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城中蛾眉女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3-07    阅读:

篇一:《诗歌鉴赏综合检测》

诗歌鉴赏综合检测

1.阅读杨炯《战城南》,完成试题。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

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

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1)这首诗作者是以什么人的口气来讲述的?流露了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颔联“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写战争景象用了什么手法?我们可以从中读到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作者是以征战者的口气来讲述的。在叙述军旅生涯时,作者豪情满怀,信心百倍,充满了胜利的希冀,洋溢着浓烈的爱国之情。(2)颔联用近似白描的手法描绘战场的景象:战旗猎猎,盔明甲亮,刀光血影,隐隐可见。我们从诗句里可以深深地触摸到征战者脉搏激剧的跳动。看到征战者在东闯西突的搏杀的身影。

2.阅读寒山《城中蛾眉女》,完成试题。

城中蛾眉女,珠佩何珊珊。

鹦鹉花前弄,琵琶月下弹。

长歌三月响,短舞万人看。

未必长如此,芙蓉不耐寒!

这首诗借“城中蛾眉女”的形象来比喻什么?怎样理解结尾两句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此诗借“城中蛾眉女”的花容月貌的形象和能歌善舞的才技,比喻人间高贵荣华。结尾两句,“未必长如此,芙蓉不耐寒”说明好景是有限度的,一切美景都不可能永远存在,表达了“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的主旨,言近旨远,形象生动,有着讽时警世的作用。

3.阅读沈俭期《夜宿七盘岭》,完成试题。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

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1)简要说明这首诗的写作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修辞的角度说说本诗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这首诗叙述旅途中夜宿七盘岭上的情景,抒发了惆怅不寐的愁绪。(2)这首诗是初唐五律的名篇,格律严密,通篇对仗,铿锵协律,而文气流畅,写景抒怀,富有情趣。

4.阅读张几龄《归燕诗》,完成试题。

海燕虽微眇,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注】张九龄是唐玄宗开元年间的名相,以直言敢谏著称。由于李林甫等毁谤,玄宗渐渐疏远张九龄。开元二十四年,张被罢相,《归燕诗》大约写于这年秋天。

这是一首咏物诗。所咏的是将要归去的燕子。作者在写燕子时,是怎样传达自己的感情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诗从海燕“微眇”(出身微贱)写起,隐寓自己出身微贱。再写燕子“乘春亦暂来”,暗示自己在圣明的时代暂时来朝廷做官,如燕子春来秋去,不会久留。中间四句,以燕子不知“泥滓”之贱,只见“玉堂”开着,就一日数次出入其间,衔泥作窠,来隐寓自己在朝廷(“绣户”“华堂”“玉堂”,都隐喻朝廷)为相,日夜辛劳,惨淡经营。末句是告诫“鹰隼”李林甫:我无心与你争权夺利,你不必猜忌、中伤我,我要退隐了。

5.阅读孟浩然《早寒有怀》,完成试题。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①②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①迷津欲有问:用《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长沮、桀溺是隐者,而孔子则是积极人世的人。长沮、桀溺不说津(渡口)的所在,反而嘲讽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了孔子的一番慨叹。②平海:指滔滔江水与海相平。

(1)请说说首联两句与诗题有着怎样的联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就这首诗的情感基调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首联两句写景。诗人捕捉了当时带有典型性的事物,点明季节。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但是单说秋,还不能表现出“寒”。作者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自然使人觉得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2)当时正是秋季,天却相当寒冷。诗人睹物伤情,不免想到故乡,引起了思乡之泪。再加以当时作者奔走于长江下游各地,既为隐士,而又想求官;既羡慕田园生活,而又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因而此诗流露的感情是相当复杂的,可以说,思归的哀情和前途渺茫的愁绪都有。

6.阅读王昌龄《闺怨》,完成试题。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注】不曾,一本作“不知”。作“不曾”与凝妆上翠楼,忽见春光,顿觉孤寂,因而引起懊悔之意,相贯而有力。

(1)本诗标题为“闺怨”,一开头却写“闺中少妇不曾愁”,是否违反了题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如何描写少妇的心理变化?为什么“陌头杨柳色”会勾起少妇幽怨的情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没有违反题意。前面写“不曾愁”,正是为后面的“悔”作铺垫,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2)先写少妇兴致勃勃,梳妆打扮后上楼观景;转而写她看见路边的杨柳,勾起了对丈夫的离愁,心情由高兴变为懊悔。因为杨柳是古人临别时的赠物,少妇看见杨柳,自然就想起与丈夫分别的情景,后悔之情也就油然而生。

7.阅读王昌龄《塞下曲(其二)》,完成试题。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①②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注】①平沙:沙漠之地。②临洮:古县名,因县城临洮水而得名。

这首诗在构思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此诗在构思上的特点,是用侧面描写来表现主题。诗中并没具体描写战争,而是通过对塞外景物和昔日战争遗迹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看法。开头四句从军士饮马渡河的所见所感,描绘了塞外枯旷苦寒景象。后四句,写那里的景物和战争遗迹,从侧面揭示了战争的残酷。

① 8.阅读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完成试题。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②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注】①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②梅花:《梅花落》,曲牌名。

(1)诗歌首句提及的“迁客”当指西汉贾谊,作者借他来表达自己的什么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唐诗直解》评此诗“无限羁情笛里吹来”。江城五月,恰逢初夏,当然无梅,可是耳闻笛声吹寒,不觉眼前便有梅花漫天飘飞。作者运用的是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抒发了诗人迁谪之感、去国之情,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含有自我辩白之意。(2)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通感交织,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

9.阅读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完成试题。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无花只有寒”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宵眠抱玉鞍”一句的诗眼是哪一个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无花”既指没有满空飘舞的雪花,又有不见花开之意,也就是“春色未曾看”(看不到春天)了。(2)是“抱”字。这个“抱”字,突出了战事的紧张的状态,让人似乎感到,一当报警,“抱玉鞍”者就能翻身上马,奋勇出击。

10.阅读杜甫《旅夜书怀》,完成试题。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中的“诗眼”是哪一个字?请联系“诗眼”谈谈对“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此句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诗眼是“独”字。“星垂”一联,出句写天地之广大,对句以江流暗示岁月的流逝。天地虽大,而诗人不过是其间的一只沙鸥而已,这景况又何等凄凉孤独;更何况岁月不停流逝,此时他已到了垂暮之年,还能有什么作为呢?可见,此联虽是写景,却又寄托了诗人的身世凄凉孤独之感。

11.阅读杜甫《春宿左省》,完成试题。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啊。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注】掖垣,本意是“左掖”(即“左省”)的矮墙,这里指门下省。

你认为这首诗第二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作者上朝前在门下省值夜时的心情。诗眼分别是“动”、“多”。前句写在夜空群星的照耀下,宫殿中的千门万户也似乎在闪动。后句写宫殿高入云霄,靠近月亮,仿佛照到的月光特别多。这两句不仅把星月映照下宫殿巍峨清丽的夜景活画出来了,而且寓含着帝居高远的颂圣味道,虚实结合,形神兼备,语意含蓄双关。因这两字,全联境界全出。

12.阅读杜甫《宿江边阁》,回答问题。

①②瞑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

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注】①暝色:暮色。②次水门:位于水门。高斋,即江边阁。水门,指瞿塘峡口。

(1)说说诗人的所见所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述本诗的主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所见:山径一片昏暗,暮云罩着山崖,江水翻腾,水中的月亮也随着波浪而摇晃着。所闻:鹳鹤在水面上掠过,豺狼在山中的喧叫声。(2)本诗写因社会的动乱,诗人又无力实现整顿乾坤的夙愿,故此忧心如焚,彻夜无眠的情形,表现出诗人忧心国事的情怀和潦倒艰难的处境。

13.阅读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完成试题。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

(1)颔联两句为千古名句,宋代欧阳修十分喜爱,认为“欲效其语而久不可得”,你认为这两

句表现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诗人在取景摄物上有何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描写的是禅院景象,诗人心中有无禅意?请列举诗人所写景物之一二或通过诗人所写的诗句略加说明。城中蛾眉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表现了幽深空灵的意境,“竹径”为一条虽美、却又极平常的小路,然而它通向的却是幽深的“禅房”。此意境之妙不在摹景之美,而在于令人如临其境,唤起身经其境的无限回味。(2)诗人心中是有禅意的,如“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二句,听见鸟儿在湖光山色之中飞鸣欢唱,看见水潭的清澈透明,似乎自己的心也变得空明而无杂念。(上面仅为一例,也可从其他诗句或景物出发,只须点出“人内心的明净而无尘垢”即可。此题以表达“有禅意”为标准,但如果有考生认为无禅意,只要能言之成理也可。)

14.阅读张籍《夜到渔家》,完成试题。

渔家在江口,潮水入柴扉。

行客欲投宿,主人犹未归。

竹深村路远,月出钓船稀。

遥见寻沙岸,春风动草衣。

(1)本诗前两联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反映出了渔人怎样的生活状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后两联如何写“行客”盼渔人归来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城中蛾眉女

【参考答案】(1)本诗运用侧面描写,将描写的目光投注在普通百姓生活上,写渔家的位置、渔家的柴扉,天已晚而渔人仍未归,表现了渔家的家境贫寒,劳作辛苦。(2)颈联首句写“行客”因急切地盼渔人归来而遥望竹林深处的村路,不着一字却把“行客”的焦急心情表露无遗。末两句写天色已晚,钓船渐稀,远远看去,沙堤之上,春风吹拂,一个披着蓑衣的身影出现了,“行客”喜出望外。

15.阅读白居易《杨柳枝词》,回答问题。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①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注】①阿谁,即“谁”。

(1)诗中柳树有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三四句抒发了什么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特点:繁茂、悦目、柔美、孤寂。“春风千万枝”,足见柳之繁茂。“嫩于金色软于丝”极写柳枝之秀色夺目,婀娜多姿。“金色”,写尽早春新柳又嫩又软之娇态。“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写了柳枝的孤寂落寞。(2)诗人对垂柳表达了深深的不平与惋惜。暗示人才生不逢时,只好终日寂寞。

16.阅读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完成试题。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注】浩初上人:浩初和尚,潭州人,时从临贺到柳州会见作者。“上人”,对僧人的尊称。

篇二:《女子美貌28句诗,你愿用哪句形容心中的她?》

女子美貌28句诗,你愿用哪句形容心中的她?

2014-10-21 12:41 古典书城

1、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2、桂华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

3、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4、佳人晓起出兰房,折来对镜比红装。

5、渐消酒色朱颜浅,欲语离情翠黛低。

6、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

7、经珠不动凝两眉,铅华销尽见天真。

8、镜湖水如月,耶溪女似雪。新妆荡新波,光景两奇绝。

9、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

10、俊眉修眼,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11、梨花一枝春带雨。

12、脸若银盘,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

13、美女出东邻,容与上天津。整衣香满路,移步袜生尘。水下看妆影,眉头画月新。寄言曹子建,个是洛川神。

14、美人既醉,朱颜酡些。

15、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沈香亭北倚阑干。

16、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知。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17、其始来也,耀乎若白日初出照屋梁;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

18、其姊字惠芳,面目粲如画。

19、轻罗小扇白兰花,纤腰玉带舞天纱,疑是仙女下凡来,回眸一笑胜星华。

20、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21、若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22、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23、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眇兮。

24、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25、约黄能效月,裁金巧作星,密态随羞脸,娇歌逐软声。

篇三:《中国古代妇女史专题》

三姑六婆是古代的职业女性

三姑者:尼姑、道姑、卦姑

六婆者:牙婆、媒婆、师婆、稳婆、药婆、虔婆

还有妓女、老师等都是职业女性

孤女:未嫁而逝的女孩

空想社会主义者傅里叶说: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社会解放的天然尺度

第一讲、妇女史的来历

一、 妇女史的来历

1、 西方女权主义和女权运动

A、 第一代女权主义(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教育、就业、政治方面的平等权利。

B、 第二代女权主义(20世纪初期至20世纪60年代):社会生活和观念方面的平等,产生

给中女权理论 代表人物西蒙娜·德·波伏娃的《第二性》,她说:妇女不是生成的,而是造成的;妇女的特质来源于妇女的处境

C、 第三代女权主义(20世纪60年代至今):反思

没有与生俱来的本质的“男”和“女”,只有具有差异性的和在多数情境下形成的复杂的、多重的,甚至流动的社会身份及其认同

2、 社会史的发展

民权运动——自下而上的社会史书写。社会学、人类学和人口学的方法开始运用。

二、 妇女史的地位

1、 添加了她的历史

2、 关于她的历史

on women(关于妇女),for women(为了妇女),with women(和妇女在一起)

3、 因她而不同的历史:社会性别是一种代表权力关系的主要方式:不仅是权力形成的源头

和途径,而且还是维护权力的方式。大大丰富了历史的视角、维度和范畴。

杰达·勒纳:《妇女史的挑战》

1、 断言妇女有自己的历史

2、 妇女不是一个少数群体,二师一个性别整体。

3、 需要在传统史学中增设新的议题以便把妇女引入历史。

4、 对妇女史来源的革命,正史中记载的缺乏可以由人口统计,教区、教堂教育机构、警察

和法庭的记载,个人的书信日记等弥补。

5、 对传统的历史分期的挑战,传统的史学分期可能并不适合妇女的经历。

三、 妇女在哪里

经书:《礼记·内则》

正史:《列女传》(《烈女传》)

小说:《世说新语·贤媛》

法律文书:《唐律疏议》

医书:《黄帝内经》

考古发掘:马王堆汉墓的女尸等

艺术作品:壁画等

实物:三寸金莲等

城中蛾眉女

口述城中蛾眉女

课外阅读

1、 波伏娃《第二性》,译文出版社,2011

2、 陈东原《中国妇女生活史》,商务印书馆,1937

3、 邓小南《中国妇女史研究读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第二讲、古代妇女的规范

一、 礼教的规范

1、 内外秩序:内夫家,外父母家

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

2、 阴阳秩序:

男女异行,阳以刚为德,阴以柔为用,男以强为贵,女以弱为美。故鄙谚有云“生男如狼,犹恐其尪;生女如鼠,犹恐其虎。” ——班昭《女诫》

夫天也;妻地也。夫日也,妻月也。夫阳也;妻阴也。天尊而处上。地卑而处下。 ——司马光《训子孙》

3、 妇女的身份:

为女、为妻(为妇)、为母(为姑)

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礼记·丧服》)

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女诫》)

二、 法律的规范城中蛾眉女

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刑律儒家化,以五服所建构的礼法为准,女性出嫁认同夫家,而在夫家则处于夫尊妻卑的位置。

三、 习俗的规范

男承家,女吃饭,男受家产,女受柜。

各类男尊女卑的禁忌

第三讲、古代妇女的身体

一、 妇女身体的文化意义

1、 生产与再生

妇女在父系家庭中的地位是由生育决定的。广继嗣和主中馈一起,成为妇女的主要职能。因此,无子成为“七出”的原因之一。

先秦到六朝,求子主要借助房中术进行,认为男性负更大的责任。隋唐以后,则主要借助妇科医学进行,认为妇女负更大责任。

2、女体入药和女体即药

《千金方》:(凡作膏)无令丧孝,污秽,产妇,下贱人,鸡犬,禽兽见之。

乳汁和经血可以入药。

房中术:《隋书·经籍志》将房中与医经,经方,养生等各种书籍并列于“医方类”

3、审美和欲望的载体

手如柔胰,肤如凝脂,领如蝤蛴(qíuqí),齿如瓠犀(hùxī),螓(qín)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卫风·硕人》

4、 道德的载体

5、 邪恶的力量

太平天国期间,为对付洋人的大炮,长毛就命若干女子(妓女为主)脱掉裤子站在城门上,洋人就不敢开炮。

一、 妇女服饰的文化意义

第四讲、古代妇女的经济活动

第五讲、古代妇女的文化活动

第六讲、古代妇女的政治活动

第七讲、古代妇女的社会关系

第八讲、古代妇女的宗教信仰

第九讲、古代妇女的理想与现实

篇四:《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翻译赏析_作者辛弃疾》

<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作者为唐代文学家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翻译赏析_作者辛弃疾。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译文]
野地里柔软的桑条上冒出了嫩芽。 陌:田野小路。东头邻居的蚕种已经孵化出一些小蚕了。平坦的山坡上,黄毛小牛在那里吃草,不时发出叫声。夕阳照在带有寒意的树林上,投宿的乌鸦又点缀着寒林的景色。映入眼帘的还有远近连绵的山峦,横斜的山路。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翻译赏析_作者辛弃疾。这里也有挂旗卖酒的小酒店。青旗:卖酒的招牌。城中的桃树李树害怕风雨吹打。白色的荠菜花开满溪头,大好的春光就在这里。
[鉴赏]
辛弃疾的词本以沉雄豪放见长,这里选的这首却很清丽,足见伟大的作家是不拘一格的。<鹧鸪天>写的是早春乡村景象。上半片“嫩芽”、“蚕种”、“细草”、“寒林”都是渲染早春,“斜日”句点明是早春的傍晚。可以暗示早春的形象很多,作者选择了桑、蚕、黄犊等,词的下半片最难写,因为它一方面接着上半片发展,一方面又要转入一层新的意思,另起波澜,还要吻合上半片来作个结束。所以下半片对于全首的成功与失败有很大的关系。从表面看,这首词的下半片好象仍然接着上半片在写景。如果真是这样,那就不免堆砌,不免平板了。这里下半片的写景是不同于上半片的,是有波澜的。首先它是推远一层看,由平冈看到远山,看到横斜的路所通到的酒店,还由乡村推远到城里。“青旗沽酒有人家”一句看来很平常,其实是重要的。全词都在写自然风景,只有这句才写到人的活动,这样就打破了一味写景的单调。这是写景诗的一个诀窍。尽管是在写景,却不能一味渲染景致,必须参进一点人的情调,人的活动,诗才显得有生气。读者不妨找一些写景的五七言绝句来看看,参证一下这里所说的道理。“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两句是全词的画龙点睛,它又象是在写景,又象是在发议论。这两句决定全词的情调。如果单从头三句及“青旗沽酒”句看,这首词的情调好象是很愉快的。它是否愉快呢?要懂得诗词,一定要会知人论世。孤立地看一首诗词,有时就很难把它懂透。这首词就是这样。原来辛弃疾是一位忠义之士,处在南宋偏安杭州,北方金兵掳去了徽、钦二帝,还在节节进逼的情势之下,他想图恢复,而朝中大半是些昏愦无能,苟且偷安者,叫他一筹莫展,心里十分痛恨。就是这种心情成了他的许多词的基本情调。这首词实际上也还是愁苦之音。“斜日寒林点暮鸦”句已透露了一点消息,到了“桃李愁风雨”句便把大好锦绣河山竟然如此残缺不全的感慨完全表现出来了。从前诗人词人每逢有难言之隐,总是假托自然界事物,把它象征地说出来。辛词凡是说到风雨打落春花的地方,大都是暗射南宋被金兵进逼的局面。最著名的是<摸鱼儿>里的“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以及<祝英台近>里的“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这里的“城中桃李愁风雨”也还是慨叹南宋受金兵的欺侮。
从此,读者也可以看出诗词中反衬的道理,反衬就是欲擒先纵。从愉快的景象说起,转到悲苦的心境,这样互相衬托,悲苦的就更显得悲苦。前人谈辛词往往用“沉痛”两字,他的沉痛就在这种地方。但是沉痛不等于失望,“春在溪头荠菜花”句可以见出辛弃疾对南宋偏安局面还寄托很大的希望。这希望是由作者在乡村中看到的劳动人民从事农桑的景象所引起的。上句说明“诗可以怨”(诉苦),下句说明“诗可以兴”(鼓舞兴起)。把这两句诗的滋味细嚼出来了,就会体会到诗词里含蓄是什么意思,言有尽而意无穷是什么意思。

篇五:《巷伯翻译赏析_来源诗经》

<巷伯>收录于诗经风、雅、颂中,其诗词如下:
萋兮斐兮,成是贝锦。彼谮人者,亦已大甚!
哆兮侈兮,成是南箕。彼谮人者,谁适与谋。
缉缉翩翩,谋欲谮人。巷伯翻译赏析_来源诗经。慎尔言也,谓尔不信。
捷捷幡幡,谋欲谮言。岂不尔受?既其女迁。
骄人好好,劳人草草。苍天苍天,视彼骄人,矜此劳人。
彼谮人者,谁适与谋?取彼谮人,投畀豺虎。
豺虎不食,投畀有北。巷伯翻译赏析_来源诗经。有北不受,杨园之道,猗于亩丘。寺人孟子,作为此诗。
凡百君子,敬而听之。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小学生童心向党诗歌朗诵【三篇】
  • 关于冬至的诗
  • 秋分诗 秋分的诗
  • 赞教师诗句
  • 秋分古诗 秋分的古诗
  • 建军节诗句
  • 立秋诗句 关于立秋的诗句诗词大全
  • 建军节诗歌 八一建军节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