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厉志的诗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2-11    阅读:

厉志的诗篇一
《论厉志宁波山水旅游诗》

厉志的诗篇二
《白华山人诗说 清 厉志》

白华山人诗说 (清)厉志 撰

●白华山人诗说卷一

所谓“不薄今人爱古人”者,此须活着,古之中亦有今在,不必尽取今人也。如汉、魏以逮陈、隋、汉、魏、晋、宋是古,齐、梁、陈、隋是今。全唐之诗,初盛是古,中晚是今。学古体诗者,就古之古学之;学近体诗者,就古之今学之。自兹以下,亦竟非无可取法者,但间有可取法者,仍是从古之古、古之今来也。 学古人最难,须以我之性情学问,暗暗与古人较计,所争在神与气,貌袭者不足道也。

直而能曲,浅而能深,文章妙诀也。有大可发挥,绝可议论,而偏出以浅淡之笔,简净之句,後人之虽什佰千万而莫能过者,此《三百篇》之真旨,汉、魏人间亦有之。

少陵在唐人中固是天厩神骏,生平好作马诗,无一首不佳,亦无一首不为自己写照。读至“顾影骄嘶自矜宠”,千载下令人泪落盈把。

汉、魏七古皆谐適条畅,至明远独为亢音亮节,其间又迥辟一途。唐王、杨、卢、骆犹承奉初轨,及李、杜天才豪迈,自出机杼,然往往取法明远,因此又变一格。李、杜外,高、岑、王、李亦擅盛名,惟右丞颇多弱调,常为後人所议。吾谓其尚有初唐风味,于声调似较近古耳。

予小时颇喜作了然语,後知其不可,痛改之。夫作诗之异于说话者,以其有所酝酿而出,非若说话之可以直情迳遂也。故虽语极清脆,亦极有趣味,虽人人称诵之,而予终以为不然。

任著一口气,逞著一管笔,滔滔写来,自为大才,亦殊非不佳,只是去古远了。

人读太白诗,曰此李诗也。读少陵诗,曰此杜诗也。不知李、杜仍不是自己生造出来,不过古人善于学古,无甚痕迹,细心求之,其针线分明在也。

阮步兵《咏怀》诗,有说是本《雅》,有说是本《骚》,皆言肖其神耳。於此可以悟前人学古之妙。

王介甫采集杜诗,辨别真伪,可谓巨眼人也。而於太白诗,以为“识见汙下”,何其能识杜诗者,不能识李诗耶?

意味气韵,古人各有专长,少陵实能兼之。常将此四者并聚胸中,偶一感触,遂并起而应之,故其诗独胜人一地。後人不能具此四美在胸,如何能学步也! 偶读少陵《得舍弟消息》“风吹紫荆树,色与春庭暮”八句,觉其情意之厚,随所遇而无不足,灵均、思王,亦只此一副情意耳。

“色与春庭暮”,“春庭”二字,能包得许多色泽在内,粗心人恐未之省也。 古今诗人,推思王及《古诗》第一,陶、阮、鲍、左次之,建安、六朝又次之。唯少陵能兼综其意与气,太白能兼综其情与韵。但情韵中亦有意气在,意气中亦有情韵在,不过两有偏胜耳。李唐以下之诗,安有逾此二公者?

王荆公诗,山谷以为学三谢。欧阳公自言学太白、退之;喜畅快,又似长庆。山谷自言学少陵。子瞻学刘梦得,学白乐天,晚年自言学渊明。诸公所学,亦皆所当学也。然不必学诸公,学诸公所学可也。诸公唯七言近体,有可学处。 太白诗只须用仰,少陵诗直须用钻。

行地之水莫盛于河,河之发源实本星宿,所谓星宿者,以其所出众也。学问之道,何独不然!

诗之所发皆本于情,喜怒哀乐一也。读古人诗,其所发虽猛,其诗仍敛蓄平易,不至漫然无节,此其所学者深,所养者醇也。今人情之所至,笔即随之,如平地注水,任势奔放,毫无收束,此其所学未深,而并不知养耳。

或谓文家必有滥觞,但须自己别具面目,方佳。予谓“面目”二字,犹未确实,须别有一种浑浑穆穆的真气,使其融化众有,然後可以独和一俎。是气也,又各比其性而出,不必人人同也。体会前人诗便知。

学古诗最要有力,有力则坚,坚则光焰逼人,读之只觉其笔下自有古气,不觉其是学古得来,此方是妙手。无力则松,松则筋络散漫,读之兴味索然,只觉其某句是从某处脱来,某字是从某处窃去,此便不佳。

古人诗多炼,今人诗每不解炼。炼之为诀,炼字、炼句、炼局、炼意,尽之矣。而最上者,莫善于炼气,气炼则四者皆得。所谓炼气之文,《三百篇》後竟不多见。

作诗原要有气势,但不可瞋目短後,剑拔弩张,又不可如曹蜍、李志之为人,虽活在世上,亦自奄奄无生气。其要总在精神内敛,光响和发,斯为上乘。 三五岁时,随母往汲,天方初霁,寥廓明净,仰视之,告母曰:“天之高,儿知之。”母曰:“天之高,孰不知之?”又曰:“天之高,儿实知之。”母曰:“痴矣。天之高,孰不知之?”不知目中所见,高之实地,与混言高,固自有辨。当时也说不出,只自觉天之高,实知之而已。学问中亦有此一境。

太白七古短篇,贺季真称其为精金粹玉,是真知太白者。然不读鲍明远乐府,其佳妙从何处识来?

阮亭云:“唐诗主情,故多蕴藉;宋诗主气,故多径露。”吾谓唐诗亦正自有气,宋诗但不及其内敛耳。五言古凡率句、拙句,甚至俗句,都还不妨,最怕是有懈句。

予在章安,有“閒径糁细花,晚气扶幽馨”二语,以为前人或未道及。少陵《大雲寺》诗则曰:“地清栖暗芳”。更简净矣。

西汉诗直接《三百篇》,发源乃是苏、李。李“良时”篇,尤为擅胜。试思《三百篇》中,若“良时”篇者,何可胜道。

赤堇氏云:“昔人以太白比仙,摩诘比佛,少陵比圣。吾谓仙、佛、圣犹许人学步,惟渊明诗如混沌元气,不可收拾。”此评最确。

古乐府《董娇饶》一篇,方舟《汉诗说》以“请谢”句下作问答语解。小隐氏以为不如作一人语,读其“安得久馨香”一顿,接入“秋时”二语;下“何时”二语,见其本意,便结四句,煞有意味。如此似较方说更深厚。

秦代周而兴,观《小戎》之勇悍,《蒹葭》之萧条,大不如《二南》。魏代汉而兴,观武帝之激烈,文帝之靡曼,远不如西京。是皆以乱继治,其著于音律者裕矣。若吹律而知楚败,闻音而知隋亡,则又涓、旷之聪,审于一时者也。 作诗务在足意,意不足,诗可不作。每读古乐府之佳者,皆有无限深意在内,发而为文,千古不朽。後世徒以时流之笔仗,描绘古词之肤末,读之总不动人心目,由其少真意也。唐人乐府,太白最多,太白唯借其名目,运以己意,甚有与古词绝不相似者,此其所以为佳。

诗到极胜,非第不求人解,亦并不求己解。岂己真不解耶?非解所能解耳。 初唐五古,始张曲江、陈伯玉二家。伯玉诗大半局於摹拟,自己真气仅得二三分,至若修饰字句,固有精深。曲江诗包孕深厚,发舒神变,学古而古为我用,毫不为古所拘。

衡论千古作者,何从见其高下,所争在真气灵气耳。

陆士衡雍容华赡,词秾态远,固足动人,惜其心意之所至,大半分向词面上去也。

渊明精劲静细,出以自然,後之诗,惟曲江庶可无愧。作诗犹雕工也,深刻易,浅刻难。予每登浮屠,同游者往往及半而止。予必穷其巅,始则浩歌,继则大叫,叫之不已,乃大哭,哭毕觉胸中猛气始平。但不知所触究为何事,岂非少陵所谓“翻百忧”者耶?

宋人七言近体,甚有可观者也。

辛卯八月十一夜,梦入一堂,四隅坐四人,皆乌帽绯袍,高观深目,赤面微须,同状貌,唯东北隅者,两额有肉角半寸许。予中立悚惶,心暗暗若知其为杜文贞,而不敢有所请。次日语叶仲兰,仲兰曰:“想是高坚前後之意所致耳。” 尝观榴树花弃之秾丽,极能动人深情,故蔡中郎以之兴《翠鸟》,曹思王以之兴《弃妇》,各出精心,并获佳构。由其采色之寓於目者独殊异,而意志之感於内者益悱恻也。

赤堇氏曰:“揣摩诸先正,要若蜂取众花之蕊,酿而成蜜,方是自己家货。” 诗家之设色,要加稚子以丹砂词络纬,身体本青色,渐变为朱色。其光彩晶晶然从皮肉内发越于外,不是向外面涂抹上去,方是真色。

昌黎咏物,古称好手,仗此健笔,淋漓挥洒,固是明快。至如沈著细致,神形俱活,独有少陵。

鲍明远乐府,少陵学其五言,太白学其七言,各能采撷精髓,而自合神丹。 或曰:“《三百篇》直抒性情,无一不佳,请问当日诗人,所读何书?”余谓不然,不读书必不能有此。古今人性情皆同,惟其薰染不同,故文字亦不同。少时闻田歌云:“谢豹香花满山红,癞头娘子嫁老公。”原其情之所发,即是《周南桃夭》之诗。一文一俚,难可里计,由其有无书味薰蒸故耳。

读张茂先《博陵王宫侠曲》、《壮士篇》,傅休奕《惟汉行》、《苦相篇》、《和秋胡行》、《明月篇》诸诗,亦如三山仙露,惟朱草玉芝,使获其沾溉耳。 心神快爽时,则气易粗浮。当此时,要平素有实积工夫,抒写之间,自然如春雲出岫,望之蓬蓬勃勃,而其嘘吐又极自在也。

唯天不知其高,亦不计更有高于我者,其高终莫得而逾焉。五岳参错字内,各自雄杰,亦无较量尊卑之意,以下矗矗者,恐未能解脱此想。

赤堇氏云:“读张曲江诗,要在字句外追其神味。”又云:“曲江诗若蜘蛛之放游丝,一气倾吐,随风卷舒,自然成态。初视之若绝不经营,再三读之,仍若绝不经营,天工言化,其庶几乎?”

吾郡光溪王丹山涛,予诗友也。尝记其《为孙三姊留别十郎》云:“不去诚无计,欲行临镜迟。红颜妾自有,薄命竟如斯。试带腰添瘦,检衣心自悲。反怜憔悴影,谁使到今时?”“亦知未忍别,无奈强相呼。多少伤心语,其如一字无。寸心从此诀,望眼为谁枯?羞唱《蘼芜曲》,缘君非故夫。”“女子身原贱,男儿情亦深。休教今日泪,重上别上襟。破镜前生事,量珠再世心。留将画眉笔,多写《白头吟》。”“闻道新郎好,风流旧姓温。玉台非妾愿,金屋是君恩。河水不流恨,落花空断魂。他时行马去,慎勿过侯门。”

友人方甫生崧岳《郊行》云:“夕阳如避俗,只在远山红”。又《山家联句》云:“疏雨不到地,竹梢时有声”。时人呼为“方疏雨”云。

予每当风雨时,辄喜画行,画毕视之,又不似竹。不似竹便是风雨。画竹易,画风雨难。然则画似竹易,画不似竹难。于诗中咏物亦然。

少陵七古《杜鹃》诗有二,近来有以“古时杜鹃称望帝”,为後人伪为搀入。吾谓诗中细微道理,且不暇论,总之人能为此种诗,其人必非笨夫,必不肯幹此笨事也。

太白姿禀超妙,全得乎天,其至佳处,非其学力心力所能到,若天为引其心力,助其学力。千载而下,读其诗只得归之无可思议,即其自为之时,恐未必一准要好到如此地位。少陵则不然,要好到如此地位,直好到如此地位,惟不能於无意中增益一分,亦不欲於无意中增益一分。此二公大分判处。

新兴陈雪渔在谦,南越诗人也。主讲吾邑景行书院,因得与交。尝观余诗曰:“五言可矣,七言散漫,当少一‘对’字。”余从此会意,真一字师也。

予初游郡中,得遇徐敬夫先生,谓余近体如屈翁山,古诗如吴渊颖,但须取柳柳州诗尽读之。予因尽读柳诗,并上追陶公,旁及王、韦,自觉稍有进益。 旧作中往往有自以为佳者,一经明眼人点破,如一物碎于地,心固惜之,而终不能用之也。

●白华山人诗说卷二

今人但晓古人文字有心血,不知心血亦不易有,平时不曾把心锋用破,临时那沥得出血来!

苏武诗四言,锺竟陵谓俱是别陵;沈归愚谓首别兄弟,次别妇,三四别陵。愚以首章前半实是比喻,“鹿鸣”以下明出正意,分明别友无疑。次章统就夫妇言,当是另为一首。三四又是别友。如此似较二说稍妥。

依题阘贴,气必至于庸俗。离题高腾,致每见其超佚。

思王《弃妇》诗,颠倒错杂,随触而生,无语不转,无意不佳,与灵均同一忠悃,故其构思著笔,不期似而適相似。

杜《咏鹰》诗,颇本孙冯翊一赋,要知用心到至好处,虽思力沈厚如少陵,亦不能再为加益。

舍高古而就卑浅,期在明显,于文气自然条达。弃卑近而希高古,期在幽奥,於文气须防断塞。

终汉、魏、六朝之世,善学《三百篇》者,以渊明为最。终唐之世,善学汉、魏、六朝,以少陵为最。渊明之于《三百篇》,非即而取之,但遥而望之。望之而见,无所喜也;望而不见,亦无所愠。此其所谓渊明之诗也。少陵之于汉、魏,少陵犹土也,汉、魏犹粪壅也,粪壅入于土中,久之亦变为土,则土之所以厚,土之所以大也。于六朝风格遒峻,音韵响切,可取法者,得十数家。下此犹绘画之于丹碧,但取用色泽而已。

今人见略遵榘矱,谓摹拟汉、魏、三唐,殊有形迹。然其所自为者,亦皆宋、元诸家面貌。夫摹拟汉、魏、三唐,固有形迹,彼摹拟宋、元人,岂独无形迹耶?且自古文人,何一不有师承,要在善学而已。

能在閒句上、淡句上见力量,能于无字外、无象外摹神味,此真不愧好手。 赤堇氏云:“古来诗人,如孟东野一生坎■〈土禀〉,可谓极矣。而後世之名,又被东坡‘郊寒岛瘦’一语论定,且读孟诗,亦无甚许可。究之平心而论,郊、岛何可同日语也?只如昌黎之于二公,亦已显然。东野诗具在,并可细心一观,何老髯之疏忽至此耶?”

古人作诗,因题得意,本是虚悬无著,偶有与时事相隐合者,遂牵强附会,徒失真旨。不如古人之诗,如仁寿殿之镜,向著者自然了了写出,于镜无与也。孙幼连云:“吾侪作诗,非有心去凑合人事,是人事偶然来撞著我,即以我为人事而发亦可。”亦即此意也。

少陵近体,于双声叠韵极其讲究,此即所谓“律细”也。赤堇氏云:“盖其务在两两属对者,无他,欲声相和耳。”

六朝专事铺陈,每伤于词繁意寡。然繁词中能贯以健气行者,其气大是可学。此即建安馀风,唐贤亦藉以为筋力者也。

今人作诗,气在前,以意尾之。古人作诗,意在前,以气运之。气在前,必为气使,意在前,则气附意而生,自然无猛戾之病。

刘公幹诗,读之亦无甚深意。意依情生,情厚则意与俱厚,衹觉缠绵悱恻,萦绕简编,十日不散。其诗之胜人处,实其情之过人所致。

少陵多马诗,昌黎爱之,变而为文,亦见古人善学处。

昌黎《送温处士赴何阳军序》,实以少陵《送长孙侍御赴武威判官》作骨,此公输服老杜,乃至于是。

嵇叔夜诗,幽郁内积,因感遂发。如缚雏凤投枳棘中,抢其羽毛,激其哀响,本无久活之理。

文姬妇人,魏武英雄,两人作诗,如出一手。至《薤露》与《悲愤》并观,尤不可辨,真乃怪事。

樊榭老人诗,有精心密虑,结形构巧,此其上者。有工于造句,词清意洁,此其次者。有逞情拈弄,随手付发,此其下者。今人但取其人诵习之,遂沿为风俗,名曰浙派。吾谓能取法其上,更探其渊源所从出,则流为派别,当不至如是而已。

颜光禄问鲍明远曰:“我与灵运如何?”以光禄才望之大,震乎一时,犹虚心折衷于後辈,古人不可及也。

镇海姚梅伯云:“只如作书画,似与读书不相干。然亦要书味深醇者为之,犹之粪壅在田土上,而种植之物自然穮嫩。”此论极明快。

川浍能益江河,江河不能益川浍,由川浍高,江河下也。川浍能下于江河,则江河之益川浍,盈科後进,岂有吝哉!

毗陵黄仲则,诗人也,而天独不予以年,惜哉!盖其气诣之醇,实时下所罕觏耳。

李东川七古固是雄俊,五古如风行水上,几莫测其自来。

学古人须要学得著古人情意极尽处,我的心思知虑,一直要追到古人极尽处,此方是学者。

唐人《落日》诗,有“古道少人行,秋风动禾黍”之句,使易其题,为晚步,为郊行,便不大佳;因题是《落日》,遂觉神希味永,玩索不尽。古人制题之妙,後来有几辈省得!

毗陵恽子居先生云:“乾、嘉诸文士,讳言一个‘法’字,因怕死于法,乃竟至于无法,此又过也。”

学韩古诗,须要避韩用韵。

甚矣读诗之难也!昔时观杜、岑二公《慈恩寺塔》诗,觉杜不如岑。又数年,觉杜亦不下于岑。比来细观之,岑只极题中之妙,而杜之所包者甚广。凡人平素郁抱,每值登临,辄欲抒写。少陵胸中所积无尽,所历又极高妙,写登望境界,衹题面耳。故其前半曰“翻百忧”,曰“追冥搜”,至“回首”以下,皆其“忧”也,皆其“冥搜”也。其生平皆于此而会也。“叫虞舜”者,触于“苍梧”也。其下若可解,若不可解,非解所能解,是即三闾大夫之苦衷也。中间用“羲和”、“少昊”,与“虞舜”隐隐相关动,读之了若无意,吾恐其皆有苦心在也。苦以嘉州之作方之,不诚有小大之殊乎?

厉志的诗篇三
《励志.厉志、砺志doc》

励志·厉志·砺志

何伟

当读到lì zhì,通常人只会想到“立志”一词。一般的中型辞书如商务印书馆的《古代汉语词典》,也只收“立志”“励志”两词。其实,lì zhì,其汉字写法共四种,除常见的“立志”“励志”外,还有“厉志”“砺志”。 而近来“励志”一词十分走俏。“励志”,已成为当前一个热门的话题,有“励志电影”“励志文学”“励志歌曲”等。这导致现在人们不管查阅网络,还是一般辞书,大多以“励志”为先。如今,励志已成为一门学问。而且这门学问,不管多牛的人都读不腻、学不腻。以至于形成了一个独立学科“励志学”。 励志学,不仅仅是要激活一个人的财富欲望,更要激活一个人的生命能量,唤醒一个民族的创造热情。励志,即是唤醒一个人的内在创造力,体验一个人真正获得尊严和自信的途径。套用马斯洛的一句话:“励志学永远不会产生奇迹,真正让一个人改变的是对自我的觉察!”

关于“励志”的电影,譬如:《肖申克的救赎》《阿甘正传》《勇敢的心》《美丽心灵》《百万美元宝贝》《心灵捕手》《黑暗中的舞者》《喜剧之王》《千钧一发》《愤怒的公牛》《奔腾年代》《重返荣耀》《当幸福来敲门》《律政俏佳人》《果岭争雄》等。

关于“励志”的歌曲,比如:《在路上》(刘欢 )《感恩的心》(欧阳菲菲) 《壮志在我胸》(成龙) 《腾飞的理想》(刘磊 刘一楠 )《我真的很不错》(伍思凯) 《超越梦想》(汪正正) 《水手》(郑智化) 《我的未来不是梦 》(张雨生)《永不放弃》(刘欢) 《从头再来》(刘欢)《我们都一样》(张杰) 《真心英雄》(成龙)等。

与“励志”读音相同、意思相似的,其实还有两词,即“厉志”“砺志”。以下就最权威的汉语辞书《汉语大词典》(缩印本,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年)谈一谈三词。

《汉语大词典》【厉志】激励意志;磨练意志。《汉书·梅福传》:“孝武皇帝好忠谏,说至言,出爵不待廉茂,庆赐不须显功,是以天下布衣,各厉志竭精,以赴阙廷自衒鬻者不可胜数。”《新唐书·吴兢传》:“吴兢少厉志,贯知经史,方直寡谐比。”明唐顺之《与姜编修延善》:“世人始入仕途便思肥家,吾友厉志清修,非义不取。”清姚鼐《宁化三贤象赞》:“闻三君子,厉志海滨。口诵朱训,志践以身。”

《汉语大词典》【励志】奋志,集中心思致力于某种事业。汉班固《白虎通·谏诤》:“励志忘生,为君不避丧生。”《旧唐书·李渤传》:“渤耻其家污,坚苦不仕,励志于文学,隐于嵩山,以读书业文为事。”陈春生《戊申熊成基安庆起义记》:“[成基]遂渡江至安庆,入安徽武备练军学堂,励志学习,屏绝嗜好。”

(《汉语大词典》[砺志】励志;锐意。清李渔《慎鸾交·久要》:“待我砺志青云,立身廊庙,做些显亲扬名的大事来。”

而《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9年)只收录【励志】磨练意志。《后汉书·邓彪传》:“彪少励志,修孝行。”谢灵运《述祖德诗》之二:“惠物辞所赏,励志故绝人。”《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86年,P0384)也仅录【励志】勉励心志。汉班固《白虎通·谏诤》:“励志忘生,为君不避丧生。”谢灵运《述祖德诗》:“惠物辞所赏,励志故绝人。”

由此可见,三词的意思、读音,其实都相同。只是,如今“励志”最常用。

厉志的诗篇四
《历代诗话目录》

历代诗话目录 中华书局1981年4月第1版

1、诗品 梁 钟嵘

2、诗式 唐 释皎然

3、二十四诗品

4、全唐诗话

5、六一诗话

6、温公续诗话

7、中山诗话

8、后山诗话

9、临汉隐居诗话

10、竹坡诗话

11、紫微诗话

12、 彦周诗话

13、石林诗话

14、唐子西文录

15、珊瑚钩诗话

16、韵语阳秋

17、二老堂诗话

18、白石诗话

19、沧浪诗话 唐 司空图 宋 尤袤 宋 欧阳修 宋 司马光 宋 刘攽 宋 陈师道 宋 魏泰 宋 周紫芝 宋 吕本中 宋 许凯 宋 叶少蕴 宋 强幼安 宋 张表臣 宋 葛立方 宋 周必大 宋 姜夔 宋 严羽

20、山房随笔 元 蒋正文

21、诗法家数 元 杨载

22、木天禁语 元 范椁

23、诗学禁脔 元 范椁

24、谈艺录 明 徐祯卿

25、艺圃撷余 明 王世懋

26、存余堂诗话 明 朱承爵

27、夷白斋诗话 明 顾元庆

28、历代诗话考察 清 何文焕

历代诗话续编

中华书局1983年8月第1版

1、本事诗 唐 孟棨

2、岳父古体要解 唐 吴兢

3、诗人主客图 唐 张为

4、风骚旨格 唐 齐己

5、观林诗话 宋 吴聿

6、诚斋诗话 宋 杨万里

7、庚溪诗话 宋 陈巌肖

8、杜工部草堂诗话 宋 蔡梦弼

9、优古堂诗话 宋 吴(千干)

10、艇斋诗话 宋 曾季貍

11、藏海诗话 宋 吴可

12、巩溪诗话 宋 黄彻

13、对床夜语 宋 范晞文

14、岁寒堂诗话 宋 张戒

15、江西诗派小序

16、娱书堂诗话

17、滹南诗话

18、梅礀诗话

19、吴礼部诗话

20、师谱

21、升庵诗话

22、艺苑卮言

23、国雅品

24、四溟诗话

25、归田诗话

26、逸黄堂诗话

27、南濠诗话

28、麓堂诗话

29、诗镜总论

宋 刘克庄 宋 赵与(虎虎)金 王若虚 元 韦居安 元 吴师道 元 陈绎曾 明 杨慎 明 王世贞 明 顾起纶 明 谢榛 明 瞿佑 明 俞弁 明 都穆 明 李东阳 明 陆时雍

清诗话详目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2月版

1、薑斋诗话 清 王夫之

2、答万季埜诗问 清 吴乔

3、钝吟杂录

4、江西诗社宗派图录

5、梅村诗话

6、寒厅诗话

7、茗香诗论

8、律师定体

9、然灯记闻

10、师友师传录

11、师友师传续录

12、渔洋诗话

13、王文简古诗平仄论

14、赵秋谷所传声调谱

15、五言诗平仄举隅

16、七言诗平仄举隅

17、七言诗三昧举隅

18、谈龙录

19、声调谱 清 冯班 清 张泰耒 清 吴伟业 清 顾嗣立 清 宋答樽 清 王士祯 清 何世璂 清 王士祯等 清 王士祯 清 王士祯 清 翁方纲 清 翁方纲 清 翁方纲 清 翁方纲 清 翁方纲 清 赵执信 清 赵执信

20、声调谱拾遗 清 翟翚

21、蠖翟诗话 清 施闰章

22、漫堂说诗 清 宋塋

23、西蓭诗话 清 徐增

24、诗学纂闻 清 汪师韩

25、莲坡诗话 清 查为仁

《清诗话续编》详目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12月第一版

1、诗辩坻 毛先舒

2、春酒堂诗话 周容

3、抱真堂诗话 宋徵璧

4、诗筏 贺贻孙

5、载酒园诗话 贺裳

6、围炉诗话 吴乔

7、古欢堂杂著 田雯

8、诗义固说 庞垲

9、西圃诗说 田同之

10、兰从诗话 方世举

11、絸斋诗谈 张谦宜

12、小澥草堂杂论诗 牟愿相

厉志的诗篇五
《古诗复习》

古诗复习

班级( )姓名( )学号( )

1、下列哪首诗不是唐朝诗人写?( )

A《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B《元日》 C《寒食》 D渔歌子》

2、“寒食东风御柳斜”的前一句诗( )

A天街小雨润如酥 B春城无处不飞花

C 春风送暖入屠苏 D树头花落未成阴

3、《渔歌子》的作者是( )朝诗人( )

A 宋 B唐 C 韩愈 D 张志和

4、“夜发清溪向三峡”的下一句是( )

A轻烟散入五侯家 B斜风细雨不须归

C 直把杭州作汴州 D思君不见下渝州

5、“少壮不努力”的上一句是( )

A何时复西归 B老大徒伤悲

C百川东到海 D爆竹声中一岁除

6、“春风送暖入屠苏”的下一句是( )

A千门万户瞳瞳日 B爆竹声中一岁除

C总把新桃换旧符 D斜风细雨不须归

7、《长歌行》是( )收集的

A汉乐府 B李白 C杜甫 D王安石

8、下面哪首诗是张志和写的?( )

A《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B《渔歌子》

C《寒食》 D《峨眉山月歌》

9、“天街小雨润如酥”的下一句是( )

A最是一年春好处 B绝胜烟柳满皇都

C草色遥看近却无 D西塞山前白鹭飞

10、“桃花流水鳜鱼肥”的上一句是( )

A青箬笠,绿蓑衣 B斜风细雨不须归

C最是一年春好处 D西塞山前白鹭飞

11、“树头花落未成阴”的后一句是( )。

A、儿童急走追黄蝶 B、飞入菜花无处寻 C、直把杭州作汴州

12、“篱落疏疏一径深”这一诗句的作者是( )。

A、林升 B、白居易 C、杨万里

13、《题临安邸》是( )朝的林升写的。

A、五代十国 B、宋 C、商 D、唐

14、“ 暖风熏得游人醉”的前一句是( )。

A、山外青山楼外楼 B、孤山寺北贾亭西 C、西湖歌舞几时休

15、“谁家新燕啄春泥”的后一句是( )。

A、乱花渐欲迷人眼 B、明月何时照我还 C、绿杨阴里白沙堤

16、《钱塘湖春行》的作者是( )朝的白居易。

A、三国 B、清 C、唐 D、宋

17、“春风又绿江南岸”的上一句是( )。

A、千门万户瞳瞳日 B、钟山只隔数重山 C、明月何时照我还

18、“京口瓜洲一水间”的后一句是( )。

A、钟山只隔数重山 B、千门万户瞳瞳日 C、绿杨阴里白沙堤

19、“桃花潭水深千尺” 这一诗句的作者是( )。

A、李白 B、汪伦 C、孟浩然

20、“忽闻岸上踏歌声”的前一句是( )。

A、李白乘舟将欲行 B、不及汪伦送我情 C、明月何时照我还

2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 )朝的李白写的。

A、宋 B、唐 C、清 D、商

22、“唯见长江天际流”的上一句是( )。

A、李白乘舟将欲行 B、故人西辞黄鹤楼 C、孤帆远影碧空尽

名言复习

班级( )姓名( )学号( )

1、 我读书奉行九个字,就是 。 ( )

A、“好读书,读书好,读好书” B、“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C、“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

2、培根说:“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梗概,而对于少数好书,则

要 。” ( )

A、通读,反复读,细读, B、细读,反复读,通读

C、通读,细读,反复读

3、没有雄心壮志的人,他们的生活缺乏伟大的动力,自然不能 他们会有杰出的成就。 ( )

A、盼望 B、期盼 C、希望

4、我爱 ,爱 ,爱 ,爱 ,我爱着 。 ( )

A、太阳、雪、山、风、一切 B、太阳、雪、风、山、一切

C、太阳、山、雪、风、一切

5、丰子恺说:“自然是 的源泉, 的源泉,亦可说是 的源泉。” ( )

A、艺术、美、人生 B、人生、美、艺术 C、美、艺术、人生

6、罗丹认为:美到处都是有的,对于我们的 ,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 。 ( )

A、心灵 发现 B、眼睛 发觉 C、眼睛 发现

7、世界上没有比友谊更 、更令人 的东西了,没有友谊,世界仿佛失去了 。 ( )

A、美好、愉快、太阳 B、愉快、美好、一切C、美好、愉悦、太阳

8、 和 是同样的幸福,而且一旦得到它,就够受用 。( )

A、爱别人、被人爱、一辈子 B、被人爱、爱别人、一辈子

C、被人爱、爱别人、一生

9、友谊 在同志中, 在真挚上, 在批评里, 在奉承中。 ( )

A、建立、巩固、发展、断送 B、建立、发展、巩固、断送

C、发展、建立、断送、巩固

10、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 ,足以自立于之上。 ( )

A、侮辱、地球 B、外辱、地球 C、外侮、地球

11、人们不能没有 而生活;人们也不能没有 而生活。( )

A、面食、祖国 B、面包、祖国 C、牛奶、面包

12、周恩来说:“我们爱我们的 ,这是我们 的源泉。” (

A、民族、自信心 B、祖国、自信心 C、民族、自信

13、 就是要造就有修养的人。 ( )

A、礼仪 B、礼貌 C、文明

14、歌德说:“ 是诗人的 , 是科学的 。” (

A 、假设、翅膀、幻想、天梯 B 、幻想、天梯、假设、翅膀

C 、幻想、翅膀、假设、天梯

15、爱好出 , 出天才。 ( )

A、兴趣、勤奋 B、勤奋、勤奋 C、勤奋、勤劳

16、爱因斯坦认为“成功= + + 。” ( )

A、少谈空话、正确的方法、艰苦的劳动

B、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谈空话

C、正确的方法、艰苦的劳动、少谈空话

17、应立志做 ,不可立志做 。 ( )

A、大官、大事 B、成事、大官 C、大事、大官

18、 不仅仅存在于知识之中,而且还存在于 知识的能力中。(

A、智慧、运用 B、聪慧、使用 C、智慧、使用

)) )

拼音复习

班级( )姓名( )学号( )

一、 给加点字注音

鳜鱼( ) 蛱蝶( ) 堤坝( ) 静谧( ) 无垠( )着想 ( ) ......

龟裂( ) 打盹( ) 蓑衣( ) 粗犷( ) 湛蓝( )沮丧( ) ......

沮丧( ) 步履( ) 地窖( ) 摇曳( ) 炽热( )摇曳( ) ......

韩翃( ) 黧黑( ) 搔痒( ) 着想( ) 蕨草( )鬓角( ) ......

哺育( ) 乳汁( ) 荡涤( ) 赞美( ) 熏陶( )步履( ) .....

汴州( ) 攒动( ) 花蕊( ) 栅栏( ) 西塞( ) .....

善哉( ) 琴弦( ) 儒雅( ) 揣摩( ) 乃至( ) .....

诧异( ) 冻僵( ) 诅咒( )( ) ....

跳跃欢吠( ) 根深叶茂( ) 沁人心脾( ) 馋涎欲滴( ) ....

年逾八旬( ) 瞟了一眼( ) 为非作歹( ) 蹑手蹑脚( ) ....

杳无音信( ) 秉烛夜游( ) 按捺不住( ) 清冽可鉴( ) ....

鲍叔牙( ) 箬笠( )( ) 恍惚( )( ) 磅礴( )( ) .......

瞳瞳日( ) 润如酥( ) 攥着钱( ) 御柳斜( ) ....

麦茬地( ) 紫檀色( ) 数落( )( ) 逾( ) .....

泊船( ) 发僵( ) 惶恐( ) 挑战( ) 欢吠( ) ....

二、 多音字组词

挑( )( ) 龟( )( ) 涨( )( ) 攒( )( ) ( )( ) ( )( ) ( )( ) ( )( ) 泊( )( ) 间( )( ) 还( )( ) 揣( )( ) ( )( ) ( )( ) ( )( ) ( )( )

厉志的诗篇六
《名人对联集锦》

谢鸿轩收藏名人楹联墨迹选

2008-7-10 20:41:37 阅读965次

谢鸿轩先生是台湾著名的国学大师,名佑海,安徽繁昌人。他自幼入塾,饱读四书五经。十岁学古文,十二岁习诗词,十四岁习作骈体文。稍长,由芜湖广益中学,升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从校长当代经学大师唐文治,学习治学之道。抗战开始,谢鸿轩投笔从戎,考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1939年冬,以第一名毕业。根据陈予欢《黄埔军校将帅录》所介绍:谢氏生于1917年,黄埔军校第十四期毕业。历任江西横峰县政府民政科长,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办公室秘书,江西省制茶职业学校教员等职。1948年当选江西省出席第一届行宪国民大会代表。1949年到台湾,续任“国大代表”,历任台湾嘉义市女子中学校长,嘉义市工业职业学校及补习学校校长,台湾师范大学、台北辅仁大学、淡江大学及中国文化大学等校教授。

谢氏致力教育,著作等生,桃李满天下。主要讲述《骈文选》、《散文选》、《昭明文选》、《文心雕龙》、《四书》及《春秋左氏传》。著述除荣获“嘉新文艺奖”的《骈文衡论》五十万言外。另有《中国历史歌》、《中外历史纲要》、《本国史表解题纲》、《鸿轩文存》六集、《谢氏述德文编》(骈散文)、《谢氏文献》甲编、乙編各四冊、《美意延年粹编、续编、新编、增编》(均为骈文)和多部当代人物传记。

谢氏酷爱书画和楹联艺术,交游广泛,五十多年来,收藏古今名人楹联书画五千余件,自号“千联斋主人”,張大千大師為其書“千聯齋”额。谢氏晚年将他所收藏的楹联编成《近代名贤墨迹》十二辑,后又续编六集,共十八集。

当然,这些名家书写的楹联,不一定都是自己所创作的,其中有一部分是通用联,和古代名人的诗句,笔者在选录时仍然保留了一部分,多人同书一联的,选出生年代在前,或是影响较大的书家。还有不少草书、篆书联,因字迹辨认不易,故未选录。

对联的标点,8字联以内不分句;9字以上,上联结尾用分号,下联

用句号,句中用逗号。

偶尔读书斋

四字联

潘 耒

释弘一

吴敬恒

郑世恭

易 孺

张士保

张载阳

黄文旸

冯 汉

宋吟可

黄养辉

孙雪泥

张之江

五字联

周亮工

卢象升 自乐其乐 , 得过且过。 与贤为友 , 所恶勿施。 钩深索隐 , 测变洞妙。 俱利元道 , 以俟知奥。 专铭君子 , 诗咏美人。 龙跳天门 , 虎卧凤阁。 得山林趣 , 结诗书缘。 家有豪气 , 书无苦声。 焚香默坐 , 抱膝长吟。 草枯鹰疾 , 雪尽马轻。 峰峦重迭 , 云烟缭绕。 大公无我 , 至德在久。 礼法并重 , 德学兼修。 乡自用乡法 , 吾亦爱吾庐。飒爽动秋骨 , 流藻垂华芬。

笪重光 事为知己用 , 道以神理超。 伊秉绶 地形秦两邑 , 世业鲁诸生。 梁章钜 美花多映竹 , 高木自成林。 宋 湘 微雨湿苔绿 , 清风吹竹香。 姚 鼐 松门湛虚翠 , 竹路凝清阴。 邓石如

沈伊默

齐 璜

袁克文

汪世鈜

李文田

叶志诜

夏 荃

居 正

许 槤

沈曾植

陈石遗

张人杰

马 浮

萨迎阿

曾望颜

马 良

陈其采 溪浴文鸳翼 ,秋山入远海 ,受雨石肤响 ,但留云对宿 ,纲纪多暇日 ,寡欲罕所缺 ,春秋多佳日 ,家道称万石 ,山河天眼里 ,绮雨洗晴雪 ,怀新道转迥 ,决眦入归鸟 ,湖空月华出 ,促席延故老 ,茂林当永日 ,崇山有鸣鹤 ,德从宽处积 ,岁寒知松柏 ,屏开彩凤尾。 明月出高岑。 流云山气灵。 仍值月相寻。 文章实致身。 识曲听其真。 山水有清音。 经义奉康成。 世界法身中。 天葩吐奇芬。 虑澹物自轻。 深丛隐孤罴。 天和草木骄。 拥褐曝前轩。 修竹引清风。 静流无躁鳞。 福向俭中求。 道妙证鸢鱼。

张 继 一物有一用 , 万为期万成。 程颂万 高寿宜仙杖 , 名门有赐衣。 林之夏 暴除书袋气 , 领略菜根香。 郭 麟 爱石云生座 , 看书月过楼。 陈其锟 雷霆走精锐 , 冰雪净聪明。 杨 逸

柳诒征

德 林

成多禄

顾鹤庆

朱 桓

梁蔼如

林 纾

经亨颐

胡朴安

胡 毅

韩国钧

杨 度

朱庆澜

蔡公时

余井塘

贺培新

何 焯 旧有归潜志 ,卓行似永叔 ,举杯邀明月 ,蕴真惬所遇 ,文章真性命 ,箪瓢浑漫与 ,朝霞开宿雾 ,道心一明月 ,秋高风自肃 ,静者心多妙 ,虚室绝尘想 ,闭门读书史 ,对酒溪风满 ,柳塘春水漫 ,沧海云龙跃 ,丽文无以匹 ,飞文何洒落 ,合家太平岁 ,常谭种树书。 高情若道原。 倚树听流泉。 振藻若有神。 隐逸老声名。 风月自悠然。 彻雨洗高林。 人境几浮云。 庭野月来幽。 高人气自清。 绿酒并芳颜。 高步凌云烟。 弹琴山月低。 花坞夕阳迟。 长风仪凤翔。 虚室有余闲。 摇笔起风霜。 一堂吉庆春。

武 亿 静坐观众妙 , 端居味天和。 易培基 白云还自散 , 青天宜可扪。 朱彝尊 素襟不可易 , 清琴时以思。 查 升 眼明花在处 , 春好雨晴时。 窦光鼐 砥行碧山石 , 结交青松枝。 张赐宁

龙启瑞

姜 筠

胡景翼

侯 桐

胡仁颐

张百熙

任 预

沈演公

徐 行

平 恕

朱为弼

金心兰

吴谷祥

王人文

刘福姚

高振霄

周承德 奇文窥楚屈 , 妙理翫蒙庄。 清谈逢客至 , 小饮报花开。 风竹散清韵 , 露梅飘暗香。 合从来洹上 , 得地在汉中。 泉石多仙趣 , 风云入壮怀。 , 每生欢喜心。 素琴将暇日 , 佳句染华笺。 梅花传雅韵 , 瑶草寄幽心。 且从性所翫 , 庶以善自名。 静者心多妙 , 飘然思不群。 清辉照海月 , 高才掞天庭。 带经耕绿野 , 留客酿黄花。 潭水寒生月 , 松风夜带秋。 松园遗翰墨 , 竹洞旧门楣。 过海量鲸力 , 寻云探鹤情。 隐几看帆席 , 收书动玉琴。 群言挹其雅 , 至德秉乎冲。 雨霁风自好 , 山高水复深。 多行吉祥事

厉志的诗篇七
《古代诗文阅读高考命题全仿真(一)》

古代诗文阅读高考命题全仿真(一)

(分值:36分 时间:40分钟)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仿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崔宏字玄伯,清河东武城人,魏司空林之六世孙也。祖悦,仕石季龙,位司徒右长史。父潜,仕慕容日韦,为黄门侍郎。并以才学称。

宏少有俊才,号曰冀州神童。苻融之牧冀州,虚心礼敬。拜阳平公侍郎、领.

冀州从事。出总庶事,入为宾友,众务修理,处断无滞。苻坚闻之,征为太子舍人。辞以母疾,不就。左迁著作佐郎。太原郝轩名知人,称宏有王佐之材,近代所未有也。坚亡,避难齐鲁间,为丁零翟钊及晋叛将张愿所留。郝轩叹曰:“斯人也,遇斯时,不因扶摇之势,而与雀飞沈,岂不惜哉!” 仕慕容垂,为吏部郎、尚书左丞、高阳内史,所历著称。立身雅正,虽在兵乱,犹厉志笃学,不以资产为意,妻子不免饥寒。

道武征慕容宝,次常山。弃郡走海滨。帝素闻其名,遣求,及至,以为黄门.

侍郎,与张衮对总机要,草创制度。时晋使来聘,帝将报之,诏有司议国号。宏议曰:“三皇、五帝之立号也,或因所生之土,或以封国之名。故虞、夏、商、.

周始皆诸侯,及圣德既隆,万国宗戴,称号随本,不复更立。唯商人屡徙,改号曰殷。然犹兼行,不废始基之号。故《诗》云‘殷商之旅’,此其义也。国家虽统北方广漠之土,逮于陛下,应运龙飞。虽曰旧邦,受命惟新。以是登国之初改代.

曰魏。慕容永亦奉进魏土。夫魏者大名,神州之上国,斯乃革命之征验,利见之玄符也。臣愚以为宜号为魏。”道武从之,于是称魏。

道武崩,明元未即位,清河王绍因人心不安,大出财帛,班赐朝士。宏独不受绍财,长孙嵩以下咸愧焉。诏遣使者循行郡国,纠察守宰不如法者,令宏与宜都公穆观等案之,帝称其平当。又诏宏与长孙嵩等朝堂决刑狱。

(选自《北史·列传第九》,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号曰冀州神童 号:被称为。 .

B.帝素闻其名 .

素:向来。 或:或许。 ( )(3分) C.或因所生之土 .

D.逮于陛下,应运龙飞 逮:直到。 .

解析 C项,“或”应解释为“有的”。

答案 C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崔宏“有俊才”的一组是 ( )(3分) ①并以才学称 ②众务修理,处断无滞 ③左迁著作佐郎 ④弃郡走海滨 ⑤道武从之,于是称魏 ⑥又诏宏与长孙嵩等朝堂决刑狱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⑤⑥

解析 ①写崔宏的祖父和父亲,③写崔宏被降职,④写崔宏放弃郡城逃到海边,将含有①③④的排除,就可确定答案为D。

答案 D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崔宏是魏司空崔林的六代孙。他的祖父崔悦在石季龙手下做官,他的父亲崔潜在慕容日韦手下做官。祖父和父亲都凭才学闻名。

B.崔宏少年时才智卓越,被称为冀州神童,苻坚听说后,征召他为太子舍人。他以母亲生病为借口推辞,没有前去就职。

C.道武帝下令商议国号时,崔宏建议继续使用魏这一称号,不再创立新国号,并引经据典地说明了这样做的理由。

D.道武帝死后,明元帝没有即位,清河王拓跋绍趁人心不稳,拿出大量财物布帛,赏赐朝廷官员。只有崔宏没有接受拓跋绍的财物。

解析 苻坚征调崔宏为太子舍人,不仅因为听说他是神童,还听说他在冀州的卓越表现。因此,B项说法不全面。

答案 B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坚亡,避难齐鲁间,为丁零翟钊及晋叛将张愿所留。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在兵乱,犹厉志笃学,不以资产为意,妻子不免饥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苻坚死后,(崔宏)到齐鲁一带避难,被丁零人翟钊和晋国叛变的将领张愿收留。

(2)虽然在兵乱年间,仍然磨砺志向坚持学习,不把财产放在心上,妻子儿女不免饥饿寒冷。

【参考译文】

崔宏字玄伯,清河东武城人,魏司空崔林的六代孙。祖父崔悦,在石季龙手下做官,任司徒右长史。父亲崔潜,在幕容日韦手下做官,任黄门侍耶。祖父和父亲都因为才学闻名。

崔宏少年时才智卓越,被称为冀州神童。苻融做冀州牧,虚心礼敬他。任命他为阳平公侍郎、任冀州从事。出则总领各项事务,入则成为宾客朋友,处理各项事务有条理,从不拖延不决。苻坚听说后,征召他为太子舍人。他以母亲生病推辞,不就职。(被)降职为著作佐郎。太原人郝轩有善于识别人才的名声,他称赞崔宏有辅佐帝王的才能,是近代所没有的人才。苻坚死后,(崔宏)到齐鲁一带避难,被丁零人翟钊和晋国叛变的将领张愿收留。郝轩叹息说:“这样的人才,遭遇这样的时代,不能扶摇直上,却与安鸟雀沉落,难道不可惜吗!”

(崔宏)在慕容垂手下做官,担任吏部郎、尚书左丞、高阳内史,担任过的职务都被人称道。(他)立身正派,虽然在兵乱年间,仍然磨砺志向坚持学习,不把财产放在心上,妻子儿女不免饥饿寒冷。

道武帝征讨慕容宝,驻扎在常山。(崔宏)放弃郡城逃到海边。道武帝向来听说他的名声,派人找他。崔宏到了之后,道武帝任命他担任黄门侍郎,和张衮合掌机要事务,创立各种制度。当时晋国使者前来通和修好,皇帝将要回访,下诏有关官员商议国号。崔宏建议说:“三皇、五帝建立国号,有的根据所出生的土地,有的根据所封的国名。因此虞、夏、商、周都是从诸侯开始,到圣德已经隆圣,万国拥戴,国号仍然沿用原来的国号,不再重新订立。只有商朝屡次变更,改国号为殷。但是还是商、殷并称,没有废除开始时的国号。所以《诗经》说‘殷商之旅’,就是这个意思。我们国家虽然统领北方广袤的领土,但直到陛下,才开始称帝。虽然说是旧邦国,(但)接受天命成为新国家。因此登国初年改代国为魏

国。慕容永也奉献魏地。魏是大名号,是神州的上等区域,这是改朝换代的征兆验证,奉天承运的玄妙符命。臣下认为应称为魏。”道武帝听从了他的意见,于是称魏国。

道武帝死后,明元帝没有即位,清河王拓跋绍趁人心不稳,拿出大量财物布帛,赏赐朝廷官员。只有崔宏没有接受拓跋绍的财物。长孙嵩以下的人都(因接受财物而)感到惭愧。诏令派遣使者巡视郡国,纠察不依法办事的郡守县令,命令崔宏和宜都公穆观等人纠察,皇帝称赞他们公平得当。又下诏崔宏和长孙嵩等在朝堂判决刑事案件。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仿2011·全国课标卷)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裴迪书斋望月

钱 起

夜来诗酒兴,月满谢公楼①。影闭重门静,寒生独树秋。

鹊惊随叶散,萤远入烟流。今夕遥天末,清光几处愁。

【注】 ①谢公楼:晋时谢庄写过著名的《月赋》,这里借指裴迪的书斋。

5.诗歌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请作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道题的实质就是要求考生分析首联描写的意境。考生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点有两个:一是要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诗人所描写的画面,要突出主要意象,如“夜色”“酒”“月亮”等;二是要根据景物的特色、色调等,概括出画面的特色。

答案 诗歌首联写几个朋友聚在一起,饮酒吟诗。不知不觉中,夜色渐浓,月亮升起来了,月光洒满了庭宇和楼台,从而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远的饮酒赏月图景。

6.从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鹊惊随叶散,萤远入烟流”这两句诗。(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侧面描写。“鹊惊随叶散”是写月色太亮了,以致喜鹊误以为天色已明,扑棱棱猛然飞起,震落了片片秋叶。鹊起叶落,飘然四散,语言凝练,富有诗意。

(2)衬托手法。“萤远入烟流”用烟霭的暗淡衬托萤光,又用萤光之流失衬托月明,可谓构思巧妙。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7.(仿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______________;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___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3)惟江上之清风,______________,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______________,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苏轼《赤壁赋》) 答案 (1)犹且从师而问焉 圣益圣 愚益愚 (2)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3)与山间之明月 取之无禁

厉志的诗篇八
《2010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10年辽宁省鞍山一中高三第九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命题人、校对人:10届语文备课组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大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第Ⅰ卷1至8页。第II卷9至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生生不息的人生境界论袁济喜

①人生境界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亘古长存的人文话题。谈到“境界”一词,我们生活中常说某人思想道德高尚,就称赞他境界高;有时也指人在某件事物上的处境。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强调人生境界是文学境界的前提,没有人生境界就写不好诗词。我以为,中国文化视野中的人生境界论是理想与现实、永恒性与当下性的统一。

②在传统文化中,人生境界与人格境界直接相关。中国人自古至今,较多地从道德的层面上去看待人格现象。中国古代虽没有人格这个名词,但儒家经典《礼记》中有所谓“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则不可夺志,死则不可夺名。”这里所说的“格”也就是指内在道德与外在行为的统一。

③从孔子到思孟学派的《中庸》、《大学》,推崇的是内心的真诚无伪,慎独养心,直到今天,我们中国人最恨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两面派。所谓人格,更多的是指内外合一的道德境界。中国古代推崇的人格境界,就是一种有着自我体认的道德精神与坚定意志能力,达到了与天地并流,与宇宙合一的超越境界。《易传》上提出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就是这种坚毅厚重人格境界的写照,一直到今天依然成为我们的精神训条。

④没有心灵火光的照亮,就达不到人格境界的高尚。心灵攀登游历所达到的层次叫做“境”,即境界,它是指对于世俗利益解脱之后,达到的心灵修养境致。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认为道德的境界有三种,第一种是了解与知道,第二种是喜好,第三种才是乐以为之。这分明说的是三种道德境界的依次攀登升华。

⑤对人生境界,古人常用“胸次”、“胸怀”、“怀抱”来形容之,认为这是一个人道德层次与人生修养的显现。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人生的历练,当人经历了许多沧桑,往往对于人情世故有些看穿,胸次超然。古人一再强调,做学问如果没有胸襟器度,肯定是做不成大学问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也指出,古来成大事业者,做大学问者,一定要有很高的心胸境界。

⑥魏晋六朝是一个追求“雅人深致”的时代,所谓“雅人深致”,是指一个人有很高的文化修养与门弟血统。而这些最直接的显示便是一个人的品味和趣味,也是人生境界高低的分水岭。同是“竹林七贤”中的王戎,被阮籍骂作“俗物”,就是因为他为人斤斤计较。汉魏以来,围绕着人生的意义主题,各种哲学纷纷出现。中国古代的人生境界论在这一时期达到了高峰。

⑦中国古代的人生观,虽然存在着儒道两家的对立,但是这两派的观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互相补充的。儒家与道家都将人格境界奠定在天人合一的意识上,主张在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建构人格,而不是在与自然界的对立中建设人格,这就造成了儒道两家文化人格的顺从性与和谐性。儒家“与天地参”的道德境界,与道家的自然之道也可以相通,孔子晚年也希望自己能在“浴沂舞雩”的美境中获得解脱,他的“浴沂舞雩”与庄子的“逍遥游”实质上是相同的人生境界。儒道两家人格的不同有助于中国文化因素与人生境界的多元化,他们彼此之间的互补,造成了中国文化人格的广博精深,中国后期受儒学熏陶的文化人物,没有不出入佛老的,苏轼就是典型。因此,谈到中国人的人生境界,便不得不谈佛教,尤其是禅宗的人生境界论。唐宋时期的禅宗思想,是中国人生境界论成熟的重要标志。

⑧中国古代士大夫这种调和儒、道、佛的人生境界论,在北宋苏轼的身上看得很清楚。苏轼早年也有着忠君之心。从他给皇帝的上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苏轼儒者济世的信念与政治态度。如果说儒家的人生境界论来源于他们的现实精神,道家与玄学主张超离现实,苏轼则游离于二者之间,他对现实世界既入乎其中又出乎其外,他认为对生活之乐既要关注、又

不可沉溺其中;对生活完全不感兴趣则人生索然寡味,对生活一味沉迷则亦玩物丧志,不足为乐。因而苏东坡对生活始终抱着一种漂流的心态。正因为对生活的终极意义的无法确定,对人生目标的迷茫,所以苏轼认为生活的意义只能在不断的进程中来确定,这一点与禅宗的思想颇为相似。因而苏轼的人格相对于老庄与魏晋间的阮籍、嵇康来说,外表似乎没有他们那么高远超离,而从内在意义来说,却是更为超脱,独立性也更强了,并演化成一种新型的人生境界论,对于现代人生境界论影响很大,“五四”时的许多新派作家对此都予以关注,比如语丝派的林语堂专门写过一本《苏东坡传》。

⑨中国古代没有“哲学”一词,它的研究更多是指一种人生观与宇宙观,中国古代的“哲学”更主要的是一种人文学说与人文精神,它的人文内涵更深,境界更远,它的最高指向是诗化人生。

1.下列有关“境界”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境界”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说的人的思想道德的层次高下,或者说是人在某件事物中的处境。

B.人心灵攀登游历所达到的层次叫做“境”,即境界,它是指超脱世俗利益之后,达到的心灵修养境致。

C.作者认为,人生境界论是理想与现实、永恒性与当下性的统一,人生境界与人格境界直接相关。

D.古来成大事业做大学问者,一定要有很高的心胸境界,这就造成了儒道两家文化人格的顺从性与和谐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举“竹林七贤”中王戎的例子,目的是为了论证人生品味和趣味相关,人生品味和趣味是人生境界高低的分水岭。

B.因为对人生目标的迷茫,苏轼确实表现出时而消极,时而旷达积极面对人生的漂流心态。他对现实世界既入乎其中又出乎其外。

C.中国古代推崇的人格境界,达到了与天地宇宙合一的超越境界,一种有着坚定意志能力境界,一种有着自我体认的道德精神。

D.中国文化人格的广博精深,源于儒道两家人格彼此之间的互补,它们的不同有助于中国文化因素与人生境界的多元化格局形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④段中引用孔子的话,是对人生境界层次的有力说明。这三种道德境界是递进关系,其中“乐之者”这种境界达到了心灵修养的最高境界。

B.中国魏晋以后的人生境界论是由儒、道、佛多元思想组成的,这些观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互相补充的,也可以相通。

C.作者认为,苏轼受调和的儒、道、佛的人生境界论思想影响很深,中国历史上的受儒学熏陶的文化人物一直出入于佛老思想。

D.中国古代哲学主要研究人的精神境界,是一种人文学说与人文精神,其坚毅厚重等人格境界的写照,一直到今天依然成为我们的精神训条。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凌策字子奇,宣州泾人。世给事州县。策幼孤,独厉志好学,宗族初不加礼,因决意渡江,与姚铉同学于庐州。雍熙二年举进士,起家广安军判官。改西川节度推官,以强干闻。淳化三年,就命为签书两使判官。后拜定州通判。李顺之乱,川陕选官多惮行,策自陈三莅蜀境,谙其民俗,即命知蜀州。还朝,命为广南西路转运使。卒八百,大省转送之费。卢之翰任广州,无廉称,以策有干名,命代之,赐金紫。广、英路自吉河趣板步二百里,当盛夏时瘴起,行旅死者十八九。策请由英州大源洞伐山开道,直抵曲江,人以为便。

后知青州。东封,以供亿之勤,入判三司三勾院,出知扬州。属江、淮岁俭,颇有盗贼,

以策领淮南东路安抚使。进秩司封。时洪州水,知州李玄病,上与宰相历选朝士,将徙策代之。上曰:“南昌水潦艰殆,长吏当便宜从事,不必禀于外计也。”王旦言:“策莅事和平,可寄方面,望即以江南转运使授之。”饶州产金,尝禁商阴市鬻,或有论告,逮系满狱。策请纵民贩市,官责其算,人甚便之。五年,召拜右谏议大夫、知益州。初,策登第,梦人以六印加剑上遗之,其后往剑外凡六任,时以为异。策勤吏职,处事精审,所至有治迹。九年,自蜀代还。真宗尝对王旦言:“策有才用,治蜀敏而有断。”旦曰:“策性淳质和,临事强济。”上深然之。是秋,拜给事中、权御史中丞。时榷茶之法[注]弊甚,策与翰林学士李迪、知杂御史吕夷简同议经制,稍宽其旧。明年疾甚,不能朝谒,累遣中使挟医存问,赐名药。天禧二年卒,年六十二。(节选自《宋史》,有删改)【注]:榷茶之法:茶叶专卖法。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属江、淮岁俭,颇有盗贼

B.策请纵民贩市,官责其算俭:歉收责:责问

C.处事精审,所至有治迹

D.累遣中使挟医存问,赐名药治:治理得好存:看望,问候

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明凌策处事与人为便的一组是

①泛舟而北,止役卒八百,大省转送之费②由英州大源洞伐山开道,直抵曲江③长吏当便宜从事,不必禀于外计也④纵民贩市,官责其算

⑤处事精审,所至有治迹⑥同议经制,稍宽其旧

A.①②④B.①④⑤C.②⑤⑥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凌策幼年丧父,独自奋发学习,后来渡江和姚铉一起在庐州求学。雍熙二年考中进士,初次任职为广安军判官。不久改任西川节度推官,以能力强闻名。

B.洪州发生水灾时,知州李玄病重,皇上准备调凌策接任,并认为南昌常年水患严重,地方长官可以相机行事。宰相王旦认为凌策去洪州就能使事情缓和。

厉志的诗篇九
《李煜词作欣赏13版》

厉志的诗篇十
《语文》

这首诗写春山之静。“静”被诗人强烈地感受到了。为什么呢?是由于“山静”,所以人静。人静缘于心静,所以觉察到桂花的坠落。动静结合。

花落,月升,鸟鸣,这些“动”景,却反衬出春山的幽静。 鸟鸣涧,是一处风景极优美的地方。涧,是山涧,夹在两山间的流水。 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山夜晚异常幽静的景象。诗的大意说:在寂静没有人声的环境里,桂花(四季桂)自开自落,好像可以感觉到桂花落地的声息。夜静更深的时候, 景色繁多的春山,也好似空无所有。月亮刚出,亮光一显露,惊动了树上宿的小鸟,它们在春涧中不时地鸣叫几声。

这首诗主要写春山夜景。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的,作者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手法,收到“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

“闲”说明周围没有人世的烦扰,说明诗人内心的闲静。有此作为前提,细微的桂花从枝上落下,才被觉察到了。诗人能发现这种

“落”,或仅凭花落在衣襟上所引起的触觉,或凭声响,或凭花瓣飘坠时所发出的一丝丝芬芳。总之,“落”所能影响于人的因素是很细微的。而当这种细微的因素,竟能被从周围世界中明显地感觉出来的时候,诗人则又不禁要为这夜晚的静谧和由静谧格外显示出来的空寂而惊叹了。这里,诗人的心境和春山的环境气氛,是互相契合而又互相作用的。

写空灵闲静的环境和心境,主人公用他全部的心神去细细地啼听花落鸟鸣

王维鸟鸣涧书法帖

的天籁,他的内心宁静淡泊,但又富于幽雅情致。静到极处的自然在诗人笔下有声有色,生意盎然。月出无声,而山鸟惊飞,这是动静相衬的艺术佳境。《而庵说唐诗》:"右丞精于禅理,其诗皆合圣教。"《唐诗笺注》:"闲事闲情,妙以闲人领此闲趣。"《诗法易简录》:"鸟鸣,动机也;涧,狭境也。而先着夜静春山空;五字于其前,然后点出鸟鸣涧来,便觉有一种空旷寂静

景象,因鸟鸣而愈显者,流露于笔墨之外。一片化机,非复人力可到。"

这首诗是王维山水诗中的代表作之

一。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动”,“静”结合的方法衬托出诗情画意。首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便以声写景,巧妙地采用了通感的手法,将“花落”这一动态情景与“人闲”结合起来。花开花落,都属于天籁之音,唯有心真正闲下来,放下对世俗杂念的挚着迷恋,才能将个人的精神提升到一个

“空”的境界。当时的背景是“深夜”,诗人显然无法看到桂花飘落的景致,但因为“夜静”,更因为观风景的人“心静”,所以他还是感受到了盛开的桂花从枝头脱落、

飘下、着地的过程。而我们也似乎进入了“香林花雨”的胜景。此处的“春山”还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白,因是“春山”,可以想见白天的喧闹的画面:春和日丽、鸟语花香、欢声笑语。而此时,夜深人静,游人离去,白天的喧闹消失殆尽,山林也空闲了下来,其实“空”的还有诗人作为禅者的心境。唯其心境洒脱,才能捕捉到到别人无法感受的情景。

末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

中”,便是以动写静,一“惊”一“鸣”,看似打破了夜的静谧,实则用声音的描述衬托山里的幽静与闲适:月亮从云层中钻了出来,静静的月光流泻下来,几只鸟儿从睡梦中醒了过来,不时地呢喃几声,和着春天山涧小溪细细的水流声,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小学生童心向党诗歌朗诵【三篇】
  • 关于冬至的诗
  • 秋分诗 秋分的诗
  • 赞教师诗句
  • 秋分古诗 秋分的古诗
  • 建军节诗句
  • 立秋诗句 关于立秋的诗句诗词大全
  • 建军节诗歌 八一建军节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