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孟浩然的诗有什么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2-17    阅读:

孟浩然的诗有什么篇一
《孟浩然介绍与诗集》

孟浩然的诗有什么篇二
《孟浩然其人其诗》

孟浩然的诗有什么篇三
《孟浩然诗》

孟浩然的诗有什么篇四
《孟浩然诗歌编年》

#68#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JournalofTeachersCollegeofShanxiUniversity (No.3,2001)

孟浩然诗歌编年

王辉斌

(襄樊学院 中文系,湖北 襄樊 441053)

[摘 要] 参照王辉斌先生的5孟浩然年谱6,对孟集中的20多首诗的作年进行具体考察,并依其年代的

先后进行编年排列以证其行年,有助于全方位地研究孟浩然其人其作。

[关键词] 孟浩然;诗歌;作年;考察

[文章编号] 1008-8865(2001)03-0068-05 [中图分类号] I207.209 [文献标识码] C

本/编年0以四部丛刊本5孟浩然诗集6为底本,参以十多年前余之旧作5孟浩然年谱6,对孟集中的有关诗作作一具体

次/明经科0应试的举人在家乡动身入京的时间,就可知分别为开元元年、开元四年、开元六年、开元九年、开元十八年、开孟浩然生平,知在开元十八年七月至开元二十七年七月的四次考生入京的时间内,孟浩然是均无相送之可能的。这是因为,开元十八年的七月,孟浩然乃在长安,而开元二十三年、开元二十五年、开元二十七年这三年的七月,孟浩然分别在越剡、张九龄荆州长史府与洞庭湖;而开元四年七月,孟浩然正在岳州干谒张说,开元九年七月他又于洛阳寻访湛上人、袁拾遗。这样看来,可知此诗的作年,若非为开元元年七月,就必为开元六年七月。然据谭优学5唐诗人行年考#孟浩然行止考实6,开元六年七月的孟浩然乃在张说的荆州长史府。如此,则是诗的作年就可确定为开元元年秋七月。

系年,以便于对孟浩然其人其作的/知人论世0与全方位研究。元二十三年、开元二十五年、开元二十七年的七月。以此勘之

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孟浩然23岁

5送张子容赴举6 计有功5唐诗纪事6卷二三云:/子

容乃先天二年进士第,曾为乐城尉。0辛文房5唐才子传6卷一云:/张子容,襄阳人,开元元年常无名榜进士,仕为乐城令。0按此二说均误。考徐松5登科记考6卷五于景云二年内云:/按先天二年即开元元年,今从常无名改在是年(5登科记考6列常无名为景云三年状元,故有此云)))笔者注)。孟浩然有5张子容赴进士举6诗云,,0张子容既为景云三年(即先天元年,是年八月改元)进士,则孟浩然在襄阳送张子容入京应试的时间,就当在此之先一年即景云二年。又胡震亨5唐音癸签6卷十八5诂笺6三/进士科故实0条云:/举场每岁开于二月,每秋七月,士子从府州觅解纷纷,故其时有-槐花黄,举子忙.的谚语。0依此,知孟浩然在襄阳送张子容/赴进士举0,乃在景云二年的秋七月之际,则是诗的作年在斯时即可论断。

开元五年(717)孟浩然29岁

5临洞庭6 按是诗的诗题,宋蜀刻本5孟浩然诗集6作

5岳阳楼6,5文苑英华6作5望洞庭湖上张丞相6,5全唐诗6同5英华6,后者是。题中的/张丞相0为张说。据两5唐书#张说传6、5旧唐书#宰相表6、5资治通鉴#唐纪6等材料,张说开元四年至五年任岳州刺史。又5舆地纪胜6卷六九5岳州景物6引5太平寰宇记6云:/唐开元四年,唐张说自中书令为岳州刺史,常与才士登此楼,有诗百余篇,列于楼壁。0同此者尚有5太平寰宇记补遗6等。藉此,知是诗应为孟浩然作于开元四年的/八月湖水平0之际,斯时,孟浩然正为/才士0,故是诗乃被/列于楼壁0。

唐玄宗开元元年(713)孟浩然25岁

5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6 岑仲勉5唐人行

第录6/又张三0条云:/全诗三函孟浩然5送张参明经兼向泾州觐省6,-参.或作-三.。0据此,知张参即张三。孟集同卷义有5和张二白穰县还途中遇雪6,题中张二,明铜活字本、四部丛刊影明本5孟浩然集6均作张三,则孟集中张二、张三、张参均为一人,即其皆乃张三之误。检徐松5登科记考6卷五至卷八,知在孟浩然生活的唐玄宗开元时期,唐廷试/明经科0者凡八次,具体为:开元二年、开元五年、开元七年、开元十年、开元十九年、开元二十四年、开元二十六年、开元二十八年。而据胡震亨5唐音癸签6卷十八5诂笺6三/进士科故实0的记载,又知唐代考生进京应试,均乃在先一年的七月前后,如此,则此八[收稿日期] 2001-04-03

开元八年(720)孟浩然32岁

5送贾升主簿之荆府6 陈思5宝刻丛编6卷三引5复

斋碑录6云:/唐裴观德政碑,唐贾升撰,僧湛然八分书,开元八年立在岘山。0考5册府元龟6卷一六二,裴观开元八年八月,由襄州刺史改任梁州都督,则贾升由襄州主簿移职荆州都督府,

[个人简历] 王辉斌(1949-),男,湖北天门人,襄樊学院中文系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n王辉斌:孟浩然诗歌编年

可知即在是时。依此,是诗的作年就应在开元八年的冬十月前后。

#69#

城尉,乃在开元十一年至开元十五年春正月之间(参见拙作5孟浩然越剡之旅考实6一文,载5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62000年第3期),则5永嘉即事寄赣县袁少府

6的作年,就可

知其最迟乃在开元十四年岁末。而此,乃可证孟浩然写5送袁太祝尉豫章6是非在开元十六年秋与开元二十年春两次入京之际的。由是而观,故知是诗之作年在开元十二年秋七月前(孟浩然首次入京的时间为开元十一年冬至开元十二年七月,具体参见拙作5孟浩然入蜀新考6一文,载5襄樊学院学报61999年第1期),乃是可以遽断的。

5和贾主簿升九日登岘山6 是诗作年与上诗同,即

其均在开元八年。又,是诗题中的/九日0,所指乃/重九节0即农历的九月九日,则是诗作年的具体时间为开元八年九月九日,殆无疑义。

开元十一年(723)孟浩然35岁

5赴京途中遇雪6 按是诗之题,又作5赴命途中遇

雪6,所谓/赴命0,是指孟浩然应诏奉命入长安。对此,计有功5唐诗纪事6卷二三云:/明皇以张说之荐召浩然,令诵所作。0考张说生平,其景云二年擢为中书门下平章事,开元六年夏迁荆州长史,开元七年检校并州人都督府长史,开元十一年由兵部尚书兼中书令,开元十六年兼集贤院学士,开元十七年复为尚书右丞,罢知政事,开元十八年冬卒。在张说上述宦历中,开元十一年由兵部尚书兼中书令是颇可注意的,因为按照唐朝的惯例,中书令是知政事的。5新唐书#百官志6二云:/中书令二人,正二品,掌佐天子执大政,而总判省事。0张说此时大权在握,完全有条件荐举孟浩然,故其荐孟浩然于唐玄宗当即在是年。又考5唐书#玄宗纪6于开元十一年内有云:/是月(十一月)))笔者注),自京师至于山东、淮南大雪,平地三尽馀。0而是诗则有云:/迢递秦京道,苍茫岁暮天。穷阴连晦朔,积雪满山川。0二者正相印合。藉此,知是诗的准确作年乃为开元十一年。旧说或认为是诗写于开元十五年,或认为写于开元十六年,并以之作为孟浩然在开元十五年入京应试的一条重要依据,实则均误。这是因为,据两5唐书#玄宗纪6、5食货志6、5五行志6等材料可知,唐玄完开元十五年、十六年两年的冬天,皆无/秦京道0曾下过大雪的记载。

5闻裴侍御月出自襄州司户除豫州司户因以投寄6 是

诗有云:/故人荆府掾,尚有柏台威。移职自樊沔,芳声闻帝畿。昔余卧林巷,载酒访柴扉。0孟浩然在诗中既称裴月出为/故人0,则二人此前颇具交谊即可肯定,而/昔余卧林巷,载酒访柴扉0云云,又可对此佐证。诗题中的/襄州司户0与诗中的/移职自樊沔0,又可表明孟浩然与裴月出相识于襄阳。又据诗中的/芳声闻帝畿0五字,知此诗乃为孟浩然写于长安。也就是说,孟浩然时在长安,听到裴月出/自襄州司户除豫州司户0的消息后,乃写是诗以寄裴月出。据独孤及5权公神道碑6(5全唐文6卷三九o)一文所载,裴月出开元十八年前在长安为/学士0,开元十八年与李宙等人应诏考校书判甲乙丙丁科,开元二十八年为礼部员外郎(5全唐文#裴月出小传6)。以此揣度,可知孟浩然是诗非写于他开元十六年至十八年的二入长安时期,盖因斯时裴月出不在襄州而在长安故也。又据5新唐书#百官志四下6与两5唐书#地理志6,襄州与豫州均为上州,其司户参军的品阶皆为从七品下,而/学士0在唐,品阶最低者乃为五品上阶。如此,知裴月出的/自襄州司户除豫州司户0,是必在他任/学士0于长安的开元十八年之/前0的以前的。而这一/以前0,勘之孟浩然的生平行止,可知其即乃为孟浩然首次应诏入京的开元十二年期间,则是诗作年,即在斯时。

开元十二年(724)孟浩然36岁

5送袁太祝尉豫章6 诗题中的/袁太祝0,为孟浩然

的乡友袁

,曾以左拾遗之衔因事被贬岭南。林宝5元和姓

纂6卷四于/襄阳袁氏0有云:/左拾遗袁0。孟集中另有5洛中访袁拾遗不遇6诗,云:/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0是其曾被贬岭南之证。袁

被贬岭南后,

孟浩然曾往寻访,时袁已遇赦北返长安并授职太祝,孟闻之,写了一首5南还舟中寄袁太祝6诗以寄。袁在长安任太祝未久,即出为豫章尉,时孟浩然正在长安,故写是诗以相送。按孟浩然一生三入长安,时间分别为开元十一年冬、开元十六年秋、开元二十年岁底,以此度之,知孟浩然在长安以是诗送袁这是因为,孟浩然是诗有云:/何幸遇休明,观光来上京。相逢五陵客,独送豫章行。0诗的前两句所写,是指孟浩然在开元十一年冬因张说之荐而被唐玄宗征召入京事,对此,5唐诗纪事6卷二三乃有载,兹不具引。又,5全唐诗#张子容集6有5永嘉即事寄赣县袁少府6一诗,题中的/赣县0,据5元和郡县图志#江南西道#洪州6,知乃豫章属县,则袁

的所谓/尉豫章0,实

5都下送辛大6 诗题中的/辛大0,为孟浩然的乡友辛

之谔。辛之谔其人,5新唐书#艺文志6有载。据徐松5登科记考6卷七,辛之谔开元十七年曾因上5叙训6二卷而被授职长社尉。而是诗有云:/未逢调鼎用,徒有济川心。余亦忘机者,田园在汉阴。因君故乡去,遥寄式微吟。0详诗意,知斯时辛之谔尚未入仕,则辛之谔是次的/都下0即长安之行,非为其上5叙训6二卷的那一次乃可肯定。如此,可知辛之谔一生凡两入长安,以此勘之孟浩然的三入长安之行,是诗作年在开元十二年亦可论断之。

5入峡寄弟6 是诗有云:/泪沾明月峡,心断脊鸟令鸟原0。

5艺文类聚6卷六引庾仲雍5荆州记6云:/巴楚有明月峡、广德三峡的巫峡一带。按孟浩然游三峡,乃因入蜀所至,而据陶翰5送孟大入蜀序6一文又知,其此行的入蜀,乃是由川北而南下。是5序6有云:/襄阳孟浩然,,至广汉城西三千里,清江寅缘,两山如剑,中有微径,西入岷峨。0依此,则又可知孟浩然入蜀的始程地乃为长安。其集中有5途中遇晴6诗云:/也失巴陵雨,犹逢蜀坂泥0。诗中的/巴陵0,一作/五陵0,五陵在长/0尉豫章者,当在他一入长安期间的开元十二年秋七月以前。峡、东突峡,今谓之巫峡。0此则表明,是诗的作地当在今长江

#70#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JournalofTeachersCollegeofShanxiUniversity (No.3,2001)

间,拙作5孟浩然入蜀新考6(载5襄樊学院学报61999年第1期)考证为开元十二年秋七月前后,则其由广汉至/岷峨0而/入峡0,其时白当在是年的秋梢之际。而斯时,即为是诗的具体写作时间。

作/萧证0故也。是诗作年与上诗同,即均为开元十五年秋前后。

开元十六年(728)孟浩然40岁

5送辛大不及6 按孟集中有5夏日南亭怀辛大6、5西

山寻辛谔6、5都下送辛大6等诗,其中的/辛大0、/辛谔0,皆为孟浩然的乡友辛之谔,即5西山寻辛谔6诗题正确者应为5西山寻辛之谔6。是诗云:/送君不相见,日暮独愁绪。江上久绯徊,天边迷处所。郡邑经樊邓,云山入嵩汝。蒲轮去渐遥,石径徒延停0。据诗意,知辛之谔因事自襄入京,孟则未能相送,而写是诗以寄。考徐松5登科记考6卷七,辛之谔开元十七年嵩汝0的入京之行,就可知必在开元十六年。又据胡震亨5唐音癸签6卷十八5诂笺三6/进士科故实0记载,唐代士子入京应试大都在/每秋七月0,则辛之谔此行的自襄入京,就亦应在斯时。依此,知孟浩然是诗乃写于开元十六年七月稍后,也就甚为清楚。

开元十五年(727)孟浩然39岁

5永嘉别张子容6 诗云:/旧国余归楚,新年子北

征。0前句写孟浩然将由永嘉返襄阳,后句则谓张子容亦将由永嘉/北征0即入京。据詹瑛5李白诗文系年6与拙著5李白史迹考索#李白与孟浩然交游考异6,可知李白与孟浩然初识于开元十四年夏秋之间的/维扬0一带,之后,孟浩然经越剡至永5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6、5初年乐城馆中卧疾怀归6、5永嘉上浦馆逢张八子容6等诗。其中5除夜乐城张少府宅6有云:/平生复能几,一别十馀春0。孟浩然与张子容自景云二年在襄阳(详5送张子容又容赴举6诗的系年)分别后直至是年二人才再会,其间凡十五个年头,正与诗中的/一别十馀春0合。翌年春,孟、张在乐城分别后,又再会永嘉,故孟乃写是诗以送张子容/北征0。所以,是诗的作年应为开元十五年春。

嘉与时任乐城尉的张子容相晤,并写了5除夜乐城张少府宅6、因上5叙训6二卷而被授职长社尉,则其/郡邑经樊邓,云山入

开元二十年(732)孟浩然44岁

5同储十二洛阳道中作6 诗题中的/储十二0,为诗

人储光羲,孟浩然此诗乃系/同0储光羲的/洛阳道中作0而为。按储光羲是诗,5全唐诗#储光羲集6全称为5洛阳道五首献吕四郎中6。储诗中的/吕四郎中0为吕向。据岑仲勉5郎官石柱题名新考订6、5翰林学士壁记注补#玄宗6,吕向一生两为/郎中0,其一在开元十七年前后为主客郎中,其二在开元十九年由主客郎中改任都官郎中。开元十七年前后,储光羲在安宜(今江苏宝应)县尉任上,其5大酉甫得长字韵6一诗的题下有注云:/时任安宜尉。0所谓/大酉甫0,是指开元十七年八月五日唐玄宗为庆其生日,乃诏令天下诸州宴乐并休假三日,对此,5旧唐书#玄宗纪6有载,兹不具引。据此,知储诗中的/吕四郎中0,所指乃为吕向时任都官郎中,而以此勘之5资治通鉴6,知储诗的作年乃在开元二十年春。又据5通鉴6卷二一三载,开元十九年冬至开元二十年十月,玄宗与文武百官均在洛阳,则斯时作为都官郎中、皇太子赞谕的吕向,自当随驾于东都。而是年,储光羲亦正在洛阳,其集中的5贻鼓吹李丞时信安王北伐李公王之所器也6一诗即乃确证,因为据5旧唐书#玄宗纪6等材料可知,信安王李

北伐乃在开元二十年春,始程地为洛

阳。吕向与储光羲开元二十年春既然都在洛阳,则储光羲的5洛阳道中五首献吕四郎中6写开元二十年春之洛阳,即可论断。如此,知孟浩然是诗的作年亦在斯年斯地。

5久滞越中赠谢南池会稽贺少府6 诗题中的/贺

少府0为诗人贺朝,时任会稽县尉,5国秀集6目录卷中有载。是诗有云:/两见夏云起,再闻春鸟啼。0二者合勘,知其所写是指孟浩然此行于越中已度过了三个年头(即两个夏天又两个春天),故诗题乃有/久滞0之谓。考孟浩然一生凡三游越剡,其于斯地待了三个年头者,只有开元十三年春之首游,而由开元十三年春历/两见夏云起0(开元十三、十四两个夏天)与/再闻春鸟啼0(一闻为开元十四年春,再闻为开元十五年春),其时乃在开元十五年春。依此,知是诗的作年乃在开元十五年春。

5同独孤使君东斋作6 诗题中的/独孤使君0为独孤

册,曾为襄阳太守。5金石录6卷七5目录七#唐6有5唐襄州牧独孤州遗爱碑6,赵明诚注云:/李邕撰,萧诚行书。0此碑又见5集古录6跋扈七:/右独孤府君碑,,在岘山下。,,府君讳册,字伯谋,河南人,尝为襄州刺史。此碑襄人所立也。0另5宝刻类编6/萧诚0条亦有类似记载。王士源5孟浩然集序6载孟浩然与独孤册为/忘形之交0者,当是在独孤册任襄州刺史期间。是诗有云:/郎官旧华省,天子命分忧。襄士岁颇旱,随车雨再流。廨宇宜新霁,田家贺有秋。0考5旧唐书#五行志6亦云:/开元十四,,秋,天下八十五州言旱及霜。05新唐书#五行志6亦云:/开元十四年秋,诸道州十五旱。十五年,诸道州十七旱。0合勘二者,知是诗必写于此二年期间。但若以开元十四年孟浩然尚在越剡漫游度之(参见詹瑛5李白诗文系年#开元十四年6),则此诗的作年应以开元十五年秋为是。斯时,孟浩然已从越剡回襄阳约三个月左右。

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45岁

5题李十四庄兼赠綦毋校书6 诗题中的/綦毋校

书0为诗人綦毋潜。考綦毋潜生平,其开元十四年进士及第(顾况5监察御史储公集序6),开元十八年为翰林/学士0(李士亮5张九龄年谱6、5全唐诗#张九龄集6),天宝初弃校书之职归江东(5王右丞集笺注6卷三),天宝五载入京谒房王官,授宜寿志),天5陪独孤使君同与萧员外证登万山亭6 按是诗

题中的/独孤使君同0,乃为/独孤使君册0之讹,即/独孤使君同0乃为时任襄州刺史的独孤册。而/萧员外证0,则乃为/萧0,6不

n王辉斌:孟浩然诗歌编年

为右拾遗(刘开扬5高适诗集编年笺注#高适年谱6),天宝十二年因邢纟宰之乱挂冠归里(熊笃5天宝文学编年史6),未久卒(5全唐诗#王湾集6)。藉此,知綦毋潜为秘书省校书郎,是必在开元十八年至天宝元年之间的。又据王维5别綦毋潜6诗,知綦毋潜在校书郎任上,曾经洛阳南游一次,是诗有云:/诏刊延阁书,商议平津邸。适意偶轻人,虑心削繁礼。,,严冬爽群木,伊洛方清氵此。渭水冰下流,潼关雪中启。0时令在冬。王维又有5送綦毋校书弃官还江东6诗云:/秋天万里净,日暮澄江空0。其时在秋,二者在时令上具有明显的不同。以此勘之5全唐诗#綦毋潜集6中的5春泛若耶溪6等诗,知綦毋潜是次南下,乃曾游越,而5全唐诗#储光羲集6中的5酬綦毋校书梦耶溪见赠之作6一诗又可佐证。又据5唐才子传校笺#储光羲6,知储光羲辞官还乡在开元二十一年前后,则其/酬0綦毋潜/梦耶溪见赠之作0,亦在斯时。此则表明,綦毋潜开元二十年前后已在校书任上,而孟浩然是诗的作年也就亦应在此之际。是诗有云:/归客莫相待,缘源殊未还。0所谓/缘源殊未还0者,是谓孟浩然在洛阳题/李十四庄0时,綦毋潜游越尚未还,故其即以是诗/兼赠0之。综上而观,可知这诗的作年当在开元二十一年的春夏之际。

#71#

乃与唐玄宗在开元二十三年春正月新下诏令的内容完全吻合。其有云:/其或才有王霸之略,学究天人之际,知勇堪将帅之选,政能当牧宰之举者,五品已上清官及军将、都督、刺史各举一人。0依此,知是诗的作年乃在开元二十三年春。

开元二十四年(736)孟浩然48岁

5送韩使君除洪府都督6 诗题中的/韩使君0,为时

任襄州刺史、山南道采访使韩朝宗。5新唐书#韩朝宗传6有云:/开元二十二年,初置十道采访使,朝宗以襄州刺史兼山南东道,,从所任吏擅赋役,贬洪州刺史。0对于韩朝宗的/坐所任吏擅赋役0具体概况,5册府元龟6卷九二九有载,云:/韩朝宗为荆州刺史,兼刺襄州刺史、山南东道采访使,玄宗开元二十四年九月,邓州南阳县令李泳擅兴赋役,,泳之为令也,朝宗所荐,乃贬洪州刺史。0藉此,则可知是诗的作年乃在开元二十四年九月。

开元二十五年(737)孟浩然49岁

5和宋大使北楼新亭6 诗题中的/宋大使0其人,为

时任襄州刺史、山南东道采访使的宋鼎。计有功5唐诗纪事6卷二二有云:/鼎,明皇时刺襄州。0李吉甫5元和郡县图志6卷二一于/随州唐城县云:/开元二十四年采访使宋鼎奏置。0宋鼎为襄州刺史,据5册府元龟6卷九二九所载,其时乃在开元二十四年九月后(此前为韩朝宗,详见5送韩使君除洪州都督6诗的系年),又5全唐诗6卷一一三著录宋鼎5赠张丞相6诗一首,有并序云:/张丞相与予有孝兼校理之旧,又代余为荆州,余改汉阳,仍兼按使,巡至荆州故有此赠。0序文中的/张丞相0即时已贬荆州长史的张九龄。据两5唐书#张九龄传6、5资治通鉴6等,张九龄因/引非其人0而左迁荆州长史,事在开元二十五年四月,则宋鼎由襄州刺史/改汉阳0即转任沔州刺史的时间,可知亦在斯时。如此,藉之又可知,宋鼎的牧襄实际上只有半年左右(开元二十四年十月)))开元二十五年五月)。以此勘之孟浩然是诗中的/愿为江燕贺,羞逐府僚趋0,可知这诗的作年在开元二十五年春。

5秦中苦雨思归赠袁左丞贺侍郎6 诗题中的/秦

中苦雨0四字,表明了这诗的作地在长安,且当时为/苦雨0时节。5初学记6卷二5雨6云:/雨久曰苦雨,亦曰愁霜0。据5旧唐书#玄宗纪6、5新唐书#五行志6,知长安地区在唐玄宗开元二年五月、开元十六年九月、开元二十一年秋,均下过成灾之久雨,以此合勘孟浩然的生平,可知是诗的作年当在开元二十一年。这是因为,开元二年孟浩然乃在襄阳,无写是诗之可能,而开元十六年孟浩然虽然已二入长安,但斯时其至长安仅月余,是断不至于产生/思归0之念的。或以是诗题中的/袁左丞0为袁仁敬、/贺侍郎0为贺知章为据,而认为是诗之作在开元十五年秋,实则不的。这是因为,一则开元十五年的秋天孟浩然乃在襄阳(参见5同独孤使君东斋作6诗的系年),另则据两5唐书#玄宗纪6、5五行志6可知,开元十五年秋天的长安根本无/苦雨0可言。所以,这诗的作年非为开元十五年或者十六年。

5唐城馆中早发寄杨使君6 唐城,唐开元二十四年

所置县,属随州。5元和郡县图志6卷二一/随州唐城县0云:/开元二十四年采访使宋鼎奏置。0则是诗作年必在开元二十四年后乃可论断之。又考孟浩然生平,其于开元二十四年后经唐城还襄阳者,只有开元二十七年秋离张九龄荆州幕府经洞庭至江夏的这一次,且是诗中的/犯霜驱晓驾0、/长空听雁声0之述写,又与斯时为秋相符。其5洞庭湖寄阎九6诗有云:/洞庭秋正阔,余欲泛归船。0二者正为一致(具体可参见拙作5孟浩然三游湖湘始末6,载5襄樊学院学报62000年第1期)。诗题中的/杨使君0,或认为即卒于开元十四年的朔方节度使扬执一长子杨濯,可备一说。p

=责任编辑 张 琴>

开元二十三年(735)孟浩然47岁

5宿永嘉江寄山阴崔国辅少府6 是诗有云:/我行

穷水国,君使入京华。0这两句诗表明,当孟浩然自襄阳/穷水国0而至山阴寻访时任/少府0的崔国辅时,崔已因事/入京华0即北上长安了。考崔国辅生平,其在山阴少府任上因事入京者,只有开元二十三年因/牧宰举0的那一次。对此,徐松5登科记考6卷八乃有载,其于开元二十三年的/牧宰举0内列崔国辅名,并云:/5新唐书#艺文志6-国辅应县令举,授许昌令。.县令举,疑即此牧宰举也。0按徐氏所言良是,盖因其之所/疑0,

孟浩然的诗有什么篇五
《王维与孟浩然诗风的区别》

王维与孟浩然诗风的区别

一、从内容看,王维反映生活的深广度虽有限,却比孟诗略胜一筹。孟诗的题材领域狭窄些,除田园山水诗之外还抒写仕与隐的矛盾痛苦。王诗既有山水田园之作,又有抒发理想抱负之作,也有讴歌边塞将士之作,揭露社会现实之作,宣传佛家教义之怍以及倾诉妇女怨情之作。孟诗以自我为中心收拢起来,王诗以自我为中心辐射开去。

二、从情调看,王孟都乐于表现隐逸生活的闲适逸趣。但王诗往往夹杂着“幽冷寂灭”的心绪,孟诗往往夹杂着耿介郁勃的心态。如孟浩然《晚春卧疾寄张八小容》,“林园久不游,草木一何盛!狭径花将尽,闲庭竹归净。翠雨戏兰苕,赤贞鳞动荷杨。世途皆自媚,流俗寡相知。贾谊才空逸,安仁鬓欲丝。”此诗写晚春游园的景色,笔调清新、闲雅,表达了“知音难觅,功业无望”的惆怅。孟诗《与诸子登岘山》“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矢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谈罢泪沾襟。”此诗表露了诗人自叹不如羊祜的心情。

王维,外貌不及孟浩然旷达、飘逸,但静默淡泊。王维在观赏景物时,外在表现为不喜用“剪红刻翠之语”,而用“色淡神寒之词”,常用“静、冷、淡、清”等字词。如《清豁》,“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又如:《过香积寺》,“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王维的“色淡神寒之词”与王维信佛教有关,有人说王维“当代诗匠,又精禅理。”王维强调用心灵的自我解脱来克服现世的苦难。他在诗中所表现的“空”、“寂”、“闲”的境界,正反映了这种“自性清净”的追求。如《渭川田家》:“斜光照虚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荆扉。雉够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还有《淇上即事田园》:“屏居淇水上,东野旷无山。日隐桑枯外,河明闾井间。牧童望村去,猎犬随人还。静者亦何事,荆扉乘昼关。”若论意境的浑成,固然得力于禅法的运用,但这样表现农家景象和田园生活,完全看不到当时农村中重赋酷役、土地兼并,民生凋敝、户口流亡的现实情景,只是一派宁静闲逸的牧歌式的氛围。

三、从意境看,王维主张寓主观于客观,造成画面的和谐和美感,但孟诗往往于情与景,水乳交融。而王诗除了情景交融外。还将理趣打入其中。使王诗的意境变的更加高远。所以,意境的深沉,王维不如孟浩然,论意境的高远,孟浩然不如王维。

四、从手法看:王维擅长取景、造型、布局,更注意冷色暖色的映衬,画内景与画外音的配合。究其原因,正在于王维兼通诗法、画意和乐理等等。如《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此诗采用以声写静的手法,着重刻画斜晖透过密林,照在青苔上的一角画面。夕阳的暖色淡淡地笼罩在青苔上,更衬托出空山中的幽冷。山里传来人语的回响就显出深林里人迹罕至的寂静,画面的色调冷暖对比和画内外的动静互衬,使有限的画面延伸到无限的画外空间去。从描写的角度看,全诗从林中往外拓展,令人由深林返景想见空山落照。以实写一角来显示整体的空灵意境.看似寻常,实是深具匠心。五、从语言看:孟浩然的诗平淡简朴,王维的诗清秀工巧。像孟的《过故人庄》和王的《山居秋暝》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王维,孟浩然在诗的内容、情调、意境手法以及语言等方面的不同,与他们的生活经历关系密切。王维是位性格正直又软弱的人。前期王维有理想、有热情、政治上追随张九龄,这时的诗歌豪放、积极。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诗句真是“此等境界可谓千古壮语”。开元二十六年张九龄被贬出朝,奸相李林甫执政,王维既不愿同流合污又无力抗争,于是政治上渐趋消沉,遂寄情于山水,亦官亦隐,吃斋奉佛,思想和创作进入后期。这时他主要写作山水田园诗,抒写隐居终南、辋川的闲情逸致。

孟浩然的生活经历简单,除因求仕到过长安。漫游吴越,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家乡襄阳过着平静的隐居生活。这就决定了他的诗歌题材比较单纯,主要是隐居生活的反映或摹写旅途的景物风光,思想内容不够丰富,当然。与初唐诗歌相比,孟诗在题材、语言、格调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显示出从初唐向盛过渡的痕迹,对于创造盛唐诗歌浑融完整的共同风格。他有自己的贡献。

孟浩然的诗有什么篇六
《孟浩然诗歌鉴赏论文》

编号:

潇洒超脱背后的孤寂无奈

—浅谈孟浩然《夜归鹿门歌》主题思想

作者姓名:李月娥

出生年月:1975年8月

籍 贯:陕西周至

职 称:中学语文一级教师

工作单位:周至一中

联系电话:15029754970 邮编:710400

潇洒超脱背后的孤寂无奈

—浅谈孟浩然《夜归鹿门歌》主题思想 李月娥 周至一中 摘 要:孟浩然的七言古诗《夜归鹿门歌》通过描写诗人夜归鹿门时

所见所闻,抒发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喜爱,表现了潇洒超脱的情怀,但在潇洒超脱的背后则隐藏着诗人的孤寂无奈。 关键词:孟浩然 隐居 鹿门山 潇洒超脱 孤寂无奈 正 文:

孟浩然,名浩,字浩然,湖北襄阳人,人称“孟襄阳”,因其一生多在隐居中度过,故又称“孟山人”,是盛唐山水田园诗人,其诗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诗风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代表作有《春晓》《宿建德江》《临洞庭湖赠张丞相》《过故人庄》《夜归鹿门歌》《岁暮归南山》《南亭怀辛大》等。

孟浩然家住襄阳城南郊汉江西岸岘山附近的南园,40岁时孟浩然入长安应进士举不第,在外游历数年后便前往与岘山隔江而望的鹿门山隐居,他的七言古诗《夜归鹿门歌》就写他夜归鹿门的情景。

全诗八句,诗歌大意如下:

山寺钟声鸣响,天色已近黄昏,渔梁渡头,一片争渡的喧哗声。人们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也乘着小船摇橹回到鹿门。鹿门月亮照亮了轻烟缭绕的树木,我忽然来到了庞德公隐居的住处。石门对着松

林长径多寂寥,只有我这个隐者在此自来自去。

整首诗通过对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的描绘,表现了诗人不愿为名利所累,不愿为世俗之事牵绊,要去鹿门山过悠闲自在的隐居生活的情感。语言平淡自然,毫无矫饰痕迹,如同纯净自然、心无杂念、超凡脱俗的孟襄阳,我们不能不为他这种潇洒超脱而打动,我们不得不羡慕他这种幽雅的隐士生活。但是,这首诗除了写诗人隐逸的志趣与潇洒超脱外,是不是还有什么别的情感?

封建社会的读书人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兼济天下”是毕生追求,“独善其身”是自我完善,“独善其身”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兼济天下”。比孟浩然年轻的天才诗人李白在前途受挫,理想成空时也发出“苟无济代心,独善复何益”的愤慨之辞,那么,比李白年长的孟浩然,同样生活在盛唐,而盛唐是一个充满进取、充满激情、充满活力的昂扬奋进的时代,才华横溢的孟浩然“独善其身”当然是为了施展抱负,实现“扶苍生,救社稷”的宏愿。那么,当仕途失意时,他会是什么心情呢?

40岁以前的孟浩然隐居在襄阳城南郊岘山附近南园的家中,他并非天生喜欢隐居,他表面侍亲读书“独善其身”,实则以退为进,等待机会,走“终南捷径”,他若没有求取功名进仕的思想,40岁就不会入长安参加科考,科考失败,他失意至极,漫游吴越排遣苦闷,数年后回乡决心效仿同乡先贤庞德公。庞德公是东汉末襄阳人,德高望重,刘表曾请他为官遭拒绝,为远离乱世他携妻上鹿门山采药而不返,自此鹿门山便成了隐逸圣地。孟浩然在仕进无望的情况下效法庞

德公以表明隐逸的志愿。不过庞德公是德高望重的真隐士,而孟浩然则是在仕进无望情况下隐居,是一位不甘心隐居但最终不得不以隐居而终老的诗人。假若当年科考成功,仕途风顺,他还会选择隐居吗?在鹿门山隐居的岁月里,他与山林为伴,读书耕作、吟诗作赋、弹琴画画,找到了宁静超脱,体验到了隐逸的乐趣,但是在宁静超脱的背后怎能没有怀才不遇的苦闷与孤寂无奈?

孟浩然在呈给张说(一说张九龄)的拜谒诗《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就把希望引荐而一登仕途的迫切的心情表现出来,有一种不甘寂寞的豪逸之气。当他求仕无门且应举落第后,又在《岁暮归南山》中高吟“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似乎是从自身找求仕失意的原因,其实是怨没有得力的知己荐于明主,致使自身怀才不遇。他的五言古诗《夏日南亭怀辛大》虽是怀人之作,但一句“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也流露出人生失意,知音难觅的孤独寂寞情绪。

其实,从《夜归鹿门歌》中一些词句也可看出诗人寂寞无奈的心情,比如诗歌一开始描述人们争渡的场面,可见诗人对尘世的热闹不能忘情;还有从最后两句“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就可想象出在幽静寂寥的山林里,诗人独来独往的寂寞与忧伤,隐藏着诗人隐居乃迫于无奈的心情。所以说《夜归鹿门歌》抒发了孟浩然归隐的情怀志趣,表达了诗人潇洒超脱的感情,但潇洒超脱的背后则是孟浩然一颗孤寂无奈的心。

参考书目:《夜归鹿门歌》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岁暮归南山》 《南亭怀辛大》

《唐诗三百首》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师教学用书》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小学生童心向党诗歌朗诵【三篇】
  • 关于冬至的诗
  • 秋分诗 秋分的诗
  • 赞教师诗句
  • 秋分古诗 秋分的古诗
  • 建军节诗句
  • 立秋诗句 关于立秋的诗句诗词大全
  • 建军节诗歌 八一建军节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