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家的古诗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28    阅读:

家的古诗篇一
《关于家的诗句》

关于家的诗句

家是王维《杂诗》中“来日绮床前,寒梅著花未”的那朵寒梅;

家是李白《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那轮明月。

家是李白《春夜洛阳城闻笛》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那撩人的夜曲;

家是张继《枫桥夜泊》中“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那夜半的歌声。

家是马致远《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九曲回肠;

家是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似箭归心;

家是崔颢《黄鹤楼》中“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缕缕乡愁;

家是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绵绵情思。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fén)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诗经·国风·召南·行露

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

虽速我狱,室家不足!

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

虽速我讼,亦不女(汝)从!

诗经·国风·郑风·东门之墠

东门之墠,茹藘在阪。其室则迩,其人甚远。

东门之栗,有践家室。岂不尔思?子不我即。

诗经·国风·豳风‧鸱鸮

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 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女下民,或敢侮予? 予手拮据,予所捋荼。予所蓄租,予口卒瘏,曰予未有室家。

予羽谯谯,予尾翛翛,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予维音哓哓!

诗经·小雅·鹿鸣之什·常棣

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死丧之威,兄弟孔怀。原隰裒矣,兄弟求矣。

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每有良朋,烝也无戎。

丧乱既平,既安且宁。虽有兄弟,不如友生?

傧尔笾豆,饮酒之饫。兄弟既具,和乐且孺。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湛。

宜尔室家,乐尔妻帑。是究是图,亶其然乎?

诗经·小雅·鹿鸣之什·采薇

“鹿鸣之什”是《诗经·小雅》中以《鹿鸣》为第一首诗的十首诗歌的总集。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诗经·小雅·白华之什·南山有台

(台:通“薹”,莎草,又名蓑衣草,可制蓑衣。)

南山有台,北山有莱。乐只君子,邦家之基。

乐只君子,万寿无期。

南山有桑,北山有杨。乐只君子,邦家之光。

乐只君子,万寿无疆。

南山有杞,北山有李。乐只君子,民之父母。

乐只君子,德音不已。

南山有栲,北山有杻。乐只君子,遐不眉寿。

乐只君子,德音是茂。

南山有枸,北山有楰。乐只君子,遐不黄耇。

乐只君子,保艾尔后。

(只:语助词。)

《小雅》,有的分为鹿鸣之什、南有嘉鱼之什 鸿雁之什 节南山之什 谷风之什 甫田之什 鱼藻之什等,有的分为鹿鸣之什、白华之

什、彤弓之什、祈父之什、小昱之什、北山之什、桑扈之什、都人士之什等。

这说明,古时小雅的篇目排列先后并不一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几篇诗排在一起并非有意,题目叫“之什”也不是指这一类诗就有相同的内容或形式。

小雅·祈父之什·我行其野

我行其野,蔽芾其樗。婚姻之故,言就尔居。chū

尔不我畜,复我邦家。

我行其野,言采其蓫。婚姻之故,言就尔宿。zhú

尔不我畜,言归斯复。

我行其野,言采其葍。不思旧姻,求尔新特。fú

成不以富,亦祗以异。Zhī

人日思归 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秋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凉州词二首 其二 王之涣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咏汉武帝(唐·王无竞)

汉家中叶盛,六世有雄才。厩马三十万,国容何壮哉! 东历琅琊郡,北上单于台。好仙复宠战,莫救茂陵隈。

春日寓感(唐·王延彬)

两衙前后讼堂清,软锦披袍拥鼻行。

雨后绿苔侵履迹,春深红杏锁莺声。

因携久酝松醪酒,自煮新抽竹笋羹。

也解为诗也为政,侬家何似谢宣城。

早行(唐·王观)

鸡唱催人起,又生前去愁。路明残月在,山露宿云收。 村店烟火动,渔家灯烛幽。趋名与趋利,行役几时休。

送辨聪上人还广陵 皎然

莫学休公学远公,了心须与我心同。

隋家古柳数株在,看取人间万事空。

家的古诗篇二
《描写家的诗句2010.12.20》

描写家的诗句:

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文《渡汉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 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5.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古诗 十五从军行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里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家的古诗篇三
《古诗中的诗家语》

2009年12月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第26卷 第4期(总第70期) JournalofLvliangEducationInstituteDec.2009

Vo.l26 No.4(Sum.No.70)

=文化研究>

古诗中的/诗家语0

张固华

(五台县教师进修校,山西五台035502)

摘 要:阅读、鉴赏古诗,读懂诗句是一项基本功。由于古诗语言表达方式的特殊性,学生在阅读欣赏时产生一些困难,本文试图从古诗语言表达方式的特殊性方面,即从/诗家语0主要的三种表现形式作一简单的归纳、探讨,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提高鉴赏能力。

关键词:古诗鉴赏;诗家语;语言多义性;表现形式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086(2009)04-0080-02

阅读过程中,解答古诗鉴赏题目是一个难点,许多人往往感到困惑。这其中,读懂诗句就是一项基本功,古诗的语言表达方式又有其自身的独特之处,本文拟就此作一探讨,或许对大家有所启示。

宋代文学家王安石曾将诗词中词语的某些特殊表达方式称为/诗家语0,意思是说,诗词有韵律的限制,用语有时和散文不一样。如果我们用读散文的语法去读诗,可能会忽略作者的用心,不能对诗词作出正确的理解,当然也就不会真切地感受,更无从鉴赏了。

诗词常由于/意在言外0的开放性结构,致使其中的语言具有多义性。但诗词的语言都要求精练、含蓄,避免直说,创作上强调想像和联想,在句式的衔接上有跳跃,有省略,不严格遵守语法和表述上的连贯性、逻辑性,这就出现了一些灵活多变、不拘一格的/诗家语0句式,甚至有了全诗的异常整合格式。如杜甫的5八阵图6,就表现了大跨度的时空,/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0这首怀古绝句,虽立足点在遗址上,但诗人用飞动的想像,作散点透视,跨越了几十年,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

大致说来,/诗家语0的表现形式,我们起码应了解如下三种:

一、倒置式

由于格律的限制,或为了突出某些词语、某个意思,在表述中使用变式句,句子中某些语法成分不按常式句法排列,有了前后颠倒的现象。如王维5山居秋暝6中有/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0,按正常语序,应是: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意思是:山中静静的竹林忽然喧闹起来,原来是浣女们一路欢歌笑语回到村口;波光荡漾的小河,荷叶纷披,那是因

为满载着月光的渔船顺流而下。这里先闻其声,次见其动,再见其人,是利用诗歌句式的灵活性,更真实地表达诗人追求感觉的过程,也给空山宁静的秋夜增添了几分生气。

除了句中词语倒置外,还有句间倒置的现象。如白居易5钱塘湖春行6/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0,按正常思维习惯,应先写一路走来,到了/绿杨阴里白沙堤0,才会发出/最爱湖东行不足0的赞叹。

此外,还有将时空顺序颠倒,用逆叙的笔法来表情达意的。如张继5枫桥夜泊6/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0这首诗的全篇时序完全颠倒了。应该说,诗人是夜半时分听着钟声停泊于寒山寺下的,由于旅思的忧愁,他面对着江边模糊的树和枫桥下的点点渔火难以入眠,就在这/对愁0之中,不知不觉/月落乌啼0,拂晓来临了。为什么要采取倒置的写法呢?看来是诗人在追求一种结构上的美:/起句当如爆竹0,写出三种意象)))/月落0写所见,/乌啼0写所闻,/霜满天0写所感。运思细密,笔势有力。转句溯回客船初到停泊地的情景,自然引出/结句如撞钟,清音有余0的艺术效果,撼人心魄。这也许就是/诗家惯用倒句法,方觉奇峭生动0吧。欣赏时明乎此理,倒过来吟读,其意应顺畅明白多了。

二、省略式

诗句中常见省略了某些语法成分,使句子显得更为凝练、集中。如温庭筠5商山早行6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0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十个字十个名词,十种景物,组合成六个意象,没有一个动词,却有声;没一个形容词,竟有色。其中的/鸡声0、/茅店0、/人迹0、/板桥0作定语的名词都有诗意的具体感,如/鸡声0就不只有声音,且有雄鸡引颈长鸣

收稿日期:2009-05-10

作者简介:张固华(1963-),男,山西忻州人,五台县教师进修校讲师。

的视觉形象。诗行不依靠动词,就靠着这些代表典型景物的名词的选用与融合,靠着其内在的联系,构建起一个个新的意义实体,既有客观事物的描摹,又带上了主观情绪的色彩,客体凄冷的情调与旅人悲愁的情绪相互渗透,使情境与神韵完美统一,音韵铿锵,感人至深。如按句意应为:闻鸡声出茅店但见弯月一轮,上板桥踏秋霜留下一串足迹。加了一组动词,意思倒是明白了,但诗味却荡然无存。

三、互文式

/凡言-互文.者,是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0,即诗句中两个词本来要合在一起说,如/秦时明月汉时关0。但因音节字数受诗体的限制,于是前面省去/汉0,后面省去/秦0,说成/秦时明月汉时关0,解释时要把这两个字合起来讲。这是诗中的一种特殊结构,实际上是说,/月0是古时的月,/关0是古时的关,诗中只是用/秦汉0指古代而已,这是诗中互文见义的用法。5木兰辞6中/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0义为:雄兔脚扑朔眼迷离,雌兔脚扑朔眼迷离,所以两只兔在地上跑时,才很难分出哪个是雄哪个是雌。古诗中,有时相邻两句所用的词语要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

思也算是互文。

与互文相类似的有所谓/互体0。互体,指两种事物或意境在上下文中互相体现、互相渗透、互相补充的一种表达方式。常见的有当句互体,如/主人下马客在船0,意思是:主人和客人下马,一起上了船。此外,还有多句互体:/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0意思是说:从十三至十六岁这几年,刘兰芝学会了织素裁衣、弹箜篌、诵诗书,十分聪明能干。如只按常式句去读,那年只做什么什么就曲解原意了。所以,鉴赏古典诗词如果不懂得诗家用语及其妙处,有时就会闹笑话。最后还需指出的是,互文互体当然并不是古诗词的/专利0,在古今散文里也可见到,这里只是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归到/诗家语0来一并提及罢了。参考文献:

[1]古诗词佳句欣赏[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语文月刊[J].1987(4).[3]中学语文参考[J].2000(1-2).

家的古诗篇四
《岁末到家古诗》

岁末到家(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怨风尘。 [1]

2译文

母亲爱子女的心是无穷无尽的,我在过年的时候到家,母亲多高兴啊! 她正在为我缝棉衣,针针线线缝得密,我寄的家书刚收到,墨迹还新。 一见面母亲便怜爱地说我瘦了,连声问我在外苦不苦?

我惭愧地低下头,不敢对她说我在外漂泊的境况。[2]

3作品赏析

《岁末到家》一诗用朴素的语言,细腻地刻画了久别回家后母子相见时真挚而复杂的感情。神情话语,如见如闻,游子归家,为母的定然高兴,“爱子心无尽”,数句虽然直白,却意蕴深重。“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体现母亲对自己的十分关切、爱护。“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二句,把母亲对爱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写得多么真实、生动,情深意重,让所有游子读后热泪盈眶。最后二句“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是写作者自己心态的。“低徊”,迂回曲折的意思。这里写出了自己出外谋生,没有成就,惭愧没有尽到儿子照应母亲和安慰母亲的责任。不敢直率诉说在外风尘之苦,而是婉转回答母亲的问话,以免老人家听了难受。

全诗质朴无华,没有一点矫饰,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回味。

蒋士铨于年终前夕赶到家中,深感母亲对自己的关怀之情,故有此诗。

《岁暮到家》一诗用朴素的语言,细腻地刻画了久别回家后母子相见时真挚而复杂的感情。神情话语,如见如闻,游子归家,为母的定然高兴,“爱子心无尽”,数句虽然直白,却意蕴深重。“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体现母亲对自己的十分关切、爱护。“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二句,把母亲对爱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写得多么真实、生动,情深意重,让所有游子读后热泪盈眶。最后二句“低回愧人子,不敢叹风尘”是写作者自己心态的。“低回”,迂回曲折的意思。这里写出了自己出外谋生,没有成就,惭愧没有尽到儿子照应母亲和安慰母亲的责任。不敢直率诉说在外风尘之苦,而是婉转回答母亲的问话,以免老人家听了难受。 全诗质朴无华,没有一点矫饰,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回味。

游子吟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理解诗意,能说诗句的意思,

2、根据画面,发挥想象,体会诗人的感情。

3、感情朗诵,背诵古诗,感受伟大的母爱。

重点:理解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的意思。

难点:体会作者对母爱的颂扬,并结合生活实际谈母爱。

【教学过程】

一、 小诗激趣,揭示课题。

出示幻灯片,请同学看句子前面的英语单词与句子,这些是用来写我们身边的一个重要的人,全班齐读英语单词后再读后面的句子。

(Many)她赠予我成千上万的东西

(Old) 她正在慢慢衰老

(Tear) 她为我留下的泪水

(Heart) 她那颗纯净关爱的心

(Eye) 她充满慈爱的双眼

(Right) 她始终是正确的

师:你们知道这是用来写我们身边的什么人吗?把这些英语单词的第一个字母连着拼起来-----“M-O-T-H-E-R”

你就会明白我们深情的呼唤——MOTHER(妈妈),妈妈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妈妈是我们的整个世界,她为我们付出了许多爱,我们都在母爱中成长。

二、揭示课题,了解题意。

师过渡:母爱是世界上最灿烂的阳光,无论我们走出多远,飞出多高,母亲的目光都在我们的背后,我们永远是他们心中最牵挂的孩子。而那些离家远行的游子,更是怀着一份对母亲深深的眷恋。唐朝有一位诗人,名叫孟郊,他也有一位关心他的母亲,他写下了一首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诗歌《游子吟》,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这首古诗。

1、幻灯片出示古诗及插图,学生通过寻找资料,介绍孟郊的出生朝代,生平。

2、解题:

(1)、“游子”是出门远游的人。“吟”是一种诗体的名称

(2)“游子吟”是什么意思?(出门远游的人吟咏。)

三、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师:请大家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诵读这首诗,注意古诗的韵味,读得舒缓些,注意生字的读音。边读边思考:从这首诗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的?

1、学生自主学习。

2、交流对古诗的理解。(引导学生对重点词语质疑交流。)

“意恐”——心里担心,害怕。

“寸草心”——小草,比喻儿女的心意。

“三春晖”——三月里春天温暖的阳光。

四、发挥想象,体悟诗境。

1、认真读古诗,诗中哪些句子是描写游子离家时母亲对儿子的关爱?

出示: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2、想象绘图一:是啊,儿行千里母担忧,母亲年迈体弱,眼睛昏花,动作迟缓,但她仍然坚持一针一线地为儿子缝制衣服。看看这幅图画,发挥想象,描绘出儿子离

家的古诗篇五
《梦家的诗》

梦家的诗

#一朵野花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不想到这条小生命,向着太阳发笑,

上帝给他的聪明他自己知道,

他的欢喜,他的诗,在风前轻摇。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他看见青天,看不见自己的渺小,

听惯风的温柔,听惯风的怒号,

就连他自己的梦也容易忘掉。

#古战场的夜

你不用稀奇草莽里爬出人来,

血的金蛇带着光茫穿过海;

那一天你会茫然摔破你的梦,

也猜不透你做了哪一家英雄。

你不用拣一块山或是一块土,

随处都是你的家,你的归处;

你憩下来睡着,我告诉你,完了,

什么都齐全,有蝴蝶,还有野草。

#雁子

我爱秋天的雁子,

终夜不知疲倦;

(像是嘱咐,像是答应,)

一边叫,一边飞远。

从来不问他的歌,

留在哪片云上,

只管唱过,只管飞扬──

黑的天,轻的翅膀。

我情愿是只雁子,

一切都使忘记──

当我提起,当我想到,

不是恨,不是欢喜。

陈梦家(1911—1966),浙江上虞人。出版的诗集有《梦家诗集》、《铁马集》、《梦家存诗》等。

林徽音的诗

#笑

笑的是她的眼睛,口唇,

和唇边浑圆的漩涡。

艳丽如同露珠,

朵朵的笑向

贝齿的闪光里躲。

那是笑--神的笑,美的笑;

水的映影,风的轻歌;

笑的是她的惺忪的鬈发,

散乱的挨着她耳朵。

轻软如同花影,

痒痒的甜蜜,

涌进了你的心窝。

那是笑--诗的笑,画的笑:

云的留痕,浪的柔波。

林微音(1903—1955),女。笔名林微因,福建闽侯县人,出版有《林微音诗集》等。

于赓虞的诗

#影

看,那秋叶在明媚的星月下正飘零,

与你邂逅相逢于此残秋荒岸之夜中,

星月分外明,忽聚忽散的云影百媚生。

看,那秋叶在明媚的星月下正飘零,

我沦落海底之苦心在此寂寂的夜茔,

将随你久别的微笑从此欢快而光明。

苍空孤雁的生命深葬于孤泣之荒冢,

美丽的蔷薇开而后谢,残凋而复生,

告诉我,好人,什么才像是人的生命?

这依恋的故地将从荒冬回复青春,

海水与云影自原始以来即依依伴从,

告诉我,好人,什么才像是人的生命?

夜已深,霜雾透湿了我的外衣,你的青裙,

紧紧的相依,紧紧的相握,沉默,宁静,

仰首看孤月寂明,低头看苍波互拥。

夜已深,霜雾透湿了我的外衣,你的青裙,

寂迷中古寺的晚钟惊醒了不灭的爱情,

山海寂寂,你的影,我的影模糊不分明......

于赓虞(1902—1962),河南西平人。著有诗集《骷髅上的蔷薇》、《孤岛》等。

刘梦苇的诗

#铁路行

我们是铁路上面的行人,

爱情正如两条铁平行。

许多的枕木将它们牵连,

却又好像在将它们离间。

我们的前方像很有希望,

平行的爱轨可继续添长;

远远的看见前面已经交抱,

我们便努力向那儿奔跑。

我们奔跑到交抱的地方,

那铁轨还不是同前一样?

遥望前面又是相合未分,

便又勇猛的向那儿前进。

爱人只要前面还有希望,

只要爱情和希望样延长:

誓与你永远的向前驰驱,

直达这平行的爱轨尽处。

作者简介:刘梦苇(1900—1926),原名刘同均,湖南安乡人,诗作收入《诗月诗选》。

综评:

1926 年4 月新月社闻一多、徐志摩等创办《晨报·诗镌》, 提倡“诗的格律”, 无疑是对初期新诗的散文化弊端的匡正, 造成了新诗形式重建的氛围。然而闻一多所说的“格律”, 是英文form 的译意, 具体指“视觉方面的格律有节的匀称, 有句的均齐”, “听觉方面的格式, 有音尺, 有平仄, 有韵脚” 瑏瑡。中外诗歌在视、听觉方面的格律因素, 固然有相通之处, 但汉语方块字有着自身独有的组织结构和美学特征, 也更易于造成诗的视觉方面的建筑美的效果, 并表现了与字母文字不同的语境方式和操作程序。闻一多提倡的“新格律”, 并非如有些论者和教科书中所说是“中国古诗传统与外来诗歌形式的结合”。考察当时在《诗镌》、《诗刊》上流行的四行成一节的“豆腐干块诗”, 包括被认为“新格律”范式的《死水》, 很难说体现汉语诗歌的“格律”, 更谈不上与汉字词汇的诗意方式融于一体。光图有词句的整齐排列, 而缺乏炼字炼句炼意的工夫, 就建构不起汉语诗歌意义生成系统的优化结构和诗意空间。这种不能发挥听、视觉方面的汉语诗歌特长的“格律”, 难免有西洋“格律”的汉译化之嫌。朱自清评论“他们要创造中国的新诗, 但不知不觉写成西洋诗了” 瑏瑢。当然, 他们有些作品, 如闻一多的《一句话》、《收回》,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偶然》、《沙扬娜拉》第十八首等, 比较切入现代汉语的音乐节奏, 自然流畅, 在整饬中求变化, 避免了因对字词的相等对应的刻意追求而出现的滞留感。

在新月派的新格律试验中, 朱湘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现代汉诗的特色。这位对西方诗体和诗律学研究颇深的诗人, 具有鲜明的民族语言意识, 自觉发掘古典词曲和民歌的形式结构的美。如《采莲曲》, 即是从六朝骈散和江南民歌中脱出来的。《摇篮曲》、《催妆曲》、《春风》、《月游》等, 是将英国近代格律体、歌谣体与我国民歌民谣相融合而创造出的歌谣体, 音节流转起伏, 韵律回荡优美, 并构成整体匀称的方块字排列的形式美( 建筑美) 。如何增大“新格律”的汉语诗意空间? 仍处于探索之中。如果说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创造了人类自由性灵所依恋的“康桥世界”这一意味弥深

的音乐境界; 那么朱湘的《有一座坟墓》、《废园》等篇什, 则在对某种情绪和灵魂的深度显示中造成了较大张力的诗意场。这对于汉诗传统形式的开拓作出了独特的贡献。新月派作为“第一次一伙人聚集起来诚心诚意的试验作新诗”, 客观上沟通了诗人对新诗汉语艺术形式的重视, 影响了一代人的创作。30 年代中期, 林庚的四行诗、九行诗、对诗行、节奏和口语化的追求, 也体现了现代汉语特点, 有人称为“现代绝句”。

十四行诗(Sonnet), 作为从西方引进的特殊的格律体, 为不少诗人所喜欢、试验着写过。但真正能够切入现代汉语的音节和诗意的方式、试验出色者, 当数早年加盟沉钟社的冯至。他的《十四行集》, 并不严格遵守十四行的传统格律, 主要利用十四行体结构上的特点, 适当融入古典汉语诗词格律的有益成分, 旨在追求现代汉语的音节和语调的自然, 体现了浓郁婉转的东方抒情风格。在诗意表达上, 虽明显受里尔克的影响, 却完全从自身的艺术体验出发, 以精妙含蓄的汉语, 抒写内心真实。冯至的十四行诗, 不是一般的移植和仿造, 而是不同诗歌语言之间的转化, 是对西方十四行的一种变奏体。

家的古诗篇六
《5古诗词三首(完整版)》

家的古诗篇七
《古诗词》

诗缘情,诗歌是众多文学样式中侧重表现诗人思想感情的一种。中国古典诗歌崇尚含蓄,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借助于笔下的意象抒发出来,一首诗有无诗味,是否韵味独特,说到底是看这首诗有没有优美巧妙的意象。意象是诗家写诗、诗评家论诗经常要用的一个术语,也是鉴赏评价一首诗的突破口。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诗人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唐代诗评家司空图说:“意象欲出,造化已奇。”(《二十四诗品》)胡应鳞也说:“古诗之妙,专求意象。”可见古人不论诗人还是评论家,都自觉地运用这一诗歌艺术规律提高自己的诗歌层次和评价水准。今天离古典诗歌的创作年代时已久远,但我们还可以通过诗歌了解作者写诗时的情感和志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意象的存在,它如化石一样记录了作者的情感信息。有许多意象已不仅仅属于诗歌,它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情感。一、月亮、夕阳、白云、杜鹃 月亮,亦称蟾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玉盘、玉轮、玉环、玉钩、玉弓、玉镜、天镜、明镜、玉兔、嫦娥、蟾蜍。千百年来诗人们夜深人静,忧思无眠,举首望月,总是用“月”来寄托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苏轼的《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唐五代戴叔伦的《调笑令》“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夕阳 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登高望远,送目临风,夕阳残照,更能引起无穷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所怅万千,于是乎诗人笔下的夕阳(包括斜阳、残阳等)多给人以失落凄凉、漂泊沧桑之感。 如李商隐的《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古人常用“夕阳”发思古之幽情,。 《三国演义》开篇词“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李白的《忆秦娥》词末“西风残照,汉家陵阙”,都以“夕阳”写怀古,充满历史沧桑感。 古人还常用“夕阳”写男女相思,柳永的《八声甘州》“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范仲淹的《苏幕遮》“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清朝纳兰性德的《点绛唇》“萧寺怜君,别绪应萧索。西风恶,夕阳吹角,一阵槐花落”。莫不是借助“夕阳”来渲染男女朝思暮想而不得相见的伤感情思。 白云 见月怀人,

望云思友,是古代诗词中常表现的情感。 如唐杜甫的《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诗人卧看行云,倦极而眠,借白云曲折的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 唐刘长卿的《谪仙怨》“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写别后相隔之遥,思念之深,希望悠悠的白云,把自己的一片思念之情带给千里万里之外的友人。 同时白云向来是和隐者联系在一起的。南朝时,陶弘景隐居在句曲山,齐高帝萧道成有诏问他“山中何所有?”他作诗答说“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从此白云与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白云自由不羁,洁白无瑕,是隐者品格的最好象征。如李白的《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白云寄托着诗人对刘十六归隐生活的羡慕。 杜鹃,又名子规、布谷、杜宇、望帝。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鹃”的神话传说。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联系在一起,多用来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如李白诗云:“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又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的《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文天祥《金陵驿二首》:“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杜鹃带血归。”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叫声最容易触动游子的乡愁乡思,宋代范仲淹诗云:“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二、鸿雁、尺素、双鱼、锦书、彩笺、青鸟 鸿雁常借指书信。相传苏武在匈奴牧羊十九年,他把书信缚在雁足之上从北海带回祖国,传递消息,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鸿雁传书”。 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有“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望飞鸿”就是盼望书信的意思。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大雁没有带来盼望已久的书信,引起了女词人无发排遣的相思。 书信也称为雁书、雁足、鱼燕、尺素、双鱼、双鲤、锦书、彩笺 等。 北宋晏几道的《诉衷情》“人脉脉,水悠悠,几多愁。雁书不到,蝶梦无凭,漫倚高楼。” 唐五代王涯的《秋思赠远二首》“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北宋晏几道的《生查子》“关山魂梦长,鱼雁音尘少。两鬓可怜青,

只为相思老。” 北宋秦观的《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北宋晏几道的《蝶恋花》“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 南宋陆游的《钗头凤》“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北宋晏殊的《蝶恋花》“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青鸟是传书的信使。传说西王母有三只青鸟,一只先被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南唐中主李璟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商隐诗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三、松、梅、竹、菊 、荷、蝉   松、梅、竹、菊被称为“岁寒四君子”,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志向、气节。 松树常用来象征孤直的品格,。如李白的《古风》“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魏晋刘桢 的《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梅花常被诗人赋予高洁的品格。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元代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发,散价乾坤万里春。”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竹子,被人们认为具有“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用以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 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子、竹林深为隐者所爱;董必武的《病中见窗外竹感赋》“竹叶青青不肯黄,枝条楚楚耐严霜。昭苏万物春风里,更有笋尖出土忙。” 菊常被诗人们用来表现追求隐逸、不随流俗、坚贞不屈的品格。 元稹的《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苏轼的《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自陶渊明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东篱”成为菊的代称,唐朝岑参 的《九日使君席奉饯卫中丞赴长水》“为报使君多泛菊,更将弦古案醉东篱”。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素来是纯洁、清高的象征。 南北朝萧衍的《子夜四时歌?夏歌》“江南莲花开,红光覆碧水。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 此首以莲藕为喻,写女子希望和情人深结同心,永远相爱。 蝉,在诗人笔下是高洁的象征。由于它栖于高枝,餐风食露,不食人间烟火,所以用它比喻的人,自然是清高的,指餐风饮露的雅士高人。骆宾王

的《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李商隐的《蝉》:“本已高难饱,徒劳恨费声。”“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王沂孙的《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 四、梧桐、芭蕉、芳草、落花 古语有“一叶落而知秋”,说的便是梧桐叶落。以梧桐写悲秋,是古典诗歌常用的手法。李清照 的《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煜 的《乌夜啼》“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梧桐”总是跟“愁”分不开。 梧桐大多表凄苦之情。温庭筠 的《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明朝夏完淳的《卜算子?断肠》“秋色到空闺,夜扫梧桐叶。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雨打芭蕉”也像“梧桐夜雨”一样,令人愁肠百结。吴文英的《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五代李煜 的《长相思》“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元朝徐再思 的《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里常喻离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离恨顿生。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以春草起兴,表达了对远方伊人的思念。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方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落花 古人云“落花有意”,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这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典型主题。“落花”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如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唐诗人刘希夷《代悲白头翁》“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元无名氏《朝天子?庐山》“客去斋馀,人来茶罢,叹浮生指落花。楚家、汉家、做了渔樵话”。 五、南浦、长亭、西楼、关山、折柳 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是水边的送别之所。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之如何!”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俩依然。”南宋韩元吉《瑞鹤仙?送王季夷》“西风吹暮雨。正碧树凉生,送君南浦。”古来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长

期的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长亭,驿路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供行人休息和送别,是陆上送别之所。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西楼是相思之所。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唐五代李煜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白《长相思二首》“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李商隐的《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桐花万里关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折柳,古人送别时有折柳的习俗,因“柳”,是“留”的谐音。后用“折柳”指送别,用“柳岸”指送别之地。唐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南宋吴文英《解连环?留别姜石帚》“正岸柳、衰不堪攀,忍持赠故人,送秋行色。” 六、蟋蟀、捣衣砧、寒衣 蟋蟀,作为吟咏的对象,最早见于《诗经?豳风?七月》:“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描写蟋蟀的活动规律十分细致。那时古人已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起来。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在古诗十九首中就出现过:“明月皎皎光,促织鸣东壁。”姜夔《齐天乐》:“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 夜凉独自甚情绪。”写出了一位缅怀远人的女性闻蟋蟀后的惆怅。唐白居易的《夜雨》“早蛩啼复歇,残灯灭又明”。这里的“蛩”古书上也指蟋蟀。 捣衣砧,在古典诗歌中常常代表闺妇思念外出丈夫的惆怅和迷惘。秋天到了,远在他乡的丈夫无御寒的衣裳,在阵阵捣衣声中寄托了无尽的牵挂和思念。南朝民歌《青阳度》“碧玉捣衣砧,七宝金莲杵。高举徐徐下,轻捣只为汝。”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寒衣,和捣衣砧相关,今天民间还有十月一送寒衣的风俗。通过寒衣表现对亲人的关爱和思念。清蒋士铨《岁暮到家》“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见面邻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唐刘长卿《余干旅舍》“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七、羌笛、胡笳、阳关 羌笛是古代出自西部的一种乐器,它发出的声音凄切哀婉,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词》:“

家的古诗篇八
《古诗常识》

香山居士——白居易(唐代大诗人);

耐辱居士——司空图(唐诗人);

草堂居士——魏 野(北宋诗人);

六一居士——欧阳修(北宋文学家);

东坡居士——苏 轼(北宋文学家);

淮海居士——秦 观(北宋词人);

后山居士——陈师道(北宋女诗人);

斜川居士——苏 过(北宋文学家);

易安居士——李清照(南宋女词人);

茶山居士——曾 畿(南宋诗人);

芦川居士——张元干(南宋词人);

灌园居士——计有功(南宋文学家);

石湖居士——范成大(南宋诗人);

遂初居士——尤 袤(南宋诗人);

于湖居士——张孝祥(南宋词人);

幽栖居士——朱淑真(南宋女词人);

后村居士——刘克庄(南宋文学家);

深宁居士——王应麟(南宋学者);

无诤居士——刘 迎(金文学家);

六如居士——唐 寅(明画家、文学家);

遵岩居士——王慎中(明散文家);

温陵居士——李 贽(明文学家);

莲溪居士——薛论道(明散曲家);

慎娱居士——李流芳(明文学家、画家);

柳泉居士——蒲松龄(清文学家);

瓠冈居士——史震林(清文学家);

更生居士——洪亮吉(清文学家、经学家);

明珊居士——招子庸(清文学家

“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诗,既无题目,也不知作者,其中大多是抒情诗,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被统称为“古诗”。

古代诗歌体式繁多,在古诗的分类和叫法上也众说纷纭。尤其是对于乐府、古风、歌行体三类诗,更易混淆。因为,从形式上看,乐府体与古风都是五言体,七言古诗与歌行体都是七言体,很难区分。但是,从古代以来,人们比较一致地承认它们在表达内容、手法、风格特色的区别,对它们有约定俗成的称呼。 初唐四杰指的是王勃、骆宾王、杨炯、卢照邻这四个人

王 勃 (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末硕儒王通之孙。14岁应举及第,授朝散郎。沛王李贤闻其名,召为王府修撰,因戏作《檄英王鸡》文,被高宗逐出王府。任虢州参军时,因擅杀官奴,犯死罪。遇赦后,渡海省亲,溺水受惊而死。少时即才华出众,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作诗能突破当时文坛的宫体诗束缚,风格较为清新明朗。名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扫前人送别伤离的低沉格调,历来为人们传诵。亦长于骈文,代表作《滕王阁序》,在唐代就已家喻户晓。学术著作亦丰,除《黄帝八十一难经序》、《平台秘略论赞》等篇被收入《文苑英华》外,余皆散佚。

杨 炯 (650--693?)华阴(今陕西华阴)人。10岁举神童,27岁授校书郎。武后时为婺州盈川令,世称杨盈川。作诗擅长五律,叙写边塞生活的诗作尤为突出,如《战城南》、《从军行》等篇都气势轩昂、风格豪健。其他题材的却未能尽脱绮艳文风。散文多赋、序、表、志等,今存50篇。在所作《王勃集序》中,对王勃改革当时淫风的理论和实践,给予了较高评价。"四杰"中,他的诗数量最少,成就也略小些。

卢照邻 (约636--695后)字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初任邓王府典签,后迁新都尉,染风疾辞官。居太白山中,服丹药中毒,手足残废,徙居阳翟县茨山下,买园筑坟,终因政治上的失意和病痛折磨,身投颍水而死。他一生不得志,只作过几任小官。为自明遭遇,作有《五悲文》。有诗名,其诗以七言歌行体为佳。作品辞彩富艳,内容广阔,意境清迥,以韵胜。代表作《长安古意》,揭露了上层社会的奢靡生活和内部斗争,在初唐长篇歌行中成就突出。

骆宾王 (约626--684)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初为遁王李元庆府属,又任武功、长安两县主簿。入朝为御史后,因多次上书议论天下大事,获罪入狱,贬为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随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不知所终。骆宾王少负才名,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并称"初唐四杰"。擅长七言歌行。名作《帝京篇》,内容与卢照邻的《长安古意》相近,但篇幅更长、铺排更甚,当时

被称为绝唱。又精于五言诗。五律《在狱咏蝉》,借蝉自喻,是脍炙人口的名篇。还善作骈文。在随徐敬业起兵时,写过著名的《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即《讨武后檄文》)。檄文采用抑彼扬手法,很有战斗力和号召力。传武则天读此文亦大加赞赏。

宋代文学艺术继唐代之后 ,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而且更加丰富多采。宋初骈体文占统治地位。宋仁宗时,欧阳修成为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王安石、苏轼、曾巩、苏洵、苏辙等名家辈出,古文运动终于取得全胜。他们的文章大多风格清新,自然流畅。欧阳、曾、王、三苏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后世合称为唐宋八大家。宋诗继承唐诗而有所创新。宋初王禹偁首倡继承杜甫、白居易诗风,但不久即出现西昆诗体,崇尚词藻华丽,风靡一时。欧阳修以及梅尧臣、苏舜钦等相继而起,诗作大多平淡清晰,间或粗犷奔放,诗风始为之一变。才华丰茂的苏轼,诗备众格,洒脱豪放。王安石主张以适用为本。黄庭坚提倡以故为新,其后便形成了江西诗派。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尤袤,号称中兴四大诗人。文天祥的诗,很少雕饰。宋代是词的全盛时期。北宋前期以晏殊、张先、欧阳修为代表的婉约派,词尚婉丽。柳永精通音律,开始创作慢曲长调新体裁,情景交融。高才逸气的苏轼,清新豪放,开创了豪放派。南宋词人辛弃疾,气势磅礴。婉约派词人有苏轼门人秦观,他善于以长调抒写柔情,语工而入律。北宋末年的周邦彦,词调方面有创新。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独树一帜,实为古代最有成就之女作家。南宋后期的姜夔,长于音律,讲究技巧。

家的古诗篇九
《初高中古诗汇总》

初高中古诗汇总(原创)

田园诗

1.归园田居(其三)(五言古体诗)

(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渭川田家(五言古体诗)

(唐)王 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鸲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3.浣溪沙(词)

(宋)苏 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商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4.鹧鸪天(词)

(宋)辛弃疾

石壁虚云积渐高,溪声绕屋几周遭,自从一雨花零落,却爱微风草动摇。

呼玉友,荐溪毛,殷勤野老苦相邀。杖黎忽避行人去,认是翁来却过桥。

5.(中吕)朝天曲(曲)

(元)张养浩

柳堤,竹溪,日影筛金翠。杖藜徐步近钓矶。看鸥鹭闲游戏。农父渔翁,贪营活计,不知他在图画里。对这般景致,坐的,便无酒也令人醉。

友情送别诗

1.别董大(七言绝句)

(唐)高 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送友人出塞 (二首)(七言绝句)

(清)吴伟业

鱼海萧条万里霜,西风一哭断人肠。

劝君休望零支塞,木叶山头是故乡。

此去流人路几千,长虹亭外草连天。

不知黑水西风雪,可有江南问渡船?

3.芙蓉楼送辛渐(七言绝句)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4.虞美人〃大光祖席醉中赋长短句(词)

(宋)陈与义

张帆欲去仍搔首,更醉君家酒。吟诗日日待春风,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

歌声频为行人咽,记著樽前雪。明朝酒醒大江流,满载一船离恨、向衡洲。

5.寄黄几复(七言律诗)

(宋)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在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咏史怀古诗

1.咏史八首(其六)(五言古体诗)

(晋)左 思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伤感诗句节日

下一篇: 兰花的古诗

最新成考报名

  • 小学生童心向党诗歌朗诵【三篇】
  • 关于冬至的诗
  • 秋分诗 秋分的诗
  • 赞教师诗句
  • 秋分古诗 秋分的古诗
  • 建军节诗句
  • 立秋诗句 关于立秋的诗句诗词大全
  • 建军节诗歌 八一建军节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