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叹世唐寅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5-26    阅读:

《唐伯虎醒世诗》
叹世唐寅 第一篇

唐寅(1470-1523年),即唐伯虎,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词、曲作品共有4卷:有赋、乐府、五七言、五七律、五六七绝、词、曲等各种表现形式。在他众多的诗歌作品中,我以为他的醒世诗是最耐人寻味的,最显现思想光芒的,最具文化视点和文化内涵的。他的醒世诗归纳起来包含3方面的内容:处世、叹世、警世。他的这些诗,是对现实社会发自肺腑的深度感怀;是对生命、人生出自内心的高级领悟。其中不少是对自己处境的感慨,有些玩世不恭、看破红尘、世事皆空的消极因子,难免蒙上了些灰尘,但抹去灰尘,依然光可鉴人,是闪闪发光的金子。身处封建社会的唐寅敢于大声疾呼不平之气,抨击世态炎凉,是难能可贵的。他的这些诗,多俗俚,明白如话,似打油诗,对现今身处物欲横流,尤其是那些利益私欲唯上的人们,其具有的醒世教诲作用是无疑的。现摘录其中一部分,请君不妨一读。

白发 清朝揽明镜,元首有华丝;怆然百感兴,雨泣忽成悲。忧思固逾度,荣卫岂及衰;夭寿不疑天,功名须壮时。凉风中夜发,皓月经天驰;君子重言行,努力以自私。

席上答王履吉 我观古昔之英雄,慷慨然诺杯酒中;义重生轻死知己,所以与人成大功。我观今日之才彦,交不以心惟以面;面前斟酒酒未寒,面未变时心已变。区区已作老村庄,英雄才彦不敢当;但恨今人不如古,高歌伐木矢沧浪。感君称我为奇士,又言天下无相似;庸庸碌碌我何奇?有酒与君斟酌之!

一世歌 人生七十古来少,前除幼年后除老;中间光景不多时,又有炎霜与烦恼。花前月下得高歌,急须满把金尊倒;世人钱多赚不尽,朝里官多做不了。官大钱多心转忧,落得自家头白早;春夏秋冬燃指间,钟送黄昏鸡报晓。请君细点眼前人,一年一度埋芳草;草里高低多少坟,一年一半无人扫。

醉时歌 地水火风成假期合,合色声香味触法;世人痴呆认做我,惹起尘劳如海阔。贪嗔痴作杀盗淫,因缘妄想入无明;无明即是轮回始,信步将身入火炕。朝去求名莫求利,面作心欺全不计;上床夜半别鞋子,方悔昨朝搬鬼戏。它人谋我我谋他,冤冤相报不曾差;一身欠债还他债,请君嗛铁去拖车。种堪爱惜色堪贪,它家妻子自家男;不是冤家头不聚,铁枷自有爱人担。几番死兮几番活,大梦无凭闲聒聒;都是自家心念生,无念无生即解脱。死生无常絷双足,莫待这番重瞑目;人身难得法难闻,如针投介龟钻木。自补衲衣求饭吃,此道莫推行不得;拼却这条穷性命,不成此事何须惜?数息随止界还静,修愿修行入真定;空山落木狼虎中,十卷楞严亲考订。不二门中开锁纶,乌龟生毛兔生角;诸行无常一切空,阿耨多罗大圆觉。一念归空拔因果,堕落空见仍遭祸;禅人举有着空魔,犹

如避溺而遭火。说有说无皆是错,梦境眼花寻下落;翻身跳出断肠坑,生灭灭兮寂灭乐。

世情歌 浅浅水,长长流,来无尽,去无休;翻海狂风吹白浪,接天尾闾吸不收。即如我辈住人世,何荣何辱?何乐何忧?有时邯郸梦一枕,有时华胥酒一瓯。古今兴亡付诗卷,胜负得失旧松楸,清风明月用不竭,高山流水情相投,瞑荚自晦朔,兰菊自春秋;我今视昔亦复尔,后来还与今时伴。君不见,东家暴富十头牛;又不见,西家暴贵万户侯;雄声赫势掀九州,有如洪涛汹涌,世界欲动天将浮。忽然一日风打舟断蓬,绝梗无少留;桑田变海海为洲,昔时声势空喧啾。呜呼!何如浅浅水长长流?

闲中歌 人生七十古来有,处世谁能得长久?光阴真是过隙驹,绿鬓看看成皓首。积金到斗都是闲,几人买断鬼门关。不将尊酒送歌舞,徒把铅汞烧金丹。白日升天无此理,毕竟有生还有死;眼前富贵一枰棋,身后功名半张纸。古稀彭祖寿最多,八百岁后还如何?请君与我舞且歌,生死寿夭皆由他。

百忍歌 百忍歌,百忍歌,人生不忍将奈何?我今与汝歌百忍,汝当拍手笑呵呵!朝也忍,暮也忍;耻也忍,辱也忍;苦也忍,痛也忍;饥也忍,寒也忍;欺也忍,怒也忍;是也忍,非也忍;方寸之间当自省。道人何处未归来,痴云隔断须弥顶;脚尖踢出一字关,万里西风吹月影天风冷山月白,分明照破无为镜。心花散,性地稳,得到此时梦初醒。君不见如来割身痛也忍,孔子绝粮饥也忍;韩信跨下辱也忍,闵子单衣寒也忍;师德唾面羞也忍,刘宽污衣怒也忍;不疑诬金欺也忍,张公九世百般忍;好也忍,歹也忍,都向心头自思忖。囫囵吞却栗棘蓬,恁时方识真根本?

言怀之一 田衣稻衲拟终身,弹指流年了四旬;善亦懒为何况恶?富非所望不忧贫。山房一局金藤着,野店三杯石冻春;只此便为吾事办,半生落魄太平人。

言怀之二 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漫劳海内传名字,谁论腰间缺酒钱?诗赋自惭称作者!众人多道我神仙;些须做得工夫处,莫损心头一寸天。【叹世唐寅】

叹世之一 一寸光阴不暂抛,徒为百计苦虚劳;观生如客岂能久?信死有期安可逃?绿鬓易凋愁渐改,黄金虽富铸难牢;从今莫看惺惺眼,沉醉何妨枕曲糟?

叹世之二 生对黄花举一觞,醒时还忆醉时狂;丹砂岂是千年药?白日难消两鬓霜。身后碑铭徒自好,眼前傀儡任渠忙;追思浮世真成梦,到底终须有散场。

叹世之三 人生在世数蜉蝣,转眼乌头换白头;百岁光阴能有几?一张假钞没来由。当年孔圣今何在?昔日萧曹尽已休;遇饮酒时须饮酒,青山偏会笑人愁。

叹世之四 万事由天莫强求,何须苦苦用机谋?饱三餐饭常知足,得一帆风便可收。生事事生何日了,害人人害几时休?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叹世唐寅】

叹世 富贵荣华莫强求,强求不出反成羞;有伸脚处须伸脚,得缩头时且缩头。地宅方圆人不在,儿孙长大我难留;皇天老早安排定,不用成忧不用愁。

避事 多凭乖巧讨便宜,我讨便宜便是痴;繁日无绳那得住?待天倚杵是何时?随缘冷暖开怀酒,懒算输赢信手棋;七尺形骸一邱土,任他评论是和非。

警世之一 世事如舟挂短篷,或移西岸或移东,几回缺月还圆月,数阵南风又北风。岁久人无千日好,春深花有几时红?是非入耳君须忍,半作痴呆半作聋。

警世之二 但凡行事要知机,斟酌高低莫乱为,乌江项羽今何在?赤壁周瑜业更谁?赢了我时何足幸?且饶他去不为亏;世事与人争不尽,还他一忍是便宜。

警世之三 为人须是要公平,不可胡为肆不仁;难得生居中国内,况兼幸作太平民。交朋切莫交无义,做鬼须当做有灵;万类之中人最贵,但行好事莫相轻。

警世之四 去岁残花今又开,追思年少忽成呆;数茎白发催将去,万两黄金买不回。有药驻颜真是妄,无绳絷日转堪哀;此情莫与儿郎说,值待儿郎自老来。

赠人游二首 功名何必苦追疑?心事从来天可知;但得甘棠培植好,春阴无不寄相思。近来歧路莫追疑,南北东西未可知?但使从前无愧责,不须去后有人思。

《明朝艺术家唐寅》
叹世唐寅 第二篇

明朝艺术家唐寅

唐寅,字伯虎、子畏,晚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自署印有“南京解元”、“龙虎榜中名第一,烟花队里醉千场”等①。苏州吴县(今属江苏)皋桥吴趋里人。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日(1470 年3 月5 日),殁于嘉靖二年十二月初二日(1523 年1 月7 日)②。祖籍晋昌(今山西晋城),出身于商贾家庭。他父亲却追慕功名,希望子弟能以科名成家。唐寅从小聪慧过人,少年即有才名,然而他秉性疏旷,放荡不羁。父亲去世后,更是无拘无束,纵酒不事生产,不肯埋首穷经。又经儿子早夭,爱妻徐氏病故,一连串的打击,使唐寅不知所措,终日长歌当哭,嬉游无度,甚至与同邑“狂生”张灵裸立学宫泮池中,激水相斗,亦不在意。③好友祝允明见他自暴自弃,十分惋惜,乃规劝他用心读书。唐寅慨然地说:“闭户经年,取解首如反掌耳。”①非常自信,以后听从规劝,闭户苦读一年,志在必得功名,果然于弘治十一年(1498)考中江南乡试第一名举人,摘取“解元”桂冠。

唐寅参加乡试时,主考官梁储看到他的试卷,曾惊叹他为“奇才”。还朝后,又携卷给詹事程敏政看,两人相与叹息道:“一解首不足重唐生也!”②于是,程敏政也将唐寅收纳门下。后来,梁储奉使南行,唐寅曾请求程敏政代写一文以送行。

次年会试,唐寅与江阴考生徐经同舟而行,入京后又居住在一起。不料徐经竟贿赂主考官程敏政的书僮,偷得考题。案发,唐寅受牵累下狱,饱受拷掠,“身贯三木,卒吏如虎,举头抢地,涕泗横集”③。尽管当局找不到唐寅与程敏政勾通的证据,但终因唐寅是程的门生,而被取消科考资格,并发往浙江为吏。 唐寅遭此莫名横祸,痛感社会的黑暗,大呼“士可杀而不可辱”④,断然拒绝为吏,返回吴县老家,从此无意功名。此时他的继室见丈夫功名断送,富贵荣华顿成泡影,便时时口出怨言,夫妻终于感情破裂,分道扬镳。

为了排遣胸中的烦闷,唐寅离家远游湖南、湖北、江西、福建、浙江等地,凡洞庭湖、祝融峰、武夷山、灵隐寺,山水清幽之处,他都驻足流连,领略湖山之胜。祖国秀丽奇伟的大好江山,自然界宁静无争的天地,使唐寅襟怀为之舒畅。回到家乡后,他振作精神,在苏州金阊门外桃花坞筑“桃花庵”,寄趣诗画创作,并以卖画为生。

① 徐邦达:《中国绘画史图录》,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 年版,第544—549 页。② 唐寅:《六如居士集》卷七《志传》,祝允明:《唐伯虎墓志铭》,第8 页。嘉庆六年重刊本。③ 据《六如居士集》卷七《志传》,黄鲁曾:《吴中故实记》,第11 页。① 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丙集《唐解元寅》,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年新一版,第297 页。② 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丙集《唐解元寅》,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年新一版,第297 页。③ 唐寅:《六如居士集》卷五《与文徵明书》,第3、4 页。

④ 唐寅:《六如居士集》卷五《与文徵明书》,第3、4 页。

唐寅的绘画,初学“院派”画家周臣,山水、人物、花鸟,无所不工,笔墨精细,形象真实。放游归来后,他把才情奇思与积郁之气,悉数倾注丹铅笔墨之中,所绘除师法自然外,还师法宋元以来诸名家,以诗画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寄托逸花吐云般的英气,并与师友沈周、祝允明、文徵明等研讨技法,切磋画艺,广采博取,清秀细纤之中,更添豪迈粗放的新意。

唐寅的山水画,立意高雅,大多表现高人雅士隐遁林泉、飘然尘俗的境况,借以吐露自己对社会黑暗的痛恨与反抗,与一些纯粹陶情山水的作品有所不同,更富有思想性和超迈旷逸之趣。由于唐寅既有院派的功底,又有文人画家的涵养,所以他的山水作品纤细而秀润,沈郁而奇峭,“刊落庸琐,务求浓厚,连江叠■,■■不穷”①,给人以真实而具体的美感,令人遐思万端。如《太湖平远图》、《江南农事图》、《春山幽趣图》等,工笔、写意俱佳,雅俗共赏。

唐寅尤其擅长绘仕女、人物。他笔下的宫妓、歌女、丫鬟等,承唐人张萱、周昉之风,线条工细,衣裳劲简,彩色柔丽,但并非丰腴高髻,而是小眉、小眼、瓜子脸,表现出江南女子娇小纤丽、弱不禁风的情态,让人同情生怜。如《贵妃出浴图》、《簪花仕女图》、《秋风纨扇图》等,形象大多清秀端庄、婀娜娟丽,眼中流露出羞涩的脉脉温情,十分含蓄、动人。他所绘花鸟,既不像院体过于刻板,却能得其纤细之妙,而且墨韵明净,真趣跃然;落墨疏密有致,恰到好处。像《梅花图》、《雨竹图》、《春莺图》等,翩翩文雅,洒脱高洁。

在桃花庵,唐寅与江南文友诗酒往还,专意创作,自诩为“桃花庵里桃花仙”①,自由自在,颇得其

乐。以后,他又娶沈氏为妻,两人相敬如宾,并得一女,生活中充满了天伦之乐。“不炼金丹不坐禅,饥来吃饭倦来眠。生涯画笔兼诗笔,踪迹花边与柳边。”②唐寅卖画自给,问心无愧,襟怀坦荡,风雅为欢。然而,宁静的生活并没有磨平他的功名之欲,委曲之心总是耿耿难平。

正德九年(1514),唐寅四十五岁时,终于应宁王朱宸濠之聘,前往南昌充任宾客。但他到了宁王府后,逐渐发现那些应召来的幕客,大多是不学无术之徒,猥琐庸俗,阿谀奉迎;而宁王又残暴无道,居心叵测,萌有异谋。唐寅十分后悔自己即将卷入不测之祸,乃借酒装疯,露其丑秽;宁王不堪忍受,以为唐寅这个江南才子仅为徒有虚名之辈,数月后便放他东归。

“乞求无得束书归,依旧骑驴向翠微。满面风霜尘土色,山妻相对有牛衣。”③南昌之行使唐寅对权贵的奸诈与虚伪有更清楚的认识,从此,他彻底地打消了仕宦功名之念。唐寅认为:“丈夫虽不成名,要当慷慨,何乃效楚囚!”④因而他愈加放荡不羁,疏狂任性,每每高朋满座,纵论东西,恣肆汪洋,时发奇趣。

① 王稚登:《国朝吴郡丹青志·唐解元》,见《美术丛书》,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 年版,第744 页。① 唐寅:《六如居士集》卷一《桃花庵歌》,第14 页。

② 唐寅:《六如居士集》卷二《感怀》,第25 页。

③ 唐寅:《自题骑驴思归图轴》。按:此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④ 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丙集《唐解元寅》,第297—298 页。

唐寅的诗歌,初学唐人,此时则宗刘禹锡、白居易,“多凄怨之词”,“不计工拙,兴寄烂慢”⑤,而风采斐然,照耀江表。在诗中,他不时流露出人生如梦的感叹,如《叹世词》云:“春去春来,白头空自捱。花落花开,红颜容易改。世事等浮埃,光阴如过隙。休慕云台,功名安在哉。休想蓬莱,神仙真浪猜。清闲两字钱难买,枉把身拘碍。人生过百年,便是超三界,别无闲计策□□。”又如《漫兴诗》云:“人生七十古来有,处世谁能得长久。光阴真是过隙驹,绿鬓看看成白首。积金到斗俱是闲,几人买断鬼门关。白日升天无此理,自古有生还有死。眼前富贵一枰棋,身后功名半张纸。古称彭祖寿最多,八百年后还如何。请君听我歌且舞,穷通寿夭皆由他。”①消极自放,却饱含着辛酸的人生感受。他还出入秦楼楚馆,放浪形骸,以尽量享受短暂的人生,并借以消却胸中的忧愁,在“半醒半醉”的生活中,冷眼世事,孤傲不羁,“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②。民间为此把他称作“江南第一风流才子”,流传着“三笑姻缘”等关于唐寅玩世不恭的故事。“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托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③晚年唐寅的诗文更为颓放,但亦更为沈玄,他自谓“后人知我者在此”④。唐寅还归心佛教,从色空观与人生梦幻说中寻求寄托;绘画笔墨老成练达,蓄有疏放之气。他沉溺酒色,生活潦倒,以致贫病交加,在势利的社会中过着孤寂的生活。尽管唐寅常以清闲自慰,但内心的不平与委屈始终难以消去。“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也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⑤嘉靖二年(1523)冬,他在临终前留下这首绝笔诗,含愤去世,享年五十四岁。

唐寅的一生,怀才不遇,但却以诗画为明代的文化作出了贡献,后人把他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共推为画家“吴门派”的四杰,视作重振和发展文人画的大家;又把他与文徵明、祝允明、徐祯卿共推为诗家“吴中四才子”,以诗风明快畅达而领一时风骚。唐寅兼工书法,行楷秀劲;他又善作曲,多才多艺。唐寅的诗文收入《六如居士集》,绘画作品传世有《落霞孤鹜图》、《簪花仕女图》、《山路松声图》等。 ⑤ 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丙集《唐解元寅》,第297—298 页。

① 汪砢玉:《珊瑚网·书录》卷十六,商务印书馆1936 年版,第376—377 页。② 唐寅:《六如居士集》卷一《桃花庵歌》,第14 页。

③ 唐寅:《自题纨扇图》。按:此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④ 《明史》卷二八六《唐寅传》,开明书店版,第7794 页。

⑤ 唐寅:《六如居士集》卷三《伯虎绝笔》,第33 页。

《唐寅经典诗词(唐伯虎)》
叹世唐寅 第三篇

唐寅经典诗词(唐伯虎)

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叹世唐寅】

花下酌酒歌

九十春光一掷梭,花前酌酒唱高歌。 枝上花开能几日,世上人生能几何? 昨朝花胜今朝好,今朝花落成秋草。 花前人是去年身,今年人比去年老。 今日花开又一枝,明日来看知是谁? 明年今日花开否?今日明年谁得知?

天时不测多风雨,人事难量多龃龉。 天时人事两不齐,莫把春光付流水。 好花难种不长开,少年易老不重来。 人生不向花前醉,花笑人生也是呆。

把酒对月歌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 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 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 我当李白对明月,月与李白安能知? 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 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

一世歌

人生七十古来少,前除幼年后除老。 中间光阴不多时,又有炎霜与烦恼。 花前月下得高歌,急需满把金樽倒。 世人钱多赚不尽,朝里官多做不了。

官大钱多心转忧,落得自家头白早。 春夏秋冬捻指间,钟送黄昏鸡报晓。 请君细点眼前人,一年一度埋荒草。 草里高低多少坟,一年一半无人扫。

叹世之一

富贵荣华莫强求,强求不出反成羞。 有伸脚处须伸脚,得缩头时且缩头。 地宅方圆人不在,儿孙长大我难留。 皇天老早安排定,不用忧煎不用愁。

叹世之二

【叹世唐寅】

万事由天莫强求,何须苦苦用机谋? 饱三餐饭常知足,得一帆风便可收。 生事事生何日了,害人人害几时休。 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

言怀

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下眠。

慢劳海内传名字,谁论腰间缺酒钱? 诗赋自惭称作者,众人多道我神仙。 些须做得功夫处,莫损心头一寸天。

叹世

坐对黄花举一殇,醒时还忆醉时狂。 丹砂岂是千年药,白日难消两鬓霜。 身后碑铭徒自好,眼前傀儡任他忙。 追思浮生真成梦,到底终须有散场。

感怀

【叹世唐寅】

不炼金丹不坐禅,饥来吃饭倦来眠。 生涯画笔兼诗笔,踪迹花边与柳边。 镜里形骸春共老,灯前夫妇月同圆。 万场快乐千场醉,世上闲人地上仙。

【叹世唐寅】

画鸡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秋风纨扇图

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 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

言志

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 闲来写就丹青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画菊

黄花无主为谁容?冷落疏篱曲径中。 尽把金钱买脂粉,一生颜色付西风。

绝笔诗

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也何妨! 阳间地府俱形似,只当漂流在异乡!

《叹世翻译赏析_作者唐伯虎》
叹世唐寅 第四篇

<叹世>作者是明代文学家唐伯虎。其全诗如下:
万事由天莫强求,何须苦苦用机谋?饱三餐饭常知足,得一帆风便可收。
生事事生何日了,害人人害几时休。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叹世翻译赏析_作者唐伯虎

《描写送别的古诗》
叹世唐寅 第五篇

1、<赋得暮雨送李曹>

唐·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描写送别的古诗

2、<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雪岳读书图>

明·萧云从

圣书万卷任纵横,常觉心源极有灵。
狂笑惊散四方客,大怒偏向虎山行。
不畏腥风吹血雨,豪歌一曲万里晴,
独自遨游何稽首?揭天掀地慰生平。描写送别的古诗

5、<寒江独钓图>

宋·马远

天涯何处觅佳音,世路茫茫本无心。
无情未必真豪杰,知交何须同生根?
垂泪一别人千里,慷慨自古英雄色,甘洒热血写青春。

6、<长恨歌>

唐·白居易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7、<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7、<别州民>

唐·白居易

耆老遮归路,壶浆满别筵。
甘棠一无树,那得泪潸然。
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
唯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

8、<>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9、<南浦别>

唐·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10、<青门柳>

唐·白居易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1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2、<送人游岭南>

唐·戴叔伦

少别华阳万里游,近南风景不曾秋。
红芳绿笋是行路,纵有啼猿听却幽。

13、<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唐·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14、<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5、<送李侍御赴安西>

唐·高适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16、<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7、<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8、<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9、<金陵酒肆留别>

唐·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20、<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2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2、<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23、<忆秦娥·箫声咽>

唐·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24、<春山伴路图>

明·唐寅

欲往何处觅雅训?巍巍昆仑皆惊愤。
风里鲲鹏欺大鸟,雨中雏燕竞轻俊。
今朝我欲乘风去,大展雄才高万仞。
横扫天下邪与恶,一泻君子千古恨。

25、<颍阳别元丹丘之淮阳>

唐·李白

吾将元夫子,异姓为天伦。
本无轩裳契,素以烟霞亲。
尝恨迫世网,铭意俱未伸。
松柏虽寒苦,羞逐桃李春。
悠悠市朝间,玉颜日缁磷。
所失重山岳,所得轻埃尘。
精魄渐芜秽,衰老相凭因。
我有锦囊诀,可以持君身。
当餐黄金药,去为紫阳宾。
万事难并立,百年犹崇晨。
别尔东南去,悠悠多悲辛。
前志庶不易,远途期所遵。
已矣归去来,白云飞天津。

26、<饯别王十一南游>

唐·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浑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27、<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唐·刘长卿

万里辞家事鼓鼙,金陵驿路楚云西。
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

28、<送灵澈上人>

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29、<别离>

唐·陆龟蒙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
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30、<于易水送别>

唐·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31、<于易水送人一绝>

唐·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32、<送杜十四之江南>

唐·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33、<送朱大入秦>

唐·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34、<逢侠者>

唐·钱起

燕赵悲歌士,相逢剧孟家。
寸心言不尽,前路日将斜。

35、<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唐·王勃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3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37、<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38、<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39、<山中送别>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40、<送沈子福之江东>

唐·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41、<江陵愁望有寄>

唐·鱼玄机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42、<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唐·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43、<江亭月夜送别二首(其二)>

唐·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44、<山中相送>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

45、<送李端>

唐·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小学生童心向党诗歌朗诵【三篇】
  • 关于冬至的诗
  • 秋分诗 秋分的诗
  • 赞教师诗句
  • 秋分古诗 秋分的古诗
  • 建军节诗句
  • 立秋诗句 关于立秋的诗句诗词大全
  • 建军节诗歌 八一建军节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