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诗词鉴赏 >

古寺,,现代诗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12-16    阅读:

现代诗与古诗的不同之处
古寺,,现代诗 第一篇

语文竞赛题选

一、现代诗与古诗的区别

古诗和现代诗在语言形式上有着极大的区别

现代诗:写法自由,更适合抒发现代人的情感。现代诗的特点:1.形式是自

由的。 2.内涵是开放的。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

古 诗:古诗有着较为固定的语言形式和比较严格的韵律要求。语言凝练,内

涵丰富。

二、阅读

(一)丑小鸭

丹麦:安徒生

美丽的乡间农舍,一只母鸭寂寞地坐在它的集 里,孵化自已的孩子。终于,

那些鸭蛋一个接一个地裂开了,“僻!僻!”鸭蛋叫起来,井伸出了它们的小 头。

瞧!这些小家伙多么活泼,睁着好奇的眼睛正四 下张望。只有一只蛋还躺在那

儿,没有一点儿动静。

“这一个蛋费的时间真久!”母鸭开始抱怨。

“这是一只吐绶鸡的蛋!让它躺在那儿吧。你尽 管先教别的孩子去游泳好

了。”一只来访的老母鸭这 样劝着。

但是鸭妈妈还是坚持着把蛋孵了出来。这只小鸭又大又丑,不过游起水来

倒还漂亮。鸭妈妈因此稍 感欣慰,井盼望它会慢慢长得漂亮点。

可是新的生活一开始,这只最后从蛋壳里爬出 的丑小鸭处处挨啄,受排挤、

被讥笑,不仅在鸭中是 如此,连在鸡群中也是这样。后来的情形一大比一大 更

糟。大家都要赶走这只可怜的小鸭趣它自已的兄 弟姐妹也对它生起气来。于是

妈妈也说:“我希望你 走远些!”鸭儿们啄它,小鸡们打它,喂鸡鸭的那个女 佣

人也用脚踢它。于是它闭起眼睛悲哀地逃,逃到一 块住着许多野鸭的沼泽地,

又逃到一间老太婆和猫 儿鸡儿住的农舍。结果还是一样地受歧视,嫌它不会

“眯眯”叫,小鸭苦闷极了,自个儿在水中钻来钻去, 秋天时栋得“呱呱”直

叫。

一天傍晚,薄暮低垂,一群美丽的天鹅从灌木林 里飞出来,小鸭从未见过

这么美丽的鸟,看着它们飞 走了,既茫然又羡慕,心中油然桶出一种深深的爱,

好像它从未爱过什么似的。

冬天来了,终于有一天小鸭昏倒了,一个农夫把 他抱回家去送给了他的妻【古寺,,现代诗】

子,可是它又闯祸了,农去 的妻子要用火钳打它,它鼓起翅膀飞走了,飞进了

一 座大花园,在这里它又遇见了美丽的天鹅。小鸭突然 优郁地想:“我要飞向

它们,飞向这些高贵的鸟儿!即 使被它们打死,也总比让那些欺负自已的贱货

咬、啄 要好受得多。”于是它又飞到水里,向美丽的天鹅游 去。

“请你们把我弄死吧!”可怜的小鸭说。它低低地 把头垂到水上,只等着

一死。

但是,当它在清撤的水画看到自已的倒影,再也 不是一只粗笨的,深灰色

的,又丑又令人讨厌的鸭子 了,而是——一只天鹅时,它恍然大彻大悟。

只要是只天鹅蛋,即使生活在鸡窝里,又有什么 关系呢?

孩子们向它撒画包片、麦粒,许多大天鹅在它周 围游泳,用嘴吻它,它感

到非常幸福,快乐地想:“当 我还是一个丑小鸭的时候,我做梦也没想到会有

这 么幸福!”

1

1、这篇童话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一句话概括)

2、你知道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吗?

3、全文写了丑小鸭在那几个地方的流浪生活?

4、你认为这篇童话有何教育意义?

5、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丑小鸭,他们经过自己的拼搏奋斗,最后也

成为了美丽的白天鹅。能举个例子吗?也可谈谈自己与丑小鸭类似的经历和感

受。

6、是什么力量是丑小鸭接近高贵的鸟儿?

7、为什么“小鸭认出了这些美丽的动物,于是心里感到一种说不出的难过”

8、试着分析“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这句

话。并防写一句。

9、你认为“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一句中“一颗好的心”指什么?并

体会本句的含义。

1.讲了丑小鸭历经艰苦,追求美好,最终成为美丽的白天鹅的故事。

2.是丑小鸭的经历和心理。

3.家、沼泽地、老太婆家、河里。

4.告诉我们只要心怀梦想并敢于不懈追求终会获得成功。

5.比如安徒生。(实例网上查得到)

6.是他对美的向往以及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7.因为它很向往这美丽的动物,但他明白自己的丑陋,便很自卑很伤心。

8.理解:是金子总会发光,只要心怀理想,不论环境如何终会成功。仿写:只要

你是一株劲竹,就算长在石缝里也没有什么关系。

9.是指:谦虚、向住美好、经历过磨难的的心。体会:写出了丑小鸭心灵的的美

好以及善良。

(二)白颊长臂猿

白颊长臂猿几乎常年都在树上生活。行动的时候,能用单臂把自己的身子

悬挂在树枝上,双腿蜷曲,来回摇摆,像荡秋千一样荡越前进,一次腾空移动的

距离就有3米远,每次可以连续荡越8-9米。雌白颊长臂猿还让刚出生不久的

幼仔把手脚抱在自己的胸前,带着它一起在森林的上空飞速行进。它们的动作灵

活、自然、轻松、优美,如同飞鸟一般,有时在半空中还能做出“鹞子翻身”、

“苏秦背剑”、“蜻蜒点水”等高难动作,使人感到惊心动魄,称之为高空“杂

技演员”。我国古代传说有一种叫做“通臂猿”的动物,神通广大,来去如飞,

两臂相通,具有自由伸缩的能力,能够把一侧的臂缩短,而使另一侧的臂变长,

这种传说的来历,可能就是由被神化了的长臂猿而想象出来的。夜里睡觉也很有

意思,总是坐在一根又细又长的树枝的末端,差不多刚刚能够承受它的体重,给

人一种随时都会跌下来的感觉。其实,这种奇特的睡觉方式对于它来说才是最安

全的。因为如果有天敌入侵,只要树枝轻轻晃动,睡在上面的白颊长臂猿马上就

会发觉,立即就会轻舒猿臂,扬长而去。

白颊长臂猿喜欢吃各种植物的果实、树叶、嫩枝、花朵,以及昆虫、鸟卵等,

但植物性食物占其食量90%以上。

白颊长臂猿的喉部长有喉囊,又叫音囊,喊叫的时候,喉囊可以胀得很大,

使喊声变得极其嘹亮。它是哺乳动物中的“歌唱家”,特别喜欢鸣叫,形式有雄

2

兽的“独唱”、雄兽和雌兽的“二重唱”和雄兽及其家庭成员的“大合唱”等等。

特别是气势磅礴的“大合唱”,一般是成年雄兽首先发出引唱,然后成年雌兽伴

以带有颤音的共鸣,以及群体中的亚成体单调的应和,“呜喂,呜喂,呜喂,哈

哈哈”,音调由低到高,清晰而高亢,震动10谷,几千米之外都能听到。每天

至少鸣唱1-2次,有时多达3-4次,一般与天气变化有关,主要是在清晨和

傍晚,每次鸣唱持续的时间短的只有2-3分钟,长则在20分钟左右。遗憾的

是,它们高昂悦耳的歌声也给自己带来了灭顶之灾,因为偷猎者正是根据歌声寻

找到它们的。

白颊长臂猿的分布范围极为狭窄,仅限于云南南部的勐腊、江城、绿春和

建水等几个县境内,在国外还见于越南、老挝、泰国等地。白颊长臂猿上世纪

60年代初期在云南勐腊县尚有一定数量,甚至在县城中每天清晨都能听到它们

的叫声,总数约有500-600只。从70年代起就已经逐渐绝迹,目前仅剩70

只左右,即使在森林中,也很难听到白颊长臂猿的叫声了。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讲述了关于白颊猿哪几方面的特点。

【古寺,,现代诗】

2、 文章第一小节中写传说有一种叫做“通臂猿”的动物的内容,可以删

去吗?为什么?

3、 文中画线的句子采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简析其作用。

4、用“读书动笔”的方法,仿照示例,任选文中的一句作点批注。

示例:原文——“白颊长臂猿几乎常年都在树上生活。”

批注――这个“几乎”用得好。准确地写出了白颊长臂猿的活动范围,绝大

部分时间在树上,但并不是全部时间都生活在树上,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科学性。

5、根据文中的知识和平时的积累,对偷猎者说一段话,呼吁他们保护白颊

长臂猿,不要做伤害白颊长臂猿的事,要求语言得体,易于被人接受,不少于

40字。

参考答案:

1、 活动范围常年在树上,吃植物性的食物,叫鸣声哄亮,数量少这几个

方面的特点。

2、 不可以,这个传说写出了白颊长臂猿臂长的特点,增加文章的趣味性,

可读性。

3、 作比较、列数字,形象具体地写出了白颊长臂猿数量变得越来越少的

特点。

4、 如句子:“因为如果有天敌入侵,只要树枝轻轻晃动,睡在上面的白

颊长臂猿马上就会发觉,立即就会轻舒猿臂,扬长而去。”中“立即”这个词写

出了白颊长臂猿臂警觉性高,逃生速度快的特点。

5、 可以从白颊长臂猿臂的可爱之处,数量之少,歌声之动听,人类和动

物和谐相处,不做违法犯罪的事等几个方面进行劝说。

(三)竹叶青酒

①竹叶青酒和名盛千年的汾酒,同产于汾阳杏花村汾酒厂,在第二、第三届

全国评酒会上,均被许为全国十八大名酒之一。该酒色泽金黄透明而微带青碧,

3

有汾酒和药材浸液形成的独特香气,芳香醇厚,入口甜绵微苦,温和,无刺激感,余味无穷。

②竹叶青酒远在古代就享有盛誉。当时是以黄酒加竹叶合酿而成的配制酒。梁简文帝萧纲有“兰羞荐俎,竹酒澄芳”的诗句,北周文学家庾信在《春日离合二首》诗中有:“三春竹叶酒,一曲鹍鸡(古书上指形状象鹤的鸟)弦”的佳句。《水浒》中写道:西门庆说??那酒是个内臣送我的竹叶青。可见,竹叶青,很早以前就成了宫廷御酒。

③现代的竹叶青酒用的是经过改进的配方,据说这一配方是明末清初的爱国者、著名医学家傅山先生设计并流传至今的。傅山先生关心民间疾苦,精通医道,他寓良药于美酒,使竹叶青酒成为今天名冠全球的佳酿。竹叶青酒以汾酒为底酒,保留了竹叶的特色,再添加砂仁、紫檀、当归、陈皮、公丁香、零香、广木香等十余种名贵中药材以及冰糖、雪花白糖、蛋清等配伍,精制陈酿而成,使该酒具有性平暖胃、舒肝益脾、活血补血、顺气除烦、消食生津之多种功效。 ④解放以后,杏花村汾酒厂的广大职工进一步发挥了聪明才智,从精选药材,浸泡兑制,到勾兑陈酿等工序都建立了完整的竹叶青酒生产工艺,使竹叶青酒具有酒体完整,谐调匀称,虽有多种药材香气,但其中的任一种香气成份均不吐露的特色,在全国配制酒类中独树一帜,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年平均出口量近千吨,远销五大洲,在海外一些国家被誉为“仙酒”。1975年,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到杏花村汾酒厂推广优选法,对浸泡工艺等进行了反复试验和优选,改进了操作规程,使竹叶青酒的优质率由百分之三十二提高到百分之五十二。随着社会和生产的发展,竹叶青酒将会有更加美好的前景。

1、文章①~③段从哪几个方面描述的竹叶青酒的?

2、竹叶青酒具有什么特点?【古寺,,现代诗】

3、文中加线句中的“据说”一词不能去掉?为什么?

4、文章④段划线句使用了( )说明方法,此处说明方法的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古寺,,现代诗】

1.味道、享有盛誉、酿造者

2. 该酒色泽金黄透明而微带青碧,有汾酒和药材浸液形成的独特香气,芳

香醇厚,入口甜绵微苦,温和,无刺激感,余味无穷。

3.不能。原意是竹叶青酒这一配方可能是明末清初的爱国者、著名医学家傅

山先生设计并流传至今的,不能确定。所以不能去掉,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真实、科学。

4.列数字。准确、具体的说明了竹叶青酒的优质率有很大提高。

(四)野草

①有这样一个故事。

【古寺,,现代诗】

②有人问:世界上什么的力气最大?回答纷纭得很,有人说象,有人说狮子,有人开玩笑似的说是金刚,金刚有多少气力,当然大家全不知道。

4

③结果,这一切答案全都不对,世界上力气最大的是植物的种子。一粒种子可以显现出来的力,简直超越一切。

④这儿又是一个故事。

⑤(甲)人的头盖骨结合得非常致密、坚固,生物学家和解剖学家用尽了一切方法,要把它完整地分开,都没有成功。后来忽然有人发明了一个方法,就是把一些植物的种子放在要剖析的头盖骨里,给予温度和湿度,使种子发芽。一发芽,这些种子便以可怕的力量,将一切机械力所不能分开的骨骼,完整地分开了。植物种子力量之大如此。

⑥(乙)那么你见过被压在瓦砾和石块下面的一棵小草的生长吗?它为着向往阳光,为着达成生之意志,不管上面的石块如何重,石块与石块之间如何狭,它总要曲曲折折地,但是顽强不屈地透到地面上来。它的根往土里钻,它的芽往地面挺,这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阻止它的石块结果也被它掀翻。

⑦(丙)没有一个人将小草叫做大力士,但是它的力量之大,的确世界无比。这种力量是一般人所看不见的生命力。只要生命存在,这种力就要显现,上面的石块丝毫不足以阻挡它,因为这是一种长期抗战的力,有弹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韧性,不达目的不止的力。

⑧(丁)如果不落在肥土中而落在瓦砾中,有生命的种子绝不会悲观、叹气,它相信有了阻力才有磨炼。生命开始的一瞬间就带着斗志的草才是坚韧的草,也只有这种草,才可以傲然对那些玻璃棚中养育着的盆花嗤笑。

1. 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粗字注音。

解剖( ) 瓦砾( ) 一瞬( )间

2. 解释下列词语。

回答纷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嗤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这也许特殊一点,常人不容易理解”一句话应该还原到文中的( )

A. 甲处 B. 乙处 C. 丙处 D. 丁处

4. 文章是写于抗日战争时期的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仔细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概括野草的主要特点。

5

现代诗与古诗的不同之处
古寺,,现代诗 第二篇

现代诗与古诗的不同之处

现代诗:写法自由,更适合抒发现代人的情

感。

古 诗:语言凝练,内

涵丰富。

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

学中的一枝奇葩,是祖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

产。古诗词中蕴藏着大量的物理知识,在物理概念教学中有机的插

入古诗词有时会起到

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

“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于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现代诗的含义:

1.形式是自由的

2.内涵是开放的

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 “古典诗”与“现代诗”的比较:

“诗”者皆为感于物而作,是心灵的映现。“古典诗”以“思无邪”的诗观,表达温柔敦厚、哀而不怨,强调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

“现代诗”强调自由开放的精神,以直率的情境陈述,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试以一首古诗词与现代诗做比较
古寺,,现代诗 第三篇

试以一首古诗词与现代诗做比较,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两首诗的语言美,并评析两首诗的意境创造及差异。

摘要: “诗仙”李白与现代诗人席慕蓉两位都是著名的诗人,他们所写下的的不朽诗歌总是被众人歌颂着。李白与席慕蓉的诗歌都具有独特的魅力,有着自己的强烈特色,将心中那颗真诚的赤子之心,心中那股浓郁的思乡之情用自己的文字表达出来。但两人写下的思乡之诗仍有一些不同之处。本文主要从作者背景,创作背景、语言美学等方面比较和评析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与席慕蓉的《乡愁》异同之处。

绪论: 诗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之一。诗的语言简练而且具有形象,以一定的节奏和韵律来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当时的社会生活。在此之前,中国诗的演变就从二言到四言,到骚体楚辞、五言、七言、杂言、到再前格律诗,到最终形成的格律诗。经过了清末的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白话形式的现代诗,打破了古诗旧有的韵律和格式,形式自由开放,反映了新生活和新思想。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号青莲居士,表现了诗人对洁净芬芳、一尘不染的莲花的喜爱,显示出自己高尚的情操,与世无争的生活追求。他又号“谪仙人”,是因为贺知章看了李白的《蜀道难》,惊叹李白的天赋才华,称他为“谪仙人”。李白是唐代的浪漫主义诗人,爱饮酒作诗,其诗歌的基调气势磅礴、自由奔放,被后人誉为“诗仙”。二十四岁时,他就开始四处漫游,结交了不少友人如孟浩然。在政治上因权贵遭人谗言,以梁宋为中心,再次漫游,与杜甫成了忘年之交。安史之乱时,受到牵连被流放中郎,但不久后就被赦免。晚年在金陵病逝,留下《李太白集》。

席慕蓉(1943年10月15日),出生于四川,全名穆伦·席连勃。她是一位著名的画家,曾获得多项奖项,同时也是一名散文家和诗人。她的父母亲是蒙古人,是个知识分子。与李白不同,席慕蓉从小就出生在四川,在动荡不安的战乱年代,她随父母辗转重庆、上海、南京,最后定居于台湾。多次的迁居、颠沛流离的生活让席慕蓉心里不由自主地产生淡淡的“乡愁”,对于生活在汉族社会的她来说,父母亲口中所描述的美好家乡,一直是她心中的期待与盼望。席慕蓉的作品大多数是关于爱情、人生、乡愁,包含着她对生命的热爱,故乡的浓郁思念以及对人生的看待。

诗人的乡愁诗总是自相矛盾,漂泊流浪的游子并不时常回乡探望,回乡也只不过是暂

时留一会儿然后又离开,在他乡吐露出自己心里难解的乡愁滋味。也许正是因为诗人都皆有这种离乡思乡的矛盾心理,才使乡愁一直都是中华诗歌里永远不可缺的题材之一。 诗歌原文

《渡荆门1送别》 李白

渡远2荆门外,来从楚国3游。

山随平野4尽,江5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6,云生结海楼7。

仍8怜故乡水,万里9送行舟。 词句注释

1.荆门: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 有楚蜀咽喉之称。山形上合下开,状若门。

2.远:远自。

3.楚国:楚地,今湖北、湖南一带。其地春秋、战国时属楚国境域。

4.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

5.江:大河。大荒:广阔无垠的原野。

6.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下:移下,下来。

7.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8.仍:频频。

9.万里:喻行程之远。 白话译文

远道而来渡过荆门之外,来到楚地游览。山随着低平的原野地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下来的一面天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我还是怜爱故乡的水,流过万里送我行舟远行。

《乡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主题

《渡荆门送别》与《乡愁》这两首诗以各自的的诠释方式表达出作者对自己美好的故乡做出的思念情感。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是一幅山水画,全诗前三句都在描写长江两岸展现出的壮阔、秀丽景色,除了借此诗来反映出自己当时心境开朗,心怀大志,勤奋上进的精神,也表达了自己自离乡以来对故乡的眷恋和依依不舍。这首乡愁的诗除了乡情之外,还夹杂着作者的奋发图强,想要达到梦想的豁达心怀。

作为画家的席慕容的《乡愁》整首诗却是以几个图画的呈现方式来表达她对故乡的浓浓情思和惆怅不已的情绪。席慕蓉与李白不同,她通过描绘思念之晚的画面和意象,表达自己思乡的苦闷之情,身在异乡的游子想要回到家乡的迫切心情,更以意象来代表自己对家乡的想念有增无减,日益剧增,直到永远。《乡愁》传达了作者本身对家乡的渴望渴求,里头所使用的意象更是为整首诗蒙上了一层忧郁的气氛,让读者能够体会到作者心中难以解开的乡结。 创作背景

《渡荆门送别》这首诗是诗仙李白在年轻的时期,他离开家乡蜀山去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李白自幼饱读诗书,建立了远大的政治抱负,他不屑与其他士大夫一样通过科举考试来,希望自己能够受到高官的的赏识推荐给皇上所用。李白在十五六岁时,便乘船离开家乡四川,带着心中那股雄心壮志,开始辞亲远游,途中经巴渝,出三峡,船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地便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船上的青年诗人,描写沿路欣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两岸风景逐渐变化的景色,视野的开阔令他的心情变得开朗,兴致勃勃,同时也回忆起了自己从小居住的蜀山,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在诗中的结尾点名了整首诗的主题思

想,把故乡拟作为人“送别”作者,将作者仍心系故乡的忧郁心情独特地表达出来,别有一番风味,别具一格。

席慕蓉是蒙古人,她从小跟着父母亲到处迁移,即不在那里出生也不在那里生长。她根本没见过自己的家乡,而家乡的样子都是由父母口头转诉,听他们说草原的辽阔美丽,说他们是如何在那片草原上奔驰。席慕蓉对于父母口中的故乡,充满着好奇与期待,总是在想象着故乡的模样。长期定居在台湾的她,在四十六岁以前都没踏过故乡的土地,只有凭自己的想像力和父母的描述来猜测家乡的模样,通过诗来暂时解开自己对朝思暮想的故乡的思念情怀。席慕蓉这一生早期的生活较为漂泊不定,早期她在汉人的社会长大,可怜的是她在活了大半辈子之后才有机会能够亲眼目睹家乡的风采,踏上家乡的土地,感受蒙古草原的气息。

李白从小能够在自己的故乡出生、长大、学习,在故乡留在种种难忘的回忆,所以自然在远游的时候会想起住了十年以上的故乡,回忆那些在故乡的欢乐时光。而席慕蓉的命运却很不幸运,除了无法在自己的家乡长大之外,根本没有对故乡的记忆,而且还要在汉人的社会里听见别人对自己民族的误解和歧视,对她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怀念故乡的诗比起李白更加的忧郁、痛苦和想念。 诗歌的语言美 抒情美

抒情,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直接或间接地抒发内心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也可以释放自己的心中情感。李白和席慕容都使用间接手法,托物比兴,婉约地将自己的浓浓醇厚的情感,融入于情景事物之中,比起平铺直叙,含蓄的方法更能深刻地表达出对故乡的思念。然而两人抒发自己情感的当儿,碍于身份背景和生活遭遇,叙写的方法截然不同。

李白写《渡荆门送别》时并没有使用中国诗歌的传统意象,反而是运用词句之间的夸

张手法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情感,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之一是把拟人与比喻巧妙地结合起来,移情于物。颔联和颈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都是以长江的两岸,作者沿江看到的景色,山河秀丽,辽阔平野来描写,诗歌里融入了自己的情感,抒发心中的开朗心境。李白经过了蜀山的险要地势,一出三峡就见到辽阔无边的平原,从狭小的视线一下子变得宽敞,心中难以压抑的澎湃心情就以长江两旁的景象表达出来。接着,颈联的上句写晚上,皎洁明月银辉四射,月影倒映,"飞"字的动感十足,唤起诗人的美妙联想。下句写白天,天空的彩云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作者以夸张手法写出自然景象的变化,想要实现心中远大抱负的积极上进,词语间透露出了豁然开朗的心境。这一联景象壮观,想象丰富,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兴奋喜悦之情。诗歌的末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与前几

句不同,将笔锋的方向一转,对缓缓流动的长江写入了自己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作者将故乡比拟成富有情感的人,不远路途的遥远,送别离开故乡的作者,凸显出了作者思念家乡含情脉脉的情感。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风格豪迈洒脱又有几分含蓄。《渡荆门送别》所写的景物全染上了诗人内心的感情色彩,荆门外雄壮奇伟的自然景色,与这位青年诗人初离故土,投身到更广阔的天地,去追求那不平凡事业的广阔胸怀和奔放热情的情调是完全一致的。

《乡愁》里采用了一般中国古诗词所用的传统意象来表达心中对故乡的思念即笛、月亮、和独创的不老之树作为意象,代表了作者心中的思乡情愫。自古以来笛声就与思念有着密切关联,其悲凉、悠扬的音乐总是触人幽思,汇合诗人的种种情怀。诗人不明说却以笛子的凄清远扬的声音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思乡之情,惆怅的情感,凄凉的乡愁心情拨动了读者的心弦。席慕蓉也使用了月亮,这个人类相思感情的载体,象征着团员,圆满的意象烘托出思想的愁绪,寄托对故乡相思之情。每到深夜,就会听见悠长悲伤的基调的笛声,望着与家乡同样的月亮,思想情感变得更加浓烈。第二节写模糊的怅惘”描写了因时间的变化,造成作者对故乡的面貌已变得模糊不清,好像被弥漫不清的雾阻挡了一样,用抽象的事物叙述主观的感受、“增添了几分悲伤和痛苦的情感。“从“月夜响起的笛声”到“雾中的离别”,思乡的痛苦更上一层,深化了离开家乡而思乡的痛苦。最后,没有年轮的树更是代表她对故乡的绵绵情感,作者借树表达出她对故乡的感情就像一棵没有年轮的树一样,永远都不会枯萎老去,就像是在与故乡作下承诺。作者思乡之情就像树一样根深蒂固,越扎越深,随着年龄的增长情感也逐渐增加,像陈年老酒一样越久越浓厚,此情将保持不变,永生不灭。 韵律美 中国古代诗词创作重视艺术性,有这几个严格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韵律”,讲究词的搭配、音调和谐、对偶和押韵,增强诗歌的音乐感。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是唐代的五言律诗,包含了旋律美和节奏感,整首诗气势磅礴,婉转悠扬。相反的《乡愁》根据现代诗的格式,打破传统的韵律美格式,但却不失优美感,读起来的时候诗歌仍然透出了淡雅却又深重的情感思绪。

《渡荆门送别》全诗一共八句,每句五个字。作者巧用平仄,来增加节奏感和韵律美。 这首律诗的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是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这音调的变化,美妙的节奏使整句念起来通畅顺口,韵律和谐、节奏轻快、给人欢唱淋漓,视野风景的转换随着诗句的音乐也变得气势磅礴,增加了整首诗的语气。作者也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诗句对仗工整,结构整齐。举个例子,颔联中,名词“山”对名词“江”、动词“随”对动词“入”、名词“平野”对名词“大荒”、形容词“尽”对形容词“流”,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主谓“月下”对“云生”、动词“飞”对“结”、名词“天镜”对“海楼”。诗句的结构、

现代诗和古代诗的不同点
古寺,,现代诗 第四篇

现代诗和古代诗的不同点:

古诗有着较为固定的语言形式和比较严格的韵律要求,他们在字数上比较整齐,讲求押韵和对仗。现代诗在语言和形式上比较自由,意象上更加新奇,写起来比较洒脱。

自编自编自编诗自编诗歌自编古诗自编现代诗
古寺,,现代诗 第五篇

自编自编自编诗自编诗歌自编古诗自编现代诗 我们校园景色好,学生游园清晨早。 有人行走五六圈,有人小步慢慢跑。 学生学习都挺好,老师认为能提高。 现在你就能知道,我们校园真正好!

2015关于庆祝国庆节的诗歌
古寺,,现代诗 第六篇

每逢国庆日,各国都要举行不同形式的庆祝活动,以加强本国人民的爱国意识,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各国之间也都要相互表示祝贺。逢五逢十的国庆日,有的还要扩大庆祝规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国庆节的诗歌,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庆祝国庆节的诗歌【1】

我爱祖国十月的花,

她无比灿烂辉煌,

因为她在我的心中

有56中芬芳——

啊,这芬芳在我心中四季难忘,

从春天北方的桃花吐艳,

到严冬海南的稻花飘香,

从炎夏荔枝满树的福建山村,

到秋天葡萄成熟的吐鲁番果香……

天天有彩花开放,

季季有丰收在望,

在这些芬芳里,

我看到最绚丽的景象——

还有她的雪白和碧绿,

美如黎明的晴空,

未来的希望……

关于庆祝国庆节的诗歌【2】

陌上桑二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憙(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wō堕髻jì,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zī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

“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 白马从骊驹;

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关于庆祝国庆节的诗歌【3】

万里晴空,壮丽山河,赤旗飘扬。

看九州方圆,普天同庆;江河歌唱,遍地流芳。

社会稳定,人民幸福,改革开放谱新章。

新中国,如世界巨龙,屹立东方。

今朝如此辉煌,赖党政国策指方向。

忆峥嵘岁月,生灵涂炭;黎民多难,长夜茫茫。

枪林弹雨,出生入死,换得新生红太阳。

当珍惜,永葆河山赤,地久天长。

2015塞下曲教学反思
古寺,,现代诗 第七篇

反思一:塞下曲教学反思

唐代诗人卢纶共写了六首五言乐府诗《塞下曲》,本次课选取的是第三首。在这首诗中,诗人为我们描绘了戍边将士们在大雪纷飞的天气下,准备追击敌人的场景。诗歌没有向我们描绘最后追击的结果,留给了我们无限的想象的空间。

本次课在新教师见面课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下面就本次公开课进行总结:

一、反思进步之处

1、教学方式:

在以前的教学以及上次公开课上,我的古诗教学过多的注重的是诗歌意思的理解,但是经过课后领导的指导,我在本次课中把重点转移到了读上,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诗歌意境,感受诗歌韵味,同时加深印象,巩固记忆,使得课堂背诵效果明显好于过去的教学方式。

2、语言表达,课堂语气

由于自身原因,在教学时声音不够浑厚,没有亲和力,在本次教学中,我有意的放慢语速,慢慢地改正这方面的不足,以便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意境,理解诗意。

二、反思不足之处

1、课程顺序设置

为了使学生能够在的引导下一步步循序渐进的理解诗意,我采用的是分步出示古诗内容的方式讲解古诗,但是忽视了古诗的整体性,使学生不能从整体感知古诗意境和含义,容易让学生在以后的古诗学习中犯断章取义的错误。

2、课程内容设置

应该更全面的把诗歌的写作背景以及诗人介绍给学生,学过的内容要领学生适当的复习,加深印象,以便更好理解诗歌含义。

3、沟通、交流

讲课前以及过程中都缺少与师父的交流,同时也缺少与其他有经验的教师的请教,使得课程问题多多,错误频出,以后要改正。

三、感谢

感谢领导的悉心指教。在讲课之后听课领导针对我课中存在的问题一一指导,问题出在哪,应该如何改正,都详细地进行了点评,并给了我许多思路和灵感,对我以后古诗教学给予了莫大的帮助。

反思二:塞下曲教学反思

今天我教学了唐代诗人卢纶的作品《塞下曲》。该古诗取材于《史记.李将军列传》,借西汉飞将军李广以石为虎而射之的故事,赞美唐朝戍边名将的勇武。古诗的教学我还在不断的尝试阶段中。初读古诗的时候,我觉得这首五言诗很好理解,学生只要理解了重点字词,诗的含义就明白了。但是,细细想来只做到这些还不够,还得让学生进入古诗的意境中,体会这首古诗真正所要表达的内涵,感受古诗的的魅力和博大精深。

教学过程里,我把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引入到课堂中,即“飞将军”名字的由来。学生注意力马上被调动起来,很自然的就导入到古诗《塞下曲》的教学中。

学习古诗得让学生有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做到“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更不如授之与渔场”。为学生营造一种学习古诗的氛围,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下轻松地学习古诗,这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我觉得应该努力使自己的教学向它靠近。课堂上学生们在反复读的过程中,向同学们汇报自己读懂了什么,虽然有时仅仅是简短的几个字的理解,但我觉得反映出来的就是学生独立思考的结果。这时,作为教师,既要对孩子的思考过程给予肯定,又要提出一些创造性、发散性思维的问题,把孩子带入到古诗的情境中,促使孩子向更深层次的理解去思考。同时,在学古诗中加上古筝配乐,让孩子们在优美的音乐中去理解古诗,品读古诗,欣赏古诗。

从这堂课上,我感受到了孩子们自己个性的理解和朗读,感受到了孩子们在诵读的基础上用心地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感受到了孩子们在学习古诗中一点一滴的进步,使本节课古诗的教学最终达到高潮。

课堂教学是一门不完美的艺术,每堂课不可能尽善尽美。在这堂课的教学中,古诗内容较好理解,学生很容易就理解内容,感受李广将军形象的高大。如果对古诗的拓展再深入些,内容再丰富些,相信学生们一定会在饶有兴趣的学习古诗中感悟其魅力,真正使学生融入到博大精深的古诗的海洋中,继承我们古人留下来的古典精髓!

反思三:塞下曲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唐代诗人卢纶的作品《塞下曲》。初读教参的时候,我觉得五言诗很好理解,把重点的关键的字词解释给学生,这首诗的含义就明白了。但是,回想起课标里提起的“多让学生反复读,用心去感受,其含义自然就会跃入纸上”,还是服从课标的指示,让学生在反复读的过程中,体会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首先,我让学生背诵学过的古诗,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自然的就导入到古诗《塞下曲》的教学中。学习古诗得让学生有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做到“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更不如授之与渔场”。为学生营造一种学习古诗的氛围,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下轻松地学习古诗,这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在学生反复读的过程中,通过自己读懂了什么,汇报自己的理解,虽然简短的几个字的理解,我觉得反映出来的就是学生思考的结果。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能把学生浅显的理解囫囵吞枣的以点头的形式蒙混过关,而是把自己的表扬毫不吝啬的给与学生,这样既对孩子的思考过程给予肯定,又促使孩子向更深层次的理解去思考。从这堂课上,我感受到了学生们一点一滴的进步,古诗的理解就变得轻松自然。学生有了自己个性的理解,在读的方面也就表现的不一样。最后,在诵读的基础上用心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读说结合,来感悟李广将军的高大形象,使古诗教学达到高潮。拓展训练,把孩子们的兴趣引申到课外,始终保持学生的乐学状态。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在让学生充分想的时候时间过于短,展开的古诗画面不是很形象,学生没有完全置身于当时的故事情节当中,这是很失败的地方,导致最后的读不是很到位,学生体会的思想感情不是很深。在以后的教学中,尽量避免今天所犯的错误,真正使学生融入到古诗中,来继承我们古人留下来的古典精髓!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小学生童心向党诗歌朗诵【三篇】
  • 关于冬至的诗
  • 秋分诗 秋分的诗
  • 赞教师诗句
  • 秋分古诗 秋分的古诗
  • 建军节诗句
  • 立秋诗句 关于立秋的诗句诗词大全
  • 建军节诗歌 八一建军节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