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怀念军旅生涯的诗句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1-30    阅读:

怀念军旅生涯的诗句篇一
《军旅生涯的古代诗词

军旅生涯的古代诗词

唐•王昌龄 《塞下曲》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唐•岑 参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轮 台 城 头 夜 吹 角, 轮 台 城 北 旄 头 落。 羽 书 昨 夜 过 渠 黎, 单 于 已 在 金 山 西。 戍 楼 西 望 烟 尘 黑, 汉 兵 屯 在 轮 台 北。 上 将 拥 旄 西 出 征, 平 明 吹 笛 大 军 行。

四 边 伐 鼓 雪 海 涌, 三 军 大 呼 阴 山 动。 虏 塞 兵 气 连 云 屯, 战 场 白 骨 缠 草 根。 剑 河 风 急 雪 片 阔, 沙 口 石 冻 马 蹄 脱。 亚 相 勤 王 甘 苦 辛, 誓 将 报 主 静 边 尘。 古 来 青 史 谁 不 见, 今 见 功 名 胜 古 人。

唐•西鄙人 《 哥 舒 歌 》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唐•卢 纶 《塞下曲•四首》

( 其 一 )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独立杨新令,千营共一呼。 ( 其 二 )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 其 三 )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 其 四 )

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唐•王 翰 《 凉 州 词 》

葡 萄 美 酒 夜 光 杯, 欲 饮 琵 琶 马 上 催。 醉 卧 沙 场 君 莫 笑, 古 来 征 战 几 人 回。

唐•李 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 乐 烽 前 沙 似 雪, 受 降 城 外 月 如 霜。 不 知 何 处 吹 卢 管, 一 夜 征 人 尽 望 乡。

唐•陈 陶 《 陇 西 行 》

誓 扫 匈 奴 不顾 身, 五 千 貂 锦 丧 胡 尘。 可 怜 无 定河 边 骨, 犹 是 春 闺 梦 里 人。

唐•王昌龄 《 出 塞 》

秦 时 明 月 汉 时 关, 万 里 长 征 人 未 还。 但 使 龙 城 飞 将 在, 不 教 胡 马 度 阴 山。

唐•戴叔伦 《 塞 上 曲 》

汉 家 旌 旗 满 阴 山, 不 遣 胡 儿 匹 马 还。 愿 得 此 身 长 报 国, 何 须 生 入 玉 门 关。

宋•范仲淹 《 渔 家 傲 》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

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

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宋•辛弃疾 《 破 阵 子 》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

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

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宋•辛弃疾 《 鹧 鸪 天 》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

银胡禄,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

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樹书。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深闺梦里人.

《燕歌行》: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撞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风飘摇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从军北征 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

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

怀念军旅生涯的诗句篇二
《军旅诗词》

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军旅诗词像一株瑰丽的奇葩,枝繁叶茂,花蕊竞放,散发着夺人心魄的芳香。军旅诗词,源远流长。早在《易经》中便有歌咏,“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诗人以稚嫩的笔触描绘了军旅生活的感受。翻开《诗经》,不少篇目就是军旅生涯的写照。《击鼓》篇写卫国一个士兵远征异国,难以返乡,怀念故园妻儿的悲愤。《东山》这首诗是东征士兵所作,表达了当时人民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强烈的思乡之情。自秦、汉、唐、宋,迄于当代,尤其是在解放军红叶诗社的大力倡导下,当代军旅诗词初步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姹紫嫣红,蔚为大观,生动地展现了中华民族代代自强不息的精神。纵观历代中华诗词,军旅诗词对我影响最大,它不单坚定了我的意志,也指明了我的诗词创作方向。为国家为民族鼓与呼,将小我融入时代洪流。走进军旅诗苑,真是花团锦簇,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王昌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道出了人民抵御外来侵略,渴望和平安定的心情。卢伦《塞下曲》“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展示了金戈铁马、追歼残敌的战斗场景,使人仿佛身临其境。对统治者荒淫暴虐,诗人们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和揭露,高适《燕歌行》,“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表现了统治者根本不把将士的疾苦放在心上。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北国风雪中透出浓浓春意,体现了盛唐将士克敌必胜的豪迈情怀。陆游的《示儿》更是不忍卒读,“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激愤伴着遗恨,表达了南宋爱国志士深深的内心隐痛。戚继光《马上行》读来让人振奋,顿思报国之志。“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多么慷慨,显示出抗倭名将为了巩固国防,南北驰驱,风尘仆仆的身影。“总为生民勤战伐,不辞筹画在中权。”康熙的《过独石口》,直抒胸臆,道出了康熙大帝巩固大清一统的壮怀。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悲愤地写下了“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的诗句。诗中强烈地表达了近代爱国志士面对列强瓜分祖国的满腔愤怒。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概而慷。”突出了中国人民取得新政权的巨大喜悦。雄奇壮烈的军旅生活,锻造出刚柔相济,多姿多彩的军旅诗词。戴叔伦《塞上曲》“愿得此生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张扬了战士的爱国主义。张家玉《军中夜感》“裹尸马革英雄事,纵死终令

汗竹香”,极力弘扬人的精神价值,赞美舍生取义的英雄行为。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身经征战的艰辛,险阻,危难,却看得如此达观,潇洒浪漫,难能可贵。不少军旅诗词还表达了人民对和平的向往,面对战争带来的生灵涂炭,充满了同情和悲痛,贯注了诗人的人道主义精神。如杜甫《兵车行》“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高适《燕歌行》“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优秀的军旅诗词,不胜枚举,每次读来都让人感到振奋,令人掩卷沉思。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对国家统一、人民安居乐业发出由衷的赞扬。正因为陶醉在这一篇篇用泪水和鲜血浇灌,在刀光、剑影、炮火中生长起来的军旅诗词,自参警后,经历火热的战斗生活洗礼,擒敌破案,布网缉凶,也让一位投笔从戎的少年,自觉地拿起笔,用古典诗词的形式,一抒胸中襟怀。学习古代军旅诗词是手段,是途径,但不是目的。古为今用,学以致用,取其,去其糟粕,才是我们当代军警诗人的目标。“风雨如磐何所惧?戎衣立尽余寒。英雄埋骨有青山,荣名身外事,心系万民间。 醉里豪言君莫笑,前途道道重关。战歌声里月初残,壮怀时刻在,夜夜国门边。”这首《临江仙?夜巡》词便是我和战友一起参加夜巡的真切体会。著名诗人张福有先生评道:“从词中,可感受到一股子气息和力量。当一种责任能见诸于万民和国门时,这种责任就不用说有多么重大了。对责任有了这样的理解,便能将生死置之度外,任何艰难险阻当皆不在话下。”“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与曹植《白马篇》心有戚戚焉。有战友自西北复员从警,曾与我畅谈人生理想,感其事,填《鹧鸪天》以赠。“廿载戎装塞外征,江山一统梦长萦。点兵西北红旗烈,踏马东南肝胆倾。 追往事,忆峥嵘,男儿意气最难平。还将年少英雄志,化作擒凶万里行。”词作表现了一位复员军人虽然遗憾未能参加国家统一的军事行动,但能参与擒凶万里行,亦足可实现人生抱负的情愫。在《十万军警汶川救灾有感》中,对英勇善战的人民解放军、武警战士和公安民警共赴国难,发出赞歌。“三军将士赴戎机,万水千山度若飞。拯救羌民寻捷径,掘开瓦砾突重围。灾情消得容颜悴,热血铸成华夏威。新建家园期不远,废墟之上报春归。”为自己不能亲赴灾区而感叹“但为救灾死何憾,不能上阵酒空浇。”当从新闻上看到洛阳烈士陵墓被拆让位商业用地,愤怒之极,用诗词作武器,对丑恶的现实进行无情的鞭挞。填《鹧

鸪天》“风卷红旗鼓角加,执戈边塞战云遮。而今寸土黄金价,曾是当年血染沙。房地产,竞豪奢!与君羞说大中华。可怜烈士英魂散,更待何人护国家?”此词显然继承了古典军旅诗词的批判传统,向浑浊的世事发出了“更待何人护国家?”的怒吼!新疆骚乱,我所在城市增援了两百民警维稳,有鉴于此,感而发为词。《江城子?寄远》、《风入松?送行》等就道出了我欲“投笔请缨”的心声,“为保金瓯长永固,凝众志,护疆西。”抒发了民族团结、保家卫国和巩固边防的凌云壮志。历代诗词大家,莫不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军旅诗词名篇。屈原的《国殇》,项羽的《垓下歌》,刘邦的《大风歌》,曹操的《蒿里行》,王维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更是千古名句。杜甫的《兵车行》、《诸将五首》等,李白的《战城南》、《从军行》等,唐代边塞诗的代表高岑集中篇幅更丰,岳飞的《满江红》,当代《毛泽东诗词》,以及共和国将帅如朱德、刘伯承、陈毅等,红叶诗社诗人张心舟、赵京战等善赋军旅诗词者,更是难以尽表。每读这些军旅诗词,让人热血沸腾,顿思报国之志。历代军旅诗人如群星璀璨,我每仰望星空,就倍觉温暖,他不仅激发了我创作的热情,更让我梦想着也能写出与日月同光的军旅诗词来。我认为,军旅诗词代表了各个时代的最强音,从中能看出每个时代的影子。我喜读军旅诗词,更不辞劳苦地耕耘在这片沃土上。通过诵读军旅诗词,可以感到亘古不变的爱国情怀。“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现了维护统一,反对分裂,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心;“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为坚持正义立场,坚持民族气节;“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表现了对祖国的热爱,不计个人得失,立志兴利除弊,造福于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读着这些弥久愈香的军旅诗词,不仅丰富了我的内心世界,也给了我在实践中战斗的勇气和创作上的借鉴。日与古人会,自可少浮躁。一卷军旅诗词在手,我仿佛穿越时空,遨游在历史的刀光剑影中,与古今将士同呼吸同命运。警务之余,品读军旅诗词,获得的不仅是视野的开拓,情操的陶冶,思想境界的提升,更是信念的执著和对人生价值的不懈追求。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居安思危,有备无患。我在《大境门抒怀》中俯仰古今,呼唤英雄辈出,“莫言备战无须虑,国少英雄怎靖边?”虽然现在身处和平年代,仍须从“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中强化忧患意识,从“和雪翻营一夜行,神旗冻定马无声”中磨砺

刻苦精神。我们看现在的钓鱼岛、南海等,列强虎视眈眈。纵观历史,一个国家如果军备不振,必定受辱于外敌。“蓝天极目多边患,谁唤大风歌莽原?”这是我在游历河北内蒙边界,感怀时局时发出的呐喊。解放军红叶诗社组织全国军旅诗词作家召开“首届军旅诗词研讨会”任重道远,非常有意义,倡导军旅诗词,奏响时代的最强音,必将为中华军旅诗坛的繁荣和发展增添无限光彩。我作为其中一员,身临盛会,深感自豪,临行前赋词一首以寄怀。调寄《沁园春?参加首届军旅诗词研讨会》“远望楼中,漫道雄关,旅枕梦怀。念长城自许,莽原雁落;深林虎啸,驿路花栽。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纵目边防万马来。流年换,任风霜肩拍,白鹭惊猜。 安危须仗群材。挂帆起、云飞点将台。但回廊顾影,莫伤华发;柳营寻月,岂惧阴霾。笔挟雷声,胸藏文墨,直把江山细剪裁。何须恨,看海天蓝处,航母初开。” 现代 ■张杰帅青玉案橄榄绿之情  凌波潇洒军旅路,少离家,携壮志。锦瑟年华风雨度。晨起朝阳,豪亮长空,只有春知处。橄榄染浓胸中旗,彩绘新题壮志地。试问青年冲天气?征衣铁骨,武装阵阵,山高水阔情。定风波军旅情怀  铁打筋骨千锤炼,钢熔军魂铸信念。风雨袭扰砺兵马,谁怕?一身军绿现盎然。料峭寒风今又起,微冷!警院豪情伴朝气。军旅长风萧瑟处,远渡,青春依旧人生路。边塞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戌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初唐四杰”之一杨炯(唐)《从军行》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李颀《古从军行》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怀念军旅生涯的诗句篇三
《边塞军旅生活的古诗》

边塞军旅生活的古诗

(一)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二)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陇西行

(唐)王维

十里一走马。 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 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 烽戍断无烟。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春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营州歌

营州少年厌原野, 狐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 胡儿十岁能骑马。

燕歌行

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

从金伐鼓下榆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上, 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生死, 美人帐下犹歌舞。

陇西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深闺梦里人。 王 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雕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 塞下曲 王昌龄

饮马度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塞下曲 (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从军行七首 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独上:一作独坐。 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旧别情:一作离别情。听不尽:一作弹不尽。 其三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北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玉门关:一作雁门关。 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其六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其七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出塞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怀念军旅生涯的诗句篇四
《回忆军旅生涯》

回忆军旅生涯

任凯祥

2010.12.01我光荣的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人们都说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都不会感到懊悔;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都会感到珍贵;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了从此我们就娱乐没有血缘的亲情;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从此我们就有了一个称谓——战友

人都说当过兵的人无论走在哪里都不会感到孤单;无论走在哪里只要有战友在.渴了也就有一杯水喝;饿了就有一口饭吃。是啊!天底下除了亲情又会有那种情感拥有着如此的根深蒂固了;自从选择了当兵就选择了我的未来;自从选择了当兵我就学会了坚持和忍耐;自从选择了当兵身上就多了一份责任;自从选择了当兵我就看到了我身上的缺点,当兵的日子短暂又漫长;短暂在时间两年军旅生涯真的很快;漫长在当兵的内容日复一日的训练让我忘记自我、深深同窗情;浓浓战友情、让我不经意间的回想起那首歌《战友还记得吗》

“我们曾经一起训练、也曾经一起摸爬滚打、我们曾经翻山越岭、也曾经一夜行军百里、我们曾经一起喝醉、也曾经一起谈天说地……….”部队上有句话说得好:“感情是建立在平时工作、训练上的”人们常说:世界上最可爱的人莫过于军人,因为军人身上的职责更;也因为部队上的严明纪

律;更因为军人的军人的忠国为民和军人的言行举止

有一种地方叫军营!

有一种人叫军人!

有一种起床叫紧急集合!

有一种忍耐叫五公里!

有一种折磨叫四百米障碍!

有一种散步叫徒步行军!

有一种场景叫集体挨打!

有一种梦游叫查哨!

有一种称号叫烈士!

有一种壮举叫卫国捐躯!

有一种永别叫马革裹尸还!

有一种被子叫豆腐块!

有一种神话叫周末不起床!

有一种梦想叫自然醒!

有一种舞蹈叫擒敌拳!

有一种天堂叫招待所!

有一种花朵叫血花!

有一种群体叫寂寞和孤独!

有一种爱情叫两元一小时!

有一种眼泪叫战友的泪!

有一种奉献叫非战争行动!

有一种壮观叫高速公路旁集体撒尿! 有一种痛叫欲求不得!

当在新兵连因为迟到半分钟而被罚围训练场跑三圈时,我懂得了什么是纪律;

当第一次投弹,手微微发颤,班长说怕个吊,炸了也就屁大点坑时,我懂得了什么是勇敢;

当陪老班长到火车站送嫂子回家嫂子泪流满面、依依不舍时,我懂得了什么是爱情;

当深夜想起家人的笑脸时,我懂得了什么是思念; 当看到二十七八的老兵还没女朋友时,我懂得了什么是奉献;

当我当兵两年在营区周边还会迷路时,我懂得了什么是封闭;

当战友倒在执行任务的路上时,我懂得了什么是牺牲;

当战友都热衷于各种捐款时,我懂得了什么是爱心; 当在饭店吃饭,邻桌的黄毛青年发表污蔑军人的言论,老兵抄起盘子砸向那丫时,我懂得了什么是尊严 ; 当老兵离队,兄弟们抱头痛哭时,我明白了什么是战友真情; 当每一年胸口都能别一枚奖章时,我懂得了什么是荣誉; 当看到“听党指挥,是军人永远不变的军魂”

时,我懂得了什么是忠诚。

怀念军旅生涯的诗句篇五
《军旅生涯 感悟》

感 悟

——军旅生涯

人的一生都有许多回想,无论是喜是忧时,总能从中领会到一丝启发、一点暗示。

一个人静静地坐在那里,闭上眼睛,仿佛又回到刚穿上军装的那一刻。那时自己对军营充满了神奇的幻想,有些无知、有些冲动。想起刚穿上军装的第一天,晚上死活都不愿脱下它睡觉,父母笑我傻的可爱。现在想起来也感觉那时挺傻的。真正来到部队的第一个月后,当兵前的那些新鲜好奇感全都没有了。我哭,哭部队里枯燥的训练;我烦,烦部队里纪律的约束。而新兵训练时的一句口号“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让我彻底改变。这句口号总能在我想偷懒的时候给我动力。当我给家里写第一封信的时候,父母给我的回信上说:“你长大了、懂事了”。虽然信很短,但是父母的每句话都深深地感悟了我。这时再回想新兵时的训练,才知道一个真理——坚强、勇敢、忍耐,才知道从前的我是那么的无知,才知道父母含辛茹苦养育我这么多年是那么的艰难。

睁开眼,望着窗外,我已在部队度过了八个春秋。八年中,开心的日子是那么的多。我从一名新兵转变成一名骨干,从一个不爱说话的我到现在结识了很多五湖四海

的战友。每当遇到挫折时,总能听到领导的教诲和战友的关心,让我重新振作起来。

还记得我第一次当班长时,因为没有管理经验,总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是老班长手把手教我,是领导对我的支持与鼓励,我才很好的带领班里的同志完成工作。从他们的帮助中也领悟自己的一套管理方法。现在想想,其实部队更象一个温暖的家,领导和老班长更象自己的长辈,虽有严厉也不乏慈爱,我则象个孩子一步一步的成长。

日子过的是如此之快,转眼就即将面临退伍,心里乱糟糟的,就象孩子离不开家一样的那么留恋,我感激部队这个家多年来对我的培养。真不敢想象脱下军装的那一刻是什么样子。军旅生涯中那些快乐的日子是美好难忘的,战友之间的友情记忆犹新的,领导的教诲是那样的醒人深思。有时真想重新来过一番,把那些不快乐的日子补回来,重新回味这段军旅生涯。

天啊!我真想对部队说:“谢谢你们教会我成长做人的道理,谢谢你们把我从一个无知的孩子变成一个永远不怕挫折、坚强、自信的我。

如果部队还需要我的话,我会一如既往、脚踏实地的做人,兢兢业业的工作。就算退伍了,我会永远记得人生当中这段军旅生涯,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纯洁!

人生最美是军旅!

一个老兵的感悟

怀念军旅生涯的诗句篇六
《我的军旅生涯》

我的军旅生涯

2009年12月,我带着儿时对军营的无限向往,带着美好的从军理想,带着献身国防的追求,带着无限的遐想与期盼,告别了父母,告别了生我养我的地方。来到无比神圣的军营地,开始了我的军旅生涯。

曾经当过兵,终身是军人。

从部队复员回来已有将近一年,当年战友的一颦一笑,依然历历在目,两年的军旅生涯更是使我终身难忘。

军营中的文化生活虽单调却乐着,记忆中最为深刻的就是“拉歌”了。新兵连的训练任务繁重,从早到晚个个累得筋疲力尽。“拉歌”最能提神,最能鼓舞士气。偌大的训练场,几个连队有秩序地列好方阵,夏日的中午,水泥地面灼热,大家席地而坐,烫得龇牙咧嘴。这时候,连长就会大嗓门一喊,双手一挥,全连战士的情绪就给调动起来,放声高歌。

“工兵连的要不要来一个”,嗓音一落,整个连队就会爆发出震耳欲聋般“要”的声音。对方连队也不示弱,大家争先恐后,你方唱罢我登场,从《团结就是力量》一直唱到《打靶归来》。此时此刻,分贝是关键,气势很重要。歌声此起彼伏,连绵不断……

紧张而充实的新兵生活在三点一线的作息和摔摔打打的训练中结束。当连长为我挂好军衔和兵种符号后,我真正的体验到兵肩上责任的沉重。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日复一日的操练,日复一日的坚守,成为老兵后,我更加体验到兵的真正内涵——时刻准备着。就像歌声里唱到的一样。“但是这世界并不安宁,和平年代也有激荡的风云”。为了这份神圣的坚守,我愿意付出自己的青春。哭的时候没人哄,我学会了坚强;怕的时候没人陪,我学会了勇敢;烦的时候没人问,我学会了承受;累的时候没人可以依靠,我学会了独立…….看着自己的训练成绩不理想,我会去练,看到自己的军事技能不如人,我可以去学。看到自己的作风比较拖沓,我可以去改。

还记得训练场上的挥汗如雨,还记得紧急集合的紧张有序,还记得拉练途中的相互搀扶,还记得演习场上的斗智斗勇。部队的训练艰苦,三伏暑天,寒冬腊月,斗骄阳,战飞雪,磨炼了意志,丰富了经历。两年的军旅生涯让我找到了自己,一个自己都不敢相信的转变。强壮的体魄,坚强的意志,雷厉风行的作风,机智果敢的能力。只有压力才有动力,原来我可以这么优秀。

岁月的风吹散了一树的秋天,飘零的落叶,枯萎地黄去。我执著于在青翠的梦里,看雄鹰搏击长空,感受霜去寒来。尽管阳光不能定格在我的脸上,我的呼吸却会在黑暗中发出响亮的声响,于是 我相信这段军旅生涯必将成为我人生中最美丽的珍藏。岁月易逝,青春易老,往事若云烟,写一段文字,留于清风,献给军营!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不后悔!

注:蓝色部分可以举一下实际事例,也就是具体的军旅生活,当然如果没有也可以的,只不过那样要生动一些。如:某项比赛你的获奖经历等。开头补充时间啊!

怀念军旅生涯的诗句篇七
《《军旅生涯50年》:质朴文字的叙说》

《军旅生涯50年》:质朴文字的叙说陈先义2010年05月04日13:01 来源:《北京日报》【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E-mail推荐: 2009 年的岁末和2010年的岁首,我用跨年度的两天半时间,细细品读了刘永治将军这部叙述他军旅生活的浩浩长卷——《军旅生涯50年》。循着作者的成长足迹,沿着一个农村青年从中原鄢陵故土出发的那条乡间小道一路前行,先是风雪长白山,练兵松江岸,而后是走马沂水河,驻守太行侧;再后是率兵大江南,挥戈大西北,作者50年军旅人生的脚印,几乎遍及了大半个中国。 这期间,作者由一个蓬勃朝气的热血青年,也一步步走向成熟,成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员,直至最后成为共和国的一名上将。 表面看来,《军旅生涯50年》叙述的是个人成长史,但细细品读,你就会发现,作者单线条的叙述中,背后映衬的是风逐潮涌的整个时代。阅读这样一部记录军旅人生的著作,会给我们以多方面的历史反思和人生启示。 这部书之所以给人读之欲罢不能的感受,在于它质朴无华的朴实文风。实事求是地说,如果从严格意义上的文体来要求,《军旅生涯50年》还不是文学作品,作者不过是将自己50年的军旅人生,像唠家常一样如实地回忆记录下来,内容不加修饰,不事雕琢,但正是这样一种自由的叙述方式,读之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感染力。他写自己当初参军的目的,没有什么气壮山河的豪言壮语,原因有二,一是因为受了两个抗日人物的事迹感染:一个是自己鄢陵的同乡国民党军旅长陈德馨,他在鄂东黄梅岭战役与日军血战中血洒战场,另一个就是在中原闻名遐迩的新四军名将彭雪枫。他们的事迹,给当时还是中学生的刘永治印象极深。除此之外,他参军的另一个最直接、最现实的原因,那就是“当兵不至于吃不饱肚子吧”。在三年自然灾害最严重的1960年,这是他及很多青年发自内心的从军动机。一个是受国民党旅长的感染,一个是当兵为了吃饱肚子,单这两条,就不符合“英雄少年便不同凡响”的成长规律。是的,一个成长在新中国的有为青年,怎么能以国民党军官作榜样并且把吃饱肚子作为当兵动机呢?在更多的人看来,这会损害传主形象。但永治将军如实道来,将自己的内心世界活脱脱的展示给了读者。而正是这样一种心灵道白,把一个真诚而真实的人物展现在人们面前,让人觉得其形象可爱,其言语靠谱。 这部作品与一般的回忆录不同,之所以给读者以别开生面的感受,除了质朴语言叙事所产生的审美感染力之外,还在于作者作为部队一线带兵

人,他的经历切切实实给更多的带兵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在赴炮兵团任职一节的叙述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指挥员面对困难无所畏惧的决心和勇气。当时他去的炮兵团是一个军区有名的软、懒、散的老大难单位,作者在赴任的路上问干部股长,团里哪个连队问题最多,干部股长说五连问题最多,于是他干脆行李一卷,便在五连住了下来。团长及其他领导纳闷,这新来的政委怎么办公室不进,一下子便住进连队呢?当他说明了“连队就是现在的前沿”的一番道理后,大家也就顺应他的主意了。当团长陪着新来的政委下基层时,发现哨楼的哨兵正把枪横在腿上看闲书,见了团首长到来竟站也不站地斜瞄了一眼。一个懒散的典型画面让他过目难忘。当治理整顿的计划刚在脑子里形成,又接到报告,某连一战士偷了干部的手枪和子弹,声称要枪杀曾批评过他的指导员和排长。面对一个个让人棘手的矛盾和问题,他临危不乱,在凶杀案一触即发时果断处置,然后有板有眼地开始他的治理整顿计划。一年以后,一个作风纪律落后的炮兵团被他带成了一个工作全面改观的先进团,他在全集团军介绍了经验。正如作者所言,当领导,要敢抓敢管,敢于碰硬,绝不能推诿扯皮不作为,患得患失,犹豫不决,这只会给部队建设带来更大的损失。作者的这种敢于负责、勇于创新的作风,还体现在他任某师政委时的用人制度改革上。那时,“使用干部能者上庸者下”虽已提出,但不过是一句口号,谁也不愿因让弱者下而得罪人。基于干部制度改革的长远考虑,刘永治决心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将“庸者下能者上”落到实处。经过细致的民主测评和考核,师党委最后决定,对14名不称职的干部改任下级职务,对6名排长挂职下放,对20 名问题较多的营连和机关干部限期改正,同时,将29名敢负责任、成绩突出的干部提升使用,补充到空缺的位置。这一“动真格的”举措,为全军干部制度改革作了表率。 作为一名当代军队的高层领导干部,仅有经验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要有一流的政治素质,要有敏锐的政治眼光,要有驾驭全局的决断能力。通读全书我们就会发现,在军队这个大熔炉里,他善于学习,善于总结,敢于实践,是一个遇事敢负责的领导者。而他的理论根底,又是他在带兵实践中长期刻苦学习的结果。他的基层生活,打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比如,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学毛著”运动、“四五好运动”,七十年代的“学马列高潮”包括“ 批林批孔”而带来的“读史热”等,对这些历史,作者毫不隐讳,因为不管这类政治“热潮”今天看来多

么让人费解,多么不可思议,但作为一个基层政治工作干部来说,用这样的时间,系统地读一些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原著,打一打自己理论的根基,是给自己人生带来的重要收获。无庸讳言,刘永治将军的理论功底正是在数十年军营有组织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的。细想一想,现在五六十岁的军人那些关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ABC,不都是与刘永治将军一样,得益于他们所生活过的那个年代吗?所不同的是,刘永治善于把他的学习所得与实践相结合。比如,我们在书中读到的大量他在带兵治军中的精彩故事,那种处变不惊的风度,那种敢于攻坚、锐意创新的果断,那种高屋建瓴、科学决断的眼光,其思想的源头大多来自于他曾精读细读过的马列和毛泽东的著作。他对《矛盾论》和《实践论》的研究,让他终生受益。他是深谙毛泽东关于辩证法、关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精髓的。所以,在部队建设中无论遇到多么复杂的问题,他懂得抓主要矛盾,懂得客观辩证地看人论事,且总能抓出令人刮目相看的效果来。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爱情告别的诗

下一篇: 梅的诗词

最新成考报名

  • 小学生童心向党诗歌朗诵【三篇】
  • 关于冬至的诗
  • 秋分诗 秋分的诗
  • 赞教师诗句
  • 秋分古诗 秋分的古诗
  • 建军节诗句
  • 立秋诗句 关于立秋的诗句诗词大全
  • 建军节诗歌 八一建军节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