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知识 >

今朝蝉忽鸣,迁客若为情? 便觉一年老,能令万感生。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12-31    阅读:

今朝蝉忽鸣,迁客若为情? 便觉一年老,能令万感生。篇一
《答案》

1.小思的笔名还有哪些?答:明川和卢颿 。

2.卢玮銮为何起名为小思?答:她在香港《明报》副刊撰写「一瞥小思」专栏文章 。

小思的散文创作始于大学时代,先后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谈》、《承教小记》、《日影行》、 《不迁》 、 《三人行》、《彤雲箋》等。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玄鸟,即燕子)(《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

“鸣蝉厉寒音,时菊耀秋华”(潘岳《河阳县作二首)

“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园柳吟凉久,嘶蝉应序惊”(隋 王由礼《赋得高柳鸣蝉》) “造化生微物,常能应候鸣”(唐 许裳《闻蝉》)

“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宋 朱熹《南安道中 》)

“流音绕丛藿,余响彻高轩”(南朝 萧子范《后堂听蝉》)

“清吟晓露叶,愁噪夕阳枝。忽尔弦断绝,俄闻管参差” (唐 刘禹锡《酬令孤相公新蝉见寄》)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泉溜潜幽咽,琴鸣乍往还。长风剪不断,还在树枝间。”(唐 卢仝《新蝉》)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宋 辛弃疾《西江月·月夜行黄沙道中》)

“得饮玄天露,何辞高柳寒”(南朝陈·刘删《咏蝉诗》)

“饮露身何洁,吟风韵更长”(唐·戴叔伦《画蝉》)

“听秋蝉,秋蝉非一处。细柳高飞夕,长杨明月曙;历乱起秋声,参差搅人虑。单吟如转箫,群噪学调笙;风飘流曼响,多含断绝声。……”

“听鸣蝉,此听悲无极。群嘶玉树里,回噪金门侧;长风送晚声,清露供朝食。晚风朝露实多宜,秋日高鸣独见知。轻身蔽数叶,哀鸣抱一枝。……”(隋 卢思道 《和阳纳言听鸣蝉篇》)

蝉本无知,然许多诗人却闻蝉而愁,只因为诗人自己心中有愁,“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国维《人间词话》)。正如

宋代诗人杨万里所说:“蝉声无一添烦恼,自是愁人在断肠”(《听蝉》)。

唐 司空曙“今朝蝉忽鸣,迁客若为情?便觉一年老,能令万感生”(《新蝉》);

唐 白居易 :“一闻愁意结,再听乡心起。渭上新蝉声,先听浑相似。衡门有谁听?日暮槐花里”(《早蝉》);

唐 刘禹锡 :“蝉声未发前,已自感流年。一入凄凉耳,如闻断续弦”(《答白刑部闻新蝉》);

唐 孟浩然:“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秦中寄远上人》), 唐 元稹:“红树蝉声满夕阳,白头相送悲相伤”(《送卢诗》)。 唐 雍裕之:“一声清溽暑,几处促流身。独志士心偏苦,初闻泫然”(《早蝉》)。

《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五代楚 刘昭禹:“莫侵残日噪,正在异乡听”(《闻蝉》);

唐 卢殷:“深藏高柳背斜晖,能轸孤愁感昔围。犹畏旅人头不白,再三移树带声飞”(《晚蝉》);

唐 姚合:“秋来吟更苦,半咽半随风”(《闻蝉寄贾岛》); 宋 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雨霖铃》); 宋 刘克庄“何必雍门弹一曲,蝉声极意说凄凉” 《三月二十五日饮方校书园》。

蝉,古称蜩、蚱蝉等,俗名“知了”、 “爬树猴”。蝉遍布全世界,已知品种有3000余种之多。

蝉的一生有四个阶段,即卵、幼虫、拟蛹和成虫。

我国古人按蝉的出现时间分为春蝉、夏蝉和寒蝉。

作者写蝉,先抑后扬。抑在哪里?扬在何处?

抑:写蝉的聒噪

声使人们心烦,这

是一抑。 其次写

看到一只病蝉,写

它的微小和病弱

,又是一抑。

扬: 蝉的生活历程

显示了生命的意义。

1.一抑一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1.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

答:这是本文文眼,也是本文情感重大转折的关键。本文因为有了这句话,才有了意义和光彩,它提醒我们,不管生命有多短暂,都要好好的活,给人振奋精神的感觉。

斜阳里,想起秋风的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聒聒。

答: 作者心灵震动,思想转变,对蝉有了好感甚至产生了敬意。

1、本文主要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

答:先抑后扬。

2、蝉的生命意义是什么?

答:本来的生命历程就是这样。它为了生命的延续,必须好好活着。

3、我们能从蝉的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答: 不管生命是短暂还是长久,都应该积极面对,全情投入,好好的生活。

今朝蝉忽鸣,迁客若为情? 便觉一年老,能令万感生。篇二
《初三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二)》

初三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二)

一、选择题。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共12分。每小题2分) ..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倔强 (jué) 匿名(nì) 细菌(jǔn) 颓唐不安(tuí) ....

B.诘责(jié) 解剖(pōu) 绰号(chuō) 杳无消息(yǎo) ....

C.潸然(shān) 挑衅(xìn) 滑稽(jī) 参差不齐(cān) ....

D.魁梧(wú) 贿赂(lù) 狭隘(ài) 前仆后继(pū) ....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虔诚 驿站 辗转反侧 芸芸众生

B.募捐 惦记 一应具全 星罗棋布

C.赔尝 畸形 声名狼藉 相提并论

D.教晦 洋溢 甘拜下风 郑重其事

3. 对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相得益彰——良师益友 ..

解说:两个“益”字意思不同,“相得益彰”的“益”是“更加”的意思,“良师益友”

的“益”意思是“有益的”的意思。

B. 举目无亲——举世闻名 ..

解说:两个“举”字意思不同,“举目无亲”的“举”是“往上抬”的意思,“举世闻名”.

的“举”意思是“全、整个”的意思。

C. 琐屑——不屑置辩 ..

解说:两个“屑”字意思相同,都是“琐碎”的意思。

D. 深恶痛疾——深有同感 ..

解说:两个“深”字意思相同,都是“很、十分”的意思。

4.下列选项中俗语或成语使用不正确的是 ...

A. 一个领导者,必须有一颗包容的心,容纳团队中的成员,做到“宰相肚里能撑船”。 .......

B. 玛丽用她抑扬顿挫的歌声把自己创作的爵士歌曲演绎得淋漓尽致。 ....

C. 精彩纷呈、场场爆满的全国武术比赛近日在北京偃旗息鼓,胜利落下了帷幕。 ....

D. 老师亲切的目光,语重心长的话语给了我极大的鼓励。 ....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你的人生是否有意义,要看你对人生意义的独特领悟和坚守。

B. 随着国家平抑物价的政策和外地蔬菜的大量调运,最近蔬菜价格有所回落。

C. 为了防止不再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班同学制定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

D. 从微笑的树蛙到开心的绵羊,这些图片向我们展示了动物们的“笑功”和幽默感。

6.排列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古往今来,描述蝉的诗文可谓不胜枚举。

②爱之、咏之者甚众,伤之、甚至厌之者亦不少。

③中国人对蝉有着复杂的情结。

④但是,蝉鸣又易使人联想到逝去的时光,如司空曙的《新蝉》 “今朝蝉忽鸣,迁客

若为情?便觉一年老,能令万感生”。

⑤爱之高洁者如“高蝉多远韵, 茂树有余音”,歌之清雅者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

幽”,这都是因喜蝉声境界高远、卓然遗世所致。

A.①②⑤④③ B.③②①⑤④ C.①⑤④②③ D.③⑤④②①

二、填空(共9分)

7.背诵、默写。(6分)

① ,而无车马喧。(陶渊明《饮酒》)

②大漠孤烟直, 。 (王维《使至塞上》)

③ ,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8.名著阅读。(3分)

(填写作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记述了他的童年生活和青年时期求学的经

历,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其中,《 》描述了作者儿时

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真诚的怀念;《五猖会 》描述了作者儿时

盼望观看迎神赛会和在父亲强迫下背诵《鉴略》的不同感受,表达了对封建教育压制摧残儿

童天性的不满;《 》回忆了作者在日本仙台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表达了对老师的

感激怀念之情,并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

三、综合性学习(共10分)

为了迎接第十六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的到来,学校准备开展“消防安全教

育周”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9.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概括出两条主要信息,用来说明开展活动的必要性。(4分) ...

【材料一】

活动前,学校首先对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

某校一学生宿舍楼发生火灾,火势迅速蔓延导致烟火过大,其中4名女生在消防队员赶

到之前,从6楼宿舍阳台跳楼逃生,不幸全部遇难。某村一民房由于电线短路引发火灾,一

家三口因浓烟窒息罹难。事后消防人员惋惜地说,如果这家人用湿棉被包裹着逃出去,仅需

几秒钟,就能避免悲剧的发生。

主要信息一: 主要信息二:

10.从下面两则材料中概括出可供我国借鉴的两条经验。(4分) ..

【材料一】

日本把每年的8月30日至9月5日定为“防灾周”,要求全国各地都要举行防灾、防

火演习,不仅市民、学生参加,连日本首相和部长们都积极参加,以唤起国民的安全意识。电视媒体经常播放防震、防火等知识与方法,社区也经常组织一些防灾安全方面的公益活动,全国上下形成了一种浓厚的“珍爱生命,注重安全”的氛围。日本人的防灾意识很强,他们住进高层酒店的第一件事是仔细阅读酒店的说明,寻找安全通道,并且还会模拟走一遍逃生路线,一旦发生火灾、地震等突发情况,就可以迅速逃生。

【材料二】

韩国消防设施的检查工作具有制度化、市场化的特点,运行十分有效。鉴于消防部门人力有限,韩国把消防设施的检查工作交给企业来做,每一栋高楼都由相应的安全设施管理公司负责。因此,韩国高层公寓的物业费中就包括了消防设施检查费,并不昂贵但十分有效。企业在收取检查费后每年一次进行定期检查,同时也承担起了法律的责任,一旦发生大火,首先追查的就是安全设施管理公司是否履行了职责。

经验一: 经验二:

11.根据以上四则材料,将下列宣传语补充完整,表明你对消防安全的认识。(2分)

要求:内容相关、句式一致、字数相等。

宣传语:学一点消防知识,

四、文言文阅读(共11分)

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12-14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A】,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B】。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 分)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

②庶竭驽钝 驽钝: ..

③以彰其咎 咎 .

④临表涕零 涕: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①遂许先帝以驱驰 翻译:

②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翻译:

14.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A、B两处 “感激”的原因。(3分) .....

A处: B处:

五、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共13分)

悲哀的玩具

李广田

①小时候,我不曾离开过我的乡村——除去到外祖母家去——而对于自己的乡村又是这样的生疏,甚至有几分恐怖。

②父亲在野外忙,母亲在家里忙,剩下的只有老祖母,她给我说故事,唱村歌,有时听她的纺车嗡嗡地响着,我便独自坐在一旁发呆。

③我也常到外面去玩,但总是自己一个人,街上的孩子们都不和我一块玩。他们并不曾

①对我有什么欺侮,只是远离我,然而这远离,就已经是向我欺侮了。时常,一个人踽踽地

沿墙角走回家去,“他们不和俺玩。”这样说着,一头扑在祖母怀里。祖母摸着我的头顶,说:“好孩子,自己玩吧。”

④虽然还是小孩子,寂寞的滋味是知道得很多了。到了成年的现在,也还是苦于寂寞,然而这寂寞已不是那寂寞,现在回想起那孩子时代的寂寞,也觉得是颇可怀念的了。

⑤父亲老是那么阴沉,那么严肃,仿佛历来就不曾看见过他有笑脸。母亲虽然是爱我——我心里如是想——但她从未曾背着父亲给我买过糖果。

⑥实际上说来,那时候也就只有祖母一个人是爱我的,她尽可能地安慰我,。某日,我刚从外边回家,她老远地用手招我,低声说:“来”。 我跑去了,“什么呢,奶奶?”我急喘地问。

⑦“玩艺儿,孩子。”

⑧说着,从针线筐里取出一包棉花,伸开看时,里面却是包着一只小麻雀。我简直喜得雀跃了。

⑨“哪来的麻雀呀,奶奶!”

⑩“拾的,从檐下。八成是它妈妈从窝里带出来的。”

⑪“怎么带到地下来?”

⑫“傻孩子!大麻雀在窝里抱它,要到外面去给它打食,不料出窝时飞得太猛了,就把它带了出来,几乎把它摔死哩。”

⑬我半信半疑,心里有点黯然了,原来是只不幸的小麻雀呀,然而我有了好玩具了。立刻从床下取出了小竹筐,里面铺了棉花,上面蒙了布片,这就是我的鸟笼了。饿了便喂它,我吻它那黄嘴角;不饿也喂它,它却不开口了。携了竹筐在院里走来走去,母亲见了说:“你可有了好玩物了。”

⑭这时,我心里暗暗地想道:那些野孩子,要远离就远离了吧,今后我就不再出门了,反正家里有祖母,又有了这玩物,要它长大起来能飞的时候就更好了。

⑮晌午,父亲从野外回来,照例,一见他便觉得不快,但,我又怎晓得养麻雀是不应当呢!

⑯“什么?”父亲应声问。

⑰“麻——雀——。”我的头垂下了。

⑱“拿过来!”话犹未了,小竹筐已被抓去了,不等我抬起头来,只听呼地一声,小竹筐已经飞上了屋顶。

⑲我自然是哭了,哭也不敢高声,高声了不是就要挨打吗?最后,还是倒在祖母怀里去②啜泣。这时,父亲好像已经息怒,只远远地说:“小孩子家,糟践信门,还不给我下地去拾

草去!”接着是一声叹气。

⑳祖母低声骂着,说:“你爹不是好东西,上不痛老的,下不痛小的,只知道省吃俭用敲坷垃!不要哭了,好孩子,到明天奶奶爬树给你摸只小野鹊吧。”说着,给我擦眼泪。

(21)哭一阵,什么也忘了,反正,这类事是层出不穷的。究竟那只小麻雀的下落怎样,已经不记得了。似乎到了今日才又想到了二十年前的那只小麻雀,那只不幸的小麻雀,我觉得它是更可哀的了,离开了父母,离开了兄弟姐妹,离开了温暖的巢穴,被老祖母捡到了我

的小竹筐里,不料又被父亲给抛到那荒凉的屋顶上去,寂寞的小鸟,没有爱的小鸟,遭了厄运的小鸟!

(22)在当时,确是恨着父亲的,现在却是不然,反觉得他是可悯的。每当我想起,一个头发已经斑白的农夫,还是在披星戴月地忙碌,为饥寒所逼迫,为风日所摧损,前面也只剩下短短的岁月了,便不由得悲伤起来。而且,他生自土中,长自土中,从年少就用了他的污汗去灌溉那些砂土,想从那些砂土里去取得一家老幼之所需,父亲有那样的脾气,也是无足怪的了。听说,现在他更衰老了些,而且也时常念想到他久客他乡的儿子。

(原文有删改)

注释:①【踽踽(jǔ)】形容独自走路孤零零的样子。②【糟践信门】即任意残害生命。

15.阅读⑯-(22)段,写出我对父亲的情感变化过程。(3分)

——

——

——体谅

16.①-③段中,作者花了很多笔墨来写寂寞的滋味,有什么作用?(3分)

答:

17.请找出与⑲段画线句相照应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18.结合全文,具体说说你对题目“悲哀的玩具”中“悲哀”一词的理解。(5分)

答: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9—21题(共7分)

唐三彩

马未都

①唐三彩是陶器,不是瓷器。大部分人会误认为唐三彩是瓷器,其实它跟瓷器无关,它就是一件典型的釉陶,也非常容易破损。

②唐三彩的 “三彩”,不是三种颜色,而是有多种颜色,主要色调有黄色、绿色、黑

①色、蓝色、赭色、白色等。

③唐三彩都是明器,是专门为陪葬用的一种器具,也叫冥器。汉代是中国厚葬制度的一个高峰时期,尤其是西汉。东汉以后,国力逐渐衰竭,从政府到民间都开始厌恶厚葬之风,所以墓葬里的东西变得越来越少。后来,唐代成为中国第二个厚葬时期,比如唐代的大墓一挖开,里面的东西成千上万。唐代为了厚葬,大量烧制俑、动物和各种器皿,所以唐三彩的品种无所不有。唐三彩也因而在中国的陶瓷领域中成为非常丰富的一个门类。

④一百年前的中国人,如果挖出唐三彩,一定当场砸掉,觉得不吉利。我们对唐三彩的认知,这些年才逐步加深。起初是西方人对中国的唐三彩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这是中国陶瓷史上独树一帜的一座高峰。由于西方人的重视,唐三彩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最贵的中国艺术品。1989年,一匹非常漂亮的唐三彩马在英国拍卖的成交价是374万英镑,当时折合600万美金。这个由西方人创造的中国艺术品的最高纪录,由一匹唐三彩马保持了很长时间。

⑤唐三彩马的出现源于唐代人非常喜欢马。唐朝之所以重视马,与李唐王朝本身具有游牧民族的血统有关。李世民骑术非常精湛,他把骑马狩猎视为大丈夫之乐事,认为马是甲兵之本,国之大用,相当于战车。可见,马在古代社会中,首先不是最重要的农业工具,而是最重要的军事工具,是军事力量的体现。唐三彩里有很多马非常生动,非常漂亮,都是贵族的马,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李白在著名的诗《将进酒》中写道:“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其中的“五花马”就是一种非常名贵的马。所谓“五花”,大概是指马脖子上漂亮的装饰,从中也可以看出唐代人对马的珍爱。(有删改)

注释:①【赭色】红色、赤红色。

今朝蝉忽鸣,迁客若为情? 便觉一年老,能令万感生。篇三
《201101丰台初3期末语文试卷》

丰台区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初 三 语 文

年1月

一、选择题。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共12分。每小题2分) ..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倔强 (jué) 匿名(nì) 细菌(jǔn) 颓唐不安(tuí) ....

B.诘责(jié) 解剖(pōu) 绰号(chuō) 杳无消息(yǎo) ....

C.潸然(shān) 挑衅(xìn) 滑稽(jī) 参差不齐(cān) ....

D.魁梧(wú) 贿赂(lù) 狭隘(ài) 前仆后继(pū) ....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虔诚 驿站 辗转反侧 芸芸众生

B.募捐 惦记 一应具全 星罗棋布

C.赔尝 畸形 声名狼藉 相提并论

D.教晦 洋溢 甘拜下风 郑重其事

3. 对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相得益彰——良师益友 ..

解说:两个“益”字意思不同,“相得益彰”的“益”是“更加”的意思,“良师益友”的“益”意思是“有益的”的意思。

B. 举目无亲——举世闻名 ..

解说:两个“举”字意思不同,“举目无亲”的“举”是“往上抬”的意思,“举世闻名”的“举”.

意思是“全、整个”的意思。

C. 琐屑——不屑置辩 ..

解说:两个“屑”字意思相同,都是“琐碎”的意思。

D. 深恶痛疾——深有同感 ..

解说:两个“深”字意思相同,都是“很、十分”的意思。

4.下列选项中俗语或成语使用不正确的是 ...

A. 一个领导者,必须有一颗包容的心,容纳团队中的成员,做到“宰相肚里能撑船”。 .......

B. 玛丽用她抑扬顿挫的歌声把自己创作的爵士歌曲演绎得淋漓尽致。 ....

C. 精彩纷呈、场场爆满的全国武术比赛近日在北京偃旗息鼓,胜利落下了帷幕。 ....

D. 老师亲切的目光,语重心长的话语给了我极大的鼓励。 ....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你的人生是否有意义,要看你对人生意义的独特领悟和坚守。

B. 随着国家平抑物价的政策和外地蔬菜的大量调运,最近蔬菜价格有所回落。

C. 为了防止不再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班同学制定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

D. 从微笑的树蛙到开心的绵羊,这些图片向我们展示了动物们的“笑功”和幽默感。

6.排列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古往今来,描述蝉的诗文可谓不胜枚举。

②爱之、咏之者甚众,伤之、甚至厌之者亦不少。

③中国人对蝉有着复杂的情结。

④但是,蝉鸣又易使人联想到逝去的时光,如司空曙的《新蝉》 “今朝蝉忽鸣,迁客若为情?便觉一年老,能令万感生”。

⑤爱之高洁者如“高蝉多远韵, 茂树有余音”,歌之清雅者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这都是因喜蝉声境界高远、卓然遗世所致。

A.①②⑤④③ B.③②①⑤④ C.①⑤④②③ D.③⑤④②①

二、填空(共9分)

7.背诵、默写。(6分)

① ,而无车马喧。(陶渊明《饮酒》)

②大漠孤烟直, 。 (王维《使至塞上》)

③ ,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8.名著阅读。(3分)

(填写作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记述了他的童年生活和青年时期求学的经历,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其中,《 》描述了作者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真诚的怀念;《五猖会 》描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和在父亲强迫下背诵《鉴略》的不同感受,表达了对封建教育压制摧残儿童天性的不满;《 》回忆了作者在日本仙台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表达了对老师的感激怀念之情,并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

三、综合性学习(共10分)

为了迎接第十六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的到来,学校准备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周”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9.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概括出两条主要信息,用来说明开展活动的必要性。(4分) ...

【材料一】

【材料二】

某校一学生宿舍楼发生火灾,火势迅速蔓延导致烟火过大,其中4名女生在消防队员赶到之前,从6楼宿舍阳台跳楼逃生,不幸全部遇难。某村一民房由于电线短路引发火灾,一家三口因浓烟窒息罹难。事后消防人员惋惜地说,如果这家人用湿棉被包裹着逃出去,仅需几秒钟,就能避免悲剧的发生。

主要信息一: 主要信息二:

10.从下面两则材料中概括出可供我国借鉴的两条经验。(4分) ..

【材料一】

日本把每年的8月30日至9月5日定为“防灾周”,要求全国各地都要举行防灾、防火演习,不仅市民、学生参加,连日本首相和部长们都积极参加,以唤起国民的安全意识。电视媒体经常播放

防震、防火等知识与方法,社区也经常组织一些防灾安全方面的公益活动,全国上下形成了一种浓厚的“珍爱生命,注重安全”的氛围。日本人的防灾意识很强,他们住进高层酒店的第一件事是仔细阅读酒店的说明,寻找安全通道,并且还会模拟走一遍逃生路线,一旦发生火灾、地震等突发情况,就可以迅速逃生。

【材料二】

韩国消防设施的检查工作具有制度化、市场化的特点,运行十分有效。鉴于消防部门人力有限,韩国把消防设施的检查工作交给企业来做,每一栋高楼都由相应的安全设施管理公司负责。因此,韩国高层公寓的物业费中就包括了消防设施检查费,并不昂贵但十分有效。企业在收取检查费后每年一次进行定期检查,同时也承担起了法律的责任,一旦发生大火,首先追查的就是安全设施管理公司是否履行了职责。

经验一:

经验二:

11.根据以上四则材料,将下列宣传语补充完整,表明你对消防安全的认识。(2分)

要求:内容相关、句式一致、字数相等。

宣传语:学一点消防知识,

四、文言文阅读(共11分)

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12-14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A】,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B】。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 分)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

②庶竭驽钝 驽钝: ..

③以彰其咎 咎 .

④临表涕零 涕: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①遂许先帝以驱驰 翻译:

②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翻译:

14.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A、B两处 “感激”的原因。(3分) .....

A处:

B处:

五、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共13分)

悲哀的玩具

李广田

①小时候,我不曾离开过我的乡村——除去到外祖母家去——而对于自己的乡村又是这样的生疏,甚至有几分恐怖。

②父亲在野外忙,母亲在家里忙,剩下的只有老祖母,她给我说故事,唱村歌,有时听她的纺车嗡嗡地响着,我便独自坐在一旁发呆。

③我也常到外面去玩,但总是自己一个人,街上的孩子们都不和我一块玩。他们并不曾对我有什

①么欺侮,只是远离我,然而这远离,就已经是向我欺侮了。时常,一个人踽踽地沿墙角走回家去,

“他们不和俺玩。”这样说着,一头扑在祖母怀里。祖母摸着我的头顶,说:“好孩子,自己玩吧。”

④虽然还是小孩子,寂寞的滋味是知道得很多了。到了成年的现在,也还是苦于寂寞,然而这寂寞已不是那寂寞,现在回想起那孩子时代的寂寞,也觉得是颇可怀念的了。

⑤父亲老是那么阴沉,那么严肃,仿佛历来就不曾看见过他有笑脸。母亲虽然是爱我——我心里如是想——但她从未曾背着父亲给我买过糖果。

⑥实际上说来,那时候也就只有祖母一个人是爱我的,她尽可能地安慰我,。某日,我刚从外边回家,她老远地用手招我,低声说:“来”。 我跑去了,“什么呢,奶奶?”我急喘地问。

⑦“玩艺儿,孩子。”

⑧说着,从针线筐里取出一包棉花,伸开看时,里面却是包着一只小麻雀。我简直喜得雀跃了。 ⑨“哪来的麻雀呀,奶奶!”

⑩“拾的,从檐下。八成是它妈妈从窝里带出来的。”

⑪“怎么带到地下来?”

⑫“傻孩子!大麻雀在窝里抱它,要到外面去给它打食,不料出窝时飞得太猛了,就把它带了出来,几乎把它摔死哩。”

⑬我半信半疑,心里有点黯然了,原来是只不幸的小麻雀呀,然而我有了好玩具了。立刻从床下取出了小竹筐,里面铺了棉花,上面蒙了布片,这就是我的鸟笼了。饿了便喂它,我吻它那黄嘴角;不饿也喂它,它却不开口了。携了竹筐在院里走来走去,母亲见了说:“你可有了好玩物了。”

⑭这时,我心里暗暗地想道:那些野孩子,要远离就远离了吧,今后我就不再出门了,反正家里有祖母,又有了这玩物,要它长大起来能飞的时候就更好了。

⑮晌午,父亲从野外回来,照例,一见他便觉得不快,但,我又怎晓得养麻雀是不应当呢! ⑯“什么?”父亲应声问。

⑰“麻——雀——。”我的头垂下了。

⑱“拿过来!”话犹未了,小竹筐已被抓去了,不等我抬起头来,只听呼地一声,小竹筐已经飞上了屋顶。

⑲我自然是哭了,哭也不敢高声,高声了不是就要挨打吗?最后,还是倒在祖母怀里去啜泣。这时,父亲好像已经息怒,只远远地说:“小孩子家,糟践信门②,还不给我下地去拾草去!”接着是一声叹气。

⑳祖母低声骂着,说:“你爹不是好东西,上不痛老的,下不痛小的,只知道省吃俭用敲坷垃!不要哭了,好孩子,到明天奶奶爬树给你摸只小野鹊吧。”说着,给我擦眼泪。

(21)哭一阵,什么也忘了,反正,这类事是层出不穷的。究竟那只小麻雀的下落怎样,已经不记得了。似乎到了今日才又想到了二十年前的那只小麻雀,那只不幸的小麻雀,我觉得它是更可哀的了,离开了父母,离开了兄弟姐妹,离开了温暖的巢穴,被老祖母捡到了我的小竹筐里,不料又被父亲给抛到那荒凉的屋顶上去,寂寞的小鸟,没有爱的小鸟,遭了厄运的小鸟!

(22)在当时,确是恨着父亲的,现在却是不然,反觉得他是可悯的。每当我想起,一个头发已经斑白的农夫,还是在披星戴月地忙碌,为饥寒所逼迫,为风日所摧损,前面也只剩下短短的岁月了,便不由得悲伤起来。而且,他生自土中,长自土中,从年少就用了他的污汗去灌溉那些砂土,想从那些砂土里去取得一家老幼之所需,父亲有那样的脾气,也是无足怪的了。听说,现在他更衰老了些,而且也时常念想到他久客他乡的儿子。

(原文有删改)

注释:①【踽踽(jǔ)】形容独自走路孤零零的样子。②【糟践信门】即任意残害生命。

15.阅读⑯-(22)段,写出我对父亲的情感变化过程。(3分)

—— —— ——体谅

16.①-③段中,作者花了很多笔墨来写寂寞的滋味,有什么作用?(3分)

答:

17.请找出与⑲段画线句相照应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18.结合全文,具体说说你对题目“悲哀的玩具”中“悲哀”一词的理解。(5分)

答: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9—21题(共7分)

唐三彩

马未都

①唐三彩是陶器,不是瓷器。大部分人会误认为唐三彩是瓷器,其实它跟瓷器无关,它就是一件典型的釉陶,也非常容易破损。

②唐三彩的 “三彩”,不是三种颜色,而是有多种颜色,主要色调有黄色、绿色、黑色、蓝色、赭色①、白色等。

③唐三彩都是明器,是专门为陪葬用的一种器具,也叫冥器。汉代是中国厚葬制度的一个高峰时期,尤其是西汉。东汉以后,国力逐渐衰竭,从政府到民间都开始厌恶厚葬之风,所以墓葬里的东西变得越来越少。后来,唐代成为中国第二个厚葬时期,比如唐代的大墓一挖开,里面的东西成千上万。唐代为了厚葬,大量烧制俑、动物和各种器皿,所以唐三彩的品种无所不有。唐三彩也因而在中国的陶瓷领域中成为非常丰富的一个门类。

④一百年前的中国人,如果挖出唐三彩,一定当场砸掉,觉得不吉利。我们对唐三彩的认知,这些年才逐步加深。起初是西方人对中国的唐三彩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这是中国陶瓷史上独树一帜的一座高峰。由于西方人的重视,唐三彩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最贵的中国艺术品。1989年,一匹非常漂亮的唐三彩马在英国拍卖的成交价是374万英镑,当时折合600万美金。这个由西方人创造的中国艺术品的最高纪录,由一匹唐三彩马保持了很长时间。

⑤唐三彩马的出现源于唐代人非常喜欢马。唐朝之所以重视马,与李唐王朝本身具有游牧民族的血统有关。李世民骑术非常精湛,他把骑马狩猎视为大丈夫之乐事,认为马是甲兵之本,国之大用,相当于战车。可见,马在古代社会中,首先不是最重要的农业工具,而是最重要的军事工具,是军事力量的体现。唐三彩里有很多马非常生动,非常漂亮,都是贵族的马,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李白在著名的诗《将进酒》中写道:“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其中的“五花马”就是一种非常名贵的马。所谓“五花”,大概是指马脖子上漂亮的装饰,从中也可以看出唐代人对马的珍爱。(有删改)

注释:①【赭色】红色、赤红色。

19.文章②-④段是从 、 、 三方面介绍唐三彩的。(3分)

20.第⑤段中,作者引用李白的诗,意在说明什么?(2分)

答:

21.运用文中的相关知识,对下列链接材料中“这是一个大失误”作出合理解释。(2分)

[链接材料]

过去由于我们认识的局限,在拍戏当中不太注意唐三彩这种道具的使用。早年看反映清朝乾隆时期社会状况的电视剧《红楼梦》,贾母的屋里摆着一件唐三彩,这是一个大失误。

(三)阅读《谈幽默》,完成22—24题(共8分)

谈幽默

今朝蝉忽鸣,迁客若为情? 便觉一年老,能令万感生。篇四
《综合检测》

综合检测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题。

教育凭证

冯建军

教育凭证,又称为“教育凭单”、“学券”、“教育券”。它是由米尔顿·弗里德曼首先提出来的。“教育凭证”制度指的是:“为了对政府所规定的最低限度学校教育提供经费,政府可以发给家长们票证。如果孩子进入‘被批准的’教育机关,这些票证就代表每个孩子在每年中所能花费的最大数量的金钱。这样,家长们就能自由地使用这种票证,再加上他们所自愿添增的金额向他们所选择的‘被批准的’教育机关购买教育劳务。教育劳务可以由以营利为目的的私营教育机关或非营利的教育机关所提供。政府的作用限于保证被批准的学校的计划必须维持某些最低标准,很像目前对饭馆的检查,要求保证最低的卫生标准那样。” 教育凭证思想对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开始出现的选择教育运动和80年代后期的择校运动产生了直接影响。“择校”被看做是实施教育凭证制度的一个重要载体。教育凭证的核心思想是:改变公立教育制度,打破国家对教育的垄断,使教育体制的重心从“生产者中心”转变为“消费者中心”,使家长和学生可以到教育市场自由选择自己所需要的教育服务。

择校制度把矛头直指公立学校的“民主管理制度”。“民主管理”是政府的一种政治控制形式。为了确保国家的控制能够得到实施,最好的措施是发挥政治的作用,通过科层制管理对学校实行正式的管制。因此,公立学校既是科层制的,又是政治化的,二者紧密相连。但是科层制的问题是:学校层级高度分化、规则繁琐、过于形式化,以至于学校发展的自主性和专业化消失殆尽。政治化是科层制的内在支撑,也正是管理学校的这种特定的政治化制度促成并固守它的科层体制。择校制度的改革者认为,如果公立学校体制的基本结构不变动,改革根本无法取得成功,因为问题就出在学校制度上,是国家的“民主管理制度”造成了这些问题。所以,教育改革必须基于市场化重构整个教育体制,这就是以学校自主权和家长、学生的选择权,而不是以国家直接的民主管理为中心的体制。

教育凭证的引入,可以变公共教育资源“政府—学校—学生”的传统配臵模式为“政府—学生—学校”的新型配臵模式。实施教育凭证制度,使每个学生公平地占有相同的教育资源,选择就学的学生人数决定一个学校拥有的教育资源的多少。学校之间因为学生人数不同,总体资源会有差异,但这种差异与其学生人数是相匹配的。实施教育凭证制度,把政府强制以某种形式入学(比如“就近入学”)的方式改变为“自由择校”的方式,不仅保证了学生和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来选择自己心仪的学校,而且会引起学校之间的竞争。竞争的结果是促使学校降低教育成本,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以更优质、更多样的服务尽力去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从而赢得更多的生源,获得更大的经费保证。这种竞争从形式上保证了学校之间资源配臵的公平性。 (节选自《教育市场化与教育公正》,有删改)

1.下列对“教育凭证”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教育凭证又称“教育券”,这是由弗里德曼首先提出来的,他认为这很像对饭馆卫生的检查。

B.教育凭证是政府为保证学校经费的最低限度提供,无偿发给学生家长的一种有价凭证。

C.教育凭证是一种有价凭证,学生可以向自己选择的政府已经批准的学校用凭证购买教育劳务。

D.教育凭证的使用对象是公立学校,政府提供的经费是学生每年花费的最大数量的金钱。

2.下列对“择校制度把矛头直指公立学校的‘民主管理制度’”一句含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民主管理制度是政府对学校的政治控制,确定了学校体制的基本结构,制约了教育改革。

B.科层制是公立学校民主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政府通过科层制对学校进行正式的管理。

C.政治化是科层制的支撑,因为政治化的原因,民主管理制度促成并固守着学校科层制。

D.学校的民主管理制度保证了国家控制的实施,但因为其政治化,学校没有了真正的民主。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教育凭证使得公共教育资源在使用上有了更多的灵活性,学校教育也变“政府为中心”为“学生为中心”。

B.教育凭证打破了公立教育的一潭死水,使学校之间展开竞争,赋予了学生和家长自由选择学校的权利。

C.教育凭证制度让学生自由选择学校,这样学校在学生择校的前提下能公平地占有相同的教育资源。

D.教育凭证制度要求学校要无条件满足学生的需求,以此赢得更多的学生,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人。少孤,从学于里人张震,善为文辞。咸平中,由乡贡试礼部、廷对皆第一。杨亿见其赋,叹曰:“王佐器也。”宰相寇准奇之,特试政事堂,授秘书省著作郎、直史馆、三司户部判官。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其见尊礼如此。

出知应天府。天禧中,民间讹言有妖起若飞帽。夜搏人,自京师以南,人皆恐。曾令夜开里门,敢倡言者即捕之,卒无妖。天圣四年夏,大雨。传言汴口决,水且大至,都人恐,欲东奔。帝问曾,曾曰:“河决奏未至,第民间妖言尔,不足虑也。”已而果然。

陕西转运使臵醋务,以榷其利,且请推其法天下,曾请罢之。

曹利用恶曾班己上,尝怏怏不悦。及利用坐事,太后大怒,曾为之解。太后曰:“卿尝言利用强横,今何解也?”曾曰:“利用素恃恩,臣故尝以理折之。今加以大恶,则非臣所知也。”太后意少释,卒从轻议。

以彰信军节度使复知天雄军,契丹使者往还,敛车徒而后过,无敢哗者。人乐其政,为画像而生祠之。曾进退士人,莫有知者。范仲淹尝问曾曰:“明扬士类,宰相之任也。公之盛德,独少此耳。”曾曰:“夫执政者,恩欲归己,怨使谁归?”仲淹服其言。

曾资质端厚,眉目如画。在朝廷,进止皆有常处,平居寡言笑,人莫敢干以私。少与杨亿同在侍从,亿喜谈谑,凡僚友无不狎侮。至与曾言,则曰:“余不敢以戏也。”平生自奉甚俭,有故人子孙京来告别,曾留之具馔,食后,合中送数轴简纸,启视之,皆它人书简后裁取者也。 (《宋史·王曾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宰相寇准奇之 奇:认为„„奇异 .

B.出知应天府 知:主持、掌管 .

C.曹利用恶曾班己上,尝怏怏不悦 班:排列、位次 .

D.太后大怒,曾为之解 解:解释 .

5.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属于侧面表现王曾的才华和为政才能的一项是(3分)( ) ①曾令夜开里门,敢倡言者即捕之,卒无妖 ②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 ③今加以大恶,则非臣所知也 ④契丹使者往还,敛车徒而后过,无敢哗者 ⑤仲淹服其言 ⑥在朝廷,进止皆有常处,平居寡言笑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宋代咸平年间,王曾参加会试和殿试,都考了第一。宰相寇准看了他的文赋,慨叹道,“这真是王佐之材啊!”认为他是奇才。

B.陕西转运使以地方特产醋来谋利并且请求朝廷在全国推行这一办法的行为,被王曾上奏废止,表现了王曾的爱民思想。

C.大臣曹利用与王曾在个人感情上有嫌隙,王曾对他的专横跋扈也常常加以抵制,但是关键时刻却没有落井下石,表明了他的不畏权势和胸怀坦荡。

D.王曾之所以赢得朝廷内外、黎民百姓甚至外族使者的尊敬,除了他的文章才华、为政能力之外,还因为他稳重的性格和公正无私、爱民、勤俭的品质。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河决奏未至,第民间妖言尔,不足虑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台 城

韦 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②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8.这首诗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看万山红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尽上指冠。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3)见贤思齐焉,______________。 (《论语·里仁》)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高树鸣蝉

①每个季节的到来都是以某种东西为标志的,对夏天来说,是蝉。

②国人对蝉有着复杂的情结。爱之、咏之者甚众,伤之、厌之者亦不少。古往今来,描述蝉的诗文可谓不胜枚举。爱之高洁者如“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歌之清雅者如“蝉

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这都是因喜蝉声境界高远,卓然遗世所致。但另一方面,蝉鸣又易使人联想到逝去的时光,司空曙的《新蝉》堪为代表:“今朝蝉忽鸣,迁客若为情?便觉一年老,能令万感生。”

③蝉声就这样来了,又是一年。初夏的蝉鸣带着一丝燥热,渲染着夏的气息。但这时蝉鸣有一种恬静之愉,无蝉,则如无酒不欢,食不甘味,夏意便少了几分酣畅与淋漓。当是时也,可以簟枕邀凉,蒲扇把风,绿茶啜口,琴书换日,摆龙门阵,逍遥走过漫长而烦躁的时光。在这样的氛围里,人是闲适而从容的,甚至可带点慵懒或倦怠——炎炎烈日,或许是老天爷赐予人们的礼物呢。消夏,尽可如斯。

④一出《智取生辰纲》把“公子王孙把扇摇”斥为反角,事实上,若是有条件,农夫何尝不想如此。周邦彦《满庭芳》有云“午阴嘉树清圆”,“人静乌鸢自乐”,“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反映的却正是普通的人性。这首词的主题“夏日溧水无想山作”,想来也极富韵味。

⑤蝉有时的确是“无想”的象征。

⑥忽然听见蝉鸣有些异样了,声音不再连在一起,分隔成数段,也不再嘹亮,有点怯怯的味道。这是秋的讯息。记忆中刚上大学那年,在校园里听到的蝉鸣,是最难忘的。黄昏,一个人走在陌生的校园里,听到蝉鸣,就像电影《苔丝》里见过的场景:安吉尔坐在高处,面向西方,吹奏哀怨的长笛。此时方觉得蝉声竟是如此凄婉。以前在老家从未有过如此感觉。蝉鸣在一瞬间完成了质变,所有与离别、伤逝有关的情绪便统统指向蝉了,也明白了古人感怀的种种缘由:寒蝉凄切、冷蝉声残„„由夏入秋,原本无辜或者可爱的蝉蒙上了悲秋的传统色彩。如同怕见飞花,此时却是怕听蝉鸣了,怕蝉扰乱了本来平静的心思,越往后,秋蝉、蟋蟀这些东西,叫一声,也要令人断肠。

⑦这样的经历多了,直至熟读了姜白石,心中才始告豁然。他说:“岑寂。高柳晚蝉,说西风消息。”寥寥几句,呼应的是他一贯的清空风格,却耐人寻味。没有过多的情绪寄托,用的是白描,高树,晚蝉,西风,类似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但妙在前有“岑寂”二字,蝉鸣在耳朵里似乎听不见了,周围唯有清寂一片。

⑧无论赞美,还是愁怨,对蝉的百般情结,都化归原来的自然。蝉声终于渐稀,面对西风,那时,再不会有蝉鸣。作为长达数月的听众,我们准备好了么?一直呆在高树枝头的蝉,要说再见了。在这段有蝉的长长时光里,我们是否早已宠辱不惊,有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禅”境?

⑨不能因我们的由喜转悲,来苛责这位每年拜访我们的老朋友。还是抛开太多的拟人化因素,以科学精神看待蝉好了。恰如法布尔所说,4年泥土下的黑暗,1个月阳光下的歌唱,蝉是伟大的,它们唱响的是对生命的礼赞,它们完全值得尊敬。这种体悟的最佳标本应当是夜蝉之声。暮云四合之时,万籁渐寂,而蝉还在沉吟。在浓密的暗夜中,对那些虫儿来自心灵的呓语也陡然觉得深刻起来,没有在同样的黑色中长时间的涅槃,何来如此持久、坚韧的声音?

⑩周围的高树绿了又黄,黄了又绿,叶儿无声地诉说季节的轮回。我们应想念那些餐风饮露,择高而栖的蝉,年复一年,它们与我们同在,一起奏响前方悠远的岁月。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文章开篇直接入题,行文扣住蝉声所包含的无限意蕴来抒发情怀,结尾与题目呼应,含意悠长。

B.文中异样的蝉鸣,传达的是秋的讯息,这种讯息凄婉哀怨,让人联想到离别与伤逝,有一种清空风格。

C.作者在文章中把飞花、秋蝉、蟋蟀归为一类,是因为这些事物能够引起人们相似的感受。

D.文中“面对西风,那时,再不会有鸣蝉”这句话,表达了要与蝉说再见,作者心中难以尽数的悲凉、落寞与惆怅。

E.本文采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抑”,人闻秋蝉之声而生愁怨;“扬”,宠辱不惊,也无风雨也无晴的“禅”境。

(2)第⑤段说“蝉有时的确是‘无想’的象征。”请解释句中“无想”的含义,并指出这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多处引用了古典诗句,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举例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文章内容,请你谈谈对“它们唱响的是对生命的礼赞,它们完全值得尊敬”的理解与感悟。(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 (表达题,共8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

A.苏秦游说赵王合纵抗秦,一举成名,衣锦还乡,妻子吓得恭恭敬敬地站在一边,刮.目相看,嫂子跪拜谢罪。 ...

B.对于消费文化的前两种定义,学术界大多采取和稀泥的态度,或各行其是,兼容并...

包;或既承认两者具有区别,又要求对两种定义所涉及的对象加以综合研究。

C.大环境如此,大操大办的绝非我一个,前有车后有辙,别人能办得我如何办不得? ......

D.整体来看,现代配置的大型乐队掺入我国民族乐器演奏的音乐达到了为开幕式表演推波助澜的效果。 ....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和工商业的发展,为隋朝的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

B.我们要正确贯彻和深刻理解胡锦涛同志关于经济问题的重要讲话精神。

C.历史不同,促进和保护人权的侧重点自然会有所不同。

D.和传统的书法艺术不同,现代书法艺术追求的是视觉性艺术性,更注重以造型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和个性。

14.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是(4分)( )

美国当代人文主义思想学家马斯洛提出了“健康的儿童性”概念,认为成年人应该具有双重视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揭示社会生活的底蕴 ②把生活的厚厚尘土擦拭掉 ③让诗性与神性的光辉重新放射出来 ④一方面以成人那种成熟的、深刻的、理性的眼光看待生活 ⑤一方面像儿童一样以天真的、陌生的、非理性的眼光看待生活

A.④②⑤①③ B.④①⑤②③

C.⑤①④②③ D.⑤②④①③

15.请从下面论文简介中提取3个反应其主要信息的关键词语。(4分)

这篇文章对中国文明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士”在先秦时期的演进做了全景式的追寻,有助于人们对“士”的源起及早期衍变形成一个完整而清晰的印象。

关键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有一天,美国有一个营长对值班军官下达了这样一条命令:“明晚8点,哈雷彗星将在这个地区出现。这种情形每隔76年才能看到一次。命令所有士兵,身着野战服到操场集合,我将向他们解释这一罕见的天文现象。如下雨的话,就到礼堂集合,我为他们放一部有关彗星的电影。”

最后,这道命令传达失真了。错误从值班军官向连长下达命令开始,接着连长对排长,排长对班长下达命令时,错误不断升级,等到班长对士兵下达命令时,命令竟成了这样:“明晚8点下雨的时候,著名的76哈雷将军,将在营长的陪同下,身着野战服,乘坐他那辆‘彗

今朝蝉忽鸣,迁客若为情? 便觉一年老,能令万感生。篇五
《第三课:短文两篇》

今朝蝉忽鸣,迁客若为情? 便觉一年老,能令万感生。篇六
《3.短文两篇》

今朝蝉忽鸣,迁客若为情? 便觉一年老,能令万感生。篇七
《丰台区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丰台区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初 三 语 文

一、选择题。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共1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倔强 (jué) 匿名(nì) 细菌(jǔn) 颓唐不安(tuí) ....

B.诘责(jié) 解剖(pōu) 绰号(chuō) 杳无消息(yǎo) ....

C.潸然(shān) 挑衅(xìn) 滑稽(jī) 参差不齐(cān) ....

D.魁梧(wú) 贿赂(lù) 狭隘(ài) 前仆后继(pū) ....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虔诚 驿站 辗转反侧 芸芸众生

B.募捐 惦记 一应具全 星罗棋布

C.赔尝 畸形 声名狼藉 相提并论

D.教晦 洋溢 甘拜下风 郑重其事

3. 对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相得益彰——良师益友 ..

解说:两个“益”字意思不同,“相得益彰”的“益”是“更加”的意思,“良

师益友”的“益”意思是“有益的”的意思。

B. 举目无亲——举世闻名 ..

解说:两个“举”字意思不同,“举目无亲”的“举”是“往上抬”的意思,“举.

世闻名”的“举”意思是“全、整个”的意思。

C. 琐屑——不屑置辩 ..

解说:两个“屑”字意思相同,都是“琐碎”的意思。

D. 深恶痛疾——深有同感 ..

解说:两个“深”字意思相同,都是“很、十分”的意思。

4.下列选项中俗语或成语使用不正确的是 ...

A. 一个领导者,必须有一颗包容的心,容纳团队中的成员,做到“宰相肚...

里能撑船”。 ....

B. 玛丽用她抑扬顿挫的歌声把自己创作的爵士歌曲演绎得淋漓尽致。 ....

C. 精彩纷呈、场场爆满的全国武术比赛近日在北京偃旗息鼓,胜利落下了帷....

幕。

D. 老师亲切的目光,语重心长的话语给了我极大的鼓励。 ....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你的人生是否有意义,要看你对人生意义的独特领悟和坚守。

B. 随着国家平抑物价的政策和外地蔬菜的大量调运,最近蔬菜价格有所回落。

C. 为了防止不再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班同学制定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

D. 从微笑的树蛙到开心的绵羊,这些图片向我们展示了动物们的“笑功”

和幽默感。

6.排列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古往今来,描述蝉的诗文可谓不胜枚举。

②爱之、咏之者甚众,伤之、甚至厌之者亦不少。

③中国人对蝉有着复杂的情结。

④但是,蝉鸣又易使人联想到逝去的时光,如司空曙的《新蝉》 “今朝蝉忽鸣,

迁客若为情?便觉一年老,能令万感生”。

⑤爱之高洁者如“高蝉多远韵, 茂树有余音”,歌之清雅者如“蝉噪林愈静,鸟

鸣山更幽”,这都是因喜蝉声境界高远、卓然遗世所致。

A.①②⑤④③ B.③②①⑤④ C.①⑤④②③ D.③⑤④②①

二、填空(共9分)

7.背诵、默写。(6分)

①,而无车马喧。(陶渊明《饮酒》)

②大漠孤烟直, 。 (王维《使至塞上》)

③ ,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

赠》)

8.名著阅读。(3分)

求学的经历,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其中,《 》

描述了作者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真诚的怀念;

《五猖会 》描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和在父亲强迫下背诵《鉴略》的

不同感受,表达了对封建教育压制摧残儿童天性的不满;《 》回忆了作者

在日本仙台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表达了对老师的感激怀念之情,并抒发了自己

的爱国情怀。

三、综合性学习(共10分)

为了迎接第十六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的到来,学校准备开展“消

防安全教育周”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9.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概括出两条主要信息,用来说明开展活动的必要性。(4...

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某校一学生宿舍楼发生火灾,火势迅速蔓延导致烟火过大,其中4名女生在

消防队员赶到之前,从6楼宿舍阳台跳楼逃生,不幸全部遇难。某村一民房由于

电线短路引发火灾,一家三口因浓烟窒息罹难。事后消防人员惋惜地说,如果这

家人用湿棉被包裹着逃出去,仅需几秒钟,就能避免悲剧的发生。

主要信息一: 主要信息二:

10.从下面两则材料中概括出可供我国借鉴的两条经验。(4分) ..【材料一】

日本把每年的8月30日至9月5日定为“防灾周”,要求全国各地都要举

行防灾、防火演习,不仅市民、学生参加,连日本首相和部长们都积极参加,以

唤起国民的安全意识。电视媒体经常播放防震、防火等知识与方法,社区也经常

组织一些防灾安全方面的公益活动,全国上下形成了一种浓厚的“珍爱生命,注

重安全”的氛围。日本人的防灾意识很强,他们住进高层酒店的第一件事是仔

细阅读酒店的说明,寻找安全通道,并且还会模拟走一遍逃生路线,一旦发生火

灾、地震等突发情况,就可以迅速逃生。

【材料二】

韩国消防设施的检查工作具有制度化、市场化的特点,运行十分有效。鉴于

消防部门人力有限,韩国把消防设施的检查工作交给企业来做,每一栋高楼都由

相应的安全设施管理公司负责。因此,韩国高层公寓的物业费中就包括了消防设

施检查费,并不昂贵但十分有效。企业在收取检查费后每年一次进行定期检查,

同时也承担起了法律的责任,一旦发生大火,首先追查的就是安全设施管理公司

是否履行了职责。

经验一: 经验二:

11.根据以上四则材料,将下列宣传语补充完整,表明你对消防安全的认识。(2

分)

要求:内容相关、句式一致、字数相等。

宣传语:学一点消防知识,

四、文言文阅读(共11分)

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12-14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

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A】,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

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

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B】。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 分)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

②庶竭驽钝 驽钝: ..

③以彰其咎 咎 .

④临表涕零 涕: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①遂许先帝以驱驰 翻译: ②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翻译:

14.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A、B两处 “感激”的原因。(3分) .....

A处: B处:

五、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共13分)

悲哀的玩具

李广田

①小时候,我不曾离开过我的乡村——除去到外祖母家去——而对于自己的

乡村又是这样的生疏,甚至有几分恐怖。

②父亲在野外忙,母亲在家里忙,剩下的只有老祖母,她给我说故事,唱村

歌,有时听她的纺车嗡嗡地响着,我便独自坐在一旁发呆。

③我也常到外面去玩,但总是自己一个人,街上的孩子们都不和我一块玩。

他们并不曾对我有什么欺侮,只是远离我,然而这远离,就已经是向我欺侮了。时常,一个人踽踽①地沿墙角走回家去,“他们不和俺玩。”这样说着,一头扑在祖母怀里。祖母摸着我的头顶,说:“好孩子,自己玩吧。”

④虽然还是小孩子,寂寞的滋味是知道得很多了。到了成年的现在,也还是

苦于寂寞,然而这寂寞已不是那寂寞,现在回想起那孩子时代的寂寞,也觉得是颇可怀念的了。

⑤父亲老是那么阴沉,那么严肃,仿佛历来就不曾看见过他有笑脸。母亲虽然是爱我——我心里如是想——但她从未曾背着父亲给我买过糖果。

⑥实际上说来,那时候也就只有祖母一个人是爱我的,她尽可能地安慰我,。某日,我刚从外边回家,她老远地用手招我,低声说:“来”。 我跑去了,“什么呢,奶奶?”我急喘地问。

⑦“玩艺儿,孩子。”

⑧说着,从针线筐里取出一包棉花,伸开看时,里面却是包着一只小麻雀。我简直喜得雀跃了。

⑨“哪来的麻雀呀,奶奶!”

⑩“拾的,从檐下。八成是它妈妈从窝里带出来的。”

⑪“怎么带到地下来?”

⑫“傻孩子!大麻雀在窝里抱它,要到外面去给它打食,不料出窝时飞得太猛了,就把它带了出来,几乎把它摔死哩。”

⑬我半信半疑,心里有点黯然了,原来是只不幸的小麻雀呀,然而我有了好玩具了。立刻从床下取出了小竹筐,里面铺了棉花,上面蒙了布片,这就是我的鸟笼了。饿了便喂它,我吻它那黄嘴角;不饿也喂它,它却不开口了。携了竹筐在院里走来走去,母亲见了说:“你可有了好玩物了。”

⑭这时,我心里暗暗地想道:那些野孩子,要远离就远离了吧,今后我就不再出门了,反正家里有祖母,又有了这玩物,要它长大起来能飞的时候就更好了。

⑮晌午,父亲从野外回来,照例,一见他便觉得不快,但,我又怎晓得养麻雀是不应当呢!

⑯“什么?”父亲应声问。

⑰“麻——雀——。”我的头垂下了。

⑱“拿过来!”话犹未了,小竹筐已被抓去了,不等我抬起头来,只听呼地一声,小竹筐已经飞上了屋顶。

⑲我自然是哭了,哭也不敢高声,高声了不是就要挨打吗?最后,还是倒在祖母怀里去啜泣。这时,父亲好像已经息怒,只远远地说:“小孩子家,糟践信门②,还不给我下地去拾草去!”接着是一声叹气。

⑳祖母低声骂着,说:“你爹不是好东西,上不痛老的,下不痛小的,只知道省吃俭用敲坷垃!不要哭了,好孩子,到明天奶奶爬树给你摸只小野鹊吧。”说着,给我擦眼泪。

(21)哭一阵,什么也忘了,反正,这类事是层出不穷的。究竟那只小麻雀的下落怎样,已经不记得了。似乎到了今日才又想到了二十年前的那只小麻雀,那只不幸的小麻雀,我觉得它是更可哀的了,离开了父母,离开了兄弟姐妹,离开了温暖的巢穴,被老祖母捡到了我的小竹筐里,不料又被父亲给抛到那荒凉的屋顶上去,寂寞的小鸟,没有爱的小鸟,遭了厄运的小鸟!

(22)在当时,确是恨着父亲的,现在却是不然,反觉得他是可悯的。每当我想起,一个头发已经斑白的农夫,还是在披星戴月地忙碌,为饥寒所逼迫,为风日所摧损,前面也只剩下短短的岁月了,便不由得悲伤起来。而且,他生自土中,长自土中,从年少就用了他的污汗去灌溉那些砂土,想从那些砂土里去取得

今朝蝉忽鸣,迁客若为情? 便觉一年老,能令万感生。篇八
《2011丰台区初三语文考试试卷及答案》

丰台区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初 三 语 文

一、选择题。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共12分。每小题2分) ..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倔强 (jué) 匿名(nì) 细菌(jǔn) 颓唐不安(tuí) ....

B.诘责(jié) 解剖(pōu) 绰号(chuō) 杳无消息(yǎo) ....

C.潸然(shān) 挑衅(xìn) 滑稽(jī) 参差不齐(cān) ....

D.魁梧(wú) 贿赂(lù) 狭隘(ài) 前仆后继(pū) ....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虔诚 驿站 辗转反侧 芸芸众生

B.募捐 惦记 一应具全 星罗棋布

C.赔尝 畸形 声名狼藉 相提并论

D.教晦 洋溢 甘拜下风 郑重其事

3. 对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相得益彰——良师益友 ..

解说:两个“益”字意思不同,“相得益彰”的“益”是“更加”的意思,“良师益友”的“益”意思是“有益的”的意思。

B. 举目无亲——举世闻名 ..

解说:两个“举”字意思不同,“举目无亲”的“举”是“往上抬”的意思,“举世闻.

名”的“举”意思是“全、整个”的意思。

C. 琐屑——不屑置辩 ..

解说:两个“屑”字意思相同,都是“琐碎”的意思。

D. 深恶痛疾——深有同感 ..

解说:两个“深”字意思相同,都是“很、十分”的意思。

4.下列选项中俗语或成语使用不正确的是 ...

A. 一个领导者,必须有一颗包容的心,容纳团队中的成员,做到“宰相肚里能撑船”。 .......

B. 玛丽用她抑扬顿挫的歌声把自己创作的爵士歌曲演绎得淋漓尽致。 ....

C. 精彩纷呈、场场爆满的全国武术比赛近日在北京偃旗息鼓,胜利落下了帷幕。 ....

D. 老师亲切的目光,语重心长的话语给了我极大的鼓励。 ....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你的人生是否有意义,要看你对人生意义的独特领悟和坚守。

B. 随着国家平抑物价的政策和外地蔬菜的大量调运,最近蔬菜价格有所回落。

C. 为了防止不再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班同学制定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

D. 从微笑的树蛙到开心的绵羊,这些图片向我们展示了动物们的“笑功”和幽默感。

6.排列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古往今来,描述蝉的诗文可谓不胜枚举。

②爱之、咏之者甚众,伤之、甚至厌之者亦不少。

③中国人对蝉有着复杂的情结。

④但是,蝉鸣又易使人联想到逝去的时光,如司空曙的《新蝉》 “今朝蝉忽鸣,迁

客若为情?便觉一年老,能令万感生”。

⑤爱之高洁者如“高蝉多远韵, 茂树有余音”,歌之清雅者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

更幽”,这都是因喜蝉声境界高远、卓然遗世所致。

A.①②⑤④③ B.③②①⑤④ C.①⑤④②③ D.③⑤④②①

二、填空(共9分)

7.背诵、默写。(6分)

① ,而无车马喧。(陶渊明《饮酒》)

②大漠孤烟直, 。 (王维《使至塞上》)

③ ,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填写作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记述了他的童年生活和青年时期求学的

经历,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其中,《 》描述了作者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真诚的怀念;《五猖会 》描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和在父亲强迫下背诵《鉴略》的不同感受,表达了对封建教育压制摧残儿童天性的不满;《 》回忆了作者在日本仙台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表达了对老师的感激怀念之情,并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

三、综合性学习(共10分)

为了迎接第十六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的到来,学校准备开展“消防安全

教育周”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9.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概括出两条主要信息,用来说明开展活动的必要性。(4分) ...

【材料一】

活动前,学校首先对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材料二】

某校一学生宿舍楼发生火灾,火势迅速蔓延导致烟火过大,其中4名女生在消防队员

赶到之前,从6楼宿舍阳台跳楼逃生,不幸全部遇难。某村一民房由于电线短路引发火灾,一家三口因浓烟窒息罹难。事后消防人员惋惜地说,如果这家人用湿棉被包裹着逃出去,仅需几秒钟,就能避免悲剧的发生。

主要信息一: 主要信息二:

10.从下面两则材料中概括出可供我国借鉴的两条经验。(4分) ..

【材料一】

日本把每年的8月30日至9月5日定为“防灾周”,要求全国各地都要举行防灾、

防火演习,不仅市民、学生参加,连日本首相和部长们都积极参加,以唤起国民的安全意识。电视媒体经常播放防震、防火等知识与方法,社区也经常组织一些防灾安全方面的公益活动,全国上下形成了一种浓厚的“珍爱生命,注重安全”的氛围。日本人的防灾意识很强,他们住进高层酒店的第一件事是仔细阅读酒店的说明,寻找安全通道,并且还会模拟走一遍逃生路线,一旦发生火灾、地震等突发情况,就可以迅速逃生。

【材料二】

韩国消防设施的检查工作具有制度化、市场化的特点,运行十分有效。鉴于消防部门

人力有限,韩国把消防设施的检查工作交给企业来做,每一栋高楼都由相应的安全设施管理公司负责。因此,韩国高层公寓的物业费中就包括了消防设施检查费,并不昂贵但十分有效。企业在收取检查费后每年一次进行定期检查,同时也承担起了法律的责任,一旦发生大火,首先追查的就是安全设施管理公司是否履行了职责。

经验一: 经验二:

11.根据以上四则材料,将下列宣传语补充完整,表明你对消防安全的认识。(2分)

要求:内容相关、句式一致、字数相等。

宣传语:学一点消防知识,

四、文言文阅读(共11分)

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12-14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

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A】,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

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

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B】。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 分)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

②庶竭驽钝 驽钝: ..

③以彰其咎 咎 .

④临表涕零 涕: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①遂许先帝以驱驰 翻译:

②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翻译:

14.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A、B两处 “感激”的原因。(3分) .....

A处: B处:

五、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共13分)

悲哀的玩具

李广田

①小时候,我不曾离开过我的乡村——除去到外祖母家去——而对于自己的乡村又是这样的生疏,甚至有几分恐怖。

②父亲在野外忙,母亲在家里忙,剩下的只有老祖母,她给我说故事,唱村歌,有时听她的纺车嗡嗡地响着,我便独自坐在一旁发呆。

③我也常到外面去玩,但总是自己一个人,街上的孩子们都不和我一块玩。他们并不曾对我有什么欺侮,只是远离我,然而这远离,就已经是向我欺侮了。时常,一个人踽踽①地沿墙角走回家去,“他们不和俺玩。”这样说着,一头扑在祖母怀里。祖母摸着我的头顶,说:“好孩子,自己玩吧。”

④虽然还是小孩子,寂寞的滋味是知道得很多了。到了成年的现在,也还是苦于寂寞,然而这寂寞已不是那寂寞,现在回想起那孩子时代的寂寞,也觉得是颇可怀念的了。

⑤父亲老是那么阴沉,那么严肃,仿佛历来就不曾看见过他有笑脸。母亲虽然是爱我——我心里如是想——但她从未曾背着父亲给我买过糖果。

⑥实际上说来,那时候也就只有祖母一个人是爱我的,她尽可能地安慰我,。某日,我刚从外边回家,她老远地用手招我,低声说:“来”。 我跑去了,“什么呢,奶奶?”我急喘地问。

⑦“玩艺儿,孩子。”

⑧说着,从针线筐里取出一包棉花,伸开看时,里面却是包着一只小麻雀。我简直喜

得雀跃了。

⑨“哪来的麻雀呀,奶奶!”

⑩“拾的,从檐下。八成是它妈妈从窝里带出来的。”

⑪“怎么带到地下来?”

⑫“傻孩子!大麻雀在窝里抱它,要到外面去给它打食,不料出窝时飞得太猛了,就把它带了出来,几乎把它摔死哩。”

⑬我半信半疑,心里有点黯然了,原来是只不幸的小麻雀呀,然而我有了好玩具了。立刻从床下取出了小竹筐,里面铺了棉花,上面蒙了布片,这就是我的鸟笼了。饿了便喂它,我吻它那黄嘴角;不饿也喂它,它却不开口了。携了竹筐在院里走来走去,母亲见了说:“你可有了好玩物了。”

⑭这时,我心里暗暗地想道:那些野孩子,要远离就远离了吧,今后我就不再出门了,反正家里有祖母,又有了这玩物,要它长大起来能飞的时候就更好了。

⑮晌午,父亲从野外回来,照例,一见他便觉得不快,但,我又怎晓得养麻雀是不应当呢!

⑯“什么?”父亲应声问。

⑰“麻——雀——。”我的头垂下了。

⑱“拿过来!”话犹未了,小竹筐已被抓去了,不等我抬起头来,只听呼地一声,小竹筐已经飞上了屋顶。

⑲我自然是哭了,哭也不敢高声,高声了不是就要挨打吗?最后,还是倒在祖母怀里②去啜泣。这时,父亲好像已经息怒,只远远地说:“小孩子家,糟践信门,还不给我下地

去拾草去!”接着是一声叹气。

⑳祖母低声骂着,说:“你爹不是好东西,上不痛老的,下不痛小的,只知道省吃俭用敲坷垃!不要哭了,好孩子,到明天奶奶爬树给你摸只小野鹊吧。”说着,给我擦眼泪。

(21)哭一阵,什么也忘了,反正,这类事是层出不穷的。究竟那只小麻雀的下落怎样,已经不记得了。似乎到了今日才又想到了二十年前的那只小麻雀,那只不幸的小麻雀,我觉得它是更可哀的了,离开了父母,离开了兄弟姐妹,离开了温暖的巢穴,被老祖母捡到了我的小竹筐里,不料又被父亲给抛到那荒凉的屋顶上去,寂寞的小鸟,没有爱的小鸟,遭了厄运的小鸟!

(22)在当时,确是恨着父亲的,现在却是不然,反觉得他是可悯的。每当我想起,一个头发已经斑白的农夫,还是在披星戴月地忙碌,为饥寒所逼迫,为风日所摧损,前面也只剩下短短的岁月了,便不由得悲伤起来。而且,他生自土中,长自土中,从年少就用了他的污汗去灌溉那些砂土,想从那些砂土里去取得一家老幼之所需,父亲有那样的脾气,也是无足怪的了。听说,现在他更衰老了些,而且也时常念想到他久客他乡的儿子。

(原文有删改)

注释:①【踽踽(jǔ)】形容独自走路孤零零的样子。②【糟践信门】即任意残害生命。

15.阅读⑯-(22)段,写出我对父亲的情感变化过程。(3分)

——

—— ——体谅

16.①-③段中,作者花了很多笔墨来写寂寞的滋味,有什么作用?(3分)

今朝蝉忽鸣,迁客若为情? 便觉一年老,能令万感生。篇九
《连贯练习》

1.下列句子中,有两句与上下文衔接得最好,应填入哪项?( )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墓在杭州西湖畔栖霞岭,____。墓周古柏苍翠,石栏环卫,庄严古朴。____,即陷害岳飞的臭名昭著的奸佞秦桧夫妇等人。

①依山面湖②山浓水黛③四个铁铸人像置墓门两侧④墓门两侧置四个铁铸人像

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

2.乐圣贝多芬到了晚年,耳朵全聋了, ,自己却什么也听不见。( ) A他指挥的交响乐队在演出 B他指挥着交响乐队演出

C交响乐队在他的指挥下演出 D交响乐队进行演出

3.刚一步入游乐园的大门,就看见一只巨大的蓝蜘蛛趴在那里,呈“ A ”字形的前爪分立躯体两侧, ,锋利的长牙恫吓着入城的游客。( )

A. 张开的血盆大口化作了城门 B .血贫大口张开着化作了门

C. 城门就是张开的血盆大口 D .城门就是血盆大口张开着:

4.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上世纪初的大流感给世界各地的经济带来的影响比第一次世界大战还要大。由于大量的农民患病死亡,各地的农业收成都受到了影响:印度的大片庄稼无人收割, , 。

A波兰的土豆烂在地里无人问津,热带地区纷纷歉收的咖啡、橡胶和其他农作物。 B烂在地里无人问津的波兰土豆,热带地区纷纷歉收的咖啡、橡胶和其他农作物。 C波兰的土豆烂在地里无人问津,热带地区的咖啡、橡胶和其他农作物也纷纷歉收。

D烂在地里无人问津的波兰土豆,热带地区的咖啡、橡胶和其他农作物也纷纷歉收。

5.下面语段横线处所填写的语句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它精炼、优雅、丰盈。 谁又能说这些纸上伤感或愉悦的行旅,不是真实人生的延续和扩展呢?

①的确,在汉语的世界里,我们总能寻找到情感的栖息地:一处山水,一段笛声„„便能牵动无尽的感叹;一朵飞花,一片雨丝„„就会勾起无穷的思绪。

②那么,本已远去的那些伤感岁月,本已消逝的那些明媚春景,就可能随时复活,随时在语言里和你重逢。

③因为有这样一笔绚丽的遗产,我们的人生就不会显得贫乏,每一种心情也不用担心找不到归宿。

④如果你的记忆里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有“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A.①③②④ B. ①④②③ C. ③①④② D. ③④②①

6.填入下文横线上的话,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泰山的南天门又叫三天门,创建于元代,至今已有六百余年。____,为"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

A.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两侧,一副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

B.门外两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副

C.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两侧,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幅

D.门外两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一幅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

7.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人若能知足, ;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 ; ,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 ,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

① 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 ②虽失意不苦

③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 ④虽贫不苦

A.②④①③ B.②④③① C.④②①③ D.④②③①

8.排列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古往今来,描述蝉的诗文可谓不胜枚举。

②爱之、咏之者甚众,伤之、甚至厌之者亦不少。

③中国人对蝉有着复杂的情结。

④但是,蝉鸣又易使人联想到逝去的时光,如司空曙的《新蝉》 “今朝蝉忽鸣,迁客若为情?便觉一年老,能令万感生”。

⑤爱之高洁者如“高蝉多远韵, 茂树有余音”,歌之清雅者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这都是因喜蝉声境界高远、卓然遗世所致。

A.①②⑤④③ B.③②①⑤④ C.①⑤④②③ D.③⑤④②①

9. 将“同时,活着就是对生命过程的幸福体验和快乐享受”一句还原到下面的语段中,位置最恰当的一处是

我们为什么活着?(A)活着就应该对生命保持一种敬畏和尊重。只要我们还拥有生命,就得对生命负责,让生命焕发出光彩。(B)“水清鱼读月,山静鸟听风”,能领悟山月对话的静谧,活着就是一种幸福体验。(C)观看潮涌大江的壮阔,品味人间真情的美好,活着就是一种快乐享受。(D)

10.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由于它的高速的变异和复制,病人即使采用抗病毒药物进行剿杀,这些被病毒感染的细胞也马上会针对性地再度变异,使抗病毒药物在一段时间后失去攻击能力,也就是说病人很快会出现“耐药”反应。当人体“生命卫士”的组织系统被瓦解后,病人就会并发多种疾病,直至死亡,所以艾滋病也被称为人体免疫系统缺陷综合症。

①这种病毒十分狡诈,一旦侵入人体细胞组织,它们就会用“融合”的手段进入免疫细胞内部。

②人类二十世纪,这些“生命卫士”遇到了一种强悍凶险的对手——艾滋病毒。 ③人体内有一种淋巴细胞,它们是人的“生命卫士”,担负着消灭外来入侵病毒的重任,医学上称之为“免疫细胞”。

④原先的“生命卫士”被迅速异化为病毒感染细胞,并会“走火入魔”发疯似的复制,病人每天大约会产生1000万个变异的病毒颗粒。

A.② ③ ④ ① B.③ ② ① ④ C.③ ② ④ ① D.② ③ ① ④

今朝蝉忽鸣,迁客若为情? 便觉一年老,能令万感生。篇十
《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练习》

现代文阅读提升练习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6题。

古往今来,青青翠竹吸引了无数诗人和画家,成为我国诗画的传统题材。早在《诗经》中就有提到竹子的诗:“(甲)。”到了唐代,竹诗竹画大为兴盛。萧悦工画竹,有雅趣,白居易曾为之题《画竹歌》:“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写竹子的诗,名篇佳句颇多,如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乙)”、韩翃的《秋斋》:“(丙)”等,都生动地表现了竹子的声音和动态。

宋代涌现了更多的竹画家。苏东坡就是一位画竹的艺术大师。他画竹气魄极大,“从地起一直至顶”,线条和笔力都很强劲。元代文人画兴起后,画竹更为盛行。四大家之一倪云林的画,大都是修竹数竿,意境萧疏,具有独特的风格。明代竹画家蜂起。王绂画竹名驰天下,邵二泉题他的《墨竹》诗说:“(丁)”,道出了他画竹的高超技艺。徐渭(字文长)创画雪竹的方法,所画极为精绝。有人评论说:“徐文长先生画雪竹,纯以明代瘦笔破笔燥笔断笔为之,绝不类竹;然后以淡墨水勾染而出,枝间叶上,罔非积雪,竹之全体,在隐约间矣。”

到清代,我国特有的画竹技法得到进一步发展,风格也更加多样化。扬州八怪异军突起,为竹画开创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八怪之一的金冬心格调清新,淳朴而拙厚。郑板桥更擅长画竹,他题于竹画的诗数以百计,丰富多彩,把自己的人生态度融进了对竹子的生态描绘之中。

竹子在我国传统诗画艺术中得到如此厚爱不是偶然的,因为它具有“宁折不弯”的豪气和“中通外直”的度量,成为中华民族品格的一种象征。当代画家李苦禅所写“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道出了中国竹文化的精髓。

1. (甲)(乙)(丙)(丁)四处,可以作为例证的诗句应是哪一项?( ) (3分)

①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音。

②萧萧数竹不胜看,到此方知画竹难。谁信中书曾放笔,片时行尽楚江干。

③隔牖风吹竹,开门雪满山。

④山月皎如昼,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前人独宿。

⑤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A.甲⑤乙④丙③丁②

C.甲②乙①丙④丁⑤ B.甲④乙①丙⑤丁② D.甲⑤乙①丙④丁②

2. .对徐渭画雪竹,下面的说法中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3分)

A.他画雪竹时,取材不限于一类竹子,因而能使人隐约感到全体竹子的形象。

B.他画的雪竹,满身处处有雪,枝干叶若隐若现。

C.他画的竹虚实结合,因而不像竹子。

D.他能用不好的笔,画出极为精绝的艺术珍品。

3.不具有“古拙、朴质”或“雅致、逼真”艺术特色的画家有( )( )(4分)

A.萧悦 B.苏轼 C.倪云林 D.金冬心

4.简要概括第二自然段的内容。(3分)

5、我国画竹从整体上看(不是指某个画家)有哪些特点?根据这段文字简要答出三点,有的可以从文中找出句子改写。(不超过60个字)(3分)

6、古人常常以“竹”入诗文,如陶渊明笔下的“良田美池桑竹”,是世外桃源的自然特征。《兰亭集序》中王羲之以“ ”描写兰亭春日之美景。《定风波》苏轼中以“ ”来表达自己对于“风雨”人生的乐观豁达之情。《琵琶行》中白居易以“ ”来写自己被贬黄州所居环境的荒凉。《陋室铭》中刘禹锡以“ ”来表达自己居于陋室清闲无扰的生活。(4分)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7~11题。

对于南方居民而言,竹子在生产、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极其重要的,以竹子为主要原料的工厂、作坊 ① 。有的地方以竹林、竹楼和系列竹产品开展旅游业,游客 ② 。其实,在远离竹林的北方,也是须臾离不开竹子的。吃饭的竹筷,铺的竹席,织衣、烤肉串的竹针,剔牙的牙签,居室的竹帘,真是俯拾皆是。至于工程用的脚手架、跳板,打鱼用的桅杆、网竿、撑竿,竹篙,葡萄、豆角、黄瓜、西红柿等作物用的架竿,大多是竹子。就连我国最北部边境的黑龙江里,也有上下漂流的竹排。所以,从竹子的使用范围之广说,把竹子叫作“中华竹”是再恰当不过的。

把竹子称为“中华竹”,还因为竹子是我国悠久灿烂文化的载体,包括礼、乐、书、数、兵等。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第一场《灿烂文明》中最精彩的一段当属竹简操了。演员们手持竹简表演,精彩绝伦。这竹简便是用竹片穿成的书——中国最早的书。“韦编三绝”里的“编”,就是孔子读的《周易》,是用牛皮绳.

把竹简编在一起的。后来的“四书”、“五经”,都是竹简书。再说乐,古代的音乐被称为“丝竹”或“管弦”,这里的“竹”和“管”指的正是竹乐器,包括笙、管、笛、箫等。书法更离不开竹,用竹管插上兽毫就是笔,“用笔”又叫“握管”,字当然要写在竹子上,成语“qìng( )竹难书”由此而。算术用的筹是竹子做的,由“筹”发展到“筹划”,再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足见“筹”的重要。兵指.

的是战争。战争的主要武器——“箭”,就是竹子做的,字义从竹而。最早的盾、云梯、陷jǐng( )都离不开竹。现代的竞技体育有好多项目自竹,如跳高、撑杆跳、射箭、漂流、竹竿操等。在古代建筑中,把竹跟石灰、砂浆混合使用,创造了比钢筋混凝土还坚固耐久的建筑奇迹,举世闻名的赵州桥便是最好的例证。

在成语词典里,带“竹”字的词语非常多,诸如“胸有成竹”、“竹报平安”、“势如破竹”、“竹节松贞”、“青梅竹马”等。文人墨客的诗文书画,好多以竹为题材。刘禹锡的“竹含天籁清商乐,水绕庭台碧玉环”,

白居易的“露荷散清香,风竹含疏韵”都是咏竹的佳句。郑板桥则终其一生以画竹为乐趣,他的《竹石图》中“四十年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的诗和画堪称“双绝”。如今,以竹为题材、背景的文学作品、绘画、工艺品、编织品、装饰物比比皆是。带“竹”、“筠”、“汉卿(汗青)”等字眼的人名更是无法统计,关汉卿用戏剧为民请命而千古流芳,张汉卿以兵谏救国而青史留名。陶渊明笔下的“良田美池桑竹”,是世外桃源的自然特征。“竹林七贤”竹林中饮酒赋诗吹管潇洒一生。儒、释、道的布经传道场所大多选址于竹林,他们都以竹的精神品格而自省、自悟、自喻。难怪观世音菩萨的对联也用了“碧莲台上主,紫竹林中仙”。 (选自郑徳忱《中华竹》)

7、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并在拼音处写出正确的汉子(4分)

韦( )编三绝 帷幄( )之中 qìng( )竹难书 陷jǐng( ) ..

8、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文中横线①、②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A.浩如烟海 聚集 B.星罗棋布 云集 C.浩如烟海 云集 D.星罗棋布 聚集

9、下列关于“中华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在远离竹林的北方,竹子在生产、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吃饭的竹筷,铺的竹席,织衣、烤肉串的竹针,剔牙的牙签,居室的竹帘,真是到处都是。

B.竹子是我国悠久灿烂文化的载体,包括文学、音乐、书法、建筑等各个方面。在古代,甚至战争都离不开竹子。

C.竹在古代建筑中也有应用。赵州桥就是古人把竹跟石灰、砂浆混合使用,创造了比钢筋混凝土还坚固耐久的建筑,赵州桥并由此而举世闻名。

D.带“竹”字的成语非常多,现代社会,以竹为题材、背景的文学作品、绘画、工艺品、编织品、装饰物也比比皆是。

10、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 (3分)

A.竹子在南方居民的生产、生活中很重要。竹子被利用于工厂建设,竹林、竹楼和竹产品被加以利用开展旅游业。

B.中国最早的书,便是用竹片穿成的竹简。后的“四书”、“五经”都是用牛皮绳等物把竹简编在一起的竹简书。

C.文人墨客以竹为题材的诗文书画有很多,郑板桥终其一生以画竹为乐趣,他的《竹石图》堪称诗画“双绝”。

D.用竹管插上兽毫就是笔,“用笔”又叫“握管”,字当然要写在竹子上,所以说,古代的书法更离不开竹。

1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 (3分)

A.其实,在远离竹林的北方,也是一会儿都离不开竹子的。就连我国最北部边境的黑龙江里,也有上下漂流的竹排,可见,竹子的使用地域很广。

B.古代的诗书、音乐、书法、算数、战争都和竹子有关。在现代,竹子也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多个方面。

C.古代战争用到的的盾、云梯都离不开竹。现代的竞技体育有好多项目自竹,如跳高、撑杆跳、射箭、漂流、竹竿操等。

D.儒、释、道的布经传道场所都选址于竹林,他们都以竹自省、自悟、自喻,而且这些场所有时也通过对联表达对竹子的推崇,可见竹子在文人心中的地位之高。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7题。

高树鸣蝉

①每个季节的到来都是以某种东西为标志的,于夏天来说,是蝉。

②国人对蝉有着复杂的情结。爱之、咏之者甚众,伤之、甚至厌之者亦不少。古往今来,描述蝉的诗文可谓不胜枚举。爱之高洁者如‚高蝉多远韵, 茂树有余音‛,歌之清雅者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这都是因喜蝉声境界高远、卓然遗世所致。但另一方面,蝉鸣又易使人联想到逝去的时光,司空曙的《新蝉》堪为代表:‚今朝蝉忽鸣,迁客若为情?便觉一年老,能令万感生‛。

③蝉声就这样来了,又是一年。初夏的蝉鸣带着一丝燥热,渲染着夏的气息。但这时的蝉鸣有一种恬静之愉,无蝉,则如无酒不欢,食不甘味,夏意便少了几分酣畅与淋漓。当是时也,可以簟枕邀凉,蒲扇把风,绿茶啜口,琴书换日,唱山海经,摆龙门阵,逍遥走漫长而烦躁的时光。于这样的氛围里,人是 而 的,甚至可带点 或 ———炎炎烈日,或许是老天爷赐予人们的礼物呢。消夏,尽可如斯。

④一出《智取生辰纲》把‚公子王孙把扇摇‛斥为反角,事实上,若是有条件,农夫何不想如此。周美成《满庭芳》有云‚午阴嘉树清圆‛,‚人静乌鸢自乐‛,‚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反映的正是普通的人性。这首词的标题也极富意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无想山,什么都不用想,就这样悠闲地度着时光好了。

⑤蝉有时的确是‚无想‛的象征。

⑥忽然听见蝉鸣有些异样了。声音不再连在一起,却分隔成数段,也不再嘹亮,有点怯怯的尾巴,这是秋的讯息。记忆中刚上大学那年,在校园里听到的蝉鸣,是最难忘的。黄昏,一个人走在陌生的校园,听到蝉鸣,就像电影《苔丝》里见过的场景:安吉尔坐在高处,面向西方,吹奏一曲哀怨的长笛。此时方觉得蝉声竟是如此凄婉,以前在老家从未有如此感受。蝉鸣在一瞬间完成了质变,所有与离别、伤逝有关的情绪便统统指向蝉了。也明白了古人感怀的种种缘由:寒蝉凄切、冷蝉声残……由夏入秋,原本无辜或者可爱的蝉蒙上了悲秋的传统色彩。如同怕见飞花,怕听啼鹃,此时却是怕听鸣蝉了。怕蝉扰乱了本来平静的心思,越往后, 秋蝉、蟋蟀、螽斯这些东西,啼一声,也要令人断肠。

⑦这样的经历多了,直至熟读了姜白石,心中才始告豁然。白石道人的词句中,笔者最喜欢的,也以为最含深韵的咏蝉句:岑寂,高树晚蝉,说西风消息。寥寥几句,呼应的是他一贯的清空风格,却耐人寻...味。没有过多的情绪寄托,用的是白描, 高树、晚蝉、西风,类似于马致远的《天净沙》。但妙在前有‚岑.

寂‛二字,蝉鸣在耳朵里似乎听不见了,周围唯有清寂一片。

⑧无论赞美,还是愁怨,对蝉的百般情结,都化归原本的自然。蝉声终于渐稀,面对西风,那时,再不会有鸣蝉。作为长达数月的听众,我们准备好了么?一直呆在高树枝头的蝉,要说再见了。在这段有蝉的长长时光里,我们是否早已委曲求全,有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禅‛境? ....

⑨不能因我们的由喜转悲,来苛责这位每年拜访我们的老朋友。还是抛开太多的拟人化因素,以西方科学精神看待蝉好了。恰如法布尔所说,四年泥土下的黑暗,一个月阳光下的歌唱,经历了化蛹为蝶般的1、

12、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文中第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闲适 从容 慵懒 倦怠 B.慵懒 倦怠 闲适 从容

C.从容 闲适 倦怠 慵懒 D.倦怠 慵懒 从容 闲适

13、文中黑体字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3分) ..

A.不胜枚举 B.耐人寻味 C.委曲求全 D.餐风饮露 1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中异样的蝉鸣传达的是秋的讯息,这种讯息凄婉哀怨,让人联想到离别与伤逝,有一种清空风格。

B.作者在文章中把飞花、秋蝉、蟋蟀归为一类,是因为这些事物能够引起人们相似的感受。

C.“面对西风,那时,再不会有鸣蝉”这句话,表现了要与蝉说再见时,作者心中难以尽数的悲凉、落寞。

D.本文采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抑”,人闻秋蝉之声而生愁怨;“扬”也无风雨也无晴的“禅”境。

15.第⑤段说:“蝉有时的确是‘无想’的象征。”请解释句中“无想”的含义,并指出这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4分)

16.文中多处引用了古典诗句,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举例简要分析。(4分)

17.特定时间、特定情景下,我们对生活中的某一事物会有着深刻的感受,正如文中第⑥段画线句所写到那样,请写出你在生活中有过的类似的经历和感悟。(不超过150字)(6分)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立春过后什么时候鱼开口
  • 2021年立春 2021年立春是几点几分
  • 冬至吃啥 南方冬至吃什么
  • 冬至几月几日 今年冬至是几号
  • 烧碱安全救护常识
  • 国庆节高速免费几天
  • 白露与秋分
  • 请示与批复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