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数学问题导学论文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7-30    阅读:

数学问题导学论文(一)
数学问题解决及其教学论文

数学问题解决及其教学论文

数学问题解决及其教学论文

20世纪80年代以来,问题解决已成为国际数学教育的一种潮流。由于它的研究与开发不仅关系到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品德素质和教学质量问题,而且也与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材教法、教学模式等各项改革密切相关,是一个领域广阔的研究阵地,所以受到国内外许多研究机构、专家、学者及广大教师的普遍关注。对于什么是问题解决,也有一些不同的观点和看法。1988年发表的美国《21世纪的数学基础》认为,问题解决是把前面学到的知识用到新的和不熟悉的情境中的过程,而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在于问题解决。最近20年来,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把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作为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英国1982年的Cockcroft 报告认为问题解决是那种把数学用之于各种情况的能力,并针对当时英国教育界的情况,呼吁教师要把“问题解决”的活动形式看作教或学的类型,看作课程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应当将其看成课程附加的东西。不论是教学过程,还是教学目的,也不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内容,作为国际数学教育的核心和数学教育改革的一种新趋势,数学问题解决已成为当前数学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数学问题

对于什么是数学问题,虽然目前尚无统一看法,但大体说来,它有以下特点:一是非常规性;二是重视情境应用,给出一种情境,一种实际需求,以克服一种现实困难为标志;三是探究性。[1]从历史角度来看,正是问题的提出、探究和解决,推动了数学科学的不断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数学发展的历史,就是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历史。

(一)数学问题的形成、来源及其在数学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正如恩格斯所说:“纯数学的对象是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所以是非常现实的材料。”当人们与客观世界产生接触,从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的角度反映出认识与客观世界的矛盾时,就形成了问题。以数学为内容,或者虽不以数学为内容,但必须运用数学概念、理论或方法才能解决的问题称为数学问题。希尔伯特在1900年巴黎国际数学家代表大会上以“数学问题”为题发表>演讲时说:“只要一门科学分支能提出大量的问题,它就充满着生命力;而问题缺乏则预示着独立发展的衰亡或中止。正如人类的每项事业都追求着确定的目标一样,数学研究也需要自己的问题。正是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研究者锻炼其钢铁意志,发现新方法和新观点,达到更为广阔和自由的境界。”

由于数学问题包含着有关数学的疑问因素和未知方面,所以,在数学的学习和研究中,对已有的数学概念或结论产生疑问,或者对数学的未知领域进行探索时,都会提出一些不同问题。但是,教学中所要解决的并不是那些尚未解决的数学问题,而是前人已有的

数学知识的再发现。只有提出问题,让学生明了产生问题的情境,才能引起学生有目的的思考。正是由于学生把特定的数学问题确定为自己努力攻克的方向,才能使思维活动以一定的方法、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不断冲击头脑中旧有的认知结构,不断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数学问题来源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实践,来源于人们了解自然、认识自然的科技活动。古代巴比伦人在观测天文、丈量土地和进行贸易中形成了位值观念和六十进制数系,并发现了大量数表、计算方法以及包括解一元二次方程在内的许多数学问题。早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人就已经形成后来被称为几何三大作图问题的倍立方问题、三等分任意角问题和化圆为方问题。成书于公元1世纪前后的《九章算术》,集古代数学问题之大成,记载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各种数学问题246个。《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传统数学中具有最深远影响的一部著作,它反映出我国古代数学是怎样从实际生活中分析出数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又怎样从研究具体的数学问题入手,通过抽象与归纳而得到解决问题的数学方法的。

纵观数学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到数学问题在数学的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它既是数学发现的起点,又是数学发现的路标;它既有数学发展的探索和导向作用,又可以为数学理论的形成积累必要的资料;它既可以导致数学的发现和理论的创新,又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和进取精神。

(二)数学问题的类型及其数学教育价值

由数学问题的形成和来源可以看到,数学问题种类繁多,但用于“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问题大致有以下三种,它们具有不同的教育价值和功能。

1.可以构建数学模型的非常规的实际问题。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是现代科技迅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随着数学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广泛使用,科学技术数学化的进程日益加速。任何科学技术要实现数学化,都必须首先把研究对象用数学语言和方法表述为具有一定结构的数学体系,即建立有关研究对象的数学模型,这是科学技术数学化的关键。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问题要能够给学生提供尝试建立数学模型的机会,让学生根据观察和实验的结果,尝试运用数学思想以及归纳、类比的方法得出猜想,然后再进行证明。将生活、生产等社会活动中发现的实际问题抽取出来,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化实际问题为数学问题,然后应用数学思想或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非常规的问题往往不是纯数学化的问题模式,而是一种情境,一种实际需求,只是为了克服实际碰到的困难。因此,要培养适应知识经济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创造型人才,就要进行数学建模的训练。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能力,是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重要保障,也是基础教育不可或缺的任务之一。“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2](1)

2.探究性问题。通过一定的探索、研究去深入了解和认识数学对象的性质,发现数学规

律和真理的问题叫做探究性问题。这里,对于对象之间的数量关系、图形性质及其变化规律,数学公式、法则、命题、定理等的探索和发现,虽然只是对前人工作的一种重复和再发现,但知识形成、发展过程的意义则被学习者重新建构。“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和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2](65)数学命题的发现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例如,在学习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去探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多边形的内角和问题,然后通过归纳得到多边形内角和定理。通过探究,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科学探索精神,而且可以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建立自信心,这对于培养学生形成完整的独立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

3.开放性问题。《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第三学段教材编写建议中写道:教材可以“提供一些开放性(在问题的条件、结论、解题策略或应用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开放程度)的问题,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所学的知识”。[2](93)开放性问题旨在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因而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例如,在△ABC 中,三边a、b、c成等差数列,由此可得哪些结果?这是一个结论开放的问题,由三边成等差数列,联系三角形的有关定理、公式如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射影定理、面积公式以及其他三角、几何定理公式,可得到许多结果,诸如sin

A +sin C =2sin B ,等等。[1](197)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探讨,不仅复习巩固了所学知识,将多学科的许多不同思想方法都联系到了一起,而且充分表现了思维的多向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二、数学问题的设计原则

如前所述,问题解决中的“问题”主要是指那些非常规性的或者条件不充分、结论不确定的开放性、探究性问题。“问题”常常给出联系实际的情境,主体必须要将它数学化,并且必须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数学方法)。数学问题的设计是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基础。要使问题解决教学取得良好成效,必须预先将问题设计好。好的数学问题应当具有较强的探索性,它要求人们具有某种程度的独立见解、判断力、能动性和创新精神;具有现实意义或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直接的联系,具有趣味性和魅力;具有多种不同的解法或有多种可能的解答,即开放性;能推广或扩充到各种情形。[3]数学问题除了应具备以上特点,在设计时还要遵循以下原则。

1.可行性原则。在设计数学问题时,教师首先要细致地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和知识水平,提出既有一定难度又是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也就是说,要选择在学生能力的“最近发展区”内的问题。学生的第一发展水平和第二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差异。教师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创造“最近发展区”,并注意适时、适度创设实际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教材及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适当的数学问题。这些问题既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并通过一定的努力或小组讨论、探究,最后归纳出具有一般规律性的结果。例如,在初中阶段,学生学习了圆的有关性质以后,可以设计一道关于找圆心的问题。给学生一张上面画有一个圆的纸,提出问题:我们怎样确定这个圆的圆心?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可以用许多不同的方法获得答案。其中用到的数学知识有“半圆上的圆周角是直角”的定理,“弦的垂直平分线通过圆心”的性

质,等等。[2](185)在小学高年级,甚至在中学阶段,可以将“六角星”问题,即“如何把1、2、3、4、5、6、7、8、9、10、11、12这些数填在六角星中各条线段的交点上,使每条线上四个数字之和都等于26”提供给学生进行探究。“六角星”问题是一个寓教于乐、数形结合的典型的开放性问题,并可进行不同的条件变化,得到许许多多不同的解。[4]

2.渐进性原则。渐进性原则要求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性,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人类认识数学对象的过程,是一个渐进过程,是从认识最简单的对象开始,逐步发展到对数学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它们的内部结构的认识。人们对于数学问题的认识,如同对数学对象的认识一样,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在数学问题的设计中就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层次、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在问题的探究中不断获得成功,逐步树立起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勇于探索、敢于攀登的精神。如当学生观察下面这些等式:1·2·3·4+1=?,2·3·4·5+1=?,3·4·5·6+1=?,4·5·6·7+1=?时可以发现,它们分别等于5,11,19,29的平方。这时可以提出问题:“从这些等式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当学生通过探索发现并提出一种归纳猜想时,可以进一步提出证明猜想的问题。然后,再进一步让学生观察类似的问题:1·3·5·7+16=?,3·5·7·9+16=?,5·7·9·11+16=?,7·9·11·13+16=?„„能不能提出类似的猜想?进而,从等差数列的角度,能否再提出几个类似的问题?最后,能否把上面这些问题的共同规律找出来?这样,根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依次提出问题,逐步展开问题的探究,不仅可以把学生的探究活动步步引向深入,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应用性原则。随着数学的发展,它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世界各国的数学教育也越来越强调数学的应用,这是当前国际数学教育的重要动向。各国都在数学课程中增加现代数学中具有广泛应用性的内容,注重从生活实际和学生知识背景中提出问题,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增强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环节,重视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用数学的能力,使学生能主动尝试用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在数学问题的设计中,要考虑能将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模型用于探究所提出的问题。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特别强调学生用数学的意识的培养。“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2](5)例如,在学生已经掌握三角形中边角关系及平面上周角的有关知识后,可给出这样的问题:“有若干个城市,它们之间的距离彼此互不相等。如果从每个城市都起飞一架飞机到离该城市最近的城市降落。证明:每个城市降落的飞机都不超过五架。”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构造平面几何模型,应用简单的几何知识得到解决。[5]

三、数学问题解决及其教学

如前所述,由于数学问题来源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实践,来源于人们了解自然、认识自然的科技活动,一般来说,它是非常规的、由情境给出的一种实际需求,并且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因此,数学问题的解决一般要通过以下几个过程来实现。

1.分析问题背景,寻找数学联系。通过对所给问题的分析,理解问题背景的意义,从中

找出它们与哪些数学知识有联系,以便建立有关的数学模型,使实际问题数学化,从而使非常规问题转化为常规问题来解决。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必要时可以让学生分组开展讨论,以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攻克难关。分析问题的步骤非常重要,万事开头难,只要攻破了这一关,学生就会信心倍增,就会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后面问题的探讨中去。在学生自主分析的同时,教师可在关键处给以必要的指导和点拨,以控制教学的进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建立数学模型。在分析的基础上,将实际问题符号化并确定其中的关系,进而写出由这些符号和关系所确定的数学联系,用具体的代数式、函数式、方程式、不等式或相关的图形、图表等把这些数学联系确定下来,就形成了数学模型。在建立数学模型的时候,可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因为前面的分析过程,已经使问题明朗化,一般情况下学生都可以独立完成数学建模任务。对于有困难的学生,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来完成这一工作。

3.求解数学问题。根据数学模型的特征,可采用适当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知识,对数学模型进行求解。这里主要强调学生用数学的意识的培养和形成。一般情况下,只要数学模型建立起来以后,学生自然会去联想已学过的数学知识和熟悉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推理和演算,达到问题的解决。

4.检验。将数学问题的求解结果返回到实际问题中去进行检验,看它是否与实际问题的情形相吻合,从而决定是否要修改模型或另辟途径。

5.交流和评价。在学生进行研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巡回观察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必要的指导,也可以作为学生的伙伴和助手,参加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去。在多数学生完成任务以后,可组织学生进行交流,然后对各种模型进行评价。学生通过交流、评价,进一步完善各自的模型,同时也达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6.推广。如果问题得到了解决,看它是否可以进行推广。如果解决过的问题是一个具体问题,就可引导学生通过归纳、类比和猜测,得到普遍的结论,然后再证明这个结论。例如,在学生学习过二次函数求最大(小)值及等差数列的有关知识后,可设计这样一个实际问题:一幢33层的大楼有一部电梯停在第1层,它一次最多能容纳32人,而且只能在第2层至第33层中的某一层停一次。对于每个人来说,他往下走一层楼梯不满意度是1,往上走一层楼梯不满意度是3。现在32人打算下到第1层且他们分别住在第2层至第33层的每一层。如果你是一名电梯管理员,请你确定将电梯停在哪一层可以使这32人的不满意度达到最小?最小值是多少?(有些人可以不乘电梯而直接从楼梯上楼。)

在解决此问题的基础上,可推到一般情形n层楼时。【数学问题导学论文】

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是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它强调使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通过问题解决能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深刻的、结构化的理解,形成自己的、可以迁移的问题解决策略,而且产生更为浓厚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认真求知的科学态度和勇于进取的坚定信念。由于问题解决教学是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教

数学问题导学论文(二)
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法教学论文

【数学问题导学论文】

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法教学探讨

本文就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的教学设计为例谈谈“问题教学法”的教学程序。

(一) 创设问题情景

问题1::终边相同的角的同名三角函数的值有何关系? 问题2:填空(1) , , ;

(2) , , .。

问题1是让学生复习诱导公式一,问题2第一小题是让学生熟悉初中所学的锐角三角函数同时运用诱导公式一求三角函数的值,问题二是让学生思考:如果不是锐角三角函数也不能用公式一求值时,该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上课开始,老师采用提问或小练习等形式组织学生有重点地对与新课密切相关的旧知识进行测评,一方面发现薄弱点及时查漏补缺,另一方面检测出学生对新知识的趋向程度以及解决新问题的知识和技能准备,同时可使学生把新旧知识串联,激活原有知识,进行知识的迁移。

(二)展示问题,合作探究

问题3:在坐标系中作出角 与角 ,并思考:角 与角 的终边有何关系?(互为反向延长线或关于原点对称)

问题4:设角 与角 的终边分别交单位圆于点 、 ,则点 与 的位置有何关系?(关于原点对称)

问题5:设点 ,那么点 的坐标怎样表示?

问题6:用x和y表示 与 , 与 , 与 .

数学问题导学论文(三)
数学专业论文题目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论文题目汇总

001 解析法在几何中的应用

002 变换法在几何中的应用

003 拓朴学思想方法对数学的作用

004 《数学实验》对数学教学的应用

005 中外数学教学方法比较

006 数学思想方法对数学教学的作用

007 中学数学新教材的分析与思考【数学问题导学论文】

008 正确数学观对数学的影响

009 数学新课程教学研究

010 数学思想方法教学

011 数学思维与数学教学

012 数学教学方法改革

013 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014 数学语言教学

015 数学习题教学

016 数学学习与情感因素

017 数学素质教育

018 有关教学教育方向的课题

019 复函数的洛必达法则

020 实函数与复函数的级数理论综述

021 代数学基本定理的几种证明

022 积分方法小结

023 关于线性变换的确定(求法)

024 解析函数的特性

025 实函数与复函数的异同

026 复变函数论思想方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数学问题导学论文】

027 复变函数论思想方法在中学数学竞赛中的应用

028 复变函数论思想方法评述

029 线性变换思想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030 网络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

031 中学数学教改评述

032 知识经济对中学数学教育的冲击

033 师生互动在中学数学教学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034 数学建模与应用性问题教学

035 中学数学教育改革之我见

036 中学数学建模与素质教育

037 中学数学建模实践与体会

038 设计一次数学建模课外活动的方案

039 应用中学数学知识解决某个实际问题,完成一篇数学建模论文

040 就当前我国高中数学知识应用竞赛开展情况谈你的看法

041 数学建模方法谈

042 设计一次数学建模课堂教学的方案

043 某数学模型的评价与改进

044 就某个生产、生活实际、建立一个规划模型(线性规划、整数规划或目标规划) 045 谈数学建模的重要性

046 数学知识的应用

047 数学建模的有力推广

048 有关自主学习的探讨

049 有关数学学习评价方面的探讨

050 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体会

051 数学学习方法的探索

052 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053 反思能力的培养

054 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的体会与启示

055 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056 数学研究性学习专题设计

057 开放性数学问题的思维价值

【数学问题导学论文】

058 建构性数学学习与创造思维的发展

059 归纳思维与创造性数学学习

060 数学教学测量与评价研究

061 我国数学课程的弱点与改革方向

062 数学课程的评价与数学考试改革

063 关于有限覆盖定理的条件

064 关于闭集套定理的条件

065 关于分离定理的条件

066 关于两闭集之间的距离

067 关于勒维定理(Leui定理)的条件

068 关于法都定理(Fatou定理)的条件

069 关于勒贝格控制收敛定理(Lebesgue收敛定理)的条件

070 关于富比尼定理(Fubini定理)的条件

071 有界变差函数的性质

072 连续、一般连续和绝对连续函数之间的关系

073 古典概型解题技巧

074 概率论发展历史

075 随机模拟法

076 条件概率

077 数学期望在经济决策中的作用

078 中心极限定理及其初步运用

079 贝叶斯方法探讨

080 全概率方式的运用

081 对称性在概率研究中的作用

082 逆事件

083 几何概率问题探讨

084 多维随机变量

085 特征函数在极限理论中应用

086 有关独立性的几个理论性问题

087 浅谈中学数学中最值的求解

088 浅谈数学开放题的形式及编制

089 中学数学实验教学浅析

090 浅谈构造法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091 浅谈数学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092 中学数学研究性学习设计

093 用解析法研究几何问题

094 中学数学不等式证明方法

095 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创新能力

096 浅谈辅助线的添加

097 归纳并推广矩阵的几种常用分解

098 关于矩阵正定的若干判别方法

099 关于行列式求解的若干方法

100 行列式在求解线性方程组中的应用

101 矩阵可逆的若干判别方法

102 线性空间与欧氏空间

103 关于多项式的因式分解

104 运用二项式定理巧解数学问题

105 数学归纳法在行列式计算机中的应用

106 可逆矩阵的推广:广义可逆矩阵

107 向量组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的判定方法

108 矩阵可对角化的判定条件及推广

109 常见线性空间与欧氏空间的基与标准正交基的求法 110 矩阵相似的若干判定方法

111 线性变换的命题与矩阵命题的相互转换问题

112 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应用

113 化二次型为标准型的方法

114 谈环的定义

115 矩阵环的性质

116 有限域上的向量空间

117 既约元、素元及整数环

118 群的单位元与环的零元

119 极大理想与素理想

120 低阶对称群的子群和不变子群

121 群的同态保持的性质

122 环的同态保持的性质

123 群的逆元与环的负元、逆元

124 不变子群确定的商群问题

125 子群的乘积

126 环的运算问题

127 中学数学教育中高数方法的渗透

128 中学数学教育中“严密性”与“非严密性”的辩证关系 129 用向量方法证明初等几何定理

130 我校体育馆外装饰表面的几何问题

131 二次曲面的计算机作图

数学问题导学论文(四)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问题反思论文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问题反思

幼儿学习数学,主要是通过四个阶段,即实物操作——语言表达——图像把握——符号把握,从而建立数学的知识结构。每一次数学活动都必须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而且必须经过数学经验的不断积累才能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不是通过一两次活动就能完成的。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把数学归并入了“科学领域”,这样就有关数学学科中原来具体明确的目标、内容、要求概括化了。就数学而言,在原本的分科教学模式下,原来的教学大纲都有明确要求和说明了各年龄班学习内容和所要求达到的目标,而《纲要》的“科学领域”目标一共有五条,而非常明确提到“数学”的只有一句“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和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这样教师就误认为《纲要》对数学教育不是那么重视了,而认为数学教育只是在生活、游戏中进行,正规的数学教育活动被淡化。

“自从《纲要》颁布后,幼儿园主题网络课程的出现,已经大大削弱了数学教学。在教学中,忽视数学本身的特点和规律,幼儿学习的数学内容也是零散的,没有体现循序渐进的要求。主题网络课程较多是以语言、科学常识类的内容为主线,而同是科学领域中的数学很难整合在主题网络中”。于是就有了一些很牵强的做法,数学知识能融入主题的就融入,不能融入的就不去理会,为整合而整合的教学现象比比皆是。数学本来就是一门抽象、逻辑性很强的学

数学问题导学论文(五)
生物教学中“问题导学法” 应用初探

生物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初探

《生物课程标准》确定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的联系。但是传统教学往往只重视知识的获得,而对于知识的获得过程和获得知识后的应用重视不够,学到的知识是死知识,不能应用于实践。因此,改变旧的教学方式,创新新的教学方式,强调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要学会学习,更要主动参与学习、勤于动手探究。那么,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去学到知识、获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正是当前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件大事,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一个主要突破口。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进行生物教学是创新学习的重要理念,也是新课标教学的需要。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怎样才能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学习,从而形成系统有效的实践操作方式和策略,对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时意义和深远影响。

一、何谓“问题导学法”

   “问题导学法”又称“设问教学法”,即通过创设特定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在解决面临的问题中,主动获取和运用知识、技能,以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课堂教学方式。其基本特征:一是以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为中心。即教学过程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讲解过程,而是根据课本知识要求和学生的知识经验,把教学内容问题化。教学中,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要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二是以发展学生运用知识综合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意识及学习能力为重点。三是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关键。即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解决问题过程的指导者,学生学习的鼓励者。

“问题导学法”把“教学”改为“导学”,用“问题”启发学生来自学、钻研、形成主动求知、求教的积极学习知识的过程。此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它是在教师充分调动学生质疑的前提下,根据教与学的实际,把握好本节课的知识结构,明确学习目标,在此基础上,由易到难组织问题进行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对问题的理解,较容易的可由学生单独探究来完成,较难的可分小组讨论,探究来完成,从而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我想如果我们切实这样做,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问题导学法”的理论基础

1、教育理论:古代大教育家庄子的“方法论”。一切都应讲方法,教育也不例外。在西方,古希腊教育家是非常重视方法的,最著名当推苏格拉底的“问答法”,这种教育方法不仅体现出严密的逻辑思维特点,而且充满了一种对人的理解力和判断力的高度信任与尊重。我国新教育理论认为:理想的智育,应该让课堂充满活力,情趣与智慧,让课程具有回归性,关联性和严密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并认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把握好六个度: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整合度,练习度和延展度。

2、心理学理论: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正处在发育阶段,生理和心理还不稳定,易冲动。但有较强的自我意识,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他们一般能够根据教学目标,老师的提示来思考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思维的能力越来越强。他们喜欢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解释知识之间的因果关系。但,同时心理学家也认为,尽管中学生的思维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分析判断能力还不成熟,还不能放任自流,因此还需教师的指导,教学中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问题导学法”的一般施步骤

    根据笔者的体会,在采用“问题导学法”进行生物课堂教学时,只要时刻把握住用问题去解决教学问题,设计一定的问题情境,然后指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1、提出问题,问题的进出应围绕主题

备课时,教师在钻研新课标、教学目标和熟悉学生能力的基础上,设计出恰当的问题。问题要围绕本节课内容进行设计,可以是复习旧内容而直接为本节课内容服务的问题。问题的难度值要适当,不宜过难,尽力切合学生的实际知识能力,让学生能够回答。这样才能提高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能动性。例如:在学习植物激素的调节作用时,可提出这样的问题:向日葵的花盘为什么会跟太阳转?室内栽培的植物幼苗为什么会朝着光源的方向生长?为什么许多植物的叶片在秋末会脱落?再如:在讲到“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时,教师提出:人为什么有男女之分?生男孩、生女孩是怎么回事?统计结果表明:男性色盲患者的发病率为7%,而女性色盲患者的发病率仅为0.49%,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指导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线索

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的。每节课开始,教师要有目的地提出问题,并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自学。看书思考时允许学生讨论,也可分小组进行。老师可充分利用学生自学这段时间来回指导,且教给学生自学方法,即进行自主学法指导。教师要将难点化成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小问题,然后指点迷津,教给学生一种学习策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思考、寻找并最终拿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从而有效启迪学生思维。

3、解决问题,升华思维

问题的解决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完成:一是当堂提问检查。老师提问学生,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把较容易的问题让基础不够好的同学回答,对他们的正确答案,教师应及时肯定,并加以适当表扬,这样让他们在学习上有“成就感”有利于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对于想不出答案的学生,教师虽不可越俎代庖,但仍可通过指明关系,中肯的提问和其它技术来帮助他们找出答案。二是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让学生结合课前练习,带着问题在教材中收集信息,在集体讨论中通过分析、判断、优化组织材料与观点,最后由每组推荐一名代表作中心发言。在这一阶段,教师应鼓励各组各抒己见,大胆发言,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思维,促进思维。例如:在做“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中,将学生分成多个合作小组,每小组从教师提供的实验材料中选择一两种,预测其中含有哪些有机物,再选择所需仪器和试剂,然后由各小组成员共同合作进行实验。在此期间,教师可以参与到某一小组中,与学生共同合作探究,待实验结束后,小组间交流实验结果,达到资源共享。再如,在讲述“各类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时,可让学生分组进行分析讨论,让每小组派代表将各自的结论展示给大家,然后共同讨论结论的准确性。通过上述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课堂回顾,反馈总结

  可以是教师或让学生对一堂课的知识加以系统归纳,以检查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也可以归纳知识要点、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典型语言知识点的理解、应用,并总结有关规律,以利后继学习运用。具体实施时应主要鼓励学生的成就动机,对正确者加以肯定,对局部正确者应肯定其正确部分;根据学科特点对错误者只作分析引导而不作批评,应表扬其敢于提出自己不同观点的精神;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生物理论来分析处理思维水平层次比较高的问题,引导学生把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培养学生深层思维的能力。

四、“问题导学法”教学中应注意二个转变

(一)师生角色转变

1、教师应由学习的“权威者”转变为“指导者”。

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是为生命意义而发展,并不是为传授知识而存在。因此,要变权威型的师生关系为伙伴关系,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明确教师的指导作用,让学生由被动接受教育转变为主动发现学习,即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让学生的探索求知在先,教师的指导帮助在后,使教师的“教”由学生的“学”来安排确定,真正把课堂变为“学堂”。

2、教师应由“教者”变为“导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帮助学生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教师要对学生的所想、所乐、所忧心中有数,通过认知引导、个体疏导、情感诱导、操作指导等方法,以宽容之心、鼓励之态尽到自已“导”的职责。同时,也正是在参与中,教师可以从中学到很多新东西,在参与中学习,在学习中指导。

(二)、教学方式转变

1、将课堂中传统的只求标准答案的一问一答转化为以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为中心的对话、讨论。

2、将原来只重视学生学业成绩(为应付考试的分数)转化为以发展学生运用知识,综合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意识及学习能力为重点。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努力遵循课程标准,不将分数看作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而是通过“问题导学”巧妙地设计课的内容,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学生进行学习帮助,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运用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将以往只让学生被动学习,独立学习转化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为关键。课堂教学中,应让学生从被动学习、独立学习转化到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其关键就是培养和激发起学生的问题意识。 因此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之从“有疑”到“无疑”到再产生“新疑”,不断质疑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的发展。

五、“问题导学法”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1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同样“问题导学法”在实际教学中也不能够完全满足教师和学生的愿望,仍然会有个别学生不能适应课堂教学,不能很好的提出问题和进行探究活动。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把握以下两点:一是给学生自己的空间,包括独立思维的空间,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学会独立思维,让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二是给学生一个展现的机会,即不仅展现能力、展现成果而且还展现个性,让学生在展现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

2、针对科学课程的学科特点和各校的教学实际,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当注重对课堂教学问题的研究,情景的合理创造及学生的充分研究。应当认识到,任何一种方法都未能有效地适用于每个学生或成功地达到所有的目的。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