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送春王令阅读答案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12-30    阅读:

送春王令阅读答案篇一
《送春 王令》

送春王令阅读答案篇二
《古诗阅读练习专题》

古诗阅读练习专题

一.《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

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的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作者在诗中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疑惑和担心漏写了

什么,故“又开封”。游子客居洛阳,见到秋风秋景,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

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验证自己的疑惑和担心。

【例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释】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

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

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例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洛阳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蓉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

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

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考点精练

一、阅读王令《送春》,完成1-2题。

送 春

(宋)王令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1.“子规”的别名是什么?它常在什么季节啼鸣?

答案:别名杜鹃鸟,它常在暮春季节啼鸣。

2.子规在我国古代诗歌中常借以抒写悲情,在这首诗歌中所表现的是怎样一种

情感?

答案: 2.图子规不停啼叫,不信唤不回已消逝的春光,作者借此抒发顽强进

取、执着追求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二、阅读叶绍翁《游园不值》,完成1-2题。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柴扉”写出了“园”的什么特征?

答案:“柴扉”表现了“园”的简陋。

2.这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歌,你认为其哲理是什么?

答案: 2.告诉人们,一切美好的、向上的、生气勃勃的事物都具有顽强的

生命力,是不可压抑的。

三、阅读李白《送友人》,完成1-2题。

送 友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本诗首联即对仗,其中“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缄”,诗人以

工整的形式描写了分别处的景色,充满诗情画意。

2.写“萧萧班马鸣”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班,意思为“分别”。写马犹不愿离群,悲鸣不已,更进一层衬托出

双方难舍难分的情谊,情意深沉,宛转含蓄。

四、阅读王维《辆川闲居劝袭秀才迪》,完成1-2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唐)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1.这首诗描写的是哪里的景色?其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案:描写的是诗人闲居所在地蓝田辋川的秋景。其基本特征是恬静、清幽。

2.五柳原指谁?运用接舆、五柳两个典故有什么意图?

答案: 2.“五柳”原指陶渊明(潜),其号为“五柳先生”。以接舆比裴迪,

以陶潜比自己,抒发超然物外的志趣。

五、阅读贺知章《咏柳》,完成1-2题。

咏 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这首诗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答案:比喻、拟人、设问。

2.你认为诗中哪个字用得最妙?请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 2.“裁”字最妙,把柳树整齐的细叶想象成剪刀剪成,颇为奇特,把

春风想象成剪刀,尤其新巧,把春写活了。

六、阅读刘禹锡《竹枝词》完成1-2题。

竹 枝 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问:你认为这首诗歌最妙的手法是什么?为什么?

答案:最妙的是双关的手法。“西边雨”自然是“无晴”,这个“晴”字与“情”

谐音,“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着重点在有晴(情)上,听到郎的歌

声,感受到其中的情,表现极为委婉巧妙。

七、阅读杜甫《绝句》,完成1-2题。

绝 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寒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这首诗歌在画面的描写上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答案:1.色彩鲜艳缤纷,意境开阔高远。

2.诗歌描写了怎样的一种格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答案:描写出了一种清新、欢快开朗的格调。表达了作者无比欢快、舒畅的

心情。

八、阅读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完成1~2题。

登 幽 州 台 歌

陈子昂(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chuàng然而涕下。

1.这首诗是诗人登幽州台有感于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史事而作。诗中,

作者通过抚今追昔的感慨,深刻表达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或者渴望知

遇、实现雄伟抱负的强烈愿望)的思想感情。同时由于它是在平定契丹叛乱时所

写,其中肯定也包含的希望平定叛乱、巩固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感。

2.“古人”、“来者”指的是像燕昭王那样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君。独字

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凄凉的心境。整首诗通过采用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表达诗

人的思想感情,具有苍凉悲壮的感情基调。

送春王令阅读答案篇三
《高二语古代诗文鉴赏试题》

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文鉴赏》试题

一.阅读课内文字,完成1~2题。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1.这段诗歌共描述了哪几种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年年望相似”一段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以下诗段,完成3~4题。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3.“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这四句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一诗段描写了哪几种人物形象?刻画了他们怎样的内心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杜甫的《蜀相》,完成5~6题。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5.对这首诗中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蜀相”是蜀汉丞相诸葛亮。“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柏森森”即柏树茂盛的地方。

B.“映阶”两句是说祠堂内碧草空有春色,黄鹂徒有好音,却没有多少人去欣赏。

C.“频烦”即频繁,连续。“天下计”指统一中国,兴复汉室。“两朝”指东汉和蜀汉。“开”指开创基业。“济”是渡过难关。

D.“出师”指诸葛亮出兵伐魏。“英雄”指诸葛亮和千古以来为国为民的仁人志士,也包括诗人自己。

6.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首联以设问引起,开门见山。一个“寻”字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向往之意。

B.颔联由远及近,以草绿鸟啼的美景衬托诸葛亮人格的清高。

C.颈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行事。“天下计”见匡时雄略,“老臣心”、“身先死”显报国忠诚。

D.诗的前四句写祠堂之景,后四句写丞相之事。全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赞颂,寄托了诗人忧国忧民,痛感济世无人的哀伤。

四.《临安春雨初霁》是陆游的另一首诗,阅读《书愤》和这首诗,作比较,回答后面问题。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7.对两首诗词语的解读,不确切的一项是( )

A.《书》诗首联抒写诗人的抗敌抱负。“气如山”为全诗的诗眼和灵魂,不仅总挈了全

诗,也刻画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空怀爱国热忱,却不知世事艰辛;遥望金兵侵占的中原,愤恨之情郁积如山!

B.颈联与首联形成对照——首联写过去,颈联写现在,首联写少年,颈联写暮年。“空自许”与“世事艰”相对应;“已先斑”与“气如山”相对应。二联不仅处处对照,而且诗脉贯通,概括出诗人的整体形象。

C.“世味”“薄似纱”,诗句表层写世态炎凉,人情淡薄;其隐含信息,则是揭示世味薄必然直道穷的现实——南宋小朝廷得过且过,官场风气一天坏过一天,诗人慨叹:在如此环境中为官,会有什么作为?

D.《临》诗颈联表现了诗人百无聊赖的生活与情感世界——到了京城,不屑去结交权贵以求攀升,却独自待在客馆以“作草”、“分茶”消磨时光。对生活细节的这种描写,既是个人心迹的剖白,又是对污秽的官场生活的否定。

8.对两首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为同期诗作,但其风格与表现方式却迥乎不同。前者,情调严肃而激越,正面凸现一个“愤”字;后者,情调诙谐,在貌似轻松中流泄内心的忧愤。

B.《书愤》颔联追述25年前的两次抗金大捷,诗人将自己的激情直接蕴藉其中,使全诗悲愤的基调透射出一抹靓丽色彩。

C.《临安春雨初霁》表达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淡漠。“素衣莫起风尘叹”,既是自励——绝不会受坏风气的污染,又是对家人的安慰。

D.陆游的《书愤》中诗人联想了诸葛亮“出师”的伟业,借以自勉;同时又将崇敬、仰慕之情与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炼在一起,锤炼出尾联那样的警句。

五.语段精读

阅读屈原的《湘夫人》,回答问题。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9.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袅袅兮秋风 微风吹拂的样子 ..

B.荒忽兮远望 迷迷糊糊的样子 ..

C.捐余袂兮江中 捐献 .

D.聊逍遥兮容与 从容自在的样子 ..

10.第一段的景物描写,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第三段详细描绘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和步骤,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这首诗歌的表达主旨是什么?

三、课外延伸

1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南园十三首(其一)

李贺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注] 嫣香:指妖艳的花朵。

这首诗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试赏析其表达的内容及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暮春即事

叶采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作者在诗中流露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请试作简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送 春

王令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这首诗既有“残花”“子规”(杜鹃)一类意象,又有“燕子”“东风”一类意象,诗人究竟是想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题画竹

郑燮

且让青山出一头,疏枝瘦干未能遒。

明年百尺龙孙发,多恐青山逊一筹。

诗中的“龙孙”指什么?请分析本诗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来揭示哲理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山”的固定不动与“竹”的生枝拔节作对比,揭示了新生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一哲理。或:应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新生事物这一哲理。

六.语言应用

17.把下面语句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

①有了真人,而后才有至文,文艺并非文字把戏也。

②要做一个写家,须先做一个“人”。

③盖自己不崇高宏大,何以能领会世上最善最美的事?

④何以心明如镜,鉴别善恶?

⑤假若人格不崇高,气度不宏大,而只仗着几个漂亮文字支持自己,则必无建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留心观察街上的店名,细细品味,你会发现它们语言简洁,内涵丰富。请你说说下面店名的含义。

(1)“好又多”(超市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寿堂”(药店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乐书店”(书店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根据文意,续写两句话,构成一组排比句。

有所拒绝,才能有所追求。拒绝时髦,是为了追求个性的张扬;拒绝热闹,是为了追求宁静的生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送春王令阅读答案篇四
《送春》

送春王令阅读答案篇五
《小学三年级语文答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答案

一、拼音汉字(20分)

1、(每个音节0.5分,计3分)

第一行每组第二个对,第二行每组第一个对。

2、(每个词0.5分,计5分)

陆地 郊外 聆听 食盐 努力 宇宙 习惯 图案 游泳 冒汗

3、(每个词0.5分,计5分)答案略。

4、(每空1分,计5分)①部首、 田、 6 ②B 、 bèn

5、(每个空0.5分,计2分)尤(犹)(犹如) 帝(啼)(啼叫)(答案不唯一)

二、词句(30分)

1、(每空1分,计5分)略。

2、(每空2分,计10分)

巴望 希望 盼望 失望 渴望

3、(每空1分,计5分)2、1、4、3、2

4、(每圈对一处1分,每改对一处1分,计10分)圈画答案略。

改正:①拯 ②海洋 ③:④炎热 ⑤皎

三、默读理解(22分)

1、(每组1分,计5分)

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 《咏柳》

三月残花落更开 王 令 《送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 杜 牧 《江南春》

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 熹 《春日》

绿遍山原白满川 翁 卷 《乡村四月》

2、判断(每空1分,计5分)

①× ②√ ③× ④√ ⑤×

3、积累(每空1 分,计5分)

①事事关心 ②树阴照水爱晴柔 ③溪上青青草 ④疾卷 、风笛

4、默读理解(7分)

①(每空1分 ,计2分) 3、美丽的——花。

②(每空0.5分,计2分)彩蝶、百鸟、晚霞、骏马

③(1分)美丽的草原牧民的家,水清草美牧民爱它。

④(2分)要点答出二点即得满分。要点的关键词:草原的广阔、颜色碧绿、热爱草原、比喻修辞

四、习作(28分)

一等文(24-28分):表达有顺序,实验过程具体,有自己的体验,句子通顺,字正确美观。 二等文(19-23分):表达有顺序,实验过程比较具体,有自己的体验,字、标点正确整洁。 三等文(14-18分):有实验过程,句子比较通顺,表达比较详细,书写一般。

三等文以下(1-13分):实验表述不清,句子多处不通顺,错别字多,书写比较差,或弃题另作。

送春王令阅读答案篇六
《小学三年级语文答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答案

一、拼音汉字(20分)

1、(每个音节0.5分,计3分)

第一行每组第二个对,第二行每组第一个对。

2、(每个词0.5分,计5分)

陆地 郊外 聆听 食盐 努力 宇宙 习惯 图案 游泳 冒汗

3、(每个词0.5分,计5分)答案略。

4、(每空1分,计5分)①部首、 田、 6 ②B 、 bèn

5、(每个空0.5分,计2分)尤(犹)(犹如) 帝(啼)(啼叫)(答案不唯一)

二、词句(30分)

1、(每空1分,计5分)略。

2、(每空2分,计10分)

巴望 希望 盼望 失望 渴望

3、(每空1分,计5分)2、1、4、3、2

4、(每圈对一处1分,每改对一处1分,计10分)圈画答案略。

改正:①拯 ②海洋 ③:④炎热 ⑤皎

三、默读理解(22分)

1、(每组1分,计5分)

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 《咏柳》

三月残花落更开 王 令 《送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 杜 牧 《江南春》

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 熹 《春日》

绿遍山原白满川 翁 卷 《乡村四月》

2、判断(每空1分,计5分)

①× ②√ ③× ④√ ⑤×

3、积累(每空1 分,计5分)

①事事关心 ②树阴照水爱晴柔 ③溪上青青草 ④疾卷 、风笛

4、默读理解(7分)

①(每空1分 ,计2分) 3、美丽的——花。

②(每空0.5分,计2分)彩蝶、百鸟、晚霞、骏马

③(1分)美丽的草原牧民的家,水清草美牧民爱它。

④(2分)要点答出二点即得满分。要点的关键词:草原的广阔、颜色碧绿、热爱草原、比喻修辞

四、习作(28分)

一等文(24-28分):表达有顺序,实验过程具体,有自己的体验,句子通顺,字正确美观。

二等文(19-23分):表达有顺序,实验过程比较具体,有自己的体验,字、标点正确整洁。 三等文(14-18分):有实验过程,句子比较通顺,表达比较详细,书写一般。

三等文以下(1-13分):实验表述不清,句子多处不通顺,错别字多,书写比较差,或弃题另作。

送春王令阅读答案篇七
《小学三年级语文答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答案

一、拼音汉字(20分)

1、(每个音节0.5分,计3分)

第一行每组第二个对,第二行每组第一个对。

2、(每个词0.5分,计5分)

陆地 郊外 聆听 食盐 努力 宇宙 习惯 图案 游泳 冒汗

3、(每个词0.5分,计5分)答案略。

4、(每空1分,计5分)①部首、 田、 6 ②B 、 bèn

5、(每个空0.5分,计2分)尤(犹)(犹如) 帝(啼)(啼叫)(答案不唯一)

二、词句(30分)

1、(每空1分,计5分)略。

2、(每空2分,计10分)

巴望 希望 盼望 失望 渴望

3、(每空1分,计5分)2、1、4、3、2

4、(每圈对一处1分,每改对一处1分,计10分)圈画答案略。

改正:①拯 ②海洋 ③:④炎热 ⑤皎

三、默读理解(22分)

1、(每组1分,计5分)

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 《咏柳》

三月残花落更开 王 令 《送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 杜 牧 《江南春》

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 熹 《春日》

绿遍山原白满川 翁 卷 《乡村四月》

2、判断(每空1分,计5分)

①× ②√ ③× ④√ ⑤×

3、积累(每空1 分,计5分)

①事事关心 ②树阴照水爱晴柔 ③溪上青青草 ④疾卷 、风笛

4、默读理解(7分)

①(每空1分 ,计2分) 3、美丽的——花。

②(每空0.5分,计2分)彩蝶、百鸟、晚霞、骏马

③(1分)美丽的草原牧民的家,水清草美牧民爱它。

④(2分)要点答出二点即得满分。要点的关键词:草原的广阔、颜色碧绿、

热爱草原、比喻修辞

四、习作(28分)

一等文(24-28分):表达有顺序,实验过程具体,有自己的体验,句子通顺,

字正确美观。

二等文(19-23分):表达有顺序,实验过程比较具体,有自己的体验,字、标

点正确整洁。

三等文(14-18分):有实验过程,句子比较通顺,表达比较详细,书写一般。 三等文以下(1-13分):实验表述不清,句子多处不通顺,错别字多,书写比

较差,或弃题另作。

送春王令阅读答案篇八
《小学三年级语文答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答案

一、拼音汉字(20分)

1、(每个音节0.5分,计3分)

第一行每组第二个对,第二行每组第一个对。

2、(每个词0.5分,计5分)

陆地 郊外 聆听 食盐 努力 宇宙 习惯 图案 游泳 冒汗

3、(每个词0.5分,计5分)答案略。

4、(每空1分,计5分)①部首、 田、 6 ②B 、 bèn

5、(每个空0.5分,计2分)尤(犹)(犹如) 帝(啼)(啼叫)(答案不唯一)

二、词句(30分)

1、(每空1分,计5分)略。

2、(每空2分,计10分)

巴望 希望 盼望 失望 渴望

3、(每空1分,计5分)2、1、4、3、2

4、(每圈对一处1分,每改对一处1分,计10分)圈画答案略。

改正:①拯 ②海洋 ③:④炎热 ⑤皎

三、默读理解(22分)

1、(每组1分,计5分)

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 《咏柳》

三月残花落更开 王 令 《送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 杜 牧 《江南春》

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 熹 《春日》

绿遍山原白满川 翁 卷 《乡村四月》

2、判断(每空1分,计5分)

①× ②√ ③× ④√ ⑤×

3、积累(每空1 分,计5分)

①事事关心 ②树阴照水爱晴柔 ③溪上青青草 ④疾卷 、风笛

4、默读理解(7分)

①(每空1分 ,计2分) 3、美丽的——花。

②(每空0.5分,计2分)彩蝶、百鸟、晚霞、骏马

③(1分)美丽的草原牧民的家,水清草美牧民爱它。

④(2分)要点答出二点即得满分。要点的关键词:草原的广阔、颜色碧绿、热爱草原、比喻修辞

四、习作(28分)

一等文(24-28分):表达有顺序,实验过程具体,有自己的体验,句子通顺,字正确美观。 二等文(19-23分):表达有顺序,实验过程比较具体,有自己的体验,字、标点正确整洁。 三等文(14-18分):有实验过程,句子比较通顺,表达比较详细,书写一般。

三等文以下(1-13分):实验表述不清,句子多处不通顺,错别字多,书写比较差,或弃

题另作。

送春王令阅读答案篇九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1]》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30分)

1.选出下面加粗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烂漫(màn) 诘责(jié) 文绉绉(zōu) 广袤无垠(mào)

B.禁锢(gù) 匿名(nì) 眷念(juàn) 冥思暇想(xiá)

C.稽首(qǐ) 荷戟(jǐ) 旸谷(yáng) 鞺鞺鞳鞳(tāng)

D.叱咄(duō) 骈死(pián) 缊袍(wēn) 负箧曳屣(xiá)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托词 油光可鉴 愚钝 正襟危座

B.侏儒 粗致滥造 迁徒 不可名状

C.驰骋 黯然失色 懈怠 翻来覆去

D.虐待 长嘘短叹 苍茫 广袤无垠

3.选出下面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油光可鉴(鉴别) 不逊:无礼 匿名(隐藏)

B.不可名状(说出) 睥睨:眼睛斜着看 旸谷(日出)

C.脂粉奁(盒子) 器宇:气概、风度 诘责(谈论)

D.无可置疑(怀疑) 禁锢:束缚,限制 下午霁(阴天)

4.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足球队首次征战世界杯,各种新闻媒体连篇累牍,竞相报道,佳作纷呈。

B.西部大开发将改变“孔雀东南飞”的状况,使西部地区的潜在优势有了出人头地的一天。

C.那教练是个减肥专家,他的理论让小李茅塞顿开。

D.有的学生无视学校金科玉律,迷恋网上游戏聊天,实在令人担忧。

5.根据课文填空或理解性默写。(10分)

(1)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颈联是 , 。

(3)山河破碎风飘絮,_____________。

(4)《水调歌头》中写出普天下离人心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山坡羊·潼关怀古》曲中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6)王安石的《登飞来峰》里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6.分别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各写一句话,要求语意相关,句式整齐。(4分)

拥有是美丽的,。 这样灿烂的篇章? (2) ?

7.阅读下列古诗句,探究“子规(杜鹃)”在古诗文中的文化内涵。(3分)

材料一: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

材料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王令《送春》)

材料三: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8..阅读一定数量的文学名著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下面请你做一个简要的读书札记。(5分)

书名: 作者: 印象深刻的人物:

阅读启示: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9—13题(12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

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9.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马之千里者。 执策而临之。 ..

B.策之不以其道。 道狭草木长。 ..

C.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异二者之为。 ..

D.食之不能尽其材。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10.从文中选句填空,选句中要包含例句中加点的词,且两词用法不能相同(2分) 例: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_______

11.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____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12.请用一个成语概括千里马的处境或遭遇。(2分)

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选择一个角度,简要谈谈本文给你的启发。(2分)

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14—17问题。(14分)

(1)突然,客人惊奇地屏住了呼吸,只见面前的小个子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

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日光,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利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这道目光就像一把成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俺饰都抵挡不住。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对此,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上百个人都作过无可置疑的描述。

(2)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入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测。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 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这是出现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1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4分)

(1) (2)

15、第(1)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等修辞手法,它有什么表达作用?(4分)

16、第(2)段中引用高尔基的话,其作用是什么?(3分)

17、作者为什么写自己心中伟人平庸粗鄙的一面?(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8—22题。(14分)

月光启蒙

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甲]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乙],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

微风吹乱了母亲的满头白发,如同故乡的天空飘满愁絮„„

坐在面前的母亲忘却了她给我的那份爱,但故乡的天空不会忘记:是母亲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民间文学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

童年苦涩,夏夜却是美妙的。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柔和的月色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了歌谣:

“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月姥娘,八丈高,骑白马,挎腰刀„„”

“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她那芳香的音韵。

那时,我们过着清贫的日子,但 。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疯长歌谣。母亲天资聪颖,一听就会。再加上我的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我的父亲是唱

莲花落的民间艺人。母亲把故乡给予的爱,亲人给予的爱,融为伟大的母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母亲唱累了就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沉静片刻,她又吟唱起了幽默风趣的童谣,把我的思绪从天上引到人间:

“小红孩,上南山,割荆草,编箔篮,筛大米,做干饭。小狗吃,小猫看,急得老鼠啃锅沿。”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老鼠老鼠你别急,抱个狸猫来哄你。” “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轿。毛娃醒,吃油饼。毛娃睡,盖花被。毛娃走,唤花狗,花狗伸着花舌头。”

民歌童谣唱过了,我还不想睡,就缠着她给我说谜语,让我猜。母亲说:“仔细听着:麻屋子,红帐子,里边睡个白胖子——是什么呀?”

我问:“朝哪里猜?”

母亲说:“朝吃的猜。”

我歪着头想了一会硬是解不开。母亲笑着说:“你真笨,这是咱种的花生呀。” 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深刻的民歌童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却永远珍藏着那一轮明月„„

18.用恰当的词语填空(2分)

(1)将“安详”、“慈祥”填入文中的甲、乙处:

她[甲 ] 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乙 ]

19.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空格中填入恰当的文字(每空填一字)(2分)

月光下,母亲为我 唱 民 歌 → □□□ → □□□ →说 谜 语

20.根据文意,将文中的句子填写完整。(2分)

那时,我们过着清贫的日子,但 。

21.文中画线句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表达效果是 。文中运用同样修辞方法的另一个句子是 。(5分)

22.对标题“月光启蒙”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3分)

A.月光下,母亲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吟唱,让我初步了解了许多民歌童谣。

B.在故乡明亮的月光下,母亲教会我要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磨难。

C.在故乡的天空下,月光启迪我领悟了浓郁的诗情和生活的真谛。

D.明月星光下,母亲用智慧和才华陪伴我的童年,启迪我的想象和诗情。

三、作文。(50分)

题目:生活中充满_____________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 2.文体自定,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3.有真情实感,力求有创意。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答案

一(30分)1--4(每小题2分,共8分) C C B C

5(每空1分,共10分)(1)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身世浮沉雨打萍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6)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6、(每句2分,共4分)示例:失去了甘霖,你还会有露珠的滋润

司马迁不失去个人的名誉和利益,哪里会孕育出《史记》这样辉煌的巨著

7、(3分)古诗中子规象征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8、(5分)略

二 (共40分)

9、(2分)D

10、(2分)其真无马邪?

11、(4分)(1)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

(2)想要跟普通的马得到同等的待遇尚且办不到。

12、(2分) 怀才不遇(或“英雄无用武之地”等)。

13、(2分)略。(可谈埋没、摧残人才的现象及危害;可谈发现、选拔、任用人才的方法;可谈重用人才,使其才美外现的重要意义等,也可选择其他角度,符合题意即可)

14、(4分)(1)描写了托尔斯泰目光的锐利

(2)描写了托尔斯泰的眼睛蕴含着丰富的感情。

15、 (4分)比喻、夸张,(2分)作用:突出地表现了托尔斯泰目光的敏锐。(2分)

16、(3分) 从修辞方法上看是夸张,但它恰恰很好地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洞察力。

17、(3分)写托尔斯泰外貌平庸、普通的一面,不仅是对托尔斯泰肖像真实的刻画,同时也揭示了他是俄国人民大众的一员;写他面容粗鄙、丑陋的一面,实际上是反衬了他眼睛的无比精美。托尔斯泰就是这么一个矛盾的人生追求、人生态度与自己的阶级和身份的矛盾统一,以及他本身的思想也是矛盾统一的。

18、(2分)甲:安详 乙:慈祥

19、(2分)讲故事 唱童谣

20、(2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

21.比喻(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母亲嗓音的轻柔、甜美(2分) 微风吹乱了母亲的满头白发,如同故乡的天空飘满愁絮„„(或:“月儿弯弯像小船”、“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2分)

22.(3分)D(3分) A(1分)

送春王令阅读答案篇十
中考文言文阅读精选18》

中考文言文阅读精选18

寒塘

赵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1)诗的一、二句表现了秋水、的特点。(2分)

(2)“一雁度南楼”一句是如何表现诗人思乡之情的?(2分)

答: 答案;7 (1)清、寒(冷、凉)(2)通过“一”字写出了雁的孤

单,而“雁度南楼”又是写孤雁向南方飞去,使孤身在外的诗人产生

情感共鸣,从而表现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

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1分)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你说说好

在哪里。(3分)

答案.(1)忧国思家。(必须答全“忧国”“思家”) (2)示例一:诗

人触景生情,原本能愉悦心情的花鸟,但因感时恨别,诗人见了反而

落泪惊心,更烘托了自己“感时”,“恨别”之悲。

示例二:诗人移情于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

心,其实是诗人自己内心感情的写照,形象动人。(如从修辞、用词

等角度,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深夜花睡去,故烧

高烛照红妆。

①诗中写出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3分)

②有人评价本诗“恐”字用得非常精巧,请说说你的看法。(2分)

答案;① (3 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春风月光下的朦胧美。

② (2 分)生动地刻画出作者爱花、惜花的心理和依依不舍的赏玩

情态。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①) ,日暮客愁断。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释:①渚:水中小洲。

6 .今人刘永济曾说:“诗家有情在景中之说,此诗是也。”请结合本

诗后两句,谈谈你的理解。(3 分)

答: 答案;6 . “野旷”句写遥天无际,前路茫茫;“江清”句以拟人手

法写月影多情,似与人亲,慰人寂寞;烟际泊宿,恍然置身海角天涯、

寂寥无人之境,凄然四顾,更觉得家乡之远。看似写景.实际上在表

达独客异乡的惆怅之情。

送春

宋·王令

三月残花落更①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

不回。

【注】①更:又,再。

(1)一、二句中的“落更开”和“燕飞来”写出了春景怎样的特点?

(2)诗的三、四两旬意蕴深刻,为历代传诵。请对这两句诗作赏析。 答案;.(1)春光未逝,生机犹在。 (2)子规不停啼叫,不信唤不回

已消逝的春光,作者借此表达顽强进取、执著追求美好未来的坚定信

念和乐观精神。

比较阅读苏轼的两篇作品,完成9 一12 题。

【甲】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

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

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乙】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

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 分)

( l) 左牵黄,右攀苍( )( 2)念无与为乐者( ) ..

10.下列句中的“/ ”广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

是( ) ( 2 分)

A.千骑 / 卷平冈 B、酒酣胸胆尚 / 开张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相与/步于中庭

11、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3 分)

( l)请写出《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苏轼渴望重新得到皇帝重用的句

子。(l 分)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 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答: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

A.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仕途失意之时,甲境界开阔,表达爱

国热情;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B.甲、乙两篇都写到了“月”,甲篇“会挽雕弓如满月”,表现

了诗人杀敌报国的英雄气概;乙篇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

了空灵澄澈的景象。

C.甲中的“天狼”指天狼星;乙中的“闲人”指悠闲之人。

D.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游记,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

同:前者气势雄浑,感情奔放,后者凝练含蓄,饶有余味。

答案;9 、( l)黄狗 (2)想

10 、B

11 、( l)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 2)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12. C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唐)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7.这首诗写了早春时节的哪些景物?( 2 分)

1 8、请你说说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答:

答案;17、小雨 草色(小草) 本题2 分,意思对或相近均可, 多写不扣分.

18 、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本题3 分,意思对即可。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向班主任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