在很多地方说到天命。他说:“五十知天命”(《论语》:《为政》)。他将命与“天”联系起来,而强调天的可畏可敬:“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论语》:《宪问》)、“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天生德于予,桓其如予何?”(论语:《述而》) 在孔子看来是“天”是宇宙人间的绝对主宰,是人间伦理的终极根据。天将给予一切,也可以收取一切。天可以认可一切,也可否定一切。如果在人间之上还有一个客观意志的存在,那么这个绝对意

志就是“天”,具体说来是“天意”,是“天命”,是不为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上苍意志。 “畏天命”,等于宗教信仰,中国古代没有宗教的形态,而有宗教哲学。“一句非常简单的话,越说越使人不懂,就是哲学。”这虽是笑话,也蛮有道理,由此可见哲学之难懂。中国的乡下人往往是大哲学家,很懂得哲学,因为他相信命。至于命又是什么?他不知道,反正事好事坏,都认为是命,这就是哲学,他的思想有一个中心。天命也是这样,这“畏天命”三个字,包括了一切宗教信仰,信上帝、主宰、佛。这些都是“畏天命”。一个人有所怕才有所成,一个人到了无所怕,不会成功的。 上面这些话是台湾一个学者叫南怀瑾说的。有的说得不对,有的说得还有道理。其实我们不妨将天命理解为“规律”,自然的规律,社会的规律;理解为民意,人民的呼声、人民的意志、舆论与心愿;可以理解为全球化的世界的历史进程与发展趋势,即所谓的“历史潮流滚滚向前,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里,人民最重要。天命是人民的意愿与“命令”。一个人在做腐败的事情的时候就要有所畏惧,因为他已经在违背规律,违背人心,违背潮流。个人是这样,政党也是这样,没有一怕字在心里放着,就会出大问题。孔子说:放于利而行,多怨。这个放,就是放任,就是无所顾忌。当一个人拿着人民给的权利,肆无忌惮地去做营私的买卖,必然召来人民的怨恨。唐代诗人白居易诗云:“只见火光烧润屋,不闻波浪覆虚舟。名为公器无多取,利是身灾合少求。”一时来看,贪污腐败可以得到满足贪鄙的心理,然而等着他的是火光烧屋、波涛覆舟,引来灭顶之灾。 古代有君权神授的说法,实际上现在是“政权民授”。我们手里有了权,这权是谁给的?是人民给的。民如水,执政者驾着一条船,心里哪一天,没有了人民的“天”,水随时都有“覆舟”的可能,这怕不怕呢?想通了这些,我们的干部就保得住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抗得住各种诱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vii] 孔子又说到“畏大人”,这个大人并不是一定指官做得大。对父母、长辈、有道德学问的人有所怕,因为他们的人生中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去吸取与参考。第三“畏圣人之言”,这是叫我们去读书,因为许多总结历史经验的好书都是“圣人”,也就是历史上的有知识有道德的人写的,从书本上学习,并抱着敬畏之心,按照所说的去实践。 有了这个三畏,孔子告诉我们还要有“三戒”。孔子说过:“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

廉洁自律,作风清简篇二
《廉洁诗词名言警句》

廉政诗词、格言、名言、警句

诗词

一旦手中有了权

不应想钱应想廉

人生无返程

莫向腐路行

人生得意时

切莫忘廉规

群众的事情记在心上

廉政的法规刻在脑中

身在民中察民情

民在心中解民忧

心中有民政必勤

脑中有法行必规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此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党与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

汝言慎捉手不伸,他道不伸能自觉。

其实想伸不敢伸,人民咫尺手自缩。

--------------------------------------------------------------------------------------------------------

廉政格言

1、廉洁自律,警钟常

2、廉洁自律,从我做起

3、以热爱祖国为荣 以危害祖国为耻

4、以服务人民为荣 以背离人民为耻

----------------------------------------------------------------------------------------------------------- 名言:

1、世路无如贪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宋]朱熹

意思是说世上的路没有比贪欲更险恶的,多少人都是因此误了一生。)

2、没有思想上的清白,也就不能够有金钱上的廉洁。 ——[法] 巴尔扎克

3、“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孔子

这是孔子对他学生曾参说的一番话。一个读书人,应该将遵行发扬道义作为志向与目标,如果不是这样,总以穿不上时髦光鲜的衣服,吃不到山珍海味而觉得羞耻,这个人就不值得与他讨论问题,大概作朋友的资格也都没有。

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中国古代格言

所谓淡泊,就是清简素朴,少一点私欲。这样,谋私的心不再像火焰一样燃烧,浪花一样翻滚,酒醉一样躁热,而像镜子被擦拭干净,像池水被沉淀透明,这时候高远纯洁的志向也就自然浮现,主宰原本飘荡无主的心。 5、“吾曰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这是说一个人要养成“吾曰三省吾身”的习惯,日日反思行为,检点作风,及时发现不足与错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5.贪侈会破坏人们的心灵纯质,因为不幸的是,你获得愈多,就愈贪婪,而且确实总感到不能满足自己。——法.安格尔

6.德行告诉人们:反抗诱惑吧,那样你才有更多的机会做出高尚的行为来。— —俄.车尔厄雪夫斯基

古代廉政警句选(一)

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金]元好问《元遗山集》

注解:有本事的官吏经常可以看到,但能做到公正廉明就非常难了。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宋]包拯《乞不用赃吏疏》

注解:廉洁的官吏,是人民的表率;贪赃的官吏,是人民的盗贼。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宋]岳飞

注解:文官清正廉洁,武将拼死报国,这样国家就可以太平了。

世路无如贪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宋]朱熹

注解:世上的路没有比贪欲更险恶的,多少人都是因此误了一生。

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战国]《荀子·正名》

注解:人的欲望虽然是不能消灭的,但对欲望的追求是可以节制的。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唐]李商隐《咏史》

注解:遍观历代圣贤治国治家的经验教训,成功皆因勤俭,败亡皆因奢侈。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注解:忧患劳苦,可以使国家兴盛;一味贪图安逸享乐,就可以葬送自身。

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宋]苏轼《范增论》

注解:东西一定是自己先腐烂,蛀虫才能生出来。人一定是先产生疑心,以后谗言才能听进去。 财能使人贪,色能使人嗜,名能使人矜,势能使人倚。四患既都去,岂在尘埃里?[宋]邵雍《男子吟》 注解:钱财使人贪婪,美色使人沉溺,名声使人骄傲,权势使人专横。一个须眉男子,如若能够免去财、色、名、势这四种祸患,难道他还会是世上的普通人吗?

古代廉政警句选(二)

养心莫善于寡欲。[战国]孟子

注解:修身养性最好的办法就是减少各种欲望。

穷不忘操,贵不忘道。[唐]皮日休《六箴序》

注解:人虽然不得志,不能忘记操守;地位高了,不能忘记正道。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战国]《孟子·腾文公上》

注解:上面的人有什么喜好,下面的人常常仿效,而且往往搞得更厉害。

治官事则不营私家,在公家则不言利。[汉]刘向《说苑·至公》

注解:给公家做事,不能考虑个人的事,就不能讲私利。

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晋]傅玄

注解:主持政务关键在于去掉私心,否则就没有公道可言了。

君子先择而后交,小人先效而后择。[隋]王通《文中子·魏相》

注解:品德高尚的人交朋友,先加选择,然后再交往;小人却不同,一见如故,显得异常亲热,然后才去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人。

观其交游,则其贤不肖可察也。[春秋]管仲

注解:看一看他所交往的朋友,也就能看出他是什么人了。

贤人志士之于子孙也……贻之以言,弗贻以财。[汉]王符《潜夫论·遏利》

注解:贤明者与有志之士对于子孙……留给他们有教益的话,而不是留给他们财产。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汉]《礼记·大学》

注解:只有提高了自身的品德修养,而后才能整治家庭;只有整治好了家庭,而后才能治理好国家;只有治理好国家,而后才能平定天下。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腾王阁序》

注解:人老了,应当更有雄心壮志,岂能因为满头白发改变过去的想法打算?境况艰难困苦,应当更加坚强,不能因此而丧失凌云壮志。

廉洁自律,作风清简篇三
《清简——为言语智能而教》

清简——为言语智能而教

薛法根

何谓“清简”?在《汉典》中初见于《后汉书·赵咨传》:“咨在官清简,计日受奉,豪党畏其俭节。”意为为官“清廉俭约”。在以后的诗文中,则常常含有“简约”、“清新简练”等意味,如宋代沈括《梦溪笔谈·人事一》:“气韵闲旷,言词清简。”明代袁宏道《哭刘尚书晋川》诗:“百八串珠不离手,言谈清简风飕飕。”而在现代文本中,“清简”一词却似乎不常见到,倘若要用形象的方式诠释“清简”的内涵,不妨用三个隐喻:

一是浅近中的深刻,如“禅”。佛家善用浅近而优美的故事传递深刻的人生哲理,显得空灵、智慧。夏丏尊先生曾与弘一大师同住白马湖畔,见他只吃一道咸菜,便问“难道你不觉得咸菜太咸了?”答曰:“咸有咸的味道。”后见他只喝白开水,又问“难道你没茶叶?不觉得太淡了吗?”答曰:“淡有淡的味道。”明白如开水的清简之语,透露出安贫乐道的人生境界。

二是简约中的丰富,如“画”。中国水墨画素来崇尚简约之美,《寒江独钓图》中一叶扁舟漂浮水面,一个渔翁独自垂钓,几笔微波外皆为空白,有力地衬托出江面空旷寥廓、寒意萧条的气氛,给人留下意蕴无限的想象空间。齐白石寥寥数笔,就把生灵活现又意趣盎然的虾呈现在人们的面前。简单的线条与墨色,却蕴含了无比丰厚的韵味,正如郑板桥诗云“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清简其实就是一种生活的姿态,由简入繁易,而由繁入简难。

三是清淡中的诗意,如“茶”。茶生于天地之间,本性清淡幽雅,一杯在手,清新淡雅,平淡的日子便弥漫着闲适与诗意。常言道“心素如简,人淡如菊”,心灵犹如竹简一般,平和淳朴;处世如同菊花似的,淡泊名利。这便是中国的“茶道”,也是中国人清简生活的诗意写照。

清简本源于生活,而与语文又有着天然的联系。杜牧《阿房宫赋》开篇气势磅礴:“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将六国败亡,秦皇一统,残民自逞,骄奢淫逸,以寥寥十二字概括,表现出令人惊叹的史诗式简约美。“古文以最简单的文法表达极丰富之内涵,犹如围棋以最简单的规则包含千变万化之策略。以少胜多,以简驭繁,此乃根植于东方哲理之美学精义。”可见,清简是一种大美,是拂去繁华与浮躁之后的纯净与雅致。学会了简化文字、简化生活,就

自然懂得舍与得之间的平衡,就在不自觉中掌握了一种大智慧,就得到了美的另一种平易近人的姿态。

为何“清简”?“清简”的核心理念建立在对教育、对儿童、对语文的认识上。事实上,教育也是一种生活。因此,一个人崇尚什么样的生活,就会秉承什么样的教育思想与教学主张。对于我来说,清简的生活,清简的语文教育,着实是一种向往的自由境界。周国平先生说:“在五光十色的现代世界中,让我们记住一个古老的真理:活得简单才能活得自由。”同样,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语文教育世界中,“清简”犹如出污泥而不染的青荷,散发着自然清新的芳香,引领着教育回归属于自己的家园。

教育回归“清简”。“大道至简”,很多情况下,越简单就越接近事物的本质。构成生命的细胞是简单的,构成物质的核子是简单的,就连最成功的描述自然规律的理论也简单至极,爱因斯坦的质量能量公式E=MC就是一个例子。任何问题的复杂化都是因为没有抓住最深刻的本质,没有揭示最基本规律与问题之间最短的联系。停留在表层的“复杂”上,必然会离问题的解决越来越远。教育,理当“清简”,用最通俗易懂的话语,揭示教育的本质规律。

当下,各种教育思潮和教育思想空前繁荣,只看一家之言,我们是清醒的,但看了多家言论之后,我们往往会无所适从,变得糊涂起来。根源在于我们对教育缺少最为本质的认识,辨不清各种理论之间的差异。无论是建构主义还是解构主义,也无论是人本思想还是科学思想,都从某个视角揭示了教育的内在规律,而教育的核心是“人”。“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所能拥有的最高权力就是给自己的生命赋予意义的权利。帮助每一个人最切实最完整地实现这样的权利,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摩罗语)人的生命意义在于其个性潜能的充分而自由的生长,失去了这一核心价值,教育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正本清源,从“人”的发展出发来看各种教育思想与主张,才能保持一份清醒,敢于怀疑各家的言论,从而找到自己教育“主心骨”,心中自然敞亮,面对各种各样的教育乱象能从容淡定,作出合乎教育规律的清晰评判,不再人云亦云。

教育回归“清简”,需要从哲学层面对教育作出透彻的解读。我们的教育中哲学课长期缺位,一直用“马列”这一具体的学派代替哲学,致使我们对世界、对教育,乃至对人类文化缺乏完整而深刻的认识与理解,“一旦政治极其相关的

意识形态出现某种松动,就会失去信念,感到动摇和空虚。”重建教育与哲学的联系,才能让对各种教育思潮和思想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解蔽,从而让教育获得真正的解放,回归“清简”的本真状态。

儿童回归“清简”。陶行知在《新的旅行法》里说:“儿童社会要充满简单之美。”小时候,我们常常迷恋《西游记》、《奥特曼》这一类神话故事,然而成人后再也没有兴致去看这样的小说和电视片了。在成人的眼里,雷同的故事,简单的情节,一成不变的结局,看了开头就知道结果,这样的故事简单得可笑,然而却让儿童欲罢不能。吸引儿童的往往是成人看不见或者不感兴趣的东西。同样的事物,在儿童的世界里就有了一种别样的趣味。人们在还是孩童时存在着一种天然的简单,可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吸收了过多的知识,反而丢失了这种淳朴的天性。当我们长大以后,不能忘记的是自己曾经也是一个孩子。如果不幸遗忘了,那么就只能从儿童文学作品中去寻觅。

然而在学校里,我们给予孩子的是那些自以为“有意义”的东西。那个经常被人称道的“孔融让梨”的故事,无数次地被用来教育孩子要谦让、要有礼貌。然而一个四岁的孩子,伸手去抓那个最大的梨子似乎是一种本能,才像是一个孩子的所为。而“哥哥大,吃大的;我小,吃小的”这样的话语似乎很难让人相信出自天真烂漫的孩子之口,即使相信也很难成行。这样的道德说教,把成人的好恶赤裸裸地塞在了儿童的世界里。这样的作品不能叫儿童文学,而应该叫做“教育儿童的文学”。这样的“教训式”作品,使儿童时时感到羞耻,内心不再纯净和快乐,《小猫钓鱼》让孩子不再玩耍,《猴子捞月》让孩子不再好奇,《骄傲的公鸡》让孩子不再言美„„如此功利的教育,如此复杂的语文,怎么不让孩子感到恐惧和自卑?他们内在的智慧潜能又怎能自然地生长?回归清简,就是要还孩子一个简单、美好而善良的世界。用儿童的方式对待儿童,把孩子当作孩子,鼓励他们游戏,允许他们犯错,耐心地等待他们悄悄长大;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不把孩子当孩子,要看到儿童是活生生的生命个体,尽管是孩子,却也有他们自己的思想。我们不能用成人的思想替代孩子的思考,把本来丰富多彩的世界压缩成单调乏味的书山题海。给予孩子简单而自由的生活,让他们想说就说,想做就做,把快乐的童年留给每一个孩子。有这样一首网络小诗,或许能让我们分享儿童世界的简单之美:

喜欢就在一起玩,不喜欢的就不想在一起玩。

喜欢也不一定要在一起。

不图你钱,不图你名,不图你色,不就图个喜欢吗?

我喜欢你,你喜不喜欢我?

哦,你也喜欢我啊,那就继续一起开开心心得玩啊。

我喜欢你,你喜不喜欢我?

你不喜欢我?那为什么要和我在一起玩?

和我在一起很开心?那就是喜欢我啊!

语文回归“清简”。语文是什么?语言文字,语言文章,语言文学,语言文化„„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常常提出不同的口号:“不要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不要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课”。60年代针对这两种倾向,又提出了“语文课是一门工具课”,强调要抓“双基”训练,结果语法、修辞等知识充斥语文课堂,语文课沦为单调、机械的技术训练课。于是,又提出“语文教学要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似乎这样就可以避免走入极端。然细细推敲,“工具性”与“思想性”相对立而统一,“人文性”与“科学性”相对立而统一。“工具性”与“人文性”是两条铁轨上跑的火车,没有矛盾对立,又何来统一可言?语文似乎陷入了“逻辑迷魂阵”,让人摸不着方向。于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10条总目标中,诸如“培养爱国情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提升文化品位,传承民族文化,发展思维能力,养成科学态度„„”这些核心词汇让语文背负了“不能承受之重”,“加法思维”致使语文教学成了一个框,什么都可以往里装。如此之重的任务又转嫁到了学生身上,于是,“减负”成了一句时髦的口号,干打雷不下雨,负担不见轻,反而越演愈烈。学生几乎没有了休闲的时间与空间。在希腊人眼里,学习就是享受一种闲适,孩子有充裕的时间体验和沉思,才能自由而充分地获得心智能力的发展。只有劳作和忙碌,而没有休憩和闲适,小孩子会丧失灵性,成年人会磨灭悟性。而一个人小时候没有灵性,长大了又没了悟性,那他还有什么希望?爱因斯坦说:“负担过重必然导致肤浅。”学习的闲适,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消化”知识,有足够的时间静思默想,有足够的时间潜心体验,也就有对世界深刻、独到的感悟、体认、理解与把握。不然,学生就像被风干了的狗尾巴草,失去了生命的活力与朝气,有知识而无智慧,有学问而无情趣。语文需要“清简”,“清简”了的语文,就有了一种学习的闲适,就能让学生获得一种心灵的自由与思想的放飞。

语文如何“清简”?北京师范大学童庆炳教授说:必须从“人的建设”的高度定位语文教学,要通过语文教学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感知力、情感力、

想象力、理解力,因为这些是一切创新精神的基础。浙江师范大学王尚文先生认为:语言不仅仅是人际交往的工具,而且是人的生命中最美丽的花朵,培养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就是培养人本身。当我们将目光聚焦到“人的发展”上,就会看到每个学生都是可爱的,具有无限的可能性。语文教育,乃至一切教育,都要努力帮助学生将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性。

多元智能理论发现人类有8种智能:言语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每个人都具有某方面的智能优势,显示出独特的认知特征。适切的教育可以充分地发掘每一个人的潜在智能,促使他们在各自的智能优势领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从这个角度讲,语文教学应该创设适合学生言语学习的“聪明环境”,在积极健康、富有“营养”、充满情趣和交互作用的环境里,促进学生言语智慧潜能的持续发展。言语是人的一种行为活动,言语智能是在人在这种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表达机智、表现艺术以及丰厚的人文素养、人文底蕴。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在获得课文所传播的信息的同时,获得“如何传播信息”的“言语智能”才是“更为本质的行为”。

因此,发展学生的智慧潜能是教育的价值追求,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是语文学科的独当之任。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将培育学生的言语智能作为一种自觉的追求。语文教学应该重视“双基”,但知识不等于智慧,技能也不等于智慧。语文教学必须超越知识和技能,走向智慧,建立在三根支柱上:“鲜明的思想”、“活生生的语言”、“儿童的创造精神”。语文教学要紧紧围绕“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这个核心任务,让语文课堂教学清晰起来。把教学重心从课文的思想内容转移到语文能力的发展上,通过课文内容学习其中的语文知识,进而通过相应的语文实践,形成并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把目光聚焦在语言文字上,走“带着学生学语文(学知识长能力)”的路子,真正摆脱“跟着课文内容跑”的怪圈。这样的智慧教学,就具有语文的专业特点,学生就能学到生活中学不到的东西,体现语文课堂教学鲜明的成长性。

(钱军伟转载自薛法根博客)

廉洁自律,作风清简篇四
《党风廉政建设》

两岸苍松 夹着几株樱 到尽处 突见一山高 流出泉水绿如许 绕石照人 潇潇雨 雾蒙浓 一线阳光穿云出 愈见娇妍 人间的万象真理 愈求愈模糊 模糊中偶然见着一点光明

真愈觉娇妍

1942年2月1日,毛泽东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作了《整顿党的作风》的报告,第一次提出党风的科学概念,由此引发了各个解放区轰轰轰烈烈的整风运动,并一直延续到今天。

所谓的党风建设,是指端正党组织和党员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学习作风。树立与党的性质和宗旨相适应的良好风尚的工作。党的作风关系到党的性质,关系到人心的向背,影响着社会风气,决定着党的命运,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所以说党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我党历来重视党风建设工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提出了一个指导思想,两道防线,三项工作格局,五条基本原则的工作思路,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党风建设仍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乔石同志担任纪委书记的时候,在党的十三大报告当中就提出,他说:“近年来,各级纪检监察处理了成千上万的不正之风案件,但党内不正之风仍然严重存在,甚至此起彼伏,纠而复生。究竟是什么原因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我们讲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是行为的本源。大家都知道,不管人或者是事情,它的发展都要经过一个变化过程。一个人纯洁的党员,不可能从道德高尚、廉洁奉公一夜之间就成为骄奢淫欲或者是上亿的贪污大犯,前面都是一些小打小闹,然后是中打中闹,接着才是大打大闹,事物的发展也是这样,没有量的积累,不会有质的变化。这里就提到一个道德问题,用纪检监察的话讲就是从源头上纠正不正之风,增强依法办事、廉洁自律的意识,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那么学理论,讲道德,讲教育能遏制党内不正之风吗?不行,我看是不行的。要从源头根治,就必须以人为本,追求内在本真的提升。

中国自古以来没有自己的主体宗教,儒家思想却有类似宗教的意义,并且根深蒂固。在儒家思想里有一个很精髓的论点,那就是“内圣外王”。内圣,就是加强自我修养、树立理想境界、磨砺坚强意志;外王,即是服务社会,管

理国家、平治社会。要达到这种境界就必须立志。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社会活动家马克西姆·高尔基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人心是浮荡与浮躁的,受声色犬马的诱惑,东追西逐,不知所至。如同无节制地挥霍自己的情感,所有源于本真的情感被挥霍之后,所剩下的只是空洞的灵魂。怎样才能做到立志呢?中国古代格言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所谓淡泊,就是清简素朴,少一点私欲。这样,谋私的心不再像火焰一样燃烧,浪花一样翻滚,酒醉一样燥热,而像镜子被擦拭干净,像池水被沉淀透明,这时候高远纯洁的志向也就自然浮现,主宰原本飘荡无主的心。

空有志向还不够。你仔细研究下中共海南省文昌市市委书记谢明中的堕落轨迹就会明白。有志向还要耐得住寂寞,要有畏惧心。“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越来越历久弥新,它们一个是我们头上浩瀚的星空,另一个是我们心中的道德律令。”哲学大师康德的箴言,字字珠玑。除了敬畏道德以外,我们同样还要敬畏责任,敬畏人民,敬畏人生。

邓小平在《共产党员要接受监督》一文中说过: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谨小慎微不好,胆子太大也不好,做事要有所畏,有所怕,不能无所顾忌。小平的话是很有深刻含义的,其中包含着深刻的辩证法。这就是共产党一方面要不怕,一方面要有一个怕字放在心头。说不怕是因为我们正处在改革的时代,许多事情我们是头一回遇到,这就需要无所畏惧的精神,大胆实践,勇往直前。说一个怕字,是自我修养而言,凡是遇到个人利益得失的时候,就要三思而行、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时刻记住,一失足将酿成千古之恨。根本的区别还是为公还是为私。为一个公字,要敢字在前,为一个私字要慎字当头。有了这样的自觉,就可以建立起廉洁的党风,就使我们的干部走在河边不湿鞋。孔子曰:“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个矩,在今天来说,就是党纪国法,就是规范我们行动的规矩。有了这个规矩,对其有敬畏之心,时刻想到“不越矩”,得到的将是更大的精神自由。

有志向,有畏惧心,还要有戒心。戒什么?。中国佛教说:人身上都缠着三条毒蛇,这就是好女色——痴、想权位——嗔、爱金钱——贪。许多人是被这三条毒蛇缠死的。我们要戒的也正是这三个。时光的流逝冲不走永恒的思念,岁月的更替抹不去历史的丰碑。提起周恩来这个名字,敬意都会从亿万国人心底油然而生,他集中华民族广博智慧于一身,扬炎黄子孙完美魅力于中外,成为我们世代学习的楷模。他的高尚品格和不朽精神,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了解周恩来同志的人,都知道总理官而不显,党而不私,劳而无怨的,这种戒痴戒嗔戒贪的一生超越了时空的概念,警醒后人。相反,看看那些落马的省部级高官,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层出不穷,眼花缭乱,失去了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基本觉悟。

以上都是摒弃时空,单从人性本真以及人性回归来看党风廉政建设的源头治理,

廉洁自律,作风清简篇五
《反腐倡廉与机关效能建设并举》

反腐倡廉与机关效能建设并举

近年来,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与行政效能建设取得了新成效。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一些群众就医、上学、基本生活保障等方面的困难没有切实解决;个别单位和个人仍存在“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部门权力个人化”等官僚习气;领导干部中滥用行政权力等违纪违法行为还有发生,一些损害群众利益、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一)加强领导,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党委、政府要把机关效能建设作为形势下反腐倡廉源头治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党委副书记、县纪委书记,组织部长任副组长的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切实加强了领导和指导,初步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纪检监察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群众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二)建立制度,规范行政行为。 效能建设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从机关的基本工作职能和整体业务各项出发,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同时,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处理违反制度的行为,促进制度的落实使群众少跑机关、少等时间、省耗精力,最大限度地享受便捷、高效的优质服务。

(三)严格监督,设立投诉机构。 机关效能建设着力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督保障机制,设立机关效能投诉机构,并制定机关效能投诉中心工作规则,明确职责与权限,规范了投诉受理。机关效能投诉中心依托在纪检监察机关,但在工作职能上,又有别于纪检监察机关的信访室,也有别于党委、政府的信访机关。机关效能投诉中心主要受理机关效能问题的投诉,坚持“有诉必理,有理必果”和“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同时,聘请效能监察员,组织开展明察暗访活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四)强化管理,实行绩效考评。 机关效能建设从制度建设入手。少数干部对各项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认识不各级各部门普遍建立岗位责任制、首问责任制、否定报备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失职追究制、绩效考评制等机关工作制度,同时,加大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促进制度落实到位。在机关效能建设实践中,各地各部门根据行业特点和具体业务工作实际,制定科学、量化的绩效考评标准,对机关工作人员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政策执行情况、制度落实情况、工作作风和效率状况实施考评,并运用考评结果、落实奖惩措施。对一些效能低下、群众意见大、党纪政纪又触及不到的人和事,给予书面检查、通报批评、效能告诫、调整岗位、待岗五种形式的处理。

(五)各司其责,形成反腐合力。 机关效能建设的开展,为纪检监察机关开展反腐倡廉工作提供了一个有效载体。在工作中,纪检监察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纪委、监察局的主要负责人参与机关效能建设工作的领导,监察局长负责效能投诉中心的日常工作。纪检监察机关对这项工作经常研究并提出建议、措施和要求,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同时,通过机关效能深化行政效能监察工作,使效能监察更具有针对性有效性。在工作中,注重充分调动各行政主管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确责任,齐抓共管。如政务公开由政府办公室牵头负责,改革行政审批审核工作和清理地方性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由县政府法制办公室牵头负责,绩效考评、效能告诫的实施由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宣传部门牵头组织协调机关效能建设的宣传工作。部门群策群力,形成整体效应。

机关效能建设是一个新生事物,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继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逐步从理论上加以完善,并不断探索、总结、提高,构建机关建设长效机制,使之在转变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强化依法行政、推进依法治县,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

一、加强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为重点的能力建设,切实提高依法行政、科学行政 。

1、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扎实开展反腐倡廉教育,从源头上防治腐败,扎实推进廉洁自律、廉洁从政;四是以加强机关行政效能监察为重点,切实加强行政效能建设。

2、

受陈向群市长委托,郑俊康在会议上就政府廉政工作进行总结和部署。郑俊康指出,近几年来,我市一手抓改革发展,一手抓反腐倡廉,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了新成效。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少数干部对此项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认识不够;一些群众就医、上学、基本生活保障等方面的困难没有切实解决;个别单位和个人仍存在“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部门权力个人化”等官僚习气;领导干部中滥用行政权力等违纪违法行为还有发生,一些损害群众利益、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郑俊康强调,针对存在的问题,我市将采取积极措施——通过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教育和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合理有效的行政权力运行机制、打造“阳光政务”、健全监督体制和增强预警防范能力来确保行政权力的正确行使;通过重点查办领导干部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等案件和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来保持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力度;以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为切入点,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杜绝政府部门滥用权力或行政不作为;通过精简会议和文件、控制公务消费、狠刹违规建设楼堂馆所的铺张浪费歪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着力打造廉洁高效的政府形象。郑俊康指出,要坚持把加强作风建设与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作风建设是反腐倡廉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直接影响到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广大机关干部要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形成“清简务本,言必责实、行必责实、功必责实”的良好风气。

郑俊康表示,我市将把反腐倡廉纳入政府工作整体格局,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行政监察机关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各项任务的完成。

二是加强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重点的作风建设,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落实富民惠民行动;三五是要坚持改革创新,突出工作重点,加大工作力度,狠抓工作落实。并以开展“学习技能、监管实能、行政效能”三大主题活动为载体,扎实推进“学习型、法治型、效能型”机关建设。

该县把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作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抽调职能部门骨干力量成立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先后出台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考核办法和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实行责任追究的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切实规范行政审批行为,逐步建立了完善的告知承诺制服务体系,优化了行政审批流程,降低了企业准入门槛。县纪委监察会同有关部门深入开展了行政许可、行政效能等落实情况的效能监察,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

廉洁自律,作风清简篇六
《清朝简明史》

清朝简明史

清朝

清朝(1636年—1912年),是由满族贵族皇太极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由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并建立的大一统政权,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帝制王朝,统治者为东北的爱新觉罗氏。,从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开始至末代皇帝退位,清朝共十二帝,共296年。从清太宗皇太极1636年称帝,历276年。从清世祖顺治帝1644年入关至清朝灭亡历268年。

后金的建立

女真族是满族的前身。源自3000多年前“肃慎”, 汉-晋时期称“挹娄”,南北朝时期称“勿吉”,隋-唐称“靺鞨”,一度建立“渤海国”。辽金时期称“女真”,辽书中也作“女直”。金朝就是女真族建立的。元朝以来,女真族一直居住东北地区。明朝初期,女真族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大部。后又按地域分为建州、长白、东海、扈伦四大部分。

明朝成祖时,明朝欲压抑北元残余势力,于是在东北一带设立奴尔干都司,开始著手控制女真族的各部。女真族建州部猛哥帖木儿(努尔哈赤六世祖)时为明朝建州卫左都督,北方的野人女真部族势力强大,南下压迫建州女真。猛哥帖木儿被杀,建州部被迫南移,定居于赫图阿拉。南移后,建州女真部与明朝交往密切,建州部社会生产力提高,经济繁荣。1583年,中国历史上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爱新觉罗•努尔哈赤袭封为指挥使,以祖、父遗甲十三副,相继兼并海西女真部,征服东海女真部,统一了女真各部。

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年号天命,定都于赫图阿拉(后改称兴京,在今中国辽宁省新宾县)。脱离了明朝的统治,虽然明朝多次派兵攻打都被击败。 1618年(明万历四十六年,后金天命三年),努尔哈赤发布“七大恨”的讨

明檄文,起兵抗击明朝,举国震惊。同年,爆发了著名的萨尔浒之战。 1621年,努尔哈赤攻占辽阳、沈阳,迁都于辽阳。1625春,努尔哈赤不顾贝勒诸臣异议,决定迁都沈阳。当年农历三月三日在拜祭祖陵后,便率亲族百官自东京(辽阳)起程,夜宿虎皮驿(今沈阳苏家屯十里河),翌日抵沈阳。从此沈阳成为后金政权的统治中心。1626年,努尔哈赤逝世。

改朝换代史

1626年,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1592-1643)即后金汗位,以次年为天聪元年。1636年皇太极在沈阳称帝,改国号为大清,改年号为崇德。清朝正式建立后,注意发展生产,增强兵力,正式开始了灭明的战争。1640年松锦之战爆发,1642年洪承畴被俘降清。明朝与清朝在辽东的争夺至此也就基本接近了尾声,辽东境内已经只剩下宁远一座孤城了。1643年清太宗皇太极病死。

1643年,皇太极第九子福临(1638-1661)即位,时年6岁,改年号为顺治。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了大顺,三月率领的大顺军攻克北京,明朝崇祯帝在农民军的攻城炮声中自杀于皇城后的景山。明朝山海关大将吴三桂夹在农民军和清军中间腹背受敌,迫于形势以“为明帝报仇”名义邀请清朝摄政王多尔衮入关“平贼”,联合打败大顺军,攻占北京。李自成军一路南撤。 四个月后摄政王多尔衮迎顺治帝入关,清朝定都北京,开始了在中国的实质统治。

顺治帝是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在位十八年里,清朝的统治者一直忙于消灭李自成的农民军残余及明朝抗清武装势力,在清廷控制全国的过程中,由于作出剃发易服的规定,在南方一些地区遭到人民的武装抵抗,导致了清兵的血腥镇压;此外郑成功还在1661年攻下了当时为荷兰东印度公司殖民地的台湾来做为抗清的基地。到顺治十八年,吴三桂率军入缅,消灭了明朝最后一支力量,清朝才彻底征服了中国。明朝降将吴三桂、耿仲明、尚可喜三人因灭明有功,分别被封为云南、福建、广东的藩王。1661年,顺治帝薨。

1661年,顺治第三子玄晔(1654-1722)在辅政大臣敖拜、索尼、苏克萨哈等人的辅佐下登基即位,时年8岁,改年号为康熙。康熙即位之初,朝政一直由辅政大臣主持,致使敖拜结党营私,严重危害了皇帝的统治。康熙八年,年仅16岁的康熙成功的翦除敖拜及其党羽。在位61年先后平定了“三藩”叛乱、准葛尔部叛乱、西藏叛乱;招抚台湾郑氏家族;击溃进入东北的沙俄军,与之签定了维护黑龙江南北领土的《尼布楚条约》,使得清朝的统治得以加强;在经济方面,废除原先满人执行的圈地制度,并且鼓励开荒,兴修水利,减少农民的赋税,使耕者有其田,加速了农业的发展;并编纂了《古今图书集成》和《康熙字典》等;在经济和文化建设上是清朝发展最快的一段时期,为“康乾盛世”的发展开创了重大业绩,1722年康熙去世。

1722年,康熙第四子胤禛(1678-1735)即位,改年号为雍正,亟思振作的雍正帝在即位后的13年里,以有效的办法成功地打击贪腐,对有碍于皇权的反对势力大加挞伐,有效地改善了吏治,整顿经济,推行改土归流,增加了国库收入,为乾隆朝社会的繁荣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1735年,雍正第四子弘历(1711-1799)即位,改年号为乾隆。乾隆帝在其父雍正统治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经济,国力更加昌盛;编纂《四库全书》,建造圆明园,正式统一了天山南北(新疆),又以承德避暑山庄为行宫,加强了同蒙、回等少数民族的联系,稳定了清朝对外族的统治。他在位的六十年是清朝又一快速发展时期。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统治的时期,社会稳定,人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大清帝国达到了有史以来的鼎盛阶段,史称“康乾盛世”。但是,雍乾二帝由于出于统治威慑,屡兴时人所诟病的文字狱,压制了人民的思想;其六次游江南普遍被认为是导致清朝由盛转衰的主因。1796年,88岁的乾隆将帝位让于其子永琰,自己为太上皇,是历史上唯一自动退位的皇帝。

1796年,乾隆第十五子永琰(1760-1820)即位,改年号为嘉庆,清朝从乾隆末年开始有衰落的现象,嘉庆皇帝即位后没有早期君主锐意进取的精神,在统治上延续

其父的政治方针,日趋保守和僵化,官吏贪污,政治更加腐败,还爆发了白莲教、天理教等农民抗争,社会冲突激化,鸦片流入中国、八旗的生计问题、钱粮的亏空、河道漕运的难题,清朝国势日非。在位25年,没有显著治绩,1821年嘉庆帝卒。

1821年,嘉庆第二子旻宁(1782-1850)即位,改年号为道光。道光帝在位期间,西方各国已经开始进入中国的经济市场,他们以鸦片来敲开中国的大门,使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人们深受鸦片毒害。1838年,道光帝为挽救国家财政危机,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去广东主持禁烟,打击烟贩,没收鸦片达两百多万斤,在虎门当众将其销毁。虎门销烟之后,英国于1840年以保护侨民为名对中国宣战,出动军舰企图进攻广州,鸦片战争爆发,历史学家一般以这一事件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战争伊始,道光帝认为英军不堪一击,但随着战事的发展,英军围困珠江口、攻占浙江定海、直逼天津大沽,使得道光帝大为震惊,忙派琦善等人与英军谈判,同时又将林则徐治罪,重新开放广州。然而,英军并不满足于此,他们继续对虎门、宁波、厦门等地进行攻击,并于1842年攻占吴淞。至此,清政府不得不向与英国签定《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及开放五口通商。此后,法国和美国也效仿英国,与中国签定了中法《黄埔条约》和中美《望夏条约》,中国的门户从此被打开了。道光帝1850年卒,在位三十年,一生俭朴。

1850年,道光第四子奕宁(1831-1861)帝即位,改年号为咸丰。在位期间,正逢清朝乱世,国库空虚,危机四伏。即位不到一年,洪秀全以"拜上帝会"为名,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事,太平军先后攻取了汉阳、岳州、汉口、南京等南方重镇,于1853年建立了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咸丰帝屡派兵将镇压太平天国及各地农民起义。战火未息,英法联合侵略军于1856年至1860年再次对华宣战,史称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迅速攻占天津、北京,咸丰帝从圆明园逃往避暑山庄,只命奕欣留北京与英法讲和。侵略军竟野蛮地焚掠了圆明园。清政府被迫于各侵略国签定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等不平等条约,进一步对外开放国门,割让了大

批土地。1861年咸丰帝在战争结束后病逝于避暑山庄。

1861年,咸丰长子载淳(1856-1875)即位,年号本定为祺祥,两位太后在恭亲王奕欣的协助下处死肃顺等辅政大臣后(史称“辛酉政变”),将年号改为同治,开始了中国历史上近半个世纪的“垂帘听政”统治。同治帝6岁登基,18岁亲政,次年1875年即病死,一直在其母慈禧的控制下。同治在位的期间,西方列强未有入侵,而太平天国已被消灭,清室亦兴办洋务,颇有发愤图强之心。

1875年,因同治无后,慈禧挑出道光第七子奕环的长子载湉(1871-1908)即位,改年号为光绪。光绪帝4岁登基,由慈禧、慈安两宫太后垂帘听政至19岁。此后虽名义上归政于他,实际上大权仍掌握在手中。为此,光绪逐渐在自己周围建立了以翁同和、汪鸣銮、孙家鼐、文廷式、志锐等为骨干的帝党与慈禧太后争夺政治实权。清朝同治和光绪在位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近半个世纪,中国先后与法、日等国交战,特别是甲午战争的失败,中国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赔偿军款,也使刚刚开始的洋务运动遭受了严重的挫折。1898年 ,光绪帝有感于中国的落后现状,准备进行资本主义改革。他接受康有为、梁启超提出的变法,宣布改制,以求福民强国。但这次变法只持续一百零三天,最后以慈禧太后囚禁光绪帝,捕杀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康、梁二人逃亡国外而告终,后世称之为“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中国北方爆发了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义和团运动,以英、美、法、俄、日、德、意、奥八国组成的联军再次进军中国,并攻占北京,慈禧太后与光绪帝仓皇出逃。之后,中国与八国代表签定了《辛丑条约》,同意进一步开放商埠,割地赔款,并协助消灭义和团。随着清政府统治的日益衰落,一些爱国的进步人士在各地组织反清团体,其中,中国近代革命的先驱国父孙中山先生早在1894年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开始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的革命历程。1905年,孙先生团结世界各地的革命力量,成立了“同盟会”,为中国国民党的前身。

1908年,被软禁于瀛台的光绪帝病逝,道光帝第七子奕环的次子载沣的长子溥

廉洁自律,作风清简篇七
《本期视角:学科教育——清简:语文教学的本真回归》

廉洁自律,作风清简篇八
《纪检述职报告》

纪检述职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大家好!2011年,*********纪检工作在*********党委、纪委的精心指导下,坚持以*********党委七届六次全会、八届四次职代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发展目标,树立“清简务本,行必责实”作风,建立“忠廉并举,科学发展”信念,为*********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一、从严治腐,落实廉政经营责任,常抓廉洁建设

(一)健全组织,明确职责

功在勤政,威在律己。*********历来高度重视企业领导班子廉政建设。2011年,进一步规范了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规则,建立完善领导廉政档案,定期开展廉政谈话、进行专项监督检查,强化了班子品德修养和党性观念。职代会上,*********党委成员公开承诺,签署廉政责任书,主动要求群众监督,进行年度廉洁承诺考核。实行领导集体责任制和个人分工负责制,将领导干部评优评先、选拔依据与廉政鉴定结果挂钩。将党风廉政建设纳入年度工作综合目标进行量化考核。领导班子坚持廉洁自律,争做先进表率,不忘公众形象,常思职工冷暖,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二)廉政经营,长效建设

勤勉是立身之本,勤廉是立业之本。院一直将企业生产和廉洁经营纳入经营考核。职代会上,分别与生产部门签订经营目标责任书、党风廉政责任书、安全生产责任书各11份。落实部门领导反腐倡廉责任,细化总工程师、各级技术负责人工程质量技术全程负责制,设立反腐倡廉举报信箱,加强全年跟踪考核,将廉洁经营和经济指标有机结合,奖罚并重。积极调动全院上下的责任心和积极性,有力提高了各级干部的政治责任心和工作责任心。

二、创新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实现科学发展

(一)尊重民主,服务发展

领导班子始终坚持“三重一大”议事规程,自觉遵守“民主集中制”有关规定,坚持集体领导、分工负责制度。保障企业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协调运行有效制约。

一是每月坚持召开例会。讨论经营生产实际问题。二是每年召开两次专题会。由党委书记主持,听取党、工、团工作,研究指导基层党建工作。三是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广开言路,旁征博引。对重大项目规划、工资调整、新办公楼设计方案等重大事项决策上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和职工代表会议进行民主商议。有效实行了政务公开。

(二)细化管理,多管齐下

一是强化“小金库”专项治理,扫清发展障碍。二是严控业务,优化流程。利用法律合约部,加强对全院合同审批和日常管理;新成立“检测业务中心”,启用检测系统管理软件,实现对检测报告等业务程序的全程监控。三是强化内部审计,实行严格的工程结算程序纪律。四是坚持领导班子集体理财制度。审核年度预算、审定重大开支。

三、忠廉教育,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坚定发展信念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高度重视企业忠廉文化建设,多措并举,努力形成“在教育中感受廉洁,在生活中实践廉洁”的企业氛围。

一是深入开展重大理论学习。院领导班子定期对《廉洁从业准则》、胡锦涛七·一重要讲话,贯彻*********职代会精神、企业党风建设与经营管理等进行学习。二是进行廉政警示教育。组织三个支部干部、党员观看了《清正为民写忠诚》、《工程建设领域腐败剖视录》及《欲盖弥彰--刘志华腐败警示录》等集中反映建设系统腐败典型案例纪录片。三是大力开展廉洁文化建设。*********党委按照局纪委安排,购买60余套学习书籍发放到各支部和中心组,安排集中学习。组织70余名党员及积极分子开展了“重温红色经典,加强作风建设”等主题教育活动。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团结凝聚力量,民主激发智慧。*********将在今后的发展中,继续高举反腐旗帜,弘扬团结正气,把握眼前,珍惜未来。深入推进企业党风廉政建设,构建企业健康发展环境,为实现*********“十二五”跨越式大发展打下坚实思想政治基础。

谢谢大家!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