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分一分(一)教学设计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9-24    阅读: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分一分(一)教学设计(一)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分一分》教学设计

《分一分》教学设计

金寨县梅山镇马店小学 张初有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P53—55“分一分(一)” 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熟悉是学生在已经把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要学习分数,是学生以前所不曾想过或是没有想明白的问题,。这一部分内容以前是四年级所学习的内容,而新教材整合为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教材把认识分数作为一个单元,足以说明学生树立分数这个概念需要一个过程,同时对意义的理解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学习时需要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实验操作、观察、判定等直观手段,逐步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分一分(一)》这节课,就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分苹果”游戏,引出分数,在活动交流中初步了解分数的意义,逐步懂得分数的读法、写法以及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理解平均分的意义,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分数概念比较抽象,教材从学生熟悉的一个简单的数学事实出发: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个人分得半个苹果,让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表示“一半”。这个讨论过程,一方面 让学生

意识到原来的数不够用了,要另想办法表示“一半”;另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创造,感受表示“一半”的方法其实有很多的。在多种方的对比中,体会用分数表示一半的优越性,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进而让学生在“涂一涂”“折一折”“说一说”等操作和描述活动过程中理解简单的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并会认、会读、会写分数,认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本节课的核心是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和操作过程来理解简单的分数的意义,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学情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从整数到分数进行数的概念和第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读写方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认识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学生学习时可能出现一些困难,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等形式,逐步体会分数的意义,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与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设计意图:

通过涂、折、找等活动,让学生充足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观,亲身经历“分数”的探索过程,切实感悟“分数”的真正内涵;同时,在找一找的过程中,把刚学习的“分数”的概念,运用到生活中,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拓展了学生印象中“分数”概念的外延,使学生对“分数”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学习的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2、过程与方法:玩中学——学中做——做中得——乐中验。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渗透了学习方法。

3、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活跃学生的思维,更深入的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掌握简单分数的写法和读法,体会学习的必要性。

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具学具预备:

苹果、水果刀、 正方形纸、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字吗?(分)板书

师:平时你们分过东西吗?能告诉我分过什么吗?

看来很多同学都有分东西的经历,那今天教师就请你们帮我来分一分。

1、出示苹果问:老师手里有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 每人分几个? (2个)

2、老师手里2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 每人分几个?(1个)

3、老师手里1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教师作出几种情况,公平分最合理。)

4、师:(每人只有半个)你想怎样来表示半个呢?能否发明出

一个符号来表示半个呢?

5、学生动手创作,教师让学生展示说出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 有的学生用0.5,有的用折纸,有的用A从中间画竖线隔开,有的用B从中间画横线隔开,有的用o画线隔开,有的用“双喜”的“喜”来表示物体的一半,有的用 正方形从中间画线隔开来来表示,有的是1/2还有的学生用画图来表示。

6、在这些方法中同学们观察思考用那种办法表示一半更简单呢?(1/2)

二、新课学习:【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分一分(一)教学设计】

1、动手实践,理解新知。

(1)、 涂一涂。

师: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请看教材53页(出示图片:衣服、树叶、小汽车、长方形、正方形、圆、正六边形)同学们先观察这些图片有什么特征(轴对称图形),它们里面就隐含了很多的分数。你能表示出它们的二分之一吗?让我们一起来涂一涂吧。

师:涂完的小朋友,请先小组内互相交流检查一下。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作品拿到前面来展示一下?(学生出色片段) 生1:我把六边形的上下两个边的中间用线连起来作对称轴,然后涂出其中的一份。

生2:我把六边形的对角有用线连起来作对称轴,涂出其中的一份。

生3:我把圆对折画出它的对称轴,而且这种对折的方法可以找出很多条对称轴,然后涂出其中的一份,表示二分之一。

(学生作品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师:二分之一还可以表示很多物体的一半呢!

(2)、找一找。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物体或事物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你能找一找吗?先看一看,再思考一下,你可以边找边说,看谁找的最认真,最多!

(3).判断图中哪些阴影部分是原图的1/2。

2、老师和同学们做第二个游戏。

(1)、折一折。

师:老师刚才给每个人发了1张正方形纸请你对折两次然后展开观察这张正方形的纸被分成了几部分,各部分有什么特征?

师:涂出其中的一份,想想这一份是几分之几?(四分之一)涂出两份呢?(四分之二)三份呢?(四分之三)四份呢?(四分之四) 师:刚才我们通过涂一涂、找一找、折一折发现了很多分数,但你们发现了没有:我们都是在怎样分的基础上才得到分数的?

生:平均分。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分一分(一)教学设计】

师:对了,只有在平均分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得到分数,像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四分之二等都是分数。

(2)、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分数究竟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刚才我们在正方形上涂的三份一般要用分数3/4来表示,(教师板书),中间的横线叫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数线下面的数4叫分母,表示把这个饼平均分成了四份,分数线上面的3叫分子,表示这样的三份,这个分数怎么读呢,从下往上读,分数线读作“分之”。就读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分一分(一)教学设计(二)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分一分》教学设计

《分一分(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P67—69“分一分(一)”

二、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熟悉是学生在已经把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要学习分数,是学生以前所不曾想过或是没有想明白的问题,。这一部分内容以前是四年级所学习的内容,而新教材整合为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教材把认识分数作为一个单元,足以说明学生树立分数这个概念需要一个过程,同时对意义的理解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学习时需要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实验操作、观察、判定等直观手段,逐步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分一分(一)》这节课,就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分苹果”游戏,引出分数,在活动交流中初步了解分数的意义,逐步懂得分数的读法、写法以及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理解平均分的意义,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分数概念比较抽象,教材从学生熟悉的一个简单的数学事实出发: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个人分得半个苹果,让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表示“一半”。这个讨论过程,一方面 让学生意识到原来的数不够用了,要另想办法表示“一半”;另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创造,感受表示“一半”的方法其实有很多的。在多种方的对

比中,体会用分数表示一半的优越性,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进而让学生在“涂一涂”“折一折”“说一说”等操作和描述活动过程中理解简单的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并会认、会读、会写分数,认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本节课的核心是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和操作过程来理解简单的分数的意义,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学情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从整数到分数进行数的概念和第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读写方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认识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学生学习时可能出现一些困难,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等形式,逐步体会分数的意义,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与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学设计意图:

通过涂、折、找等活动,让学生充足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观,亲身经历“分数”的探索过程,切实感悟“分数”的真正内涵;同时,在找一找的过程中,把刚学习的“分数”的概念,运用到生活中,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拓展了学生印象中“分数”概念的外延,使学生对“分数”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学习的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2、过程与方法:玩中学——学中做——做中得——乐中验。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渗透了学习方法。

3、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活跃学生的思维,更深入的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六、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掌握简单分数的写法和读法,体会学习的必要性。

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七、教具学具预备: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分一分(一)教学设计】

苹果、水果刀、 正方形纸、多媒体课件等。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和大家做个游戏,听清楚游戏的规则,我们今天回答问题不用嘴而用手,答案是几,就拍几下。

1、出示苹果问:老师手里有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 每人分几个? (拍手表示)

2、老师手里2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 每人分几个?(拍手表示)

3、老师手里1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教师作出几种情况,公平分最合理。)

4、师:(每人只有半个)你想怎样来表示半个呢?请发挥你的想象,大胆创造出表示“一半”的方法。可以画各种各样的图形,也可以发明一种符号来表示。

5、学生动手创作,教师让学生展示说出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 有的学生用0.5,有的用折纸,有的用A从中

间画竖线隔开,有的用B从中间画横线隔开,有的用o画线隔开,有的用正方形从中间画线隔开来来表示,有的是1/2还有的学生用画图来表示。

6、在这些方法中同学们观察思考用那种办法表示一半更简单呢?(1/2)

(二)新课学习:

1.认识二分之一,感受分数的意义。

师:这个数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分数。(板书:分一分(一))

师:(用多媒体配合讲解1/2的含义)请看,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苹果的1/2,那另外一份呢?

师:(实物演示没有平均分的情况)如果用一个圆表示一个苹果,这样分,其中的一份能用1/2表示么?为什么?

师:看来,要找到1/2,必须怎样分?(板书:平均分)

2. 感受1/2。

(1)画一画。

师: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请看教材67页(出示图片:正方形、菱形、六边形、小房子、花瓶)同学们先观察这些图片有什么特征(轴对称图形),它们里面就隐含了很多的分数。你能表示出它们的二分之一吗?让我们一起来涂一涂吧。

师:涂完的小朋友,请先小组内互相交流检查一下。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作品拿到前面来展示一下?(学生出色片段) 生1:我把六边形的上下两个边的中间用线连起来作对称轴,然后涂出其中的一份。

生2:我把六边形的对角有用线连起来作对称轴,涂出其中的一份。

(学生作品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师:二分之一还可以表示很多物体的一半呢!

(2)找一找。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物体或事物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你能找一找吗?先看一看,再思考一下,你可以边找边说,看谁找的最认真,最多!

(3)小结:通过找1/2,我们知道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

3.认识几分之几,进一步感受分数的意义。

(1)、折一折。

师:老师刚才给每个人发了1张正方形纸请你折一折、涂一涂,想办法找出1/4么?

师:涂出其中的一份,想想这一份是几分之几?

师:这是谁的?说说你找的分数是多少?表示什么意思?

生:我折的是1/4,我将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再对折,涂出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1/4.

师:(指着贴的图)对折两次,打开后就平均分成了4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4(板书:1/4)

对比三幅图,涂色部分不一样,都能用1/4表示么?为什么?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师:看来,都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了四份,取了其中的一份,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分一分(一)教学设计(三)
北师大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下册《分一分》教案

《分一分》(一)

教学内容:

《分一分》(一)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五单元《认识分数》第53—5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几的表象,会读写简单分数。

2、能力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互相合作的学习态度和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分数的意义。会读会写分数,知道各部分之间的名称。

教学难点:

利用实物操作,图形直观等手段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中探索新知。

教学准备:

长方形纸、圆形纸、正方形纸、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1.分苹果

师: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出示图片)

生:苹果。

师:几个?

生:四个。

(1)假如现在我要把四个苹果分给两位同学,怎么分公平呢?

(2)现在老师还有两个苹果,还是分给两位同学,应该怎么分呢?

(3)老师最后还有一个苹果,同样分给两位同学,这是我们应该怎么分?

2.讨论“一半”的表示方式

同学们,你们知道每人分几个吗?(半个)半个苹果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学生也许能想到的方式有:(1)用0.5表示;(2)用汉字表示。

(3)用1表示。 2

教师说明:表示一半方式有很多,例如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新2

的数学符号。

二、观察操作,探求新知

1、借助形象,认识1 2

①问: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老师把这个苹果怎样了?(切开了)两块的大小怎样?(同样大)说明老师怎么分?(平均分 )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整个苹果的多少?(一半)一半是日常生活中的说法,用数学语言来说,1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同时在其中一块苹果上标出分数 。)短短的2

横线表示苹果平均分,横线下面的2表示苹果平均分成2份,横线上面的1表示2份中的1份,这个数读作二分之一。全班同学读一读这个数。(生齐读)这一块是这个苹果的1 ,(指另一块)这一块是这个苹果的多少呢? 2

教师演示不平均分的苹果。如果像这样分,每一块能不能用分数1表2

示?(不能)可见这里能不能漏掉“平均”两个字?(不能)

②出示学具纸片,你会表示出它的二分之一吗?先折一折,然后用斜线把它的二分之一涂上颜色。

③谁来介绍你是怎样表示出学具纸片的二分之一的?

现在同学们对1掌握的很好了,那我们再学习其他的分数。 2

2.认识几分之几

①演示平均分成四份的正方形。教师提问:这个正方形被平均分成几份?(四份)涂阴影的部分能不能用哪个分数来表示?

(1)把正方形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是这正方形的1 4

(2)把正方形其中的两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是这正方形的2 4

(3)把正方形其中的三分涂上颜色,涂色部分是这正方形的3 4

(4)把正方形其中的四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是这正方形的4 4

3、2、1与刚才认识的1有什么不同?谁能说说。在生产和生活4442

中,在测量或计算时,往往无法用整数来表示,这时就要用到一个新的数,像1、3、…..这样的就叫做分数。同学们,你们认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4412

吗?横线上面和下面这个数分别称作什么?横线又称什么?现在我们来认识这个分数各部分名称。(课件显示各部分名称)

3.分数的定义:

像1,1,2... 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244

4.分数的读写法及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3 …… 分子 (取的份数)

—— ……分数线 (平均分)

4 …… 分母 (平均分的总份数)

强调写分数时,应该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

5.动手实践,体会几分之几

刚才我们认识了 1、2等等 ,接下来你们想创造一个怎样的分数吗? 24

现在请你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四人小组先讨论讨论你们想创造哪个分数?用不同学具分别折出或表示出这个分数。看哪一组动作最快。(教师巡视并认真聆听学生的交流,让他们自己去评价。)教师展示学生的各种不同折法和自己创造的分数,(说得不正确或不足的,老师不要过早下结论,由其他同学补充完整)问:你创造的分数是什么?你是怎样折的?同学评讲各种折法正确与否,并说出理由。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分数,现在老师出一些题目考考大家。(请看大屏幕)

三、综合实践、巩固练习

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并读一读。(课件显示第55页的第1题。)

2、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分数,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分数,你能举出些例子吗?

四、说一说这节课你的收获?学生先说,教师再小结。

五、作业布置

课本第55页第2、3、4题。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分一分(一)教学设计(四)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分一分(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分一分(一)》教学设计

腾冲小学 周艳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学习的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2、过程与方法:玩中学——学中做——做中得——乐中验。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渗透了学习方法。

3、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活跃学生的思维,更深入的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难点: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灵活应用分数表示物体、图形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尺子、教学图片、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实践感悟

1、通过学生实践操作平分蛋糕不够每人一个时,自己得出每人半个的初步结论。 (多媒体课件出示4个苹果,2瓶矿泉水,1个蛋糕。)

师:要求学生从信封中取出彩色图片,清点一下是否4个苹果,2瓶矿泉水,1个蛋糕,把每种食品都平均分成2份,同桌合作完成。(板书:分一分)

师:请同学们汇报你们分的结果。强调蛋糕是怎样分的?

让学生上前演示(先对折再沿折痕展开)

师:为什么要对折一下呢?(突出平均分)

因为平均分给两位同学,每人分得一样多。

师:同学们,2个、1瓶中的2和1都是数学上的数,而半个怎么用数学上的数字表示呢?现在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一个办法来表示半个!

(二)初步探索分数

(多媒体演示分数产生的过程)

师:同学们,古人在分东西时,也曾出现半个的情况,后来古代的中国人用算筹表示(下面两竖,上面一竖),古代印度人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不过同学们,这个数看上去还是像两个数。后来阿拉伯人发明了一个神奇的符号,想知道阿拉伯人用什么来表示吗?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64页,自学课本,可以将有关文字轻轻地读一下,看懂的和同桌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汇报一下,书上告诉我们“半个”用怎样的数表示?它表示什么意思? 1

(用2表示。它表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分,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自己能看懂书,那怎么写这个分数呢?一起来看老师写。

11师:我们一起来写一下这个2。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上2,同桌间相互检查。 1

师:你们现在知道阿拉伯人发明的那个神奇符号是什么吗?( 2) 1

师:2是由哪几部份组成的?

师:分数线表示什么意思?这个2和1呢?

(这分数线表示平均分,2表示要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吃,1表示每人吃这样的1份。) 师:是不是只有吃的东西才能分呢? (先写分数线,用一横表示,再写分母2,最后写分子1) 1【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分一分(一)教学设计】

师:请同学们想象着一个大西瓜,怎样分到2?

(三)深入探索分数

师:请同学们打开信封,里面有圆片、长方形和正方形,六边形、花瓶和面具,请每位同学挑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给它的涂上颜色。

师:把涂好颜色的纸片举起来,请几位同学上来交流一下,好吗?

(学生上台将自己涂色的纸片在投影上显示交流) 1

师:同学们,为什么我们刚才交流的图片不一样,涂的颜色也不相同,而都是2呢? 1

(因为它们都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2)

师:理解的多好!同学们还想不想学其它的分数?

师:请同学们拿出4张正方形的纸,按照课本65页折一折的做法,能否找到新的分数朋友? 234

(动手操作,理解4、4、4)

(四)巩固运用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了它们分别表示的意义,会写分数)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学到了这么多的知识。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课本66页的“练一练”,中的第一题,不仅要写出分数,还要说说这个分数是怎么写出来的?

师:下面我们完成第三题,看看谁的判断力强。 11

师:同学们8个苹果的2与10个苹果的2,一样多吗?

(五)总结

师:今天,老师很高兴与大家上了一节快乐的数学课,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对自己的学习满意吗?你觉得哪位小伙伴的表现最好?

师: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多留意身边的事物,多动手尝试,多动脑思考,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学习的小主人。

三年级数学下册分一分(一)教学设计与反思 分一分(一)教学设计与反思

灵武市郝家桥学区 马术娥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P53—55“分一分(一)”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认、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

分数各部分名称,体会分数的作用。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以及自主探索精神,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表示简单的分数。

四、教具学具准备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分一分(一)教学设计】

苹果、水果刀、 正方形、长方形、圆、彩笔等。

五、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

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要学习分数,是学生以前所不曾想过或是没有想明白的问题,。这一部分内容以前是四年级所学习的内容,而新教材整合为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教材把认识分数作为一个单元,足以说明学生建立分数这个概念需要一个过程,同时对意义的理解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学习时需要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实验操作、观察、判断等直观手段,逐步

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分一分(一)》这节课,就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分苹果”游戏,引出分数,在活动交流中初步了解分数的意义,逐步懂得分数的读法、写法以及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和大家做两个游戏,听清楚第一个游戏的规则,我们今天首先回答问

题不用嘴而用手,答案是几, 用拍手表示行吗?

1、出示苹果问:老师手里有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 每人分几个? (2

个)

2、老师手里2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 每人分几个?(1个)

3、老师手里1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 每人分几个?(生有的把一只手放

在另一只手的中间不发出声音,有的作刀切的样子,有的用手指作出“+”的样子来表示自己的想法,有的急于举手想发表意见。)

4、师:为什么不拍手呢?(每人只有半个)你想怎样来表示半个呢?能否创造出一

个符号来表示半个呢?

5、学生动手创作,教师让学生展示说出自己的想法。 有的学生用0.5,有的用折纸,

有的用A从中间画竖线隔开 ,有的用B从中间画横线隔开,有的用o画线隔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分一分(一)教学设计(五)
北师大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下册《分一分》教案

《分一分》(一)

城关第十小学 盛家林

教学内容:《分一分》(一)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五单元《认识分数》第53—5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几的表象,会读写简单分数。

2、能力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互相合作的学习态度和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掌握简单分数的写法和读法,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活动准备:分数卡片若干、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八字下面藏把刀(打一个字):分。

师:看到“分”字,你想到了什么?以前的学习中哪些知识用到分? 师:一个分字,大家就想到这么多,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今天,我们的学习伙伴淘气和笑笑要分苹果,我们就和他们一起来“分一分”。(板书课题:分一分)

二、观察操作,探求新知

1、引出平均分【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分一分(一)教学设计】

师:把6个苹果分给淘气和笑笑,你准备怎么分?

生:

师:我们来比较淘气和笑笑分到的苹果数,你认为哪一种分法最公平? 生:第三种,平均分。

师:在数学上,每个人分的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你能用平均分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吗?

(1).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

422(个)

(2).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

22(个)1

12?

1

2(3).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每人分几个吗?(半个)半个苹果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0.5,,今天老师特意请了一位新朋友来帮助大家解决这

个难题。它就是分数。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分数。

2、认识分数读写法和各部分名称

短短的横线表示平均分,横线下面的2表示平均分成2份,是分母;横线上面的1表示1份,是分子。这个分数读作二分之一。全班同学读一读这个数。

师:说说分数与整数的区别

师: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老师把这个苹果怎样了?(切开了)两块的大小怎样?(同样大)说明老师怎么分?(平均分 )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整个苹果的多少?(一半)一半是日常生活中的说法,用数学语言来说,1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同时在其中一块苹果上标出分数 。)这一块2

是这个苹果的 ,(指另一块)这一块是这个苹果的多少呢?

3.画出图形的。书53页涂一涂。

4. 认识几分之一 展示分数卡片,,,。让同学们说,写,读出这些分数。

5. 体会几分之几 展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读出和写出这些分数。

1212131416193425

三、综合实践、巩固练习

1、师:看来同学们已经和分数成为好朋友了,想给同学们出些难题,我们今天就用分数的知识来做闯关游戏(请看大屏幕)

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第一关,下面的涂色部分都可以用表示吗?

第二关,考眼力。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并读一读。

第三关,说一说涂红色部分的分数。

第四关,判断。

2、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分数,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分数,你能举出些例子吗?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说一说这节课你的收获?评价你本节课的表现。你完成了本节课的几分之几?

课后反思 12

《分一分》教学反思

这一节教学内容的核心知识是分数的初步认识。本节课我主要借助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的具体实例—分苹果、涂色等,通过实际操作和直观演示,使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知道分数的作用,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知识打下一定的基础。 上完这节课,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如下:

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本节课中,让学生积极、愉快地参与活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畅所欲言、初步体会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并唤起数学课堂的生机与活力。 重视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本课中,我尽量为学生的说、想、做创造恰当的氛围,创设必要的空间,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索与发现的过程,使他们在动手的过程中理解知识、

掌握方法、学会思考、懂得交流,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这节课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1、教师对学生的学情预测还不太到位。上课前我认为:虽然学生是第一次认识分数,但是在生活中有的学生已经接触到一些分数,即使不一定理解分数的意义,但有一定的体验。因此,在理解“平均分”的时候,我让学生根据多种分法直接归纳出“平均分”和“不平均分”,我想学生应该很快概括出来,但事实上,学生没有概括出来。课后,我认真思考,学生为什么没有说出来,原因之一是对教材的理解还有局限性,没有把眼光放得更加长远;原因之二是学情预测还不到位。

2、对课堂的安排不够合理,节奏有些过快。

3、虽然精心准备了课件,但在具体应用上不太充分,有些内容完全可以用课件演示,如对“平均分”几个图形,表示出它的二分之一,如果能用课件演示出来,学生会一看就明白怎样表示一个图形的二分之一。

4、普通话要加强。青年教师要多使用普通话,坚持进班就说普通话。

5、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尽量个人回答,然后在集体补充,这样效果会更好。

我想在以后教学中,理解教材要结合整个教材体系及学生的认知规律,从长远的角度看问题,不能只局限于一节课、一个单元、一册教材。同时,更要注意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及生活经验,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设计教学,在课堂上注意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师生互动,使师生之间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师生双方都得到发展。我还要吸取每次讲课的教训与不足,取长补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学校的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优秀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学校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老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幼儿园大班教学工作计划
  • 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教学质量先进个人评选教师事迹1500字