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优秀作文 >

借物抒情(共5篇)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9-01    阅读:


【篇一】:怎样借物抒情

怎样借物抒情

借物抒情,借物是手段,抒情是目的。怎样才能通过借物达到抒情的目的呢?营造这类文章的手段是象征联想和类似联想。通过象征联想,由某种象征体联想到它具有的象征义,或由某种象征义出发去联想可表达的象征体,都可以构成一篇借物抒情的文章。通过类似联想,用某一具体形象来表示与之在形态上的、性质上的、情境上的类似的抽象事物、思想感情,同样 构成又一类借物抒情的文章。

借物抒情,是描写抒情手法之一,也称作“托物言志”或“写物寄意”,就是通过对某种具体事物的描写来寄托某种感情、志趣、思想观点。通篇文章使用这种方法或技巧,就称为托物言志或写物寄意文。运用这种方法抒情,要抓住描写对象在某方面的特征,凭借这些特征来抒发某种感情。茅盾为抒发他对抗日根据地抗日军民的热爱、崇敬之情,以白杨树作为描写对象,突出地描写了它那象征抗日军民崇高精神和坚强意志的形象和气质,显示出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的“伟丈夫”的“性格”。把物与情,物与意糅合在一起,达到了物与情和物与意的统一。 借物抒情文章的营构手段是象征联想和类似联想。

象征,即用某种特定的具体形象,表示与之相似和相关的抽象事物、概念或思想感情。象征的构成是事物之间由人类想象活动参与的,传统习惯上的和心理上的、感觉上的特殊联系,如用黄河、长城象征中国,用烈火、红色象征革命,用白鸽象征和平,用松鹤象征长寿等。

象征由象征体和象征义两个方面构成,象征体即用来表示某种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的那个具体形象,也就是写物寄意中的那个“物”;象征义即通过象征体所表达的某种概念或思想感情,也就是写物寄意中的那个“意”。由某种象征体联想到它可以具有的象征义,或由某种象征义出发去联想可以表达它的象征体,都可以构成一篇写物寄意的文字。

联想,是由眼前的或想到的某一事物,进而想到与之相关的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如果二者之间互相类似而联想到一块,那就是类似联想。一种具体事物与一种抽象事物或思想感情,可以存在形态上的、性质上的、情境上的类似性,于是就用某一具体形象来表示与之在上述某方面类似的抽象事物、思想感情,同样构成又一类写物寄意文。 写好这类文章,要注意如下几点:

一、 立意要明确

写好这类文章,首先要把握好“物”与“意”之间的对应点,即二者要有密切联系,彼此契合,这是写好此类文章的关键。这类文章的写作,往往是作者从物的自然属性中发现了某种与人的社会属性——感情、品德、行为等相通或类似的东西,即发现了物的感情表现性或品格表现性,从而通过对物的人格化的描绘,或通过由物及情,由物及理,由物及意的联想,来抒发作者的某种感情,表达作者的某种思想、志趣以及人生哲理。例如,《白杨礼赞》由白杨树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引出北方农民。

抓住物的特征,在升华为精神品格的基础上,通过联想由物及人,引出赞颂的对象,这是立意的步骤,也是基本思路。

二、 描写要具体

写好这类文章,借物是虚,抒情、言志、寄意是实;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由于抽象、空乏的情、志、意,只有借具体的浅近的事物来表现,才能变得生动、形象,易于领悟和理解,使读者乐于阅读。因此,要善于以所寄之“意”的形态、性质、情境等方面的特征,


【篇二】:借物抒情类作文

我 喜 欢 秋 天

曾有许多人问过我“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欢哪个季节?”我总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喜欢秋天!” 我喜欢秋天,虽然它没有春天生机勃勃之貌,没有夏天姹紫嫣红之景,也没有冬天银妆素裹之纯,但我仍对它情有独钟。

如果说绿是春天的使者,红是夏天的色彩,白是冬天的打扮,那么黄便属于秋天。在送走夏姑娘的同时,秋婆婆迈着她那矫健的步伐向我们走来,她的到来,使万物脱下了旧衣,换上新装。树儿们都脱下了绿衣裳。换上了秋婆婆精心缝制的新衣。花儿都收敛起绽开的笑容,鸟儿也都成群结队地飞向南方——另一个更加温暖的世界。似乎一切都显出几分无奈,几分孤独,几分凄美。过往行人也来去匆匆,无暇观赏两旁风景。这也许是秋天不能受到大众欢迎的原因吧。

但让我们把目光从这些令人倍感哀伤的景色中移开,移向那金灿灿的田野。田里的庄稼经过几个月的培养,现在已经成熟了,这给人们带来了无可比拟的喜悦。辛勤工作许久的农民们带着满面的笑容,走向金色的田野,收获他们劳动的果实。他们在金色的大海中干得热火朝天,一时间,春天的生机勃勃,夏天的活泼热情,秋天的丰收喜悦全来到了这广阔的田间。一阵秋风吹过,“大海”泛起层层浪,夹杂着人们清脆欣慰的笑声。看着此情此景,还有多少人会不喜欢上秋天呢? 有时会有一场小雨,秋雨小小的柔柔的扑打在人们的脸上,凉凉的。这时,人们忘记了一切不幸,尽情接受秋雨的洗礼。

我喜欢秋天,喜欢那萧条的美,喜欢那丰收的喜悦,喜欢那绵绵的小雨……喜欢它的所有所有。 如果现在有人问我:“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喜欢秋天!”尽管它并不很出众

人 生 如 萍 一池浮萍,青青绿绿,其中也有点点水色,无风时它像一块布平铺塘面上,没有一丝一毫的皱纹,又像一块天然的青绿铜镜浮在池中。

其中也有几支树杈直插过池面,萍面略显得有些破痕——可是却不能完全划破,这之中更显示出了它的生机。杂草和翠鸟也时不时地打扰着萍面,一漾一漾的,鱼波纹是不能不出现的,使浮萍更显得拥挤和紧张。

狂风大作,起皱折的是浮萍;弯身摆头的是杂草;早已无踪影的是翠鸟,皱折只是一刻,风稍微小时,萍面又恢复了原状。尔后,又是皱折,浮动不定。有时也有鱼儿的“拜访”。风是魔鬼,杂草是细菌,然而却破坏不了它。

风后,萍面依然是完整的——除了少许的杂物。 这,使我不由地想起了文天祥的诗句“身世浮

沉雨打萍”。是啊,人生又何尝不像浮萍,平静的人生里时刻都有风波;而风浪又蕴藏着平静的人生。 曲折的人生,又何尝不是风中生存的浮萍,浮萍是为了生根于水中,而人是为了在大千世界中生存。 坎坎坷坷,漫漫人生,对着苍天长叹,叹已逝人生;对黄河咏赞,赞黄河雄姿;对着小草低泣,泣小草无人知晓;站在高山上高唱,唱高山的威武;对小河低吟,吟小河的涓涓…… 若人生只有浮萍的平静,没有狂风,那人生就是一杯淡水无味可言;若只有小河的自私,那人间处处是冷若冰霜;若只有大山的高傲,那人间没有无私的爱…… 自己的人生,自己的道路,都在自己的脚下,由自己掌握。 人生!浮萍!

.1冬天,小草藏匿了踪迹。你能用独特的眼光去发现小草吗?请以此为题,写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

2.寒冬的风,许多人是惧怕的。你能发现她的可敬可爱吗?请以“寒冬,风也在唱”为题,写一篇写景散文。

小草

走在校园的小道上,扎堆的小嫩草吸引了我的眼球。我向前望去,小草一片一片的,几乎遍布了校园的每个角落。我不禁想:是什么东西支撑着她,使她变得这么顽强?后来我读懂了她,正是因为她心中有一股对生活充满希望的力量在支撑着她,使她顽强的活下去,哪怕是在岩石的强烈阻击下。


【篇三】:借物抒情(用)

借物抒情

教学目标
学会选取某种事物,描绘 它们的形态特征,并从中 发现一定的象征意义,借 此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借物抒情,托物寓意”就是通 过对某种事物(动物、植物、花 草)的“形”进行形象具体的描 绘,来表明自己的心志,展示自己 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然、人生的感 悟、思考的一种表现手法。这类 文章写景状物不是目的,它是为 抒情言志作铺垫的。

背诵

一间陋室,一架素琴, 几抹苔痕,遍地草青,

与高朋谈笑风生, 伴青灯共读金经。

【 借 物 抒 情 】

《陋室铭》抒发了刘禹锡安贫乐道、 高洁傲岸的如清风明月般的情怀。

背 诵 《 爱 莲 说 》

——借物抒情——
一潭碧水,几株莲花,一缕 清风,满池芬芳。那于污泥中傲

然直立的,分明就是衣袂翩然、 洁身自好、襟怀坦荡的古时君
子——周敦颐。

<<素面朝天>>

毕淑敏

看看我们的周围.每一棵树,每一叶草, 每一朵花,都不化装.面对骄阳.面对暴雨, 面 对风雪,他们都本色而自然.他们会衰老和凋 谢,但衰老和凋谢也是一种真实.作为万物灵 长得人类.为何要将自己隐藏在脂粉和油彩 的后面?

---本文的托物言志由花草树木联想到人,
质疑人类的某种行为,表达了自己的认识和 态度.

“梅”
特点:百花开罢它独放,不畏风雪不争春.

陆游有诗:

咏梅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所言何志? 人应有不畏风雪不争春的内在人格美.

• “假花”与“真花”
• 归纳:假花纵使再美.再逼真.也不属于任何 季节.他没有生机.没有昨天和明天,没有凋零, 也没有希望.真花即使不够完美.却有整个的 成长过程.有无限的生命活力.让我们做一枝 有灵魂.有热情.充满期望充满真诚的真花!

• “萝卜”
• 归纳:萝卜平凡的外表的下面,是 怎样美丽的内心,外表的美固然 重要,但我们若拥有光华灿烂的 内心世界,那我们就是美丽的.

• 托物部分往往采用描写的表达方 式, • 言志部分常常运用议论和抒情的 表达方式。

面对生活的浩荡大泽,直 接抒情就好比从桥上飞驰而过, 借物抒情就好比乘一叶扁舟, 听耳畔琴声悠扬,看湖面云影 飘摇,一路前行,一路欣喜。 后者可以给我们更多的触动和 感悟,让我们的生活之路多一 些绿荫和花香。

大自然时时刻刻给我们以 启示:看到幼苗冲破岩层,我 们感到生命的顽强;看到江河

奔腾不息,我们感到时间的飞 逝。 , 。



一品红
没有哪种花卉像一品红,带给我如此强烈的震撼; 也没有哪种花卉像一品红,带给我如此复杂的情感.




对于奇花异草,我一向不懂欣赏,只觉得开花的花 就是好花.每当看到花


【篇四】:托物言志与借物抒情的区别(word版)

托物言志与借物抒情的区别

第一、“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如于谦的《石灰吟》,诗人借物咏怀,通过开采石头烧成石灰的过程及结果,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难困苦的坚贞情操和清正磊落的高洁思想。

“借物抒情”,顾名思义,是指在作品中,通过对事物的描写或环境的渲染来抒发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感情。如鲁迅《故乡》开头一段,作者并没有直接抒发“我”的悲凉心情,而是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来表达“我”当时的心境:压抑、窒闷、悲凉。

借物抒情虽也是一种文章的表现手法,除适用于通篇写景抒情的散文外,借物抒情还多运用在叙事类文章的局部,起到交待时间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推进情节发展、再现地域风光、增强诗情画意等作用。

第三、托物言志常常是作者受生活的启发,托物寓意的结果。“托物言志”是通过咏物来咏志。它常常是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对生活的独到感悟提炼升华出来。这些“物”不是“景”,咏物不是写景。如郑燮的《竹石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本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诗人笔下竹石如画,但作品传递给我们的却是竹子的精神——立场坚定,不折不挠,顽强抗争,涵蕴着诗人的人格力量。

而借物抒情则是作者从自己的情感出发移情于物的结果。“借景抒情”是借助写景来抒情,或景中含情,时时流露;或情寓景中,蕴而


【篇五】:借物抒情阅读练习

借物抒情阅读练习

中考动向

现代文阅读能力提升:记叙文——述物抒情篇

述物抒情类记叙文是指以事物或景物为写作对象。借对“物”描写记叙以达到抒发作者某种情感的目的的散文类文体。这类题材的文章多使用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借物抒情等写作手法。是中考现代文阅读题中常见的文体。

由于此类文章重描景、抒情。文章多富有文采,用词富有感情色彩,因此,命题者多从以下几个方面命制题目:

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旨和情感;

2.感受和把握重点词、句的感情色彩。体会重点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

3.识别常用的修辞手法。并能够分析这些修辞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4.明白作者描绘事物的角度;

5.识别文章使用的写作手法;

6.理解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7.拓展类试题。如由作者所描写之物联想到其他事物等等。 精题展示

①秋日里,我从遥远的大山往公路边扛木头,一截黑乎乎的用来做拐棍的干枯杨木桩,被我顺手捎回,插在了院子内的土堆上。

②之后,我很快便把它忘掉了。只有母亲,偶尔会把一个湿筐子或一块刚洗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借景抒情(共3篇)

下一篇: 倾听自然(共6篇)

最新成考报名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优秀征文...
  • 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优秀...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优秀征文...
  • 我和新时代国家安全征文【十三篇】
  • “时刻听党话,永远跟党走”小学生征...
  • “时刻听党话,永远跟党走”小学生征...
  • 我和新时代国家安全征文十五篇
  • “时刻听党话,永远跟党走”小学生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